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8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还魂草[注]

巴金

敏,五年了,我没给你写过一个字。

然而今天在林那拿到你托他转给我的短笺。你的亲切的微笑浮现在我眼前,还是那么生动,就像你昨天才离开我似的。

傍晚,我离开林,匆匆赶回小镇。回到家里,半睡半醒地躺了好一会儿,直到一个小女孩清脆的声音从楼梯上送进来。

“黎伯伯,你的信来了!”孩子快乐地叫着。

她略带黑色的宽脸上闪耀着一对漆黑发亮的大眼珠,嘴带笑地张开,雪白的牙齿露在外面。她把信递给我后,小小的手伸起来指着她的浓黑头发,得意中略含一点羞惭,说:“你看,好不好?”

一只红缎子扎的大蝴蝶伏在她的乌亮头发上,映着灯光发出炫目的光彩。

“好看得很,”我称赞道,“哪个给你戴上的?”

“妈妈,”她笑了,“黎伯伯,你给我——”她抿着嘴笑,不再说下去。

“你说,黎伯伯给你做什么?”

“你给我讲个像还魂草那样好听的故事啊!”

“你还想听得哭起来吗?”我笑说。敏,你该记得还魂草的故事,这是我们敬爱的一个年长朋友根据传说改编的。我第一次听到它时,还同你住在一起。我们被感动得许久说不出话,默默地互相注视。这个情景我至今还不能忘记。

敏,你的短笺我反复诵读。在你忙碌的生活中,还时时在打听我的消息。可是我却像石人一样地沉默了。我为这件事情感到惭愧。

我预备写一封信,告诉你我最近的生活情形,应该从什么地方写起呢?

我的书桌就放在窗前,窗上玻璃被炸弹全震破了,现在补上了几块,也留着几个空洞。只要起一阵风,大股的尘土就会灌进房里来。你看,我们就是在灰尘中生活着的。

昨天早晨,我又被利莎喜悦的声音唤醒了,秦家凤也来了。两个女孩年轻的笑脸灿烂地发亮,把我从充满阴郁气氛的世界中救出来了。她们表情有点相似,只是利莎多一点稚气,秦家凤略带一点沉静的大人气。此外,纯洁、善良、友爱等等,两张脸上都有,而且同样充满朝气,好像早晨刚刚开放的花朵。

利莎望着我,央求说:“黎伯伯,给我们讲个故事罢。”她又看看秦家凤说:“秦姐姐,你不是来听黎伯伯讲故事吗?”

我在利莎的头上轻轻敲了一下:“就你一个人花样多。”

“黎伯伯,不是她一个人,我也是来听你讲故事的,”秦家凤忙解释道。她亲密地看看利莎。

这时我忽然想起了还魂草的故事。故事里不是也有两个这样年纪的孩子么?他们不也是这样亲密地过着日子么?

起初她们听我讲两个孩子的友情,还以为我在拿她们开玩笑,后来跟着我的叙述她们看见两个孩子长成了,两颗热烈的心连结在一起,用同样的脚步,四处去找寻那个普照万物、永不熄灭的明灯。……她们的笑容没有了,利莎的手被捏在秦家凤的手里。

我继续讲下去:在一个寒冷的夜里,在黑暗的荒山中,两人中的一个跌在岩石上受了重伤。另一个人用尽方法仍然不能挽救朋友的性命。那时据说有这样一种还魂草,要用活人的热血培养,才会长成粗大的叶子,可以用来救人。这个人找到了,他每天早晚用自己的血来浇这棵草,救活了他的朋友。

敏,还魂草的故事已经加进了我的感情,我随讲随编,给故事换了一个乐观的结局。我看见两张年轻的脸上都笼罩着明澈无比的微笑,一股热气进了我的心中,我全身都感到了温暖,我感激地微笑了。

敏,这封信对你是一个意外,对我更是。我静静地坐在书桌前,血像一层雾在我的想象中升上来。我无处逃避。

炸弹在小镇上空刷刷落下时,我和利莎一家人正在川康银行的防空洞里。飞机盘旋声,炸弹下落声,然后便是震撼山岳似的霹雳巨响。举目四顾,眼前只有黑暗。我听见利莎担心地自言自语:

“秦姐姐不晓得躲在哪儿?”

“她们一定在城里躲防空洞的。”我安慰她。利莎默默地捏住我的手,她的手在微微颤动。

听见解除警报,她脸上还挂着愁云,低声说:“黎伯伯,我们先到秦家去。”

我拉着她的手走出银行,转眼便是横街,前面显得异常拥挤。街的右边高坡上,一排平屋变成了大堆瓦砾,人们就站在坡上挖掘。利莎丢了我的手疯狂地往前跑去。我跟着她跑。那里原先有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现在树上只剩下几根光秃的空枝,树下连接地摊开两张草席,一只小小的带泥的腿静静地伸在外面。

席子旁边,秦家凤的父亲埋着头在那里痛哭。一切的疑惑都是多余的了。死吞食了那个垂着双辫的瓜子脸的小姑娘和那个瘦弱的中年妇人。利莎呜呜地哭起来。天色突然暗起来,太阳落到天外去了。我们走上野草丛生的土坡,利莎的哭声停止了。她弯下身子,拔起一棵叶子粗大颜色碧绿的草,捏在手里,出神凝视。

“黎伯伯,这是什么草?”

“这是野草,我叫不出名字。”

“我要带它回去,拿针刺出手指头的血来培养它。”她庄重自语道。

“这种野草?有什么用?”我惊奇地问。

“那么这不是还魂草了。”她失望地说。

“黎伯伯,你给我找一根还魂草来,我会培养它,要我流多少血,我都不怕。”

她的脸颊上还留着泪痕,这个平时脸上永远带笑的孩子现在却有这么多的眼泪,我不能再开口了,我不能再写下去了。

(有删改)

[注]《还魂草》写于1941年,以抗战时期大后方重庆为背景,是作者根据自己的见闻创作的一篇书信体小说。小说共六封信,本文节选自第一封和第五封。

1.关于文中的“我”和“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敏”是收信人,是文中黎伯伯的一个友人,他们曾经一起听过还魂草的故事。
B.文中“我”与“敏”互诉心曲,贯穿全文始终,是小说情节的主线索。
C.虽然“敏”在文中多次出现,但其人其事在文中交代不多,其形象特征不甚明确。
D.“我”写给“敏”的信,表达“我”对“敏”的思念,也蕴含“我”对人生、社会的思考。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两个小女孩的“笑”多次出现,“把我从充满阴郁气氛的世界中救出来了”给故事增添了一抹亮色。
B.盘旋的飞机,刷刷落下的炸弹,残破的窗户,弥漫的尘土,“我们就是在灰尘中生活着的”,这是战时重庆苦难生活的真实写照。
C.“一只小小的带泥的腿静静地伸在外面”,画面触目惊心,强烈控诉了日军滥杀无辜妇女儿童的暴行。
D.结尾处,“不能再开口”是因为利莎受到伤害,“我”悲愤难言;“不能再写下去”是因为对友人敏“我”惭愧自责,欲言又止。
3.小说中的黎伯伯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4.《还魂草》创作于抗战时期,巴金目睹了中华民族的苦难与坚强,“觉得肚里装满了火似的东西”,但他却在作品中着力写了一些“看不见英雄的小人小事”。作者为什么不写救助苦难的英雄,而写一些“小人小事”?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3-05-27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兴宁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5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的始祖盘古氏化仙之后,他的身体器官化为日月星辰、四极五岳、江河湖泊及万物生灵。这个传说虽然有神话的成份在内,但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份研究中华民族日神和月神的参考资料。《五运历年记》认为:中华民族的日月二神是盘古氏双眼所化,日神是盘古氏的左眼所化,月神是盘古氏的右眼所化,民间流传的“男左女右”习俗,就是由此而来。那么中华民族的日月二神是谁呢?日神就是伏羲,月神即是女娲,均是传说中的上古之神。伏羲在左、左手执矩,女娲在右、右手执规,伏羲、女娲都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天神和人类的祖先。据说伏羲曾教导人们从事农、牧、渔业生产,女娲曾教导人们婚姻嫁娶的人伦礼法。他们手中拿的规和矩,即是生产工具,又是社会秩序的象征。1953年,科学家发现,生物的一种基本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的分子,这一化生万物的基本遗传物质的结构——一种双螺旋线的结构形式,竟然与表现化生万物的人类始祖形象非常相似。

(摘编自《“吉事尚左,凶事尚右”的实际含义》)

材料二:

“男左女右”之说,由来已久。封建社会由于受“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等夫权思想影响,在尊卑贵贱、辈分高低及等级地位排序等方面,大多遵循“左为尊为上”“东为大为首”,故“男左女右”之说,是一种权力、高贵的象征。后演变成一种习俗,并形成一种自然规律而客观存在,无论民间百姓,还是朝廷命官大多遵从沿用。

阴阳学说有这样的说法,宇宙间凡是“阳”气所指向之处,便是功能旺盛之处,喻指事业兴旺、发达,功成名就的地方,主吉、为正、为顺。不论科学与否,都能让我们从中体会到古人对阴阳的界定。《素问·阴阳离合论》:“圣人南面而立。”就人体而言,古代圣人认为“面南而立”为正、为顺,根据“天人相应”及阴阳学说的理论,人体之左为东,主生发属阳;之右为西,主肃降属阴。就男女而言,男性刚暴为阳,女性柔和为阴。左为阳,男为阳;右为阴,女为阴。故就有了“男左女右”之说。从而形成一种自然规律而客观存在,并皆遵从沿用。然而若将“男左女右”之说通过取象比类的方法推演至人体,来解释说明人体的某些生理功能或病理现象,则未必皆是。

(摘编自《“男左女右”客观规律的准确性质疑》)

材料三:

按古代的自然规律,居室坐北朝南,因此东方在左边,西方在右边。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于是有了左为阳,右为阴。流传至今的“男左女右”即来源于此。《礼记》中写道:“凡男拜尚左手,凡女拜尚右手。”一般状况下,男子行拜礼时,左手要放在右手上面(前面),女子右手则放在左手上面(前面)。

在古人看来,“左”是十分吉利的,《礼记》中说道:“左为阳,吉也;右为阴,丧所尚也。”《道德经》中谈到,遇到吉事凶事,左右尊卑是不同的——喜庆之事尊左,而凶丧之事尚右;战时,偏将军在左边,上将军在右边,意为打仗要按照凶丧之事的规矩办。

《信陵君窃符救赵》中信陵君之所以能俘获侯赢的心,离不开“让座”这一操作。当时,侯赢只是一个看门人,信陵君却让侯赢坐车骑左边的位置,在当时意味着莫大的尊敬,甚至到了逾越常理的地步,充分展示了信陵君的惜才与诚意。

(摘编自《古人眼中的“左”与“右”,究竟有何区别?》)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日月二神中,居左日神伏羲,左手执规,居右月神女娲,右手执矩,是传说中的天神和人类的祖先。
B.封建社会受“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等夫权思想的影响,因而形成了象征着权力、高贵的“男左女右”之说。
C.古圣人认为“面南而立”为正、为顺,右为东,主生发属阳,就男性而言,为右为东,男性性格为刚暴,属阳。
D.喜庆之事尊左,而凶丧之事尚右。战时,上将军在左边,意思是打仗要按照凶丧之事的规矩办。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盘古开天辟地后身体器官化为万物的传说,为我们提供了一份研究中华民族日神和月神的参考资料。
B.民间流传的“男左女右”习俗的产生根源,是盘古氏的右眼、左眼分别化为日神、月神的传说。
C.将“男左女右”作为一种规律,推演至人体,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或病理现象,也符合客观存在。
D.由于太阳从东边升起,所以人们认为东方为阳,坐北朝南的古代居室东面为阳,女子应该坐在东面。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用脱氧核糖核酸分子的结构形式,与表现人类始祖形象非常相似做对比,形象地说明左右相称现象。
B.材料二通过分析封建社会夫权思想及等级地位排序等方面的原因,突出了男性在封建社会地位尊贵的现象。
C.材料三通过分析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古代居室坐北朝南的自然规律,来解释“左为阳,右为阴”的原因。
D.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阐述“男左女右”现象产生的过程,虽然各有侧重,但都强调随历史演化而形成的特点。
4.所选三则材料中涉及到了哪些古代礼仪?请简要回答。
5.《红楼梦》第三回中是这样叙述贾府接待林黛玉的情形的:“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黛玉为什么推让?根据材料三的观点分析她这样做的原因。
2023-05-24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兴宁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5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汪曾祺

我从大学时期,牙就不好。一来是营养不良,饥一顿,饱一顿;二来是不讲口腔卫生。有时买不起牙膏,常用食盐、烟灰胡乱地刷牙。又抽烟,又喝酒。于是牙齿龋蛀,时常发炎——牙疼。牙疼不很好受,但不至于像契诃夫小说《马姓》里的老爷一样疼得吱哇乱叫。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不见得。我对牙疼泰然置之,而且有点幸灾乐祸地想:我倒看你疼出一朵什么花来!我不会疼得五心烦躁,该咋着还咋着。照样活动。腮帮子肿得老高,还能谈笑风生,语惊一座。牙疼于我何有哉!

不过老疼,也不是个事。有一只槽牙,已经活动,每次牙疼,它是祸胎。我于是决心拔掉它。昆明有一个修女,又是牙医,据说治牙很好,又收费甚低,我于是攒借了一点钱,想去找这位修女。她在一个小教堂的侧门之内悬壶。不想到了那里,侧门紧闭,门上贴了一个字条:修女因事离开昆明,休诊半个月。我当时这个高兴呀!王子猷雪夜访戴,乘兴而去,兴尽而归,何必见戴!我拿了这笔钱,到了小西门马家牛肉馆,要了一盘冷拼,四两酒,美美地吃了一顿。

昆明七年,我没有治过一次牙。

在上海教书的时候,我听从一个老同学母亲的劝告,到她熟识的私人开业的牙医处让他看看我的牙。这位牙科医生,听他的姓就知道是广东人,姓麦。他拔掉我的早已糟朽不堪的槽牙。他的手艺(我一直认为治牙镶牙是一门手艺)如何,我不知道,但是我对他很有好感,因为他的候诊室里有一本A·纪德的《地粮》。牙科医生而读纪德,此人不俗!

到了北京,参加剧团,我的牙越发地不行,有几颗跟我陆续辞行了。有人劝我去装一副假牙,否则尚可效力的牙齿会向空缺的地方发展。通过一位名琴师的介绍,我去找了一位牙医。此人是京剧票友,唱大花脸。他曾为马连良做过一枚内外纯金的金牙。他拔掉我的两颗一提溜就下来的病牙,给我做了一副假牙。说:你这样就可以吃饭了,可以说话了。我还是应该感谢这位票友牙医,这副假牙让我能吃爆肚,虽然我觉得他颇有江湖气,不像上海的麦医生那样有书卷气。

文化大革命中,我正要出剧团的大门,大门地一声被踢开,正摔在我的脸上。我当时觉得嘴里乱七八糟!吐出来一看,我的上下四颗门牙都被震下来了,假牙也断成了两截。踢门的是一个翻跟头的武戏演员,没有文化。就是他,有一天到剧团来大声嚷嚷:同志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往后吃油饼便宜了!——怎么啦?——大庆油田出油了!这人一向是个冒失鬼。剧团的大门是可以里外两面开的玻璃门,玻璃上糊了一层报纸,他看不见里面有人出来。这小子不推门,一脚踹开了。他直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我说:没事儿!没事儿!你走吧!对这么个人,我能说什么呢?他又不是有心。掉了四颗门牙,竟没有流一滴血,可见这四颗牙已经衰老到什么程度,掉了就掉了吧。假牙左边半截已经没有用处,右边的还能凑合一阵。我就把这半截假牙单摆浮搁地安在牙床上,既没有钩子,也没有套子,嗨,还真能嚼东西。

这样对付了好几年。直到一九八六年我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香港前,我才下决心另装一副假牙。有人跟我说:瞧你那嘴牙,七零八落,简直有伤国体!

我找到一个小医院,建筑工人医院。医院的一个牙医师小宋是我的读者,可以不用挂号、排队,进门就看。小宋给我检查了一下,又请主任医师来看看。这位主任用镊子依次掰了一下我的牙,说:都得拔了。全部‘二度动摇’。做一副满口。这么凑合,不行。做一副,过两天,又掉了,又得重做,多麻烦!我说:行!不过再有一个月,我就要到香港去,拔牙、安牙,来得及吗?——来得及。主任去准备麻药,小宋悄悄跟我说:我们主任,是在日本学的。她的劲儿特别大,出名的手狠。我的硕果仅存的十一颗牙,一个星期,分三次,全部拔光。拔牙后还得修理牙床骨,这位主任真是大刀阔斧,不多一会,就把我的牙骨铲平了。小宋带我到隔壁找做牙的技师小马,当时就咬了牙印。

一般拔牙后要经一个月,等伤口长好才能装假牙。但有急需,也可以马上就做,这有个专用名词,叫做即刻

即刻本是权宜之计,小马让我从香港回来再去做一副。我从香港回来,找了小马,小马把我的假牙看了看,问我:有什么不舒服吗?——没有。——那就不用再做了,你这副很好。

我从拔牙到装上假牙,一共才用了两个星期,而且一次成功,少有。这副假牙我一直用到现在。

常见很多人安假牙老不合适,不断修理,一再重做,最后甚至就不再戴。我想,也许是因为假牙做得不好,但是也由于本人不能适应,稍不舒服,即觉得别扭。要能适应。假牙嘛,哪能一下就合适,开头总会格格不入的。慢慢地,等牙床和假牙已经严丝合缝,浑然一体,就好了。

凡事都是这样,要能适应、习惯、凑合。

一九九二年二月二十二日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时期经常牙疼,并没有让“我”感觉到不适,反而还增添了不少生活情趣,让“我”乐在其中。
B.“有几颗跟我陆续辞行了”运用比拟修辞手法,写出“我”有几颗牙齿相继脱落的事实,妙趣横生。
C.武戏演员将“往后吃油饼便宜”的原因归结为“大庆油田出油了”,这体现了他的冒失和幽默风趣。
D.治牙的经历让“我”领悟到凡事都要适应的道理,很多人安假牙老不合适,就是因为他们不能适应。
2.下列对文中出现的几位牙医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虽然对麦姓牙医治牙镶牙的手艺不了解,但是当看到候诊室里放的书籍时,感受到他的不俗之处。
B.票友医生身上有江湖气,并不影响“我”对他的感谢之情,他装的假牙让“我”又能正常吃东西了。
C.我的读者小宋虽然对女主任医师“劲大手狠”不是十分认可,但是仍然相信她的医术,推荐她给我治牙。
D.文章对技师小马着墨不多,简短的对话中体现出他不只技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能够替患者着想。
3.东晋王子猷雪夜醒来,忽发兴致,乘舟前去拜访老友戴安道,天亮时到达朋友门前,却又掉头而归。文章第二段借用这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4.汪曾祺在《自报家门》中说:“我受影响最深的是明朝大散文家归有光的几篇代表作。”请谈谈本文与《项脊轩志》的相似之处。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前情回顾:王婆带着两个孩子嫁给了赵三,这是她第三次嫁人。赵三反对地主增加地租,加入“镰刀会”,造反不但没有成功,还惹上官司,被迫卖掉耕牛,靠编鸡笼谋生。王婆得知儿子被官府抓去枪毙的消息,伤心至极,服毒自杀。嫁出门的女儿听说妈妈服毒,跑来见妈妈,悲痛不已。在钉棺材盖时,王婆醒了过来。

王婆能够拿着鱼竿坐在河沿钓鱼了!她脸上的纹褶没有什么增多或减少,这证明她依然没有什么变动,她还必须活下去。

晚间河边蛙声震耳。蚊子从河边的草丛出发,嗡声喧闹的阵伍,迷漫着每个家庭。日间太阳也炎热起来!太阳烧上人们的皮肤,夏天,田庄上人们怨恨太阳和怨恨一个恶毒的暴力者一般。全个田间,一个大火球在那里滚转。

她偎在窗下和睡了似的,对向幽邃的天空。

蛙鸣振碎人人的寂寞,蚊虫骚扰着不能停息。

这相同平常的六月,这又是去年割麦的时节。王婆家今年没种麦田。她更忧伤而悄默了!当举着钓竿经过作浪的麦田时,她把竿头的绳线缭绕起来,她仰了头,望着高空,就这样睬也不睬地经过麦田。

王婆的性情更恶劣了!她又酗酒起来。她每天钓鱼。全家人的衣服她不补洗,她只每夜烧鱼、吃酒,吃得醉醺醺地,满院,满屋地旋走;她渐渐要到树林里去旋走。

有时在酒杯中她想起从前的丈夫;她痛心看见来在身边孤独的女儿,总之在喝酒以后她更爱烦想。

现在她近于可笑,和石块一般沉在院心,夜里她习惯于院中睡觉。

在院中睡觉被蚊虫迷绕着,正像蚂蚁群拖着已腐的苍蝇。她是再也没有心情了吧!再也没有心情生活!

王婆被蚊虫叮咬,满脸起着云片,皮肤肿起来。

王婆在酒杯中也回想着女儿初来的那天,女儿横在王婆怀中:“妈呀!我想你是死了!你的嘴吐着白沫,你的手指都凉了呀!……哥哥死了,妈妈也死了,让我到哪里去讨饭吃呀!……他们把我赶出时,带来的包袱都忘下啦……”

后来孩子从妈妈怀中站起来时,她说出更有意义的话:“我恨死他们了!若是哥哥活着,我一定告诉哥哥把他们打死。”

最后那个女孩,拭干眼泪说:“我必定要像哥哥,……”

说完她咬一下嘴唇。

王婆思想着女孩怎么会这样烈性呢?或者是个中用的孩子?

王婆忽然停止酗酒,她每夜,开始在林中教训女儿,在静的林里,她严峻地说:“要报仇。要为哥哥报仇,谁杀死你的哥哥?”

女孩子想:“官项杀死哥哥的。”她又听妈妈说:“谁杀死哥哥,你要杀死谁,……”

女孩想过十几天以后,她向妈妈踟躇着:“是谁杀死哥哥?妈妈明天领我去进城,找到那个仇人,等后来什么时候遇见他我好杀死他。”

孩子说了孩子话,使妈妈笑了!使妈妈心痛。

王婆同赵三吵架的那天晚上,南河的河水涨出了河床。南河沿嚷着:“涨大水啦!涨大水啦!"

人们来往在河边,赵三在家里也嚷着:“你快叫她走,她不是我家的孩子,你的崽子我不招留。快……”

第二天家家的麦子送上麦场。第一场割麦,人们要吃一顿酒来庆祝。赵三第一年不种麦,看见别人欢说,看见别人收麦,他红色的大手在人前窘迫着了。

河水落了却带来众多的蚊虫。夜里蛤蟆的叫声,好像被蚊子的嗡嗡声压住似的。日间蚊群也是忙着飞。只有赵三非常哑默。

(节选自萧红《生死场·蚊虫繁忙着》)

文本二:

记得已是四年前的事了,时维二月,我和妇孺正陷在上海闸北的火线中,眼见中国人的因为逃走或死亡而绝迹。后来仗着几个朋友的帮助,这才得进平和的英租界,难民虽然满路,居人却很安闲。和闸北相距不过四五里罢,就是一个这么不同的世界——我们又怎么会想到哈尔滨。

这本稿子的到了我的桌上,已是今年的春天,我早重回闸北,周围又复熙熙攘攘的时候了,但却看见了五年以前,以及更早的哈尔滨。这自然还不过是略图,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精神是健全的,就是深恶文艺和功利有关的人,如果看起来,他不幸得很,他也难免不能毫无所得。

听说文学社曾经愿意给她付印,稿子呈到中央宣传部书报检查委员会那里去,搁了半年,结果是不许可。人常常会事后才聪明,回想起来,这正是当然的事:对于生的坚强和死的挣扎,恐怕也确是大背“训政”之道的。

奴隶社以汗血换来的几文钱,想为这本书出版,却又在我们的上司“以身作则”的半年之后了,还要我写几句序。然而这几天,却又谣言蜂起,闸北的熙熙攘攘的居民,又在抱头鼠窜了。

现在是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十四的夜里,我在灯下再看完了《生死场》,周围像死一般寂静,不过偶有远远的几声犬吠。然而我的心现在却好像古井中水,不生微波,麻木地写了以上那些字。这正是奴隶的心!但是,如果还是扰乱了读者的心呢?那么,我们还绝不是奴才。

不过与其听我还在安坐中的牢骚话,不如快看下面的《生死场》,她才会给你们以坚强和挣扎的力气。

(节选自鲁迅《〈生死场〉序》)

1.下列对文本一、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王婆经历了服毒自杀一事,性情变得更恶劣了,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变化,每夜烧鱼、吃酒,在女儿的劝说下,她才停止酗酒。
B.文本一写“孩子说了孩子话,使妈妈笑了!使妈妈心痛”。王婆因女儿的话合自己心意而“笑”,因料想到女儿复仇结局悲惨而“心痛”。
C.赵三晚上跟王婆吵架,他对王婆的女儿回来居住很不满,要王婆马上赶走这个跟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女儿,由此可见,赵三心胸不够宽广。
D.在《〈生死场〉序》中,鲁迅从艺术特色、主题思想等方面高度评价此书,对“我们的上司”“以身作则”、允许出版此书深感欣慰。
2.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运用细节描写手法,通过王婆的动作和情态,生动地展现了她经过麦田时的情形“仰”“望”“睬也不睬”透露出她对种麦者的不满。
B.文本一恰当使用修辞手法,为文本语言增色,如将王婆喻为沉在院心的“石块”,将王婆脸上被蚊子叮出的肿块喻为“云片”,用语新奇而形象。
C.鲁迅的评价之语——“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是就《生死场》全书而言的;其实在文本一中,对王婆这个人物的描写还是很出彩的。
D.文本一向读者讲述了一个个有关农民的平凡故事,展示了一幅幅农村生活图景,以散文化的、几近悲凉的笔触关照着北方人民的生活苦难。
3.文本一中两处画横线部分分别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鲁迅为什么说《生死场》“会给你们以坚强和挣扎的力气”?请结合文本一(含前情回顾)和文本二相关内容分析原因。
2023-05-21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指由中华民族创造或构建,浓缩了中华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词或短语形式固化的概念和文化核心词。这些术语频繁地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表达之中,如“华夏”“节气”“清明”“天下为公”“民惟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讲信修睦”等。这些术语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基础。

作为中华文化精髓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是怎样产生的呢?人类的不同文明各有其特点,这些特点也反映在其语言、文化传统和思想观念上。面对不同自然条件的挑战,生存在不同地域的民族在生产和生活形态上自然有了差异。譬如,在生产活动和生活样式上,热带和温带肯定不同,沙漠地带和沿海地区显然有别,牧区和农业区也会有许多不同之处。区域性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样式的特点逐渐积淀、凝结,又必然影响到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样式、行为习惯和精神特质。中华民族的文化样式、行为习惯和精神特质又反过来阐释、维护和强化其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各地的生产和生活形态。

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华民族的文化样式、行为习惯、精神特质与各地的生产、生活形态相互作用,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和思想观念,并以术语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些术语即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例如,以农业为主的古代中国,必须靠一定规模的水利工程来保障民众的安全和生产,因此,中国自古以来就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秩序,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群体、秩序、合作、责任等方面的文化思想术语。当然,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是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终极基础,而许多先贤的提炼与升华,使这些术语具有学术性、审美性甚至“神圣的”恒久力量。

林林总总、数量繁多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是当代中国人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之变化乃至文学艺术、历史等各领域之发展的关键密码,也是世界其他民族了解当代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精神世界的窗口。只有准确理解这些术语的精妙内涵,才能在深层意义上理解中国的社会和文化,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譬如,“和而不同”在理性处理人际关系以及不同群体、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方面有明显的中国特色,这种思想给予西方“唯我独尊”的思想强有力的批判。因此,在观察、思考、理解和体悟中国经济社会存在的问题时,必须理解中国自身的思想文化术语,弄清楚这些术语的特殊内涵和规定性。

(摘编自韩震《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精神标识》)

材料二:

中国核心术语体现了中国治国理政思想的创新性发展。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中国核心术语不仅包括中华思想文化术语,还包括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术语,是中国治国理政思想的集中体现。“中国关键词”多语平台已发布对“新时代外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生态环境及社会治理”等多个专题的核心词汇的权威解读和阐释,以多语种、多媒体的方式向国际社会解读、阐释体现当代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思想文化的核心术语。

系统阐释中国核心术语能够强化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功能,提升其国际舆论引导作用,增强中国话语说服力,增强中华文明国际影响力。第一,通过系统阐释可以使国际受众了解中华文化发展的源流和历史,拓宽共通的意义空间,从而增进文化理解。以“自由”这一术语为例。在古代中国,儒道两家都向往内心与生命不受拘束的自由。近代以来,自由主要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法律层面的,一个是哲学层面的。法律视公民随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为自由。哲学视人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并将规律自觉地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过程为自由。第二,通过系统阐释可以将中华文化和其他文化进行对比,发现文化融合和文化杂糅现象,从而增加中华文化与国际受众的贴近性。第三,通过系统阐释可以进一步明确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的价值,挖掘其新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推陈出新,增加中华文化对国际受众的感召力。

我们要巧妙地将中国核心术语的世界意义传达给国际社会。比如,“和而不同”这一术语正是强调在尊重事物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实现整体的和谐共存。把这一术语置于国际关系和跨文化的语境下进行考量,可以有效化解国与国之间的分歧、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冲突。又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术语的含义是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的同时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我们要向国际社会阐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有助于推动世界各国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同应对全球性风险。不讲究传达的技巧,就难以让国际社会了解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中国智慧的融通性、中国方案的可推广性,就不能有效突出中国发展对世界的贡献。

(摘编自刘滢《发挥好核心术语的文明传播作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精神标识,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基础,中国人在日常生活的表达中常用到这些术语。
B.受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生活在不同地域的民族在生产和生活形态上存在差异,人类能形成多种文明与这些差异密切相关。
C.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源于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先贤们的提炼和升华增强了这些术语的审美性、力量等,有助于这些术语的传承。
D.“和而不同”思想与西方“唯我独尊”的思想迥异,“不同”体现了对事物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尊重,“和”强调整体的和谐共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数量繁多,涉及哲学、文艺、历史等诸多领域,他国人民可通过这些表达极其凝练的术语了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B.当前,人类社会面临巨大挑战,各国可从包含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和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术语的中国核心术语中获得一些启示。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中国方案具有创新性、融通性和可推广性,实施该方案有助于推动世界各国联合起来共同应对全球性风险。
D.在国际传播实践中系统阐释中国核心术语才能让国际受众更好地了解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才能有效突出中国发展对世界的贡献。
3.下列选项,不适合列入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一项是(     
A.上善若水B.文以载道C.车水马龙D.境生象外
4.材料一使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选择两种论证方法,结合相关内容,各举一例分析论证效果。
5.怎样系统阐释中国核心术语?材料二带给我们一些启示,请根据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2023-05-21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今夫焓蝉者,务在乎明其火、振其树而已。火不明,虽振其树,何益?明火不独在乎火,在于暗。当今之时世暗甚矣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天下之士其归之也若蝉之走明火也凡国不徒安名不徒显必得贤士。赵简子昼居,喟然太息曰:“异哉!吾欲伐卫十年矣,而卫不伐。”侍者曰:“以赵之大而伐卫之细,君若不欲则可也;君若欲之,请令伐之。”简子曰:“不如而言也。卫有士十人于吾所,吾乃且伐之,十人者其言不义也,而我伐之,是我为不义也。”故简子之时,卫以十人者按赵之兵,殁简子之身。卫可谓知用人矣,游十士而国家得安。简子可谓好从谏矣,听十士而无侵小弱之名。魏文过段干木之闾而之,其仆曰:“君为轼?”曰:“此非段干木之闾欤?段干木盖贤者也,吾安敢不轼?且吾闻段干木未尝肯以己易寡人也,吾安敢骄之?段干木光乎德,寡人光乎地;段干木富乎义,寡人富乎财。”其仆曰:“然则君何不相之?”于是君请相之,段干木不肯受。则君乃致禄百万,而时往馆之。于是国人皆喜,相与诵之曰:“吾君好正,段干木之敬;吾君好忠,段干木之隆。”居无几何,秦兴兵欲攻魏,司马唐谏秦君曰:“段干木,贤者也,而魏礼之,天下莫不闻,无乃不可加兵乎?”秦君以为然,乃按兵,辍不攻之。魏文侯可谓善用兵矣。尝闻君子之用兵,莫见其形,其功已成,其此之谓也。野人之用兵也,鼓声则似雷,号呼则动地,尘气充天,流矢如雨,扶伤舆死,无罪之民,其死者量于泽矣,而国之存亡、主之死生犹不可知也。其离仁义亦远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开春论·期贤》)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今之时/世暗甚矣/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天下之士/其归之也/若蝉之走明火也/凡国不徒安名/不徒显/必得贤士
B.当今之时/世暗甚矣/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天下之士/其归之也/若蝉之走明火也/凡国不徒安/名不徒显/必得贤士
C.当今之时/世暗甚矣/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天下之士/其归之也/若蝉之走明火也/凡国不徒安/名不徒显/必得贤士
D.当今之时/世暗甚矣/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天下之士/其归之也/若蝉之走明火也/凡国不徒安名/不徒显/必得贤士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听十士而无侵小夺弱之名”与“舅夺母志”(《陈情表》)中的“夺”含义相同。
B.侯,本指用布或兽皮制成的箭靶。后引申为爵位名。依周制,侯为五等爵位的第二等。
C.轼,古代车厢前面供乘车人凭扶的横木。文中用作动词,可译为“手扶车轼”。
D.“君胡为轼”与“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胡”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简子想攻打卫国,过了十年都没有采取军事行动,侍从认为赵国强大,卫国弱小,攻打卫国不需要犹豫,赵简子没听从侍从的建议。
B.赵简子留下卫国派来的十位士人,每当他要伐卫时,他们就会以伐卫不合道义劝阻,令赵简子打消念头。可以说,是这十位士人挡住了赵国重兵。
C.段干木是魏国贤士,魏文侯对他礼遇有加。秦国想攻打魏国,段干木派人赴秦,以魏文侯善于用兵劝阻秦君,秦君听信来人之言,取消发兵。
D.文章开头以明火照蝉为喻,指出国君昭明德行对招引贤才的重要性;文章结尾将君子和鄙陋无知之人用兵对比,意在强调拥有贤才的重要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火不明,虽振其树,何益?明火不独在乎火,在于暗。
(2)且吾闻段干木未尝肯以己易寡人也,吾安敢骄之?
5.魏文侯敬重段干木有哪些体现?请简要概括。
2023-05-2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齐宣王问曰:“汤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文本二:

越王曰:“寡人躬行节俭,下士求贤,不使名过实,此寡人所能行也。多贮谷,富百姓,此乃天时水旱,宁在一人耶?何以备之?”范子曰:“百里之神,千里之君。汤执其中和,伊尹,收天下雄隽之士,练卒兵,率诸侯兵伐桀,为天下除残去贼,万民皆歌而归之。是所谓执其中和者。”越王曰:“善哉,中和所致也!寡人虽不及贤主、圣王,欲执其中和而行之。今诸侯之地或多或少强弱不相当兵革暴起,何以应之?”范子曰:“知保人之身者,可以王天下;不知保人之身,失天下者也。”越王曰:“何谓保人之身?”范子曰:“天生万物而教之而生。人得谷即不死,谷能生人,能杀人。故谓人身。”

越王问范子曰:“何执而昌?何行而亡?”范子曰:“执其中则昌,行奢侈则亡。”越王曰:“寡人欲闻其说。”范子曰:“臣闻古之贤主圣君,执中和而原其终始,即位安而万物定矣;不执其中和,不原其终始,即尊位倾,万物散。文武之业,桀纣之迹,可知矣。古者天子及至诸侯,自灭至亡,渐渍乎滋味之费,没溺于声色之类,牵孪于珍怪贵重之器,故其邦空虚。困其士民,以为须臾之乐,百姓皆有悲心,瓦解而倍者,桀纣是也。身死邦亡,为天下笑。此谓行奢侈而亡也。”

(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外传枕中第十六》)

【注】①越王:此指勾践。②范子:指范蠡。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
今A诸B侯C之D地E或F多G或H少I强J弱K不L相M当N兵O革P暴Q起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放”指驱逐、流放,与《屈原列传》中“是以见放”的“放”字意思不相同。
B.“举”指举用、选拔,与《阿房宫赋》中“函谷举”的“举”字意思不相同。
C.“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与成语“文武之道”中的“文武”意思相同。
D.“畔”指背叛、叛乱,与《苏武传》中“畔主背亲”中的“畔”字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勾践认为贮谷富民是应该的,只是有时天时不利,旱涝成灾,他一人也无能为力,因此他向范蠡请教防备灾害、积贮粮食的方法。
B.范蠡认为只有懂得保护别人的人,才能成就王业。民以食为天,君主要保护民众,就要让民众得到粮食,君主自身不能奢侈浪费。
C.范蠡熟悉史事,深知古代君主和诸侯灭亡的重要原因,是他们贪图口腹享受,沉湎歌舞声色,迷恋奇珍异宝,以至于国库空虚。
D.桀、纣等统治者大肆挥霍,陷士民于困境以取乐,结果百姓伤悲,人心瓦解,揭竿而起推翻了政权。最终他们身死国灭,成为全天下人的笑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人躬行节俭,下士求贤,不使名过实,此寡人所能行也。
(2)不执其中和,不原其终始,即尊位倾,万物散。
5.孟子、范蠡对待“汤放桀,武王伐纣”的看法与齐宣王有何不同?请根据原文简要说明。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济,字汝楫,腾骧卫人。正德六年进士。由庶吉士授吏科给事中。山西巡抚李钺劾左、右布政使倪天民、陈达。吏部请之,帝不许。济疏争,不。帝幸宣府、榆林,济皆疏请回銮。诏封许泰、江彬伯爵,又与诸给事中力争,皆不报。世宗即位,出核甘肃边饷。嘉靖改元,进刑科都给事中。主事陈嘉言坐事下狱,济疏救,不许。廖鹏父子及钱宁党王钦等,皆以从逆论斩,鹏等夤缘中人冀脱死。济上言;“自来死囚临斩,鼓下犹受诉词。奏上得报,已及日肝,再请而后行刑,则已薄暮。殊非与众弃之之意。乞自三请后,鼓下不得受词。鹏、钦等罪甚当,幸陛下勿疑。”诏自今以申酉行刑,鹏等竟缓决钦后以中旨免死济力争不听。故事,厂卫有所,必取原奏情事送刑科签发驾帖。千户白寿赍帖至,济索原奏,寿不与,济亦不肯签发。两人列词上。帝先入寿言,竟诎济议。中官崔文仆李阳凤坐罪,已下刑部。帝受文诉,移之镇抚。济率六科争之,不听。都督刘晖以奸党论戍,有诏复官。甘肃总兵官李隆嗾乱军杀巡抚许铭,逮入都,营免赴鞠。济皆力陈不可,帝从其言。晖夺职,隆受讯伏辜。后父陈万言奴何玺殴人死,帝命释之。济执奏曰:“万言纵奴杀人,得免为幸,乃并释玺等,是法不行于戚畹奴也。”济在谏垣久,言论侃侃,多与权幸相枝柱,直声甚震,帝不能堪。“大礼”议起,廷臣争者多得罪。既而遮诸朝臣于金水桥,伏哭左顺门,受杖阙廷。越十二日再杖,谪戍辽东。十六年册立皇太子,赦诸谪戍者,济不与,卒于戍所。

(节选自《明史·刘济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鹏A等B竟C缓D决E钦F后G以H中I旨J免K死L济M力N争O不P听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黜,指罢免,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则思正身以黜恶”的“黜”字意思不相同。
B.省,指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与《劝学》中“日参省乎己”的“省”字意思相同。
C.逮,指捉拿,逮捕。与《陈情表》中“逮奉圣朝”的“逮”字意思不同。
D.滋,意为更加,与《屈原列传》中“不获世之滋垢”的“滋”字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按照旧例,厂卫逮捕了人犯,一定要携带原奏送交刑科,才能签发驾帖。千户白寿不按规矩行事,刘济秉公办事,对其不予签发。
B.皇后的父亲陈万言纵容奴仆何玺打人致死,皇帝下令庇护。刘济认为陈万言可以有幸免罪,但释放何玺等人,这是法律不能允许的。
C.刘济在谏官官署任职时间较长,为官以来正直敢言,上疏进谏多与权贵宠臣相抵触。正直的声誉虽然很高,但皇帝对其不能忍受。
D.“大礼”争议兴起后,皇帝命人在金水桥阻拦诸位朝臣,刘济于是到左顺门伏地痛哭,触怒皇帝,两次遭到杖责,最终发配辽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廖鹏父子及钱宁党王钦等,皆以从逆论斩,鹏等夤缘中人冀脱死。
(2)甘肃总兵官李隆嗾乱军杀巡抚许铭,逮入都,营免赴鞠。
5.李济久在谏垣,时有进谏,但少有采纳。文中哪些决策,皇帝采纳了李济的谏言?

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周十一

储光羲

秋风陨群木,众草下严霜。

复问子何如?自言之帝乡。

岂无亲所爱,将欲济时康。

握手别征驾,返悲岐路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围绕标题中的“送”字谋篇布局,写了送别环境、别时交流、别后感受等。
B.首联描写了风吹落叶、草披寒霜的秋景,对句中的“下”字有化静为动的效果。
C.颔联以一问一答的方式交代离别的原因,颈联又对周十一的情况做了补充交代。
D.诗歌使用了动静结合、以景结情等手法,其语言具有简洁凝练、质朴自然的特点。
2.有评论者认为,诗人在送别周十一时亦喜亦悲,为什么这样说?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贺新郎 ·怀辛幼安用前韵

【宋】   陈亮

话杀浑闲说。不成教、齐民也解,为伊为葛。尊酒相逢成二老,却忆去年风雪。 新著了、几茎华发。百世寻人犹接踵,叹只今、两地三人月。写旧恨,向谁瑟。

男儿何用伤离别。况古来、几番际会,风从云合。千里情亲长晤对,妙体本心次骨。 卧百尺、高楼斗绝。天下适安耕且老,看买犁卖剑平家铁。壮士泪,肺肝裂。

【注】①杀浑:杀同“煞”,止住;浑,简直。②伊:即伊尹,商时名臣。葛:即诸葛亮,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③斗绝:即陡绝。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词人满心而发,自己虽有救国良策,亦无从施展,说得再多都只是闲说一场罢了。
B.“千里情亲长晤对”两句谓友人虽远隔千里,也会有如常会面般的亲切,只要两人见解一致,就能体察对方的“本心”。
C.“天下适安耕且老”两句,如今天下太平,人人安适,自己也打算耕田送老,流露出归田园居的退隐之意。
D.全词慷慨沉痛,寓悲于壮,气势雄健,文辞典丽宏富,又杂之以俚语方言,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2.作为辛派词风的一员干将,陈亮所作之词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有诸多相似之处,本词亦然,请分析。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