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守陈,字维新,鄞人。祖范,有学行,尝诲守陈以精思实践之学。举景泰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成化初,充经筵讲官,进侍讲。《英宗实录》成,迁洗马。寻进侍讲学士,同修《宋元通鉴纲目》。母忧服阕,起故官。孝宗出阁,为东宫讲官。时编《文华大训》,事涉宦官者皆不录。守陈以为非,备列其善恶得失。书成,进少詹事。

孝宗嗣位宫僚悉迁秩执政拟守陈南京吏部右侍郎帝举笔去南京字左右言刘宣见为右侍郎帝乃改宣左而以守陈代之 修《宪宗实录》,充副总裁。弘治改元正月,上疏曰:

今视朝,所接见者,大臣之丰采而已。君子、小人之情状,小臣、远臣之才行,何由识?退朝所披阅者,百官之章奏而已。诸司之典则,群吏之情弊,何由见?宫中所听信者,内臣之语言而已。百官之正议,万姓之繁言,何由闻?恐陛下资于外者未博也。

愿遵祖宗旧制,开大小经筵,日再御朝。大经筵及早朝,但如旧仪。若小经筵,必择端方博雅之臣,更番进讲。凡所未明,辄赐清问。凡圣贤经旨,帝王大道,以及人臣贤否,政事得失,民情休戚,必讲之明而无疑,乃可行之笃而无弊。

若如经筵、常朝只循故事,凡百章奏皆付内臣调旨批答,臣恐积弊未革,后患滋深。且今积弊不可胜数。官鲜廉耻之风,士多浮竞之习。教化凌夷,刑禁驰懈。俗侈而财滋乏,民困而盗日繁。列卫之城池不修,诸郡之仓库鲜积。甲兵朽钝,行伍空虚。将骄惰而不知兵,士疲弱而不习战。一或有警,何以御之?此臣所以朝夕忧思,至或废寝忘食者也。

帝深嘉纳。后果复午朝,召大臣面议政事,皆自守陈发之。寻以史事繁,乞解部务。章三上,乃以本官兼詹事府,专事史馆。二年卒。谥文懿,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明史•杨守陈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孝宗嗣位宫/僚悉迁秩/执政拟守陈南京吏部右侍郎/帝举笔去南京字/左右言刘宣见为右侍郎/帝乃改宣左/而以守陈代之/
B.孝宗嗣位/宫僚悉迁秩/执政拟守陈南京吏部右侍郎/帝举笔去南京字/左右言刘宣见/为右侍郎/帝乃改宣/左而以守陈代之/
C.孝宗嗣位宫/僚悉迁秩/执政拟守陈南京吏部右侍郎/帝举笔去南京字/左右言刘宣见/为右侍郎/帝乃改宣/左而以守陈代之/
D.孝宗嗣位/宫僚悉迁秩/执政拟守陈南京吏部右侍郎/帝举笔去南京字/左右言刘宣见为右侍郎/帝乃改宣左/而以守陈代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明代尤为重视。
B.内臣是指帝王统治时,宫内所使用的官员、太监、护卫官长等贴身人员。
C.行伍本指古代军队编制,五人为行,二十五人为伍。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D.史馆指官修史书的机构,历代史官隶秘书省著作局,由著作郎掌修国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守陈家学传承,渐为侍讲重臣。他祖父杨范,有学问德行,曾用精思实践的学问教诲杨守陈;杨守陈进士及第后,在文臣职务上屡次升迁。
B.杨守陈恪尽职守,长期兼任史官。他编纂史籍初心不改,先后主持修撰《英宗实录》《文华大训》《宪宗实录》等史著,修成后受到朝廷封赏。
C.杨守陈为人正直,编史刚直不阿。当时史馆编纂《文华大训》,事情涉及宦官的都不收录。杨守陈认为这样做不当,完备地列出其善恶得失。
D.杨守陈深谋远虑,开启一代新风。他意识到国家正受积弊困扰,就向皇帝上疏要求革除弊政;皇帝深为赞许,从此开当面议论政事之风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进侍讲学士,同修《宋元通鉴纲目》。母忧服阕,起故官。
(2)一或有警,何以御之?此臣所以朝夕忧思,至或废寝忘食者也。
5.杨守陈在上奏疏论说议政之要时,体现了怎样的说理思路?请简要说明。
2021-11-1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石首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富弼,字彦国,河南人。少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奇之,曰:王佐才也。以其文示王曾、晏殊,殊妻以女。仁宗复制科,仲淹谓弼:子当以是进。举茂才异等,授将作监丞、签书河阳判官。时西夏首领二人来降,位补借奉职。弼言当厚赏以劝来者。事下中书,宰相初不知也。弼叹曰:此岂小事,而宰相不知邪!更极论之,于是从弼言。帝锐以太平责成宰辅,数下诏督与范仲淹等,又开天章阁,给笔札,使书其所欲为者;且命仲淹主西事,弼主北事。弼上当世之务十余条,大略以进贤退不肖、止侥幸、去宿弊为本。弼欲渐易监司之不才者,使澄汰所部吏,于是小人始不悦矣。

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劝所部民出,益以官廪,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季五日,辄遣人持酒肉饭糗慰藉,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死者为大冢葬之,目曰丛冢明年,麦大熟,民各以远近受粮归,凡活五十余万人,募为兵者万计。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自弼立法简便周尽,天下传以为式。

至和二年,召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宣制之日,士大夫相庆于朝。帝微觇知之,以语学士欧阳修曰:古之命相,或得诸梦卜,岂若今日人情如此哉?修顿首贺。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当是时,百官任职,天下无事。遂请老,加拜司空,进封韩国公致仕。元六年八月,薨,年八十。

(节选自《宋史•富弼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
B.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
C.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
D.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制科,古代由皇帝亲自下诏临时设置的科举考试科目。
B.粟,五谷之一,即高粱,是中国古代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
C.公,古代贵族五等爵位中的头等,爵位一般由嫡长子世袭。
D.致仕,即退休。古代官员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3.下列对原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富弼目光敏锐,见识卓越。他认为给予归降之人的赏赐过于微薄,不利于规劝其他人降服,并对宰相反应的迟钝表示不满。
B.富弼尽职尽责,勇于革新。宋仁宗渴望天下太平,多次下诏书进行督促,富弼顺势进言,力图革故鼎新,因此得罪了一些人。
C.富弼敢于担当,解民危困。河朔发生水灾,富弼完善前人的救灾方案,合理安置灾民,其方法简便周到,天下以之为样板。
D.富弼才能卓著,百官推崇。他被授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士大夫互相庆贺。富弼人气之高,令仁宗心生嫌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奇之,曰:“王佐才也。”
(2)明年,麦大熟,民各以远近受粮归,凡活五十余万人,募为兵者万计。
5.富弼的救灾方案现在仍有颇多启示意义,请分条概括其救灾之法。
2021-11-15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初,仲淹以忤吕夷简,放逐者数年,士大夫持二人曲直,交指为朋党,及陕西用兵,天子以仲淹士望所属,拔用之。及夷简罢,召还,倚以为治,中外想望其功业。而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核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然更张无渐,规摹阔大,论者以为不可行。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幸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会边陲有警,因与枢密副使富弼请行边。于是,以仲淹为河东、陕西宣抚使,赐黄金百两,悉分遗边将。麟州新罹大寇,言者多请弃之,仲淹为修故砦,招还流亡三千余户,蠲其税,罢榷酤予民。又奏免府州商税,河外遂安。比去,攻者益急,仲淹亦自请罢政事,迺以为资政殿学士、陕西四路安抚使、知邠州。其在中书所施为,亦稍稍沮罢。以疾请邓州,进给事中。徙荆南,邓人遮使者请留,仲淹亦愿留邓,许之。寻徙杭州,再迁户部侍郎,徙青州。会病甚,请颍州,未至而卒,年六十四。赠兵部尚书,谥文正。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曰: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仲淹初在制中,遗宰相书,极论天下事,他日为政,尽行其言。诸葛孔明草庐始见昭烈数语,生平事业备见于是。豪杰自知之审,类如是乎!考其当朝,虽不能久,然先忧后乐之志,海内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足任斯责,使究其所欲为,岂让古人哉!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幸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
B.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幸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
C.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幸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
D.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幸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朋党,封建社会中官员们为压制、打击政敌,利用同门、同乡、同年等多种关系结成的利益集团。
B.论,评论。一般指史传文后面的评论性文字,主要是传记作者对传主一生功业和优秀品格的评价和总结。
C.卒,死。《礼记》中对死的称谓等级有崩、薨、卒、不禄、死等,其中,“卒”指士大夫之死。唐代之后“卒”泛指死。
D.榷酤,汉以后政府所实行的酒专卖制度,也泛指一切管制酒业取得酒利的措施。文中意指前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麟州遭到敌寇侵扰,范仲淹整修旧要塞,招回流亡百姓,免除他们的赋税,允许百姓卖酒,又上奏朝廷免除府州的商税,黄河以外的地区于是得以安定。
B.范仲淹以治理天下为己任,致力改革,削减冗滥,考核审查官吏,日夜谋划实现天下太平。但是他的改革涉及面太大,评论的人认为无法实行。
C.传记作者认为,北宋是一个不乏明君和贤臣的朝代,范仲淹就是贤臣中的代表,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可与古人媲美。
D.范仲淹曾有多次调动,先后任邠州、邓州知州和给事中等职。调任荆南时,邓州百姓拦住使者请求留任范仲淹,范仲淹也愿意留邓州,朝廷答应了这一要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2)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
5.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百姓给范仲淹画像立生祠的原因。
2021-11-1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城区普高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为詹事,迁为大农令。庄为太史,诚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已。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郑庄始列为九卿,廉,内行修洁。中废,家贫,宾客益落。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赀财。

太史公曰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郑亦云,悲夫!

(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删减)


【注释】①算器:竹器。②推毂:荐举。③僦人:承雇服役的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B.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C.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D.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洗沐,沐浴。汉制,官吏五日一休沐,因借指休假。
B.黄老,黄帝和老子。道家以黄、老为祖,因亦称道家为黄老。
C.秩,原指官吏的俸禄,此处引申为官吏的品级第次。
D.“太史公”曰,是史记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以补叙史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庄名声远扬。他因解救张羽于危难之中,在梁楚一带名声远扬;因推贤纳士、为人谦逊被山东士人交口称赞。
B.郑庄喜好交游。他仰慕长者,结交天下名士,常常在长安城郊存放马匹,邀请并酬谢宾客,常夜以继日,通宵达旦。
C.郑庄仕途坎坷。他曾官至九卿,因武安侯,魏其侯廷议原因被贬为詹事;后遭司马安诬陷,曾一度被贬为平民。
D.郑庄生性淡泊。他喜好黄老学说,廉洁奉公,只靠薪俸和获得的赏赐来供应宾客,去世后家中没剩什么财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
(2)“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
5.试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分析文章最后为什么着重论述人生境遇与朋友交情的关系。
2021-11-13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寻授刑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量移庐陵知县。

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守仁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守仁因集众议曰:“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都督许泰、郤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两广杨旦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而纵谍泄之。宸濠果疑。十余日诇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

七月壬辰留宜春玉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联舟为方阵。官军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注】①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②刘瑾:明武宗时权宦,专擅朝政,后被判以凌迟。③诇(xiòng):刺探,侦察。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B.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C.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D.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进士,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春闱者,分为三甲,一甲三名,二、三甲各若干名。
C.兵部,我国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D.朔,指农历每月初一。而“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的“望”,则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不畏强权,正直敢言。他曾因上奏章救戴铣等人得罪刘瑾,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
B.王守仁擅长军事。上杭一战中,他佯装撤兵,然后出其不意直捣敌人营寨,制敌获胜。
C.王守仁精于计谋。在平定朱宸濠叛乱时,王守仁审时度势,使用反间计迷惑了朱宸濠。
D.王守仁博学勤思,最终悟得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的道理,就以此创立了阳明学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2)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5.在宁王军队逼近安庆时,王守仁不去救援安庆而去攻打南昌,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其原因。
2021-11-13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吴王濞者,高帝兄刘仲之子也。高帝已定天下七年,立刘仲为代王。而匈奴攻代,刘仲不能坚守,弃国亡,间行走雒阳,自归天子。天子为骨肉故,不忍致法,废以为郃阳侯。高帝十一年秋,淮南王英布反,东并荆地,劫其国兵,西度淮,击楚,高帝自将往诛之。刘仲子沛侯濞年二十,有气力,以骑将从,破布军蕲西会甀,布走。荆王刘贾为布所杀,无后。上患吴、会稽轻悍,无壮王以填之,诸子少,乃立濞于沛,为吴王,王三郡五十三城。已拜受印,高帝召濞相之,谓曰:若状有反相。心独悔,业已拜,因拊其背,告曰:汉后五十年东南有乱者,岂若邪?然天下同姓为一家也,慎无反!顿首曰:不敢。

会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郡国诸侯各务自拊循其民。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饶。

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师傅皆楚人,轻悍,又素骄,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于是遣其丧归葬。至吴,吴王愠曰:天下同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为!复遣丧之长安葬。吴王由此稍失藩臣之礼,称病不朝。京师知其以子故称病不朝验问实不病诸吴使来辄系责治之。吴王恐为谋滋甚。及后使人为秋请,上复责问吴使者,使者对曰:王实不病,汉系治使者数辈,以故遂称病。且夫‘察见渊中鱼,不祥’。今王始诈病,及觉,见责急,愈益闭,恐上诛之,计乃无聊。唯上弃之而与更始。于是天子乃赦吴使者归之,而赐吴王几杖,老,不朝。吴得释其罪,谋亦益解。然其居国以铜盐故,百姓无赋。卒践更,辄与平贾。岁时存问茂材,赏赐闾里。佗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讼共禁弗予。如此者四十余年,以故能使其众。

晁错为太子家令,得幸太子,数从容言吴过可削。数上书说孝文帝,文帝宽,不忍罚,以此吴日益横。及孝景帝即位,错为御史大夫,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故王孽子悼惠王王齐七十余城,弟元王王楚四十余城,兄子濞王吴五十余城:封三庶孽,分天下半。今吴王前有太子之郄,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新。乃益骄溢,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三年冬,楚王朝,晁错因言楚王戊往年为薄太后服,私奸服舍,请诛之。诏赦,罚削东海郡。因削吴之豫章郡、会稽郡。及前二年赵王有罪,削其河间郡。胶西王卬以卖爵有奸,削其六县。

——节选自《史记·吴王濞列传》

1.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京师知其以子故/称病不朝验问/实不病/诸吴使/来辄系责治之/
B.京师知其以子/故称病/不朝验问/实不病/诸吴使来/辄系责治之/
C.京师知其以子故/称病不朝/验问实不病/诸吴使来/辄系责治之/
D.京师知其以子故称/病不朝/验问实不病/诸吴使来/辄系责治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践更,古代一种徭役。轮到的可以出钱雇人代替,受钱者代人服役,叫践更。
B.庶,封建宗法制度中,正妻是嫡,生的孩子是嫡子;侧室及其妾侍是庶,生的孩子为庶子。
C.秋请,旧谓王侯于秋天朝见天子。
D.顿首,指古代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在面见君王时,行顿首礼既是表尊敬,也有请罪之意。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在沛县立沛侯刘濞为吴王之后,给刘濞相面,发现他的相貌有反叛的气色,心里独自后悔。
B.晁错发觉刘濞有谋反迹象,一方面劝说高祖削减了他的封地;一方面又让高祖赐给他几杖。允许他因年老不必来朝见,这样刘濞的谋反活动就日益松懈了。
C.刘仲做代王的时候,遭到匈奴的进攻,不能坚守,弃国逃跑。高祖徇私情,不能秉公执法,仅贬他为郃阳侯。
D.刘濞的谋反念头是由他的儿子引起的。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森林兮惊层巅。
(2)而匈奴攻代,刘仲不能坚守,弃国亡,间行走雒阳,自归天子。
5.从选文看,吴王刘濞治国有哪些成功之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2021-11-11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隋右骁卫将军晟之女也。少好读书,造次必循礼则。性素俭约,凡所服御,取给而已。太宗即位,立为皇后。太宗甚礼遇之,常与后论及赏罚之事,对曰:牝鸡司晨,家之穷也,可乎?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太宗固与之言,竟不之答。

时后兄无忌,将任之朝政,后固言不可,每乘间奏曰:妾既托身紫宫,尊贵已极,实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汉之吕、霍可为切骨之诫,特愿圣朝勿以妾兄为宰执。太宗不听,竟用无忌为左武候大将军、吏部尚书、右仆射。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白后曰:东宫器用阙少,欲有奏请。后不听,曰: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器物也!

后所生长乐公主,太宗特所钟爱,及将出降,资送倍于长公主。魏征谏曰:谓长主者,良以尊于公主也。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主,理恐不可,愿陛下思之。太宗以其言告后,后叹曰:尝闻陛下重魏征,今闻其谏,可谓正直社稷之臣矣。

八年,(长孙皇后)染疾危惙,太子承乾入侍,密启后曰:医药务尽,尊体不療,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助。后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赦者国之大事,佛道者示存异方之教耳,非惟政体靡弊,又是上所不为,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承乾不敢奏,以告左仆射房玄龄。玄龄以闻,太宗及侍臣莫不歔欷。朝臣咸表肆赦,太宗从之。后闻之固争,乃止。

将大渐,与太宗辞诀,时玄龄以遣归第,后固言:玄龄事陛下最久,小心谨慎,奇谋秘计,皆所预闻,竟无一言漏泄,非有大故,愿勿弃之。又妾之本宗,幸缘姻戚,既非德举,易履危机,其保全永久,慎勿处之权要,但外戚奉朝请,则为幸矣。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从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十年六月己卯崩于立政殿,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后妃上》,有删改)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B.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C.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D.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庙号,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开国皇帝的庙号通常为“太祖”或“高祖”,第二代帝王的庙号多为“太宗”。
B.仆射,唐初,大抵继承隋文帝时制度,尚书省置尚书令而虚其位,设左右仆射总领尚书省事,左仆射为首相,地位和权力要高于右仆射。
C.社稷,分别指谷神和土神。民以食为天,谷养育万众,土载育万物,有土方有国,粮食、土地是古代中国的立国之本,所以“社稷”也常常便被用来代指国家或朝廷。
D.东宫,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东宫是除正殿外等级最高的地方,作为储君的太子地位仅次于皇帝,理所应当住在东宫,东宫在东汉以后也就成了太子的代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孙皇后通达智慧,明理识体。长孙皇后从小喜爱读书,知书达理,孝顺长辈,常与太宗讨论政事,文中她对太宗提出了关于如何任用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的建议。
B.长孙皇后目光长远,佑护宗族。吸取汉朝吕后家族、霍光家族的前车之鉴,不愿兄弟子侄担任高官,请求太宗不要任用兄长长孙无忌做宰执。
C.长孙皇后勤俭节约,教子有方。长孙皇后在世时所用的东西,仅仅够用而已,对于太子李承乾,长孙皇后不助长其奢侈之风,而是注重对他德行的培养。
D.长孙皇后母仪天下,恪守奉公。长孙皇后罹患重病,太子关于“赦囚徒”“度人入道”的提议遭到了长孙皇后的拒绝,她不愿因为自己而破坏国家法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牝鸡司晨,家之穷也,可乎?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
⑵朝臣咸表肆赦,太宗从之。后闻之固争,乃止。
5.长孙皇后临终不忘嘱托太宗,请简要概括她遗嘱的要点。
2021-11-11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8 . 房玄龄,字乔,齐州临淄人。父彦谦,仕隋,历司隶刺史。玄龄幼警敏,贯综坟籍,善属文,书兼草隶。开皇中,皆谓隋祚方永,玄龄密白父曰:上无功德,徒以周近亲,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视今虽平,其亡,跬可须也。彦谦惊曰:无妄言!年十八,举进士。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曰: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但恨不见其耸壑昂霄云。

太宗以燉煌公徇渭北,杖策上谒军门,一见如旧。公为秦王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才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居府出入十年,军符府檄,或驻马即办,文约理尽,初不著稿。高祖曰:若人机识,是宜委任。每为吾儿陈事,千里外犹对面语。王尝曰:光武得邓禹,门人益亲。今我有玄龄,犹禹也。居府出入十年,太子将有变,王召,以方士服入,夜计事。事平,第功班赏,功第一,食邑千三百户。淮安王神通曰:义师起,臣兵最先至,今玄龄以刀笔吏居第一,臣所未喻。帝曰:叔父兵诚先至,然未尝躬行阵劳。今玄龄有决胜帷幄、定社稷功,此萧何所以先诸将也。居宰相积十五年,自以权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顷之,进司空,仍总朝政。玄龄固辞,帝遣使谓曰:让,诚美德也。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顾公筋力未衰,毋多让!会伐辽,留守京师。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忧矣。凡粮械飞输,军伍行留,悉裁总之。

玄龄数上书劝帝,愿毋轻敌,久事外。晚节多病,玄龄顾诸子曰:今天下事无不得,惟讨高丽未止,上含怒意决,群臣莫敢,吾而不言,抱愧没地矣!遂上疏,帝得疏,曰:是已危惙,尚能忧吾国事乎!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无媢忌,闻人善,若已有之。明达吏治,议法处令,务为宽平。不以己长望人,取人不求备,虽卑贱皆得尽所能。治家有法度,常恐诸子骄侈,席势凌人,乃集古今家诫,书为屏风,令各取一具,曰:留意于此,足以保躬矣!汉袁氏累叶忠节,吾心所尚,尔宜师之。

(节选自《新唐书·房玄龄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为秦王/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才/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
B.公为秦王/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才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
C.公为秦王/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才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
D.公为秦王/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才/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坟籍,即坟典,“坟典”是“三坟五典”的简称,指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与“八索九丘”一词意思相似。
B.光武,是东汉君主刘秀的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等地位很高的人的生平事迹等进行评定,给予或褒贬或同情的称号。
C.夷,我国古代称东方的民族,也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统称蛮夷或四夷。
D.谏,在文中有“直言以劝正”之意,“谏官”是古时既规劝天子过失,又对百官及各地事务进行弹劾或劝诫的官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玄龄才能卓著、机智灵敏。他通晓古代文化典籍,善于写文章,曾被人称赞“当为国器”,后从军参政多年,人们都非常佩服他的能力。
B.房玄龄尽心竭力、劳苦功高。他不爱奇珍异宝,一心广揽贤才,为国效力,即使病重,也不忘为国事上疏进言。
C.房玄龄宽容持重、不恋名利。他不嫉妒别人的长处,处事公平公正,为人所敬重,多年身居要职,多次请求解除职务。
D.房玄龄注重家教、治家有度。他担心家里的儿子们骄奢跋扈,把收集的古今家诫写在屏风上警示他们,要求他们学习汉代袁氏一族的优良家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但恨不见其耸壑昂霄云。
(2)居宰相积十五年,自以权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
5.请结合文本,分析文中唐太宗两次把房玄龄比作汉朝名相萧何,每一处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什么?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韩生者,燕人也。孝文帝时为博士,景帝时为常山王太傅。韩生推《》之意而为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其归一也。自是之后,而燕赵间言《诗》者由韩生。

伏生者,济南人也。故为秦博士。孝文帝时,欲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乃闻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时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于是乃诏太常使掌故晁错往受之。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学者由是颇能言《尚书》,诸山东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矣。

伏生教济南张生及欧阳生,欧阳生教千乘倪宽。倪宽既通《尚书》,以文学应郡举,诣博士受业,受业孔安国。倪宽贫无资用,常为弟子都养,及时时间行佣赁,以给衣食。行常带经,止息则诵习之。以试第次,补廷尉史。是时张汤方乡学,以为奏谳掾,以古法议决疑大狱,而爱幸宽。宽为人温良有廉智自持而善著书敏于文口不能发明也汤以为长者数称誉之及汤为御史大夫,以倪宽为掾,荐之天子。天子见问,说之。张汤死后六年,倪宽位至御史大夫。九年而以官卒。宽在三公位,以和良承意从容得久,然无有所匡谏;于官,官属易之,不为尽力。张生亦为博士。而伏生孙以治《尚书》征,不能明也。

自此之后,鲁周霸、孔安国,洛阳贾嘉,颇能言《尚书》事。孔氏有古文《尚书》,而安国以今文读之,因以起其家。逸《书》得十余篇,盖《尚书》滋多于是矣。

(节选自《史记·儒林列传》)


【注】①生:古代对读书人的通称。②都养:烧火做饭,做厨工。③乡学:向往儒学。乡,同“向”。④奏谳掾:负责处理案件的官员。⑤古文:泛指小篆以前的文字。⑥今文:指汉代通用的隶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宽为人温良/有廉智/自持而善/著书/敏于文/口不能发明也/汤以为长者/数称誉之/
B.宽为人温良/有廉智/自持/而善著书/敏于文/口不能发明也/汤以为长者数称/誉之/
C.宽为人温良/有廉智/自持而善/著书/敏于文/口不能发明也/汤以为长者数称/誉之/
D.宽为人温良/有廉智/自持/而善著书/敏于文/口不能发明也/汤以为长者/数称誉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与今天的博士学位类似,又称“经学博士”,主要负责研究儒学经典。
B.《诗》,即《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
C.《尚书》,又名《书》、《书经》,儒家经典,是现存最早的关于上古典章文献的汇编。
D.三公,国君手下负责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不同朝代,“三公”所指官职有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生是燕地人,孝文帝时为博士,景帝时担任常山王的老师,他研究、阐释《诗经》的著作篇幅达数万言,具有广泛影响。
B.孝文帝时,想找到能研究《尚书》的人,听说伏生有研究,打算召用他,但伏生已年过九十,就派晁错到伏生那里学习《尚书》。
C.倪宽身居三公之位,由于性格和顺善良,举止沉着镇定,经常匡正劝谏皇上的过失,深得下属拥护,因而在朝为官的时间很长。
D.鲁地人周霸、孔安国和洛阳人贾嘉都很会讲授《尚书》的内容,孔安国用今文来解读《尚书》,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流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
(2)行常带经,止息则诵习之,以试第次,补廷尉史。
5.请依据本文内容,简要概括《诗经》《尚书》这些典籍能够传承至今的主要原因。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斩安国于市。乾道六年,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复奏疏曰:“军政之敝,统率不一,差出占破,略无已时。乞依福建左翼例,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止拨属三牙,密院,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诏委以规画。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钜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尝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故以“稼”名轩。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书“克己复礼”“夙兴夜寐”,题其二斋室。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B.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C.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D.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度,是节制、调度之意;节度使,是始于宋代的、调度军队的地方长官。
B.井,古代因井设市,人口集聚的地方常以“井”称之,如“井邑”“市井”。
C.屯田,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而直接组织经营的一种农业集体耕作制度。
D.长短句,北宋时期,其为词的本名;宋代以后,人们多以长短句为词的别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英雄豪迈,义干云天。耿京在山东起义,他劝耿京投奔南宋,耿京被张安国杀害,他直入金营,趁张安国与金将酣饮之际,将其缚归斩杀。
B.辛弃疾施政宽缓,关爱百姓。在滁州任职时,面对滁州因战火而破败的景况,他放宽并减轻赋税,招抚逃难的流民,训练民兵,建议军队屯田。
C.辛弃疾颇通军事,善于谋划。他认为应该仿照福建左翼军来创建一支飞虎军,遭到枢密院中某些人的阻挠,但这些人最终也没能夺走他的权力。
D.辛弃疾结交名士,重情重义。他曾经和朱熹一同游武夷山,朱熹去世后,门生朋友没有来送葬的,但辛弃疾却作祭文哭祭朱熹以表达哀伤之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2)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5.辛弃疾为什么以“稼”名轩?
2021-11-10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