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祖,字彦宗,以字行。十三岁,父祖继殁,独奉母以居。

洪武改元,闽中法令严核,吏之法尤峻。惮应役者邀祖斩右大指以自黜。祖疑之,入白母。母曰:法可避也,指斩不可复续,盍去诸?遂避匿。未几,斩指事觉,诏逮捕戍边。犯者言张某始与某辈约如此。逮久弗获。会天变肆赦,归。室中空虚,至系马槛牛,毁斗桶为薪。念非力学无以树门户,于是决意习儒业。是时,诏民田八顷以上家,择子若孙一人为吏。县檄至,祖挥之弗受,执卷奋曰:吾而吏耶?令白按察司,复檄祖往,固弗受如县。使者熟视之,曰: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遂挟以去。祖既通儒术,兼晓九章算法。时方行方田令,即以其事之。文案盈几,祖精勤不舍,昼夜栉理而画之,皆有绪可按据。

建文时,祖为吏部吏。未几云南布政张公,召入为尚书,于属吏多所更易,独言张祖老成,守法不易也。时帝方与方孝孺辈讲求古治,经济事多变太祖旧章,章奏日下吏部。祖密言曰:高皇帝起布衣,有天下,立法创制,规模远矣。为治当责实效。今法制已定,日有变更,未必胜于旧,徒使异议者以为口实,盍先其急者紞深然之,而夺于群议,不能用。会添设京卫知事一员,诏吏部选可者。紞曰:祖矣。授留守知事。

及靖难师渡江,祖为安吉县丞。紞被谴自经,舁尸归,属吏无敢往视,祖独往经理其殡。殡毕,哭奠去。时人义之。

安吉在万山中,向多逋民,隐田不以自实,财赋甚少。祖至,清勤自持,敬礼贤士大夫,与讲究磨砺。在职九年,稽核财赋,修筑陂塘圩岸,不可胜计。逋民隐田者令以占籍输税,免其罪。声称著闻,以最荐升湖广按察司经历。行至吴桥卒,惟一子扶丧归。

(摘编自《小山类稿》)


【注】①若:或者。②方田:指方田均税法。③紞被谴自经:朱棣登位,张紞被解除职务后自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之法尤峻                         绳:约束
B.即以其事                         属:嘱咐,托付
C.昼夜栉理而画之                         错:错误
D.无祖矣                                逾:超过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会天变肆赦,归。             尔其无忘父之志
B.经济事多变太祖旧章            高余冠岌岌兮
C.祖密言                    不拘
D.哭奠                      拔剑切啖之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祖为逃避服役而断指出走,遇赦后见家境衰败,于是决定发愤读书以振兴家门。
B.建文年间张祖在吏部做小吏,上司张紞非常赏识他。当皇帝下令吏部挑选合适的人时,张紞以为没有比张祖更合适的了。
C.吏部尚书张紞自杀后,属吏中只有张祖敢出面料理丧事,当时的人认为他有情有义。
D.张祖任安吉县丞九年,因政绩卓著,考核获得最高等级,被推荐升任湖广按察司经历。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
(2)今法制已定,日有变更,未必胜于旧,徒使异议者以为口实,盍先其急者?
2023-08-07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有贞,字元玉,初名珵,吴人。宣德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为人短小精悍,多智数,喜功名。凡天官、地理、兵法、水利、阴阳方术之书,无不谙究。时承平既久,边备偷惰,而西南用兵不息,珵忧之。正统七年疏陈兵政五事,帝善之而不能用。及土木难作,郕主召延臣问计。珵大言曰:“验之星象,稽之历数,天命已去,惟南迁可以纾难。”胡濙、陈循咸执不可。兵部侍郎于谦曰:“言南迁者,可斩也。”珵大沮,不敢复言。

景帝即位,遣科道官十五人募兵于外,珵行监察御史事往彰德寇退召还仍故官珵急于进取自创南迁议为内廷讪笑久不得迁是时用人多决于少保于谦。珵属谦门下士游说,求国子祭酒。谦为言于帝,帝曰:“此议南迁徐珵邪?为人倾危,将坏诸生心术。”珵不知谦之荐之也,以为沮己,深怨谦。因名有贞。

景泰三年迁右谕德。河决沙湾七载,前后治者皆无功。廷臣共举有贞,乃擢左佥都御史,治之。至张秋,相度水势,条上三策。议既定,督漕都御史王竑以漕渠淤浅滞运艘,请急塞决口。帝敕有贞如竑议。有贞守便宜,言:“临清河浅,旧矣,非因决口未塞也。漕臣但知塞决口为急,不知秋冬虽塞,来春必复决,徒劳无益。臣不敢邀近功。”诏从其言。有贞于是大集民夫,躬亲督率,治渠建闸,起张秋以接河、沁。河流之旁出不顺者,为九堰障之。更筑大堰,楗以水门,阅五百五十五日而工成。名其渠曰“广济”,闸曰“通源”。方工之未成也,帝以转漕为急,工部尚书江渊等请遣中书偕文武大臣督京军五万人往助役,期三月毕工。有贞言:“京军一出,日费不赀,遇涨则束手坐视,无所施力。今泄口已合,决堤已坚,但用沿河民夫,自足集事。”议遂寝。事竣,召还,佐院事。帝厚劳之。复出巡视漕河。济宁十三州县河夫多负官马及他杂办,所司趣之亟,有贞为言免之。七年秋,山东大水,河堤多坏,惟有贞所筑如故。有贞乃修旧堤决口,自临清抵济宁,各置减水闸,水患悉平。还朝,帝召见,奖劳有加,进左副都御史。

(节选自《明史·徐有贞传》,有删改)


【注】①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第四次北伐,在土木堡败于瓦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珵行监察御史/事往彰德/寇退/召还/仍故官/珵急于进取/自创南迁议为内廷讪笑/久不得迁/
B.珵行监察御史事/往彰德/寇退/召还/仍故官/珵急于进取自/创南迁议为内廷讪笑/久不得迁/
C.珵行监察御史/事往彰德/寇退/召还/仍故官/珵急于进取自/创南迁议为内廷讪笑/久不得迁/
D.珵行监察御史事/往彰德/寇退/召还/仍故官/珵急于进取/自创南迁议为内廷讪笑/久不得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科举时代的科目,明清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录取后为进士。
B.星象,指星体的明、暗及位置等现象。古人据此占测人事的吉凶祸福。
C.少保,古代官职名,与少师、少傅合称为三孤。后来只作为荣衔存在。
D.景泰,明代宗的年号;以年号纪年,是中国古代纪年的一种方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有贞博学多识,凡天文、地理、兵法、水利、阴阳方术之类的书,没有不熟悉深究的。
B.徐有贞急于进取。曾嘱托于谦的门客为他游说,谋求国子祭酒,因于谦的推荐得以被任命。
C.徐有贞体恤民情。济宁十三个州县的河夫大多要承担朝廷献马和其他杂税,有贞上告皇上予以免除。
D.徐有贞治水有功。他坚持己见,谋虑长远,亲临一线,最终平息了全部水患,受到皇帝的慰劳和嘉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承平既久,边备偷惰,而西南用兵不息,珵忧之。
(2)此议南迁徐珵邪?为人倾危,将坏诸生心术。
5.简要概述徐有贞是如何治水的。
2022-10-1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就。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寻丁父忧,归。成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

德佑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天祥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遂移漳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

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厓山破,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B.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C.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D.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勤王,尽力于王事,后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B.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自汉起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C.进士,指科举时代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进士要经过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一关覆核和决定名次,殿试分录取考生为三等称三甲。一甲三人依次为榜眼、状元、探花,称“进士出身”。
D.社稷,“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用社稷代指国家。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於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於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选自《左传·秦晋殽之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B.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C.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D.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伯,均是爵位,其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B.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对自己的谦称。
C.《左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纪传体史书,和《公羊传》《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D.“孟子”的“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单独使用时相当于“您”,与甲文中“吾不能早用子”的“子”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侯、秦伯围攻郑国的主要原因是晋国想报复郑国,与秦国并无多大关系,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伏笔。
B.大兵压境,国家危在旦夕,佚之狐向郑伯举荐烛之武,经过佚之狐的一番劝说,烛之武最终答应去见秦君。
C.秦穆公得到杞子密报,为野心所驱使,失去了正确判断形势的能力,虽然蹇叔多方劝谏,他一点也听不进去,自作主张而出师。
D.蹇叔关心秦国命运,乙文记叙了秦国老臣蹇叔在大军出征郑国之前的一番劝阻哭谏,直言不讳地指出袭郑的结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
5.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师的理由有哪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与弼子傅,抚州之崇仁人也。十九岁,觐亲于京师,从洗马杨文定学,读《伊洛渊源录》,慨然有志于道。遂弃去举子业,谢人事,独处小楼,玩《四书》《五经》,不下楼者二年。先生往来粗衣敞履,人不知其为司成之子也。

居乡躬耕食力,弟子从游者甚众。陈白沙自广来学,晨光才辩,先生手自簸谷,白沙未起,先生大声曰:秀才若为懒惰,即他日何从到伊川门下?又何从到孟子门下?省郡交荐之,不赴。太息曰:宦官、氏不除,而欲天下之治,难矣。吾庸出为!天顺初,忠国公石亨知为上所疑,门客谢昭告亨,征先生以收人望。亨谋之李文达,文达为草疏上之。上问文达曰:与弼何如人?对曰:与弼儒者高蹈。古昔明王,莫不好贤下士,皇上聘与弼,即圣朝盛事。遂遣曹隆至崇仁聘之先生应召将至上喜甚问文达曰当以何官官与弼文达曰今东宫讲学需老成儒者司其辅导宜莫如与弼召对文华殿。上曰:闻高义久矣,特聘卿来,烦辅东宫对曰:臣少贱多病,隐于山林,本无高行,徒以声闻过情,不能供职。上曰:宫僚优闲,不必固辞。赐酒牢,命待人送之馆次。

公卿大夫士承其声名,坐门求见,而流俗多怪,谤议蜂起。先生三辞不得命,称病笃不起。上谕文达曰:与弼不受官者何故?必欲归,需秋凉而遣之,禄之终身,顾不可乎?文达传谕,先生辞益坚。上曰:果尔,亦难留。乃允之。盖先生知石亨必败,故洁然高蹈。己丑十月十七日卒,年七十有九。

先生闻道最早,身体力验,出作入息,刻刻不忘,久之自成片段。临川章衮谓其《日录》为一人之史,皆自言已事,非若他人以己意附成说,泛言广论者比。

(节选自《明儒学案》,有删改)


【注】①伊川,北宋儒学的代表人物程牙颐,世称伊川先生。②言僚,大子的属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遂遣曹隆至崇仁聘之/先生应召将至/上喜甚/问文达曰/当以何官官与弼/文达曰/今东宫讲学需老成/儒者可其辅导/宜莫如与弼/
B.遂遣曹隆至崇仁聘之/先生应召将至上/喜甚/问文达曰/当以何官官与弼/文达口/今东宫讲学需老成/儒者司共辅导/宜莫如与弼/
C.遂遣曹隆至崇仁聘之/先生应召将至/上喜甚/问文达曰/当以何官官与弼/文达曰/今东宫讲学/需老成儒者司其辅导/宜莫如与弼/
D.遂遣曹隆至崇仁聘之/先生应召将至上/喜甚/问文达曰/当以何官官与弼/文达曰/今东宫讲学/需老成儒者司其辅导/宜莫如与弼/
2.下列对文中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在本名之外另取的和本名意思相近的称呼,古时男子行冠礼之后取字。
B.释,文中用来指代佛教,佛教创建于古印度,对我国的文化产生过重要影响。
C.东宫,常指古代封建社会太子所居住的宫殿,也可用来指称太子本人。
D.己丑,干支之一,古人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用来纪年、月、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与弼曾跟随洗马杨文定学习,受《伊洛渊源承》的影响对儒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潜心研究儒家学问,不注重自己的外在仪表。
B.吴与弼生活清苦,自食其力,早晨天刚亮就起来劳动,跟从他学习的弟子很多,他会大声批评不上进的学生,充满恨铁不成钢之意。
C.石亨知道皇帝在猜忌他,他想通过征召吴与弼来收买人心。皇帝征召吴与弼入朝后,根据吴与弼的实际情况让其担任辅导太子的职务。
D.因他人的挑拨离间,皇帝最终还是接受了吴与弼的请辞。作者认为吴与弼之所以请辞离开,可能是因为他已经料想到石亨必会失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弃去举子业,谢人事,独处小楼,玩《四书》《五经》,不下楼者二年。
(2)臣少贱多病,隐于山林,本无高行,徒以声闻过情,不能供职。
2022-06-2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熊浃,字悦之,南昌人。正德九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宁王宸濠将为变,浃与同邑御史熊兰草奏,授御史萧淮上之。濠仓卒举事,卒败,本两人早发之力。出核松潘边饷。副总兵张杰倚江彬势,赃累巨万,诱杀熟番上功启边衅,棰死千户以下至五百人。又尝率家众遮击副使胡澧。抚、按莫敢言。浃至,尽发其状,杰遂褫职。嘉靖初,由右给事中出为河南参议。外艰归。六年,服阕,召修《明伦大典》。超擢右佥都御史,协理院事。明年四月迁大理寺卿,俄迁右副都御史。《大典》成,转左。八年二月遂擢右都御史,掌院事。京师民张福诉里人张柱杀其母,东厂以闻,刑部坐柱死。不服,福姊亦泣诉官,谓母福自杀之,其邻人之词亦然。诏郎中魏应召覆按,改坐福。东厂奏法司妄出人罪,帝怒,下应召诏狱。浃是应召议,执如初。帝愈怒,褫浃职。给事中陆粲、刘希简争之,帝大怒,并下两人诏狱。侍郎许赞等遂抵柱死,应召及邻人俱充军,杖福姊百,人以为冤。当是时,帝方深疾孝、武两后家,柱实武宗后家夏氏仆,故帝必欲杀之。浃家居十年。至帝幸承天与近臣论旧人,乃召为南京礼部尚书,改兵部,参赞机务。二十一年召为兵部尚书,掌都察院事。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二品六年满,加太子太保,坐事夺俸者再。浃知帝意终不释,遂称病乞休。帝大怒,褫职为民。又十年卒。浃少有志节,自守严。虽由议礼显,然不甚党比,尤爱护人才,故其去吏部也,善类多思之。隆庆初,复官,予祭葬,恭肃。

(节选自《明史•熊浃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B.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C.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D.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古代监察官,历来负责纠察弹劾朝廷、诸侯官吏的失职和不法行为。
B.东厂,即东缉事厂,明代设立的特权监察机构,由皇帝的亲信宦官担任首领。
C.兵部,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
D.都察院,明清时期官署名, 由前代的御史台发展而来,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浃尽责尽力,忠于朝廷。宁王朱宸濠意图发动叛乱,担任礼科给事中的熊浃与同乡熊兰一起草拟奏章,通过御史萧淮上报朝廷。
B.熊浃不畏权势,正直敢言。张杰依仗江彬势力,胡作非为,无人敢言,熊浃却将其抓捕革职;张柱案中,熊浃不惧冒犯龙颜,支持魏应召。
C.熊浃坚守志节,仕途坎坷。熊浃年轻时候就有志节,自我要求严格,一生中不结党营私,不苟且违心,多次遭罚,最后被革职为民。
D.熊浃富有才华,爱护人才,甚有口碑。熊浃一生在礼部、兵部、吏部等多部门任职,颇有建树,还曾编撰《明伦大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厂奏法司妄出人罪,帝怒,下应召诏狱。浃是应召议,执如初。
(2)虽由议礼显,然不甚党比,尤爱护人才,故其去吏部也,善类多思之。
5.在张福状告张柱杀害了他的母亲案件中,魏应召重新审判,改判张福有罪,尊重了案件的事实,为什么魏应召却被抓进监狱,熊浃被夺去了官职?请简要说明。
2022-06-2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一)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B.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C.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D.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又一人在右,称车右或骖乘。由武士充任,负责警卫。
B.禁中,表示禁令所及范围之内,指帝王所居宫内,也作“禁内”。帝王所居的宫苑,因不许人随便进出,故有此称。
C.陛下,陛,原指帝王的宫殿。“陛下”后来变成了尊称帝王的称谓。
D.遗老,一般指改朝换代后仍忠于前朝的臣民。文中指“年老历练之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出身低微,以杀狗为生,当初和高祖在丰县起兵,高祖为沛公,樊哙为舍人,跟从沛公攻打沛县、胡陵、方与。
B.樊哙有勇有谋。鸿门宴上,项庄舞剑,威胁沛公安全时,樊哙毅然闯入军帐,面对项羽慷慨陈词,明为责备项羽,实则为沛公开解。
C.樊哙生性豪爽。在项羽帐中,大口喝酒,生食猪腿,不仅没有被项羽治罪,反而赢得了项羽的称赞。
D.樊哙胆识不凡,忠心为君。高祖一度病重,不肯见人,樊哙率众闯入,以赵高作乱之事警示高祖。高祖一笑而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5.本文与《鸿门宴》相比,在人物刻画描写方面有什么不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