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80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鼓书艺人(节选)

老舍

宝庆沿着江岸,慢慢地踱着,想心事。没走几步,有人拍他的肩膀。一回头,高兴得大眼圆睁。面前站着剧作家孟良。喜气洋洋,满脸是笑。他瘦极了,象个骷髅一样,原来刚放出来不久。

胜利了,他笑着说,所以他们就放了我。您问我是怎么出来的,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弄清楚,他们是怎么把我弄进去的。

宝庆点了点头。我一直不懂他们为什么要抓您,您有什么罪?我想要救您,可是谁都不肯说您到底关在哪儿。”“我知道。朋友们都替我担心,不过倒是那些把我抓进监牢的人应该担心……他们的日子不长了——

他俩都没说话。宝庆想着孟良遇到的这番折磨。静静流去的江水,野草的芬芳气息和晴朗的天空,使他们的心绪平静了下来。

宝庆要孟良看看秀莲。他红着脸,告诉孟良她已经有了孩子。孟良并不觉得有什么奇怪。他说:我以后再去看她,可怜的小东西。她跟我一样,也坐了牢。我坐的是真正的牢,她坐的是精神上的牢。

宝庆叹了口气。八年抗战,兵荒马乱的,象我这么个艺人,也就算走运,过得不错了。只有秀莲,她真成了我的心病了。”“我明白,孟良站起来,伸了伸腿。好二哥,您的行为总是跟着潮流走,不过您不自觉罢了。

您打个比方给我听听。

您不肯卖她,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不过那并不是您的主意。时代变了,您也得跟着变。嫂子觉着买卖人口算不了什么,因为时代还没有触动她。今天还有很多人,没有受到时代的触动。嫂子常说的那句话,‘既在江湖内,都是苦命人。’八百年前就有人说过了。可她还在说,仿佛挺新鲜。您看,您就比她进步,您走在她头里。

看这条江水里,孟良接着说,有的鱼会顺着江水游,有的鱼就只知道躲在石头缝里,永远一动也不动。”“是有这样的鱼。宝庆说。

嫂子一动也不动。您向前进了,知道买卖人口不对。不过您也只前进了一点儿。在其他方面,您又成了个趴在石头缝里的鱼,一动也不动。您不愿意承认秀莲需要爱情,所以您就不能给她引道儿。秀莲需要爱情,得不到就苦恼。她第一个碰到的男人,就骗了她……她以为那就算是爱情。爱情和情欲不容易分清,是您把张文介绍给她的……结果呢,您用了一套手腕去对付她,就跟您平日对付同行的艺人那样,这就糟了嘛。您打了败仗,是因为您不懂得时代已经变了。秀莲挺有勇气,想闯一闯,可是闯得头破血流,受到了自然规律的惩罚。二哥呀,您跟她都卷进了旋涡。孟良用手指头指着江心的旋涡。

宝庆往前探了探身子,想仔细瞧瞧飞逝而去的江水。我希望她能平平安安走过来。

明儿我们就要过三峡了,孟良说,险滩多得很。有经验的领航,能够平平安安地把一只船带出最最危险的险滩。所以我早就说,要送秀莲去上学。等她有了知识和经验,也许就不会在人生的大旋涡里,迷失方向了。

沉默了好一会儿,宝庆问:您以为,要是秀莲在那个学校里上了学,就不会惹出麻烦来了吗?

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会发生恋爱悲剧,孟良说,不光秀莲如此。有了知识和经验,对她会有些帮助,但是不能保证一定不发生悲剧。您不要以为秀莲生了个孩子,就一切都完了,她这次恋爱的本身,也是一次经验教训。吃了苦头,她的思想会成长起来。孟良盯着看宝庆,仿佛怕宝庆不相信他说的话。他解开衬衫,露出一道道伤疤,我坐牢的时候,他们就这么对待我,这是拿香烧的

宝庆大吃一惊。孟良接着往下说:伤疤都已经长好了,我还是我。我还是要写书。这些伤疤不丢人,我并没有因为一时受苦,就向恶势力投降。只要能迎来人民的解放,哪怕是把我的骨头磨碎,拿去肥田,我也不怕。在某种意义上说来,秀莲受到的伤害,和我受的相仿佛。我说出了真理,所以坐了牢。秀莲想要按照她自己的欲望去重新安排生活,结果呢,也受到了惩罚。新时代会来到的,不过,在新时代来到之前,很多人会牺牲。

孟良住了嘴,歇口气。宝庆抬起手来,想摸摸他胸膛上的伤痕。可是孟良很快把衬衫扣上了。我没什么,孟良说,秀莲她不过是时代的牺牲品,可以鼓励她,教育她,使她对未来重新产生希望。不要害怕张文。他和他那一类人,终归是会被消灭的。您看!他指着江水,那个旋涡里有一条鱼,一只耗子在打转。耗子很快就会死,鱼却会游出旋涡,活下去。当然,那只耗子也有可能蹦出来。要是张文和他那一类人继续存在下去,我们的国家就完了。只要中国有了希望,秀莲今后还会得到幸福。她要得到幸福,也许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过您我一定要好好为她打算打算,引她走上幸福的道路

落日在江面洒上了一道金色的余辉,把一个小小的旋涡,给照得亮堂堂的。宝庆仿佛在那里面看见了秀莲微笑着的脸儿,水草在她脸的周围荡漾,象是她的两条小辫子。他哼起了鼓词儿上的两句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有删节)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良见到宝庆,喜气洋洋,满脸是笑,既有偶遇故人的喜悦,也有因抗战胜利的高兴,还有自己从牢里被释放获得自由的快乐。
B.秀莲命运坎坷,受过不少伤害,坐过牢,受过男人欺骗与侮辱,宝庆对其悲剧负有一定责任,他希望秀莲“能平平安安走过来”。
C.宝庆作为鼓书艺人,在抗战时期还“过得不错”,可见其精明能干,他不肯卖掉秀莲,还操心她的未来,也见其善良,也明一定的事理。
D.孟良作为剧作家,有文化,有胆识,有崇高的理想,不向恶势力低头,为了人民的解放,国家的强大,他可以把“骨头磨碎”,彻底牺牲。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叙述孟良、宝庆邂逅激动后,便宕开一笔描写江水、野草和天空,巧用闲笔调整行文节奏,也将人物坎坷的命运留给读者去想象。
B.小说刻画孟良瘦得“象个骷髅一样”,宝庆告诉孟良秀莲“有了孩子”时“红着脸”,这些看似自然的细节里富含人物的经历或观念。
C.小说借剧作家孟良之口,以过三峡、江水旋涡、鱼等意象为喻讲道理,既契合小说环境特点与人物身份,又使小说的思想更能引发共鸣。
D.小说将叙述时空定格在抗战胜利之初、百姓离开陪都返乡、将过三峡的历史节点上,颇为巧妙,融合中国过去、现在与未来,叙述宏大。
3.请赏析小说结尾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4.西南大学王本朝教授在《老舍的意义》一文中谈到“社会正义和个人德行是老舍文学创作最为执着的伦理观念”,请结合这篇小说分析这一伦理观念的体现。
2024-01-29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部分学校2023 ~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合检测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这两首南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苕溪

杜耒

其一

晚立苕溪溪上头,往来无数采菱舟。

采菱归去明朝卖,安识人闻乐与愁。

其二

风掠篷窗两鬓秋,生涯无岁不扁舟。

吟诗本欲相消遣,及到吟成字字愁。

[注]①闻:通,问询、询问。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傍晚时分,苕溪之上,无数的采菱人们都伫立舟头采菱,以便第二天赶集去卖。
B.采菱人采菱繁忙,无暇辨别诗人询问的乐与愁,一忙一闲反映他们之间的疏隔。
C.诗人年年漂泊在外,今年又行舟苕溪上,风吹入船,两鬓发白,引发时光之叹。
D.诗人羁旅途中,百无聊赖而吟诗舟中,本为消遣,但眼前景致却牵动无数愁思。
2.两首诗诗题相同,采菱人与诗人其实是相互比照印证的,请就此谈谈你的理解。
2024-01-2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部分学校2023 ~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合检测语文试卷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柳永,初名三变,崇安人。景佑元年进士。

(《词林纪事》卷四)

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

(《避暑录话》卷三)

柳词骫骳从俗,天下咏之。遂传禁中。仁宗颇好其词,每对宴,必使侍从歌之再三,三变闻之,作宫词号“醉蓬莱”,因内宫达后宫,且求其助。仁宗闻而觉之,自是不复歌其词矣。

(《后山诗话》)

尝有《鹤冲天》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及皇帝临轩放榜,特落之,曰:“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三变由此自称“奉旨填词”。后改名永,方得磨勘转官。

(《能改斋漫录》卷十六)

永亦善为他文辞,而偶先以是得名,始悔为己累。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言其传之广也。永终屯田员外郎,死,旅殡润州僧寺。王和甫为守时,求其后,不得,乃为出钱葬之。

(《避暑录话》卷三)

柳耆卿风流俊迈,闻于一时。既死,葬于枣阳县花山。远近之人,每遇清明,多载酒肴,饮于耆卿墓侧,谓之吊柳会。

(曾敏行《独醒杂志》卷四)

徐度尝记柳事云:“耆卿以歌词显名于仁宗朝,官为屯田员外郎,故世号柳屯田。其词虽极工致,然多杂以鄙语,故流俗人尤喜道之。其后欧、苏诸公继出,文格一变,至为歌词,体制高雅。柳氏之作,殆不复称于文士之口,然流俗好之自若也。刘季高侍郎,宣和间,尝饭于相国寺之智海院,因谈歌词,力诋柳氏,旁若无人者。有老宦者闻之,默然而起,徐取纸笔,跪于季高之前,请曰:‘子以柳词为不佳者,盍自为一篇示我乎?’刘默然无以应。”

(《却扫编》卷五)

柳词曲折委婉,而中具浑沦之气,虽多俚语,而高处足冠群流,倚声家当尸而祝之。如竹垞(《词综》)所录,皆精金粹玉。以屯田一生精力在是,不似东坡辈以馀事为之也。

(《乐府馀论》)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多游A狭B邪C善为歌D辞E教坊F乐工每得新腔G必求H永I为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禁中,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宫禁。
B.诗话,评论诗歌、诗人、诗派及记录诗人故事的著作,如欧阳修著有《六一诗话》。
C.风流,杰出不凡,风采特异,与《沁园春·长沙》“数风流人物”中的“风流”同义。
D.尸而祝之,尸即太庙之神主,祝即祷告求福,有主祭人、祭祀、崇拜等意,文中为崇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词顺从时俗,天下传唱,仁宗也很喜欢他的词,宴饮时让侍从多次歌唱,柳永听说后,便作宫词,希望助力仕途,仁宗觉察后便不再听唱。
B.柳永因《鹤冲天》词被仁宗刻意划去名字,后来改名柳永,才磨勘转官,走上仕途,他死时潦倒,靠人出钱埋葬,但每年清明凭吊其墓的人多。
C.柳永本来擅长其他文辞,但偶先因词而得声名,其词虽多俚俗语,但也有极其高妙工致之处,而且其高处足以超越同辈,故而在世间传唱甚广。
D.柳永词闻名一时,待欧阳修、苏轼等词家相继出来,文风改变,歌词体制高雅,柳词在文士中几乎不再流行,侍郎刘季高对其词甚至公开诋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曰:“子以柳词为不佳者,盍自为一篇示我乎?”刘默然无以应。
(2)以屯田一生精力在是,不似东坡辈以馀事为之也。
5.柳永为何以词“得名”而“始悔为己累”呢?
2024-01-29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部分学校2023 ~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合检测语文试卷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之于文,得之于天。少与辙皆先君,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乃出《中庸论》,其言微妙,皆古人所未喻。尝谓辙曰:吾视今世学者,独子可与我上下耳。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矣。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先君晚岁读《易》,玩其爻象,得其刚柔远近喜怒逆顺之情,以观其词,皆迎刃而解。作《易传》未完,疾革,命公述其志。公泣受命卒以成书然后千载之微言焕然可知也。复作《论语说》,时发孔氏之秘。最后居海南,作《书传》,推明上古之绝学,多先儒所未达。既成三书,抚之叹曰:今世要未能信,后有君子,当知我矣。至其遇事所为诗骚铭记书檄论撰,率皆过人。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奏议》十五卷、《内制》十卷、《外制》三卷。公诗本似李、杜,晚喜陶渊明,追和之者遍,凡四卷。幼而好书,老而不倦,自言不及晋人,至唐褚、薛、颜、柳,仿佛近之。平生笃于孝友,轻财好施。伯父太白早亡,子孙未立,杜氏姑卒未葬,先君没,有遗言。公既除丧,即以礼葬姑。及官可荫补,复以奏伯父之曾孙彭。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

(节选自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公泣A受命B卒C以成书D然后E千载之微F言G焕然H可知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以……为师,与《师说》“吾师道也”中的“师”词义不同。
B.释氏,佛姓释迦的简称,亦指佛或者佛教,释氏书即佛教书籍。
C.《书传》,是阐释《尚书》的著作,“传”同于“六艺经传”中的“传”。
D.几,表示大概数目,与《登泰山记》“磴几不可登”中的“几”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谪居黄州,对于苏轼而言不仅是人生的转折,也促成了他文章风格的转变。
B.苏轼广泛阅读儒、道、佛三家著作,并融会贯通,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
C.苏轼喜爱文学创作,而且诗文众多,但自认为成就比不上晋代陶渊明等人。
D.苏轼具有好善嫉恶、见义勇为的美德,可以和伯夷、叔齐那样的贤人媲美。
4.把材料中画横线以及选自《赤壁赋》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视今世学者,独子可与我上下耳。
(2)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
(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2024-01-2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部分学校2023 ~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合检测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陶然亭的雪

俞平伯

那天是雪后的下午。我其时住在东华门侧一条曲折的小胡同里,而G君所居更偏东一些。我们雇了两辆胶皮,向着陶然亭去,但车只雇到前门外大外郎营(从东城至陶然亭路很远,冒雪雇车很不便)。车轮咯咯吱吱地切碾着白雪,留下凹纹的平行线,我们遂由南池子而往天安门东,渐逼近车马纷填、兀然在目的地前门了。街衢上已是一半儿泥泞、一半儿雪了。幸而北风还时时吹下一阵雪珠,蒙络那一切,正如疏朗冥蒙的银雾。亦幸而雪在北京,似乎是白面捏的,又似乎是白泥塑的(往往到初春时,人家庭院里还堆着与土同色的雪,结果是成筐地挑了出去完事)。若移在江南,檐漏的滴答,不终朝而消尽了。

言归正传。我们下了车,踏着雪,穿粉房琉璃街而南,眩眼的雪光愈白,栉比的人家渐寥落了。不久就远远望见清旷莹明的原野,这正是在城圈里耽腻了的我们所期待的。累累的荒冢,白着头的,地名叫做窑台。我不禁联想那会向瑶台月下逢的所谓瑶台。这本是比拟不伦,但我总不住地那么想。

那时江亭之北似尚未有通衢。我们踯躅于白蓑衣广覆着的田野之间,望望这里,望望那里,都很像江亭似的。商量着,偏西南方较高大的屋,或者就是了。但为什么不见一个亭子呢?藏在里边吧?

到拾级而登时,已确信所测不误了。然踏穿了内外竟不见有什么亭子。幸而上面挂着的一方匾,否则那天到的是不是陶然亭,若至今还是疑问,岂非是个笑话?江亭无亭,这样的名实乖违,总使我们怅然若失。我来时是这样预期的,一座四望极目的危亭,无碍无遮,在雪海中沐浴而嬉,宛如回旋的灯塔在银涛万沸之中,浅礁之上,亭亭矗立一般。而今竟只见拙钝的几间老屋,为城圈之中以习见而不一见的,则以往的名流觞味,想起来真不免黯然寡色了。

然其时雪又纷纷扬扬而下来,跳舞在灰空里的雪羽,任意地飞集到我们的粗呢氅衣上。趁它们未及融为明珠的时候,我即用手那么一拍,大半掉在地上,小半已渗进衣襟去。下马先寻题壁字,来来回回地循墙而走,咱们也大有古人之风呢。看看咱们能拾得什么?至少也当有如白丁香折玉亭亭一样的句子被传诵着罢。然而竟终于不见!可证一蟹不如一蟹这句老话真是有一点意思的。后来幸而觅得略可解嘲的断句,所谓卅年戎马尽秋尘者,从此就在咱们嘴里咕噜着了。

在曲折廓落的游廊间,当北风卷雪渺无片响的时分,忽近处递来琅琅的书声。谛听,分明得很,是小孩子的。它对于我们十分亲密,因为和从前我们在书屋里所唱出的正是一个样子的。这尽可以使我重温热久未曾尝的儿时的甜酒,使我俯拾眠歌声里的温馨梦痕,并可以减轻北风的尖冷,抚慰素雪的飘零。换一句干脆点的话,就是在清冷双绝的况味中,它恰好给喝了一点热热酽酽的东西,使一切已凝的,一切凝着的,一切将凝的,都软洋洋亸着腰肢不自支持了。

书声还正琅琅然呢。我们寻诗的闲趣被窥人的热念给岔开了。从回廊下踅过去,两明一暗的三间屋,玻璃窗上帷子亦未下。天色其时尚未近黄昏,唯云天密吻,酿雪意的浓酣,阡陌明胸,积雪痕的寒皎,似全与迟暮合缘;催着黄昏快些来吧。至屋内的陈设,人物的须眉,已尽随年月日时的迁移,送进茫茫昧昧的乡土,在此也只好从缺。几个较鲜明的印象,尚可片片掇拾以告诸君的,是厚的棉门帘一个;肥短的旱烟袋一支;老黄色的《孟子》一册,上有银朱圈点,正翻到《离娄》篇首;照例还有白灰泥炉一个,高高的火苗窜着。

我只记得青汪汪的一炉火,温煦最先散在人的双颊上。那户外的尖风呜呜地独自去响。倚着北窗,恰好鸟瞰那南郊的旷莽积雪。玻璃上偶沾了几片鹅毛碎雪,更显得它的莹明不滓。雪固白得可爱,但它干净得尤好。酿雪的云,融雪的泥,各有各的意思;但总不如一半留着的雪痕,一半飘着的雪花,上上下下,迷眩难分得尤为美满。脚步声听不到,门帘也不动,屋里没有第三个人。我们手都插在衣袋里,悄对着那排向北的窗。窗外有几方妙绝的素雪装成的册页。累累的坟,弯弯的路,枝枝丫丫的树,高高低低的屋顶,都秃着白头,耸着白肩膀,危立在卷雪的北风之中。

我们绕坡北去时,G君抬头而望,对我说,来年春归时,种些红杜鹃花在上面。我点点头。路上还商量着买杜鹃花的价钱。……现在呢,然而现在呢?我惆怅着夙愿的虚设。区区的愿原不妨辜负;然区区的愿亦未免辜负,则以外的岂不又可知了。——北京冬间早又见了三两寸的雪,而上海至今只是黯然的同云,说是酿雪,说是酿雪,而终于不来。这令我由不得追忆那年江亭玩雪的故事。

1924112

(有删节)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介绍去往陶然亭的时间、行踪以及沿途景象,其间连用两个“幸而”,表达出作者对风雪严寒的期待。
B.文章题为“陶然亭的雪”,但作者出游目的并不只在观赏雪景,从“下马先寻题壁字”的雅兴即可见一斑。
C.“闲趣”是行文的重要意脉,寻诗、窥人充满闲趣,所忆棉门帘、旱烟袋、书册、炉火等,无一不透着闲趣。
D.末段写G君和我商量在北坡种杜鹃花一事,引发自己对美好愿望被辜负的感慨,暗含着对言而无信者的批判。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眼前的窑台与古诗中的瑶台除同音外没有可比性,但诗句的联想却让清旷莹明的原野、积雪覆盖的荒冢平添了几分审美意趣。
B.作者对陶然亭怀着十分美好的预期,但想象却被江亭无亭的现实粉碎,心情不免怅然若失,但这其实是欲扬先抑的高明手法。
C.文章长于虚实结合的描写,如写书声一段,随着时空的切换,过去与现在、真实与想象交织重叠,营造出清静而温馨的意境。
D.倒数第二段采用定点观察法描绘雪景,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特写有全景,景物层次分明,共同构成纯净梦幻的冰雪世界。
3.文章花了不少笔墨叙写前往陶然亭的经过以及到达以后的寻找,是否多余?请谈谈你的理解。
4.文章结尾处跳转到写上海的“同云”,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
2024-01-29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部分学校2023 ~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合检测语文试卷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文称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出。诸生于是以为能。文帝说之,超迁,岁中至太中大夫。

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正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草具其仪法,色上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奏之。文帝谦让未遑也。然诸法令更定,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遂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谊追伤之,因以自

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数问以得失。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谊自伤为傅无状,常哭泣。后岁余亦死,年三十三矣。

刘向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谊之所陈略施行矣。谊亦天年早终,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

(选自《汉书·贾谊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数/问以得失
B.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数/问以得失
C.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数问以得失
D.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数问以得失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与“亡国破家相随属”(《屈原列传》)中的“属”意思相同。
B.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谊追伤之,因以自喻”与“君子喻于义”(《论语·雍也》)中的“喻”意思相同。
D.“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与“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中的“见”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才华出众,他十八岁时在当地就很有名气,被河南郡守吴公招致门下,后来又被文帝征为廷尉。
B.贾谊向文帝上奏议,希望改订历法,改变服饰颜色,订立法令制度,确定官职名称,振兴礼乐。
C.文帝想让贾谊担任公卿的职位,但是遭到了朝中大臣的反对和诋毁,文帝后来也就疏远了贾谊。
D.文帝再次征召贾谊,对他的才华备加赞赏,于是拜他为梁怀王太傅,这让贾谊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2)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2024-01-2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B卷)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不一定相同的。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

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现代的保甲制度是团体格局性的,但是这和传统的结构却格格不相入。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材,是生活上的互助机构。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这和我们的亲属圈子一样的,,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云,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树倒猢狲散,缩成一小团。到极端时,可以像苏秦潦倒归来,“妻不以为夫,嫂不以为叔。”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

(节选自费孝通《差序格局》)

1.结合《乡土中国·差序格局》,下列句子中不能体现乡土中国传统结构的差序格局的一项是(     
A.一表三千里。
B.井水河水两相分,凡事讲理不讲亲。
C.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D.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______
______
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2024-01-27更新 | 124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①闲暇时间,是除去必要劳动时间和基本生理时间之外的可供自主支配的时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必要劳动时间越来越短,闲暇时间逐步增多、闲暇领域不断拓展、闲暇活动日趋频繁,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休闲是辩证统一的,以劳动的姿态进行休闲和以愉悦的心情进行劳动,是我们生活的理想境界。廓清劳动时间与闲暇时间的边界,愉悦地享受休闲生活,是美好生活的构成要件之一。

②职业劳动是闲暇生活的基础,愉悦丰富美好的闲暇生活是建立在劳动的基础之上的。闲暇时间是非劳动时间,但闲暇生活也是提升职业能力的良好契机。要使闲暇生活成为人们进入工作和发明创造的准备过程,并通过闲暇活动产生新动力和新思维,就需要引导人们摆脱享乐主义的影响,围绕提升职业素养进行科学休闲,使休闲与劳动的再生产相联系,从而“为新的工作提供新的力量”。倡导闲中有劳,不是让劳动替代休闲,而是主张人们利用一定的闲暇时间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充盈自己的劳动本领,既为自身更好地休闲创造条件,也为整个社会劳而有闲奠定更好的基础。

③积极引导人们的闲暇生活,就必须引导人们走出“物化”休闲的误区,闲中尚文。文化即“人化”和“化人”,让人们在休闲过程中“人文化成”,有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强调休闲与文化相结合,就是要防止闲暇的物化和过度娱乐化。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个别人的闲暇时间消耗在服务性消费上,甚至“娱乐至死”。如此一来,闲暇生活就会退化为经济系统的附属品。在马克思看来,自由活动是对人的本质的真正确认,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体现。因为只有在闲暇时间里,人们才能摆脱生产性活动的限制,才有机会使自己的能力、个性、需要和社会关系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从而使自己成为“积极存在”,也使自己的生命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④闲暇是人生幸福的现实基础,没有闲暇就没有人的幸福生活。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说过,“唯独在闲暇时才有幸福可言”。所谓幸福,是人们对自己生理需要、心理需要和伦理需要的较好满足。积极引导闲暇生活,不仅在于引导人们创建充实的精神生活,还在于帮助人们正确体验和感悟社会现实生活状况,从而使自己产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并由此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当然,这个过程不完全是政治、道德、科技等知识的传授和吸收过程,还必须有审美活动的参与。审美活动具有“成教化、正得失、助人伦”的特质,有助于提高个体生命品质和群体生活质量。因此,合理引导闲暇生活,需要充分利用闲暇时间,通过知识传授与休闲体验等方式,培养人们的审美自觉,引导人们在自然美中美化心灵、在社会美中醇化人性、在艺术美中得到愉悦,追求真善美、反对假恶丑,主动提升精神境界。

⑤闲暇使人们拥有了选择的自由,但并不必然带来人的本质力量的增强和社会关系的完善。对于当代社会而言,由于网络化和新技术的普遍运用,网络信息碎片化与去中心化的特点不可避免地催生着社会的疏离化、社交的孤岛化,影响着社会的整体凝聚力,而这一影响又在闲暇生活中尤为突出。因此,营造大局和谐环境,防止出现西方国家那样的“社会撕裂”现象,是社会闲暇建设的全新着力点。适时而合理地引导社会闲暇生活,让闲暇教育成为调动社会个体内在积极性和潜力的催化剂,彰显“和”“合”的和谐文化底蕴,并使之适应时代进步的要求,这不仅关乎人的内在感受的建构,也对良好社会环境的营造起着重要作用。

(摘编自蒋晓明《闲暇生活的时代价值》)

材料二:

①人们的读书活动可以归结为实用性阅读和休闲性阅读。休闲阅读是人在自由闲暇时间里,于内心之爱驱动下自主选择的以阅读为内容的休闲方式。实用性阅读是读书的谋生化、功利化,即把阅读作为谋生的手段。休闲性阅读则是阅读的审美化,即把读书作为乐生的活动——“悦读”,把悦读本身作为目的而不是作为实现其他目的的手段。东晋文学家陶渊明,认为审美鉴赏是读书的首要目的。南北朝时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强调鉴赏性阅读的目的在于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近现代以来,以追求个人精神自由为目标的休闲阅读,成为许多读书人的主张。

②休闲阅读是文化休闲的重要方式,是人们乐生的重要途径。宋代哲学家朱熹强调,读书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带给人的是一种智慧之乐、心灵之乐与和美之乐。休闲阅读有助于克服内在贫乏对休闲的制约。休闲主要是精神性的活动,导致人们“不得闲”和“闲不得”的诸多休闲障碍都与内在贫乏有关。内在贫乏主要是指精神世界的贫乏。休闲阅读对于充实精神空间和精神家园,建构休闲生存的智慧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休闲能力本质上是人的精神生存能力,精神的丰富性意味着休闲能力的提高。

③闲暇管理的要义,是用积极健康的休闲活动填充闲暇时间,实现闲暇时间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西方休闲理论认为,闲暇是以时间形态存在的社会资源。这种资源的特点一是如果不积极占用,便可能导致消极占用;二是这种资源的使用效果,取决于人们的休闲选择。亚里士多德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认识到闲暇管理对于个体幸福和城邦和平的重要性,认为闲暇越多,越需要智慧、节制和正义。罗素则强调,明智用闲是对人类文明的最后考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均寿命的延长,闲暇时间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何管理和利用闲暇资源,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用包括休闲阅读在内的积极健康的休闲方式,占据人的闲暇时间,把“黄赌毒”等消极腐败的休闲方式,驱除出人的闲暇时间和休闲空间,对于人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推动休闲阅读,营造书香社会,不仅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也是创新社会管理,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

④现代西方休闲理论认为,休闲是一个“人成为人”的过程。休闲选择和闲暇时间的利用与人成为人有着直接的与内在的关联。人成为人的过程也是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意味着人格的健全,意味着人的潜能的实现与多方面的生命体验的获得,意味着包括审美在内的人与对象世界关系的全面性和人的内在世界的丰富性与完整性。自由时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空间,休闲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契机。自从分工出现以来,专业化的繁忙劳作易使人片面发展,而闲暇时间的增加将使人有机会弥补和打破分工对于自己发展空间的限制。分工越细,闲暇时间和休闲活动对于人的全面发展越重要。在工作专业化与教育功利化的背景下,休闲阅读对于弥补实用阅读和应试教育对人的发展空间的限制,丰富人的生命体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学科专业分化越细,休闲阅读对人文素养的形成与提升,对人的整体性与均衡性发展越重要。

(摘编自王景全《论休闲阅读》)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劳动和休闲是辩证统一的,而非对立的。闲暇生活是建立在劳动的基础之上的,还是提升职业能力的一个契机。
B.如果人们要使自己成为“积极存在”,要使自己的生命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就必须防止闲暇的物化和过度娱乐化。
C.当人们的审美自觉得以培养,便可以在自然美、社会美中得到愉悦,从而实现精神境界的升华,获得幸福感。
D.网络化和新技术的普遍运用,对社会的整体凝聚力有很大影响,容易导致西方国家那样的“社会撕裂”现象。
2.下列对材料二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段首先介绍了休闲阅读的概念,再引用两位学者的观点,让读者明了休闲阅读与实用性阅读的不同。
B.②段将休闲阅读与“不得闲”“闲不得”的休闲障碍进行对比论证,证明其有助于克服内在贫乏对休闲的制约。
C.③段由“休闲阅读”拓展到“闲暇管理”,使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进一步深入讨论,为后文做铺垫。
D.④段探讨休闲阅读的现代意义,认为休闲选择和闲暇时间的运用与“人成为人”有密切联系。
3.根据材料一、二的观点,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的一项是(       
A.哲学家罗素曾指出:“能否聪明地用闲是对文明的最终考验。”
B.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
C.明朝哲学家李贽认为:“束书不观,吾何以欢?怡性养神,正在此间。世间何窄,方册何宽?”
D.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
4.在新时代,我们应该如何使闲暇生活更加有意义,更具价值?请根据材料一进行概括分析。
5.寒假即将来临,高一年级拟开展“诗书趁年华,书香伴寒假”的活动,以倡导同学们在寒假利用闲暇时间积极阅读书籍。如果你是此次活动的负责人,请根据两则材料,列出倡议书的要点。
2024-01-27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1.下列对这首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闻蝉鸣而起兴。“高”指蝉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蝉在高树吸风饮露,所以“难饱”,这又与作者身世感受暗合。
B.颈联中作者身为薄宦,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使他更加怀念家乡,表达与陶渊明一样“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归隐之心。
C.尾联呼应开头,首尾圆合。蝉的难饱正与我也举家清贫相应,流露出我虽清贫却不改高洁之志的心声。
D.这首咏物诗抓住蝉的特点,同时结合作者的情思。诗中的蝉,有着作者自己的影子,可以称之“为情而造文”的佳作。
2.“无理而妙”,是指艺术作品的某些内容不合常理反而能达到一种较好的艺术效果。有人评论此诗的颔联“无理而妙”,请你结合诗歌内容试做分析。
2024-01-27更新 | 160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过失

【印度】泰戈尔

我不得不离乡背井。为什么呢?这个嘛,我可不能开诚布公告诉你,只能隐晦地暗示一下。

我是本地的一个乡村医生。家就在警察所对面。对警察所里的先生们,我总是低三下四奴颜婢膝,真是比对阎王还要有过之而无不及。我非常清楚,这些保护神会给人们带来什么。

宝石能使首饰更加名贵生辉,首饰能使宝石更加璀璨夺目。我和警察所的关系也是如此——我的职业能给警察所带来好处,而他们的营生也能使我增加收入。

由于这种紧密的联系,自然而然,我和警察所长就成了挚友。所长多次对我说:他亲戚有个无依无靠的女儿,打算嫁给我做妻子。这使我很为难,因为我的前妻留下了一个女儿——绍希。我不愿把她交给后娘。绍希已满十二岁,进十三岁了。我希望尽量多地积蓄些钱。只有这样,女儿才能与大户人家的子弟结亲。嫁了女儿,我再着手操办自己的婚事。

正在我筹办这笔要紧钱财的当口,图尔希村的霍里纳特找上门来,抱着我的脚哭泣哀求。原来是这么回事:他那孀居的女儿,夜里不幸突然死了。他的仇敌给警察所长写了一封匿名信,诬告是堕胎而死的。现在警察打算把他女儿的尸体弄来检查。

霍里纳特不能忍受对刚去世的女儿进行这样恶毒的诽谤和侮辱。由于我是医生,还是所长的朋友,所以他来找我,只有我能搭救他。

拉克什米【注】女神的行踪是难以琢磨的。她既可以堂而皇之从正门而入,也可不请自来,从后面而进。我摇了摇头,意味深长地说道:“这种事情可不简单哟!”

不必赘述,为了安葬女儿,霍里纳特被弄得彻底破产了。

我女儿绍希以同情的语调问我:“爸爸,这个老头怎么跪在你脚下,这样嚎啕大哭呢?”

“去!去!去!”我生气地对女儿说,“这件事与你毫不相干!”

经办完这件事后,女儿婚事的款项迎刃而解,结婚的日期都定好了。独生女儿,婚宴当然要准备得非常丰盛。婚礼前一天,半夜三更,我突然发现女儿绍希得了霍乱。病情发展极快。我尽了最大努力,也无效果。最后,我把药瓶扔到地上,跑到霍里纳特跟前,抱着他的脚,说:“好兄弟,请原谅我,原谅我这个罪人!我只有一个女儿,我再也没有亲人了啊!”

“医生先生,你这是干什么?”霍里纳特被弄得莫名其妙,说,“我感激你一辈子,快起来吧!”

我对着上苍大声叫喊起来:“我的天啊!我对这位老人犯了罪,我应该受到他的惩罚。天神啊,请救救我的绍希吧!”

第二天十点钟,绍希全身发黄,离开了人世,永远安息了。

过了一天,警察所长对我说:“喂,别耽搁了,你马上就成亲吧!要不要先派人去打听一下?”

对别人揪心的痛苦,采取这样令人发指的漠不关心的态度,简直使魔鬼也会相形见绌。可是,通过形形色色事件,我早就懂得,对警察所长的这种人道精神,最好还是缄口不言。

我用自己的收入,为可怜的霍里纳特盖了一栋茅舍,把自家的奶牛送给了他,还把他典给高利贷者的农具家什赎了回来。我的痛苦和悔恨仍然难以平息。在寂静的黄昏和不眠的夜晚,我总是在想——我那心地善良的闺女,虽然离开了尘世,但是,由于父亲的罪孽,她在阴间都得不到安宁。似乎她在悲伤地问我:“爸爸,你为什么要干这种缺德的事呢?”

我给穷人看病,不再要他们交钱了。看到任何生病的姑娘,总是当成我的绍希在受病痛折磨似的,尽心尽力为她们治疗。

雨季开始了。大水淹没了村庄和稻田,出门就得乘船。大雨滂沱,从早到晚下个不停。

有一天,地主家找我去看病。派来的仆人船夫,急急忙忙,不耐烦地催促我启程。

以前遇到这种情况,出门之前,女儿总是事先撑开我那旧雨伞,看看是不是破了,还一再关照我,在这样的风雨天要多多保重。今天,在空无一人的家里,还得自己去找雨伞。坐船的时候,我看到警察所前面停了一只舢板。一个农民,只在腰里缠着一块布,坐在船上任雨浇淋,我问道:“喂,发生了什么事?”

农民告诉我,昨天晚上,他女儿被蛇咬了一口死了。警察要他从老远的村子里把尸体运来检验,我看到,他把自己仅有的一件上衣,盖在了死去的女儿身上。

下午一点钟,我出诊回来,那个农民缩成一团,仍坐在船上。警察先生根本就没来检查,我给他送了点食物,但他没有吃。

我急急忙忙吃了饭又出诊了。傍晚回家后,只见那位农民完全像个幽灵,坐在原地。问他时,已不能答话了,只是呆呆地望着我。经过反复询问,我才知道:有一次,一位警察来过,问他带钱来了没有,他说他一贫如洗,身边什么也没有,警察说了声“那就像现在这样坐着等吧”,就扭头走了。

这样的场面,过去就屡见不鲜,不过熟视无睹罢了。可今天却不同了。无论怎样,我再也克制忍耐不住了。我仿佛听到我女儿绍希那怜悯颤抖的嗓音,在阴沉的天空中回荡。这位失去女儿沉默不语的农民,所受的无以复加的痛苦,仿佛在撞击我的胸膛。

我忽然像旋风一样,冲进了警察所长的家。所长正安闲自在地坐在藤椅上,吞云吐雾地吸着烟。我愤懑地质问所长:“你们到底是人还是魔鬼?”

我和所长那渗透着无数被压迫者眼泪的友谊,在这场风暴中完蛋了。

不久之后,尽管我拜倒在所长脚下,一再颂扬他的好心肠,多次检讨自己的过失,但是,最终仍然不得不离开故土,远走他乡。

(有删改)

【注】拉克什米:财富女神。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标题含意很广,既指“我”对霍里纳特犯下的过错,也指“我”情绪激动时对所长的怒斥,还让人想到警察犯下的罪孽。
B.文章开始写到“我”与警察的关系就像宝石与首饰的关系,相得益彰,其实是狼狈为奸,沆瀣一气,共同剥削和压迫穷苦百姓。
C.文章情感深沉动人,作者运用多种手法,将三对父女之间的深情描写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对广大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D.文章所写事件并不复杂,人物也很简单,只是当时社会的小小一角,但足以揭示英国殖民统治下印度官僚机构的黑暗与罪恶。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开头写到自己不得不背井离乡,同时设置悬念,不告诉读者原因;结尾才交代原因,又说到不得不离开故乡,因而前后照应,内容完整。
B.文本采用顺叙的手法,运用第一人称叙事,“我”是故事的线索人物,是故事的亲历者、见证者和讲述者,这就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C.文本语言简洁含蓄,如“这些保护神会给人们带来什么”“不必赘述,为了安葬女儿,霍里纳特被弄得彻底破产了”,能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
D.文本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等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了一群欺压百姓、敲诈勒索、漠视生命、戕害人性的警察形象,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3.文本中写道:“雨季开始了。大水淹没了村庄和稻田……”请简要分析这段话的作用。
4.文本中“绍希之死”这一情节有哪些作用?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