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庭芳

晁补之

乡物牵情,家山回首,浩然归兴难收。报恩心事,投老拚悠悠。却笑当年牛下,轻自许、激烈寒讴。成何事,夷犹桂辑,兰芷咏芳洲。

人生,萍梗迹,谁非乐土,何处吾州?算不须,临岐惝恍迟留。要看香炉瀑布,丹枫乱、江色凝秋。真堪与,潇湘暮雨,图上画扁舟。

【注】①本词为作者被贬信州(今江西)途中登临庐山而作。②拚:舍弃,不顾惜。③春秋卫国人宁戚,喂牛于齐国东门外,待桓公出,扣牛角而歌,后得桓公重用。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前三句由“乡物”引发了词人的情感,让其归兴难收,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
B.“牛下”“激烈寒讴”借用宁戚典故写词人年轻时的报负,“却笑”二字饱含自嘲之意。
C.词人在下阕开始劝解自己,人生如同浮萍,处处都是乐土,不要在歧路惝恍犹豫。
D.“图上画扁舟”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尊还酹江月”表达的情感有相似之处。
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要看香炉瀑布,丹枫乱、江色凝秋”是如何印证这一观点的?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团湖的栖鸟

李治邦

城市边上有一泓湖,人称团湖。每到秋季,湖水干净清澈,湖面的水鸟很多,飞起来千姿百态。团湖边儿上新近戳起了一排三十几层的高楼,外表又漂亮又现代。这排楼把几个大杂院挡在了里头。

耿老这套房子在高楼的最高层,能从窗户俯视到团湖全貌,湖上那一团团的水汽在清晨慢慢腾起,好看的水鸟在湖面上掠过,划出一道道的水痕。站在窗户上就能瞅见水鸟嬉戏的场面,耿老喜欢这团湖的水鸟。

搬来的头天,耿老把儿子叫来,一本正经地说,我有个要求,家里不许谈京剧,不许放京剧录音,也不看京剧演出的录像电视。说着,耿老从墙上摘下他那幅在《借东风》里扮演诸葛亮的彩色剧照,扔进箱子里。这幅剧照,搬家时儿子摆弄了半天,换了好几个地方才挂上。儿子儿媳被父亲这番话说蒙了,面面相觑。耿老在京剧界的名望足以独占鳌头,他表演的《借东风》在全国都有影响,什么时候演出什么时候剧场爆棚。只可惜,一年前在一次练功中,耿老的左腿骨粉碎性骨折。痊愈后,落得个跛子,无法再登台了。剧团领导婉转地告诉耿老,当个顾问吧。耿老受不了这个,他生性刚烈,摇头回绝,毅然决然告别剧团,悄然离开省城来到这里。

耿老很少跟邻居们打招呼。邻居也不熟悉耿老,更不知道他的京剧名家背景。从搬到高层,他就从来没有张过口。儿子其实会几句,毕竟从小耳濡目染,就自己先唱,诱惑耿老。要是以往耿老肯定会接着唱,还会指导一番,可耿老始终都无动于衷。儿子悄悄对媳妇说,父亲算是与京剧无缘了。

耿老天天闷坐在家里,憋久了,就到团湖遛遛弯儿。

那天黄昏,虽然入秋很久,但团湖依旧没有结冰,湖水在荡漾。团湖有几处延伸到湖内的亲水平台,①耿老走过去,发现特别像一座舞台,他站在那,就好像站在舞台上。几十只水鸟在湖面上飞翔,不大一会儿就落在他前面的湖面上游弋着,显得很神气,什么颜色的鸟都有。耿老很兴奋,喊着:你们想听什么呀!旁边来了几个遛弯的大杂院人,跟他聊天说,这些水鸟都是从几百里外长江那儿来的绿头鸭、绿翅鸭、赤麻鸭,它们喜欢团湖的水质,干净、清甜,在这里过冬取暖。有几只胆大的水鸟就落到他们脚下。大杂院的人拿出准备好的面包,撕碎了喂给它们吃,于是更多的水鸟飞过来。耿老忽然来了兴致,情不自禁地唱起来:望江北锁战船横排江上,谈笑间东风起,百万雄师,烟火飞腾,红透长江!几个人喝彩,使劲儿鼓掌。耿老忽然觉得自己失态了,连忙掩饰着,解释着:瞎唱,瞎唱。他看见那几十只水鸟腾空而起,在他头顶上徘徊着,发出嘎嘎的声音。②耿老朝天空望去,看见水鸟的翅膀,那羽毛多么柔软。

有一天,电视台节目预告说要播放耿老的《借东风》,这是耿老前几年在省城大剧院的演出实况,那天满座。当时京剧名家马连良的后代也有人特意从北京赶过来,在后台摆满了鲜花。本来应该很凉爽的天气忽然闷热,耿老要去团湖逛逛,散散心。

去往团湖的道上,耿老和儿子忽然听到背后传出一阵清脆悦耳的胡琴声,还有听众的喝彩声。儿子脸色大变,慌着欲拉耿老离开,耿老犹豫了一下,脚步顿了顿,开始慢腾腾地朝大杂院走去。

大杂院有一个空地,围坐了不少人。③正当央摆着七把椅子,坐着京胡、京二胡、月琴、鼓佬及武场的三块铜,真是阵容整齐。这七位都年过六旬,是大杂院那几位名票,也夹杂着高层的戏瘾者。几位摇头晃脑好不得意,那唱戏的主儿也已满头白发,是一个罗锅。

耿老身不由己地插在听众里,目不转睛地瞅着这群老者。儿子在身边,一个劲儿小声劝着,父亲您听会儿就走吧,都是票友唱的,不入您的耳。耿老很明白,儿子是怕勾了他那个魂儿。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那位白发罗锅的老者有滋有味有板有眼地唱《空城计》,嗓子有些沙哑,时不时还错板,可这丝毫都不影响他的情绪,俨然他就是当年的马连良、谭富英。他唱完了,过足瘾了,周围听众鼓起了掌。他向听众挥手,好一副兴致盎然的样子。那位鼓佬站起来豁着嗓子说,哪位还点?你们点什么,我们就能唱什么!语气大,气派也潇洒。一个抱孩子的年轻妇女冷不丁冒出一句,我要听《借东风》。这句话把鼓佬的神气打掉了一多半。这《借东风》不是不能唱,而是太不好唱了。鼓佬不好意思地说,换一段。④那个妇女固执地说,不换,我知道这段难唱,我就爱听这段呢。有人开始起哄喝倒彩,但都是邻居之间的嘻嘻哈哈、打闹逗趣。

耿老拨开听众,走到院子中间,他缓缓地对大家拱拱手,说:若不嫌弃,我伺候各位一段《借东风》?儿子想劝,但两腿已不听使唤。鼓佬疑惑地打量着耿老,您……能唱?耿老笑了笑,试试吧,很久没唱了,可能唱不好。

天色暗下来,大杂院的灯也不是很亮。耿老站定,运了运气,他隐约听到团湖上的水鸟在飞,发出他喜欢的那种嘎嘎声,好像是掌声和喝彩声。月色撩人,他看见周围的人都抻着脖子看着他,那一副痴迷的样子,其实他很熟悉,每次上台都能看到,那时候的心境就是陶醉。过门拉完,他唱出了习天书,玄妙法……

还没容声腔完全落下来,伴奏的七位全都停住手,异口同声地站起来亲切地喊着:是耿老啊!

耿老的眼泪夺眶而出,任凭怎么使劲儿,再也唱不出来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栖鸟”入题,行文中多次写到水鸟,意有所指,增添了文章的意蕴。
B.耿老常常到团湖遛弯儿,相关描写让人物心理在与环境的互动中逐步得到展现。
C.耿老儿子先“劝唱”后又“阻唱”,前后行为看似矛盾,实则是对父亲的关心。
D.小说描写了“大杂院”中普通民众对京剧的喜爱,体现出真正的艺术在民间。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句这一细节表现出了耿老的心理,其实他内心深处并没有真正放下对京剧的热爱。
B.第②句运用双关手法,“柔软”二字暗示出耿老内心的失意与纠结正在逐步趋向消解。
C.第③句运用借代手法,用乐器代人,语言特色鲜明,展现文化生活场景,读来饶有趣味。
D.第④句运用语言描写,写点戏人对鼓佬的刻意刁难,增添了文章波澜,推动了情节发展。
3.《借东风》是理解耿老这一人物的关键,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4.小说以耿老“任凭怎么使劲儿,再也唱不出来了……”结尾,有怎样的文学效果?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古琴诗

(宋)释智圆

良工采峄桐,斗为绿绮琴。

一奏还淳风,再奏和人心。

君子不暂去,所贵禁奢淫。

后世惑郑声,此道遂陆沈。

朱丝鼠潜齧,金徽尘暗侵。

冷落横闲窗,弃置岁已深。

安得师襄弹,重闻大古音。

【注】①释智圆:宋初著名僧人。②郑声:此处指与儒家雅乐相背的音乐。③齧:niè,咬,啃。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写良工从峄山采来梧桐,做成古琴,意在表现古琴制作精良,音质优美。
B.“朱丝”“金徽”两句画面感强,形象真切地写出古琴无人问津的现状。
C.最后两句诗人期望能有师襄那样的乐师,再次弹奏出高雅淳朴的大古音。
D.这首诗托物言志,借古琴的命运抒写自己受冷落、被弃置的怨愤之情。
2.“君子不暂去”与《琵琶行》中“主人忘归客不发”都是描写音乐的,简要分析两者的异同。
2024-02-29更新 | 55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迎春花开

田光明

程宏发是企业家。去年,他返乡投资创办了现代综合农业开发公司,种植花木、果蔬,发展生态农业。今年,公司扩大规模,他又与镇政府签订了合同,征用红岭小学的校园。

程宏发手拿盖有镇政府红印的合同,来校园里准备施工,却被看守校园的校长王文治骂出了门。王文治是程宏发的启蒙老师,他骂学生理直气壮。他当了三十年的校长。

三年前,红岭小学撤了,教师们被分流,留下了空空荡荡的校园。王校长和赵守信老师自告奋勇看守校园。王校长说,有他在,谁也别想打学校的主意。无奈,程宏发请我回老家去,帮他做老校长的工作。我俩既是同学又是好朋友,我就答应了他。

那天,我踏进红岭小学的校园,映入眼帘的是一簇一簇的迎春花,清香扑鼻。两位老师看见我,无比激动。一番寒暄后,王校长领着我在没有了学生的校园里走着,他边走边回顾红岭小学的历史。

红岭小学原名灯塔小学,新中国成立前,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秀岭之上这座庙,就成了地下党组织秘密活动和联络的场所。为方便开展工作,党组织筹办了灯塔小学。地下党员康文贤任校长,他是护送一位首长,从湖北那边过来的,留在了这里。又聘请了当地两名教师,边教书,边从事革命工作。革命胜利后,康校长不愿意做官,坚持在学校任教。

王校长继续说,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我在这里上学,走进低矮的教室,课桌是土台上架着块厚厚的木板,凳子是从家里带的。坐在教室,向屋顶观看,能看见天空的亮光。我上四年级那个深秋,绵绵的阴雨下了长达二十多天,河水猛涨,山体滑坡。那天,康校长正为我们上作文课,突然,山坡上滑下的泥石流涌向了教室西墙。靠东墙坐的同学,翻窗户逃了出去,靠西墙坐着我和三名同学,其中就有程宏发他爹,看着墙在垮塌,就傻站着,不知道逃。这时,康校长冲了过来,伸手用力把我们四个按在了木板下,让我们蜷缩着。瞬间,教室就垮塌了。在人们把我们救出来后,我和程宏发他爹受了点儿轻伤,那两名同学,一个腿骨折了,一个胳膊压断了。康文贤校长被一根木料砸中了头部,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恢复高考那年,我选择了师范学校。毕业后,我就回到了红岭小学教书,未离开过。

“唉!”王校长说着叹着气,泪水充盈在他的眼眶,“学生没了,学校也就没能保住。回家养老管孙子,我又说服不了自己,就守在学校里。”

王校长和赵老师是同学。过去,赵老师是负责学校后勤的副校长,俩人在一起共事几十年。

“死心眼,不开窍,我看你是校长还没当够。”赵老师“数落”着王校长,心中很无奈。

就这样,他俩住在学校里,刮风下雨,都没能动摇过他们。像上班一样准时,每天打开校门,清扫卫生,修剪树木。他们还把学校教学用过的旧物件收拾起来,登记造册,一件一件,摆放在空教室里。王校长常向人们说,城市的发展像漫过水坝的水,每时每刻都在向外漫延,有朝一日,也会漫延到咱这岭上,红岭小学也会重生的。

这几年,盯上校园这块地的人不少,建养殖场的、开发山庄别墅的、办化工厂的,王校长都在阻挡着。我告诉王校长,程宏发想聘请他担任企业的高级顾问,给他每月发工资。

“我爱钱吗?”听了我的话,王校长重重地甩过来一句话,“我两年前就退休了,看着相处了几十年的校园,没了学生,我心里有万分不舍。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咱这乡上大大小小的学校十四五所,学生把校园撑得满满的。这些年,村民们向外跑,生源少了,学校也就没了,秀岭上再也听不到琅琅的书声。”

赵老师打开学校会议室的门,让我进去参观。这三年,他俩走遍全乡撤掉的学校,从倒塌的校舍里搜寻来校牌、风琴、黑板、书柜等,琳琅满目,从上课下课用的半块铁犁片,到手摇的铜铃,再到生铁铸造的钟,以及后边用的电铃……

王校长有个心愿,他想建个乡学馆,把乡村学校所有的旧物件,陈列出来,让那些头顶白发的学生,回来看看,记住曾经的乡村学校。他还计划把学校后边山梁上那三亩荒芜了的土地,开垦出来,种瓜种豆。让城市里学校的老师,带领学生们来这里上劳动课,体验田园生活。争取给红岭小学挂上市实验小学实践基地的牌子,那就更好。

聆听着王校长的讲述,往昔红岭小学欢乐的时光,一幕一幕在我脑海上演。

走出会议室,绕过花园,踩着青砖小道,我们来到了康文贤校长的坟前。坟茔被迎春花的枝条一年又一年编织得严严实实,青枝黄花,在春风里盛开。

我们默默站在坟前,向康校长鞠了三个躬。我抬头,看着泪眼婆娑的王校长,没有了说服他的想法。

夕阳挂在天空,金灿灿的余晖洒向校园的角角落落。我和王校长漫步在夕阳里……

一年后,市实验小学实践基地的牌子,挂在了红岭小学的校门上。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校长王文治把程宏发骂出校门,可见王校长性格方正耿直,也略显其古板,思想保守。
B.康校长在突发泥石流时因救学生而牺牲,传承了红岭小学光荣的传统,也忠实践行着革命精神。
C.王校长自告奋勇成为学校的守护人,和赵老师一起看护学校,两人坚守的是乡村教育的希望。
D.文章结尾,作为说客的“我”被王校长的精神打动,实现了情节上的反转,但又在情理之中。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用简约的文字交代了学校闲置的现状,凸显了现代化进程给乡村教育带来的影响。
B.句子②王校长自述从教的经历,既解释了坚守红岭小学的原因,又体现了他的教育情怀。
C.句子③表现出赵老师不是情愿地留守,他感到无奈,认为王校长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
D.句子④运用留白的艺术手法,一句话点亮全篇,处理得洒脱利落,体现了作者的构思技巧。
3.文中两次写到“迎春花”,请结合文本分别阐释其内涵。
4.文中为什么用了大量篇幅回顾红岭小学的过去?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4-02-29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闺怨篇

(南北朝)江总

寂寂青楼大道边,纷纷白雪绮窗前。

池上鸳鸯不独自,帐中苏合还空然。

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辽西水冻春应少,蓟北鸿来路几千!

愿君关山及早度,念妾桃李片时妍。


【注】①青楼:指涂饰青漆的楼房。魏晋南北朝诗中指女子的居所。②苏合:中药名,诗中指用苏合制成的香。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照应标题,“大道边”的热闹与“青楼”“寂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第三、四句通过室外室内的视角转换,展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真实景象。
C.七、八两句虚实结合,表现了彼此的心心相印,进一步深化了闺怨之情。
D.本诗描述闺妇所见、所感,情景交融,结构严密,饱含强烈的感情色彩。
2.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闺怨”的具体内涵。
2024-02-2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日出泰山

王剑冰

凌晨四点三十分,泰山仍处在深度睡眠中。山崖边有人或坐或站,影影绰绰,看不清面目,他们已经成为夜的一部分。谁都想在泰山与初升的红日会面,于是,数万颗心聚在这里一起跳动。

悬崖下腾起团团雾气,氤氲成一个巨大的屏障。风在山崖间钻来钻去,带着野性。寒冷在一点点地侵蚀肌体,风无孔不入,风的倔强与人的执着悄然对立。

眼前闪现昨天白天上山时的画面,深深的山坳嵌着十八盘,也嵌着过往的时光。不用等待迎春花,也不用等待野菊花,对于泰山来说,每一天都是盛大的。你瞧,谢灵运、辛弃疾在攀登,蒲松龄、刘鸮在攀登,徐志摩、李健吾在攀登,美国诗人蒂金斯、英国学者狄更生、法国汉学家沙畹、苏联汉学家阿列克谢耶夫在攀登……当然,还有古往今来不可计数的普通百姓。

庞大的队列从久远的过去延续到今天。人们带着一腔豪情,携齐歌鲁酒不停地往上攀,他们想撩云探日,想一览众山,也有人想跟泰山这位老人唠唠,将诸多心事和盘托出。

这里的山石,谁摸过,谁倚过,谁站立过,谁刻下过诗文?在这里,所有的石头都带有历史的印记。

眼前,那巨大的屏障在变化,透过暗蓝的光,渐渐能看清周围的景色。这时才发现,起伏的山道上,到处都是人——是人的墙,人的浪。

在暗夜中等待,倒是有时间沉思、回忆。从平地到山巅,从喧嚣到静谧,灵魂似乎在慢慢游离。或许有叹息,有悔恨,但是想到即将迎来的日出,心中便怀着期冀,期冀新的太阳带来新的希望。

山底是一条河还是一汪湖水?总有雾气涌上来,迅速将山道两边变成一片云海。云团不断往上絮,云团下泉溪跳荡,音声婉转。整个泰山恍如仙境。你瞧,②扇子崖从雾里爬上来,舍身崖从云里落下去。帷幕撩开的一刻,眼前又突然出现顶天立地的摩崖石刻。

一波波植物的香气,被远古的风吹来,迷蒙中感觉泰山在上升。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地质运动,泰山从大海中耸立起来,方形成如今的姿态。那些山石的纹络让人想到水之波浪,火之喷燃,让人想到电闪雷鸣。世间的壮美和奇异,都赋予了泰山。

它或奇峰罗列,或峭岩孤立。山中泉水喷涌,喷涌成千姿百态的桃花峪,喷涌成巧夺天工的彩石溪。这里还有地下大裂谷,谷中暗河涌动,瀑水狂跌,宏大而幽深。泰山展现给世人的美,是多维度的,也是多彩的。

泰山以盘卧面积达426平方千米的庞大身躯、1545米的海拔高度,傲然挺立着。它的基座,就是齐鲁大地,或者说,是中华大地。

多少古代帝王登临封禅或遣官祭拜。在帝王眼里,泰山就像是一方宝玺,代表着江山社稷。而老百姓所尊崇的,是泰山的沉实与恢宏。

天空中渐渐呈现紫薇的色光,五点二十分,远方出现一道暗红。红线在一点点地变化,像是水墨洇染。远远望去,人群中竟然有不少人举着红旗——就像一支支队伍,正等待着一个庄严的仪式。

微风拂过,带来了黎明,已经能看到花楸在山崖边擎着穗子般的红果,老槐的黄叶在轻轻飘摇。

人群有了微微的骚动。有人从迷梦中清醒过来,有人想继续往上走,有人调整着衣装。那是带着欣喜、渴盼的忙乱。

六点五分,在那道红线上方,云霞由灰变蓝,渐渐地,蓝覆盖了整个天空,连一座座山峦也被蓝熏染。这种蓝持续了很久,让人以为整个世界再也不会改变颜色了。此时,太阳还被包裹得严严实实,还在沉睡,它在等待隆重的诞生。

不知从何时起,深蓝在变浅,浅蓝变黄,黄中掺和了些许绯红。红与黄在扩大其势力范围,直至扩张到半边天宇。霎时间,万朵云霞在翻卷,在飞升,风尘弥漫。渐渐地,一个褶皱开裂,太阳从天际线上露了出来,开始只是它的眉眼,而后一点一点地扩大,最后是一整个浑圆的蛋黄,是深沉而纯正的中国红!正当人们沉浸在这激动人心的一刻,那轮红日又发生了变化,它在渐渐地变成金色。与此同时,似乎伴着轰鸣的乐声,硕大的红日放射出万道光芒,直搅得四海翻腾,五洲震荡。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人群也寂静了下来。

这就是泰山日出!霎时,有人欢呼了起来,有人舞动着红旗。③对于静候了一夜的人们来说,日出就如一枚光彩夺目的勋章。

太阳还在以最美的姿态上升,云海的万顷波涛簇拥着它,那是层层叠叠的黄,浩浩荡荡的红。整个天空,成了金碧辉煌的宫殿。

此时已经能够看清身边的每一张笑脸,好像花儿,一夜间全开放了。每一块山石呈现出凝重庄严的色泽,带着壮志凌云的气概。

远远望去,众山澎湃,似乎处于洪荒之中。泰山以它博大的襟怀,拥着无尽的青绿。远方是大汉河,更远的远方是黄河。山上,见证帝王祭拜的石头还在。人只是历史长河里的匆匆过客,千古回响的,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山层层叠叠,似乎每一层的色彩都不同,由暗,渐渐至明朗。树木的色彩也不尽相同,有的飘着黄叶,有的青翠依旧。时不时有几声鸟儿的鸣叫,从泰山深处传来。天低得出奇,丝丝云朵在山峰上飘荡,如锦缎,挂得哪里都是。

“一峰高耸隘乾坤,宇内名山此独尊。”泰山是中国最雄伟的山,也是最中国的山。有人将它说成是神山,有人把它视为圣山,它处在太阳升起的东方,因而“五岳独尊”。它以其雄壮和威严屹立于天地间,承载着数千年来的民族信仰和民族精神。在中华儿女心目中,泰山是独一无二的,它赋予我们“重于泰山”的价值取向和“泰山不让土壤”的宏大格局。

下山时仍看到不断往上涌的人流。④日出所带来的每一天都是新的,人们迎接这新,享受这新,感怀这新。

(选自20231115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3段,作者不惜笔墨列举了古今中外众多攀登泰山的文人墨客,正是他们使得泰山的每一天都是盛大的。
B.文章以具体时间写泰山日出的过程,细致描摹日出前后景象的变化,呈现了日出泰山的壮美与奇异。
C.文章第三部分对日出前天边云线的描写,与《登泰山记》中“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有异曲同工之妙。
D.“每一张笑脸,好像花儿,一夜间全开放了”既写出了日出后光线的变化,也表现了人们看到日出后精神状态的变化。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子①运用排比连续发问,强调了山石带有历史的印记,极具画面感,引发读者想象。
B.句子②化动为静,山崖“爬上来”“落下去”,其实是山上弥漫的云雾在涌动,颇为巧妙。
C.句子③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们对泰山日出的期待及看到日出后的激动。
D.句子④连用四个“新”,强调泰山日出之于登山人的意义,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意旨。
3.作者为什么说泰山“是最中国的山”?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本文与姚鼐的《登泰山记》在内容和写法方面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4-02-2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年画里的爷

蒋建伟

徐徐展开一幅豫东乡村的年画,只一眼,你就会惊喜地发现年爷正站在村口。然后,他朝着我们这些远道回家的人哈哈一笑,说一声俺娃回老家过年来啦,知冷又知热,像火又像炭。这一声,喊出了思念,叫酸了鼻子,打湿了眼睛,好像一个完完整整的年关又被我们背回来了。

因为有了年,有了鸡毛蒜皮的闲事、小事,所以才有了年爷。年爷没有固定的某个人,一两代中间出一个,年长,有威望,十里八乡,做人坦荡,甭管什么麻烦事,①他们都能一头钻进去,生旦净末丑一番,判他个谁输谁赢,要么是弄个皮葫芦的结果,张三、李四各打五十大板,狗皮袜子没反正。年爷上了年纪,老了,而我们这些个做晚辈的,谁都不想再走年爷的老路,种一辈子的庄稼地。我们通常正月里出远门,腊月二十几才回,抛家离子,打工挣钱,没日没夜,忙忙碌碌,谁不一定会天天想谁,但谁和谁都有想念谁的时候,孩子想我们了会叫爸爸,或者妈妈,年爷想我们了只会哭,哭,哭……唉,除了哭,有什么办法呢?

年爷们有三绝:逮野兔子,撒大网子,赶大车子,样样绝活儿。小孩子贪年,因为有花炮;年轻人贪年,图个有吃喝;而年爷们呢,则前面的两样儿都不想,大半个腊月正月,不论晴天雨天,年爷都在反复做着这三件事情。倘若晴天,他们常常会扛着自己的网具,唤上卧在墙角吐舌头的黑狗黄狗,三五结伴,野外布猎。这时节,一望无际的是麦苗,齐也算不上齐,人的鞋面子高,苗有叶无茎,随便你跳。野兔子缺粮,肚子发慌,整天在田野里四下乱窜,容易上当,不逮它逮谁?我们远远地站着,看年爷捡了一个靠近沟沿的斜坡儿,悄悄布下了天罗地网,而后自己又跑到别的一个沟沿,让自己和黑狗黄狗一起等待猎物的出现,这样一直到发现目标,黑狗开始疯狂穷追,黄狗则在一圈一圈打着外围,年爷什么都不管,一手拿着一根半截木棍儿,一手半捂着嘴巴胡乱地吼叫,边吼边跑……终于,黑狗黄狗放过了野兔子,闪向两边,野兔子呢也不谦让,捡了个方向就往前跑去,,突然一声巨响,网倒兔亡,吓死了!年爷神机妙算,白捡了一个便宜。

雨天就更有趣了,雨打河水鱼更欢,正是撒大网子捕鱼的好时候。②年爷两手把网,猫着腰,瞪着眼,死盯住水面,忽然奋力一撒,慌忙收回,一次次的收获总是沉甸甸的。撒到鱼并不算什么本事,次次不落空、一次比一次撒得多才是本事,年爷的本事就是他的那一双眼睛,会根据波纹察水观鱼,只要一下,就知道了河水里面的鱼到底有多少。我们小的时候常常跟在年爷的屁股后头,一来学诀窍,二来等他们撒鱼结束之际讨些过年的碎鱼吃,而结果总是不能如愿。年爷每一次都这样教训我们,小屁孩子学也学不会,我到现在已经学了五十多年了,还只是学到一点皮毛,哼,就你们这些个猪脑子?所以,年爷的第二个至今是个谜。赶大车子最绝,车是架子车,上面围席裹了,算是顶棚子,模仿了旧时的太平车,拉车的是两头叫驴子,公的,脾气暴躁,时常有劲不往一块使,恰恰年爷就是那赶车的人。对付它们,年爷使的是慢性子,用自己的慢磨掉驴子的暴,稍稍一快,鞭子就下来了,一顿两顿三顿,叫驴子果然怕了,一怕就不得不学乖了。后来,只要年爷随便咳嗽一下,叫驴子立马打哆嗦,原来所有的坏毛病荡然无存了,正月里走亲戚的路上,有年爷的时候路就特别顺,日子也特别顺,我们从自己小小的胸腔发出这样的感叹:③年爷,了不起!

所以,我们一盼吃兔肉,二盼喝鱼汤,三盼坐车子,每天每晚,想得心烦。可大人说,大年三十晚上逮了个兔子,有它没它,照样过年,这等屁话,不听也罢;大人又说,年爷撒来的鱼太碎了,端不上桌面,怕人家没准会笑掉大牙,嫌咱们家小里小气的,想大鱼想疯了,等年过去了,我们的日子到底还过不过?大人还说:走亲戚赶大车子应找个腿脚麻利的,最好是年轻人,年爷的脾气‘肉’,赶起大车来,比老鳖长跑还要慢。我们在心里了一声,谁不知道年轻人呀,倘若中午贪了杯,下午你就不怕连人带车都给你们赶到某一条野沟里?我知道,大人们是在嫌年爷老,但他们都忘了年爷也有年轻的时候,都忘了年爷有过的三绝,究竟是从哪阵子学来的。④年爷回忆道,大人们的小时候,苦啊,整天搞运动,三年闹饥荒,村里的树都没有皮,一个小孩四个爪,一张嘴巴一条命,把他们一个一个养活不容易呀……

年爷说着说着哭了,我们听着听着笑了。

出门在外,盖房盖楼,没日没夜,打工挣钱,渐渐明白了年爷话里有话。生活生活,就是一个人一辈子在生活着的气。种庄稼,收五谷,不认命,不服输,吃好喝好就是福,人模狗样就是气。后来的情形是,我们就开始想念老家和爹娘、孩子的消息了……对,这个最亲的消息,就是我们日思夜想的年,年年吉祥、岁岁团圆的年呢!

我们忽然发现,年画里的爷并不是原来的爷,他是我们小时候的大人,大人就是我们的新的年爷。

我们何尝不是年爷眼里的年呢?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爷看到远道回家的人,说一声“俺娃回老家过年来啦”,写出了年爷对远方归来人的欢迎,有思念,也有苦涩。
B.孩子们想要跟年爷学捉鱼,年爷却说“哼,就你们这些个猪脑子”,说明年爷嫌他们笨,教训他们,不愿意教他们。
C.大人们对年爷的牢骚“年爷撒来的鱼太碎了,端不上桌面”等,表面上写大人们的嫌弃,实际写出了时代的隔阂。
D.“年爷说着说着哭了,我们听着听着笑了”,说明我们少不更事,听不出年爷话中的辛酸,只觉得有趣好笑。
2.下面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写年爷处理事情,语言通俗活泼,富有生活气息,增添了阅读趣味。
B.句子②通过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写出了年爷高超的捕鱼技巧,逼真形象。
C.句子③写出了孩子们对年爷由衷的赞叹,也为大人们不认可年爷做了铺垫。
D.句子④承接上文,说明年爷的“三绝”与艰难生活有关,具有鲜明的时代痕迹。
3.文章第三段中“逮野兔子”部分写得妙趣横生,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
4.如何理解“年画里的爷”和“年爷眼里的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4-02-20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东南亚餐厅的歌手

朱宏

第一次听见他唱歌就是在这家东南亚风格的餐厅。他坐在餐厅一角——那里并没有舞台——怀里抱着把吉他,悠悠地唱着歌。然而在喧闹的餐厅里,谁在认真听呢?

我注意到他并不是因为歌唱得有多好。那会儿他正在唱老鹰乐队的《加州旅馆》,中式英语从音箱里发出来,像一粒粒炒黄豆击中我的耳膜。我于是去找发出这个声音的人,看见他戴着眼镜,仍凑近了看乐谱,把一首好端端的歌唱得像醉汉骑车。

我以为可能是因为他不太熟悉这首歌,可是我错了,他可能根本就没有一首熟悉的歌。偏偏,他还唱了一晚上的英文歌曲。请他驻唱,不知道饭店老板是怎么想的。

但是那儿的饭菜太好吃了,我舍不得因为歌手的原因而抛弃它。每次我来的时候他都在,似乎他是这家饭店里唯一的歌手。时间一长,我也就习惯了,甚至产生了一个错觉——《加州旅馆》跑调的那几处本来就应该这样唱。

就这样,我听他唱歌听了将近五年。在这件事上,我最佩服三个人:①一个是歌手,坚持跑调五年不变,难能可贵;另一个是饭店老板,容忍歌手五年,足见他胸怀有多宽广;最后一个是我自己,五年不离不弃,愣是树立起了新的音乐审美标准。

有一天朋友组了个饭局,我被拉去作陪。大家都坐定后,我发现有个人很面熟,一时又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朋友介绍后我才恍然大悟:这个熟面孔居然是东南亚餐厅的歌手。他姓卢,和他一起来的是东南亚餐厅的老板西西。

近距离打量,老卢略显沧桑;西西年轻,细皮嫩肉的。正是晚间就餐高峰的时候,东南亚那边的歌手跑这儿跟我们一道吃饭来了,我真替那边的顾客感到遗憾。老卢在餐桌上有些拘谨。西西叫他放松点儿,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西西见我在看他俩,尴尬地抬了一下手说:没办法,我舅是个老实人。

老卢是西西的舅舅,那自然就是我们的舅舅。在餐桌上我们纷纷给舅舅敬酒,让他成了今天的核心人物。吃完饭我们去歌厅唱歌,老卢执意要先回家,被我们拽住了。大家说:舅舅你不能走,平时唱歌那是工作,今天要你来唱歌休闲。

老卢在大家的恭维下拿起了话筒,还是一如既往地跑调。好在我们都习惯了,西西也不以为意,专注地听他舅舅唱歌。一曲终了,接下来是一首民歌,有人把话筒递给西西。西西推托不掉,便接了。

什么是惊艳?②西西一开口才叫惊艳。有人喊道:把原唱关掉!西西唱了一首歌就说啥也不再唱了。我说:西西你唱得这么好,是专业的吧?西西叹息一声,给我们道出了成长往事。

西西的父母亲去世得早,他从小在舅舅家长大。舅舅老卢是个普通工人,但骨子里是个文艺青年,爱唱歌。他跟着磁带学,也学了不少外语歌,发音是用汉字注音的。他空怀成为歌唱家的理想,但却不是那块料,在一次厂里的文艺会演上惹得全场哄堂大笑,而后就偃旗息鼓了。也许是因为耳濡目染吧,西西从小就对音乐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而且颇有天赋。老卢高兴坏了,发誓要把西西培养出来。

西西抽了一下鼻子说:我舅舅为了让我不再走他自学成才的老路,在我上到高中后花钱请了声乐老师。而舅舅每天晚上下班后匆匆扒几口饭就背上吉他跑出去了,后来我才知道他在沿着路边的饭店卖唱。除此之外他没有别的赚外快的手段。他挣的哪儿是唱歌的钱呀?每一块钱都是失去尊严的搞笑钱。没办法,那时候家里钱不够用。

西西说到这里说不下去了

后来西西终于如愿考上了音乐学院,毕业后进了某省的歌舞团。老卢的理想终于在外甥身上实现了。为了报答含辛茹苦的舅舅,西西盘下一家饭店,改造成了东南亚风格。虽然他是出资人,但实际的经营和收益都交给了老卢。

老卢哪儿懂经营?饭店有个请来的店长撑着呢。老卢最大的兴趣还是唱歌。④在自己的店里当驻唱歌手,谁还能剥夺他的尊严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3.8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南亚风格的餐厅、外语歌曲《加州旅馆》都带有浓郁的异域格调,体现了舅舅的生活情趣,隐约透露出舅舅的年龄和性格特征。
B.“我”只是因为特别喜欢东南亚餐厅的饭菜,开始才能忍受驻唱歌手跑调的弹唱,但经过五年时间,“我”却喜欢上了这种跑调。
C.缺少天赋并没有阻挡舅舅当歌唱家的理想,但厂文艺汇演失败后,他偃旗息鼓,可见对自尊心的打击更容易让人受到伤害。
D.小说把目光投向舅舅这个小人物,反映了舅舅曾经的追求和现状,能引发读者对以舅舅为代表的普通人生活和尊严的思考。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句“一个是歌手,坚持跑调五年不变,难能可贵”,这句话是正话反说,表面赞扬长年坚持的可贵,实际是在调侃歌手竟然总是唱不准调。
B.第②句“西西一开口才叫惊艳”,既能正面体现出西西唱歌方面天赋极高,也能侧面体现出舅舅在外甥成才之路上付出的心血之多,令人回味。
C.第③句“西西说到这里说不下去了”单独成段,突出西西想说又不能说的矛盾心理,他不愿再回忆过去艰辛的生活经历,给读者留下思考空间。
D.第④句“在自己的店里当驻唱歌手,谁还能剥夺他的尊严?”说明唱歌已不是舅舅谋生的手段,他现在可以有尊严地享受唱歌带来的自由快乐。
3.讲述舅舅往事的内容,小说既有第三人称转叙,又有第一人称自叙,这样叙述的好处是什么?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
4.有人评价说,读完这篇小说让人感觉“笑中带泪”。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这样评价的理由。

9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簪菊

蕉下客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注]①选自《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乾淳岁时记》记载:都人九月九日,饮新酒,泛萸簪菊。②蕉下客,指小说人物贾探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照应题目,瓶中插菊、篱下栽菊、头上簪菊等镜头,传神地表现出诗人对菊花的钟爱有加。
B.颔联是诗人的联想,由眼前菊联想到“长安公子”“彭泽先生”,“癖”“狂”二字暗含作者对二人的批评态度。
C.“三径露”“九秋霜”均指菊花,这两句形象地描绘出将挂着露水、带着幽香的菊花簪在头上的风流浪漫。
D.这首诗围绕“簪菊”展开,写得风雅而风流,充溢着灵心才气,展现出探春个性鲜明的形象。
2.中国古代文化研究学者季学原说:“全诗洋溢着一种令人神往的新的生活志趣和人生理想。”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亭长

许仙

又是一天天亮了,西天边出现一个小黑点。像一枚铁钉的钉尖刺痛了我翘首以盼的双目。小黑点在我噙满泪水的视野中渐渐变大,当我认出是一骑绝尘而来时,我落下泪来,急忙回头,大声朝兄弟们吆喝道:来了来了,大家赶紧准备!十几条好汉立马潜伏到江边草丛中,无声无息。亭长这个官儿虽小,但大小也算是个官儿,虽说不在编制内,也不给工资,但责任不轻,也多亏有一帮好兄弟帮衬,才能确保一方平安。早些时候,我就听说了我们的西楚霸王兵败的消息,我猜到他会回家。人嘛,在外面飞黄腾达或潦倒落魄时,唯一想回的,就是家。我精挑细选了十几个身手不错的兄弟,早已在乌江西岸等候多日了。我知道霸王人傲性烈面子薄,这种时候羞于见到众人,就事先吩咐兄弟们,千万别让他发现,若有追兵,拼死也要让霸王全身而退,安全地渡过乌江,回到家乡。家乡就是江河,只要霸王回到家乡,就如鱼入水,不愁没有将来。

是他,肯定是他,我认得他的坐骑----乌骓,通体如黑缎,油光放亮。

瞬间,西楚霸王就冲到乌江边,我慌忙迎上去:霸王,霸王,是我,乌江亭长。我边喊边伸手牵住他的战马,这匹号称天下第一的骏马,直喘粗气,双目悲愤。霸王不认识我,但我是代表江东父老在此迎候他的。我再次落泪道:霸王,您终于回来了。此时此刻,他在我眼里,不再是那个秦始皇驾大船渡浙江时,扬言此人可以被取代的傲慢男子,而是一个失魂落魄的流浪汉。铠甲已残,沾满血污;宽阔的脸又脏又花,他原本洁身自好,身上容不得有半点污迹,更何况是他的脸了。清瘦、憔悴、黑黄,鱼状的双目落寞无神。我指指江边早已等待的船道:霸王,您赶紧上船吧。他跳下马,双手扶住马鞍,浑身颤抖,这段日子真是难为他了,没日没夜地浴血奋战、死里逃生。现在好了,终于到家了。我再次催促道:走吧,霸王。但他依旧一动不动,死死地盯着来路;路的尽头,有二三十匹马儿飞驰疾来。我心里一惊,忙喊:追兵来了!

他无奈地摇摇头,依旧不改凝视的方向。在垓下,他与虞姬生离死别后,突破几十万汉军的重围,所剩随从不足百骑,逃到乌江边时也就只有二十八骑了。他们一个个身负重伤,却不改初衷。瞧着这二十八个东倒西歪的将士,他的脸色比乌骓还黑沉,想自己十万精兵强将,如今只剩下稀稀落落的几个人,心在流血。我再次催促他:霸王,走吧。他们也一起催促:快走,霸王。但他依旧没有动身。我说:留着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我说:霸王还年轻,到江东称王,重振霸业。我说: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那天我的话特多,我也是被逼急了,眼看着追兵就要到了,而他却纹丝不动。

事后,我一遍遍地回忆江边那一幕,我为自己的多嘴而后悔不已。肯定是我的多嘴,触痛了他,才令他做出极端举动的。他拥抱他的士兵,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他们齐刷刷地跪下来,恳求他上船时,他也向他们跪了下来,嘴里讷讷的。他说:天要亡我,我不得不亡。这是什么屁话!这是西楚霸王该说的话吗?我过去扶他,他一把将我推开。他说乌骓就留给你,望亭长好生看待它。就在这个时候,追兵赶到了,成千上万的汉军乌鸦鸦地围上来,将乌江边围得跟铁桶似的,他弃了乌骓,挥舞战刀,逆行而上。

霸王所托,我不得不从。我小心地将乌骓引上船,手举撑竿,却迟迟不敢将船撑开,我多么希望,多么希望他能跳上船,和我们一起回江东。我站在船上,只见他冲入敌阵。他的身后,二十八骑也追随着他,冲入敌阵。他们的身后,还有我的十几个好兄弟。我又看到昔日霸气冲天的西楚霸王,他一步杀一人,一口气杀了汉兵几百人,自己也受了十几处重伤。他是战神。他是杀不死的战神,当他身后的追随者全部倒下时,他依旧傲立在汉军中。

没有人能杀死他,只有他自己。他抽刀自刎。壮烈!我将竿一撑,迅速离开西岸,带着他最后的使命,横越乌江,及至船到江心,安全了,我和乌骓一起回望西岸,不禁泪流满面,伴随着乌骓的悲鸣声,我滚烫的泪水坠入江中。到东岸时我已虚脱,将乌骓牵下船都累得汗流浃背,谁知一不留神,乌骓脱缰狂奔,疯狂地跳入江中,朝着对岸,朝着主人的方向远去,不多时已经消失在急流中。

我久久地枯立在江边,船去船来,一场空。霸王和他的乌骓走了,而亭长还在,令我无地自容。

我上船,撑到江心,往舱里一躺,任流水将我带走。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亭长再三催促霸王渡江,霸王“纹丝不动”,表现了此时霸王的心态,虽然面对危急形势,但仍然镇定、决绝。
B.霸王“铠甲已残,沾满血污”,双目“落寞无神”,这样的描写既写出霸王兵败的落魄,也表现出战争的残酷。
C.霸王兵败,逃亡至江边,发出“天要亡我,我不得不亡”的慨叹,此时,霸王虽然想突出重围,但已无力回天。
D.小说从乌江亭长的视角讲述了霸王自刎乌江的故事,不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也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2.关于文中首段乌江亭长内心独白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亭长一职的介绍,虽是发泄牢骚的激愤之语,但无碍于对这一义士形象的塑造。
B.亭长安排兄弟们提前在江边等候,因为他认为霸王兵败垓下之后应该会回到江东。
C.亭长对霸王性格的认识,解释了前文潜伏的原因,也为后文霸王不肯渡江埋下伏笔。
D.亭长满心期待霸王东山再起,与后文霸王悲壮的结局形成强烈的对比,引人深思。
3.小说写到“我”三次落泪,每次落泪的心情都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变化,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4.著名文学评论家常智奇说:“历史小说的艺术是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的,还要看你(作者)的想象力如何。”请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分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