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平兴国元年十二月己未,诏群臣论列者,即时引对。富弼曰:“太宗求治之切,故诏群臣论事,欲面奏者,即时引对,此言路所以无壅也。自后臣僚非差遣合上殿者不得对,亦有朝臣乞上殿敷奏边事,逾月不得报。边事尚拘常例,况他事乎!”二年春正月戊辰,帝亲试礼部举人。初太祖幸洛阳张齐贤以布衣献策条陈十事内四说称旨齐贤坚执其余策皆善太祖怒出之。及还,语帝曰:“我幸西都,惟得一张齐贤耳!我不欲爵之以官,异时可使辅尔为相也。”至是,齐贤亦在选中,有司误置下第,帝览之,故一榜尽赐进士及第。帝谓侍臣曰:“朕欲博求俊彦于科场中,非敢望拔十得五,止得一二,亦可为致治之具矣。”雍熙元年六月,诏求直言。知睦州田锡上疏言:“时久升平,天下混一,故左取右奉,致陛下以功业自多。然临御九年,四方虽宁,而刑罚未甚措,水旱未甚调,陛下谓之太平,谁敢不谓之太平!陛下谓之至理,谁敢不谓之至理!”又言:“听用太广则条制必繁,条制既繁则依从者少。自令凡有奏陈,宜令大臣议而行之,毋使垂之空言,示之寡信。”帝韪其论。端拱元年五月辛酉,诏就崇文院中堂建秘阁,分三馆书籍置其中,以吏部侍郎李至兼秘书监。帝谓至曰:“人君当淡然无欲,勿使嗜好形见于外,则奸邪无自入。朕无他好,但喜读书,多见古今成败,善者从之,不善者改之,如斯而已。”至每与同官观书阁下,帝必遣使赐宴,且命三馆学士皆预焉。内侍侯莫陈利用以幻术得幸,骄恣不法,赵普按其罪,请诛之。帝曰:“岂有万乘之主,不能庇一人乎!”普曰:“陛下不诛则乱天下法,法可惜,此一竖子何足惜哉!”命不得已,命诛之。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太宗致治》)


【注】①富强:北宋仁宗、神宗时的名相。文中所记是他对前代朝政的评价。②侯莫陈利用:姓侯莫陈,名利用,鲜卑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太祖幸/洛阳张齐贤以布衣献策条陈十事/内四说称旨/齐贤坚执其余策皆善/太祖怒/出之
B.初/太祖幸洛阳/张齐贤以布衣献策/条陈十事/内四说称旨/齐贤坚执其余策皆善/太祖怒/出之
C.初/太祖幸/洛阳张齐贤以布衣献策/条陈十事/内四说称旨/齐贤坚执其余/策皆善太祖怒/出之
D.初/太祖幸洛阳/张齐贤以布衣献策条陈十事/内四说称旨/齐贤坚执其余/策皆善/太祖怒/出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对,即皇帝召见臣僚询问对答,文中太宗通过这种方式征求治国理政的意见。
B.临御,指君临天下、治国理政,也指皇帝驾临某个地方,文中指后一种意思。
C.“但喜读书”中的“但”意为只是,与《木兰诗》中“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的“但”含义相同。
D.万乘,指万辆兵车,表示国家军事力量强大,万乘之主即大国的天子或帝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齐贤因建言献策得到太祖的赏识,后来太宗发现他位居科考人选的下等,于是将全榜人选都赐予进士及第,以示对俊才的重视。
B.田锡上书建议,皇帝对于陈奏的事务在经过大臣商议后应及时付诸实施,避免流于空谈,失去公信。太宗认为他的看法是正确的。
C.太宗主张皇帝应淡泊名利,无所追求,以史为鉴,择善而从;李至与同僚到秘阁观书时,太宗一定派人赐宴,并且命三馆学士参加。
D.内侍侯莫陈利用骄横恣肆,有不法行为,但是受到皇帝的庇护。赵普与皇帝意见不一致,据理力争,最终皇帝被迫同意了赵普的意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不欲爵之以官,异时可使辅尔为相也。
(2)陛下不诛则乱天下法,法可惜,此一竖子何足惜哉!
5.对于太宗“诏群臣论列者,即时引对”一事,富弼有什么看法?请概括。
2022-12-11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隗嚣曰:“生言周、汉之势可也,至于但见愚人习识刘氏姓号之故,而谓汉复兴,疏矣!昔秦失其鹿刘季逐而掎之,时民复知汉乎?”班彪乃为之著《王命论》以风切之,曰:“昔尧之舜曰‘天之历数在尔躬’,舜亦以命禹。洎于稷、契,咸佐唐、虞,至汤武而有天下。刘氏承尧之祚,尧据火德而汉绍之,有赤帝子之符,故为鬼神所福飨,天下所归往。由是言之,未见运世无本,功德不纪,而得屈起在此位者也。俗见高祖兴于布衣,不达其故,至比天下于逐鹿,幸捷而得之。不知神器有命,不可以智力求也。悲夫,此世所以多乱臣贼子者也。夫饥馑流隶饥寒道路所愿不过一金然终转死沟壑何则贫穷亦有命也况乎天子之贵四海之富神明之祚可得而妄虚哉故虽遭罹阨会,窃其权柄,勇如信、布,强如梁、籍,成如王莽,然卒润镬伏质,烹醢分裂,又况尚不及数子,而欲暗奸天位者乎!昔陈婴之母以婴家世贫贱,卒富贵不祥,止婴勿王。王陵之母知汉王必得天下,伏剑而死,以固勉陵。夫以匹妇之明,犹能推事理之致,探祸福之机,而全宗祀于无穷,垂策书于春秋,而况大丈夫之事乎!是故,穷达有命,吉凶由人,婴母知废,陵母知兴,审此二者,帝王之分决矣。高祖宽明而仁恕,知人善任使,当食吐哺,纳子房之策;拔足挥洗,揖郦生之说;举韩信于行阵,收陈平于亡命。英雄陈力,群策毕举,此高祖之大略所以成帝业也。若乃灵瑞符应,其事甚众,故淮阴、留侯谓之‘天授,非人力也’。英雄诚知觉寤,超然远览,渊然深识,收陵、婴之明分,绝信、布之觊觎,距逐鹿之瞽说,审神器之有授,毋贪不可冀,为二母之所笑,则福祚流于子孙,天禄其永终矣。”嚣不听。彪遂避地河西,窦融以为从事,甚礼重之。彪遂为融画策,使之专意事汉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班彪劝隗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饥馑流隶饥寒/道路所愿不过一金/然终转死沟壑/何则/贫穷亦有命也/况乎/天子之贵/四海之富/神明之祚/可得而妄虚哉/
B.夫饥馑流隶/饥寒道路/所愿不过一金/然终转死沟壑何则/贫穷亦有命也/况乎/天子之贵/四海之富/神明之祚可得/而妄虚哉/
C.夫饥馑流隶/饥寒道路/所愿不过一金/然终转死沟壑/何则/贫穷亦有命也/况乎天子之贵/四海之富/神明之祚/可得而妄虚哉/
D.夫饥馑流隶饥寒/道路所愿不过一金/然终转死沟壑何则/贫穷亦有命也/况乎天子之贵/四海之富/神明之祚/可得而妄虚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鹿,其义项较多,文中指政权。又如《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B.刘季,这里指刘邦。季,古时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其中季是最小的。
C.禅,即禅让,中国古代传说的统治权转移的方式,指君王把位置让给有才德的人。
D.春秋,与“朝菌无晦朔,蟪蛄无春秋”(苏轼《九日次定国韵》)中“春秋”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隗嚣虽然认可班彪对周朝及汉朝形势的分析,但并没有接受班彪关于政权传承更替的观点,后来班彪投奔窦融,替窦融出谋划策。
B.班彪认为,君位由天命决定,不可用智力求得,如尧传位给舜,舜命再即位,并需要继位者有深厚根基和积累功勋恩德,才能达到君王高位。
C.班彪列举韩信、英布、项梁、项籍、王莽的例子,并描述他们的悲惨下场,以此论证天子之位不可以窃取,从而劝阻隗嚣的非分想法。
D.陈婴的母亲劝阻陈婴当王、王陵的母亲勉励王陵效忠汉王刘邦,说明两位母亲目光高远,都知道刘邦将要称王,因此要做好自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俗见高祖兴于布衣,不达其故,至比天下于逐鹿,幸捷而得之。
(2)彪遂避地河西,窦融以为从事,甚礼重之。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①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裒:póu,聚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辄能语其          要:要旨,要点
B.米以救饥者        易:交易,交换
C.乃裒缗得二千       羡:羡慕,向往
D.至杭             既:已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欧阳修十分看重他,曾对梅圣俞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
B.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其不便;新政下达,他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宁。
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上书请求减免上供米的三分之一来纾缓灾情;与此同时,他又兴建治病场所、积聚钱粮来抵御疫病。
D.苏轼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天赋异禀。无论嬉笑怒骂,皆可成文。他的文章博大精深,光辉璀璨,称雄百代,他是中国文学史上少见的天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2)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5.作为一代文宗,苏轼对写文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十七年冬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少子胡亥最爱,请从,上许之。始皇至平原津而病,乃令赵高为书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付使者。始皇崩于沙丘。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棺载韫凉车中,故幸宦者骖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初始皇尊宠蒙氏信任之蒙恬任外将蒙毅常居中参谋议诸将相莫敢与之争赵高者生而隐宫始皇闻其强力通狱法使教胡亥决狱胡亥幸之。赵高有罪,始皇使蒙毅治之。毅当高法应死,始皇以高敏于事,赦之。赵高既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其计。赵高曰:“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乃见丞相斯曰“上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事将何如?”斯曰:“此非人臣所当议也!”高曰:“君侯材能、谋虑、功高、无怨、长子信之,此五者皆孰与蒙恬?”斯曰:“不及也。”高曰:“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相。胡亥慈仁笃厚,可为嗣。愿君审而定之!”丞相斯诈为受始皇诏,立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扶苏,数以不能辟地立功,士卒多耗,反数上书诽谤,日夜怨望不得罢归为太子。将军恬不矫正,知其谋。皆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扶苏发书,泣欲自杀。蒙恬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一使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复请而后死,未暮也。”使者数趣之,扶苏谓蒙恬曰:“父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车驾从井陉抵九原。会暑,韞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鲍鱼以乱之。从直道至咸阳,发丧。太子胡亥袭位。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豪杰亡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始皇尊宠/蒙氏信任之/蒙恬任外将/蒙毅常居中参谋议/诸将相莫敢与之争/赵高者/生而隐宫/始皇闻其强力/通狱法/使教胡亥决狱/
B.初/始皇尊宠蒙氏/信任之/蒙恬任外将/蒙毅常居中参谋议/诸将相莫敢与之争/赵高者/生而隐宫/始皇闻其强力/通狱法/使教胡亥决狱/
C.初/始皇尊宠蒙氏/信任之/蒙恬任外将/蒙毅常居中参谋议诸将/相莫敢与之争/赵高者/生而隐宫/始皇闻其强力/通狱法/使教胡亥决狱/
D.初/始皇尊宠蒙氏/信任之/蒙恬任外将/蒙毅常居中参谋议/诸将相莫敢与之争/赵高者/生而隐宫/始皇闻其强力通狱法/使教胡亥决狱/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骖乘,又作参乘,古时乘车,尊者左、御者中,一人在右陪乘或担任警卫,称为车右或骖乘。
B.符玺,符是古代朝廷传命或征调兵将的凭证,玺是皇帝的印章,合起来指皇帝的印信。
C.裨将,“裨”的意思是“好处”。如《出师表》中“裨补缺漏”,这说明王离与蒙恬的军中地位一致。
D.石,古代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也是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始皇出游,行至平原津时重病难起,他知道自己寿命将尽,于是让赵高给长公子扶苏写诏书.令其与车驾汇合,并参与葬礼。
B.赵高与蒙毅有仇,而蒙毅兄长蒙恬与公子扶苏关系密切,他担心扶苏即位后蒙氏兄弟会报复自己,所以暗中策划让胡亥即位。
C.丞相李斯是朝廷重臣,要拥立胡亥,必须得到他的支持。赵高拜访李斯,用利害得失劝说李斯。李斯为个人权位选择支持胡亥。
D.为给胡亥扫清即位的障碍,李斯、赵高矫诏赐公子扶苏、蒙恬自尽,虽然蒙恬对此提出了疑异,但扶苏最终还是遵从命令自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以不能辟地立功,士卒多耗,反数上书诽谤,日夜怨望不得罢归为太子。
(2)一使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复请而后死,未暮也。
2022-10-3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八次检测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太祖即位,端知浚仪县。端为政清简,远人便之。会秦王廷美尹京,太宗征河东,廷美将有居留之命,端白廷美曰:“主上栉风沐雨,吊民伐罪,王地处亲贤,当表率扈从。今主留务,非所宜也。”廷美由是恳请从行。出知蔡州,以善政,吏民列奏借留。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先是寇准为参知政事端既为相虑己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从之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上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准退,过相幕,端疑谋大事,邀谓准曰:“军国大计,端备位宰相,不可不知也。”准遂告其故。端曰:“何以处之?”准曰:“欲斩于北门外。”端曰:“愿少缓之,端将覆奏。”入曰:“昔项羽得太公,欲烹之,高祖曰:‘愿分我一杯羹。’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之人乎?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擒乎?若其不然,愈坚其叛心尔。”太宗曰:“然则何如?”端曰:“以臣之愚,宜置于延州,使善养视之,以招来继迁。”太宗称善,即用其策。其母后病死延州,继迁寻亦死,继迁子竟纳款请命,端之力也。太宗不豫,真宗为皇太子,端日与太子问起居。及疾大渐,内侍王继恩忌太子英明,阴与外臣谋立故楚王元佐。太宗崩,李皇后命继恩召端,端知有变,锁继恩于阁内,使人守之而入。皇后曰:“宫车晏驾,立嗣以长,顺也,今将如何?”端曰:“先帝立太子正为今日,今始弃天下,岂可遽违命有异议邪?”真宗既立,垂帘引见群臣,端请卷帘,升殿审视,然后降阶,率群臣拜呼万岁。

(节选自《宋史·吕端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是寇准为参知政事/端既为相/虑己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从之/
B.先是寇准为参知政事/端既为相虑己/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从之/
C.先是/寇准为参知政事/端既为相/虑己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从之/
D.先是/寇准为参知政事/端既为相虑己/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从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帝王庙号,创基立业、功劳很大的皇帝才享有,常用来指开国皇帝。
B.尹京,指治理京畿的长官。尹,古代官职名,如府尹、京兆尹。
C.纳款,投降,归顺。文中的纳款请命,意思是投降朝廷并请求归附。
D.晏驾,帝王所乘的车子称“驾”,出行时规模很大的仪仗称为“晏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端为政清简,深得民心。他主管浚仪县政务时,就连远地方的人也感到方便;担任蔡州知州时,政绩良好,当地官员和百姓都希望他留任。
B.吕端为人谦和,颇有器量。吕端升任宰相,担心寇准不满,奏请皇帝让寇准和自己分开日期轮流统领群臣,群臣对此有异议,皇帝下令大事由吕端定夺。
C.吕端思虑深远,见识不凡。太宗本想处死李继迁的母亲,吕端知道后,劝谏太宗妥善安置李母并优厚对待,后来李继迁的儿子归顺朝廷。
D.吕端行事果断,细心谨慎。太宗驾崩,吕端察觉异常,果断关押王继恩,保太子登基;真宗垂帘接见群臣,吕端确认是真宗本人,才率众跪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端白廷美曰:“主上栉风沐雨,吊民伐罪,王地处亲贤,当表率扈从。”
(2)及疾大渐,内侍王继恩忌太子英明,阴与外臣谋立故楚王元佐。
2022-10-2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以晏殊荐,为秘阁校理。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解,亡所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召为右司谏。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报。乃请问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振之,且禁民淫祀,奏蠲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且条上救敝十事。元昊反,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明年正月,仲淹请修承平、永平等砦,稍招还流亡,于是羌汉之民,相踵归业。初,元昊反,阴诱属羌为助。仲淹至部即奏行边,以诏书犒赏诸羌,为立条约,诸羌皆受命,自是始为汉用矣。仲淹为将,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语人曰:“上用我至矣,事有先后,久安之弊,非朝夕可革也。”帝再赐手诏,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天子方信向仲淹,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初,仲淹以忤吕夷简,放逐者数年,士大夫持二人曲直,交指为朋党。及夷简罢,召还,倚以为治,中外想望其功业。而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覆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然更张无渐,规摹阔大,论者以为不可行。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会病甚,请颍州,未至而卒,年六十四。赠兵部尚书,谥文正。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少有志操/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B.少有志操/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C.少有志操/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D.少有志操/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经,指孔子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儒家经典。
B.手诏,一般指帝王亲手所写的诏书,多不经别人草拟及颁宣等程序而直接下达受诏人。
C.朋党,原指同类人相互勾结,后为因政见不同而相互倾轧、排斥异己的宗派集团统称。
D.文正,是古代文臣最尊荣的谥号,只有兼具文韬武略之功的人才能获得,如范仲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通晓儒学,倡导时事评论。他博通儒家经典,执经讲学不知倦怠;谈论国家大事奋不顾身,开创当时士大夫的新风尚。
B.范仲淹讽喻皇帝,心忧受灾百姓。江、淮、京东发生蝗旱,他婉劝皇上救灾,终使皇上感动;他前往赈灾,并上奏救敝十事。
C.范仲淹主张改革,深受皇上倚重。他认为改革要雷厉风行,彻底革除积弊,曾上疏朝廷十事;皇上全部采纳,以诏书颁行天下。
D.范仲淹抚恤边民,诸羌为宋效力。他做边官时,犒赏羌族各部,签订条约,使羌族受命;又奏请修筑承平、永平等要塞,使汉羌百姓回归。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②然更张无渐,规摹阔大,论者以为不可行。
2022-10-2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永平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伐匈奴,使假司马班超使西域。超行到鄯善,超于是召鄯善王广,告以汉威德,自今以后,勿复与北虏通。广叩头:“愿汉,无二心。”遂纳子为质。还白窦固固大喜具上超功效并求更选使使西城帝曰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今以超为军司马令遂前功窦固复使超使于阗,欲益其兵;超愿但将本所从三十六人,曰:“于阗国大而远,今数百人,无益于强;如有不虞,多益为累耳。”是时于阗王广德雄张南道,而匈奴遣使监护其国。超既至于阗,广德礼意甚疏。且其俗信巫,巫言:“神怒,何故欲向汉?汉使有騙马,急求取以祠我。”广德乃遣国相私来比就超请马。超密知其状,报许之,而令巫自来取马。有顷,巫至,超即斩其首;收私来比,鞭笞数百。以令巫首送广德,因责让之。广德素闻超在鄯善诛灭虏使,大惶恐,即杀匈奴使者而降。超重赐其王以下,因镇抚焉。于是诸国皆遣子入侍,西域与汉绝六十五载,至是乃复通焉。汉永平十七年。初,龟兹王建为匈奴所立,倚恃虏势,据有北道,攻杀疏勒王,立其臣兜题为疏勒王。班超从间道至疏勒,去兜题所居粲橐城九十里,遂遣吏田虑先往降之,敕虑曰:“兜题本非疏勒种,国人必不用命;若不即降,便可执之。”虑即到,兜题见虑轻弱,殊无降意。虑因其无备,遂前劫缚兜题,左右出其不意,皆惊惧奔走。虑驰报超,超即赴之,悉召疏勒将吏,说以龟兹无道之状,因立其故王兄子忠为王,国人大悦。超问忠及官属:“当杀兜题邪?”咸曰:“当杀之。”超曰:“杀之无益于事,当令龟兹知汉威德。”遂解遣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西域归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还白窦固/固大喜/具上超功效/并求更选使使西域/帝曰/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今以超为军司马/令遂前功/
B.还白窦固/固大喜具上超功效/并求更选使/使西域/帝曰/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今以超为军/司马/令遂前功/
C.还白窦固/固大喜具上超/功效并求/更选使使西域/帝曰/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今以超为军/司马/令遂前功/
D.还白窦固/固大喜/具上超功效/并求更选使/使西域/帝曰/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今以超为军司马/令遂前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属汉的“属”指归属,与《桃花源记》中“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属”字含义不同。
B.国相,古指封建王朝的辅政大臣、有辅国之才的人、诸侯国长官;文中指西域诸王国辅政之臣。
C.永平,东汉明帝刘庄年号;年号之设始于东汉,终于清末,与干支法、王公年次法等用于纪年。
D.无道,古指社会政治纷乱黑暗、不讲道理或道义、没有办法;本文中指龟兹王昏庸无道和暴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班超在完成使命时善用恩威,他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宣示汉朝的德威,重赏斩杀监护于阗国匈奴使者的于阗王广德及其下属。
B.班超深得汉明帝和窦固信任,出使鄯善和于阗两个国家时,均受奉车都尉窦固之命,但同时也都得到汉明帝的授权。
C.班超有勇有谋,出使于阆时仪带三十六人;巧设计策,杀死巫师;他扣押并鞭责于阗国相私来比,震慑于阗国王。
D.班超眼光独到,以人多无益或反成累赘婉拒窦固要他多带人马出使的好意;提醒疏勒王及官员不杀兜题可宣汉威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诸国皆遣子入侍,西域与汉绝六十五载,至是乃复通焉。
(2)虑因其无备,遂前劫缚兜题,左右出其不意,皆惊惧奔走。
2022-09-22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检测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魏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有言曰:‘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对曰:“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见瞿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克曰:“魏成。”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守吴起,臣所进也;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已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以耳目之所睹记,臣何负于魏成!”李克曰:“子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结党营私)以求大官哉?君问相于克,克之对如是。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之: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注】魏文侯,名斯,东周战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

(节选自《资治通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
B.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
C.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
D.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封其子击”与“又欲肆其西封”(《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封”字含义不同。
B.“先生临事勿让”与“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两句中的“让“字含义相同。
C.“穷视其所不为”与“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两句中的“穷”字含义不同。
D.“君皆师之”与“孔子师郯子、师襄、老聃(《师说》)两句中的“师”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针对魏文侯封地于子的做法,任座敢于仗义执言,体现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魏文侯是个贤明的诸侯王。
B.在识人问题上,李克向文侯提供了五项标准,文侯对此不以为然,并让李克回家休息。
C.翟璜向李克探听国相的人选,当得知国相人选不是自己时,勃然大怒,认为自己的功劳最大,能力比魏成强。
D.魏成既懂得“财为民所用”的道理,也有识人之明,为国举荐贤才,这是他能成为宰相人选的重要原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2)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2022-08-25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二十六年夏六月,太祖谓侍臣詹同等曰:“汉武帝购求遗书,六经始出,唐、虞、三代之治,可得而见。吾每于宫中无事,辄取孔子之言观之,如‘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真治国良规。孔子之言,诚万世师也。”

三月,定文武科取士之法。其应文举者,察之言行以观其德,考之经术以观其业,试之书算以观其能,策之经史、时务以观其政事。应武举者,先之以谋略,次之以武艺。俱求实效,不虚文。

六月,谕宪臣曰:“任官不当,则庶事不理,用刑不当,则无辜受害,刑不可不慎也。”又谕中书省臣曰:“法有连坐之条,吾以为鞫狱当平怒,非大逆不道,则罪止其身。先王罪不及孥,罚勿及嗣,忠厚之至也。自今民有犯者,毋连坐。”

九月,太祖曰:“前代宫室,多施绘画,予用此备朝夕观览,岂不愈于丹青乎!”是日,有言瑞州出文石,可甃地,太祖曰:“敦崇俭朴,犹恐习于奢华。尔不能以节俭之道事予,乃导予侈丽。”言者惭而退。

十一月甲午圜丘成太祖出视世子从行太祖因命左右导之遍历农家观其居处饮食器用还谓之曰汝知农之劳乎夫农身不离畎亩,手不释耒耜,终岁勤动,不得休息,其所居不过茅茨草户,所服不过练裳布衣,所饮食不过菜羹粝饭,而国家经费皆其所出,故令汝知之。

居处食用,必念农之劳,取之有制,用之有节,使之不苦于饥寒。若复加之横敛,则民不堪命矣。”丁丑,大宴群臣于奉天殿,上曰:“吾观史传所载历代君臣,或君上乐闻忠谠,而臣下循默不言,或臣下抗言直谏,而君上饰非拒谏。比来朕每发言,百官唯讷而已,其间岂无是非得失可直言以匡朕不逮者?”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开国规模》)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十一月甲午/圜丘成/太祖出视/世子从行太祖/因命左右导之/遍历农家/观其居处饮食器用/还谓之曰/汝知农之劳乎
B.十一月甲午/圜丘成/太祖出视/世子从行太祖/因命左右/导之遍历农家/观其居处饮食器用/还/谓之曰/汝知农之劳乎
C.十一月甲午/圜丘成/太祖出视/世子从行/太祖因命左右导之/遍历农家/观其居处饮食器用/还/谓之曰/汝知农之劳乎
D.十一月甲午/圜丘成/太祖出视/世子从行/太祖因命左右/导之遍历农家/观其居处饮食器用/还谓之曰/汝知农之劳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虚文”与“臣以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尚”字含义相同。
B.“刑不可不慎也”与“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中的“故”字含义不同。
C.“终岁勤动”与“终岁不闻丝竹声”(《琵琶行》)中的“终岁”含义相同。
D.“居处食用”与“轩凡四遭火”(《项脊轩志》)中的“凡”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文武科举取士上,太祖寻求实际效果,不崇尚没有意义的形式要求。文举对士子有德行等方面的要求;武举把考察谋划策略放在第一位。
B.太祖认为,应仿照先王的做法,任用合适官员处理政务,恰当使用刑法,避免无辜之人遭受迫害,不是大逆不道的罪名,就不要再连坐治罪了。
C.国家的经费全都从百姓辛苦劳作中取得,所以朝廷索取、使用财用要控制,要有节制,不能让百姓遭受饥饿寒冷,对百姓横征暴敛。
D.太祖认为孔子“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主张是治理国家的好方法。在对世子进行教导和自身处理事情的时候都是像这样做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敦崇俭朴,犹恐习于奢华。尔不能以节俭之道事予,乃导予侈丽。
(2)比来朕每发言,百官唯讷而已,其间岂无是非得失可直言以匡朕不逮者?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举孝廉,为司徒胡广所辟,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慕如此。永寿二年,鲜卑寇云中,征为度辽将军。先是羌虏数出攻钞张掖、云中诸郡,百姓屡被其害。自膺到边,皆望风惧服,先所掠男女,悉送还塞下。延熹二年,迁河南尹。时羊元群罢北海郡,臧罪狼藉,郡舍溷轩有奇巧,乃载之以归。膺表欲按其罪,元群行赂宦竖,膺反坐输作左校。司隶校尉应奉上疏理膺曰:夫忠贤武将,国之心膂。窃见李膺执法不挠,诛举邪臣,肆之以法,众庶称宜。膺著威幽、并,今三垂蠢动,王旅未振。乞原膺,以备不虞。书奏,乃免其刑。拜司隶校尉。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让诉冤于帝,诏膺入殿,诘以不先请便加诛辟之意。膺对曰:昔仲尼为鲁司寇,七日而诛少正卯。今臣到官已积一旬私惧以稽留为愆不意获速疾之罪诚自知衅责死不旋踵特乞留五日克殄元恶退就鼎镬始生之愿也帝顾谓让曰:此汝弟之罪,司隶何乃遣出之。及遭党事,帝怒,下膺等于黄门北寺狱。膺等颇引宦官子弟,宦官惧,请帝大赦天下。膺免归乡里。后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将之?乃诣诏狱。考死。时侍御史景毅子顾为膺门徒,而未有录牒,故不及于谴。毅乃曰:本谓膺贤,遣子师之,岂可以漏夺名籍,苟安而已!遂自表免归。

(节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第五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臣到官已积一旬/私惧以稽留/为愆不意获速疾之罪/诚自知衅责/死不旋踵/特乞留/五日克殄元恶/退就鼎镬/始生之愿也/
B.今臣到官已积一旬/私惧以稽留为愆/不意获速疾之罪/诚自知衅/责死不旋踵/特乞留/五日克殄元恶/退就鼎镬/始生之愿也/
C.今臣到官已积一旬/私惧以稽留为愆/不意获速疾之罪/诚自知衅责/死不旋踵/特乞留五日/克殄元恶/退就鼎镬/始生之愿也/
D.今臣到官已积一旬/私惧以稽留/为愆不意获速疾之罪/诚自知衅/责死不旋踵/特乞留五日/克殄元恶/退就鼎镬/始生之愿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青州刺史”和“迁客骚人”(《岳阳楼记》)两句中的“迁”字含义不同。
B.“其见慕如此”和“君既若见录”(《孔雀东南飞》)中的两个“见”字含义不同。
C.“司隶何愆”和“匪我愆期”(《诗经·氓》)两句中的“愆”字含义相同。
D.“去将安之”和“而今安在哉”(《赤壁赋》)两句中的“安”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膺严厉明察,做官疾恶如仇,发现违法犯纪者严惩不贷,当他将担任青州刺史时,那些贪官污吏一听到消息就吓得心惊胆战、弃官而去。
B.鲜卑、羌虏最初肆意进犯,劫掠汉朝百姓,但听到李膺将镇守边境的消息后,无不震惊恐慌,立刻就归服了朝廷,把抓走的人全都送了回来。
C.张朔被处死,其兄长张让在皇帝面前诉冤,皇帝就召李膺入宫予以责备,但听了李膺的辩解后,认为他说的有理,说他无罪,放他出了宫。
D.李膺等人被抓进黄门北寺狱之后,在受审时供出许多宦官子弟,宦官们因此感到害怕,就请求皇帝大赦天下,于是李膺被放回了老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窃见李膺执法不挠,诛举邪臣,肆之以法,众庶称宜。
(2)膺免归乡里。后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