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徽之,字子猷,卓荦不凡,初为大司马桓温参军,蓬首散带,不综府事。后作桓车骑骑兵参军,桓问曰:卿何署?答曰:不知何署,时见牵马来,似是马曹。桓又问:官有几马?答曰:不问马,何由知其数?又问:马比死多少?答曰;未知生,焉知死?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扳拄颊云:西山朝来, 致有爽气。尝从冲行,值暴雨,徽之因下马排入车中,谓曰:公岂得独擅一车!后为黄门侍郎,未几,弃官东归。

子猷性爱竹,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子猷尝行过吴中,见一士大夫家极有好竹。主已知子猷当往,乃洒扫施设,在听事坐相待。王肩舆径造竹下,讽啸良久。主已失望,犹冀还当通,逐直欲出门。主人大不堪,便令左右闭门不听出。王更以此赏主人,乃留坐,尽欢而去。

王子猷居山明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王子猷出都,尚在诸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柜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子猷、子敬兄弟共赏《高士传》人及赞。子敬赏井丹高洁,子猷云:未若长卿慢世。其做达若此。后与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座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摘编自《晋书•王徽之传》《世说新语》,有删改)


[注]①卓荤(luò):卓越出众。②桓车骑:指车骑特军桓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B.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C.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D.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门侍郎:秦代初置,即给事于宫门之内的郎官,黄门侍郎是皇帝近侍之臣,可传达诏令,汉朝三省六部制建立后,为门下省的官职。
B.士大夫:古时指当官有职位的人,也指没有做官但有声望的读书人。士大夫是知识分子与官僚相结合的产物,做官是士大夫人生的首要目标。
C.肩舆:车舆制度。肩舆是指用人力拾扛的代步工具,高级官员乘坐肩舆由4到8人抬行,清代有所谓“八抬大轿”就是从这来的。
D.胡床:域外传到中国的舶来品,是一种可折叠的轻便坐具,又称交椅。由于便于携带,皇室贵族或官绅大户出游、狩猎,多带着这种椅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徽之才能卓越出众,平时却不理公务,对自己所负责的事务一概不知,桓冲因此还提醒过他,他却浑不在意。
B.王子猷爱竹,有一次他经过吴中一座竹园,竹园主人认真地洒扫布置一番,在正厅等待着他的到来,他却先去竹林里赏竹,不理睬主人。
C.王子猷早就仰慕桓子野的音乐才华,恰好两人在码头遇见,就请他为自己演奏。桓子野接连调了三次音才开始演奏,可见其对王子猷的重视。
D.王徽之和王献之各自欣赏不同的处世之道,王献之赞赏井丹品行高洁,王徽之却觉得西汉司马长卿玩世不恭的傲世情怀才更令人歆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从冲行,值暴雨,徽之因下马排入车中,谓曰:“公岂得独擅一车!”
(2)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5.王徽之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材料所给内容进行分析。
2023-08-1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实用性联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初,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遣其丧归葬。至吴,吴王愠曰:天下同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为!复遣丧之长安葬。吴王由此稍失藩臣之礼,称疾不朝。京师知其以子故,系治验问吴使者。吴王恐,始有反谋。后使人为秋请,文帝复问之,使者对曰:王实不病。汉系治使者数辈,吴王恐,以故遂称病。夫‘察见渊中鱼,不祥’。唯上弃前过,与之更始。于是文帝乃赦吴使者归之,而赐吴王几枚,老,不朝。吴得释其罪,谋亦益解。然其居国以铜、盐故,百姓无赋,卒践更,辄与平贾;岁时存问茂材,赏赐闾里;他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讼共禁弗予。如此者四十余年。

晁错数上书言吴过,可削。文帝宽,不忍罚,以此吴日益横。及景帝即位,错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齐七十余城,楚四十余城,吴五十余城。封三庶孽,分天下半。今吴王前有太子之隙,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新,反益骄溢。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上令公卿、列侯、宗室杂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隙。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七国之叛》)

文本二: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

(节选自柳宗元《封建论》)

【注】①吴王:刘涛,汉高祖侄子,公元前195年封为吴王,其封地为吴国,后联合楚、赵等七国发动叛乱,失败后,逃到东越被杀。②践更:受钱代人服徭役。

1.文中画波浪线的地方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
今A削B之C亦D反E不F削G亦H反I削J之K其L反M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系治,囚禁审其罪,“系”与《过秦论》中“俯首系颈”的“系”含义相近。
B.几杖、坐几和手杖,皆为老者所用,故常用作敬老之物;也可借指老人。
C.存问,问候的意思,“存”与《短歌行》中“枉用相存”的“存”含义不同。
D.陵迟,也作“凌迟”,既是一种残酷刑罚,也指渐趋衰败,文中意指后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国太子侍奉皇太子饮酒、下棋,走棋路时与之发生了争执,态度不恭敬,被皇太子用棋盘打死了,这件事成为吴王谋反叛乱的诱因。
B.因吴太子之事,吴王称病不再朝见文帝,此举有违藩臣的礼节,不过文帝在听了使者的解释后,未追究吴王过错,特许吴王不再上朝。
C.晁错多次上奏文帝,陈述吴王过失,建议削减他的封地,文帝于心不忍;景帝即位后,晁错仍力主削藩,他认为吴王最终会发动叛乱。
D.面对吴国的威胁,削藩已成朝臣共识。柳宗元也认为,西汉时由于谋臣献策,才分散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并由朝廷自己管理诸侯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得释其罪,谋亦益解。
(2)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5.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严重,请结合文本二分析柳宗元《封建论》的创作目的。
2023-08-1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尚品书院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

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 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子产者,郑之列大夫也。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田器不归。五年,士无尺籍,丧期不令而治。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弟为鲁相。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 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食茹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 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
今A为B相C能D自E给F鱼G今H受I鱼J而K免L谁M复N给O我P鱼Q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尺籍,指书写军令、军功等的簿籍,也指军籍,“士无尺籍”是说当时男子无服兵役。
B.高弟也作“高第”,指考核中获得了高等级,后指代科举中试者,文中意为品学兼优。
C.“疾出其家妇”的“疾”意思是急速、快速,与荀子《劝学》中“声非加疾也”的“疾”相同。
D.“行县”的“行”意为巡视、巡察,文中指石奢以国相的身份视察各属县,了解民生民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叔敖担任楚国国相期间,施政宽缓不苛,对百姓施以教化,使得楚国出现了官民同心、风俗淳美、为官者正直、作恶者不起的和乐局面。
B.子产担任郑国国相,执政一年,就使百姓有明显变化;不过数年,市场买卖公平有序,人们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他去世后,百姓悲痛不已。
C.公仪休遵奉法度,公正不苟,在他的影响之下,百官行为端正;他管家甚严,见别人家织布好,便将妻子逐出家门,要她向织布工女学习。
D.石奢刚强正直、廉洁公正,尽管楚昭王并未因他放走自己的父亲而追究他的责任,但他还是认为不遵守王法并非忠臣所为,于是刎颈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2)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
5.司马迁为什么将孙叔敖等四人都列入《循吏列传》?请简要概括。
2023-08-1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天人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仪为秦连横,说赵王曰:“弊邑秦王使臣敢献书于大王御史。大王收率天下以秦,秦兵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矣。大王之威,行于天下山东。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愁居慑处,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今秦以大王之力,西举巴蜀,并汉中,东收两周而西迁九鼎,守白马之津。秦虽辟远,然而心忿悁含怒之日久矣。今寡君有敝甲钝兵,于渑池,愿渡河逾漳,据番吾,迎战邯郸之下。愿以甲子之日合战,以正殷纣之事。敬使臣先以闻于左右。”

“凡大王之所信以为从者,恃苏秦之计。荧惑诸侯,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欲反覆齐国而不能,自令车裂于齐之市。夫天下之不可一亦明矣。今楚与秦为昆弟之国,而韩、魏称为东蕃之臣,齐献鱼盐之地,此断赵之右臂也。夫断右臂而求与人斗,失其党而孤居,求欲无危,岂可得哉?今秦发三将军:一军塞午道,告齐使兴师渡清河,军于邯郸之东;一军军于成皋,驱韩、魏而军于河外;一军军于渑池。约曰:四国为一以攻赵破赵而四分其地是故不敢匿意隐情先以闻于左右臣窃为大王计,莫如与秦遇于渑池,面相见而身相结也。臣请案兵无攻,愿大王之定计。”

赵王曰:“先王之时,奉阳君相,专权擅势,蔽晦先王,独断官事。寡人宫居,属于师傅,不能与国谋。先王弃群臣,寡人年少,奉祠祭之日浅,私心固窃疑焉。以为一从不事秦,非国之长利也。乃且愿变心易虑,剖地谢前过以事秦。方将约车趋行,而适闻使者之明诏。”于是乃以车三百乘入朝渑池,割河间以事秦。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标注出来。
四国A为B一C以D攻E赵F破G赵H而I四J分K其L地M是N故O不P敢Q匿R意S隐T情U先V以W闻X于Y左Z右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连横,战国时期张仪提出的外交策略,指六国合力抗秦。
B.摈,通“傧”,接引宾客;另有一意为“排斥,对抗”。在文中取后者意。
C.军,驻扎,与“晋军函陵”(《烛之武退秦师》)意思不同。
D.昆弟,指兄弟,也有友好友爱的意思。在本文中取后者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仪为秦国游说赵武灵王,首先将国书献给赵国的御史,然后当面向赵王阐明秦国立场,凸显事件的严肃性。
B.秦兵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只是借口。秦国以曾受赵国威胁为由胁迫赵王,根本目的是想让赵国臣服于秦国。
C.秦国在准备攻打赵国之前,先与楚国、韩国、魏国和齐国等四国结为同盟之国。
D.面对不利的形势,赵武灵王托词自己较少参与国政,最终决定亲自朝见秦王,并把河间之地割给秦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断右臂而求与人斗,失其党而孤居,求欲无危,岂可得哉?
(2)先王弃群臣,寡人年少,奉祠祭之日浅,私心固窃疑焉。
5.张仪的说辞对赵国来说实际上就是最后通牒,是当时强秦对外惯用的外交辞令。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其说辞的思路。
2023-08-15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开远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农时,其可得乎?”王珪曰:“昔秦皇、汉武,外则穷极兵戈,内则崇侈宫室,人力既竭,祸难遂兴。彼岂不欲安人乎?失所以安人之道也。亡隋之辙,殷鉴不远,陛下亲承其弊,知所以易之。然在初则易,终之实难。伏愿慎终如始,方尽其美。”太宗曰:“公言是也。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己自励耳。”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复为灾。

贞观五年,有司上书言:“皇太子将行冠礼,宜用二月为吉,请追兵以备仪注。”太宗曰:“今东作方兴,恐妨农事。”令改用十月。太子少保萧瑀奏言:“准阴阳家,用二月为胜。”太宗曰:“阴阳拘忌,朕所不行。若动静必依阴阳不顾理义欲求福祐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与吉会且吉凶在人岂假阴阳拘忌农时甚要不可暂失

贞观十六年,太宗以天下粟价计斗值五钱,其尤贱处,计斗值三钱,因谓侍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既属丰稔若斯,朕为亿兆人父母,唯欲躬务俭约,必不辄为奢侈。朕常欲赐天下之人,皆使富贵,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敦行礼,使乡闾之间,少敬长,妻敬夫,此则贵矣。但令天下皆然,朕不听管弦,不从畋猎,乐在其中矣!”

(摘自《贞观政要·论务农》)

【注】①增加兵卫仪仗的规模,使礼节齐备。

1.下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动静必依/阴阳不顾/理义欲求/福祐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与吉会/且吉凶在人/岂假阴阳拘忌/农时甚要/不可暂失/
B.若动静必依阴阳/不顾理义/欲求福祐/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与吉会/且吉凶在人/岂假阴阳拘忌/农时甚要/不可暂失/
C.若动静必依阴阳/不顾理义/欲求福祐/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与吉会/且吉凶在人/岂假阴阳拘忌/农时甚要/不可暂失/
D.若动静必依阴阳/不顾理义/欲求福祐/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与吉会/且吉凶在人/岂假阴阳拘忌/农时甚要不可暂失/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欲不夺农时”与“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两句中的“夺”字含义不相同。
B.“克己自励耳”与“能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克”字含义相同。
C.“太宗以天下粟价率计斗值五钱”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与妻书》)两句中的“率”字含义不同。
D.“敦行礼让”与“其言不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让”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昀一项是(     
A.贞观二年,京城蝗虫猖獗,太宗到田野视察,吞下蝗虫,自此蝗虫不再成灾,这里虽有迷信的成分,但体现出太宗以民为本的思想。
B.贞观五年,主管大臣上书在二月为太子举行加冠礼,太宗认为二月举行会影响春耕、妨碍农事,于是下令将加冠礼仪改在十月举行。
C.贞观十六年,米价较低,太宗认为,粮食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采取提高粮价、减少赋役、不占用农时等措施,让百姓更加富裕。
D.唐太宗重视对百姓的教化,推行礼仪谦让的风气,要求乡间的百姓年轻的尊敬年长的,妻子尊敬丈夫,让百姓既富裕又有尊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岂不欲安人乎?失所以安人之道也。
(2)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
5.文中王珪是如何和太宗谈论以民为本的问题的?
2023-08-1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祥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

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言者路。帝乃解。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

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武中衔之。崔旰等乱,前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意君,人皆怜之。坟在岳阳。有集六十卷,今传。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B.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C.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D.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右拾遗,是唐朝及后来朝代设置的小官,分为左、右拾遗,为谏官的一种,主要负责向皇帝奏论政事,称述得失。
B.“绝言者路”中的“绝”,同“而绝江河”(《劝学》)、“不绝如缕”(《赤壁赋》)中的“绝”含义都不同。
C.关辅:关,关中,指陕西渭河流域一带。辅,三辅,西汉治理京畿地区三个长官的合称,也指京城长安附近地区。
D.“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中的“会”,同“会天大雨,道不通”(《史记·陈涉世家》)中的“会”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积极入世,虽然考进士未中,因向玄宗献上三篇赋,被玄宗赏识,后来授予官职。肃宗即位后,历尽艰辛想方设法投奔肃宗。
B.房琯因兵败陈涛斜和窝藏董廷兰被罢免官职,杜甫上疏为房琯辩解,惹怒玄宗,差点获罪。后因饥荒,杜甫弃官离去,客居秦州。
C.杜甫流落剑南,于是依附世交节度使严武,严武对他非常亲善。但杜甫性格有时褊狭浮躁,经常酒醉登上严武床,严武怀恨在心。
D.杜甫和李白、高适交往颇深,曾经相伴旅行,一起在汴州,酒酣后登台怀古,抒发慷慨之志,人们都很理解杜甫心中的悲愤之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
(2)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
2023-08-1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怒江新城新时代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一)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以得说秦王。奏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

会韩人郑国来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劝谏。秦王乃除逐客之邻,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二)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
诸A侯B名C士D可E下F以G财H者I厚J遗K结L之M不N肯O者P利Q剑R刺S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乘:古代时指天子。依照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文中的“万乘”指的是拥有万辆兵车的周天子。
B.“会韩人郑国来间秦”的“间”意思是“做间谍”,与《鸿门宴》冲“间至军中”的“间”意思不同。
C.书:文体名。文中指李斯的《谏逐客书》,其与《谏太宗十思疏》一样,同为古代臣子向君主进呈的公文。
D.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平民的称呼,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相同。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是楚国上蔡人,早年跟随荀子学习治理天下的帝王之术。学成之后,西行前去游说秦王,后成为秦国相国文信侯吕不韦的门客。
B.韩国人郑国以修筑灌溉水渠的名义,来到秦国做间谍,不久被发觉。秦国的王公贵族以及大臣们请求秦王将这些客卿全部驱逐出境。
C.因李斯上书劝谏,秦王于是下令废除了驱逐客卿的诏令,重新恢复了李斯廷尉的官职。秦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战争,终于兼并了天下。
D.李斯认为将客卿驱逐出秦国,实际上就是资助敌对国家,损害自己的百姓来让仇人更加强大。这样会削弱自己的实力,与诸侯结怨。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
(2)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5.李斯为何要离楚事秦?请根据文本一概括。
2023-08-09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良尝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榖城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子房始所见下邳圯上老父与《太公书》者,后十三年从高帝过济北,果见榖下黄石,取而葆祠之。留侯死,并葬黄石。每上冢伏腊,祠黄石。

太史公曰:学者多言无鬼神,然言有物。至如留侯所见老父予书,亦可怪矣。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上曰: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外,吾不如子房。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盖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留侯亦云。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材料二: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省,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选自苏轼《留侯论》)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
当A此B之C时D子E房F之G不H死I者J其K间L不M能N容O发P盖Q亦R已S危T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顷,意为不久,一会儿。在文言文中,“须臾”“俄而”“既而”“无何”“未几”均有这个含义。
B.留侯,一般指张良,他凭借出色的智谋,辅佐刘邦平定天下,以功封留侯。诗文中常用此来称颂功臣。
C.“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的“微”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微”字含义相同。
D.匹夫,即一个人,泛指平民百姓;也可以指有勇无谋之人。“以匹夫之力”中的“匹夫”之意是后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主要表现了圯上老人对张良忍耐品质的考验;材料二主要论述了圯上老人“意不在书”,在“折”张良,使其能有所忍。
B.从圯上老人处获得兵书,张良功成不忘本,将黄石取回“葆祠之”;后人每逢扫墓以及冬夏节日祭祀张良的时候,也同时祭祀黄石。
C.司马迁原以为张良是高大威武、身姿雄伟的样子,等到看见他的画像,却发现其相貌像个美丽的女子,由此可见不可以貌取人。
D.苏轼认为张良有盖世之才,可以像伊尹、姜太公一样施行安邦定国的谋略,并认为他刺杀秦始皇之举,事虽不成,其勇可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2)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
5.结合材料二,分析圯上老人用傲慢无礼的态度对待张良的原因。
2023-08-08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节选自《陶渊明传》,有删改)


【注】①秫:可作酿酒原料。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B.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C.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D.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径,原指西汉蒋诩隐居后在院里开辟的三条小路,后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B.薪水,在文中指俸给,意谓供给柴水等生活上的必需费用,相当于生活费用。
C.解绶,意为解下印绶,辞去官职,和前文中“解归”所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
D.情款,有情意诚挚融洽、真实情况等意思,在本文中为第一种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被任用为州祭酒后,由于不能忍受官吏事务,不久就弃官归家,亲自耕种来维持生活,后来衰弱生病。
B.檀道济前去看望贫困饥饿中的陶渊明,劝他在当今盛世不应该自己折磨自己,并馈赠了他一些精美饭食,随后挥手离开。
C.陶渊明起初要把官府的公田全部都种上可以酿酒用的秫稻,在妻子儿女的坚持下他才同意种上一小部分的粳稻。
D.王弘想结识陶渊明,便让庞通之带着酒具在栗里邀请陶渊明喝酒,而对于后到的王弘,陶渊明也没表现出抵触情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2)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
5.陶渊明喜酒,遇酒便表现出“真率”性情,这种“真率”性情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概括。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仁宗皇帝,讳高炽,成祖长子也。幼端重沉静,好学问,从儒臣讲论不辍。洪武二十八年,册为燕世子。太祖尝命分阅章奏,独取切军民利病者白之。或文字谬误,不以闻。太祖指示曰:“儿忽之耶?”对曰:“不敢忽,顾小过不足渎天德。”

成祖举兵,世子守北平,拊士卒,以万人拒李景隆五十万众,城赖以全。先是,郡王高煦、高燧俱以慧黠有宠于成祖。高煦从军有功,宦寺黄俨等复党高燧,阴谋夺嫡,谮世子。会朝廷赐世子书,为离间。世子不启缄,驰上之。而俨先潜报成祖曰:“世子与朝廷通,使者至矣。”无何,世子所遣使亦至。成祖发书视之,乃叹曰:“几杀吾子。”成祖,以北平为北京,仍命居守。永乐二年,立为皇太子。成祖数北征,命之监国,裁决庶政。四方水旱饥馑,辄遣振恤,仁闻大著。而高煦、高燧与其党日伺谗构。或问太子:“亦知有谗人乎?”曰:“不知也,吾知尽子职而已。”十年,黄俨等谋立高燧,事觉伏诛,高燧以太子力解得免。

二十二年即帝位,大赦天下,壬午,敕自今官司所用物料于所产地计直市之,科派病民者罪不宥。戊戌,赐吏部尚书蹇义及杨士奇、杨荣、金幼孜银章各一曰“绳愆纠缪”,谕以协心务,凡有阙失当言者,用印密封以闻。癸酉,诏有司:“条政令之不便民者以闻,凡被灾不即请振者,罪之。”辛巳,崩于钦安殿,年四十有八。

赞曰: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

(选编自《明史·本纪》)

材料二:

先是,仁宗尝与侍臣论科举之弊。

杨士奇曰:“科举当兼取南、北士。”仁宗曰:“北人学问远不逮南人。”士奇曰:“长才大器,俱出北方,南人虽有才华,多轻浮。”仁宗曰:“然则将何如?”士奇曰:“试卷例缄其姓名,请于外书‘南’‘北’二字,如当取百人,则南六十,北四十,南北人才,皆入彀矣。”仁宗曰:“然。如是,则北方学者亦感奋兴起。”

(选编自《明史纪事本末》)

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依次写出答案标号。
使A天B假C之D年E涵F濡G休H养I德J化K之L盛M岂N不O与P文Q景R比S隆T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拊士卒”与“善刀而藏”(《庖丁解牛》)中的“善”字含义不相同。
B.“伺隙谗构”与“令将军与臣有隙”(《鸿门宴》)中的“隙”含义不同。
C.戊戌,干支之一,与“壬午”“癸酉”“辛巳”一样,在文中用以纪年。
D.“谕以协心赞务”中的“赞”与成语“不赞一词”的“赞”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宗受命分阅奏章,专取有关军民利弊的奏章陈述:监国时,遇到水旱灾荒,及时遣使赈济。
B.朱高煦、朱高燧勾结党羽,构陷仁宗,仁宗不但没有计较,反而为高燧开脱罪责,使其免罪。
C.仁宗仅靠万人抵抗五十万军队,守住了北平;在朝廷的离间计下,他光明坦荡,保全了自身。
D.仁宗赐给杨士奇、金幼孜等人“绳愆纠缪”银章,便于重臣及时发现皇帝的过失,当面进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指示曰:“儿忽之耶?”对曰:“不敢忽,顾小过不足渎天德。”
(2)条政令之不便民者以闻,凡被灾不即请振者,罪之。
5.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在位时“用人行政”之善的表现。
2023-08-06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