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1 .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割,以趋于亡 ②石,金块珠砾 ③以事秦之心天下之奇才
④后人哀之而不之  ⑤可怜焦土 ⑥弦 ⑦ 秦者秦也   蜂房水涡
来于秦   ⑩骊山北构而西
A.①②⑥⑧⑨⑩B.②③④⑤⑦⑧C.①③⑤⑦⑧D.③④⑥⑦⑨⑩
2 . 蔡婆婆与窦娥是婆媳关系,刘邦与项伯“约为婚姻”。《红楼梦》中与这两种关系相同的是(       
A.王夫人与王熙凤;周瑞与冷子兴B.王夫人与王熙凤;贾珍与秦业。
C.邢夫人与王熙凤;贾珍与秦业D.邢夫人与王熙凤;周瑞与冷子兴
2023·天津红桥·二模
整本书阅读-简答(单) | 较易(0.85) |
名校
3 . 《红楼梦》回目中往往有对人物的“一字定评”,请在“勇、贤、俏、慧、痴、美”中选择恰当的字填入相应的回目中。

___袭人娇嗔箴宝玉

___平儿情掩虾须镯

___晴雯病补雀金裘

___紫鹃情辞试忙玉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豹子头林冲

茅盾

这一夜,豹子头林冲在床上翻来覆去。

日间那个失了花石纲的青面兽杨志的一番话,不知怎地只在林冲心窝里打滚。

他林冲,一年多前何尝不曾安着现在杨志那样的心思;但是在这月白霜浓的夜半,那几句话便只能像油煎冷粽子似的格在林冲胸口,如鲠在喉。

虽说莽撞粗拙,林冲有时候却也粗中有细;当他把一桩事情放在心上颠来倒去估量着的时候,也会想到远远的过去,茫茫的将来。那时,他朴野粗直的心,便像被朴刀尖撩了一下,虽然有些疼,可是反倒松朗些,似乎从那伤处漏出了一些的光亮,使他对于人,我,此世界,此人生,都仿佛更加明白。

月光冷冷地落在床前,林冲睁圆大眼看着发愣,幼年生活朦胧地被唤回来。本是农家子的他,素来没有什么野心:父亲辛苦一世,还不够供应官家的征发:庄稼人的生活是受得够了,这才投拜了张教头学武,想在边庭上一刀一枪,也不枉父母生他一场。

他从没到过“边庭”。父老传说,那是一片无边无垠、水草肥沃的地方,胡笳声动,“胡儿”扫过,只剩下烧残的茅屋:每逢这样的图画在林冲想象中展开的时候,便朦胧地觉得学习武艺不仅为养活一张嘴。

“边庭”呐!曾使豹子头林冲怎样的激昂!

但在“八十万禁军教头”任上第二年,他看见了许多把戏;他断定那些权贵暗地里是怎样地献媚胡儿!一伙吮吸百姓血液的凶狠恶魔!

林冲拿起拳头在床沿猛捶一下,两只眼睛更睁得大了:

“咄!边庭上一刀一枪!——哈!”

那个杨志不是还在做这样的梦么?“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从前是不明不白掉了宫职,现在又想到高俅那厮手里弄回个官儿来!林冲现在是再也不信那些话了,他倒觉得杨志有点可怜。虽然他杨志只不过想封妻荫子,但这一片孤忠终要被辜负吧!那献媚妥协的行径,林冲只觉得太卑劣。他不想占便宜,可亦不肯忍受别人的欺侮。那时候,他要报复!才不管是高太尉、高衙内,或是什么陆虞候,他简捷地要他们的命!自从那天冤屈地被做成发配沧州的罪案后,他除了报仇什么幻想都没有。

流血,他不怕。但无缘无故杀人他亦不肯。因此那个白衣秀才王伦要他交纳什么“投名状”的时候,他觉得这个泼皮原也是高俅一类,不过住在水泊罢了。为个人的利害去杀一个无仇无怨的人不是豹子头的性情!可是形势所逼,他只好应承。

他原打算杀一个看来不是善良之辈,不料最后碰到这倒霉的杨志!

暴躁在林冲胸头炸开,他皱眉向墙上的朴刀一望,翻身离床,拿了朴刀,便开门出来。

宿雪还没消融,白皑皑的照得聚义厅前如同白昼;朔风又把残雪吹冻,踏上去只是簌簌作响。林冲低头倒提朴刀,只顾往前走。大柏树上一群鸟忽然惊飞起来。林冲猛可曳住了脚步,抬头看,半轮冷月在冻云中浮动,像是泼皮涎着半边脸笑人。几点疏星远远地躲在天角也在对林冲眨眼。

林冲剔起眉毛,再往前走。然而一个“转念”——“到底要结果哪一个?”

这青面兽原也是无仇无怨,但不是无抵抗的善良百姓,林冲觉得在“刀枪无情”的理由下原是问心无愧的。可现在呢?这汉子虽已露出更卑污的本相,但若乘他睡眼朦胧就一刀了事,也不是豹子头做的,须吃江湖好汉们耻笑呐!

遥望聚义厅前两排戈矛剑戟,林冲的杀心便移到了第二个对象。是那王伦!顶了江湖上好汉的招牌却在这里把持地盘,妒贤嫉能!

林冲睁圆了怒目四下眺望。好一个雄伟的去处呀!港汊环抱,四面高山,进可攻退可守!争不成给王伦那厮把持了一世,却叫普天下落魄好汉,“被压迫的老百姓,受尽腌臜气!

重下决心,林冲挺起朴刀,托开左手,飞步抢过聚义厅前,便转向右首耳房奔去。

“来者是谁?”

听到这声吆喝,林冲摆开步式,朴刀在怀,定睛前瞅。

“呀,林教头,是你!”

巡夜的小喽啰做出一副吃惊的脸相。林冲眼瞅着不说话。不是没了主意,却是在踌躇;他不忍多杀不相干的人。

“林教头,半夜三更到这里做什么?”

一句平常询问蓦地勾起误入“白虎堂”那回事,抬头一望,明明是“聚义厅”,不是“白虎堂”!

“林头领好武艺,这早晚也还打熬力气!”

林冲竟下意识点头,随即耳根发热,惭愧有生以来第一次说谎。

看着喽啰走远的背影,林冲倒提朴刀,头微微下垂,踏着冻雪,又走回卧房去。心中再次估量:腌臜畜生的王伦自然不配作山寨之主,但谁配呢?要有胆略,有见识,江湖闻风拜服才配呐!不乏自知之明的林冲想法和提刀出房时颇不同了。这压迫者的圣地固然需要一双铁臂膊,更需一颗伟大的头脑。

“梁山泊又不是他的!我在此又不是替他卖力!只是这地方可惜!”

这时清脆的画角声已经在寒冽的展气中呜咽发响。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品开头虽未直接叙述青面兽杨志的话,但从下文林冲的心理活动可以推知,杨志还存着顾念家人,期待能另找门路图出身的想法。
B.文中用抒情性的笔调描绘林冲早年的“边庭”理想,“无边无垠、水草肥沃”“胡声动,胡儿扫过”,边塞豪情的画面却与冷酷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反差。
C.作品景物描写凝练传神,文中画线部分段落语句,渲染出紧张的气氛,也隐约透露出林冲内心的犹豫,为下文的“转念”埋下伏笔。
D.文中对林冲行为的延宕多有表现,人物的本性与刺杀的意志始终处于紧张的矛盾中,但最终,林冲还是因为不忍杀害无辜的喽啰,而放弃了刺杀王伦的想法。
2.本文以林冲心理活动为线索,采用第三人称叙述重写经典,这样的写法有何艺术价值?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本文中的“豹子头林冲”与课文节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林教头”形象有何不同?请结合相关文本加以说明。
5 . 选出句式与“渭流涨腻,弃脂水也”(判断句)相同的一项(     
A.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B.戍卒叫,函谷举
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D.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面语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译:至于那么多(对我)怨恨和诽谤,那是我本来早就料到它会这样的。
B.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译:没有机会(与您)见面,不胜内心实在仰慕到极点。
C.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译:抱怨老百姓,特别是朝廷上的士大夫更加如此罢了
D.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译:所以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宽恕我吧。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二)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千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敝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又闻昔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节选自司马光《训俭示康》)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其根本                    固:使……稳固
B.永保无疆之                 休:休止
C.乃一花                       簪:簪子,活用动词,插
D.人之常情                    顾:只是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B.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C.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D.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神器,指神秘莫测、威力无穷的器物。泛指兵器或借指帝位、政权;本文指“兵器”。
B.科名,指古代选拔官吏后备人员的科举考试,本文为考取了进士的名分。
C.域中,指天地间,语出《老子》“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
D.掌书记,指节度掌书记,是唐代官名,掌管一路军政、民政的机关中的僚属。
4.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魏文借助“水”与“木”,用了比喻及对比论证,警示太宗“忘本”“忘危”的严重后果。
B.司马光通过多个“生活实例”来对比论证,为结尾告诫子孙“勤俭持家”提供了依据。
C.《训俭示康》主要从自己对待物质生活的态度,来论述“奢俭”与事业成功与失败的道理。
D.《谏太宗十思疏》论述“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君主才能实现“垂拱而治”的局面。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
(2)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8 . 对下列《六国论》中词语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其实百倍”中的“其实”解释成“那实际数量”,与今义不同。
B.“然后得一夕安寝”中的“然后”解释成“一件事情以后接着另一件”,与今义同。
C.“智力孤危”中的“智力”解释成“谋略和力量”,与今义不同。
D.“刺客不行”中的“不行”解释成“不执行、不实行”,与今义不同。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送太守王秉

辛弃疾

酒罢且勿起,重挽使君须。一身都是和气,别去意何如?我辈情钟休问,父老田头说尹,泪落独怜渠。秋水见毛发,千尺定无鱼。

望清阙,左黄阁,右紫枢。东风桃李陌上,下马拜除书。屈指吾生余几,多病妨人痛饮,此事正愁余。江湖有归雁,能寄草堂无?


【注】①本词是辛弃疾闲居带湖时,为送别被贬为泾原路(今宁夏一带)都监的信州(今江西上饶)太守王乘所作。②挽须:出自苏轼赠王庆源诗“时有野人来挽须”称赞王庆源不摆做官的威仪。③黄阁:中书门下省。④紫枢:枢密院。宋代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分掌军令与政令。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从别宴写到田头,作者写到父老,着意表现了王秉虽身为太守,但和善宽厚、仁德亲民的形象。
B.上阕后两句取义于“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表达对王秉处事过于执着于完美的委婉劝告。
C.下阕写别后场景,尾句中“雁”与范仲淹《渔家傲》“衡阳雁去无留意”中“雁”传达的情感不同。
D.全词运用了侧面烘托、用典、直抒胸臆等手法,使作品既具有质朴通俗之效,又具有含蓄蕴藉之美。
2.下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妪,先大母婢也,二世
B.吾妻死之年所植也
C.余稍为修葺,使不
D.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