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中书令石显专权,显友人五鹿充宗为尚书令,二人用事。房[注]尝宴见,问上曰:“幽、厉之君何以危?所任者何人也?”上曰:“君不明而所任者巧佞。”房曰:“知其巧佞而用之邪,将以为贤也?”上曰:“贤之。”房曰:“然则今何以知其不贤也?”上曰:“以其时乱而君危知之。”房曰:“若是,任贤必治,任不肖必乱,必然之道也。幽、厉何不觉寤而更求贤,曷为卒任不肖以至于是?”上曰:“临乱之君,各贤其臣;令皆觉寤,天下安得危亡之君!”房曰:“齐桓公、秦二世亦尝闻此君而非笑之;然则任竖刁、赵高,政治日乱,盗贼满山,何不以幽、厉卜之而觉寤乎?”上曰:“唯有道者能以往知来耳。”房因免冠顿首曰:“《春秋》纪二百四十二年灾异,以示万世之君。今陛下即位以来,日月失明,星辰逆行,山崩,泉涌,地震,石陨,夏霜,冬雷,盗贼不禁,刑人满市,《春秋》所记灾异尽备。陛下视今为治邪,乱邪?”上曰:“亦极乱耳,尚何道!”房曰:“今所任用者谁与?”上曰:“然幸其愈于彼,又以为不在此人也。”房曰夫前世之君亦皆然矣臣恐后之视今犹今之视前也上良久乃曰今为乱者谁哉房曰:“明主宜自知之。”上曰:“不知也。如知,何故用之!”房曰:“上最所信任,与图事帷幄之中,进退天下之士者是矣。”房指谓石显,上亦知之,谓房曰:“已谕。”房罢出,后上亦不能退显也。

臣光曰:人君之德不明,则臣下虽欲竭忠,何自而入乎!观京房之所以晓孝元,可谓明白切至矣,而终不能寤,悲夫!《诗》曰:“诲尔谆谆,听我藐藐。”孝元之谓矣!

《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一》


[注]房:京房,西汉学者,东郡顿丘人。汉元帝初元四年,举孝廉为郎,后任魏郡太守。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房曰/夫前世之君亦皆/然矣/臣恐后之视今/犹今之视前也/上良久乃曰/今为乱者/谁哉/
B.房曰/夫前世之君亦皆/然矣/臣恐后之视今/犹今之视前也/上良久/乃曰/今为乱者谁哉/
C.房曰/夫前世之君/亦皆然矣/臣恐后之视今/犹今之视前也/上良久乃曰/今为乱者/谁哉/
D.房曰/夫前世之君亦皆/然矣/臣恐后之视今/犹今之视前也/上良久乃曰/今为乱者/谁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顿首,古代社交礼仪,跪拜礼之一。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轻于“稽首”。
B.《春秋》,又称《春秋经》。是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C.帷幄,此处借指天子近侧或朝廷。与“运筹帷幄之中”中的“帷幄”一词含义相同。
D.臣光曰,与《史记》中“太史公曰”类似。曰有议论、评论的意思,是一种史论形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帝在与京房探讨用人之道时说,只有治国有法的君王,才能依据往事预测未来。他认为齐桓公、秦二世都不是这样的人。
B.元帝承认自己即位以来,世道已经很乱,但他又认为被任用的石显比竖刁、赵高他们贤明,世道昏乱的责任不在石显。
C.京房明确指出现在扰乱国家的就是石显,元帝也赞同他的看法,但最终也没有下定决心罢免石显的官职。
D.司马光最后评论说,如果君王的德行不昌明,臣属虽然想竭尽忠心,却也不知从何入手。他认为元帝就是这样的君王。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临乱之君,各贤其臣;令皆觉寤,天下安得危亡之君!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文末司马光说“观京房之所以晓孝元,可谓明白切至矣”。京房是如何一步步劝导元帝的?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2021-12-0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何远,字义方,东海郯人也。梁武帝践阼,为后军鄱阳王恢录事参军。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甚密顷之迁武昌太守。远性本倜傥,尚轻侠,至是乃折节为吏,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民井寒水,不取钱者,则摙水还之,其他事率多如此。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江左多水族,甚贱,远每食不过干鱼数片而已。然性刚严,吏人多以细事受鞭罚者,遂为人所讼,征下廷尉,被劾数十条。当时士大夫坐法,皆不受立。远度己无赃,就立三七日不款,犹以私藏禁仗除名。

后起为镇南将军、武康令,愈励廉节,正身率职,民甚称之。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盛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水而已。武帝闻其能,为宣城太守。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郡经寇抄,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葺墙屋,民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田秩俸钱,并无所取,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然其听讼犹人也,不能过绝。而性果断,人畏而惜之,所至皆生为立祠,表言政状,帝每优诏答焉。

远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谒,不造诣。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是以多为俗士所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士类益以此多之。每戏语人云:“卿能得我一妄语,我谢卿以一缣。”众共伺之,不能记也。

论曰:东汉大将军窦宪将兵出屯,所至州郡悉修礼遗,惟张掖太守李恂公清不阿为宪奏免。何远以廉正举职,在武康令时,太守王彬巡属县,诸皆盛供帐,独武康设糗水而已,彬去更与尽欢。鸣呼!郡县礼遗供帐之属,一出于公家给赐则可;在上位者若逾法制责之,彼令守何从得之?是驱而与裒削耳,贤者肯为之哉!此君子所以称远之清正,而犹多彬之不屑责于人也。

(选自费枢《廉吏传》,参考《梁书》略有修改)


【注】①摙:担运。②立:测立,一种刑讯制度。③款:服罪。④糗:干粮。⑤近畿:京城附近地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甚密/顷之迁武昌太守/
B.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甚密/顷之迁武昌太守/
C.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甚密/顷之/迁武昌太守/
D.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甚密/顷之/迁武昌太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践阼,“阼”是帝王登位或祭祀所登之阶,借指帝位,“践阼”就是皇帝登基,也写作“践祚”。
B.江左,指的是长江下游以东的地区,因为古代一般习惯是“左东右西”,所以也称“江东”。
C.廷尉,官名,秦朝始设,为九卿之一,掌管刑狱,是国家最高司法官,汉代有时又称为“大理”。
D.擢,提拔;古代跟官职升降有关的词还有除、迁、黜等,“除”是授官,“迁”是平调,“黜”是罢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远当了武昌太守之后,不再和朋友交往,也不收任何馈赠,这和他以前的行事风格不同。
B.夏天的时候,何远嫌江水热,就去买凉的井水,有的老百姓,不仅不收钱,还帮他把水挑回家。
C.何远对下属很严厉,常常鞭他们,他因此被控告弹劾,虽然他不认罪,但最后还是丢了官。
D.何远从不说虚妄之言,人们对他的这个优点很赞赏,他对自己的这个优点也很自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
(2)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士类益以此多之。
5.在最后的“论”里,作者为什么称赞太守王彬?请简要说明。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鸿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二十七年进士。从曾国藩游,讲求经世之学。同治元年,遂命鸿章召募淮勇七千人,特起一军,是为淮军。外国人见其衣装朴陋,辄笑之,鸿章曰:军贵能战,非徒饰观美。迨吾一试,笑未晚也。旋诏江苏巡抚。美国华尔募洋兵数千,号南路军;学启等将湘、淮人,号北路军。四月,贼悉众战败南路军,华尔弃青浦走保松江。学启将千五百人屯新桥,鸿章亲督军援,贼大奔。外国军见其战,皆惊叹。

其所经画,皆防海交邻大计。思以西国新法导中国以求自强,先急兵备,尤加意育才。初,与国蓄合疏选幼童送往美国就学,岁百二十人。期以二十年学成岁归为国效用,乃未及终学而中辍。初在上海奏设外国学馆,及莅天津,奏设武备海陆军,又各立学堂,是为中国讲求兵学之始。尝议制造轮船,疏言:西人专恃其炮轮之精利,横行中土。于此而曰攘夷,固虚妄之论。即欲保和局,守疆土,亦非无具而能保守之也。士大夫囿于章句之学,苟安目前,遵有停止轮船之议。臣愚以为国家诸费皆可省,惟养兵设防、练习枪炮、制造兵轮之费万不可省。求省费则必屏除一切,国无与立,终无自强之一日矣。

八国联军入京,两宫西狩。诏鸿章入朝,充议和全权大臣,有此行为安危存亡所系,勉为其难之语。鸿章孑身入京,卒定和约十二款。鸿章奏陈善后诸务。开市肆,通有无,施粥散米,中外帖然。并奉诏行新政,积劳呕血薨,年七十有九。事闻,两宫震悼,赐祭葬,赠太傅,晋封一等侯,谥文忠。

鸿章长躯疏髯性恢廓时以诙笑解纷难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太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闻其咸集品唁,曰:公所定约不敢渝。自壮至老,未尝一日言退,马关定约还,论者未已,或劝之归。鸿章则言:于国实有不能恝然之谊,今事败求退,更谁赖乎?

(选自《清史稿》,有删节)


【注】①贼:太平军。②恝(jiá):忽视,不在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鸿章长躯疏髯/性恢廓/时以诙笑解纷难/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闻其薨/咸集吊唁/
B.鸿章长躯疏髯/性恢廓/时以诙笑解纷难/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闻其薨/咸集吊唁/
C.鸿章长躯疏髯/性恢廓/时以诙笑/解纷难/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闻其薨/咸集吊唁/
D.鸿章长躯疏髯/性恢廓/时以恢笑/解纷难/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闻其薨/咸集吊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署,暂时代理,“旋诏署江苏巡抚”即“不久,朝廷下诏让李鸿章暂代江苏巡抚”。
B.西狩,并非“狩猎”意,是皇帝逃亡的委婉说法,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李隆基也逃亡过。
C.丈人,在家庭关系中一般指妻子的父亲,文中则是外国年轻使臣对李鸿章的尊称。
D.薨,指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在古代,大夫死叫“殁”,普通百姓去世直接称“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鸿章建军被嘲,自信回驳。同治元年,他初建淮军因士兵衣着简陋而被外国人识笑,他进行有力驳斥,后来他大败敌军,使外国人惊叹。
B.李鸿章强兵育才,冀国自强。他选派幼童留美就学,奏设外国学馆、武备海陆军、学堂等,希望通过学习西方的新方法让中国变得强大。
C.李鸿章临危受命,鞠躬尽瘁。八国联军进入北京,两宫太后离京西逃,李鸿章独自一人与联军斡旋,据理力争毫不退让,后积劳成疾而亡。
D.李鸿章心怀大局,·不言身退。他认为对于国家,绝对不能有任何轻视的意思,签订马关条约后,面对舆论压力他也没有退缩,仍以国事为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启将千五百人屯新桥,鸿章亲督军援,贼大奔。
(2)士大夫囿于章句之学,苟安目前,遂有停止轮船之议。
5.在加强兵备、培养人才方面,李鸿章作了哪些努力?请简概括。
2021-12-05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高祖尝繇咸阳,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秦二世元年秋,起兵于沛,为沛公。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张良固谏,乃籍吏民,封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项羽败而走,是以兵大败。甲午,乃即皇帝位,天下大定。五月,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不与天下同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粮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十二年十月,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谓沛父兄曰:“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沛父兄故人日乐饮极欢,道旧故为笑乐,十余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高祖曰:“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乃去。 十一月,高祖病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高祖问医,医曰:“病可治。”于是高祖谩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已而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四月甲辰,高祖长乐宫。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


【注释】①复,免除赋税徭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高祖谩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
B.于是/高祖谩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
C.于是高祖谩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
D.于是/高祖谩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文中指汉高祖刘邦,高祖是其庙号,在太庙祭祀供奉时所用的名号。
B.玺,秦朝开始指皇帝专用的印章,是皇权的象征,而臣民所用只能称为印。
C.汤沐邑,指天子赐给诸侯的一种封邑,后指国君、皇后等收取赋税的私邑。
D.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为“崩”,称诸侯死为“卒”,称大夫死为“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在咸阳服徭役时,有幸看到秦始皇出巡,他感叹“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说明了刘邦有远大的志向。
B.刘邦宽容待人,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颈系绳子,封好玉玺符节投降;刘邦拒绝了诸将诛杀子婴的建议。
C.高祖回京途经沛县,因为随从众多,沛县父老兄弟不能招待他们,所以高祖只好离开了沛县。
D.刘邦听从张良劝谏,登记官吏、百姓的姓名,查封官府金库,退军霸上;与百姓约法三章,深得人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项羽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2)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5.结合文本分析项羽失天下,刘邦得天下的原因。
2021-12-03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5 . 潘府,字孔修,上虞人。成化末进士。值宪宗崩,孝宗践阼甫二十日,礼官请衰服御西角门视事,明日释衰易素。帝不许,命俟二十七日后行之。至百日,帝以大行未葬,麻衣衰绖如故。府因上疏请行三年丧,略言:“子为父,臣为君,皆斩衰三年,仁之至,义之尽也。汉文帝遗诏短丧,止欲便天下臣民,景帝遂自行之,使千古纲常一坠不振。晋武帝欲行而不能,魏孝文行之而不尽,宋孝宗锐志复古,易月之外,犹执通丧。先帝奄弃四海,臣庶衔哀,陛下恻怛由衷,麻衣视朝,百日未改。望排群议,断自圣心,执丧三年一如三代旧制。诏礼官参考载籍,使丧不废礼,朝不废政,勒为彝典,传之子孙,岂不伟哉。”疏入,衰绖待罪。诏辅臣会礼官详议,并持成制,寝不行。谒选得长乐知县教民行《朱子家礼》躬行郊野劳问疾苦田夫野老咸谓府亲己就求笔札府辄欣然与之迁南京兵部主事陈军民利病七事父丧除,补刑部。值旱蝗、星变,北寇深入,孔庙灾,疏请内修外攘,以谨天戒。又上救时十要。以便养乞南,改南京兵部,迁武选员外郎。尚书马文升知其贤,超拜广东提学副使。以母老乞休,不待命辄归。已而,吏部尚书杨一清及巡按御史吴华屡荐其学行,终不起。嘉靖改元,言官交荐,起太仆少卿,改太常,致仕。既归,屏居南山,布衣蔬食,惟以发明经传为事。时王守仁讲学其乡,相去不百里,颇有异同。尝曰:“居官之本有三:薄奉养,廉之本也;远声色,勤之本也;去谗私,明之本也。”又曰:“荐贤当惟恐后,论功当惟恐先。”年七十三卒。故事,四品止予祭。世宗重府孝行,特诏予葬。

(节选自《明史·潘府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谒选/得长乐知县/教民/行《朱子家礼》/躬行郊野/劳问疾苦/田夫野老咸谓府亲己/就求笔札/府辄欣然与之/迁南京兵部主事/陈军民利病七事/
B.谒选/得长乐知县/教民行《朱子家礼》/躬行郊野/劳问疾苦田夫野老/咸谓府亲己/就求笔札/府辄欣然与之/迁南京兵部主事/陈军民利病七事/
C.谒选/得长乐知县/教民/行《朱子家礼》/躬行郊野/劳问疾苦田夫野老/咸谓府亲己/就求笔札/府辄欣然与之/迁南京兵部主事/陈军民利病七事/
D.谒选/得长乐知县/教民行《朱子家礼》/躬行郊野/劳问疾苦/田夫野老咸谓府亲己/就求笔札/府辄欣然与之/迁南京兵部主事/陈军民利病七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指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B.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后称皇帝登上皇位,即“登基”。
C.易月,古丧礼,父母之丧,服丧三年,自汉文帝始以日易月,缩短丧期。
D.乞休,请求辞官退休,类似的称谓有“乞骸骨”“乞身”“致仕”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潘府坚守礼制,希望恢复旧制。他认为应当按制行三年丧礼,不应当使千古纲常遭到破坏。
B.潘府亲近百姓,关心百姓疾苦。他在做长乐知县时,教化百姓,并且经常去访问民间疾苦。
C.潘府遵守孝道,尽心奉养母亲。他为就近奉养母亲,请求南迁,后来朝廷允许他辞官养母。
D.潘府为人正直,做官追求修身。他提出做官要有三本,又提出要积极荐才,而非积极邀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帝奄弃四海,臣庶衔哀,陛下恻怛由衷,麻衣视朝,百日未改。
(2)既归,屏居南山,布衣蔬食,惟以发明经传为事。
5.潘府劝说孝宗恢复“服丧三年”的旧制最主要原因是什么,他的劝说采用了什么论证手法,请简要分析。
2021-12-02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9+N联盟部分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组徕山,日沈饮,号“竹溪六逸”。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颒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
B.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
C.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
D.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对人称字,以表尊敬。
B.纵横术,战国至秦汉之际的善于外交辩解的纵横家,所使用的谋术都统称为纵横术。
C.天宝,唐玄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与当代日本国用来纪年的一种方式。
D.翰林,隋朝创立的官名,专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的文件,如任免宰相等。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天资聪颖,爱好广泛。他十岁时通晓诗书,喜欢纵横术、击剑,喜好喝酒,想当游侠之士,轻视财产而乐于施舍。
B.李白才思敏捷,富有才华。他醉酒稍醒时,为玄宗撰制乐章,挥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而意精旨切,毫不停留思索。
C.李白为人傲慢,放荡不羁。玄宗喜爱他的才华,多次宴请他。他侍奉玄宗,多次喝醉酒,甚至让高力士为他脱靴子。
D.李白仕途坎坷,人生不顺。他虽受玄宗赏识,但未得重用。李璘起兵失败后,他被贬夜郎,大赦后又受到牵连入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
(2)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5.李白虽然受到玄宗赏识,但一直不被重用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
2021-11-30更新 | 130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元帝咸熙元年。初,晋王娶王肃之女,生炎及攸,以攸继景王后。攸性孝友,多材艺,清和平允,名闻过于炎。晋王爱之,常曰:天下者,景王之天下也,吾摄居相位,百年之后,大业宜归攸。炎立发委地,手垂过膝,尝从容问裴秀曰:人有相否?因以异相示之,秀由是归心。羊琇与炎善,为炎画策,察时政所宜损益,皆令炎豫记之,以备晋王访问。晋王欲以攸为世子,山涛曰:废长立少,违礼不祥。晋王由是意定,丙午,立炎为世子。晋武帝泰始元年五月,魏帝加文王殊礼,进王妃曰后,世子曰太子。秋八月辛卯,文王卒,太子嗣为晋王。冬十二月壬戌,魏帝禅位于晋。丙寅,王即皇帝位。丁卯,封皇叔祖父孚为安平王,弟攸为齐王。又封群从司徒望等十七人皆为王,帝惩魏氏孤立之敝,故大封宗室,授以职任。七年。侍中、尚书令、车骑将军贾充,自文帝时宠任用事,帝之为太子,充颇有力,故益有宠于帝。充为人巧谄,与太尉行太子太傅荀顗、侍中中书监荀勖,越骑校尉安平冯紞相为党友,朝野恶之。帝问侍中裴楷以方今得失对曰陛下受命四海承风所以未比德于尧舜者但以贾充之徒尚在朝耳宜引天下贤人与弘政道不宜示人以私侍中乐安任恺、河南伊颍川庾纯皆与充不协。充欲解其近职,乃荐恺忠贞,宜在东宫;帝以恺为太子少傅,而侍中如故。会树机能乱秦、雍,帝以为忧,恺曰:宜得威望重臣有智略者以镇抚之。帝曰:谁可者?恺因荐充,纯亦称之。秋七月癸酉,以充为都督秦、凉二州诸军事,侍中、车骑将军如故。充患之。冬十一月,贾充将之镇。公卿饯于夕阳亭。太子婚尚未定,充妻郭槐赂杨后左右,使后说帝纳其女。后固以为请,荀顗、荀勖、冯紞皆称充女绝美,且有才德。帝遂从之,留充复居旧任。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西晋之乱》)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问侍中裴楷/以方今得失对曰/陛下受命/四海承风/所以未比德于尧舜者/但以贾充之徒尚在朝耳/宜引天下贤人/与弘政道/不宜示人以私/
B.帝问侍中裴楷以方今得失/对曰/陛下受命/四海承风/所以未比德于尧舜者/但以贾充之徒尚在朝耳/宜引天下/贤人与弘政道/不宜示人以私/
C.帝问侍中裴以方今得失/对曰/陛下受命/四海承风/所以未比德于尧舜者/但以贾充之徒尚在朝耳/宜引天下贤人/与弘政道/不宜示人以私/
D.帝问侍中裴楷/以方今得失对曰/陛下受命/四海承风/所以未比德于尧舜者/但以贾充之徒尚在朝耳/宜引天下/贤人与弘政道/不宜示人以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子,是指诸侯和士大夫的嫡长子或儿子中继承王位或官爵之人。
B.禅位,指统治者生前把自己的帝王之位让给别人,也叫“禅让”。
C.群从,指族中兄弟及诸子侄,如陶潜诗句:“礼服名群从,恩爱若同生。”
D.太子太傅,中国古代官名,“东宫三师”之一,负责教习太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王对司马攸的疼爱超过了司马炎,晋王本想自己百年之后,将王位传给司马攸,可是后来却由于种种原因传给了司马炎。
B.泰始元年五月,魏元帝为司马昭加授文王特礼,并称其王妃为王后,世子称太子;八月,文王去世后司马炎继位为晋武帝。
C.贾充在晋文帝之时就受到宠信而当权,晋武帝司马炎能够成为太子,他出了很大力气,因此他越发受到晋武帝的宠信。
D.贾充与荀顗、荀勖等人结党,受到朝野上下的憎恨。任恺欲借树机能叛乱之事将贾充调离朝廷,因太子娶贾充之女而未成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详成现代汉语。
(1)攸性孝友,多材艺,清和平允,名闻过于炎。
(2)帝惩魏氏孤立之敝,故大封宗室,授以职任。
5.司马炎能够被晋王立为世子的原因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十一年十月,安州都督吴王恪数出畋猎,颇损居人,侍御史柳范奏弹之。丁丑,恪坐免官,削户三百。上曰:长史权万纪事吾儿,不能匡正,罪当死。柳范曰:房玄龄事陛下,犹不能止畋猎,岂得独罪万纪!上大怒,拂衣而入。久之,独引范谓曰:何面折我?对曰:陛下仁明,臣不敢不尽愚直。上悦。十二年三月,辛亥,著作佐郎邓世隆请集上文章。上曰:朕之辞令,有益于民者,史皆书之,足为不朽。若为无益,集之何用!梁武帝父子、陈后主、隋炀帝皆有文集行于世,何救于亡!为人主患无德政,文章何为!遂不许。丙子,以皇孙生,宴五品以上于东宫。上曰:贞观之前,从朕经营天下,玄龄之功也。贞观以来,绳愆纠缪,魏征之功也。皆赐之佩刀。上谓征曰:朕政事何如往年?对曰:威德所加,比贞观之初则远矣;人悦服则不逮也。上曰:远方畏威慕德,故来服;若其不逮,何以致之?对曰:陛下往以未治为忧,故德义日新;今以既治为安,故不逮。上曰:今所为,犹往年也,何以异?对曰:陛下贞观之初,恐人不谏,常导之使言,中间悦而从之。今则不然,虽勉从之,犹有难色。所以异也。上曰其事可闻欤对曰陛下昔欲杀元律师孙伏伽以为法不当死陛下赐以兰陵公主园直百万。或云:‘赏太厚。’陛下云:朕即位以来,未有谏者,故赏之’。此导之使言也。司户柳雄妄诉隋资,陛下欲诛之,纳戴胄之谏而止。是悦而从之也。近皇甫德参上书谏修洛阳宫,陛下志之,虽以臣言而罢,勉从之也。上曰:非公不能及此,人苦不自知耳!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一》,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曰/其事可闻欤/对曰/陛下昔欲杀元律师孙伏伽/以为法不当死/陛下赐以兰陵公主/园直百万
B.上曰/其事可闻欤/对曰/陛下昔欲杀元律师/孙伏伽以为法不当死/陛下赐以兰陵公主园/直百万
C.上曰/其事可闻欤/对曰/陛下昔欲杀元律师孙伏伽/以为法不当死/陛下赐以兰陵公主园/直百万
D.上曰/其事可闻欤/对曰/陛下昔欲杀元律师/孙伏伽以为法不当死/陛下赐以兰陵公主/园直百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削户,曾经被封赏的户数被削减以示惩戒。古代封赏有千户侯万户侯的说法。
B.表,古时给皇帝的书信奏章本文的“表”和《出师表》《陈情表》都含劝谏的意味。
C.丙子,天干地支可以纪年、月、日。本文“丙子”是用来计日的,纪年用的是皇帝年号。
D.洛阳宫,洛阳曾是东汉的都城,在唐高宗后被定为东都,此处指在洛阳修建宫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在儿子打猎损害百姓利益被柳范弹劾后,迁怒于侍奉教导儿子的长史,柳范责问为何不处罚房玄龄,当面冒犯太宗。
B.太宗善辨臣子进言对德政的作用,所以悦柳范而拒邓世隆,他对自己的言辞也有认识,有益的将会记人史书,无益的不劳文集。
C.太宗在孙子的宴会上不忘向魏征询问意见,魏征认为贞观之后臣子虽然顺从,太宗勉强进言,但是脸上已经有为难的神色。
D.太宗也有普通人的情感,皇甫德参谏修洛阳宫,太宗发怒,听从魏征的意见才终止修建洛阳宫,但当时里还是有些不愉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远方畏威慕德,故来服;若其不逮,何以致之?
(2)非公不能及此,人苦不自知耳!
5.魏征认为太宗“人悦服则不逮也”的理由主要是什么?请简述。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池,和中,少丧父,家赀数十万,悉推诸父,而自力读书。举进士,当试殿庭而报母亡,友匿其书。池心动,夜不能寐,曰:吾母素多疾,家岂无有异乎?行至宫城门,徘徊不能入。因语其友,而友止以母疾告,遂号恸而归。后中第,授永宁主簿。调郑州防御判官、知光山县。禁中营造,诏诸州调竹木,州符期三日毕输。池以土不产大竹转市蕲黄非三日可致乃更与民自为期约过不输者罪之既而输竹先诸县。盛度荐于朝,改秘书省著作佐郎,监安丰酒税,徙知小溪县。会诏百官转对,池言:唐制门下省,诏书之出,有不便者得以封还。今门下虽有封驳之名,而诏书一切自中书以下,非所以防过举也。内侍皇甫继明给事章献太后阁,兼领估马司,自言估马有羡利,乞迁官。事下群牧司,阅无羡利。继明方用事,自制置使以下皆欲附会为奏,池独不可。

召知谏院,上表恳辞。仁宗谓宰相曰:人皆嗜进,而池独嗜退,亦难能也。加直史馆,复知凤翔。有疑狱上谳,大理辄复下,掾属惶遽引咎。池曰:长吏者政事所繇,非诸君过。乃独承其罪,有诏勿劾。岐阳镇巡检夜饮富民家,所部卒执之,俾为约,不敢复督士卒,而后释其缚;池捕首恶诛之,巡检亦坐废。累迁尚书兵部员外郎,尝言:陕西用兵无宿将,刘平好自用而少智谋,必误大事。后平果败。擢天章阁待制、知河中府,徙同州,又徙杭州。

池性质易,不饰厨传,剸剧非所长,又不知吴俗,以是谤讥闻朝廷。转运使江钧、张从革劾池决事不当十余条,及稽留德音,降知虢州。初,转运使既奏池,会吏有盗官银器,械州狱,自陈为钧掌私厨,出所卖过半;又越州通判载私物盗税,乃从革之,遣人私请。或谓池可举劾以报仇,池曰:吾不为也。人称其长者。徙知晋州,卒。子旦、光,光自有传。

(节选自《宋史司马池传》)


【注】①厨传:供应食宿、车马的驿站。②剸剧:统领裁处繁剧的事务。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池以土不产大竹/转市蕲黄/非三日可/致乃更与民/自为期约/过不输者罪之/既而输竹先诸县
B.池以土不产大竹/转市蕲黄/非三日可致/乃更与民自为期约/过不输者罪之/既而输竹先诸县
C.池以土不产大竹/转市蕲黄/非三日可/致乃更与民自为期/约过不输者罪之/既而输竹先诸县
D.池以土不产大竹/转市蕲黄/非三日可致/乃更与民自为期/约过不输者罪之/既而输竹先诸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代男人成年后的称谓。女子由于社会地位低下,成年后是没有字的。
B.禁中,也作禁内,指封建帝王所居的宫苑,因不许人随便进出,故称。
C.门下,三省之一,负责对中书省制定的政令进行审核,后交于尚书省执行。
D.姻,即姻亲,古时是指因婚姻关系而结成的儿女亲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池事母至孝。在其参加进士考试的时候,母亲病亡,司马池心有感应,夜不能寐;后在宫城门口徘徊好久不能进城。
B.司马池有先见之明。在尚书兵部员外郎任上,曾断言陕西用兵没有老将,主将刘平刚愎自用缺少智谋,一定会误大事;后刘平果然失败。
C.司马池刚正不阿。内侍皇甫继明在章献太后处担任给事时,自表功劳想要升官,自制置使以下的官员都附会太后奏请,唯独司马池认为不可。
D.司马池性情质朴平和。不装修驿站,不擅长处理繁剧的事务,加之又不太了解杭州一带风土民情,因此对他的谤讥之言传到了朝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疑狱上谳,大理辄复下,掾属惶遽引咎。
(2)转运使既奏池,会吏有盗官银器,械州狱,自陈为钧掌私厨。
5.司马池“人称其为长者”,试结合全文举例概括其“长者”表现。
2021-11-27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将军事。义熙十二年,武帝北伐,道济为前锋,所至望风降服,径进洛阳。议者谓所获俘囚,应悉戮以为京观。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于是中原感悦,归者甚众。元嘉八年,到彦之侵魏,已平河南,复失之。道济都督征讨诸军事,北略地,转战至济上。魏军盛,遂克滑台。道济时与魏军三十余战,多捷,军至历城,以资运竭乃还。时人降魏者具说粮食已罄,于是士卒忧惧,莫有固志。道济夜唱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余,故不复追。以降者妄,斩以徇。时道济兵寡弱,军中大惧。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军惧有伏,不敢逼,乃归。道济虽不克定河南,全军而反,雄名大振。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文帝寝疾累年,屡经危殆。领军刘湛贪执朝政,虑道济为异说。又彭城王义康亦虑宫车晏驾,道济不复可制。十二年,上疾笃,会魏军南伐,召道济入朝。及至,上已间。十三年春,将遣还镇,下渚未发,有似鹪鸟集船悲鸣。会上疾动,义康矫诏召入祖道,收付廷尉,及其子八人并诛。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魏人闻之皆曰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自是频岁南伐,有饮马长江之志。二十七年,魏军至瓜步,文帝登石头城望,甚有忧色。叹曰:“若道济在,岂至此!”

(选自《南史·檀道济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魏人闻之/皆曰/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
B.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魏人闻之/皆曰/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
C.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魏人闻之/皆曰/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
D.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魏人闻之/皆曰/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原,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文中指今河南省。
B.筹,可指用于计数和计算的竹码,如“觥筹交错”中“筹”即为此义。
C.禳鬼,是通过祭祀而祛除恶鬼的仪式。禳,通过祭祀鬼神以祈求消除灾祸。
D.祖道,古代出行前祭祀路神,并设宴饯行。祖,是临行时祭路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檀道济心存仁恕,赢得民心。武帝北伐时,檀道济担任前锋,所到之处敌人望风降服。有人建议杀死俘虏,他却将之全部释放,归附于他的人很多。
B.檀道济能征善战,作战勇猛。檀道济总管征讨的各项军事事务后,向北转战到济水。魏军势力强大,但檀道济与魏军打了三十多场仗,大多以获胜告终。
C.檀道济临危不乱,胆略过人。檀道济进军到历城时,军需物资耗尽。他巧施计策麻痹敌人,收效显著。他带领军队摆脱困境,敌人不敢进逼。
D.檀道济功高遭忌,惨遭杀害。他在南朝和北朝都享有极高的声誉;他被杀害之后,北朝连年南侵,文帝望见南侵的魏军,这才后悔下令杀了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降者妄,斩以徇。
(2)文帝寝疾累年,屡经危殆。
5.檀道济功勋卓著,为什么最终被处死?请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