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1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佑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

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鳣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

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嗳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
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
C.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
D.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欧阳修十分看重他,曾对梅圣俞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
B.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其不便;新政下达,他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宁。
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
D.苏轼天赋异禀,为文得心应手。他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作文如行云流水,行止有度,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最终成为一代文宗。
4.把本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部分重要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2)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3)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4)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5)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6)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2023-06-0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圣历元年,武承嗣、三思营求为太子,数使人说太后曰:“自古天子未有以异性嗣者。”太后意未决。狄仁杰每从容言于太后曰:“大帝二子托陛下。陛下今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太后曰:“此朕家事,卿勿知。”仁杰曰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备位宰相岂得不预知乎太后意稍。他日,又谓仁杰曰:“朕梦大鹦鹉两翼皆折,何也?”对曰:“武者,陛下之姓,两翼,二子也。陛下起二子,则两翼振矣。”太后由是无立承嗣之意。

太后命宰相各举尚书郎一人,仁杰举其子司丞光嗣,拜地官员外郎,已而称职。太后喜曰:“卿足继祁奚矣。”初,契丹将李楷固,善用索及骑射,每陷阵,如鹘入乌群,所向披靡。及孙万荣死,来降,有司责其后至,奏请族之。狄仁杰曰:“楷固骁勇绝伦,能尽力于所事,必能尽力于我,若抚之以德,为我用矣。”奏请之。所亲皆止之,仁杰曰:“苟利于国,岂为身谋!”太后用其方,赦之。又请与之官,太后以楷固为左玉钤卫将军,使将兵击契丹余党,悉平之。

久视元年,太后欲造大佛像,狄仁杰上疏谏,其略曰:“今之伽蓝过宫阙。功不使鬼,止在役人,物不天来,终须地出,不损百姓,将何以求!”又曰:“如来设教,以慈悲为主,岂欲劳人,以存虚饰!”又曰:“比来水旱不节,当今边境未宁,若费官财,又尽人力,一隅有难,将何以救之?”太后曰:“公朕为善,何得违!”遂罢其役。太后信重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辛丑,薨,太后泣曰,朝堂空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二/二十三》有删改)

【注】①司府丞光嗣:指狄仁杰的儿子狄光嗣,是任司府丞官职。②祁奚:春秋时晋国大夫。初举仇人解狐代己,解狐卒,再举自己的儿子祁午代己。时人称为“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③伽蓝:梵语,译为佛教寺院。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勿       预:预先B.太后意稍       寤:醒悟
C.过宫阙       制:规制D.公教朕为善       教:劝导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自古天子未有以异性嗣者       吾属今之虏矣
B.陛下今欲移之他族       度我至军中,公
C.大帝二子托陛下       烦执事
D.何得       吾诚愿与汝守以死
3.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仁杰曰/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备位宰相/岂得不预知乎/
B.仁杰曰/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备位/宰相岂得不预知乎/
C.仁杰曰/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备位/宰相岂得不预知乎/
D.仁杰曰/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备位宰相/岂得不预知乎/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则天想立侄子为储君,狄仁杰婉言劝谏,比较了姑侄与母子的亲疏关系,劝君主当把国事当家事,慎重抉择。最终武则天听从了他的规劝。
B.武则天命宰相举荐尚书郎,狄仁杰举荐自己的儿子,其子十分胜任这个职务,太后说他像春秋晋国的祁奚一样“内举不避亲”。
C.狄仁杰习惯直言规谏,当契丹降将李楷固面临有司治罪时,狄仁杰力排众议,说服武则天,不但赦了他的罪还授予他官职。
D.武则天要建造大佛像,狄仁杰反对奢华,爱惜民力,从佛教教义和国家灾情等方面极力谏阻,武则天接受停止了这项工程。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及孙万荣死,来降,有司责其后至,奏请族之。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023-06-07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荀攸字公达,彧从子也。祖父昙,广陵太守。攸少孤。及昙卒,故吏张权求守昙墓。攸年十三,疑之,谓叔父衢曰:“此吏有非常之色,殆将有奸!”衢寤,乃推问,果杀人亡命。由是异之。董卓之乱,关东兵起,卓徙都长安。攸与议郎何颙等谋曰:“董卓无道,甚于桀纣,天下皆怨之,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耳。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然后据殽函,辅王命,以号令天下,此桓文之举也。”事垂就而觉,收颙、攸系狱,颙忧惧自杀,攸言语饮食自若,会卓死得免。

太祖拔白马还,遣辎重循河而西。袁绍渡河追,卒与太祖遇。诸将皆恐,说太祖还保营,攸曰:“此所以禽敌,奈何去之?”太祖目攸而笑。遂以辎重饵贼,贼竞奔之,陈乱。乃纵步骑击,大破之,太祖遂与绍相拒于官渡。会许攸来降言绍遣淳于琼等将万余兵迎运粮将骄卒惰可要击也众皆疑唯攸与贾诩劝太祖。太祖自将攻破之。

七年,从讨袁谭、尚于黎阳。明年,太祖方征刘表,谭、尚争冀州。谭遣辛毗乞降请救,太祖将许之,以问群下。群下多以为表强,宜先平之,谭、尚不足忧也。攸曰:“天下方有事,而刘表坐保江、汉之间,其无四方志可知矣。袁氏据四州之地,带甲十万,绍以宽厚得众,借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天下之难未息也。今兄弟遘恶,此势不两全。若有所并则力专,力专则难图也。及其乱而取之,天下定矣,此时不可失也。”太祖曰:“善。”

文帝在东宫,太祖谓曰:“荀公达,人之师表也,汝当尽礼敬之。”攸曾病,世子问病,独拜床下,其见尊异如此。攸与钟繇善,繇言:“我每有所行,反复思维,自谓无以易;以咨公达,辄复过人意。”公达前后凡画奇策十二,唯繇知之。繇撰集未就,会薨,故世不得尽闻也。

(节选自《三国志·卷十》)

【注】①太祖:指曹操,这时荀攸被曹操征召为汝南太守。②辎重: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搬运的物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许攸来降/言绍遣淳于琼等将/万余兵迎运粮/将骄卒惰可要击也众/皆疑唯攸/与贾诩劝太祖
B.会许攸来降/言绍遣淳于琼等将万余兵迎运粮/将骄卒惰/可要击也/众皆疑/唯攸与贾诩劝太祖
C.会许攸来降/言绍遣淳于琼等将/万余兵迎运粮将骄卒惰/可要击也/众皆疑/唯攸与贾诩劝太祖
D.会许攸来降/言绍遣淳于琼等将万余兵迎运粮/将骄卒惰/可要击也众/皆疑唯攸/与贾诩劝太祖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昙卒”与“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两句中的“卒”字含义不相同。
B.“关东”,文中指函谷关以东的地区。《鸿门宴》中“沛公欲王关中”的“关中”则是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
C.“桓文”是齐桓公与晋文公的并称,他们均在春秋五霸之列。《齐桓晋文之事》中齐宣王提到的“齐桓晋文”就是指他们。
D.“事垂就”的“垂”在文中意为“将近”,与《谏太宗十思疏》中“鸣琴垂拱,不言而化”的“垂”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攸自小聪慧。十三岁的荀攸就能观察出张权的脸色有异,并推断他有所隐瞒。
B.荀攸极具胆识。一介文人,敢于行刺董卓,事败入狱也是不惧生死,谈笑自若。
C.荀攸深受器重。太祖夸奖荀攸是做人的表率,世子甚至曾经亲临病榻问候病情。
D.荀攸智谋过人。钟繇遇难题无法解决,咨询荀攸,荀攸总能帮他重新梳理思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攸曰:“此所以禽敌,奈何去之?”太祖目攸而笑。
(2)公达前后凡画奇策十二,唯繇知之。繇撰集未就,会薨,故世不得尽闻也。
5.与太祖(曹操)大多数部下的看法不同,荀攸认为应先讨伐袁谭、袁尚,再征伐刘表,他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登,字元登,武定侯英孙也。幼英敏。及长,博闻强记,善议论,好谈兵。正统中,从王骥征麓川有功,擢锦衣卫指挥佥事。又从沐斌征腾冲,以功迁署都指挥佥事。十四年,车驾北征,扈从至大同。登告学士曹鼐、张益曰“车驾宜入紫荆关”,不从,遂及于败。当是时,大同军士多战死,城门昼闭,人心汹汹。登慷慨奋励,修城堞,缮兵械;拊循士卒,吊死问伤,亲为裹创傅药,曰:“吾誓与此城共存亡,不令诸君独死也。”景泰元年春,侦知寇骑数千,自顺圣川入营沙窝。登率兵蹑之,大破其众,追至栲栳山,斩二百余级,得所掠人畜八百有奇。边将自土木败后,畏缩无敢与寇战。登以八百人破敌数千骑,军气为之一振。捷闻,封定襄伯,予世券。时镇守中官陈公忌登。会有发公奸赃者,公疑登使之,遂与登构。帝谓于谦曰:“大同,吾藩篱也,公与登如是,其何以守!”遣右监丞马庆代公还,登愈感奋。初也先欲取大同为巢穴故数来攻及每至辄败有一营数十人不还者敌气慑始有还上皇意上皇既还,代王仕壥颂登功,乞降敕奖劳。兵部言登已封伯,乃止。二年,登以老疾乞休,帝不听。是时边患甫息,登悉心措置,思得公廉有为者与俱。其秋,以疾召还。登初至大同,士卒可战者才数百,马百余匹。及是马至万五千,精卒数万,屹然成巨镇。登去,大同人思之。成化八年卒。赠侯,谥忠武。登为将兼智勇。尝以意造“搅地龙”,凿深堑,覆以土木如平地,敌入围中,发其机,自相撞击,顷刻皆陷。又仿古制造偏箱车,中藏火器,上建旗帜,钩环联络,布列成阵,战守皆可用。其军以五人为伍,教之盟于神祠,一人有功,五人同赏,罚亦如之。十伍为队,队以能挽六十斤弓者为先锋。十队领以一都指挥,令功无相挠,罪有专责,一时称善。

(节选自《明史·郭登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也先欲取大同/为巢穴故数来攻及/每至辄败有一营/数十人不还者/敌气慑/始有还上皇意/
B.初/也先欲取大同/为巢穴故数来攻/及每至辄败/有一营数十人不还者/敌气慑/始有还上皇意/
C.初/也先欲取大同为巢穴/故数来攻/及每至辄败/有一营数十人不还者/敌气慑/始有还上皇意/
D.初/也先欲取大同为巢穴/故数来攻及/每至辄败有一营/数十人不还者/敌气慑/始有还上皇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车驾,可指帝王所乘的车,亦用为帝王的代称,文中指明英宗朱祁镇。
B.世券,犹铁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形制如瓦。
C.兵部,古代官署名。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军事。
D.赠侯,赐予侯爵。赠,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侯,古代五等爵位的最高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登出身名门,从军立功。他是武定侯郭英的孙子,自幼聪敏,长大后博闻强记,擅长议论,喜好谈兵,后跟随王骥、沐斌出征,立有战功并且多次升职。
B.郭登临危不乱,勇于担当。大同战败后,人心惶惶,他挺身而出,修整城墙,修缮兵器,抚恤士兵,吊死问伤,亲自为士兵裹伤敷药,发誓与城共存亡。
C.郭登以少胜多,大败敌寇。景泰元年春,敌寇几千骑兵入侵,郭登率兵跟踪追击,杀敌二百余,俘虏八百多,一改边将畏战之风,令士气为之一振。
D.郭登治理大同,颇有成就。他刚到大同时,可以作战的士兵才几百人,战马一百多匹;等到离开时,战马达到一万五千匹,精兵数万,大同屹然成为大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同,吾藩篱也,公与登如是,其何以守!
(2)是时边患甫息,登悉心措置,思得公廉有为者与俱。
2023-06-0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四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于齐。怀王薨,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子不予我,不得归。”太子曰:“臣有傅,请追而问傅。”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太子归,即位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楚王告慎子曰:“齐使来求东地,为之奈何?”

慎子曰:“王明日朝群臣,皆令其献计。”上柱国子良入见。子良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请与而复攻之。与之,信;攻之,武。臣故曰与之。”子良出,昭常入见。昭常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臣故曰勿与。常请守之。”昭常出,景鲤入见。景鲤曰:“不可与也。虽然,楚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景鲤出,慎子入。王以三大夫计告慎子,曰:“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慎子对曰:“王皆用之!”慎子曰:“臣请效其说,而王且见其诚然也。王发上柱国子良车五十乘,而北献地五百里于齐。发子良之明日,遗昭常为大司马,令往守东地。遣昭常之明日,遣景鲤车五十乘,西索救于秦。”王曰:“善。”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齐王大兴兵,攻东地,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土曰/敬献地五百里/
B.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
C.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
D.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
2.下列各项课内加点的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争宠而心其能(嫉妒)(《屈原列传》)        蒙其赏赐(有幸)(《苏武传》)
③日西山(迫近)(《陈情表》)                       ④抑其成败之迹(探究)(《伶官传序》)
⑤追亡逐(向北)(《过秦论》)                      母立于兹(你的)(《项脊轩志》)
以煎我怀(预料)(《孔雀东南飞》)            ⑧士也罔(尽头)(《氓》)
A.①③④⑥⑦B.①②④⑤⑦C.①③⑤⑥⑧D.②③④⑥⑧
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质,古代派往敌国或他国做人质,质子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外交策略之一。
B.薨,是古人对死的一种讳称,《礼记·曲礼》中记载:“天子死曰薨,诸侯死曰崩。”
C.上柱国,保卫国都之官,自春秋起为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后引申为一种荣誉称号。
D.万乘,即一万辆兵车。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乘。“千乘”“万乘”是军事实力的象征。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襄王欲返回楚国,齐王阻挠并且趁机索取楚国东部五百里土地。楚襄王向慎子问计,慎子建议楚亵王割地回国,这也是无奈之下做出的暂时让步。
B.齐国派兵车五十乘,来楚国索取五百里东地。子良认为楚襄王作为国君,割让承诺的土地是诚信,再攻打齐国体现楚国的不示弱。
C.昭常不同意楚襄王割地与秦,他认为土地广大辽阔的国家才可以称得上万乘之国;景鲤认为楚国力量过于单薄,需要借助秦国军事力量威胁齐国。
D.子良向齐国表明楚国信守承诺的态度,而昭常假托王命守卫东地,加上秦军压境并指责齐国行为不当,齐王心生畏惧,最终无功而返,楚国保全东地。
5.把下列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陈情表》)
(3)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苏武传》)
6.慎子建议楚襄王采用三子建议,子良、昭常和景鲤三人职责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023-06-06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周赧王)三十一年,燕王悉起兵,以乐毅为上将军。秦尉斯离帅师与三晋之师会之。赵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并将秦、魏、韩、赵之兵以伐齐。齐湣王悉国中之众以拒之战于济西齐师大败乐毅还秦韩之师分魏师以略宋地部赵师以收河间身率燕师长驱逐北剧辛曰:齐大而燕小,赖诸侯之助以破其军,宜及时攻取其边城以自益,此长久之利也。今过而不攻,以深入为名,无损于齐,无益于燕,而结深怨,后必悔之。乐毅曰:齐王伐功矜能,谋不逮下,废贤良,信任谄谀,政令戾虐,百姓怨怼。今军皆破亡,若因而乘之,其民必叛,祸乱内作,则齐可图也。若不遂乘之,待彼悔前之非,改过恤下而抚其民,则难虑也。遂进军深入。齐人果大乱失度,湣王出走。乐毅入临淄,取宝物、祭器,输之于燕。燕王亲至济上劳军,行赏士,封乐毅为昌国君,遂使留徇齐城之未下者。齐王出亡之卫,卫君避宫舍之,称臣而供具。舍食皆备,而齐王不逊,卫人侵之。齐王去奔邹、鲁,有骄色,邹、鲁弗内,遂走莒。楚使淖齿将兵救齐,因为齐相。淖齿欲与燕分齐地,乃执湣王而数之曰:千乘、博昌之间,方数百里,雨血沾衣,王知之乎?曰:知之。”“赢、博之间,地坼及泉,王知之乎?曰:知之。”“有人当而哭者,求之不得,去则闻其声,王知之乎?曰:知之。淖齿曰:天雨血沾衣者,天以告也;地坼及泉者,地以告也;有人当阙而哭者,人以告也。天、地、人皆告矣,而王不知诫焉,何得无诛!遂弑王于鼓里。

荀子论之曰:国者,天下之利势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及其极也,索为匹夫,不可得也。齐湣、宋献是也。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齐湣王悉国中之众/以拒之战于济西/齐师大败/乐毅还秦韩之师/分魏师以略宋地/部赵师以收河间/身率燕师/长驱逐北/
B.齐湣王悉国中之众/以拒之战于济西/齐师大败/乐毅还秦韩之师/分魏师以略宋地/部赵师以收/河间身率燕师/长驱逐北/
C.齐湣王悉国中之众以拒之/战于济西/齐师大败/乐毅还秦韩之师/分魏师以略宋地/部赵师以收/河间身率燕师/长驱逐北/
D.齐湣王悉国中之众以拒之/战于济西/齐师大败/乐毅还秦韩之师/分魏师以略宋地/部赵师以收河间/身率燕师/长驱逐北/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黜,贬斥,与《谏太宗十思疏》中“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的“黜”含义相同。
B.飨,文中是犒劳的意思,与《鸿门宴》中“旦日飨士卒”的“飨”含义相同。
C.阙,古代王宫、祠庙门前两边的高建筑物。后来引申为帝王所居之处,朝廷。
D.匹夫,泛指平民百姓,普通人;也可指逞勇而无谋的人。文中的意思是后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毅统一指挥秦、魏、韩、赵联军打败齐军。剧辛认为这是他国帮助的结果,应做长远打算,尽快攻取边境城池。
B.乐毅没有采纳剧辛建议,而是率领军队逼走了齐湣王,攻入临淄,抢夺宝器运回燕国,最终占领了齐国全部土地。
C.齐湣王态度傲慢不逊,被卫国人攻击,只好赶赴邹地和鲁地,却又因面带骄色,不被收留接纳,最后只得投奔莒。
D.救援齐湣王的楚将淖齿想与燕国瓜分齐国的土地,于是抓住齐湣王,数说他面对警告不知悔改,在鼓里杀死了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2)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5.乐毅坚持深入进军齐国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023-06-0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三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熊概,字元节,丰城人。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永乐九年进士。授御史。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已而果然。久之,调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浙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于是奸宄帖息。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

五年还朝,始复姓。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风眩卒。赐祭,给舟归其丧。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
B.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
C.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
D.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是中国古代执掌监察官员的一种泛称。明代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仍保留监察御史,另设左、右都御史作为都察院长官。
B.“监国”,通常是指皇帝外出时,由一重要人物(通常为皇太子)留守宫廷代为处理国事。也指君主未能亲政,由他人代理朝政。
C.“刑部”,又称秋官、宪部。明清两代,刑部作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与都察院、大理寺合称“三法司”。
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明清时期户部掌管官员的任免、考核以及全国疆土、田地 、户籍、赋税、俸饷等财政事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概预料事情准确。布政使想请靖江王来阻止峒溪蛮人劫掠时,他认为贼寇肯定不来,最后结果也印证了他的判断。
B.熊概深得君主信任。洪熙元年正月,宣宗命他以原来的身份参与巡视南畿、浙江,后来宣宗提拔他做了大理寺卿。
C.熊概执法不畏强暴。浙西豪强肆意作恶,熊概逮捕了遇赦的平康,把他连同另外抓捕的几十个豪强恶徒,一并送往京都治罪。
D.熊概为官为民请命。朝廷屡派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影响了民生,他就上书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行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
(2)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
5.皇上升任熊概为大理寺卿的原因有哪些?根据第二段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2023-06-05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四月,兵罢戏下,诸侯各就。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韩信说汉王曰: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项羽出关,使人徙义帝【注】。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群臣稍倍叛之。乃阴令衡山王、临江王击之,杀义帝江南。

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又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二年,汉王东略地,塞王欣、翟王翳、河南王申阳皆降。韩王昌不听,使韩信击破之。于是置陇西、北地、上郡、渭南、河上、中地郡,关外河南郡。更立韩太尉信为韩王。诸将以万人若以一郡降者,封万户。缮治河上塞。诸故秦苑囿园池,皆令人得田之。正月,虏雍王弟章平。大赦罪人。

汉王之出关至陕,抚关外父老,还,张耳来见,汉王厚遇之。二月,令除秦社稷,更立汉社稷。三月,汉王从临晋渡,魏王豹将兵从。下河内,虏殷王,置河内郡。南渡平阴津,至雒阳。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以义帝死故。汉王闻之,袒而大哭。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发使者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注】义帝:义帝熊心本是楚国贵族,项梁起事后,立熊心为楚怀王,以从民望。义帝与诸将约,先入关中者为王。刘邦先入关中,项羽使人还报熊心。熊心答复,照原约办,项羽因此怨恨熊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B.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C.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D.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国,指受到君主分封而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B.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因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所以自称为寡人。
C.“关外置河南郡”和“沛公则置车骑”(《鸿门宴》)两句中的“置”字含义相同。
D.“项王使卒三万人从”和“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两句中的“从”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王善得民心。他不但下令修缮整治河上郡内的长城,还让百姓开垦耕种秦朝原来的苑囿园池,甚至亲自到陕县安抚关外父老。
B.汉王善抓时机。汉王为义帝发丧,举哀三天,并乘机派使者通告诸侯攻打杀义帝的罪人,抓住了讨伐项羽的绝佳机会。
C.汉王御人有道。先是用韩信之计,从故道回军,袭击了雍王章邯,后又派韩信攻打不愿归附自己的韩王郑昌。
D.汉王从善如流。他听取韩信“决策东乡,争权天下”的建议,领兵回军,直接率军在废丘围困了雍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2)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群臣稍倍叛之。
2023-06-0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余收尔骨焉!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麇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选自《左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
B.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
C.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
D.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劳师以袭远”与“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远”字用法相同,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
B.“必死是间”与“道芷阳间行”(《鸿门宴》)两句中的“间”字意思不同。
C.“居则具一日之积”与“居为奇货”(《促织》)两句中的“居”字意思不同。
D.“何施之为”与“功施到今”(《谏逐客书》)两句中的“施”字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穆公扩张领土的野心很大,他得到杞子的密报后虽然专门去征求蹇叔的意见,但并没有听取蹇叔的劝说,仍然出兵。
B.蹇叔忧国忧民,他加入了这次远征的军队,随军出征时,他的儿子哭着送他,表达出父子诀别的无比悲痛之情。
C.“夏四月辛已,败秦师于殽,获……以归”交代了交战的时间,地点和结局,战斗过程则一笔带过,言简意赅。
D.秦穆公勇于自责、悔改,他没有撤换孟明的职务,而是说这是他自己的过错,并说不会因为一次过失而抹杀大家的大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2)使归就戮于秦,以逞秦君之志,若何?
5.导致秦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仁宗嘉祐五年五月,召王安石为三司度支判官。安石,临川人,好读书,善属文。曾巩携其所撰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授淮南判官,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寻通判舒州。文彦博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召试馆职,不就。欧阳修荐为谏官,安石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复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又辞。恳求外补,知常州,移提点江西刑狱。与周敦颐相遇,语连数日夜,安石退而精思,至忘寝食。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辄辞不起,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授之美官,唯患其不就也。及是,为度支判官,闻者莫不喜悦。安石果于自用,于是上“万言书”,大要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微,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耳。在位之人才既不足用,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万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上览而置之。

吕祖谦曰:“安石变法之蕴,亦略见于此书。特其学不用于嘉祐,而尽用于熙宁,世道升降之机,盖有在也。”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

文本二: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节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万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
B.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万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
C.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万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
D.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万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嘉祐,是北宋时期宋仁宗使用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年号纪年是汉武帝首创的。
B.通判,中国古代的官名之一,多指州府的长官,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
C.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帝王为祈求天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到郊外祭祀社稷,后来“社稷”被用来借指国家。
D.君实,是司马光的字。古人的名和字是有区别的,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古人一诞生就起名,十八岁行冠礼后取字。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才华横溢,喜好读书,擅长为文。曾巩带王安石去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十分赏识王安石,四处为他扩大名声。
B.在任鄞县县令时,王安石修筑堤堰,开挖池塘,兴办水利交通事业;他还把谷子借贷给百姓,让百姓生产出粮食后加些利息偿还即可。
C.文彦博、欧阳修等人先后向朝廷推荐王安石,王安石一一予以拒绝,因此士大夫们认为他无意于为世所用。
D.王安石清楚地知道,他的改革主张在当时会遭到顽固派的非议,但仍然把希望寄托在君王身上,可惜未得到宋仁宗的支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鄞县。
(2)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5.请简要概括王安石向仁宗皇帝上书言事的要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