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异日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已而倍约,与赵、魏合从畔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赵王使其相李牧来约盟,故归其质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兴兵诛之,得其王。赵公子嘉乃自立为代王,故举兵击灭之。魏王始约服入秦,已而与韩、赵谋袭秦,秦兵吏诛,遂破之。荆王献青阳以西,已而畔约,击我南郡,故发兵诛,得其王,遂定其荆地。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兵吏诛,灭其国。齐王用后胜计,绝秦使,欲为乱,兵吏诛,虏其王,平齐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成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 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然陈涉以戍卒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鉏櫌白梃,望屋而食,横行天下。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艰。子婴立,遂不寤。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

(节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B.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C.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D.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B.宗庙,天子、诸侯、士大夫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C.夷服,王畿之外每五百里为一区划,共有九,第七为夷服。
D.博士,文中指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国曾和秦订立盟约,秦放还了赵国的人质,不久赵国就违背了盟约,在太原反抗秦国,因此秦派兵去讨伐赵国,俘获了赵王并灭掉了赵国。
B.秦王为了显扬其功业,传给后代,要求大臣商议帝号,最终确定王称为“皇帝”,发教令称为“制书”,下命令称为“诏书”,天子自称为“朕”。
C.秦王认为“谥法”是儿子议论父亲,臣子议论君主,非常没有意义,应当废除,他说自己就叫做始皇帝,后代就从他开始,称二世、三世直到万世。
D.子婴即位后,没能保全秦国,没能使秦的宗庙的祭祀得以延续,一方面是因为作为君主的子婴才能不够,另一方面是因为辅佐他的大臣不得力。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兵吏诛,灭其国。
(2)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聘,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节选自《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B.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C.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D.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藏室之史:“藏室”是藏书之所。“守藏室史”亦称“征藏史”。“征”是典掌之意,与“守”相同,就是管理周王朝皇家图书的史官。
B.矰,是古代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因拴着丝绳而能收回再次利用。后来也泛指短箭。
C.孝文,是谥号。汉孝文帝是刘恒,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
D.太傅,为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古代三公之一,位高于太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认为,品德高尚的君子时运来了就要出去做官,时运不济就和蓬草一样随风飘转。这跟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完全相同。
B.孔子在告别老子后,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彰显了圣人虚怀若谷、温良恭俭的品格,同时也侧面烘托了老子见识远过于常人。
C.老子写了5000多字的《道德经》,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然后潇洒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D.世上信奉老子的人贬斥儒学,信奉儒学的贬斥老子。作为严肃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对老子的学说只作客观描述,并没有尊老贬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2)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2022-01-0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将军事。义熙十二年,武帝北伐,道济为前锋,所至望风降服,径进洛阳。议者谓所获俘囚,应悉戮以为京观。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于是中原感悦,归者甚众。元嘉八年,到彦之侵魏,已平河南,复失之。道济都督征讨诸军事,北略地,转战至济上。魏军盛,遂克滑台。道济时与魏军三十余战,多捷,军至历城,以资运竭乃还。时人降魏者具说粮食已罄,于是士卒忧惧,莫有固志。道济夜唱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余,故不复追。以降者妄,斩以徇。时道济兵寡弱,军中大惧。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军惧有伏,不敢逼,乃归。道济虽不克定河南,全军而反,雄名大振。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文帝寝疾累年,屡经危殆。领军刘湛贪执朝政,虑道济为异说。又彭城王义康亦虑宫车晏驾,道济不复可制。十二年,上疾笃,会魏军南伐,召道济入朝。及至,上已间。十三年春,将遣还镇,下渚未发,有似鹪鸟集船悲鸣。会上疾动,义康矫诏召入祖道,收付廷尉,及其子八人并诛。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魏人闻之皆曰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自是频岁南伐,有饮马长江之志。二十七年,魏军至瓜步,文帝登石头城望,甚有忧色。叹曰:若道济在,岂至此!

(选自《南史·檀道济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魏人闻之/皆曰/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
B.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魏人闻之/皆曰/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
C.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魏人闻之/皆曰/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
D.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魏人闻之/皆曰/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原,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文中指今河南省。
B.筹,可指用于计数和计算的竹码,如“觥筹交错”中“筹”即为此义。
C.禳鬼,是通过祭祀而祛除恶鬼的仪式。禳,通过祭祀鬼神以祈求消除灾祸。
D.祖道,古代出行前祭祀路神,并设宴饯行。祖,是临行时祭路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檀道济心存仁恕,赢得民心。武帝北伐时,檀道济担任前锋,所到之处敌人望风降服。有人建议杀死俘虏,他却将之全部释放,归附于他的人很多。
B.檀道济能征善战,作战勇猛。檀道济总管征讨的各项军事事务后,向北转战到济水。魏军势力强大,但檀道济与魏军打了三十多场仗,大多以获胜告终。
C.檀道济临危不乱,胆略过人。檀道济进军到历城时,军需物资耗尽。他巧施计策麻痹敌人,收效显著。他带领军队摆脱困境,敌人不敢进逼。
D.檀道济功高遭忌,惨遭杀害。他在南朝和北朝都享有极高的声誉;他被杀害之后,北朝连年南侵,文帝望见南侵的魏军,这才后悔下令杀了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降者妄,斩以徇。
(2)文帝寝疾累年,屡经危殆。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注]诏曰:法者,治之正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无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其除收帑诸相坐律令!诏振贷鳏、寡、孤、独、穷困之人。又令:八十已上,月赐米、肉、酒;九十已上,加赐帛、絮。赐物当禀鬻米者,长吏阅视,丞若尉致;不满九十,啬夫、令史致。二千石遣都吏循行,不称者督之。时有献千里马者,帝曰:鸾旗在前,属车在后,吉行日五十里,师行三十里。朕乘千里马,独先安之?于是还其马,与道里费,而下诏曰:朕不受献也。其令四方毋来献。帝既施惠天下,诸侯、四夷远近欢洽;乃修代来功,封宋昌为壮武侯。癸卯,日有食之,诏曰:群臣悉思朕之过失,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因各敕以职任,务省繇费以便民;太仆见马遗财足,余皆以给传置。颍阴候骑贾山上书言治乱之道曰:臣闻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今人主之威,非特雷霆也:势重非特万钧也开道而求谏和颜色而受之用其言而显其身士犹恐惧而不敢自尽又况于纵欲恣暴恶闻其过乎震之以威,压之以重,虽有、舜之智,孟贲之勇,岂有不摧折者哉!如此,则人主不得闻其过,社稷危矣。帝嘉纳英言,帝每朝,郎、从官上书疏,未尝不止辇受其言。言不可用置之,言可用采之,未尝不称善:帝从霸陵上欲西驰下峻阪。中郎将袁盎骑,并车揽辔。帝曰:将军怯邪?盎曰:臣闻‘千金之于,坐不垂堂’。圣主不乘危,不微幸。今陛下聘六飞驰下峻山,有如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奈高庙、太后何!帝乃止。

(选自《资治通鉴·汉记五》,有删改)


[注]帝,这里指汉文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势重/非特万钧也/开道而求谏/和颜色而受之/用其言而显其身/士犹恐惧而不敢自尽/又况于纵欲恣暴/恶闻其过乎/
B.势重/非特万钧也/开道而求/谏和颜色而受之/用其言而显其身/士犹恐惧而不敢自尽/又况于纵欲恣暴恶/闻其过乎/
C.势重/非特万钧也/开道而求谏/和颜色而受之/用其言而显其身/士犹恐惧而不敢自尽/又况于纵欲恣暴恶/闻其过乎/
D.势重/非特万钧也/开道而求/谏和颜色而受之/用其言而显其身/士犹恐惧而不敢自尽/又况于纵欲恣暴/恶闻其过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千石,古代官职名,汉郡守俸禄为两千石,故有此称。
B.晦,文中指晦暗、不明,也用来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C.尧,传说中的中国古代帝王,他通过禅让制度传位于舜。
D.陛下,指站在宫殿台阶下的侍者,后演变为对帝王的尊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顶是(     
A.汉文帝下诏废除各种株连家属的律令,他认为法律对违法者本人做了处罚之后还要株连到他本来没有犯罪的父母等人是不公正的。
B.汉文帝即位后,关心百姓疾苦,救济那些失去依靠和穷困的人,对天下普施恩惠;各国诸侯和四夷部族与朝廷的关系也都很融洽。
C.有人向皇帝进献日行千里的宝马,汉文帝认为自己用不上这样的宝马,于是他把马还给了进献者,还命令全国不必前来进献。
D.汉文帝从霸陵上山,想向西从陡坡上纵马奔驰下山。中郎将袁盎劝谏说圣明的君主不能轻易冒险和企求侥幸,汉文帝阻止他劝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群臣悉思朕之过失,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
(2)未尝不止辇受其言。言不可用置之,言可用采之,未尝不称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竟宁元年春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天子下有司议议者皆以为便郎中侯应习边事,以为不可许。上问状,应曰:周、秦以来,匈奴暴桀,寇侵边境,汉兴尤被其害。今圣德广被,天覆匈奴,匈奴得蒙全活之恩,稽首来臣。夫夷狄之情,困则卑顺,强则骄逆,天性然也。前已罢外城,省亭燧,令裁足以候望、通烽火而已。古者安不忘危,不可复罢,不可一也。中国有礼义之教,刑罚之诛,愚民犹尚犯禁,又况单于能必其众不犯约哉,二也。自中国尚建关梁以制诸侯,所以绝臣下之觊欲也。设寨徽,置屯戍,非独为匈奴而已,亦为诸属国降民,本故匈奴之人,恐其思旧逃亡,三也。往者从军多没不还者,子孙贫困,一旦亡出,从其亲戚,四也。又边人奴婢愁苦,欲亡者多,日闻匈奴中乐,无奈候望急何?然时有亡出塞者,五也。盗贼桀黠,群辈犯法,如其窘急,亡走北出,则不可制,六也。如罢戍卒,省候望,单于自以保塞守御,必深德汉,请求无已,小失其意,则不可测。开夷狄之隙,亏中国之固,七也。非所以永持至安,威制百蛮之长策也。对奏,天子有诏:勿议罢边塞事。使车骑将军许嘉口谕单于曰:单于上书愿罢北塞吏士屯戍,子孙世世保塞。单于乡慕礼义,所以为民计者甚厚。此长久之策也,朕甚嘉之。中国四方皆有关梁障塞,非独以备塞外也,亦以防中国盗贼放纵,出为寇害,故明法度以专众心也。敬谕单于之意,朕无疑焉。为单于怪其不罢,故使嘉晓单于。单于谢曰:愚不知大计,天子幸使大臣告语,甚厚。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归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天子下有司议/议者皆以为便/
B.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天子下有司议/议者皆以为便/
C.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天子下有司议/议者皆以为便/
D.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天子下有司议/议者皆以为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于,匈奴人对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始创于匈奴著名的首领头曼单于。
B.烽火,古代边防军事通讯的重要手段,烽火的燃起表示国家战事的出现。
C.中国,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区,后演变为长江流域长江中下游的中原地区。
D.塞外,“塞”有“边界”的含意,古代以长城为界,塞外指长城以北的地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王朝建立之初,深受匈奴的伤害,但是到了汉元帝时期,匈奴俯首称臣,承蒙汉天子的恩德才得以活下去。
B.朝廷在边塞设置亭障,进行屯田戍守,不是为了防备匈奴,是为了防止属国投降的人民因为思念故土而逃亡。
C.汉朝的盗贼成伙犯法,如果追捕得紧迫,他们就会向北逃到匈奴,肆无忌惮地侵犯和劫掠,给匈奴造成危害。
D.在听取了侯应的建议后,汉元帝派车骑将军许嘉向单于口头传谕,单于也接受了不应该撤除边塞官兵的圣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夷狄之情,困则卑顺,强则骄逆,天性然也。
(2)非所以永持至安,威制百蛮之长策也。
2021-11-05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丽江、怒江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测(一模)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庞暄破燕军,杀剧辛。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选自《史记·李牧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
B.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
C.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
D.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匈奴,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汉代霍去病在狼居胥山筑坛祭天即是为庆祝打败了匈奴。
B.烽火,古代边防军事通讯的重要手段,遇有敌情时燃火以报警,以示国家将有战事。
C.武安君,古代封号名,武安意为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被封人物有白起、廉颇等人。
D.反间即反间计,三十六计之一,秦国正是利用此计反间廉颇,最终取得长平之战胜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牧善于防守,不与敌人交战。面对匈奴的每次入侵骚扰,他要求士兵立即进入堡垒防守,不准迎战杀敌,违者斩首,但每次都燃起烽火。
B.李牧不改初衷,坚持个人做法。他对待匈奴的防守策略,受到匈奴及赵军的嘲笑,他因此被撤换,后赵王再用他,他依然坚持原来的策略。
C.李牧关心士兵,善用奇阵退敌。他每天杀牛犒劳士兵,赏赐士兵,士兵乐为其战;他诱敌上当,摆下奇阵攻敌左右两翼,最终大获全胜。
D.李牧忠心卫国,创下不朽战绩。他据守北部边地,防御匈奴,打败匈奴十万大军;与燕、秦交战,攻城略地,杀死敌将剧辛,打退敌将桓齮。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2021-07-1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姜才,濠州人。貌短悍。少被掠入河朔,稍长亡归,隶淮南兵中,以善战名,然以来归人不得大官,为通州副都统。时淮多健将然骁雄无逾才。才知兵,善骑射,抚士卒有恩。至临阵,军律凜凜。

贾似道出师,才以兵属孙虎臣为先锋,相拒于丁家洲。大军设炮架彀车弩江滨,中流数千艘,旌旗联亘,鼓行而下。才奋兵前接战,锋已交,虎臣遽过其妾所乘舟,众见之,曰:“步师遁矣。”于是诸军皆溃,才亦收兵入扬州。大兵乘胜攻扬州,才为三叠阵逆之三里沟,战有功。已而大军筑长围,自扬子桥竟瓜洲,东北跨湾头至黄塘,西北至丁村,务欲以久困之,时德祐元年也。

明年正月,宋亡。二月,五奉使及一阁门宣赞舍人持谢太后诏来谕降,才发弩射却之,复以兵击五奉使于召伯堡,大战而退。未几,瀛国公[注]至瓜洲,才与庭芝泣涕誓将士出夺之。将士皆感泣。乃尽散金帛犒兵,以四万人夜捣瓜洲,战三时,众拥瀛国公避去。才追战至浦子市,夜犹不退。阿术使人招之,才曰:“吾宁死,岂作降将军邪!”四月,才以兵攻湾头栅。五月,复攻之,骑旋泞而止,乃舍骑步战,至四鼓,全师以归。扬食尽,才时出运米真州、高邮以给兵。六月护饷至马家渡万户史弼将兵击夺之才与战达旦弼几殆阿术驰兵来援乃得免去。

七月,益王在福州,以龙神四厢都指挥使、保康军承宣使召才,才与庭芝东至泰州,将入海。阿术以兵追及,围泰州,使使者招之降,才不听。阿术驱扬兵士妻子至城下,会才疽发胁不能战,诸将遂开门降。都统曹安国入才卧内,执之以献。阿术爱其忠勇,欲降而用之,才肆为慢言;阿术责庭芝不降,才曰:“不降者才也。”复愤愤不已,阿术怒,之扬州。才临刑,夏贵出其傍,才切齿曰:“若见我宁不愧死邪?

(选自《宋史姜才列传》)


[注]瀛国公:宋恭帝赵景,5岁即位,只做了一年半的皇帝,就被迫向元军投降,降元后封瀛国公。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六月/护饷至马家渡/万户史弼将兵击/夺之才与战达旦/弼几殆/阿术驰兵/来援乃得免去
B.六月/护饷至马家渡/万户史弼将兵击/夺之才与战达旦/弼几殆/阿术驰兵来援/乃得免去
C.六月/护饷至马家渡/万户史弼将兵击夺之/才与战达旦/弼几殆/阿术驰兵来援/乃得免去
D.六月/护饷至马家渡/万户史弼将兵击夺之/才与战达旦/弼几殆/阿术驰兵/来援乃得免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朔:地区名,古代常用来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
B.太后:一般专用为帝王祖母之称,亦称“皇太后”。
C.四鼓:报更的鼓声敲了四次。古代夜间击鼓报更。
D.剐:一种极残酷的死刑,即凌迟,现在已经废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姜才只得屈居副职。姜才年少时被掳往河朔,后来逃回,在淮南从军,虽然他骁勇善战,精通骑射,军纪严明,但只能任通州副都统。
B.姜才被迫退守扬州。姜才在丁家洲奋力迎战元军,两军已交锋,主帅孙虎臣突然带领妾乘船逃跑,于是各路宋军纷纷溃败,姜才也只得退守到扬州。
C.姜才激励将士尽忠。宋朝亡国后,姜才听说瀛国公途经瓜洲,就动员将士夺回瀛国公,并分发所有的金帛来犒劳军队,率四万人在夜里进击瓜洲。
D.姜才宁死不愿投降。姜才被围在泰州时由于生病不能作战,部将趁机开城投降;姜才被俘后,元军以任用他为诱饵,劝其投降,姜才怒骂不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兵乘胜攻扬州,才为三叠阵逆之三里沟,战有功。
(2)才临刑,夏贵出其傍,才切齿曰:“若见我宁不愧死邪?”
2021-06-19更新 | 184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市2020-2021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为秦将。秦庄襄王二年,蒙骜攻赵,取三十七城。骜子曰武,武子曰恬。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之,杀项燕。蒙恬弟毅。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

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秦王闻高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始皇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走琅邪。道病。至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是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从。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使者还报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怨之。

赵高因为胡亥忠计,欲以灭蒙氏,胡亥听而系蒙毅于代。前已囚蒙恬于阳周。丧至咸阳,已葬,太子立为世皇帝,而赵高亲近,日夜毁恶蒙氏。

胡亥遣御史曲宫乘传之代,使者知胡亥之意,遂杀毅。

又遣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乎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

(选自《史记·蒙恬列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使者还报/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怨之
B.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使者还报/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怨之
C.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使者还报/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怨之
D.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使者还报/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怨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城,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西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及明清都有修筑的经历。
B.公子,先秦诸侯王称为公,其子称为公子,而继承君位的嫡长公子则要改称世子。
C.咸阳,首个封建王朝秦的都城,因位于九峻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阳,故名。
D.皇帝,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为秦始皇所创,意为“德兼三皇、功盖五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蒙恬世代为将,建立绝世战功。他祖父曾攻下赵国三十七座城池,父亲与他人攻破楚国,俘获楚将,他本人攻破齐国,驱逐了北方戎狄。
B.蒙恬兄弟受宠,遭到他人怨恨。秦始皇特别尊重推崇信任他们,亲近蒙毅,委以要职;因二人坚持依法惩办赵高,后遭到宦官赵高的怨恨。
C.蒙恬修筑长城,声威远播边疆。他凭借地理形势,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绵延万里,他的声威远播边地,大大震慑了北方匈奴。
D.蒙恬面对责难,含愤吞药自杀。面对使者说他有大错的责难,他先是深深慨叹,无罪受死,后又认为自己修长城动了地脉该死而吞药自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
(2)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走琅邪。道病。至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
2021-05-2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奋君鱼,扶风茂陵人也。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守姑臧长。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事母孝谨,虽为俭约,奉养极求珍膳。躬率妻子,同甘菜茹。时天下未定,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宫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陇蜀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唯奋无资,单车就路。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既至京师,除武都郡丞。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郡多氏人,便习山谷,其大豪齐钟留者,为群氏所信向。奋乃率厉钟留等令要遮抄击,共为表里。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禽灭茂等,奋妻子亦为所杀。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为政明断,甄善疾非,见有美德,爱之如亲,其无行者,忿之若仇,郡中称为清平。弟奇,游学洛阳。奋以奇经明当仕,上病去官,守约乡闾,卒于家。奇博通经典,作《春秋左氏删》。

(节选自《后汉书·卷三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
B.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
C.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
D.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别名。字和名常有意义上的联系,自称用名,表示谦虚;称人用字,表示尊敬。
B.《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C.胡,我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的称呼。如《过秦论》中“胡人”即为此意。
D.乡间,古以二十五家为乡,一万二千五百家为闾,因以“乡闾”泛指民众聚居之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奋从小好学,深受老师赞赏,他跟从刘歆学习《春秋左氏传》,得到刘歆的称赞,刘歆对他的学生说,孔奋已经从他那里学到了大道理。
B.孔奋身处乱世,出淤泥而不染。他因躲避战乱到河西地区,在姑臧这个富庶的地区任职四年,为官清廉,生活简朴,孝敬老母,受到上司的敬重。
C.孔奋为官清廉,感动姑减吏民。被征召入京的官员,唯独他没有资产钱财,姑臧的官吏百姓凑集很多的牛马器物追送给他,他一概不接受。
D.孔奋疾恶如仇,改变一方风气。他自从担任府丞就受官民敬重,担任太守后热爱有美德的人,痛恨不良行为。全郡被称颂为清廉安定之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
(2)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甫,字子美,京兆人。李邕奇其材,甫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诏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数上赋颂,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廊州赢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琴客董廷兰之故罢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解,不复问。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中衔之。大历中,出瞿塘,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

(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拔泥涂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
B.拔泥涂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
C.拔泥涂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
D.拔泥涂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
B.庙号,起源于商朝,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肃宗是庙号。
C.布衣是麻布衣服,专指科举考试中没有考中的读书人。后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人。
D.关辅指关中及三辅地区,关中指长安一带的渭河平原,三辅泛称京城附近地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富有才华,却自夸于己。李邕和唐玄宗都曾非常看中他,玄宗命宰相考他的文章。他认为自己的文章可以达到扬雄、枚皋的水平。
B.杜甫敢于直言,却触怒皇帝。他同房琯有深交,在房琯兵败又因窝藏琴师董廷兰被撤了宰相之职时,极力上疏救助,触怒了皇帝。
C.杜甫出身名门,却一生凄苦。他的先人奉儒守官十一代;他的家人寄居在鄜州,长年生活贫困;在京师时,靠背柴禾、拾橡栗为生。
D.杜甫一生潦倒,却忠于君主。他没有考中进士,当过几任小官;唐肃宗即位后,他想要从鄜州去投奔肃宗;他的诗歌情系皇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
(2)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
2021-03-15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