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1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编纂开始于清代乾隆年间,历时15 年,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B.美国小说家海明威创作的核心理论是“冰山理论”,其代表作有《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桥边的老人》。
C.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杰出代表雨果,创作上主张“美丑对照原则”;小说有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娜塔莎》选自长篇小说《九三年》。
D.《大学》的主体是“三纲”“八目”,即“三纲”是指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019-06-17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蓟州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2 . 下列有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我国第一部叙事较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左传》,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B.《战国策》是由西汉末年刘向编校的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当时见到的本子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整理编校,才定名为《战国策》。分为西周、东周、秦、齐、楚、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共三十三篇。
C.司马迁,字子长,西汉人,汉武帝时曾继父职做太史令,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著有的《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西汉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最大的编年体史书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
2018-09-02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蓟州区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3 . 下列文言实词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组是(     
A.函陵                      吏民,封府库
B.缒而出                      道芷阳
C.项伯杀人,臣          太子
D.其人居未来               越国以鄙
2018-12-13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蓟州区马伸桥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联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这首诗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简析其作用。
2019-06-1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蓟州区2018-2019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5 .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作品,共305篇,也称“诗三百”。“诗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
B.《包身工》作者夏衍,现代剧作家。主要作品有《赛金花》《上海屋檐下》。选入课本的报告文学《包身工》,记录了“芦柴棒”等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
C.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激愤;羽声,声调悲凉。
D.“陛”,殿前的台阶。古时帝王的卫士就在陛下两侧进行戒备。“陛下”是臣子对帝王的尊称。当帝王与臣子谈话时,不敢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阶下的侍者而告之。因而称“陛下”,意思是通过在你台阶下的臣属向你传达卑者话,表示卑者向尊者进言。
2018-12-13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蓟州区马伸桥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联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6 . 下列文言实词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组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既已,无可奈何D.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2018-12-13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蓟州区马伸桥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联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兵刃既接,弃甲戈兵而走。或百步而后 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 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河内,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B.百亩之田,勿其时 夺:耽误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节俭
D.王无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归罪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
B.五十步笑百步弱天下之民
C.填然鼓,兵刃既接 爱其子,择师而教
D.是何异于刺人杀之 吾尝终日思矣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相同的一组是
A.①庠序之教 ②学于师
B.①之以桑 ②吾道也
C.①是使民养丧死无憾 ②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D.①外连横而诸侯 ②尊而重士
4.最能体现孟子“仁政”思想,即“王道”主张的具体措施的一组是
①七十者衣帛食肉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③黎民不饥不寒
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⑤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⑥民养生丧死无憾
A.①③⑥B.①②④C.④⑤⑥D.②④⑤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阐述 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
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意在指出梁惠王的“移民移粟”跟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数量上不同而已。
C.孟子认为,合理发展生产,使老百姓“养生丧死无憾”是实行仁政的最终目的, 是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告诫统治者不要归咎于年成,而要反省自己, 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这才是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
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过秦论》)
2019-06-1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蓟州区2018-2019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题
8 .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处俊,安州安陆人。十岁而孤,故吏归千缣赗之,已能让不受。及长,好学,嗜《汉书》,崖略暗诵。贞观中,第进士,解褐著作佐郎,袭父爵。兄弟友睦,事诸舅谨甚。召拜太子司议郎,累迁吏部侍郎。高丽叛,诏李勣为浿江道大总管,处俊副之.师入虏境,未阵,贼遽至,举军危骇。处俊方据胡床,体胖,安餐不顾,密畀料精锐击之,虏却,众壮其谋。入拜东台侍郎。时浮屠卢伽逸多治丹,曰“可以续年”。高宗欲遂之,处俊谏曰:“修短有命,异方之剂,安得轻服哉? 昔先帝诏浮屠那罗迩娑寐案其方书为秘剂,取灵花怪石,历岁乃能就。先帝饵之,俄而大渐,上医不知所为,群臣请显戮其人,议者以为取笑夷狄,故法不得行。前鉴不远,惟陛下深察。”帝纳其言。上元初,帝观酺翔鸾阁,时赤县与太常音技分东西朋,帝诏雍王贤主东,周王显主西,因以角胜,处俊曰:“礼所以示童子无诳者,恐其欺诈之心生也。二王春秋少,意操未定,乃公朋造党使相夸,非所以导仁义,示雍和也。”帝遽止,叹曰:“处俊远识,非众臣所逮。”帝多疾,欲逊位武后,处俊谏曰:“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事遂沮。开耀元年卒,年七十五。帝哀叹其忠,举哀光顺门,祭以少牢,赙绢布八百段、米粟八百石,诏百官赴哭,官庀葬事。子北叟固辞,未听。裴炎为白帝曰:“处俊阽死,诿臣曰:‘生无益于国,死无烦费,凡诏赐,愿一罢之。’”帝闻恻然,答其意,止膊物而已。处俊资约素,土木形骸,然临事敢言,自秉政,在帝前议论谆谆,必傅经义,凡所规献,得大臣体。              

(节选自《新唐书·郝处俊传》)


赗:送财物助人办丧事        酺:欢聚饮酒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岁而孤                                                  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B.高宗欲遂                                               饵:食用
C.修短有命                                                  固:本来
D.处俊阽死,诿臣曰                                        诿:委托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B.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C.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D.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B.“吏部”掌管全国文武官员的选用、任免、考核、调动等事务,主管是吏部尚书和吏部侍郎。
C.“春秋”既可指春季秋季,也可指我国特定的历史时代,还可指儒家经典,文中用以指年龄。
D.“少牢”指我国古代祭祀时用羊和猪当祭品,“太牢”则指祭祀帝王时用牛、羊和猪当祭品。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郝处俊不贪财物,很有家庭教养。他父亲去世时,父亲过去的属下送来了很多财物,他都推辞不接受;他对兄弟和睦友爱,侍奉舅舅们很是恭敬。
B.郝处俊富有胆识,深得大家认可。高丽反叛时,他沉着应敌,将士多服其胆略;他反对皇帝让雍王和周王分率两队争胜取乐,谏言受到皇帝好评。
C.郝处俊敢于进谏,甚得大臣之体。他认为寿命长短自有天数,不认可僧人所炼长生药;反对高宗退位给天后;与皇上议论定引经据典,多有匡正。
D.郝处俊生性俭素,尽享身后哀荣。他去世后,不仅高宗为他在光顺门举哀,并赐给众多绢布、米粟;而且百官都去哭祭,官家安排了他的入葬事宜。
2018-09-02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蓟州区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9 . 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A.夫晋,何厌之有?B.沛公安在?
C.大王来何操?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018-12-1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蓟州区马伸桥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联考语文试题
12-13高二上·广东汕头·阶段练习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小题。

萝卜花

萝卜花是一个女人雕的,用料是萝卜。她把它雕成一朵朵月季花的模样。花盛开,很喜人。

女人在小城的一条小巷子里摆摊儿,卖小炒。一小罐煤气,一张简单的操作平台,木板做的,用来摆放锅碗盘碟。她卖的小炒只三样:土豆丝炒牛肉,土豆丝炒鸡肉,土豆丝炒猪肉。

女人三十岁左右,瘦,皮肤白皙,长头发用发卡别在脑后。惹眼的是她的衣着,整天沾着油锅的,应该很油腻才是,却不。她的衣服极干净,外面罩着白围裙。衣领那儿,露出里面的一点红,是红毛衣,或红围巾。她过一会儿,就换一下围裙,换一下袖套,以保持整体衣着的干净。很让人惊奇且喜欢的是,她每卖一份小炒,必在装给你的方便盒里,放上一朵她雕刻的萝卜花。这样装在盘子里,才好看。她说。

不知是因为女人的干净,还是她的萝卜花,一到饭时,女人的摊子前,总围满人。五块钱一份小炒,大家都很耐心地等待着。女人不停地翻炒,而后装在方便盒里,而后放上一朵萝卜花。整个过程,充满美感。于是,一朵一朵素雅的萝卜花,就开到了人家的饭桌上。

我也去买女人的小炒。去的次数多了,渐渐知道了她的故事。

女人原先有个很殷实的家,男人是搞建筑的,很有钱。但不幸的是,在一次建筑中,男人从尚未完工的高楼上摔下来,被送进医院,医院当场就下了病危通知书。女人几乎倾尽所有,抢救男人,才捡回半条命——男人瘫痪了。

生活的优裕不再。年幼的孩子,瘫痪的男人,女人得一肩扛一个。她考虑了许久,决定摆摊儿卖小炒。有人劝她,街上那么多家饭店,你卖小炒能卖得出去吗?女人想,也是。总得弄点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吧?于是她想到了雕刻萝卜花。当她静静地坐在桌旁雕花时,她突然被自己手上的美好镇住了,一根再普通不过的小萝卜,在眨眼之间,竟能开出一小朵一小朵的花来。女人的心,一下子充满期待和向往。

就这样,女人的小炒摊子摆开了,并且很快成为小城的一道风景。下班了赶不上做菜的人,都会互相招呼一声,去买一份萝卜花吧,就都晃到女人的摊儿前来了。

一次,我开玩笑地问女人,攒多少钱了?女人笑而不答。一小朵一小朵的萝卜花,很认真地开在她的手边。

不多久,女人竟出人意料地盘下了一家酒店,用她积攒的钱。她负责配菜,她把瘫痪的男人,接到店里算账。女人依然衣着干净,在所有的菜肴里,依然喜欢放上一朵她雕刻的萝卜花。菜不但是吃的,也是用来看的呢。她说,眼睛亮着。一旁的男人,气色也好,没有颓废的样子。

女人的酒店,慢慢地出了名。大家提起萝卜花,都知道。

生活,也许避免不了苦难,却从来不会拒绝一朵萝卜花的盛开。

1.文章用第三段浓墨重彩地描写女人的穿着打扮,有何作用?
2.文中的女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3.作者以“萝卜花”为题有何用意?
2016-11-18更新 | 65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蓟州区燕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