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初,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遣其丧归葬。至吴,吴王愠曰:天下同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为!复遣丧之长安葬。吴王由此稍失藩臣之礼,称疾不朝。京师知其以子故,系治验问吴使者。吴王恐,始有反谋。后使人为秋请,文帝复问之,使者对曰:王实不病。汉系治使者数辈,吴王恐,以故遂称病。夫‘察见渊中鱼,不祥’。唯上弃前过,与之更始。于是文帝乃赦吴使者归之,而赐吴王几杖,老,不朝。吴得释其罪,谋亦益解。然其居国以铜、盐故,百姓无赋,卒践更,辄与平贾;岁时存问茂材,赏赐闾里;他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公共禁弗予。如此者四十余年。

晁错数上书言吴过,可削。文帝宽,不忍罚,以此吴日益横。及景帝即位,错说上曰:昔高常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齐七十余城,楚四十余城,吴五十余城。封三庶草,分天下半。今吴王前有太子之隙,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新,反益骄溢。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上令公卿列侯宗室杂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隙。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七国之叛》)

文本二: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

(节选自柳宗元《封建论》)

[注]①吴王:刘濞,汉高祖侄子,公元前196年被封为吴王,其封地为吴国,后联合楚、赵等七国发动叛乱,失败后,逃到东越被杀。②践更:受钱代人服徭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在下面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涂黑。
上令A公卿列侯宗室B杂议C莫敢D难E独F窦婴争之G由此H与错有隙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系治,囚禁治其罪,“系”与《过秦论》中“俯首系颈"的“系”含义相近。
B.几杖,坐几和手杖,皆为老者所用,故常用作敬老之物,也可借指老人。
C.存问,问候的意思,“存”与《短歌行》中“枉用相存”的“存”含义不同。
D.陵迟,也作“凌迟”,既是一种残酷刑罚,也指渐趋衰败,文中意指后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国太子侍奉皇太子饮酒、下棋,走棋路时与之发生了争执,态度不恭敬,被皇太子用棋盘打死了,这件事成为吴王谋反叛乱的诱因。
B.因吴太子之事,吴王称病不再朝见文帝,此举有违藩臣的礼节,不过文帝在听了使者的解释后,未追究吴王过错,还特许吴王不再上朝。
C.晁错多次上奏文帝,陈述吴王过失,建议削减他的封地,文帝于心不忍;景帝即位后,晁错仍力主削藩,他认为吴王最终会发动叛乱。
D.面对吴国的威胁,削藩已成朝臣共识。柳宗元也认为,西汉时由于谋臣献策,才分散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并由朝廷自己管理诸侯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得释其罪, 谋亦益解。
(2)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5.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严重,请结合文本二分析柳宗元《封建论》的创作目的。
2023-09-12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市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佚之狐,郑人,佚之俅之子也。狐少善思辩,多才识。为幕僚,常得郑君宠之。

晋侯、秦伯围郑,郑危在旦夕。狐求见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武使秦,秦晋师,郑遂安。郑伯欲厚赏武。狐闻之,言于郑伯曰:武,舌辩之士,以口舌退师,功高莫大,厚赏,理也;然,武终为隐者之徒,非臣举之,终老亦未见其名,何功之有?窃以为当赏者,臣也。郑伯愕然,赏之。

异日,村夫有拜于郑廷者,郑伯迎之。问之,乃烛之武之兄文也。文曰:君恩四海,天下之,万民之幸也。武以口舌还军秦晋,三军不能敌,厚赏以郑也。然,家有老母,八旬又三,日必付之。武往说师老母系之臣昼夜傅母目不交睫,亦宜赏之。况武本不欲说秦,区数劝方为之也郑伯赏之。

未几,宫廷左右及三军将士上书求赏者络绎不绝,郑哗然。晋闻之,复攻之,郑危矣。史臣曰:郑危而遂安者,君明而士贤也;郑安而复危者,赏功之过欤,邀功妒贤欤?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的字母写出来。
武往A说师B老母C系之D臣E昼夜F侍G母H目不交睫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师,郑遂安          还:这里指撤军。
B.君恩四海,天下       惠:得到恩惠。
C.厚赏以郑也                 利:利益。
D.邀功妒贤欤                 抑:还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烛之武劝退秦师有功于国,郑伯打算重重地奖赏他,可是这件事传出来后,引起了来自各方面的连锁反应。
B.佚之狐凭借自己是老臣,德高望重,平时对郑伯尊重有加,觉得这次举荐烛之武有功,要奖赏,首先应该奖赏自己。
C.烛之武的哥哥烛之文认为自己侍奉老母亲而劝说烛之武面见秦君退秦师有功,应该得到奖赏;其他大臣也想分功。
D.郑伯身边的人和将士纷纷求荣,郑国国内一片哗然,这引得晋军又来攻击,让郑国再次陷入危险的境地。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臣举之,终老亦未见其名,何功之有?
(2)况武本不欲说秦,臣数劝方为之也!
5.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郑国转危为安的原因和转安为危的原因。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凡与敌战,可密候邻国君臣交接有隙,遣谍者以间之。彼若猜贰,我以精兵乘之,必得所欲。法曰:亲而离之。

战国,周赧王三十一年,燕上将乐毅伐齐,破之,泯王出奔于莒。燕军合兵攻之。楚将淖齿将兵救齐。因为齐相,欲与燕将分齐地,乃执王数其罪而诛之。复坚守莒城、即墨以拒燕兵,数月不下。乐毅并围之,即墨大夫战死,城中推田单为将军。顷之,昭王薨,惠王立,为太子时与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曰: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唯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乃使骑劫代毅。毅遂奔赵,燕将士由是不和。单乃列火牛阵,大破燕军;复齐七十余城,迎襄王自莒入临淄。

(节选自《百战奇略·离战》)

材料二:

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乐毅缓攻即墨,齐人所惧,唯恐他将来,即墨残疾。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毅,毅赵,燕军共忿。田单与士卒分功,尽散饮食飨士。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掳掠吾族家妻妾。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采龙文,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凿城数十穴,夜纵牛,烧其端,牛尾热,怒而奔,五千人因衔枚击之,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遂杀骑劫。

(节选自《智囊·兵智部》)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面,古代君主临朝坐南朝北,因此把登上帝位称为“南面为王”。
B.归,指归附,与《项脊轩志》中“吾妻来归”的“归”的意义不同。
C.束,文中指捆缚,这与成语“束之高阁”中的“束”字的意义相同。
D.枚,形如筷子,可系于颈上;衔枚,古时行军口中衔枚,以防出声。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毅率军伐齐时对即墨城采取了围城之策,但这并非是因为他畏惧惠王的诛杀而故意拖延时间,更不是为了等待在齐地称王的时机。
B.惠王为太子时与乐毅存在嫌隙,这给了田单可乘之机,田单散布的谣言最终让燕惠王信以为真,乐毅投奔赵国的行为让燕军颇为不满。
C.火牛之阵以狂奔的千头火牛作为先锋,以五千勇士为核心,辅之以百姓的声威,打得燕军措手不及,惊逃四散,田单之智谋可见一斑。
D.田单担任将军后多措并举,在他的一番谋划之下,不仅即墨城的危机得以解除,齐国七十多座城邑也被收复,齐襄王亦回到了都城。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与敌战,可密候邻国君臣交接有隙,遣谍者以间之。
(2)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掳掠吾族家妻妾。”
5.田单使用了哪些方法大败燕军?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2023-09-09更新 | 21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春,正月,武王至洛阳;庚子,。王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与敌对陈,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豪不与。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对之流涕,然终无所赦。雅性节俭,不好华丽。故能芟刈群雄,几平海内。是时太子在邺,军中骚动。群僚欲秘不发丧,谏议大夫贾逵以为事不可秘,乃发丧。或言宜诸城守,悉用谯、沛人。魏郡太守广陵徐宣厉声曰:今者远近一统,人怀效节,何必专任谯、沛以沮宿卫者之心!乃止。青州兵擅击鼓相引去,众人以为宜禁止之,不从者讨之。贾逵曰:不可为。作长檄,令所在给其禀食。鄢陵侯彰从长安来赴问逵先王玺绶所在逵正色曰国有储副先王玺绶非君侯所宜问也凶问至邺,太子号哭不已。中庶子司马孚谏曰:君王晏驾,天下恃殿下为命。当上为宗庙,下为万国,奈何效匹夫孝也!太子良久乃止,曰:卿言是也。时群臣初闻王薨,相聚哭,无复行列。孚厉声于朝曰:今君王违世,天下震动,当早拜嗣君,以镇万国,而但哭邪!乃罢群臣,备禁卫,治丧事。孚,懿之弟也。群臣以为太子即位,当须诏命。尚书陈矫曰:王薨于外,天下惶惧。太子宜割哀即位,以系远近之望。且又爱子在侧,彼此生变,则社稷也。即具官备礼,一日皆办。明旦,以王后令,策太子即王位,大赦。汉帝寻遣御史大夫华歆奉策诏,授太子丞相印、绶,魏王玺、绶,领冀州牧。于是尊王后曰王太后。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鄢陵侯彰从长安来赴/问逵先王玺绶所在/逵正色曰/国有储副/先王玺绶非君侯所宜问也/
B.鄢陵侯彰从长安来/赴问逵先王玺绶/所在逵正色曰/国有储副/先王玺绶非君侯所宜问也/
C.鄢陵侯/彰从长安来赴/问逵先王玺绶/所在逵正色曰/国有储副/先王玺绶非君侯所宜问也/
D.鄢陵侯/彰从长安来/赴问逵先王玺绶所在/逵正色曰/国有储副/先王玺绶非君侯所宜问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薨是古人对诸侯死的讳称。古时称天子死为“崩”,大夫死为“卒”,士死为“不禄”。
B.“不拘微贱”的“拘”与《师说》中“不拘于时,学于余”的“拘”字含义相同。
C.“则社稷危也”的“危”与《赤壁赋》中“正襟危坐而问客曰”的“危”字含义相同。
D.大赦是古代帝王在登基、更换年号或遭遇大灾等情况下,以施恩为名赦免犯人的行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王曹操任人唯贤、知人善任,他会根据人才的不同能力加以委任使用,不才之人难以通过伪装迷惑他。
B.武王曹操赏罚分明,犒赏功臣不吝千金,而如果犯法就会严加惩处,就算向他哭泣求情也不会得到赦免。
C.武王曹操去世后,群臣想要保密不办理丧事,谏议大夫贾逵认为这种事情不能保守秘密,才又举办丧事。
D.在陈矫等人的筹备下,太子曹丕仅在一天之内就登基即位,不久汉帝也派人授予他丞相官印和魏王封号。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凶问至邺,太子号哭不已。
(2)太子宜割哀即位,以系远近之望。
5.太子曹丕能够顺利即位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2023-09-09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选自《论语·宪问》)

材料二: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介胄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勤也。君若宥,而反之,失犹是也。

使请诸鲁,比管仲至,桓公亲逆之于郊,与之坐而问政为之若何?管子对曰: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参其国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陵为之终,而慎用其六柄焉。

管子于是制国:三军,故有中军之鼓,有国子之鼓,有高子之鼓。春以蒐振旅,秋以狝冶兵。是故卒伍整于里,军旅整于郊。内教既成,今勿使迁徙,伍之人祭祀同福,死丧同,祸灾共之。人与人相畴,家与家相畴,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战声相闻,足以不乖;昼战目相见,足以相识。其欢欣足以相死。居同乐,行同和,死同哀,是故守则同固,战则同强。君有此士三万,以诛无道,天下大国之君莫之能御。

即位数年,一战帅服三十一国。海滨诸侯莫敢不来服。而大诸侯于阳谷。兵车之属六,乘车之会三。隐武事,行文道,帅诸侯而朝天子。

(选自《国语·管仲对桓公以霸术》,有删改)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介胄A执枹B立于军门C使百姓皆D加E勇焉F弗G若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文中指爱护,与《陈涉世家》中“吴广素爱人”的“爱”字含义相同。
B.殆,文中指危险,与《项脊轩志》中“殆有神护者”的“殆”字含义相同。
C.恤,文中指抚恤,与《答司马谏议书》中“不恤国事”的“恤”字含义不同。
D.朝,文中指聚会,与《齐桓晋文之事》中“朝秦楚”的“朝”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认为,公子纠被杀后,作为公子纠的师傅,管仲没有像召忽那样为主尽忠而自杀,是不仁义的。
B.齐桓公从莒回到齐国以后,任命鲍叔牙当宰相,鲍叔牙认为自己治理国家不如管仲,就推荐管仲担当此任。
C.管仲认为过去圣王治理天下,都把城分为三区,把郊野分为五区,让百姓安居乐业,并谨慎运用六种权力。
D.管仲提出,卒伍一级在里中进行编制,军旅一级在郊野中整合,士卒不得随意离开,这样可方便管理,让军队强盛起来。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请诸鲁,比管仲至,桓公亲逆之于郊,与之坐而问政。
(2)君有此士三万,以诛无道,天下大国之君莫之能御。
5.请分别从主观和客观角度简要概括管仲能辅助齐桓公“九合诸侯”的原因。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和四年七月,壬戌,御史中丞李夷简弹京兆尹杨凭贪污僭侈。丁卯,贬凭临贺尉。宪宗命尽籍凭资产,李绛谏曰:旧制非反逆不籍其家。上乃止。元和五年,以王锷为河东节度使。上左右受锷厚赂,多称誉之,上命锷兼平章事。权德舆曰唐兴以来方镇非大忠大勋则跋扈者今锷既无忠勋朝廷又非不得已何为遽以此名假之上乃止元和六年,宦官恶李绛在翰林,以为户部侍郎。上问绛:故事,户部侍郎皆进羡馀,卿独无进,何也?对曰:守土之官,厚敛于人以市私恩,天下犹共非之。况户部所掌,皆陛下府库之物,给纳有籍安得羡馀!若自左藏输之内藏以为进奉,是犹东库移之西库,臣不敢踵此弊也。上嘉其直。上问宰相:为政宽猛何先?权德舆对曰:秦以惨刻而亡,汉以宽大而兴。太宗观《明堂图》,禁杖人背,是故安史以来,屡有悖逆之臣,皆旋踵自亡,由祖宗仁政结于人心故也。然则宽猛之先后可见矣。上善其言。以卢坦为判度支。或告泗州刺史薛謇为代北水运使,有异马不以献。事下度支,使巡官往验,未返。上迟之,使刘泰昕按其事。卢坦曰:陛下既使有司验之,又使品官继往,岂大臣不足信于品官乎!臣请先就黜免。上召泰昕还。秋,九月,富平人梁悦报父仇,杀秦杲,自诣县请罪。礼法二事,皆王教之大端,宜今都省集议闻奏。职方员外郎韩愈议,以为:盖以不许复仇,则伤孝子之心而乖先王之训;许复仇,则人将倚法专杀。宜定其制曰:‘几复父仇者,事发,具中尚书省集议奏闻,酌其宜而处之。’敕:梁悦杖一百,流循州。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权德舆曰/唐兴以来方镇/非大忠大勋/则跋扈者/今锷既无忠勋/朝廷又非不得已/何为/遽以此名假之上/乃止/
B.权德舆曰/唐兴以来/方镇非大忠大勋/则跋扈者/今锷既无忠勋/朝廷又非不得已/何为遽以此名假之/上乃止/
C.权德舆曰/唐兴以来/方镇非大忠大勋/则跋扈者/今锷既无忠勋朝廷/又非不得已/何为/遽以此名假之/上乃止/
D.权德舆曰/唐兴以来方镇/非大忠大勋/则跋扈者/今锷既无忠勋朝廷/又非不得已/何为遽以此名假之上/乃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和,皇帝的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初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丁卯,在文中是用干支纪日。干支纪日法是用干支相匹配的六十甲子来记录日序。
C.故事,在古代有多种含义,也可指一种文学体裁,本文用以表示旧日的行事惯例。
D.敕,古代帝王或者肱股之臣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帝命令没收杨凭的全部资产,李绛用只有谋反才能没收家产的旧制来劝谏,皇帝听从了李绛的意见。
B.皇帝向宰相询问宽厚与严厉之别,权德舆用史实及本朝事例指出宽厚比严厉重要,得到皇帝的赞许。
C.有人告发泗州刺史薛謇未进献好马,先交给刘泰昕查验,宪宗嫌事情办得太慢,又派卢坦前往验察。
D.富平人梁悦为父报仇,杀死了秦杲后到县衙自首,案件引发一番议论,最后被处以杖刑,流放循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左右受锷厚赂,多称誉之,上命锷兼平章事。
(2)守土之官,厚敛于人以市私恩,天下犹共非之。
2023-09-0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栾布者,梁人也。始粱王彭越为家人时,尝与布游。穷困,赁佣于齐,为酒人保。数岁,彭越去之巨野中为盗,而布为人所略卖,为奴于燕。为其家主报仇,燕将臧荼举以为都尉。臧荼后为燕王,以布为将。及臧荼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

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已而枭彭越头于洛阳下,诏曰:有敢收视者,辄捕之。布从齐还,奏事彭越头下,祠而哭之。吏捕布以闻。上召布,骂曰:若与彭越反邪?吾禁人勿收,若独祠而哭之,与越反明矣。趣亨之。方提趣汤,布顾曰:愿一言而死。上曰:何言?布曰:方上之困于彭城,败荥阳、成皋间,项王所以不能西,徒以彭王居粱地,与汉合从苦楚也。当是之时,彭王一顾,与楚则汉破,与汉而楚破。且垓下之会,微彭王,项氏不亡。天下已定,彭王剖符受封,亦欲传之万世。今陛下一征兵于梁,彭王病不行,而陛下疑以为反,反形未见,以苛小案诛灭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请就亨。于是上乃释布罪,拜为都尉。

孝文时,为燕相,至将军。布乃称曰:穷困不能辱身下志,非人也;富贵不能快意,非贤也于是尝有德者厚报之,有怨者必以法灭之。吴反时,以军功封俞侯,复为燕相。燕齐之间皆为栾布立社,号曰栾公社。

景帝中五年薨。子贲嗣,为太常,牺牲不如令,国除。

太史公曰栾布哭彭越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史公曰/栾布哭/彭越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B.太史公曰/栾布哭彭越/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C.太史公曰/栾布哭彭越/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D.太史公曰/栾布哭/彭越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略卖意思是劫掠贩卖,“略”与《六国论》“始有远略”的“略”字含义不同。
B.祠而哭之指祭奠哭吊他,“祠”与《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的“祠”字含义相同。
C.微彭王意思是如果没有彭王,“微”与《陈情表》“猥以微贱”的“微”字含义不同。
D.牺牲指为祭祀而宰杀的牲畜,“牺牲”与《曹刿论战》“牺牲玉帛”的“牺牲”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栾布早年坎坷,曾做过佣工,也曾被卖到燕地为奴,因为主人报仇而被举荐为将军,又在战中被俘后被赎出做了大夫。
B.栾布知恩图报,梁王彭越与他有交情,也曾有恩于他,当彭越被以谋反罪诛灭三族后,他不顾禁令,冒死去哭吊彭越。
C.栾布即将被烹时对皇上慷慨陈词,为彭越作辩解,他陈述了彭越在楚汉战争之时的功绩,且认为彭越连谋反的迹象都没有。
D.栾布认为,富贵时要快意恩仇,对他有恩的,他优厚地去报答,对他有仇怨的,他按照法令规定去除掉他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梁王彭越为家人时,尝与布游。穷困,赁佣于齐,为酒人保。
(2)方提趣汤,布顾曰:“愿一言而死。”上曰:“何言?”
2023-09-0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高(完)中C、D类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沈近思,字位山,浙江钱塘人。康熙三十九年进士。四十五年,授河南临颍知县。颍水经许州东入临颜,许州孔家口下距临颍境仅百余步,堤屡圯,水入临颍,害禾稼。近思请筑堤,临颍任夫十之七,士民争输谷。日役千三百人,人谷二升,二十日而堤成。水至不为患,岁大熟。近思立紫阳书院,教士以正学。县西葛冈村俗最恶,近思为置塾,课村童,躬教督之。化行于其乡,俗日驯。五十二年,巡抚鹿祜荐卓异,广西南宁同知。病,告归

五十九年,以浙江巡抚朱轼荐,敕部调取引见,命监督本裕仓。浙江福建总督满保奏请以知府拣发福建,檄署台湾知府。近思议析置数县道镇弹压府治驻兵三千分布营汛收材勇入行伍严加操练以渐移充内地各标。流民至者,必审籍贯、稽家口,方授以田土,否则悉驱过洋。议未即行,雍正元年,召授吏部文选司郎中,赐第,赉帮金四百。寻授太仆寺卿,仍兼领文选司事。二年,超授吏部侍郎,命与尚书阿尔松阿如河南按治诸生王逊等纠众罢考,论如律

四年,充江南乡试考官。例以《乡试录》进呈,上嘉近思命题正大,策问发挥性理,谕奖之。时侍郎查嗣庭、举人汪景祺以诽谤获罪,停浙江人乡会试。近思疏言:浙省乃有如嗣庭、景祺者,越水增羞,吴山蒙耻!因条列整饬风俗,约束士子,凡十事。上曰:浙省有近思,不为习俗所移,足为越水、吴山洗其羞耻!所陈委曲详尽,下巡抚李卫、观风整俗使王国栋,如议施行。五年,擢左都御史,仍兼领吏部事。卒,命平郡王福彭往奠,加礼部尚书、太子少傅。以其子方幼,令吏部遣司官为治丧,赐祭葬,端恪。

(选自《清史稿·沈近思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近思议析置数县/道镇弹压/府治驻兵三千/分布营汛收材/勇入行伍/严加操练/以渐移充内地各标
B.近思议析置数县道/镇弹压府治/驻兵三千/分布营汛收材/勇入行伍/严加操练/以渐移充内地各标
C.近思议析置数县/道镇弹压府治/驻兵三千/分布营汛/收材勇入行伍/严加操练/以渐移充内地各标
D.近思议析置数县/道镇弹压/府治驻兵三千/分布营汛/收材勇入行伍/严加操练/以渐移充内地各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调动改派。“转迁”表示调职,“迁除”表示升职,“右迁”表示降职。
B.告归,旧时官吏告老回乡或请假回家;后也可指向他人告辞,告别回家。文中“告归”的含义属前者。
C.乡会试,乡试与会试的合称。乡试,唐宋时称“乡贡”“解试”,又称“秋闱”;会试,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又叫春闱。
D.谥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例如楚庄王的“庄”,岳飞谥“武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近思政绩显著,在临颍为官时,一方面解决了多年的水患问题,农民大获丰收;另一方面注重教化。设立紫阳书院,用合乎正道的学说来教化士人。
B.沈近思主张在台湾省多设数县,从乡民中选人并操练,增加驻兵;对流杂之民审查其籍贯,稽查其家口,给其田土,这些主张非常有实效。
C.沈近思担任科举考官时得到了皇帝的褒奖,但由于出现了汪景祺、查嗣庭案件,沈近思认为这会让整个浙江蒙羞。
D.沈近思去世后被追赠为礼部尚书、太子少傅。因为他儿子年幼,朝廷命吏部派专人为沈近思办理丧事,赐予他祭奠、安葬的礼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县西葛冈村俗最恶,近思为置塾,课村童,躬教督之。
(2)二年,超授吏部侍郎,命与尚书阿尔松阿如河南按治诸生王逊等纠众罢考,论如律。
2023-09-06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高(完)中C、D类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联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而子迁适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予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予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史记石室金鐀之书。

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夫!身亏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

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赞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节选自《汉书·司马迁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赞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B.赞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C.赞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D.赞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阳,与“阴”相对应,表示方位时,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文中指山的南面。
B.《诗》指《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是风、雅、颂,共300篇,故称“诗三百”。
C.天子,指皇帝,是古代中国臣民对帝王的尊称,是古代政权的最高统治者。
D.《太史公书》又称为《史记》,二十四史之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注重实践,四处出游考察。20岁时南游江淮,登会稽山,视察九疑山;北渡汶水、泗水,观察孔子教化的遗风,学习乡射礼节。
B.司马迁秉承父志,继承祖业。太史公愤恨未能参与天子封禅大典,要求儿子继承祖业,司马迁立誓同意。
C.司马迁身陷牢狱,忍辱著书立说。司马迁遭受李陵之祸,受刑入狱,对天子心怀怨恨,奋发图强,写出了史学巨著。
D.司马迁的巨作深受后人称赞。他的外孙平通侯杨陈述司马迁的著作得以公布,王莽时,封司马迁的后人为史通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
(2)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
2023-09-0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李吉甫,字弘宪,赵郡人。宰臣李泌推重其才,接遇颇厚。及陆贽为相,出为明州员外长史,久之遇赦,起为忠州刺史。时贽已谪在忠州,议者谓吉甫必逞憾于贽,重构其罪;及吉甫到部,与贽甚欢,未尝以宿嫌介意。宪宗初即位,中书小吏滑涣与知枢密中使刘光琦暱善,颇窃朝权,吉甫请去之。事皆允从,由是甚亲信。自员外郎出官,留滞江淮十五余年,备详闾里疾苦。吉甫以裴垍久在翰林,宪宗亲信,必当大用,遂密荐垍代己,自图出镇。在扬州,每有朝廷得失,军国利害,皆密疏论列。又于高邮县筑堤为塘,溉田数千顷,人受其惠。

八年十月,上御廷英殿,问时政记记何事。上曰:间或不修,何也?曰:“面奉德音,未及施行,总谓机密,故不可书以送史官:其间有谋议出于臣下者,又不可自书以付史官:及已行者,制令昭然天下皆得闻知即史官之记不待书以授也。”是月,回纥部落南过碛。朝廷大恐,以为回纥声言讨吐蕃,意是入寇。吉甫奏曰:“回纥入寇,不应便来犯边,但须设备,不足为虑。”九年,请于经略故城置宥州。宪宗从其奏。吉甫初为相,中外延望风采。秉政之后,人心疑惮之。

(节选自《旧唐书·李吉甫传》)

材料二:

垍守正不受请托,考核皆务才实。李吉甫自翰林承旨拜平章事,感出涕。谓垍曰:“吉甫落魄远地,更十年始相天子,后进人物,罕所接识:且宰相职当进贤任能。君多精鉴,为我言之。” 垍取笔疏其名氏得三十余人。吉甫籍以荐于朝,天下翕然称吉甫得人。

史臣曰:裴垍精鉴默识,举贤任能,辅弼王道。吉甫仗裴垍之拔擢,致朝班之式序;吉甫知垍之能别俊彦,垍知吉甫之善任贤良。相须而成,不忌不克。所谓经纬之臣,其此之谓乎

(节选自《旧唐书·裴均传》)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制令A昭然B天下C皆得D闻知E即史官F之记G不待H书以授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表被动,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百姓之不见保”的“见”意思相同。
B.因,“因为”,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因人之力而敝之”的“因”意思不同。
C.“平章事”指官职名,从材料二可知,李吉甫担任的这一职务就相当于宰相。
D.“其此之谓乎?”的句式与“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的句式都一致。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泌和陆贽担任宰相期间,对待李吉甫的态度截然不同,前者对他赏识器重,后者对他降职贬谪。
B.滑涣与刘光琦两人互相勾结,狼狈为奸,窃取朝政大权,李吉甫建议罢免两人官职,建议被采纳。
C.李吉甫认为裴垍长期在翰林院,宪宗很亲近、信任他,一定会受到朝廷重用,就多次极力举荐。
D.李吉甫与裴垍互尊互敬,互帮互助。裴垍有识人之智,他提笔列出的人才,都得到李吉甫的推荐。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员外郎出官,留滞江淮十五余年,备详闾里疾苦。
(2)吉甫初为相,中外延望风采。秉政之后,人心疑惮之。
5.材料二评价李吉甫是“经纬之臣”,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
2023-09-05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高三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二)语文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