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言实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尹似村书

(清)袁枚

书来,怪仆悖宋儒解《论语》,仆颇不谓然。

孔子之道大而博,当时不违如愚者,颜氏子而已。有若、宰我,智足以知圣人,终有得失。趋庭如子思,私淑如孟轲,博雅如马、郑,俱有得失。岂有千载后奉一宋儒,而遽谓孔子之道尽是哉?《易》曰:“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孟子曰:“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苟其得,虽童子,歌之而心通;苟其失,虽颜回,瞻之而在后。宋儒虽贤,终在颜、曾之下;仆虽不肖,或较童子有余,安见宋儒尽是,而仆尽非也?

《中庸》曰:“博学之,审问之。”《书》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使宋儒而果贤也,有不审问者乎?有肯自用者乎?若一闻异己者而即怒,乌乎贤? 必欲抹杀一切,而惟宋儒是归,是亦如市侩之把持者而已矣。古之人有往往始愿不及此,而后人报之已过者。关忠武忠于汉室,此其志也,岂料后之隆以帝称哉?宋儒阐宣周、孔,此其志也,岂料后之垂为法令哉?且安知其著书时,不望后世贤人君子为之补过拾遗,去其非,存其是,以求合圣人之道乎?

自时文兴,制科立,《大全》颁,遵之者贵,悖之者贱,然后束缚天下之耳目聪明,使如僧诵经、伶度曲而后止。此非宋儒过,尊宋儒者之过也。今天下有二病焉,唐席者习常隶旧,犹且不暇,何能别有发明?其长才秀民,又多苟且涉猎,而不肯冒不韪以深造。凡此者,皆非尊宋儒也,尊法令也。法令与宋儒,则亦有分矣。

仆幼时墨守宋学,闻讲义略有异,辄掩耳而走。及长,读书渐多,入理渐深,方悔为古人所围。足下亦宜早自省,毋抱宋儒作狭见之迂士,并毋若仆闻道太晚,致索解人不得。

(取材于《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改)


[注]《论语●子罕》中“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形容孔子学问高深。《大全》即《性理大全》,内容为宋代理学著作与理学家言论。
1.下列对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学之,问之          审:详细地
B.而后人之已过者       报:报告
C.而不肯冒不以深造     韪:是,对
D.方悔为古人所            囿:束缚
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引用孟子的话“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意在衣明“道”并不是难以理解的。
B.文章用关武帝之事“关忠武忠于汉室,此其志也”,说明后人不必将宋儒之说视为法令。
C.作者认为宋儒解释(“尊宋儒者之过也”)《论语》错误很多,自己的解释都是对的。
D.作者恳劝尹似村早些觉悟(“足下亦宜早自省”),不要作那种见识狭窄的迂腐之士。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必欲抹杀一切,而惟宋儒是归,是亦如市侩之把持者而已矣。
(2)今天下有二病焉,庸庸者习常隶旧,犹且不暇,何能别有发明?
4.请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作者“不谓然”的理由。
2020-06-12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爽籁亭记

袁中道

玉泉初如溅珠,注为修渠,至此忽有大石横峙,去地丈余。由泉而下,忽落地作大声,闻数里。予来山中,常爱听之。

泉畔有石,可敷蒲,至则趺坐终日。其初至也,气浮意嚣,耳与泉不深入,风柯谷鸟,犹得而乱之。及暝而息焉,收吾视,返吾听,万缘俱却,嗒焉丧偶,而后泉之变态百出:初如哀松碎玉,已如鹍弦铁拨,已如疾雷震霆,摇荡川岳。故予神愈静,则泉愈喧也。泉之喧者入吾耳而注吾心,萧然泠然,浣濯肺腑,疏瀹尘垢,洒洒乎忘身世而一死生。故泉愈喧,则吾神愈静也。

夫泉之得予也,予为导其渠之壅滞,除其旁之草莱,汰其底之泥沙。濯足者有禁,牛马之蹂践者有禁。予之功德于泉者止此耳。 自予之得泉也,旧有热恼之疾,根于生前,蔓于生后,师友不能箴,灵文不能洗,而与泠泠之泉遇,则无涯柴棘,若春日之泮薄冰,而秋风之陨败箨。泉之功德于我者,岂其微哉?泉与予又安可须臾离也?故予居此数月,无日不听泉,初曦落照往焉。惟长夏亭午,不胜烁也,则暂去之矣;斜风细雨往焉,惟滂泥淋漓,偃盖之松不能蔽也,则暂去之矣。暂去之,而予心惶惶然,若有失也。乃谋之山僧,结茅为亭于泉上,四置轩窗,可坐可卧。亭成而叹曰:“是骄阳之所不能驱,而猛雨之所不能逐也;与明月而偕来,逐梦寐而不舍,吾今乃得有此泉乎?”且古今之乐,自八音止耳,今而后始知八音外,别有泉音一奇。世之王公大人不能听,亦不暇听,而专以供高人逸士陶写性灵之用,虽帝王之《威》《英》《韶》《武》,犹不能与此泠泠世外之声较也,而况其他乎?予何幸而得有之,岂非天所以赉予者欤?于是置几移襆,穷日夜不舍,而字之日爽籁云。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泉而下                                        邮:传递
B.洒洒乎乎忘身世而死生                 一:把……看成一样
C.师友不能                                     箴:针砭医治
D.不胜                                        烁:闪烁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一见玉泉如溅珠,听它轰鸣数里,就情不自禁地喜欢上它了,由此“常爱听之”一句,便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B.作者真正感受、领会到泉声之奇妙、之功效、之魅力是在一段时间之后,所以听泉的体验、感受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
C.作者建亭于泉上,感慨烈日和暴雨都不能驱赶他了,也可以与明月同来,这自然是作者爱泉、想拥有玉泉的体现和结果。
D.作者认为泉声是八音之外单列的一种音乐,古今音乐难以与之媲美,并直接讽刺了王公大人们“不能听,亦不暇听”。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泉之得予也,予为导其集之塵滞,除其旁之草莱,汰其底之泥沙。
(2)予何幸而得有之,岂非天所以资予者?于是置几移禳,穷日夜不舍,而字之曰“爽籁”云。
4.请简要概括袁中道听泉渐入佳境的变化过程。
2020-05-1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5月检测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 洁 说

李 贽

予性好高,好高则倨傲而不能下。然所不能下者,不能下彼一等倚势仗富之人耳。否则稍有片长寸善,虽隶卒人奴,无不拜也。予性好洁,好洁则狷隘不能容。然所不能容者,不能容彼一等趋势谄富之人耳。否则果有片善寸长,纵身为大人王公,无不宾也。能人,故心虚;其心虚,故所取广;所取广,故其人愈高。然则言天下之能下人者,固言天下之极好高人者也。予之好高,不亦宜乎!能取人,必无遗人;无遗人,则无人不容;无人不容,则无不洁之行矣。然则言天下之能容者,固言天下之极好洁人者也。予之好洁,不亦宜乎!

今世龌龊者,皆以予狷隘而不能容,倨傲而不能下,谓予自至黄安,终日锁门,而使方丹山有好个四方求友之讥;自住龙湖,虽不锁门,然至门而不得见,或见而不接礼者,纵有一二加礼之人,亦不久即厌弃。是世俗之论我如此也。殊不知我终日闭门,终日有欲见胜己之心也;终年独坐,终年有不见知己之也。此难与尔辈道也。

夫空谷足音,见似人犹喜,而谓我不欲见人,有是理乎!第恐尚未似人耳。苟即略似人形,当即下拜,而忘其人之贱也;奔走,而忘其人之贵也。是以往往见人之长,而遂忘其短。非但忘其短也,方且隆礼而师之,而况知吾之为偏爱耶!何也?好友难遇,若非吾礼敬之至,师事之诚,则彼聪明才贤之士,又曷肯为我友乎!必欲与之为友,则不得不致吾礼数之隆。然天下之真才真聪明者实少也,往往吾尽敬事之诚,而彼聪明者有才者,终非其真,则其势又不得而不与之疏。且不但不真也,又且有奸邪焉,则其势又不得而不日与之远。是故众人咸谓我为无目耳。夫使我而果无目也,则必不能以终远;使我果偏爱不公也,则必护短以终身。故为偏爱无目之论者,皆似之而非也。

今黄安二上人到此,人又必且以我为偏爱矣。二上人其与我始终之,无使我受无目之名也。然二上人实知余之苦心也,实知余之孤单莫可告语也,实知余之求人甚于人之求余也。余又非以二上人之才,实以二上人之德也;非以其聪明,实以其笃实也。故有德者必笃实,笃实者则必有德。二上人吾何患乎!故作好高好洁之说以贻之。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人,故心虚                 下:在……之下
B.终年有不见知己之     恨:仇怨
C.方且隆礼而师            事:侍奉,对待
D.二上人其与我始终之     务:务必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自己“所不能下者”,在于其心性高洁,爱好高雅。
B.作者住在龙湖后,整天锁着门,让方丹山有“好一个四方访友不遇”的讥笑。
C.作者之所以闭门谢客,原因之一在于无可见之客,其实内心是孤独寂寞有苦难言。
D.文章最后一段列举黄安二上人的例子,目的在于反驳众人对“我”的误解,同时也表现出对两位上人的赞誉之情。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言天下之能容者,固言天下之极好洁人者也。予之好洁,不亦宜乎!
(2)好友难遇,若非吾礼敬之至,师事之诚,则彼聪明才贤之士,又曷肯为我友乎!
4.通过对文章的解读,试概括作者的性格特征。
2020-04-0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盐城市射阳中学高三线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列诗句中的加点词,表示“成年”意思的一项是(   
A.常思剑浦越清尘,豆蔻花红十二春。(唐·陈陶)
B.丈人博陵王名家,怜我总角称才华。(唐·李商隐)
C.束发名场历百艰,荷恩早许出清班。(宋·曹勋)
D.富家生女才及笄,阿官门前筑新堤。(宋·林光朝)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