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7 道试题
21-22高二下·全国·课时练习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B.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C.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022-03-12更新 | 1002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蓟州区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2 .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B.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
D.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
B.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
C.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
D.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问题,气候正义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
2017-08-10更新 | 5274次组卷 | 39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1-12高一·全国·课后作业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下面是关于“新诗”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B.“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
C.“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
D.“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
2022-01-31更新 | 1137次组卷 | 19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易(0.8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唐诗,完成各题。

秋日别王长史

王勃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了开阔辽远的时空,以“千里”和“百年”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B.古代以秋日配西方,所以称秋日为西候。北梁,北边的桥。颔联用两个典故,点出时令和地点,含蓄而新颖。
C.颈联诗人宕开一笔,转而写景。两句都是近景描写。诗人借景抒情,情随景生。
D.奉,侍奉;潸然,流泪的样子。诗人知道自己与王长史今后很难再相见,不禁泪流满面,悲从中来。
2.诗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活用与其余三句不一样的一项是(     
A.烛之武退秦师
B.王无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C.欲辟土地,秦楚
D.项伯杀人,臣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于义                  喻:知晓,明白B.于事而慎于言     敏:敏捷
C.譬如为山,未成一     篑:盛土的竹筐D.请斯语矣            事:实践,从事
21-22高二下·全国·课时练习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7 .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语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引以为流觞曲水B.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列坐其次D.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2022-03-12更新 | 980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蓟州区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隐逸的诗人之宗,是我国西晋著名的田园诗人,他开创的田园诗把诗歌艺术提高到一种美的至境。
B.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辛弃疾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C.郭沫若作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要求新式应具有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D.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从小就懂得让梨的孔融是建安七子之一。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蒲松龄,清代文学家,世称聊斋先生。所谓“志异”,是指记述离奇、怪诞的故事。
B.“唐宋八大家”是唐宋八位成就突出的散文家,除《答司马谏议书》的作者王安石外,还有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曾巩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
C.《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19世纪末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作品,该作品成功地运用了幽默讽刺的手法。
D.《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人。“风雪山神庙”是林冲人生道路的转折点,造成转折的根本原因是黑暗的封建统治。
2022-07-08更新 | 58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赋”“比”“兴”三大类。
B.乐府诗是汉魏六朝时期重要的诗歌类型,其继承了《诗经》所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讲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其中有两首叙事诗被誉为“乐府双璧”,一首是《木兰诗》,另一首是《孔雀东南飞》。
C.《蜀道难》,作者李白,大约作于唐天宝初年,是诗人在长安时送别友人入蜀而作。“蜀道难”,属于古乐府旧题,句式以七言为主,杂以其他长短句,参差错落,如行云流水,一气贯注。
D.《阿Q正传》选自小说集《呐喊》,作者鲁迅。这部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通过阿Q这一典型人物,特别是他的“精神胜利法”,暴露了旧中国国民的“劣根性”,揭示了民族衰败的根源,也揭示了普遍的人性弱点,体现了鲁迅深刻的启蒙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