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10 道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含义或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于其身也,耻师焉
B.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知明而行无过矣
D.曰师曰弟子云者,群聚而笑之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2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流行语生动反映出人们在精神消费方面的愿望。纵观古今,人类从没有像今天这样(       )于旅游。一场完美的旅行,必须要选择一家称心如意的酒店。那么在古代,外出旅行或者出门办事,人们如何解决住宿问题呢?

西周早期,统治者在通往都城的道路上广修客舍,便于各地诸侯入朝纳贡和朝觐时休息。春秋战国时期,名为“传舍”或“逆旅”的客舍也出现了。西汉初期,各地均在交通要道上设立驿馆。南北朝时,许多王公贵族发现经营旅馆存在巨大商机,竞相建置,旅馆林立城中。唐朝繁盛,各国使者纷纷到大唐学习、取经。为了彰显唐人风度,官方旅馆的建设被提上日程。与此同时,民间旅馆的发展也相当可观。据《太平广记》记载了岐州富豪开设的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不可谓世所罕见。宋朝商品经济发达,在临安,私营旅馆临街而立,热闹非凡,尤其是西湖岸边的湖景旅馆,密密匝匝,令人( )。陆游那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就是在杭州西湖砖街巷的一家湖景旅馆里写的。明初,全国要冲均设驿馆、递铺,“十里一铺、六十里一驿”的( )最常见。至晚清,中国的旅馆业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取材于刘中才《回到古代住旅馆》)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组是(     
A.热衷       左顾右盼       局面B.热衷       眼花缭乱       格局
C.热心       眼花缭乱       局面D.热心       左顾右盼       格局
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据《太平广记》记载,岐州富豪开设的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不可谓世所罕见。
B.《太平广记》记载了岐州富豪开设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不可谓世所罕见。
C.《太平广记》记载的岐州富豪开设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可谓世所罕见。
D.据《太平广记》记载,岐州富豪开设的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可谓世所罕见。
3.下列与选文相关的文学常识,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绝句
B舍相如广成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散文
C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乐府诗
D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陆游《卜算子·咏梅》
A.AB.BC.CD.D
21-22高一下·全国·课时练习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B.于反覆不宜卤莽
C.故今具道所以D.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2022-03-04更新 | 1080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蓟州区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下列各组句子,文言特殊句式类型不相同的一组是(     
A.若属皆且为所虏             百姓之不见保
B.申之以孝悌之义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C.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D.然则一羽之不举             大王来何操
2021-04-29更新 | 1528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易(0.8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黑小白

何存中

新冠疫情期间,黄州封城两个多月。解封之后,老汪对人别的不说,专说小黑和小白。在黄州的森林公园里,世事初谙的小黑和小白,患难见真情,是老汪在人世间的忘年交。

二十年前,老汪为了摆脱贫困,只身一人扛着铺盖来到黄州,在森林公园里做临时工。公园里许多杂事要人做,比方说水电出了毛病,要人维修,老汪能当此任。下大雨后,山间水道被泥沙堵了,要人疏通,老汪有的是力气。

公园里有一座人工水库,常年树荫照影、浮萍连岸,水深面积大,可以养鱼。养鱼的收入管理处不要,归老汪。还有不少空闲的地方,可以种菜,拿到市场去卖,也是收入。在国家规定的时间内,老汪脱贫了,还在城里买了处二手房。

老汪在公园里,择旧房子作为临时住所,也起火做饭,炊烟袅袅,饭菜飘香。公园后门闲着一排小屋,黄州退休的老人们为老有所乐,择二间开了个娱乐室,每日喝茶、打牌。老汪与老人们称兄道弟,不是一家,胜似一家。

老汪养鱼勤劳,买鱼苗放进去,割岸边的青草丢到水里,鱼就翻花起浪,抢着吃。过年前,老汪请人抬网,到水库捞鱼,结果捞上来的鱼,比放下去的尾数还少。付了捞鱼的人工钱,剩的钱不到一千元,买鱼苗就花了一千二,亏了本。这是怎么回事呢?老人们就同老汪一起分析原因。得出的结论是,鱼被人深夜下网偷走了。森林公园白天人不少,散步的、唱歌的、打牌的,那是漫山遍野。但是到了夜里就没人了,寂静无声。偷鱼的人掌握了老汪的作息规律,趁老汪睡着时下网,神不知鬼不觉地将鱼偷走。于是老人们给老汪提出建议,说:“兄弟呀!你得养条狗,养条狗陪你守夜。”老汪觉得这主意好。

老汪抱回一只刚断奶的小狗,全身黑色,没有一根杂毛,憨态可掬,人见人爱,人们唤它小黑。小黑一天天长大,清早起来,忘不了职责,圈它的地盘。绕着水库的青岸跑,不时支起它的后腿,隔一段见树见石撒几滴尿,用气味做标记。

老人们发现小黑孤单,说:“小黑需要一个帮手哩。有了帮手彼此有个照应。”就叫人抱来一只小白狗,小白狗也是通身纯白,浑身没有一根杂毛。两只都是公的,小黑大,小白小。大的是哥,小的是弟。弟听哥的,哥叫怎么做,它就怎么做。清早起来做功课,小白随着小黑跑。小黑在前,隔一段见树见石支后腿撒尿加固地盘,小白在后边跟着闻,然后支起后腿再撒几滴尿,以此证明这是它们共同的领地。整日里兄弟俩滚成一团,嬉戏、撕咬、奔跑、练本领,其乐融融。

自从有了小黑和小白,老汪夜里可以放心睡觉了。深夜只要有一点儿动静,忠于职守的兄弟俩就叫。偷鱼人几次试图用包毒药的食物毒死兄弟俩,但是它们训练有素,根本不吃外人投喂的食物。偷鱼的人只有望狗兴叹,不敢近鱼塘一步。

老汪说,他是在黄州封城后第五天深夜,从城里小区的栅栏翻出来,带着狗粮到森林公园去看小黑小白的。这时疫情严重,全城封得严严的,森林公园也封禁了。老汪惦记着小黑和小白,五天了,狗吃什么呢?老汪想趁夜深溜进去,带点儿狗粮给小黑小白。老汪以为深夜无人,他的计划可以落实,哪晓得走到水库坝上,就被巡逻队的人拦住了。带队的问:“深夜出来干什么?”老汪说:“给狗送点儿粮食。”“不知道疫情严重,不能出来吗?”老汪连忙认错。老汪心想,特殊时期,人命关天,顾人的命,顾不上狗的命了。也不知道何日解封,小黑小白只有听天由命,想到哪里就到哪里去,各自找吃的求生保命吧。山风阵阵,寒意袭人,老汪黯然神伤。

谁也没有想到黄州封了六十多天。眼看春天过去了,窗外红梅花开过了,粉红的樱花在风里接着开。终于疫情有了好转,黄州住院人数开始“清零”。接着,老汪从新闻里看到黄州“启封”的消息。

老汪说,他是“解封”那天清早起来到森林公园去的,封得太久了,走出家门,那感觉恍如隔世。天上的太阳很好,地上的风儿和畅,群山新绿,空气新鲜,水库清幽,鱼儿起浪。就在那清新如画的天地里,老汪看见两个小东西,一黑一白,一前一后,如影相随,沿着水库的堤岸巡逻哩。六十多天了,原来兄弟俩并没有逃走,也没有饿死,一直守着领地,等着它们的主人归来。老汪一声呼唤,兄弟俩跑到主人面前,又是蹦又是跳,久别重逢,亲热得无法形容。兄弟俩瘦得皮包骨头,老汪禁不住热泪盈眶。

六十多天,兄弟俩为什么没有饿死呢?老汪胡乱猜测,小黑和小白可能是靠吃草活下来的。公园里有草坪,春天雨水浇灌,草长得茂盛,兄弟俩也许就是靠吃嫩草尖,度过了那艰难的六十多天。

老人们闻讯之后,唏嘘不已,感叹说:“这是人间奇迹,是关于生命的大感动。”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制造悬念,黄州新冠疫情的背景和解封后老汪对小黑小白的特别情感,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老汪能够摆脱贫困,与他个人的打工抉择和努力奋斗有重要的关联,同时单位提供的便利也起到促进作用。
C.老汪在疫情严重的封城时期,想要趁夜溜进公园,这一细节表现了他思想上的无原则性和格局上的狭隘性。
D.小说结尾处,老人们关于“人间奇迹”“生命的大感动”的慨叹,既是指向动物生灵,也是指向本土城市。
2.本文画线部分表现了老汪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3.请结合全文,分析“小黑小白”在小说中的作用。
2021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公,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也可作敬辞,尊称男子,文中的“沛公”指爵位。
B.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曾被称为“天府之国”。
C.相,是指在朝中的文臣,一般特指宰相,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
D.山东,指崤山以东,泛指秦以外的六国,而现在的“山东”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
2021-07-30更新 | 1598次组卷 | 8卷引用:天津市四中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10-11高二上·河北唐山·阶段练习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7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B.假舟楫者,非能也,而绝江河
C.上食埃土,饮黄泉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021-03-14更新 | 1606次组卷 | 13卷引用:天津市塘沽滨海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在阅读方面,人类与动物并不是全无关联。动物能否看懂环境,往往决定着它能否安全地生存下去。人既要阅读作为客观世界的环境,也要阅读以符号为中介的书籍。

当人越来越多地阅读书籍的时候,人对客观自然环境或环境的阅读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说,人在“看”自然、“看”其他存在物、“看”其他人时,已经带着自身有价值取向的意义和理解结构,是“看”客观世界了。阅读就是一个通过编码符号进行的意义再生或过程。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与几千年之前的老子、孔子的思想世界联系起来,也可以与远在欧美的哈贝马斯、罗尔斯的精神世界联系起来。有了这两个维度的精神联系,我们每个人的精神世界都得以丰富起来。

(取材于韩震《阅读的本质》)

材料二

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中,11.1%的国民阅读10本及以上纸质图书,此外还有7.6%的国民阅读10本及以上电子书。

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书报刊和电子书阅读量见下表:

(取材于刘彬《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发布》)

材料三

千百年来,书籍都是人类文化的标志,是发达文明的象征。然而,互联网的出现正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纸质书的未来正愈发显得不那么确定。还有什么能阻止书籍的数字化进程?是人类的情感,还是书籍超越文本载体的价值所在?

上世纪后期,唐·麦肯齐提出的“文本社会学”理论认为,承载文本的物质形式(书)会影响到文本所要传达的意义。许多当代学者不再只是关心书页上的文字,而开始关注书籍作为一个整体的重要性,包括封面、字体、配图等书籍的各个要素。如果按照时间顺序将同一文本的不同版本的封面进行排列,我们就会发现,公众对文本及作者的文化取向和态度一直在不断地变化。印刷字体和封面一样,能够代表书籍所处的时代。不断翻新的技术使在书内大批量印刷图像成为可能,同时也为书籍打上时代的烙印。

机械印刷技术的发展使得同一版本的书与书之间几乎没有区别。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读者或收藏家会在书上留下自己的印记,从那些标记、批注或藏书票中,我们可以分析读者和文本之间的私密关系,也可以了解一本书可能产生的时代影响。一篇文稿从编辑到付印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任何差错以及随之而来的修正,都可能带来同一版本书籍的个体多样性。从中,我们或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改变,或可以窥见时局的风向转变。纸质书的装帧过程也给后人留下了意想不到的遗产。在一本1630年左右的书籍装帧中,人们发现了17世纪时期一位书商的记录,其中提到莎士比亚的另一出剧作《爱的功劳》。早有学者提出过莎翁曾写过对应《爱的徒劳》的另一剧本,这个发现显然为这种观点提供了证据。

“书籍成为历史”的说法是悲观的,但“历史”的含义同样也是积极的,它让人们认识到书籍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拥有值得保护和诠释的丰富意义。

(取材于陆纡文《数字化时代,我们如何解读纸质书的价值》)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动物还是人类,都需要对周围环境进行“阅读”。
B.无论阅读纸质书还是电子书,都是一个意义再生成的过程。
C.无论纸质书还是电子书,2019年成年国民中至少有7.6%的人阅读量不少于10本。
D.无论纸质书还是报纸、期刊,其2019年人均阅读量都比电子书大。
2.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项是(     
A.纸质书和电子书分别从两个维度呈现不同的精神世界,都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B.阅读书籍影响人们对客观世界的阅读,所以成年人更愿意选择纸质读物。
C.电子书无法承载“文本社会学”信息,直接影响了成年读者对各类读物的选择。
D.因为物质形式本身和印刷装帧流传所产生的意义,纸质书难以被电子书彻底取代。
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本社会学”理论的一项是(     
A.学校环保社团利用废旧书刊的书页制作成折纸工艺品,进行公益售卖。
B.宋代雕版书多用欧、颜字体,特色鲜明,墨色清润,刻写精良,为后世所重。
C.书籍会因为阅读者留下的签名、批注等独特个人印记而增加收藏价值。
D.同一书籍因传抄、印刷、装订而产生的版本差异,给书籍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几年,我一边造房子一边教书,我对弟子们常说的有三句话:“在作为一个建筑师之前,我首先是一个文人。”“不要先想什么是重要的事情,而是先想什么是有情趣的事情,并身体力行地去做。”“造房子,就是造一个小世界。”

造园,一向是传统中国文人的事。关于造园,近两年我常从元代画家倪瓒的《容膝斋图》讲起,那是一张典型山水画,上段远山,一片寒林,中段池水,倪氏总是留白的,近处几棵老树,树下有亭,极简的四根柱子,很细,几乎没有什么重量,顶为茅草。这也是典型的中国园林格局,若视画的边界为围墙,近处亭榭,居中为池,池前似石似树。但我谈的不是这个,我谈态度。《容膝斋图》的意思,就是如果人可以生活在如画界内的场景中,画家宁可让房子小到只能放下自己的膝盖。如果说,造房子,就是造一个小世界,那么我以为,这张画边界内的全部东西,就是园林这种建筑学的全部内容,而不是像西人的观点那样,造了房子,再配以所谓景观。换句话,建造一个世界,首先取决于人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在那幅画中,人居的房子上的比倒是不大的,在中国传统文人的建筑学里,有比造房子更重要的事情。

面对世界的态度比掌握知识的多少更重要。这让我又想起童寯先生,我最记得住的是先生的一段话:今天的建筑师不堪胜任园林这一诗意的建造,因为与情趣相比,建造技术要次要得多。

“情趣”,如此轻飘的一个词,却能造就真正的文化差别。对中国文人而言,“情趣”因师法自然而起,“自然”显现着比人间社会更高的价值。人要以各种方式努力修习才可能接近“自然”的要求,并因程度差别而分出“人格”。园林作为文人直接参与建造的生活世界,以某种哲学标准体现着中国人面对世界的态度。而文人在这里起的作用,不仅是参与,更在于批判。在我看来,文征明为拙政园做的那一组图,至今仍镇刻在园内长麻墙上,与拙政园的壮大宽阔,屋宇错杂精致相比,文征明笔下的拙政园只是些朴野的竹篱,茅舍,就是对拙政园文雅的批判。事实上,在中国园林的兴造史上,这种文士的批判从来就没有中断过,正是这种批判,延续着这个传统的健康生命。

造园代表了一种和我们今天所热习的建筑学完全不同的一种建筑学,是特别本土,也是特别精神性的一种建筑活动。在这个文化方向逃失的年代,不确定的东西最难把握。造园的艰难之处就在于它是活的。童寯先生 1937年写道,他去访风,所绘平面图,并非精确测量,不过约略尺寸,盖园林排挡,不拘法式,全重主观。而富有生机弹性,非必衡以绳墨。造园所代表的这种不拘泥绳墨的活的文化,是要靠人,靠学养,实验和识悟来传的。某种意义上,人在园在,人亡园废。园在我心里,不只是指文人园,更是指今日中国人的家园景象。主张讨论造园,就是在寻找返回家园之路,重建文化自信与本土的价值判断,以我们这代人的学养,多少有点勉力为之,但这种安静而需坚持不懈的事,一定要有人去做,人会因造园而被重新打造的。

(摘编自王澍《造园与造人》,有删改)

材料二:

清末顾云于同治八年(1869年)所著《盋山志》说,江宁随园是“天下所称名园者也”。随园乃清初袁枚所经营。袁枚,字子才,号简斋。袁枚在江宁县任内,购得南京隋织造园,加以改建。他在所著《随园记》中,说“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小仓山之北巅构堂皇,缭垣牖,……号曰隋园,因其姓也。后三十年,余宰江宁,园倾且颓弛,其室为酒肆……问其值,曰三百金。购以月俸……随其高为置江楼,随其下为置溪亭,……或扶而起之,或挤而止之,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天阏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异其义”。随园由乾隆十四年(1749年)开始经营。园居第四年,子才在《随园后记》中说,锄除恶草,修剪枝条,顺乎我的心意去做,不会有人妨碍我,哪像我往时仰上级衙门鼻息,等待大官作决定啊?子才绝意仕进,聚书论文,就从此开始。

园中四时皆花,益以虫鸟之音、雨雪之景,因之游人不断,盛时年游人量达十余万,以致户限为穿,每年更易一二次。从来私人园墅,或扃钥为常,或闭门不纳,似子才之与人共之,是极少数开明园主的可取作风。随园土木建筑工程主要出自梓人龙武台之手。龙死无家,葬于园侧。

随园本子才终年所寓,园宅兼具,生产菜蔬,又有水田,鱼米足以自给,合田园庐墓为一整体,总面积达百亩左右。由于不屑仰承上官鼻息,看破宦场虚伪谄媚,毅然隐退,诗酒宾客中,园居50年,广收女弟子多至30余人,破除封建束缚,开风气之先,甘冒流俗非议,可谓为一富有反抗精神的人物。

子才自命达观,临终语二子说“身后随园得保三十年,于愿已足”。《随园诗话》作者伍舒坤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访随园,时距子才殁后22年,园已沦为茶肆。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履园丛话》著者钱泳访游随园,园已荒圮。咸丰三年(1853年),当清军围攻天京时,随园无人照管,日就倾圮,距子才殁后56年,即建园后104年,殆非子才始料所及。

(摘编自童寯《随园考》,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容膝斋图》是一张典型的山水画,画中远山、寒林、池水、亭榭等的布局体现了传统的中国园林格局。
B.在中国传统文人的建筑学里,各种建筑物所占比例不大,与造房子相比,营造山水、布置花草更为重要。
C.清初袁枚在江宁任职时所建造的随园是天下都称道的名园,后来园子日渐倾颓,他又花三百金加以改建。
D.随园在袁枚逝后56年才因清军围攻等原因被毁,袁枚“身后随园得保三十年”的遗愿得以实现,可谓幸事。
2.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园林建造一定要体现中国自己的文化传承,不能一味地学习模仿西方。
B.文征明笔下的拙政园与实际的拙政园风格迥异,却也恰好体现了文雅的批判。
C.中国传统园林建造非常灵活,无定法可依,无定式可循,造园结果无法评价。
D.在重建文化自信与本土价值判断方面,作者强调了新一代文人的责任与担当。
3.你认为下列诗句不能体现中国园林建造中的文人情趣的一项是(     
A.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王维《辋川集·文杏馆》))
B.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
C.常倚曲阑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陆游《巴东令廨白云亭》)
D.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曹雪芹《红楼梦》)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袁枚将园名由“隋”改“随”,其音相同,其义则别。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哪些地方体现了“随”的旨趣。
2022-01-11更新 | 717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津衡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返校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缒而出
A.越国以B.既东
C.常以身蔽沛公D.范增数项王
2021-09-23更新 | 1944次组卷 | 6卷引用: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