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选自荀子《劝学》)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选自刘开《问说》)


【注】①求放心:寻求、找回丧失的本心。这是孟子所提出的一种道德修养方法。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其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圣心备                                        以破其疑
B.无以成江海                                 非学无以致疑
C.登高                                        好学不勤问
D.非蛇鳝穴无可寄托者                    审问而明辨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广识:丰富的知识
B.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就有道:就有办法
C.所谓交相问难                                                     问难:问倒对方。
D.审问而明辨之也                                               审问:详细地问
3.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有相同之处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A.何陋之有?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甚矣,汝之不惠。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荀子善于用浅显贴切的比喻来阐述深奥的道理,选文用多个比喻形象地阐明了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即要注重积累,要持之以恒,要专心致志。
B.刘开重点从“问的对象”来论证“问”之不可轻视,认为超过自己的人、不如自己的人、与自己相差无几的人都有其值得请教之处。
C.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荀子与刘开都运用了排比、对比、比喻等手法进行说理,使文章更具形象性和感染力,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D.“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说明、议论,《问说》属于通过发表议论来说明某个道理。
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024-01-2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斗门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11月月考语文试卷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2 . 名篇名句默写。
(1)《登高》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全联对仗工整,气韵流畅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
(2)《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劝学》中对于“思”与“学”持有类似的观点:______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的苦闷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5)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024-01-19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3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天人合一、万物并育是中华文明的自然观,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乡村中常有的声音,彰显了田园生活的和谐安乐。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了周瑜作为儒将的便装打扮,接着以“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他在赤壁之战时的英姿勃发。
(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流露出对人生失意的深沉感慨后,写到“____________”,在诗人看来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为快意的。
(4)李清照《声声慢》中“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哀婉凄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古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激越雄壮。二者风格迥异,俱为佳作。
(5)《劝学》中,作者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句话中的“假于物”在文中分别是指“______”和“______”。
2024-01-1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斗门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11月月考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理想的家庭模式是耕读传家,即既要有来维持家庭生活,又要有来提高家庭的文化水平。如此,农耕历程恰如一部厚重磅礴的歌诀从远古吟咏而来。早在先秦时期民间流传的《击壤歌》有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就描述了乡村闾里人们击打土壤,歌颂太平盛世的情景。民间流传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艰辛不易。北周庾信亦有诗为证:兴文盛礼乐,偃武息民黎,体现了文化在衣食温饱解决之后的重要意义。     ,刻画了读书人对人生的理想与追求。______;同时,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又丰富了农业的内涵。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1.文中括号内填入的诗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B.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C.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D.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2.在文中画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2024-01-1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斗门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11月月考语文试卷
5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我们之所以经常被人、事、物、景感动,是因为这些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的共同追求,能发现人世间的美好,人生都会变得有意义。

②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③生活中有很多美妙的事物,它(他、她)们有各自不同的声音——可能是源于大自然的呼唤,可能是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可能发自内心深处的呼喊……假如你细细聆听,你会发觉这些声音有多美!

结合自己日常生活、学习中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思,以材料③为内容,以材料①材料②为要求,写一篇记叙文,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01-1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自愈力就是生物依靠自身的内在生命力,修复肢体缺损和摆脱疾病与亚健康状态的一种依靠遗传获得的维持生命健康的能力。

,是因为人类漠视了自身的自愈力,也藐视了自然界的强大力量。《黄帝内经》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必先岁气,无伐天和。也就是说无论是养生还是治病,都要顺应自然和身体的规律,否则就会破坏天道,。如果你想要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养生的核心就是顺应自然,顺应人体规律,做到天人合一。

人体的自愈力下降,就会出现疾病,所以增强人体自愈力是治疗疾病的关键。负氧离子正是通过增强人体自愈力,激发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来帮助人体战胜疾病的。自愈力如同大树的根,根壮叶就茂。自愈力增强了,。这也是负氧离子作用范围广的原因。长期生活在负氧离子浓度高的自然环境中的居民大都能健康长寿,因为负氧离子对人体状况的改善是通过修复人体自愈力来完成的,而自愈力的修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1.下列句子中的“阴”和文中画横线处的“阴”,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天气预报说今天只是阴天,没有雨,大家就不要带伞了。
B.这个地方背阴,待久了容易着凉,大家还是早点离开。
C.这个人常常在背地里使绊子,很阴,你还是少和他来往。
D.凡事讲究阴阳调和,在家庭关系中要注意避免一方太过强势。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024-01-16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嗟乎!师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文本二:

愈白:愈少鸷怯,于他艺能,自度无可努力,又不通时事,而与世多龃龉,念终无以树立,遂发愤笃专于文学。学不得其术,凡所辛苦而仅有之者,皆符于空言而不适于实用,又重以自废。是故学成而道益穷,年老而智愈困。今又以罪黜于朝廷,远宰蛮县,愁忧无聊,瘴疠侵加,惴惴焉无以冀朝夕。

足下年少才俊,辞雅而气锐。当朝廷求贤如不及之时当道者又皆良有司操数寸之管书盈尺之纸高可以钓爵位循次而进亦不失万一于甲科今乃乘不测之舟,入无人之地,以相从问文章为事。身勤而事左,辞重而请约,非计之得也。虽使古之君子,积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胶其口而不传者,遇足下之请恳恳,犹将倒廪倾囷,罗列而进也;若愈之愚不肖,又安敢有爱于左右哉!顾足下之能,足以自奋;愈之所有,如前所陈。是以临事愧耻而不敢答也。钱财不足以贿左右之匮急,文章不足以发足下之事业,捆载而往,垂橐而归,足下亮之而已。愈白。

(节选自韩愈《答窦秀才书》)

1.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今又以罪黜于朝廷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而耻学于师
2.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当朝廷求贤如不及之时/当道者又皆良有司/操数寸之管/书盈尺之纸/高可以钓爵位/循次而进/亦不失万一于甲科/
B.当朝廷求贤如不及之时/当道者又皆良有司/操数寸之管书/盈尺之纸/高可以钓/爵位循次而进/亦不失万一于甲科/
C.当朝廷求贤如不及之时/当道者又皆良/有司操数寸之管书/盈尺之纸/高可以钓爵位/循次而进/亦不失万一于甲科/
D.当朝廷求贤如不及之时/当道者又皆良/有司操数寸之管/书盈尺之纸/高可以钓/爵位循次而进/亦不失万一于甲科/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圣人,是对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赞誉,有时专指孔子,也表示对古代帝王的尊称。
B.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读,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句。
C.道,有思想、方法等义项,“是固学成而道益穷”中“道”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道”义项不同。
D.足下,古代常用的交际用语,表示对对方的敬称,文中指“窦秀才”,可译为“您”。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大夫之族不愿相师,是因为他们担心向地位低或身份高的人学习而受到众人耻笑。
B.《师说》通过多重对比,阐述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评了当时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
C.韩愈认为窦秀才年轻气盛,才智出众,言辞高雅,凭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获得功名。
D.韩愈在《师说》与《答窦秀才书》中都直击社会弊病,表达了不敢为师的愤激之情。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又不通时事,而与世多龃龉,念终无以树立,遂发愤笃专于文学。
2024-01-1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

虽然生态是渊源有自的观念,生态问题也是古已有之的矛盾,但直至20世纪下半叶,生态保护才逐渐成为世人的共识,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其中的原因未必是人们到此时变得格外自觉、勇于担当,而是由于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物种灭绝等现象已经变得触目惊心,以至于有识者产生了大难当头、不警惕不行的感觉。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幻电影当仁不让地将生态保护作为自己的主题,努力唤醒观众的生态意识,引导人们对生态伦理加以思考。

社会意义上的生态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谓社会生态,至少包含以下可能的解释:一是着眼于自然界与人类的关系,重点在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外部条件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其外延和自然生态有交叉之处;二是着眼于人作为群居动物的社会性,指人类社会内部个人和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重点在于人的社会行为:三是着眼于人类社会的理想状态,指以人为本,满足人的各种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

在科幻电影中,宏观意义上的社会生态通常是就整个星球而言。例如,日本《光子帆船星光号》描写奥丁星球附近有一颗老人星爆发,破坏了生态环境,这就是北欧神话中所说的火国影响。中观意义上的社会生态通常是就某个国家、某种文化或某种人类共同体而言。例如,美国《燕尾服》描写班宁公司老板想独霸供水业,制造携带细菌的水蛾,企图污染公共水源,并杀害前来调查的政府特工。微观意义上的社会生态通常是就某个区域而言,对应于小生境。例如,美国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将故事发生的地点,选择在相对独立的岛屿,那里后来成为自然保护区。它同样属于人造小生境,是人类让恐龙栖息繁衍的地方。上述小生境都是由人设计、制造与调控的,因此是社会生态的研究对象。

上述三个层次上的社会生态是相通的,较高层次的社会生态总是通过较低层次的社会生态表现出来。与社会生态相关的范畴有文化生态”“信息生态”“媒体生态等。这类范畴的共同点在于将生态置于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价值体系之下加以考察。对于科幻电影而言,值得关注的是有关生态的描写所流露出的价值观。

(摘编自黄鸣奋《科幻电影创意与生态伦理》)

材料二:

科幻小说家走在生态向度思考的前沿。科幻小说报,多数时候通过表达哲理的深邃与前瞻,征服读者,引领时代思潮。科幻小说中生态向度思考最有生命力,然而,在这些文本中,给人类摧枯拉朽的警醒是必要的。但是人类毕竟是人类,有着自己的有限性和独特性。在废墟上重建是本能的欲望,也是人类文明走向理智和可持续的必然。因而,生态向度的建设性也就显得弥足珍贵。这里使用建设性一词,主要来源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思潮基本立场和主张的启发。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世界观,倡导新的科学观。认为人类生活在一个有机的过程性整体世界,万事万物都处于各种关系之中,提倡运用自觉的生态意识,建设绿色文明。在目前的科幻文本中,科幻书写以冷峻深刻的生态想象,引起无数读者的多重思考。在建设性的生态向度中,科幻小说家延长了时空,深度思考宇宙与文明、科技与生态、审美与教育之间的内在关系。在糅合历史和时代的交织选择中,形成了辩证的、有着鲜明人文情怀的科技生态伦理观。从目前来看,生态向度的建设性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第一维度是通过对科学、发展与生态的悖论思考,解读生态危机困境的表象和原因。第二维度是在人性、文明与未来的重构中寻求生态危机解决方案。第三维度是生态世界的可行条件是审美、生命与整体的认同。

在科幻世界里,小说家们常常用科技对于人性的戕害作为批评的伦理着力点。科技在突飞猛进地改变世界,也改变了文明社会几千年构筑的道德伦理秩序。为寻求救赎方案,中国的科幻小说家在科幻小说中坚守了共同的人性标准。那就是,人是有道德的,有情感的,并部分改变了丛林法则的兽性本能。比如,钱莉芳在小说《天意》和《天命》中高度赞扬了人类摆脱外星人龙羲控制,从而避免人类归于洪荒的命运。人类长久以来特别是西方文明的发展无限制秉承了人类生存优先的原则。而在中国,有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早慧与清醒,有着悠远的道家庄子万物齐一的思想,有着佛教众生平等的慈悲之心。重建中要重塑人对生命自由的看法,自由的前提是对生命的敬畏。而对生命的敬畏,源于对自然与人性之美的坚守。不管宇宙是否有新的开始,世界都需要对所有生命的爱、敬畏、珍惜,可以掌握其他生命的人一定要有责任和良知。这是地球文明中人类进化可以对抗时间的所有希望,也是科幻小说在生态向度方面探索出的共同认同。

(摘编自韩玉洁《论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生态向度的建设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保护一直是世人的共识,对于科幻电影而言,值得关注的是有关生态的描写所流露出的价值观。
B.人的社会行为是作为群居动物的人类社会之间关系的重点,从而使科幻电影生态侧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环境问题突出引起有识者重视,在此背景下,科幻电影当仁不让地将生态保护作为自己的主题。
D.科技的飞速发展以戕害人性为代价。于是,科幻小说家就以科技对于人性的戕害作为批评的伦理着力点。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重建关键要秉承对自然与人性之美的坚守,对其他人的生命一定要有责任和良知,这是科幻小说在生态方面的共识。
B.科幻电影中呈现不同层次的社会生态,包含宏观、中观、微观的,较高层次的社会生态是通过较低层次的社会生态表现的。
C.将生态置于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价值体系之下加以考察,是“文化生态”“信息生态”“媒体生态”等的共同点。
D.人类具有有限性和独特性的特点,在废墟上重建可以说是人类本能的欲望,是人类文明走向理智和可持续的必然。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生态危机”科幻作品的一项是(     
A.《机器人瓦力》讲述了公元2700年人类将地球变成了垃圾场,又在机器人的协助下恢复了地球生态的故事。
B.《后天》讲述温室效应带来全球暖化,地球一夜之间进入冰期,人类面临极端天气所带来的巨大灾难的故事。
C.《流浪地球》讲述了2075年太阳即将毁灭,人类面对绝境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
D.《E.T.外星人》讲述了一个十岁男孩与迷失的外星造访者E。T。建立友谊,并帮助他找到了回家之路的故事。
4.科幻电影具有怎样的特征?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积累的知识加以概括。
5.综合以上两则材料,谈谈你对科幻作品传达生态伦理的看法。
2024-01-1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9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青春无非是两个动作:一个是“引体向上”,一个是“低姿匍匐”。青春本来的属性是向上的,就像沐浴着阳光生长的幼苗,有一种力量拔着自己向上生长,可以热烈,可以张扬,可以逆风飞翔,可以破障奔跑,这是引体向上的青春。

但有时青春也可以不必那么张扬,不必总在追求高光时刻。青春可以蓄势待发,可以韬光养晦,可以贴近大地、丈量大地,可以匍匐前进,这是低姿匍匐的青春。

那么,什么样的青春是值得过的?对于“青春”这一话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联系材料,结合自己对于社会人生的认知和理解,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要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字数不少于800字。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一剪梅·中秋无月

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惟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注】该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到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辛弃疾自投南宋以来,从未获得朝廷信任重用,相反屡遭权奸弹劾,一贬再贬,直至削职闲居,无法实现自己的救国理想。

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忆对”三句是回忆以前那个花好月圆的中秋节情景:天晴风静,皓月当空,桂花飘香,饮酒乐甚,心情非常舒畅。
B.“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与李商隐的诗句“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杯中无酒、身边无人的无奈。
C.“今宵”三句,写今夜无月的情景,但词人并未直接写出,而是说今晚饮酒还是和以前一样的,但云雨却打湿了纱窗。
D.“浑欲”三句说词人因不见明月而忧愁,真想乘风上天去问个究竟,为什么中秋之夜没有月亮呢?但“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想问也问不成。
2.全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