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 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节选自《大学》)

1.对上面文字论述的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诚意,即人们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诚实、不自欺。
B.语段论证严谨,主要采用举例和对比、比喻论证的方法。
C.语段语言平实浅近,明白晓畅,干净利落,给人以朴素自然的美感。
D.“诚于中,形于外”就是告诉人们做人做事要“表里如一”。
2.《大学》论述“微言大义”,尤其是“慎独”说,对后世影响深远,结合文本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2019-06-17更新 | 128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蓟州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①武元衡的家乡在洛阳城附近。

1.这首诗歌描写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概括。
2.这首诗歌的第三句和第四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3 . 下列文言虚词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击沛公于坐             ②不如善遇之
B.①吾还也                    ②失所与,不知
C.①臣得有以报太子       ②事所以不成者,欲以生劫之
D.①若属皆为所虏          ②臣死不避
2018-12-13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蓟州区马伸桥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联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狗和乡土

李汉荣

①狗是大地上的古典主义者,骨子里最喜欢古老的乡土。喜欢白墙青瓦、桃红柳绿、鸡鸣鸟叫的村庄,喜欢传统农业,喜欢四季分明的农事。狗虽然不解农事,但它一直试图理解并想加入农事。我们经常看到农人后面跟着一只或数只狗,它们或走在田境,或卧于地畔,总是用尊敬、羡慕、求教的目光观察农人的耕作。虽然它的研究自古迄今似乎没有多少进展,但这至少透露了狗对土地、农业和农人的宗教般的崇拜。被一些浅薄人、势利眼一向瞧不起的朴素勤劳的农人,在狗的眼里却是真正的唯一值得崇拜的神灵:他们为什么就那样千年如一日地不辞劳苦呢?他们为什么就那样能干呢?硬是无中生有地在土地里发明出那么多好看的好闻的好吃的好喝的?它怎么花了千万年时间也看不懂学不会一点点呢?农人不是神谁还能是神呢?可以想象,狗的内心里一定汹涌着对农人的原教旨主义般的狂热崇拜。

②狗不仅是坚定、虔诚的乡村古典主义者;也是热情、积极的浪漫主义者。它喜欢率性散漫、自由自在;喜欢通俗的狂欢,只要发现哪里有什么动静,它都会赶去凑凑热闹,并发表几句未必准确却也并非全然凌空蹈虚、不着边际的议论。在乡村的任何一个节日、聚会,以及婚嫁丧娶的仪式上,都少不了狗的身影。狗其实早已是乡土文化的一部分,是民俗风情里的一个鲜活诙谐意象和经典符号,天然地带着哲学和喜剧色彩。在许多场合,若没有狗的参加,就少了许多情趣、气氛和意味。

③写到这里,我想起一件往事,值得一说。多年前深秋的一天,我和亲人在故乡坡地上安葬故去的父亲。当时云暗天低,我悲凄的心里也笼罩着无边的灰暗与虚无,觉得人活一世真是徒然,父亲埋了祖父,我埋了父亲,我的孩子以后又埋我,世世代代就这样活下去也埋下去,最终把地球埋成一座万古大坟包,这就叫生命的意义?这么想着,心就坠到一个深不见底的黑窟窿里了,那个叫作“死”的东西正在将我平日里用文字和诗句极力捕捉和显现的所谓生的意义全部捉拿走了,只剩下了存在的虚无和生存的徒劳……就在这时,我看见了跟随出殡人群赶上山来的邻居家的那只名叫“黑黑”的黑狗,它从附近苞谷地里奔跑出来,在我们身边刚成型的坟头转了一圈,低着头好像记起了什么,不时瞅瞅我们,显然比往日阴沉得多的脸,然后,走到离坟不远的坡梁,蹲下来,很沉默的样子。忽然,它汪汪叫了几声,又似乎意识到有什么不妥而很快静下来。我于是开始留意它,心绪也渐渐从那个无底黑窟窿里往上浮出。我首先看见了它那同情的目光,我同时看见了它身后那层层叠叠的大巴山的峰峦,而在峰峦的上方,是云雾散去后渐渐亮开的无尽苍穹。苍穹之上,有一些鸟飞过去,又有一些鸟飞过来,像在天上开运动会,或举办以云彩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而在鸟影的右上空,一弯白昼的月亮现出淡银色的括弧状轮廓。月亮此时仍在为天空值班,那么,月的后面,毫无疑问还排列着无数的星星和星河,等待着出场,或者它们无须出场,它们一直都在现场,在它们的车间、田野、广场和书房里,一直都在那里注视和沉思,一直在分担着什么,分担宇宙安排给它们的工作,也分享在分担中所体验的一切快乐和不快乐,以及生荣死哀。想到这里,我竟然泪流满面了。啊,此时,我面对的这一切,这忧伤的狗、无言的远山、月儿出示的括弧以及那暂时隐逸于白昼后面的无尽星群、无穷时间和无限空间,这一切,都在分担着它们自身命运的同时,也在分担着我的命运,分担着属于我的生的压力和死的哀伤。是的,此时呈现的天地万物和苍穹宇宙,都在笼罩和帮助着小小的人间,都在帮助我减轻灵魂的负担!想到这里,我流着泪的心里,竟有了 一种细微然而却来得很深的温暖,有了 一种比死的背景更广阔的生的慰藉,有了一种比所谓的诗意更广阔深邃的、难以名状的宇宙意识和生命况味。

④是那只忧伤的狗,及时向我提醒了,在父亲新坟不远的地方,在我们头顶,还存在着值得感念的这一切,这辽阔、永恒的一切。

(选自《散文》2017年第6期)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狗不解农事又试图理解、加入农事,是说它始终陪伴在农人的生活生产中,对农人充满尊敬、羡慕甚至是崇拜之情。
B.文中将一些浅薄人看待农人和乡土中的狗对待农人的态度进行对比,强调乡土狗对朴素勤劳农人更理解,更尊敬。
C.文中插入作者回忆的一段往事,目的只是为了突出狗的鲜活与诙谐,提醒人们不能忽视它的存在。
D.“我”能悲伤中沉静下来,是感到了乡土狗及其身后的远山、月儿、星群等都在分担着“我”的压力和哀伤。
E.本文由叙到议、由虚到实,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现了作者对生命和外物苍穹的感悟,是一篇情景理兼具的文章。
2.请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3.本文以《狗和乡土》这种关系型题目为题,有何作用?
4.在父亲的丧礼上,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进行简析。
2019-02-12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天津市蓟州等部分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5 . 对“独立寒秋”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昂首挺立于寒冷的秋天,突现出革命领袖的高大形象
B.独自站立于深秋之中,点明处境和时间
C.在严峻的政治形势中昂首挺立,表现出不屈的斗争精神
D.在寒冷的秋天中孤立无援,略感寂寞、惆怅
2017-09-17更新 | 144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蓟州区燕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一)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晋侯、秦伯围郑,其无礼于晋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烦执事
③既东       ④又欲肆其西
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封”字不同
B.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封”字也相同
C.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封”字相同
D.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封”字也不同
2.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的理由是(     
①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②夜缒而出,见秦伯  
③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④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⑤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夫晋,何厌之有?
A.①②③B.③④⑥
C.②⑤⑥D.④⑤⑥
3.解释下列句中画横线的词语。
①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   鄙:
②夫晋,何之有?       厌:
③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肆:
4.翻译下面句子。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5.文中是如何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及形势的?(用原文回答)
6.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的?(用原文回答)
7.烛之武是个怎样的人?
2021-10-2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蓟州区燕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明太祖平武昌,即议律令。吴元年冬十月,命左丞相李善长为律令总裁官,参知政事杨宪、傅珮,御史中丞刘基,翰林学士陶安等二十人为议律官,谕之曰:“法贵简当,使人易晓。若条绪繁多,或一事两端,可轻可重,吏得因缘为奸,非法意也。夫网密则水无大鱼,法密则国无全民。卿等悉心参究,日具刑名条目以上,吾亲酌议焉。”每御西楼,召诸臣赐坐,从容讲论律义。十二月,书成,凡为令一百四十五条,律二百八十五条。又恐小民不能知,命大理卿周桢等取所定律令,自礼乐、制度、钱粮、选法之外,凡民间所行事宜,类聚成,训释其义,颁郡县,名曰《律令直解》。太祖览其书而喜曰:“吾民可以寡过矣。”

洪武元年,又命儒臣四人,同刑官讲《唐律》,日进二十条。五年,定宦官禁令及亲属相容隐律,六年夏,刊《律令宪纲》,颁之诸司。其冬诏刑一部尚书刘惟谦详定《大明律》每奏一篇命揭两庑亲加裁酌。及成,翰林学士宋濂为表以进,曰:“臣洪武六年冬十一月 受诏, 明年二月书成。篇目一准于唐:曰卫禁,曰职制,曰户婚,曰厩库,曰擅兴,曰贼盗,曰斗讼,曰诈伪,曰杂律,曰捕亡,曰断狱,曰名例。采用旧律二百八十八条,续律百二十八条,旧令改律三十六条,因事制律三十一条,《唐律》以补遗百二十三条,合六百有六条,分为三十卷。或损或益,或仍其旧,务合轻重之宜。”九年,太祖览律条犹有未当者,命丞相胡惟庸、御史大夫汪广洋等详议,厘正十有三条。十六年,命尚书开济定诈伪律条。二十二年,刑部言:“比年条例增损不一,以致断狱失当。请编类颁行,俾中外知用遵守。”遂命翰林院同刑部官,取年所增者,以类附入,改《名例律》冠篇首。

(选自《明史志第六十九》)

【注】①吴元年: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前一年为自己建了一个字的年号“吴”。②亲属相容隐律: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亲属可以相互包容隐瞒犯罪,法律不予制裁或减轻处罚。

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恐小民不能                       周:全都
B.类聚成                                     编:册子
C.《唐律》以补遗百二十三条       掇:编辑
D.取年所增者                              比:近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颁郡县                                          非蛇鳝穴无可寄托着
B.臣洪武六年冬十一月受诏               弱天下之民
C.俾中外知遵守                                此虽免乎行,犹有待者也
D.改《名例律》冠篇首                      不拘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令,中国古代政府某部门或机构的长官,如尚书令、县令,文中指的是法令。
B.宦官,宫中侍奉的官,意同《孔雀东南飞》里“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之“宦官”。
C.表,这里是指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D.狱,指案子,《曹刿论战》里“小大之狱,虽不能察”之句的“狱”即是此意。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其冬诏/刑部尚书刘惟谦/详定《大明律》/每奏一篇/命揭两庆/亲加裁酌
B.其冬诏刑部/尚书刘惟谦详定/《大明律》每奏一篇/命揭两庞/亲加裁酌
C.其冬/诏刑部尚书/刘惟谦详定《大明律》/每奏一篇命揭/两烷亲加裁酌
D.其冬/诏刑部尚书刘惟谦详定《大明律》/每奏一篇/命揭两疣/亲加裁酌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明太祖平定武昌之后,就下令朝中大臣二十人为议律官修订法律,并亲自召见诸臣,讲论律文要义,表明皇上对修订大明法律极为重视。
B.通过二个月的努力,议律官们修成律令,共有法令-百四十五条,律条二百八十五条,简称为《律令直解》,并颁发这些册子给郡县。
C.在《唐律》的基础上,刘惟谦等经过几个月的时间,三十卷的《人明律》修成,但以后并没有停止增删,直到洪武二十二年才算基本修定。
D.选文简述了明太祖诏令修定人明律令的事情,所关涉的律文名目繁多,参与人员众多,但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却写得清晰明了。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吏得因缘为奸,非法意也。
(2) 卿等悉心参究,日具刑名条目以上,吾亲酌议焉。
(3) 或损或益,或仍其旧,务合轻重之宜。
2019-02-13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天津市蓟州等部分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之。

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年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带山之县必骇,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抄

是时董卓迁天子都长安,卓因留洛阳。朗父防为治书御史,当徙西,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或有告朗欲逃亡者,执以诣卓,卓谓朗曰:“卿与吾亡儿同岁,几大相负!”朗因曰:“明公以高世之德,遭阳九之会,清除群秽,广举贤士,此诚虚心垂虑,将兴至治也。威德以隆,功业以著,兵难日起,州郡鼎沸,郊境之内,民不安业,捐弃居产,流亡藏窜,虽四关设禁,重加刑戮,犹不绝息,此朗之所以于邑也。”

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卓用事者,求归乡里。到谓父老曰:“董卓悖逆,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郡与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东黎阳。黎阳有营兵,赵威孙乡里旧婚,为监营谒者,统兵马,足以为主。若后有变,徐复观望未晚也。”父老恋旧,莫有从者,惟同县赵咨,将家属俱与朗往焉。后数月,关东诸州郡起兵,众数十万,皆集荧阳及河内。诸将不能相一,纵兵抄掠,民人死者且半。久,关东兵散,太祖与吕布相持于濮阳,朗乃将家还温。时岁大饥,人相食,朗收恤宗族,教训诸弟,不为衰世业。  

建安二十二年,遇疾卒,时年四十七。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

(节选自《三国志·司马朗传》)


[注]①抄:掠夺。②阳九之会:指灾难之年或厄运。③宗:宗族,宗室。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谢:感谢
B.监试者                              异:以……为异
C.即散财物以赂卓用事者          遗:留下
D.不为衰世                           解:解除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监试者其身体壮大                 身翼蔽沛公
B.兵难日起                              因人之力敝之
C.天下所仇                              吾属今之虏矣
D.,关东兵散                       未发,太子迟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朗身体健壮高大,监试者怀疑他隐瞒了年龄,在讯问中司马朗敏捷、机智,令监试者刮目相看。
B.冀州刺史李邵移家避难,司马朗劝说他这样做会动摇民心而成为违法乱纪的根源。李邵没有听从他的劝告。沿山一带的百姓果然发生骚乱。
C.有人告发司马朗打算逃跑,把他抓起来送到董卓那里,董卓对司马朗说,把他看做自己的孩子,他怎能这样做。司马朗表明忠心和诚意,董卓最终放了他。
D.司马朗带着家人回到温地的这一年发生大饥荒,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司马朗收留抚恤宗族里的人,教育自己的弟弟们。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⑵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⑶父老恋旧,莫有从者,惟同县赵咨,将家属俱与朗往焉。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业。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生子二人,长曰蒙,少曰诵,诵即充父。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

建武三年,充生。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充独不肯。诵奇之。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父未尝笞,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充书日进,又无过失。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所读文书,亦日博多。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不好徼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常言人长,希言人短。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众会乎坐,不问不言,赐见君将,不及不对。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贫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得官不欣,失位不恨。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淫读古文,甘闻异言。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充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交。所友位虽微卑,年虽幼稚,行苟离俗,必与之友。好杰友雅徒,不泛结俗材。俗材因其微过,蜚条陷之,然终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

(王充《论衡·自纪篇》,有删节)

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岁,横道杀伤。                              凶:凶险
B.闾里未尝                                        让:责备
C.辞师受《论语》《尚书》,日千字       讽:背诵
D.游必择友,不好                           苟:草率,随便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一岁仓卒国绝,因家       盘盘,囷囷焉,蜂房水涡
B.或书丑得鞭                    治天下为事者也
C.处逸乐欲不放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D.俗材因微过                    皆出于此乎
3.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王充美好品德的一组是(     
①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
②礼敬具备,矜庄寂寥
③以笔著文,亦如此焉
④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
⑤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⑥行苟离俗
A.①②④B.①②⑥C.③④⑤D.③⑤⑥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B.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C.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D.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王充极少说别人的短处,而愿意说别人的长处。他为人清高自重,被人诬陷,也不加辩白。
B.王充幼年时恭顺仁厚,未曾受父母责备鞭打。他追求好名声,喜欢结交杰出高雅的朋友。
C.王充做官时不计较俸禄的多少和官位的高低,国君和将领召见时他考虑不周到就不对答。
D.文章从生活、读书、做官等多方面来写王充的为人处事,多采用对偶句式,既使人物形象鲜明,又言简意赅,富有节奏感。
6.把下列所读文章中的句子以及课本上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
(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3)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4)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2020-10-1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蓟州区擂鼓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沁园春•长沙》中“鱼翔浅底”,若把“翔”改为“游”不如原文好,这是因为(   
A.“翔”写出了鱼游之快速,而“游”则没有什么诗意。
B.“翔”是以鸟拟鱼,写出了鱼的轻快自由的神态,暗写水之清,鱼如在空中游。
C.“翔”与 “浅底”相配合,因为鱼在“浅底”游,所以就像鸟儿在空中飞一样。
D.“翔”照应前句“鹰击长空”的“击”,都是要表现鹰、鱼主动搏击的情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