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3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寒病中有感

陆游

楚水枫林霜露新,白头一叟正吟呻。

牛衣未起王章疾,马磨何伤许靖贫

治道本来存简册,神州谁与静烟尘?

新亭对泣犹稀见,况觅夷吾一辈人。


【注】①王章,汉代人,刚直敢言,初为诸生学长安,疾病,无被,卧牛衣中。后用作为官刚直的典实。②许靖,东汉人,曾一度陷入贫困,要靠赶马拉磨,亲自劳作来过生活。③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后用来指对沦陷国土的怀恋。④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字夷吾,助齐桓公成就霸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的题目,点出了诗歌创作的季节、背景和诗歌的主要内容。
B.首联刻画了一位于楚水枫林间,冒着严霜,浅唱低吟的白发诗人的形象。
C.颔联引用王章和许靖这两个人物,暗指国家需要他们这样经受苦难的能臣。
D.颈联直接表现了诗人对当权者疏于研读史书、缺乏治国之道的不满。
2.本诗与《书愤》都是陆游晚年所作,但诗人表达的情感不完全相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24-03-07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抛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士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选自《墨子·非攻上》)

材料二:

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己,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己。’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若以此A说B往C杀D十人E十重F不义G必有H十死罪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鸡豚,指鸡和猪,古时候农家所养的禽畜。豚也指猪,与豕相比,豚指的是小猪。
B.仁义,是儒家的重要思想,意为仁爱与正义,孔子云杀身成仁,孟子曰舍生取义。
C.什一,古代十分税一的赋税制度,数字用法与《促织》中“冀有万一之得”不相同。
D.今兹,意即今年,这里“兹”的意义与《墨子》中“兹甚”的“兹”的意义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的君子都懂得谴责杀人这样的错误行为,但对于大行不义攻打别人的国家,反而大加赞美。他们这是明知故犯。
B.《非攻》一文,体现了墨子的独特风格,语言浅显,逻辑严谨,层次井然,在论证中反复论说,务求把意思说得清楚明白。
C.戴盈之认为免除关卡和市场的赋税,目前还做不到,请求减轻赋税。孟子不赞同这样的做法。
D.《孟子》的论辩艺术,表现在善于抓住对方观点的疏漏,触类旁通,引申发挥,让对方理屈词穷,这在选文中可见一斑。
4.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2)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5.两篇文章都围绕“不义”展开论述,所持观点有何不同?
2024-03-07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变形记

陈巨飞

王太贵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醒来后变成了公众人物。

他努力地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躺在病床上,一群人笑盈盈地、用他从未享受过的表情看着他。吴老三走了过来,他是王太贵的老板,一个包工头。平时一向比较张狂,这时,他拿着锦旗走到王太贵身边,蹲在病床前,把锦旗的另一端放在王太贵虚弱的手上。长枪短炮又咔嚓咔嚓地闪了一通。王太贵感到头晕目眩,闭上眼睛睡一觉再说。

等王太贵再次醒来时,已经是深更半夜了。他终于看清“见义勇为”四个烫金的大字。锦旗压着几份报纸,王太贵从报纸的大标题上骤然看到了自己的名字,这吓了他一跳。他抽出报纸一看,标题写着:农民工制服绑匪,王太贵大义灭亲。王太贵就大概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躺在这里了。

故事要从之前说起。

王太贵因吃苦耐劳而成为钢筋工带班班长。张勇是王太贵大舅的儿子,一直娇生惯养。为了给表弟盖房子,大舅还欠王太贵三万块钱呢。张勇心里也急,他在村里当个小电工,赚不了什么钱。在王太贵的说情下,张勇很快就成了吴老三手下的水电工。

现在是商品经济时代,是买方市场。张勇接了这个差事后,身边就围满了各种推销建材的业务员。王太贵对张勇说,不能被别人的好处冲昏了头脑,工程验收不掉,自己就要吃大亏了。

张勇的活还真没验收掉。张勇越想越气,心想自己出来干了半年活,一开始信了业务员的哄骗,没通过验收也就算了,后来整改得很认真,凭什么吴老三不验收﹖就是想赖账!我看他就是黑心包工头……

张勇气不过,三杯酒下肚,各种委屈涌上心头。正当吴老三向客人介绍工程进展情况时,张勇一把揪住吴老三,腾地从背后抽出菜刀将他绑架了。就在警察多项营救方案失败、大家一筹莫展之际,一个人却突然从天而降,重重地落在张勇的身上。巨大的惯性撞开了吴老三,直接把张勇扑倒在地上。等大家缓过神,发现张勇在这个人身下一动不动,汩汩地流着鲜血。

报道后面,王太贵看到记者的名字,他叫胡文。他决定天亮联系胡文,说明真实情况,再按事实报道。

事实是:王太贵正在高高的脚手架上扎钢筋,叫张勇不要冲动,放下菜刀,他就朝脚手架的边缘挪了挪,没想到一时不慎,从五层楼上摔下,落到张勇的头上,出于偶然救了吴老三,压死了张勇,这才捡了自己一条命。当然不是见义勇为,更不是什么大义灭亲。这个报道要是被家人或是大舅看见了,还指不定会发生什么误会。

第二天上午十点多的时候,王太贵醒了。病房里多了一个50多岁的秃顶男人,他说他叫胡文,报道是他写的,应上级要求,想再作深入报道……王太贵心想,怎么就送上门来了。

王太贵向胡文说明了真实情况。他说。我害死表弟,还成了英雄,家里人怎么看我?胡文说,你说了谁会信﹖如果说出事实,你大舅一家仍然要找你麻烦,社会上反而会笑话你。你把挣来的钱孝敬你大舅一家,我再帮你证明。这样于你、于我、于大家,都很有好处。

他也想了想,胡文说的好像真有些道理。可是这样“顺其自然”,心里又很不安。老婆说自己都回娘家了,大舅和大舅妈吵得受不了……

胡文建议王太贵继续“装英雄”,一方面可能是“装”比“不装”好,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胡文马上要评定高级记者的职称。胡文前一段时间一直努力,就是想制造一些响动,给自己加分。

胡文从医院出来,长长地嘘了一口气。他突然觉得,自己好像也被谁绑架了。胡文的稿子发出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引起了新安县的文明办主任刘义民的注意。他已经干了十五年正科了,这么多年来,提拔的机会总是与他擦肩而过。

王太贵的出现让刘主任看到了这种运气。他叫来胡文,问起王太贵的情况。胡文说,如果想上报他为亮点人物,还是要慎重。紧接着,王太贵就作为亮点人物候选人报上去了。今年的评选和以往稍有不同,增加了微信投票的环节。

王太贵的伤幸亏无大碍。住院期间,家人来了几次,听家人说,大舅妈之前几乎是每天来哭一次,现在偶尔还会来家里哭一场,但成为一种习惯,都见怪不怪了。

有一天,有个医生对他说,王太贵,我们都在给你投票呢!你现在全省有名了。王太贵了解了怎么回事后,就让胡文联系刘主任。胡文说,你忘了我们当初约定的事吗?再说,你不说别人怎么知道呢?王太贵说,不行,我要找刘主任。见到了刘主任,王太贵说明了情况,表示要退出评选。

刘主任生气地说,你为什么现在才说这些?马上评选结果都要下来了,你在这里搞什么飞机?

既然误会已经形成,就不可挽回了。再说,这已经不是你个人的事了,这是全县的大事。你骗了人,也就是胡记者和我骗了人,也就是我们全县骗了人,你难道让别人喊我们县是骗子县吗?刘主任说。

王太贵说,我不想当骗子。

刘主任说,那不就成了,你一个人用善意的谎言化解全县的诚信危机,也是一种见义勇为。你现在不就是担心对不起你大舅一家﹖到时候我和胡记者一起去你大舅家说明情况,化解误会。王太贵小鸡啄米似的点点头,刘主任和胡文相视一笑。

王太贵也就顺利评上了亮点人物,也因为这一因素,新安县被评为先进县。当然王太贵不知道,胡文已经获得高级记者职称。刘主任也得到了重用,任政府办主任。

他每天早晨起来都要看一看镜子,一看就是半天。有一天,他想他得回家看看了。一回到家,大舅和大舅妈就来了,大舅妈突然号啕大哭,紧接着,大舅也泣不成声……王太贵看见夕阳渐渐地熄灭,掉入山那边的深渊去了。

他摸清了刘主任的生活轨迹。当刘主任迎上去接女儿的时候,王太贵挡住了刘主任和女儿的去路。刘主任说,不是我不帮你,你用脚趾头想想,木已成舟的事,我说了又有什么用?

王太贵拉住刘主任说,不行,你要帮我证明,我们到电视台去。

“神经病!”刘主任挣脱王太贵,把他推倒在地。

王太贵起来后,扑上前去抓住了刘主任的女儿,从背后抽出水果刀。他用命令的语气对惊魂未定的刘主任说,“快叫记者来,我有话要说!”

不一会儿,警察和媒体都来了,劫持着人质的王太贵被包围在中间。看到刘主任紧锁的眉头,王太贵一阵释然。

(选自2021年第5期《小说林》,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笑盈盈地、用他从未享受过的表情看着他”,既表现了人们对王太贵敬仰的心情,也表现了王太贵身份变化后难以适应的心理。
B.“刘主任和胡文相视一笑”,这一细节不仅写出了刘主任和胡文说服王太贵后的开心,而且写出了他们对王太贵盲目顺从的满意。
C.“夕阳渐渐地熄灭,掉入山那边的深渊去了”,这句话实写王太贵所看到的眼前之景和王太贵绝望又无助的心境。
D.作者善于运用对比来刻画人物,既有不同人物之间的对比,也有同一人物前后不同表现的对比,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2.关于本文“人物设置”的解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勇是进城农民工,他“缺少经验”“贪图小利”又“性格冲动”,是故事发生的“人物引子”。
B.大舅妈是典型的母亲形象,丧子让她痛不欲生,正是她的一次次哭诉,使得王太贵回归了自我。
C.刘主任是基层官员,他的所作所为是为了“抓住提拔的机会”,他的出现使小说主题得以提升。
D.胡文是小说中的关键人物,是他的一篇主观臆断的报道,改变了主人公的命运,推动了情节发展。
3.小说围绕“绑架”展开,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中“绑架”的含义。
4.我们在影视作品中见过“变形”,如《蜘蛛侠》《超人》。在课文中读过“变形”,如《变形记》《促织》。请从“变形”的情节内容、人物形象、主题意义三方面去分析本文的特别之处。
2024-03-07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文学与“世界”构成怎样的关系,文学为什么而作,为什么人书写,关涉文学本质论。

(2)中国古代文论有从“世界”角度来理解文学本质的传统,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感物说”,认为文学源于创作主体对生活的感受,这一观点影响深远。苏轼基本上遵循传统诗学中心物交感、主客合一的理论观点,认为诗文是创作主体在感受外在世界的基础上内在精神境界的艺术呈现。他在《南行前集叙》中云:“山川之秀美,风俗之朴陋,贤人君子之遗迹,与凡耳目之所接者,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正是山川风物、贤人胜迹等自然与社会事物激发了作家的创作欲望;在《辨杜子美杜鹃诗》中提出作诗应是“类有所感,托物以发”;在《题渊明〈饮酒〉诗后》中阐述了“境与意会”的妙处。

(3)无论因物触兴、有感而发,还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都是创作主体通过诗文折射宇宙、自然之生命精神的基本途径与手段。苏轼强调文学创作是主体情感体验和内在情结的自然流露,但在根本上也离不开对客观世界的感发,这样才能达到主客互融、天人合一。

(4)眼下,有些创作者忽视中国的现实土壤和传统文脉,简单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在此背景下,苏轼的观念对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纷繁复杂的文学现象中辨清文学的本质,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5)基于对文学与“世界”关系的清晰准确的认知,苏轼提出了“有为而作”的命题,可谓言之有据、内涵深刻。他在《题柳子厚诗》中认为“诗须要有为而作”。《答虔停俞括》云:“今观所示议论,自东汉以下十篇,皆欲酌古以驭今,有意于济世之实用。”在《王定国诗集叙》中评赞王定国的诗“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有为而作”就是强调诗文要具有道德评价与教化的功能,从而有益于国家、社会与民众。

(6)在当下,文学的本质要求是要对社会、时代和人民“有为”。新时代的文学需秉持“有为而作”的理念,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来观照世界,从人民的实践和多彩的时代中汲取营养,反映人民改革创新的火热实践与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为时代和人民放歌。

(7)文学创作是文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创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审美加工从而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要经历创作动因、艺术构思与语言呈现等复杂过程。“无意为文”是古代诗学中另一个影响深远的命题,苏轼极力倡导,体现出他对文学创作重要规律的深刻认识与体悟。

(8)苏轼认为诗文创作“非能为之为工,乃不能不为之为工”,应“有所不能自己而作”,不可勉强刻意为文,只有如此才能达到创作妙境。《子思论》有云:“昔者夫子之文章,非有意于为文,是以未尝立论也。所可得而言者,唯其归于至当,斯以为圣人而已矣。”也就说,孔子为文并非刻意而作,但他所说的都恰到好处。苏轼在《答谢民师书》中认为,诗文创作应“如行云流水”“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这样就能达到心、手、器高度统一,以致“无思”而“辞达”。又《书黄子思诗集后》云:“苏李之天成,曹刘之自得,陶谢之超然,盖亦至矣。”强调诗文创作应以“无意”发之,在物与我、情与境悠然感会之际,自然而发、自然而成,方能成“天下之至文”。

(9)情感性是文学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苏轼的“无意为文”还表现在对情感表达的重视,特别强调真情实感的流露与抒发。《读孟郊诗二首》有云:“孤芳擢荒秽,苦语余诗骚。水清石凿凿,湍激不受篙。”“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有如黄河鱼,出膏以自煮。”苏轼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称许孟郊的诗作情真意切,完全是诗人内在情感与生命情结的真实流露。《录陶渊明诗》又云:“言发于心而冲于口。”不难看出,苏轼是以情感是否真切论诗,认为诗文贵情真,不伪饰,不造作。当前,有些创作者为了快出作品、多出作品,出现模仿抄袭、千篇一律、机械化生产等弊端。这类创作不可能写出真情实感,也就很难激发读者共鸣、促进情感交流。

(10)那么,诗文创作如何才能做到“无意为文”呢?这涉及文学创作中复杂的精神活动,跟艺术直觉、艺术情感、艺术想象等密切相关。苏轼对于诗文创作的心理机制有着准确的把握。

(11)他认为,在创作中主体内心必须“空”“静”,以充分集纳、感知外物并进而达到自由兴发的直觉表现境界。《送参寥师》云:“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在《超然台记》中主张“游于物之外”,而反对“游于物之内”,对外物采取超然静观的态度。“空”“静”的心理状态,可以排除外界不必要的干扰,使物象保持其自然状态自由地进入主体内心,主体就可以物我两忘、心物合一,凝神观照创作对象。“空静”不但有助于创作主体感知外物,还能使主体超越自我,超然物外,超越时空、因果之限制,促使神思发轫,从而进入自由兴发的直觉表现阶段,这是文学创作臻于得心应手与自由境界的重要前提。

(摘编自姜春《有为而作·无意为文·美未忘箴》)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融合个人丰富的创作实践经验,在大量的书信、序跋以及诗文作品之中,广泛深入地阐述了自己的诗学见解。
B.“有为而作”的文学理念体现了苏轼对文学与世界关系的准确认知,也为新时代文学提供了创作遵循,具有共通性。
C.“有为而作”强调文学的道德评价与教化功能,“无意为文”推崇诗文自然妙成,虽各有侧重,但都关涉文学本质。
D.苏轼能够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诗文创作的规律和心理机制,他认为,只有内心空静,才能够创作出情真意切的诗文。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在提及陶渊明时,称其诗“境与意会”“言发于心而冲于口”,可见陶诗备受苏轼青睐。
B.文学创作因物触兴,有感而发,作品折射宇宙、自然生命精神的手段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C.苏轼在“感物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有为而作”命题,进而参透了文学创作中主客体的关系。
D.苏轼认为诗文创作应“如行云流水”,使其自然而成,尽量不在结构和语言等方面刻意为文。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5)段观点的一项是(     
A.《次韵孔毅父集古人句见赠》云:“天下几人学杜甫,谁得其皮与其骨?……名章俊语纷交衡,无人巧会当时情。”
B.《次韵朱光庭喜雨》云:“清诗似庭燎,虽美未忘箴。”
C.《凫绎先生诗集叙》云“先生之诗文……凿凿乎如五谷必可以疗饥,断断乎如药石必可以伐病。”
D.《书〈黄子思诗集〉后》云:“佳句妙语……美在咸酸之外,可以一唱而三叹也。”
4.在行文中,作者为何穿插对当今一些文学创作者的批评?
5.请依据文中“无意为文”的观点,评析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2024-03-07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铜文明,是早期文明的高光图景。公元前四千纪后期,地中海东部的新月沃地率先迈入青铜时代。世界青铜文明主要存在三种形态:以人像为突出特征的东地中海青铜文明、以武器为代表的亚欧草原青铜文明和以容器为核心的中国青铜文明。其他地区的青铜文明基本上属于这三种文明衍生出来的次生型青铜文明。

地中海东部青铜文明对北非、南欧以及伊朗高原等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东地中海青铜文明圈。东地中海青铜器上多见立体装饰,少见精细的平面纹饰,这与锻打技术容易破坏平面纹饰有直接的关系。装饰内容多为人物、动物及生活场景。从时空上看,东地中海青铜文明经历了自新月沃地向北非、南欧以及伊朗高原扩散的过程。自公元前二千纪中期开始,随着北方草原人群向东地中海北部和伊朗高原推进,亚欧草原青铜文明对这一地区的影响逐渐加深,最后在南欧、安纳托利亚高原、伊朗高原形成了既有大量人像、神像,又有较多武器的青铜文明,体现了东地中海青铜文明与亚欧草原青铜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亚欧草原内部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有一定差异,其青铜文化面貌也有一定区别,大致可以乌拉尔山、阿尔泰山为界,自西而东分为东欧、南西伯利亚-中亚、中国北方-蒙古高原三个亚区。亚欧草原青铜文明经历了自西向东逐渐发展的过程。公元前三千纪早中期,青铜冶铸技术主要在亚欧草原西部黑海周边地区传播,之后逐渐向东扩散到南西伯利亚-中亚地区。公元前二千纪早中期,亚欧草原中西部青铜文明步入繁荣期,东部青铜文明开始兴起。公元前一千纪早中期,亚欧草原渐次进入铁器时代和游牧时代,草原青铜文明随之绽放出最后的余辉。

公元前三千纪末期,中国进入青铜时代,中国青铜文明大致以长城、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北方、中原、南方三个亚区。其中,北方地区位于亚欧草原东部的长城沿线及其附近地带,其青铜器以工具、武器、装饰品为主,是亚欧草原青铜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原青铜文明以容器为核心,还常见乐器、武器、工具等。南方地区受中原青铜文明影响之后才进入青铜时代,且越向东南和西南方向,进入青铜时代的时间越晚。纵观中国青铜文明200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以容器为核心的特征始终未曾改变。成套的青铜乐器也是中国青铜文明的一个重要特点,器类主要有锐、钟、铃,武器常见戈、钺、镞,工具主要有斧、刀、针,车马器常见辖、镳、当卢。此外,中国青铜文明另一个突出特征是青铜器铭文众多,尤其是有很多长铭文的青铜器,这一点与东地中海青铜文明和亚欧草原青铜文明有着明显区别。

三大青铜文明在核心器类等方面的区别较为明显,故而可以称为青铜文明的三种形态。需要注意的是,这三种青铜文明在地域上并非截然可分,在其交错地带,往往兼具两种以上青铜文明的特征。每一种青铜文明内部均有一定数量的其他文明的代表性器类,比如东地中海青铜文明也有一定数量的青铜武器、工具和容器,亚欧草原青铜文明也有一些青铜人像和容器,中国青铜文明也有一定数量的青铜武器、工具和少量人像。此外,因地域辽阔,每一个青铜文明内部都存在一定差异,而且相距越远,差异越大。

三大青铜文明之间互有交流和借鉴,中国与东地中海青铜文明之间尚缺少直接交流的证据但存在广泛的间接交流,交流的纽带是横亘亚欧大陆北部的草原青铜文明。正是在这一纽带的作用下,形成了青铜文明的世界体系。

三大青铜文明之间的交流是双向的,尤其是长距离的交流,一般会经过长期的贸易、战争、迁徙等一个个短距离的交流共同完成。另外,限于自然环境、资源状况、文化传统等因素,有些青铜元素如印章、护身符、失蜡法以及复合范铸法等多为近距离传播,而斧、剑、矛、刀、镞等具有很强适应性的元素则为远距离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类历史的漫长进程中,各民族创造了具有自身特点和标识的文明,共同构成人类文明荟丽多彩的百花园。”三大青铜文明在亚欧非大陆交相辉映,在人类文明演进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他们广泛交流借鉴,吸收周边文明成果,继承时代文化遗产,壮大文明根系,对世界青铜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毕经纬《世界青铜文明的三种形态及其交流》)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元前四千纪后期,地中海东部的新月沃地迈入青铜时代,预示早期文明高光时刻的到来。
B.亚欧草原青铜文明自西向东渐进发展,受地理等因素影响,其内部青铜文化存在一定差异。
C.青铜器长铭文众多是中国青铜文明的突出特征之一,也是与其他主要青铜文明的明显区别。
D.横亘亚欧大陆北部的草原青铜文明十分重要,在青铜文明世界体系构建中发挥着纽带作用。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装饰内容重写实性的东地中海青铜器少有精细平面纹饰,多见立体装饰,说明该地青铜器制作以锻打技术为主。
B.我国北方青铜文明“是亚欧草原青铜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意味着我国青铜文明亚区是依行政区划划分的。
C.尽管三大青铜文明交错地带往往存在两类以上青铜文明兼具的特征,但在核心器类等方面的区别依然十分明显。
D.亚欧非大陆青铜文明各自发展又交流互鉴,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青铜文明,共同承继并创造了时代文化遗产。
3.下列选项,最能体现东地中海青铜文明的一项是(     
A.B.C.D.
4.根据材料简要概括三种主要青铜文明形态交流的途径。
5.材料采用哪些方法阐述青铜文明的三种形态,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2024-03-0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变形记(节选)

卡夫卡

①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大得吓人的甲虫。他躺着,感到脊背坚硬,犹如铁甲。他稍稍抬起头,看见自己的肚子高高隆起,棕色,并被分成许多弧形硬片,被子很难盖得住,很快就会全都快滑落下来。他那许多与他原来的身躯相比细得可怜的腿脚,无可奈何地在眼前舞动着。

我发生了什么事啦?他想。这可不是梦啊。他的房间静卧在四面颇为熟悉的墙壁之间。他把目光转向窗口,阴沉的天气完全使他变得心情忧郁——他听见雨点打在窗子挡板上的声音呢要是我能多睡一会儿,把所有这些倒霉的事儿都丢在脑后,那该多好啊他想……

③大概在变形一个月以后,妹妹葛蕾特注意到了格里高尔新发现的娱乐——他的脚总要在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黏液——于是她想到应该让他有更多地方可以活动,得把挡路的家具搬出去。在拖了至少一刻钟之后,母亲提出相反的意见,说这张柜子还是放在原处的好。不幸的是,妹妹却有不同的看法。母亲的劝说只能使她决心不仅仅搬走柜子和书桌,而且还要搬走一切,只剩那张不可缺少的沙发。

④妹妹和母亲跑来跑去,轻声叫喊以及家具在地板上的拖动,这一切给了他很大影响。尽管他拼命把头和腿都蜷成一团紧贴在地板上,也不得不承认他忍受不了多久了。她们在搬清他房间里的东西,把他的一切都拿走……因此他冲出去了,他看见了对面的那面墙,靠墙的东西已给搬得七零八落了,墙上那幅穿皮大衣的女士的像吸引了他,格里高尔急忙爬上去,紧紧地贴在镜面玻璃上。至少,这幅完全藏在他身子底下的画是谁也不许搬走的。

⑤没多久她们就又往里走来了。那么,现在再搬什么呢?葛蕾特说着向周围扫了一眼。母亲看到了印花墙纸上那一大团棕色的东西,她还没有真的理会到她看见的正是格里高尔,就用嘶哑的声音大叫起来:啊,天哪,啊,天哪!接着就双手一摊倒在沙发上,一动也不动了。唉,格里高尔!他妹妹喊道,对他又是挥拳又是瞪眼。自从变形以来这还是她第一次直接对他说话。她跑到隔壁房间去拿什么香精来使母亲从昏厥中苏醒过来。格里高尔也想帮忙,可是他已经紧紧地粘在玻璃上;接着他就跟在妹妹后面奔进房间,好像他真能给她什么帮助似的;可是他马上就发现,自己只能无可奈何地站在她后面;妹妹正在许许多多小瓶子堆里找来找去,一只瓶子掉到地板上,打碎了;一块玻璃片划破了格里高尔的脸,不知什么腐蚀性的药水溅到了他身上;葛蕾特才愣住一小会儿,就马上抱起所有拿得了的瓶子跑到母亲那儿去了;还用脚砰地把门关上。格里高尔如今和母亲隔开了,她就是因为他也许快要死了;他被自我谴责和忧虑折磨着,就在墙壁、家具和天花板上到处乱爬起来,最后,在绝望中,他觉得整个房间竟在他四周旋转,就掉了下来,跌落在大桌子的正中央。

⑥过了一小会儿,门铃响了,进来的是他的父亲。出了什么事?他一开口就问。妈妈刚才晕过去了,不过这会儿已经好点了。格里高尔逃了出来。葛蕾特把头埋在父亲胸口上回答说。果然不出我的所料,他父亲说,我不是告诉过你们吗,可是你们这些女人根本不听。格里高尔现在必须设法让父亲息怒,因为他既来不及也无法替自己解释。因此他赶忙爬到自己房间的门口,蹲在门前,好让父亲从客厅里一进来便可以看见自己的儿子乖得很,一心想立即回自己房间,根本不需要赶。要是门开着,他马上就会进去的。

⑦可是父亲在目前的情绪下完全无法体会他那细腻的感情。啊!他一露面就喊道,声音里满满的狂怒。格里高尔抬起头来瞧他的父亲。啊,这难道真是他父亲吗?从前,每逢格里高尔动身出差,他父亲总是疲累不堪地躺在床上;格里高尔回来过夜总看见他穿着睡衣靠在一张长椅里,他连站都站不起来。现在他身子笔直地站着,穿一件有金色钮扣的漂亮的蓝制服;他那厚实的双下巴鼓出在上衣坚硬的高领子外面;从他浓密的睫毛下面,那双黑眼睛射出了咄咄逼人的光芒。他板着严峻的脸朝格里高尔冲来,他把脚举得老高,格里高尔一看到他那大得惊人的鞋后跟简直吓呆了。不过格里高尔不敢冒险听任父亲摆弄,他知道从自己新生活的第一天起,父亲就是主张对他采取严厉措施的。因此他就在父亲的前头跑了起来,父亲停住他也停住,父亲稍稍一动他又急急地奔跑。可是,这样跑他也支持不了多久,因为他父亲迈一步,他就得动好多下。他已经感到气喘不过来了,他跌跌撞撞地向前冲,连眼睛都几乎睁不开来——正在这时,突然有一样扔得不太有力的东西飞了过来,落在他紧后面,这是一个苹果;紧接着第二个苹果又扔了过来,他父亲决心要轰炸他了!紧跟着马上飞来了另一个,正好打中了他的背,并且还陷了进去;格里高尔挣扎着往前爬,仿佛能把这种可惊的莫名其妙的痛苦留在身后似的;可是他觉得自己好像被钉住在原处,就六神无主地瘫在地上。在清醒的最后一刹那,他瞥见他的房门猛然打开,母亲抢着跑了过来。他看见母亲绊着裙子径直向父亲奔去,紧紧地搂住他,双手围在父亲的脖子上,求他别伤害儿子的生命——可是这时,格里高尔的眼光已经逐渐暗淡了下去。

⑧格里高尔所受的重创使他有一个月不能行动——那个苹果还一直留在他的身上,没人敢去取下来……

(有删改)

1.文中第②段“阴沉的天气”这一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2.文中三处画线部分都写到格里高尔的“爬”,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心理的不同。
3.小说中格里高尔变成了一只甲虫,使用了象征手法,请结合选文概括甲虫的象征意义。
2024-03-0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东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独游

元稹

远地难逢侣,闲人且独行。

上山随老鹤,接酒待残莺。

花当西施面,泉胜卫玠清。

鹈鹕满春野,无限好同声。


【注】①卫玠,中国古代美男子。
1.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诗人独自行走于偏远之地、难以遇到同伴的孤寂心境。
B.颔联描写独游时的情形,上山时有老鹤相随,饮酒时待残莺相伴。
C.颈联是对周围景色的描写,重点突出山花娇美、泉水清澈的特点。
D.尾联通过鹈鹕的叫声,描绘出了郊野百鸟争鸣、清脆婉转的场景。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闲”字,既照应了标题,又点出诗人游手好闲、孤芳自赏的形象特点。
B.颔联精心选择“老鹤”、“残莺”两个意象,借以烘托诗人山野独行时的落寞心绪。
C.颈联以“西施”与“卫玠”两个历史人物作比,生动形象地写出“花”与“泉”的特点。
D.全诗以质朴自然的笔触,描述诗人独游时的所见所闻,反映了其心情和感受。
2024-03-0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东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臣闻求木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况于明哲乎!人君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今陛下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𫘝𫘨不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术也。

(李斯《谏逐客书》)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必固其根本             根本:事物的本质
②人君神器之重             当:做上
③今陛下昆山之玉             致:获得,得到
④而骏良𫘝𫘨不外厩       实:使……充满
⑤西蜀丹青不为             采:通“彩”,色彩
⑥今弃击瓮叩缶而《郑》《卫》       就:成就
A.①⑥B.③④C.②⑤D.②④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求木长者             制诸侯术也
B.况于明哲乎             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C.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       今取人不然
D.所以饰后宫             此非所以跨海内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认为人君要想治理好国家,需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B.李斯直接询问秦王为何喜好非秦所产的各类宝物,以引出下文。
C.李斯此段文章,写法铺张,气势纵横,历来被认为是全文最精彩的段落。
D.两个文段都运用大量理论论据,极力劝谏人君接受自己的建议。
4.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2)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2024-03-03更新 | 33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东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

陈与义

余甲寅岁自春官出守湖州。秋杪,道中荷花无复存者。乙卯岁,自琐闼以病得请奉祠,卜居青墩镇。立秋后三日行。舟之前后如朝霞相映,望之不断也。以长短句记之。

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病夫因病得来游,更值满川微雨、洗新秋。

去年长恨拏舟晚,空见残荷满。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繁花相送、过青墩。

【注】①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词人因与尚书左仆射赵鼎政见分歧,论事不合,借病辞官。本词作于词人从临安回青墩的途中。②春官:即礼部侍郎。③出守:出任太守。④秋杪:秋末。⑤琐闼:代指宫门。⑥奉祠:宋代设祠禄之官,多以宰相执政兼领,以示优礼。老病废职之官,亦往往使任官观职,俾食其禄。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扁舟”两句写词人在荷花中“平度”足有“三日”之久,暗寓了荷塘景色的美丽。
B.“病夫因病得来游”一句,看似是词人对此次出游的庆幸,实则是词人的自嘲。
C.“去年”两句写词人往年没能见到荷花的盛况,暗含对自己久居官场未见美景的遗憾。
D.下阕讲究情景搭配,浓淡相宜,体现了“两句景即两句情,两句丽即两句淡”的特点。
2.本词最后两句与李白《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句都表现了乘舟时的感受,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诗词内容简要分析。
2024-03-0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杨素,字处道,弘农华阴人也。十八年,突厥达头可汗犯塞,以素为灵州道行军总管,出塞讨之。先是,诸将与虏战,每虑胡奔突,皆以戎车步骑相参,舆鹿角为方阵,骑在其内。素谓人曰:此乃自固之道,非取胜之方也。于是悉除旧法,令诸军为骑阵。达头闻之大喜,曰:此天赐我也。因下马仰天而拜,率精骑十余万而至。素奋击,大破之,达头被重创而遁,杀伤不可胜计,群虏号哭而去。

素多权略,乘机赴敌,应变无方,然大抵驭戎严整,有犯军令者立斩之,无所宽贷。每将临寇,辄求人过失而斩之,多者百余人,少不下十数。流血盈前,言笑自若。及其对阵,先令一二百人赴敌,陷阵则已,如不能陷阵而还者,无问多少,悉斩之。又令三二百人复进,还如向法。将士股傈,有必死之心,由是战无不胜,称为名将。素时贵,言无不从,其从素征伐者,微功必录,至于他将,虽有大功,多为文吏所谴却。故素虽严忍,士亦以此愿从焉。

(节选自《隋书·杨素传》)

材料二:素之驭戎,严整而喜诛。每战必求士之过失者斩之以令,常至百辈。而先以数百人赴敌陷阵,不能而还却者悉斩之。进以数百人,期必陷阵而止。是以士皆必死,前无坚敌。嗟乎!素非有忍于士也,以为士之必死者乃所以决生,必生者乃所以决死故也。唐之善于兵者,无若李靖,其为书曰:畏我者不畏敌,畏敌者不畏我。是以古之名将,十卒而杀其三者,威震于敌国;杀其一者,令行于三军。靖岂以卒为不足爱哉?以为杀一而百奋,则奋者可期于胜也;纵一而百惰,则惰者可期于败也。奋而克敌与夫惰而为敌所克则是杀者乃所以生之爱者乃所以害之也善为将者,能审乎此,则无恶乎其苟忍也

(节选自宋·何去非《何博士备论·杨素论》)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奋而克A敌B与C夫惰D而为敌E所克F则是杀者G乃所以生之H爱者乃所以害之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汗,古代鲜卑、突厥、契丹、匈奴、蒙古等民族中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B.“每虑胡骑奔突”中的“骑”指“骑兵”,与成语“金戈铁骑”的“骑”意思不同。
C.贵幸,位尊且受君王宠信,其中“幸”与《阿房宫赋》中“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的“幸”意思不同。
D.“复进以数百人”中的“复”与“复众人之所过”(《〈老子〉四章》)中的“复”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素懂得变通,他出塞征讨突厥时改变了以往对胡人的布阵方法,命令各军列为骑兵阵式,取得了成功。
B.杨素作战时会先命令一两百人进攻敌军阵营,如不能攻破便再命令二三百人进攻,直到攻破敌军阵营才停止。
C.士兵愿意跟随杨索主要是因为其微小的功劳也会被记录,而追随其他将领则即使有大功劳也会被文官斥责拒绝。
D.材料二作者引用李靖的话,说明了李靖与杨素都是奉行“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一作战理念,都不爱惜士兵的生命。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素奋击,大破之,达头被重创而遁,杀伤不可胜计,群虏号哭而去。
(2)善为将者,能审乎此,则无恶乎其苟忍也。
5.材料一说杨素“严忍”,材料二却说“素非有忍于士也”,二者是否矛盾?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024-03-0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