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正,作浑天仪,《灵宪》《算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笨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节选自范哗《后汉书·张衡传》)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公车特征郎中   拜:任命B.《灵宪》《算罔论》   著:著作
C.再转复太史令   为:担任D.复候风地动仪             造:制造
2.下列句子中,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遂乃研核阴阳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未之有也D.果地震陇西
3.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妙尽璇机B.张口承
C.而蟾蜍衔D.验以事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张衡迁升为太史令及其在科学发明和著述两个方面的成就。
B.第三段记述地动仪制造时间、材质、大小、形状、内外结构和装饰。
C.第三段按“中”“傍”“外”“下”的顺序介绍地动仪的构造特点。
D.文章最后记述了地动仪的正式使用,但没有肯定地动仪的实用价值。
5.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A.张衡因为不趋附当时的达官显贵,所以他所担任的官职,多年没有改任。
B.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
C.张衡因为愤世嫉俗,不趋炎附势,所以担任的官职就多年没有得到改任。
D.张衡因为愤世嫉俗,不趋炎附势,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彦,上党人。性豪纵,喜读韬略。父奇之,使诣京师,从种师道两入夏国,有战功。金人攻汴京,彦慨然弃家赴阙,求自试讨贼。时张所为河北招抚使,异其才,擢为都统制。使率裨将张翼、白安民、岳飞等十一将,部七千人渡河,与金人战。败之,复卫州新乡县,传檄诸郡。

金人以为大军至,率数万众彦垒,国之数匝。彦以众寡不敌,溃围出。诸将散归,彦独保共城西山,遣腹心结两河豪杰,图再举。金人购求彦急,彦虑变,夜寝屡迁。其部曲觉之,相率刺面,作“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以示无他意。彦益感励,抚爱士卒,与同甘苦。未几,两河响应,忠义民兵首领傅选、孟德、刘泽、焦文通等皆附之,众十余万,绵亘数百里,皆受彦约束。金人患之,召其首领,俾以大兵破彦垒。首领跪而泣曰:“王都统砦坚如铁石,未易图也。”金人乃遣劲骑挠彦粮道,彦兵待之,斩获甚众。

绍兴元年九月,李忠反,扰京西,遂攻金州诸关。贼众皆河朔人,骁果善战,彦与战不利,关陷。彦退屯秦郊,令将上尽伏山谷间,焚秦郊积聚,伪若通者。秦郊距郡城二十里,路坦夷,彦募敢死士易摩帜,设奇以待。阅再宿,贼至秦郊,官军战,大败之,忠走降刘豫。

彦称名将,当建炎初,屡破大敌,威声振河朔。时方挠于和议,遽召之还,又夺其兵柄而使之治郡,士议惜之。彦事亲孝居官廉子弟有战功不与推赏将死召其弟侄以家财均给之。

(选自《宋史·王彦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率数万众彦垒      逼近
B.金人乃遣劲骑挠彦粮道  间接(偷偷地、悄悄地)
C.彦兵待之        统领
D.官军战         迎击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彦事亲孝/居官廉/子弟有战功/不与推赏/将死/召其弟侄以家/财均给之
B.彦事亲孝/居官廉/子弟有战功不与/推赏将死/召其弟侄以家/财均给乏
C.彦事亲孝/居官廉/子弟有战功不与/推赏将死/召其弟侄/以家财均给之
D.彦事亲孝/居官廉/子弟有战功/不与推赏/将死/召其弟侄/以家财均给之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彦与金军对垒,力量悬殊,突破重围后,联络各路豪杰,寻找新的战机
B.王彦做事警觉,考虑周密,为防止部属加害自己,晚上睡觉经常变换处所。
C.王彦身为名将,但并非常胜将军,与金人、李忠交战,都因寡不敌众而失利。
D.王彦受到和议政策影响,被朝廷夺了兵权派做地方官,有识之士都替他惋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部七千人渡河,与金人战,败之。
(2)路坦夷,彦募敢死士易麾帜,设奇以待。
2021-11-17更新 | 31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兵北地,至燕南界             略:忽略
B.太子言                                 微:(如果)没有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穷困:走投无路
D.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   函封:用匣子封装
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中国古代帝王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是被定为王位、皇位继位者的人。
B.卿:古代对男子的美称,比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卿也是古时官阶名、爵位名。
C.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比如祖道,就是指出行时祭祀路神并饮宴饯行。
D.变徵: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声调悲凉。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写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连用六个动词,交代逼人的形势,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
B.太子向荆轲说“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一语,婉转含蓄,既有意向荆轲说明燕国的处境,也含有催促荆轲行动之意。
C.荆轲果敢勇决,擅长辞令,三问樊於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之以谋。而樊於期自刎就显得头脑简单,过于轻信他人。
D.易水诀别一段,烘托了一种慷慨悲壮的气氛和同仇敌忾的气势,其中音乐描写表现荆轲的思想情感,也是渲染悲壮气氛。
4.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2021-11-05更新 | 14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B.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C.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D.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北指黄河以北一带,即今天的河北省。B.关是关口、要塞的意思,文中指函谷关。
C.亚父是对年长者的尊称,表示仅次于父亲。D.侍指在尊长旁边陪着,文中是陪坐的意思。
3.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王跟沛公喝酒,士兵没有办法快乐,让我来舞剑吧。
B.君王跟沛公喝茶,军中没有什么娱乐,让沛公舞剑吧。
C.君王跟沛公喝茶,士兵心里不快乐,让他们来舞剑吧。
D.君王跟沛公喝酒,军中没有什么娱乐,让我来舞剑吧。
2021-10-28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福建省普通高中会考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素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
B.吏民,封府库   籍:户籍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谢:道歉
D.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   意:料想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谁大王为此计者     天下笑者,何也
B.项伯杀人,臣活       我见相如,必辱
C.不如善遇之            伺者此觉知
D.得复见将军        月出东山之上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C.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D.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4.请把下面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2021-09-08更新 | 15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邵东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愬(注)谋袭蔡州,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吴秀琳曰:公欲取蔡,非得李祐不可。祐帅士卒刈麦于张柴村。愬召史用诚,曰:尔以三百骑伏彼林中,又使人摇帜于前,若将焚其麦积者。祐素官军,必轻骑来逐之,尔乃发骑掩之,必擒之。用诚生擒祐以归。将士以祐向日多杀官军,争请杀之,愬不许,待以客礼。李祐言于李愬曰:蔡之精兵皆在洄曲及四境拒守,守州城者皆赢老之卒,可以乘虚直抵其城。愬然之。

辛未,李愬命李祐、李忠义帅突将三千为前驱,自将三千人为中军,命李进诚将三千人殿其后。军出,不知所之。愬曰:但东行。行六十里,夜,至张柴村,尽杀其成卒及烽子其栅,命士卒少休,命丁士良将五百人断河曲及诸道桥梁,复夜兵出门。诸将请所之,愬曰:入蔡州取吴元济!诸将皆失色。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天阴黑,自张柴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尝行,人人自以为必死,然畏愬,莫敢违。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近城有鹅鸭池,愬令惊之以混军声。壬申,四鼓,愬至城下。李愬、李忠义镬其城为坎以先登,壮士从之。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使击柝如故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觉。鸡鸣,雪止,愬入居元济外宅。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元济乃帅左右登牙城拒战。愬遣李进诚攻牙城,毁其外门,得甲库,取其器械。癸酉,复攻之,烧其南门,民争薪刍助之。哺时,门坏,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甲戌,愬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注】李愬,唐朝大将,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奉命率兵讨伐藩镇叛将吴元济,于次年冬天攻克蔡州。文中吴秀琳、李祐原为吴元济部下,被李愬收降。
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使击柝/如故/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
B.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使击柝如故/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
C.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使击柝/如故/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
D.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使击柝如故/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未,用干支纪年,与文中的“壬申”“癸酉”等作用相同。
B.烽子,是守卫烽火台的士兵。古时边防设烽火台举烟火报警。
C.牙城,指唐、五代时期藩镇主帅所居之城,因有牙旗,故称。
D.槛车,也称笼车,是古时候用来囚禁或押解重要罪犯的囚车。
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祐素官军     易:轻视B.其栅   据:占据
C.复夜兵出门   引:避开D.民争薪刍助之   负:背着
4.文中“以”的意义和用法较多,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梳理。

5.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军出,不知所之——军队出发,不知去往哪里
B.人马冻死者相望——被冻死的人马触目皆是
C.城中皆不之觉——城中人都未觉察到他们入城
D.进诚梯而下之——李进诚登上梯子接他下来
6.《旧唐书》中评价李愬“有筹略,善骑射”。在节选文字中,他有哪些“筹略”?请简要概述。
2021-09-01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鸿门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
B.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C.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D.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指刘邦,因出生并起兵于沛县,故称沛公。
B.亚父是项羽对范增的尊称,意思是尊敬他仅次于对待父亲。
C.郦山是秦岭山脉的支脉,因系西周时郦戎国国地,故称为郦山。
D.再拜指拜两次,是古代仅限于官方使用的隆重礼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情势危急,沛公顾不得其他人,独自一人从郦山脚下抄小路匆匆逃回军中。
B.临走前,沛公要张良估计自己已经回到军中,再去辞谢,体现了他虑事的周密。
C.刘邦逃跑以后,张良献璧给项羽,项羽随手置于座上,思想上暂时解除了警戒。
D.范增得知刘邦已逃回军中,一番怒斥,表明他对双方斗争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2)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2021-08-24更新 | 25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云南省普通高中春季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祖某,父言闻,世孝友,以医为业。年十四,补诸生。三试于乡,不售。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窥。善医,即以医自居。富顺王嬖庶孽,欲废适子。会适子疾,时珍进药,曰附子和气汤。王感悟,立适子。楚王闻之,聘为奉祠,掌良医所事。世子暴厥,立活之。荐于朝,授太医院判,一岁告归,著《本草纲目》。

年七十六,为遗表授其子建元。其略曰:臣幼苦赢疾,长成钝椎,惟耽嗜典籍,奋切编摩,纂述诸家,心殚厘定,伏念本草一书,关系颇重,谬误实多,窃加订正,历岁三十,功始成就。自炎皇辨百谷尝众草分气味之良毒轩辕岐伯遵伯高剖经络之本标,爰有《神农本草》三卷;梁陶宏景造以注释,为药三百六十五,唐高宗命李重勣修,长史苏恭表请增药一百一十四;宋太祖命刘翰详较,仁宗再诏补注,增药一百,唐慎微合为《证类》。修补诸本,自是指为全书。夷考其间,瑕疵不少。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似兹之类,不可枚举。臣不揣愚陋,僭肆删述,重复者芟之,遗缺者补之。旧药一千五百一十八,今增三百七十四:分一十六部,五十二卷。正名为纲,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辨疑、正误,详其出产、气味、主治。上自坟典,下至稗记,凡有攸关,靡不收掇。虽命医书,实赅物理。伏愿皇帝陛下特诏儒臣补着成昭代之典。

万历中,敕中外献书,建元以遗表进,命礼部誊写,发两京、各省布政刊行。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所著诗文他集失传,惟《本草纲目》行世。

(选自《白茅堂集》第三十八卷,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炎皇辨百谷/尝众草/分气味之良毒/轩辕师岐伯/遵伯高/剖经络之本标
B.自炎皇辨/百谷尝众草/分气味之良毒/轩辕师岐伯/遵伯高剖经络之本标
C.自炎皇辨百谷/尝众草/分气味之良毒/轩辕师岐伯/遵伯高剖经络之本标
D.自炎皇辨/百谷尝众草/分气味之良毒/轩辕师岐伯/遵伯高/剖经络之本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适子,同“嫡子”,正妻所生儿子,一般为家族中继承家业的第一顺位。
B.遗表,古代常指官员临终前所撰写的章表,官员死后,由他人替为上奏。
C.本草,中药的统称;也指记载中药的书籍,此处指李时珍所撰《本草纲目》。
D.礼部,六部之一,通常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事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时珍勤勉好学,终有所成。他曾经三次参加乡试,都没有考中举人,闭门读书十年,广泛涉猎,博览群书,终成一代良医。
B.李时珍医者仁心,体贴入微。富顺王想废掉适子,李时珍借看病之机进献汤药,委婉规劝其父子和气,最后富顺王有所醒悟。
C.李时珍治学严谨,大胆勘误。他发现前人著书中药物品种繁多,名称繁杂,且有重复混淆等弊病,于是加以订正,力求完备。
D.李时珍著述详备,精琢细磨。他钻研中草药古书正统典籍,摒弃野史笔记,在著述中详细地说明药物的产地、气味、主治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不揣愚陋,僭肆删述,重复者芟之,遗缺者补之。
(2)虽命医书,实赅物理。伏愿皇帝陛下特诏儒臣补著成昭代之典。
5.结合文本说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为什么得到了皇帝的赏识而能“命礼部誊写,发两京、各省布政刊行”?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汪君啸园传

   

君讳士嘉,字国英,啸园其自号也。世为歙人,居芦溪。君生而颖悟,读书能大义,期以科目自奋。稍长指日繁,虑不足营养,遂从事废著,出游楚。间岁归,必其兼珍承色笑以为常,中年父母殁,兴生日益饶,每思亲不及见,夜辄泪浃枕席。

君抱义好施,出自天性。奏人有某者,落魄楚中积年,君贷使经营,不立券,不责子钱。某婴疾归,君不问也。逾年,某疾革,语其子曰:“我不可负汪先生”其子奉遗命至楚,如所贷数归君。人两贤之。楚地江汉,屡患大水,漂发墓,君捐金置櫘,募人埋藏。在里中,首宗祠,兼治桥道。族人衣食之不给者,往往资焉。

生平沉默寡言笑,暇即键户静坐,不为朋从征逐。人有以缓急告,谋画再四,必使得所而后即安。性喜买书籍,无有厌足,曰:“吾以道后人也。”

以辰年卒于楚临终语不及他惟以客游旷日未葬父母嘱累其子。配许氏。子一人,祖荣。

(选自《樊榭山房集》,有删改)


【注】①食指:家中人口。 ②废著:买卖。 ③櫘:小棺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科目自奋                  期:期望
B.患大水                         屡:多次
C.兼桥道                         治:研究
D.即键户静坐                  暇:空闲
2.下列对汪啸园生平事迹的叙述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汪啸园考虑到家中人口渐多,为维持生计外出经商。
B.江建园在乡里乐善好施,常常资助衣食不足的族人。
C.建园热心帮助有急事相求的人,能为他们反复谋划。
D.汪啸园聪慧好学,毕生研读各种典籍,学问十分渊博。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戊辰年卒于楚/临终语不及他/惟以客游旷日/未葬父母/嘱累其子。
B.以戊辰年卒于楚/临终语不及他/惟以客游/旷日未葬/父母嘱累其子。
C.以戊辰年卒/于楚临终语不及/他惟以客游/旷日未葬父母/嘱累其子。
D.以戊辰年卒/于楚临终语不及/他惟以客游旷日/未葬父母/嘱累其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子奉遗命至楚,如所贷数归君。
(2)无有厌足,曰:“吾以遗后人也。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忠彦字师朴,韩琦子也。少以父任,为将作监簿,复举进士。琦罢政,忠彦以秘书丞召试馆职,除校理、同知太常礼院。出通判永宁军召还为户部判官琦薨服除为直龙图阁擢天章阁待制。朝廷以夏人囚废其主秉常,用兵西方,既下米脂等城砦数十,夏人求救于辽,辽人移书继至。会遣使贺辽主生辰,神宗以命忠彦,遂以给事中奉使。辽遣赵资睦迓之,语及西事,忠彦曰:“此小役也,何问为?”辽主使其臣王言敷燕于馆,言敷问:“夏国胡罪,而中国兵不解?无失两朝之欢,则善矣。”忠彦曰:“问罪西夏,于二国之好何预乎?”

元祐中,召为户部尚书,擢尚书左丞。弟嘉彦尚主,改同知枢密院事,知院事。哲宗亲政,更用大臣,言者观望,争言垂帘时事。忠彦言:“昔仁宗始政,当时亦多讥斥章献时事,仁宗恶其持情近薄,下诏戒饬。陛下能法仁祖用心,则善矣。”以观文殿学士知真定府,移定州。忠彦在西府,以用兵西方非是,愿以所取之地弃还之,以息民力。至是,言者以为言,降资政殿学士,改知大名府。徽宗即位,以吏部尚书召拜门下侍郎。逾月,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上用忠彦言,数下诏蠲天下逋负,尽还流人而甄叙之,忠直敢言若知名之士,稍见收用。

进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封仪国公。而曾布为右相,多不协,言事者助布排忠彦,以观文殿大学士知大名府。又以钦圣欲复废后,为忠彦罪,再降太中大夫,怀州居住。又论忠彦在相位,不应弃湟州,谪崇信军节度副使,济州居住。逮复湟、鄯,又谪磁州团练副使。复太中大夫,遂以宣奉大夫致仕。卒,年七十二。

(节选自《宋史·韩忠彦传》)


注释:①秉常:西夏皇帝。②章献:宋真宗皇后,曾临朝称制。③钦圣:即宋钦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出/通判永宁军/召还/为户部判官/琦薨服/除为直龙图阁/擢天章阁待制
B.出/通判永宁军/召还为户部判官/琦薨/服除/为直龙图阁/擢天章阁待制
C.出通判永宁军/召/还为户部判官/琦薨服/除/为直龙图阁/擢天章阁待制
D.出通判永宁军/召还/为户部判官/琦薨/服除/为直龙图阁/擢天章阁待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给事中,宋代官职,因“执事于殿中”得名,负责处理门下省日常公务,审读出纳文书。
B.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例如文中的“元祐”就是宋哲宗在位时的年号。
C.“迁”是一个表述官职变动的词语,文言文中出现“迁”字的地方,都表示“升官”之意。
D.逋负,指“拖欠的赋税、债务”,此处指皇帝采用忠彦建议,下诏免除天下拖欠的赋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忠彦善于处理宋辽之间的冲突。他出使辽时能刻意淡化二国的冲突,强调宋辽之间的友好。
B.韩忠彦元祐时得到重用。他被任命为户部尚书,升任尚书左丞,原因在于其弟韩嘉彦娶了公主。
C.韩忠彦敢于直言劝说皇帝。对于言事者上言垂帘的事情,他建议哲宗像仁宗那样下诏告诫整治。
D.韩忠彦不同意在西部用兵。他希望放弃归还攻取的土地,以安息民力,结果遭到了言事者的弹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以父任,为将作监簿,复举进士。
(2)忠直敢言若知名之士,稍见收用。
5.韩忠彦为什么会屡次获罪?请结合第三段的内容加以梳理。
2021-07-10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THUSSAT暨2022届高三7月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