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有梦到抚州

王芸

奔跑的灵鹿、蔓生的花草、圆睁的兽眼,以混沌的形态凝定在石础上。它们位于阔大厅堂的低处,承受着柱体、屋脊、翘檐和时光的重,青黄色的苔藓在它们身下蔓延又枯萎。阔大的厅堂楼阁缭绕着咿咿呀呀的戏音,轻重缓急、柔软铿锵、沉郁顿挫,年复一年,仿佛包浆柔软了它们的表情。一代代、一茬茬抚州人在它们面前川流来去,身影彼此叠映,和厅堂里随日月流转的光影,戏台上幻进幻出的人物与声色,构成一个巨大的梦境。

己亥年小暑日,盛夏的雨水尽情冲刷着抚州,我们穿过七重门楼的古朴幕布,一步跌入这个梦境,心神一震。

玉隆万寿宫内,五纵八仙桌贯穿一进厅堂,二进厅堂也摆满了条凳,一直铺排到旌阳殿三字牌匾下。桌前凳上,坐满了戏外人,却是清一色入戏的表情。

戏台上,刚开始上演采茶戏《方卿戏姑》。那个演了数百年的故事浸透人情冷暖,终以穷书生方卿衣锦还乡、戏言羞辱嫌贫爱富的姑姑后,抵至大团圆结局。戏台在二楼。看戏人即使坐在最尾,也能看见戏台上的悲欢离合,座中多是老人,举着满头银丝。也有几岁大的孩子耐不住戏文的冗长,跑到一旁玩耍,嬉戏,闷声奔跑。还有抱在怀中的婴儿,睁大眼睛四处张望,含一根手指在口中。戏曲透明的种子,会否在他身体里种下?

看戏人仰起头,一张张脸上的表情随剧情变换。刚刚安葬母亲前来投亲的方卿,被姑姑拒之门外……坐在最前排一张条凳上的三位老人,表情严峻,微微下撇的嘴角仿佛在表达对戏中人的愤愤不平。

看起来三位老人的生活都不优裕,随意挽起的裤脚,蜷曲在小腿上的袜筒,搁在拖鞋上的赤脚,脸上落满岁月粗糙率性的刻痕。最右边的老妪身后,一位穿黑色外套的老汉,一只手畸形地蜷曲在腿上,嘴角突兀地向一边眉角歪去。他颇像我写过的一位因工伤致残的老者。显然,生活的艰辛没有饶过他们。但他们是有福的,这一刻他们聚拢在此,在一个盛大的梦境里,戏音婉转如柔指,抚慰着他们的耳朵、眼睛,乃至心魂……

我在梦境的边缘,转圜。

从二楼观戏台看去,由数百人构成的观戏阵容散溢着浓浓的烟火气息,人们或倚或靠或佝偻了腰背或端直了身子,八仙桌上搁着湿漉漉的雨伞,胀得鼓鼓的塑料袋,颜色鲜艳的纸质提袋……它们和主人一样散发着自然不拘的气息。

这一幕即是日常。

生活是日常,戏是日常,只不过前者是现实,后者是梦境,抚州人早已习惯了将两者无隙无碍地糅合在一起。不分彼此。

梦境由来已久。抚州这片厚土以青山秀水滋养了才子汤显祖,汤显祖以妙笔回报故土以临川四梦。梦境的维度得以确立。戏台上生天生地生鬼生神,极人物之万途,攒古今之千变。一勾栏之上,几色目之中,无不纡徐焕眩,顿挫徘徊。恍然如见千秋之人,发梦中之事……(汤显祖《宣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一代代抚州人自愿成为梦境的拥有者和营造者,戏曲的包浆缓慢地滋养抚州,抚州成为唱戏人的福地,也是听戏人的天堂。共同对戏的痴迷,将唱戏人与听戏人紧密关联,相互成全,相互抚慰,于日常中携手向梦境深处沉溺,沉溺,沉溺。

世上自有痴戏而不愿出戏之人,也自有迷梦而不愿梦醒之人。爱看戏的人,想来是耽溺于梦境的人,纵使历尽沧桑,心中还有天真的一隅,眷念戏,相信梦,推崇善,向往美。以戏为核心的梦境,在戏文婉转曲折处,不知收容了多少人的脆弱、善感、羞怯、无助、不舍、执念。那个写戏造梦的才子,在一个个以戏为壳的梦中,逾越生死阻隔,逾越人间悲凉,逾越人情残酷,逾越人世不公。而那些看戏人,看多了戏中的生死轮回、爱恨情仇、大喜巨恸、沉浮跌宕,胜景转瞬成颓垣,繁华如雾终消散,会否对人世的道阻且难多一分忍耐之力,对莫测灾厄多一分从容之态,对因果成空多一些顿悟勘透?

丁酉年正月十六日,十三枚傩面具和八位傩伯搅起的涡旋,在石邮村激荡而起。

千余人聚集在这个小小的村落,观看彻夜搜傩。挤在人丛中的我,竭力将摇晃不已的镜头对准供桌前匍匐的傩班八伯。供台上高耸的一尺高红烛,火焰跃动,跳漾,在十三枚面具的细节弯转处烙下点状或片状的光耀,也将每一张凡俗的面孔涂上暖色调的油彩,褶皱处更加深厉,圆润处满布光泽。

前排居中的傩伯挺直身子念诵《傩神太子词》。这是抚州留存的一种更古老的戏,起源于殷商时期方相氏驱傩仪式。

神秘、古朴、粗犷、磅礴,石邮傩舞于默声中演绎,仅靠面具界定角色身份,靠舞者的动作、鼓点的节奏变化阐释角色的不同情绪。与傩面具合二为一、化身为诸神的傩伯们,脚走禹步,手拈香火诀,随着鼓点舞动,舞动。

开山舞姿大开大阖、顿挫有力,这位驱鬼逐疫的开路先锋勇猛进取,无畏前行。雷公动作刚猛,时有顽劣之举,在云层间奔走翻滚,施雷布雨,润泽人间。

弯眉喜目的傩公,松快的舞步洋溢着喜得子嗣、香火延续的天伦之乐。

俊眉朗目、持刀对舞的杨戬与哪吒,孩子般玩耍的纸钱,顿挫有力磨刀的红脸关公,还有钟馗与大神、小鬼、讨酒、划拳、贪杯、呕吐、瞌睡、酒醒、气惯……

石邮傩事每年从腊月起首,正月收束,一个月时间圆融为一个梦境、将石邮村人环护其中。

在这个梦境里,石邮村人是演戏人与看戏人。他们相信傩舞可以使来年风雨调和、平安顺遂,并得到庇护。

戏中自有痴绝处,梦中自有痴绝人。因信而敬畏,因敬畏而虔诚的石邮村人,自有傩舞始,便以忠诚、严谨的态度将傩舞代代相传,灯灯相续、越六百年,终让一个素朴的梦境散发出熠熠光华。保留了完整传统傩舞形态的南丰傩舞,其古拙的形态中混杂有宗教、礼制、传统社会结构、天地人伦、生死观等复杂因子,埋藏有自历史深处延伸而来的线索,从中或可探触到当代人精神和生活的内在依据。名列国家级非物文化遗产的南丰傩舞,这些年也走出了国门,让法国人、韩国人、日本人为之震撼,痴迷。

一生痴绝处,有梦到抚州。在抚州,这个戏中有梦、梦中有戏的城市,梦是日常,也是逾越;梦是虚空,也是满盈;梦是远行,也是抵达。如同在戏中,潜隐有联通现实的通道,梦境中也潜隐有秘密的通道,溯流而上,我们可以接通远古,顺流而下,我们可以抵达内心……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选择抚州戏剧中具有奇幻美好色彩的形象——灵鹿、花草、兽眼开头,运用排比的句式,吸引读者走入戏剧的梦境。
B.“梦境由来已久”起到过渡作用,作者笔触由采茶戏演出现场过渡到抚州戏剧的历史,时空交错,简洁自然。
C.本文叙写采茶戏时,略写剧情,详写观众;点面结合,有对观众的群像描写,又有对三位老年观众的特写镜头,表明采茶戏在抚州广受欢迎,老少咸宜。
D.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采用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句式整散结合,语言典雅又自然。
E.全文以绘制梦境开始,继以采茶戏使观众在梦境边缘转圜,南丰傩舞使观众彻底沉溺于梦境之中,以抚州追梦结束,展现了中国戏剧艺术的魅力。
2.鉴赏文中画线句子。
3.阅读本文,概括“采茶戏”和“南丰傩舞”在发展历史、上演时间、剧本内容与表演形式上有何不同?概括“采茶戏”和“南丰傩舞”两种戏剧形式表达了什么相同的情感。
4.文中写汤显祖有何作用?
5.“有梦到抚州”中的“梦”由什么构成?结合文本,你认为如何能使中国传统戏剧艺术得到传承与发展?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困难(0.1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小题。

根河之恋

根河是鄂温克人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洌,水晶一般透明。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传统的鄂温克人跟森林河流贴得最近。他们与驯鹿为伴,生活起居、狩猎劳动,都离不开看上去“四不像”的驯鹿。眼下,这些温顺的大鹿在全世界已所剩不多,鄂温克人结束了最后的狩猎,放下了猎枪。他们离开森林,进入城市或远走他乡,但敖鲁古雅部落受人尊重的长辈94岁的玛丽亚·索一步也不想离开她的驯鹿。

一踏进根河,我就听说了她美丽的名字。先前见到过作家乌热尔图为这位老奶奶拍的一张照片。白桦林里,老人穿着长袍,扎着头巾,侧身站在一头七叉犄角的驯鹿前,她微微佝偻着身子,皱巴巴的手轻抚着鹿柔细的皮毛。依偎在她的袍子下,那儿一定有着母亲的气息。她神色沉静而坚毅,嘴角两旁的皱纹宛如桦树皮上的纹路,仿佛她的脸上就印着她相守了一生的森林。她或许就是根河的化身,充满了母性的慈祥,又有着丰富的传奇。年轻时她漂亮能干,是大兴安岭远近闻名的女猎手,与丈夫在密林里行走,打到猎物无论多远,总是她领着驯鹿运回部落。这位伟大的母亲至今仍恬然生活在她的鹿群之中。

其实我很想去为玛丽亚·索拍一张照片。这些年,涌到玛丽亚·索猎民点参观游览的人络绎不绝,但我想,我这样匆匆来去,怎能配得上她的丰厚?怎能有乌热尔图探望时目光里的深沉呢?

因为乌热尔图是根河的儿子。当年,这位从小生活在大兴安岭的鄂温克青年捧着他的《琥珀色的篝火》走上了文坛,刹时让人眼前一亮。人们从他的小说里,认识了这个寂寞又热烈的民族。出乎意料的是,乌热尔图后来辞去京官重返故乡。时隔多年,当我行走在呼伦贝尔草原上,那些将天边画出蜿蜒起伏线条的山丘,那些怒放成海洋或孤零零独自开放的鲜花,那些低头吃草或昂头沉思的马群,还有那些袒露在草原上始终默默流淌的河,都让人忍不住心潮起伏。这位鄂温克作家返乡的理由还需要问吗?就是这草原这河流这民族,是祖先留在他身体里的血脉在涌动啊!

乌热尔图在回到草原以后的日子里,完成了《呼伦贝尔笔记》等一系列著作和摄影作品,那是他数十载的文化寻根,是他作为一个鄂温克的儿子,对母亲的深情眷恋与报答。

我们山外的人远道来看山,原本住在山上的人却搬下了山。

人类到了21世纪,越来越意识到人与自然必须平等相处。生活在根河的大多数鄂温克人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山林,将更多的空间留给了无边的草木以及驯麂、黑熊、狼、灰鼠和蝴蝶。在离城市不远的一个地方,新建了童话般的家园,这座小城就叫了根河。

我们去到那里时,从山林里搬出的鄂温克人正三三两两地在自家门前干着一些零碎的活儿。男人穿着时尚的T恤和牛仔裤,女人们烫了发,有的还挑染成了黄的深红的,她们的裙子仍然长长的,跟老去的玛丽亚•索一样,但却是城市里流行的花色。

这里的房屋都是政府投资兴建的,咖啡色外墙,小尖顶,搬进来的一家家鄂温克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装扮屋子,盘算着未来。鄂温克人与外族人通婚是常见的事情,近些年更为普通,他们的孩子大多取的是鄂温克名字,成为这新部落的新一代。这里曾有过多年的繁忙,大兴安岭的木材源源不断地从根河运往大江南北。眼下,过往的一切留在了画册里。伐木工变作了看林人,大批工人需要学习新技能,谋求新职业,他们在努力与以往告别,与未来接轨。

根河天亮得很早。走到窗前一看,根河就在眼前,河对面的广场上已经有许多人在翩翩起舞,似乎这个小城的人都聚集在此了。根河的水伴着音乐荡漾,我忍不住踱过根河桥,进入了舞者的欢乐。用不着有任何忐忑,大家都是这样笑着来又笑着去的。这些根河小城中的曼妙舞者啊!我模仿着她们举手投足,扭动腰肢,想象着生活在此的种种愉悦。那是我度过的最为愉快的时刻。

阳光将河水映照得流光溢彩。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我只能记住这些人和这些让人眷恋的时光。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的鄂温克人生活在山里,以打猎为生,驯鹿是他们生活、劳动的重要帮手。
B.乌热尔图为玛利亚索拍摄的照片,生动地表现了她历经的沧桑与母性的慈祥。
C.第六段中作者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了呼伦贝尔草原的美丽风光。
D.搬出山林的鄂温克女子穿上了城市里流行的裙子,过上了快乐时尚的新生活。
2.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
3.作者在结尾说“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请根据文意,说明“这河的深奥”的含义、“抵达不了”的原因及作者寄托的情感。
4.鄂温克人与根河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对经典作品中环境与人物的联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观园是《红楼梦》中人物活动的一个主要场所。正是这个众姐妹诗意生活着的“世外桃源”,造就了贾宝玉力求摆脱世俗的叛逆性格。
B.《边城》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湘西小镇茶峒。山明水净的湘西风光,映衬了翠翠、爷爷、傩送等人物心灵的澄澈与人性的善良美好。
C.《茶馆》展示了旧中国近半个世纪的社会变化。时局的动荡、政治的黑暗、社会的腐朽,迫使王利发形成“多说好话,多作揖”的处世哲学。
D.《阿Q正传》写的故事以辛亥革命时期的未庄为主要场景。赵太爷、假洋鬼子为代表的的统治阶级对阿Q的压迫和欺凌,是阿Q“精神胜利法”形成的重要原因。
2021-04-30更新 | 40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耀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刘南史往杭州拜觐别驾叔

刘商

兄弟飘零自长年,见君眉白转相怜。

清扬似玉须勤学,富贵由人不在天。

万里榛芜迷旧国,两河烽火复相连。

林中若使题书信,但问漳滨访客船。


[注]①刘商,徐州彭城县(今江苏铜山县)人。②两河:京杭运河、淮河的合称。③漳滨:漳水边。汉刘桢“余婴沈痼疾,窜身清漳滨”,后因用为卧病的典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送别诗语言朴素自然,但诗人对兄弟的真情切意洋溢在字里行间。
B.离别之际“见君眉白”,细节格外触动心弦,很自然地引出颔联内容。
C.颈联第二句写两河烽火相连,将离别置于具体的时代背景,更添悲凉。
D.诗歌表现了诗人的处境与复杂心境:漂泊在外,卧病在床,精神颓丧。
2.送别之际,诗人心情复杂,请简要概括并分析其对刘南史的情感态度。
4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青州缘未了

王剑冰

杜甫有诗“齐鲁青未了”,他所说的齐鲁,直到李清照来时,还都是属于青州地盘。那时的青州气象宏阔,“面山负海古诸侯,信美东方第一州。”杜甫诗中的青,同青州的青,是一个青。清照的清里,也含着青州的青。青,是让人舒服的颜色,也是让人舒服的称呼。清照喜欢青州,这里远离京城的构陷,还是她丈夫的家乡;在京城待得心烦,跟着丈夫来,也就是回家了。

来青州的那年,李清照二十三岁,正值青春芳华。那么心高气傲的女子,却将世上十分光阴,三分留在这里,生命中九重灿然,六重都给了青州。而青州给她的,是天地人文之气血、山水风情之精华,是平生诗词三分之一的灵感与瑰丽。

在内部倾轧、外部战乱的远方,青州成了“千古第一才女”的后院。这是清照的福,也是青州的福。

我看到了那个白墙灰瓦的所在。自然不是原来的规制和位置,唯有灵魂,附在阳光里。阳光筛下,筛出一层的雾气,倒是将院子托起来。让人觉得,这就是宋时的院落。轻轻地走进去,一庭芳草,半池残荷,一簇簇竹,一垄垄花,包括墙角的一抹新绿,不都是她的词?“归来堂”,和着陶渊明的意绪,表明同丈夫远离京师,决意隐居之意。屋内的陈设,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倒是与“清照”的生活相配。不敢相信,那般素洁的案几上,诞生过一首首珠玑般的华章。

青州的阳光很适合她,她在这阳光里徜徉,将爱情也融进去。两人于归来堂读书、斗茶的生活意趣,被清照展示在《金石录后序》中,那是一种情透纸背的幸福。“甘心老是乡矣!”完全出自她的内心。她和丈夫收集金石古玩,不仅让文物价值不至湮没,同时延续了文物自身的精神。而对琴棋书画的灵犀,使她对文学理解得更为透彻,每一次填词,都带有对文字的尊重,那是灵感与情感的激发,具有不露声色的冲击力。

冬天的龙兴寺,会落下一场雪。钟声里雪花纷然。青州人在这钟声里踩出一条小道,缭绕的香烟从小道上接续。不知道小道上有无一位女子。清照自打来到这青州,就潜心修身,为自己名号“易安居士”。

我站在云雾飞扬的云门山顶,能望到对面同样云雾飞扬的驼山,驼山下就是唐时的龙兴寺,寺上的瓦,金黄一片。想起青州博物馆的石佛,喜欢金石的清照必是欣赏过的,那些佛大都笑着,人们称其为“青州的微笑”。清照在这种微笑里生活了二十年。金兵来前,四百多尊石佛,被人埋在了龙兴寺前。清照也不得不带着诸多感怀诸多回想,与青州挥手告别,走进凄凄惨惨戚戚的苦雨。

周围还有仰天山、泰和山,这个时候全是红叶开放日。高处望去,层层叠叠,一片炫染。瀑水高高落下,落到下面,变成了烟。

下山的时候,路边更是惊艳,那是一树树的红柿子,在张灯结彩。石头屋子隐在其间,屋上屋下,到处都是晾晒的红色块。

巧的是,这里还有一条黄花溪,黄花就是萱草,清照园子里常有的植物。到了时节,溪水碧绿,满坡的黄花堆积。

青州得益于水,城中的河,不知变换多少方式,缠绕多少道弯,将青州揽在怀中,这个过程,河水很是用了些耐心,包括耐心地接上汹涌的弥河,再奔腾入海。这些柔亮的南阳河、北阳河、东阳河,如何不使一座古城灵动润泽?由此也润泽了兴尽晚回舟的女词人,最美的年华。

什么时候下了一场雨,被雨淋湿的河泛着点点荧光。河的两岸倒是鲜明起来,绿柳扬波,花草蓬茸。顺着河再远些,是大片的花木基地,此刻赤橙黄绿,直接天际,成为一座古城的装饰。

太阳一如既往地来,霞光从云层射下,一束束的,像倒开的花。高大的城门矗立着,挡不住的夕阳,从墙垛踱进来。

年华轮转,秋风几度,古城老街好像还是老祥子。灰色的瓦一层层地叠压着,书写着斑驳的过往,也书写着青州波澜不惊的静好岁月。光亮的石板路。每一条都通往普通的日常。云门春酒的甘醇,传统酥饼的味道,新茶的芳奋,老戏的声腔,全通过它消融后传向四方。一株株老树,吸纳人间烟火,也早被人间烟火所浸染。秋天的钟声一响,金黄的叶片群鸟样纷落,落成一地绒光。

芳草斜阳间,清照也会走向老街,去体验“庭院深深深几许”,不谁穿庭过巷,更是喜欢醉贫词中的那种妙意。欧阳修先她在这里住过,清照将他的喜欢拿来,用在自己的平仄里。还有做过知州的寇准、范仲淹,都为她所敬慕。人走了,她悄悄做了他们的邻居。

她沾染着先辈的文学意味,也沾染着青州的文化意味。市井中,她看踢花毽、抖空竹,也会上前试一试,并试试焚香烙画,让一根细香,变作纸的知音。她还学做鲜花饼、花果茶,用本地产的豹斑玉器酿制菊花酒。青州人说,清照也一定用过黑山红丝砚台,那是当地的传世佳品。她还会去青州书院会会文友,去另一个场合会会棋友,她下得一手好棋呢。

当然也会有孤独,那是赵明诚做官以后。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尽管地方不算太远,在清照看来,也是海角天涯。于是孤独成了她一生取之不尽的财富,等待或者寻觅,不只为一束阳光,也为一个灵魂。女性的等待与寻觅,往往要比男性深刻得多。只是,离去青州后,一切都渐渐为空。后来的愁,与先前的愁,不是同一种滋味。

月升了上来,水发出淡蓝色的光,水木青州一半在河中。一忽真实,一忽疏离。幌子轻飘,屋瓦隐入夜色。有的店铺还开着,露出惺忪的光,有的店铺正在打烊,声音落水里,随着月光慢慢漂走。

夜被挤压在窄窄的巷子里,像一条深邃的时空隧道。身后追来的风,让隧道发出呜呜的声响,声响在哪个部分,偶尔弯曲一下。

忽然,吱呀一声,一扇门中款步出来一位女子,衣袂飘飘,轻盈一闪便不见踪影。退心神恍惚,眼前迷蒙。青州的花神,难道,我邂逅了你昨日的灿然?

05月08日《光明日报》)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以时间为线索,既是依着作者在青州游览的时间顺序,又巧妙的将李清照在青州的生活依次安排。
B.李清照的青州居所取名“归来堂”,和着陶渊明的意趣;取的名号“易安”二字也得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句子。
C.“到了时节,溪水碧绿,满坡的黄花堆积”,可知李清照《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的诗句正是从此地此景中获得灵感。
D.文章结尾“难道,我邂逅了你昨日的灿然”,将第三人称转变为第二人称,使作者和青州、和李清照的距离更近了。
E.本文语言典雅细腻,多处巧妙化用李清照的词句,行文浑然,抒情意味浓厚。
2.如何理解“青州成了‘千古第一才女”的后院”这句话的含义?
3.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4.结合全文,分析题目中“缘未了”的内涵。
5.全文记述词人在青州的生活,请结合文本探究李清照在青州的精神成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困难(0.1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等你在西湖

①等你在西湖,惠州那个天然幽雅、义薄云天的西湖。

②“东坡太糊涂,西湖复西湖”。赖少其先生的这句话,总会在文人心底激起无边的波澜。当初的调侃也好,叹惋也罢,却是对苏东坡命运的经典概括。中国古代的官员,有几人像他那样,揣了冷飕飕的任职文书,拖家带口,在中国的几十个州疲于奔命?有几人像他那样,阅尽宦海险恶,饱尝溺水之危?所谓经典概括,舍弃了大多的岁月烙印,只留下让他倾情以注的两个西湖。

③一个是杭州的西湖,绰约天下,仪态万方,风流热烈。一个是惠州的西湖,湖山拥吻,景观掩映,萦绕一湖的诗意,吟喃着的是清奇娴淑的品格。

④九百四十年前,杭州通判苏东坡携友载酒,泛舟湖上。邂逅了美丽善良、冰雪聪慧的王朝云,从此他的身边多了一个红颜知己。二十年后,屡经贬谪的东坡被贬惠州。两位王夫人先后逝去,姬妾们随着他在官场的跌跌不休与生活的茹苦无期,一个个悄悄离开了他。陪他一路颠簸来到惠州的,只剩一个王朝云了。进得苏门二十年,朝云经历的是饥寒之苦,抄家之祸,囹圄之灾,丧子之痛。跟随一个不合时宜的人,除了相依为命,爱到地老天荒,别的任何欲望,都是痴人说梦,甚或是不洁之念了。

⑤一贬再贬,变化着的只是职位,心系民生、造福一方的为官之道,东坡至死不渝。一到惠州,东坡就振作抖擞起来。他先是惊艳于惠州的美景,高唱“岭南万户皆春色”,继之为惠州包容的文化及淳朴的民风所感动。他庆幸因祸得福,这用以流放罪臣的蛮荒瘴疠之地,竟然是一个人间天堂。那种阔别已久、衣锦还乡的皈依情愫油然而生。他竭力筹措资金,兴修水利,迁造兵营,施药济人……不遗余力地改善当地民生。

⑥“国家不幸诗家幸”,清人的这句话,一直被后人引用。其实,诗家之幸,不过是出了一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作。东坡贬惠州,却是一个“诗家不幸谪地幸”的典范。“一自坡翁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东坡改善了惠州的民生,激活了惠州的文化积淀,使惠州成为一个具有大山水、大人文、大境界、大前程的名城。

⑦最值得惠州自信和骄傲的,还是西湖。为了西湖的筑堤建亭,他不惜捐了犀带,也不惜花甲弱质,亲临工地,日督夜巡。西湖修葺一新,他与民众欢宴相贺,“三日饮不散,杀尽西村鸡”。惠州的西湖也由东坡彼时的五湖六桥,再到之后的八景、十四景、十六景,日益生机勃勃,早已成为天下的美景。它天人合一的精神格局,古今互照的深刻意蕴,不仅仅滋养着惠州,也滋养着天下。长长的苏堤,就是融汇天人、穿越古今的天路。堤被两排常绿的榕树簇拥着,抬头看得见树冠上的醉醺醺的白云,这白云都是东坡当年结交的酒徒,只要晴日就赖在那里。低头可见水中无数的明眸,它们因王朝云舒袖而生,闪烁的秋波给行人讲述当年筑堤时的热闹场面。

⑧走过苏堤,西山早已敬候。西山并不算高大,却是碧翠晶莹,如婴初洗,即便是朗朗晴日,也处处湿润养目;不要说花卉草木了,就连石阶砖墙也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陈香。耸立在山顶的就是著名的建于唐代的泗洲塔。登临顶层,西湖的美景尽收眼底。几座岛屿把西湖巧妙地分割为五湖,五湖息息相通,又让景致俏皮地陈列,一景刚刚隐约,又一景猝不及防忽焉扑面。古人有“茫茫水月漾湖天,人在苏堤千顷边,多少管窥夸见月,可知月在此间圆”的诗句,来赞扬六桥和苏堤之美。

⑨绝佳的景观,必有刻骨铭心的伤怀之处,可称之“景魂”。西湖的“景魂”就在西山之东的孤山。三十四岁的朝云香消玉殒,始也西湖,终也西湖,孤山竟成了朝云的葬身之地。既把惠州作为家乡,又因朝云长眠于此,东坡唯一的奢望就是终老惠州,与朝云同葬一处,长相厮守。然而,不合时宜者过于天真,他从不会韬光养晦,视韬光养晦为伪苦行僧伪君子的暗室小技。他的诗“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此为被贬惠州的诗作《纵笔》),引起政敌的忌恨,他们岂容东坡这般潇洒快活?告密皇上,龙颜一怒,再贬海南岛的儋州。这是仅次于死刑的惩罚。东坡最后一次拜谒朝云墓,沉默良久,说道:“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他依稀听到墓中朝云的应答:“等你在西湖。”东坡的话果真应验,三年后病死归途,而朝云的等待,已近千年。

⑩等你在西湖,在惠州人心中,朝云并没有死,她是照耀西湖的明月;她是守护这方水土的女神。朝云墓前的香火,千年不熄!等你在西湖,只消在朝云墓前一站,那袅袅而上的,岂止是隔世的紫丁香

西湖的生命线是苏堤,苏堤是东坡卧身而成。走在苏堤上,步步都感受到东坡有力的脉动。世人不必念叨什么人生苦短、白驹过隙,只要重情义、守善念地过好每一天,也就获得了永恒。商人不必计较经营的盈亏,可知那亿万的资产,换不来一寸苏堤的美誉!身为官员的,不必埋怨风云多变、职位起伏,只要以民为父母,把民本民生镌刻在心,竭力做好每件事,你便是百姓心中的丰碑。读书做学问的,不必囚囿书斋,苏堤漫步,看看层层叠叠的湖面微澜,你可知那不只是唐诗宋词的平平仄仄,更有今人智慧的酬唱以及不懈奋进的前呼后拥。

⑫等你在西湖,这是义薄云天的惠州人的一个美丽心绪,更是对天下人的呼唤。

(取材于李贯通的同名散文,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中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苏轼的《纵笔》是七言绝句,而杜甫的《登高》,则属于七言律诗。
B.苏东坡,被贬惠州期间,除了写诗还创作了大量的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
C.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的象征,本文中的“紫丁香”就有此意。
D.犀带,饰有犀角的腰带。中国古代官员身份的象征,腰带上的装饰不同,其官阶品位也不同。
2.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杭州西湖与惠州西湖都让苏东坡为之倾情以注,而这倾情以注也恰好体现了他的为官之道。
B.文中第⑦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堤被两排常绿的榕树簇拥着……只要晴日及赖在那里”,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长提两侧榕树环围,树冠上白云缭绕的美景,突出西湖天人合一的格局。同时也暗示出苏东坡旷达豪迈的情怀。
C.作者在文中对“国家不幸诗家幸”这种说法表达了不满,更对其一直被后人引用提出了批评。
D.文章题目“等你在西湖”中“你”这个词不仅含义丰富,而且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3.文章第⑥段说“东坡贬惠州,却是一个‘诗家不幸谪地幸’的典范”。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苏东坡被贬惠州为什么是“谪地幸”?
4.文章第①段说惠州的西湖是“义薄云天”的。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惠州西湖的“义薄云天”体现在哪些方面。
6 . 阅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思考问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特别是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城市与农村的差距也逐渐在缩小,乡土性也逐渐淡化了,“乡土”观念日渐式微,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你对振兴乡村,有哪些好的建议?请分享出来。
2021-11-05更新 | 30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①指江南农村。
1.前两句的景物描写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2.请简要分析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8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按要求作答。

柳堤

(明)金銮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注】:金銮:明代散曲家,陇西(今属甘肃)人。嘉靖年间随父侨寓南京,多年客居江淮。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千条”承“密树”,状柳。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
(2)颌联中的“笼”“锁”二字用得生动传神,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二字的妙处。
(3)钱谦益曾评价金銮“诗不操秦声,风流宛转,得江左清华之致。”此诗是一首即景抒情诗,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诗中景与情的内容及表现手法。
2020-01-20更新 | 37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社会支柱(节选)

易卜生

剧情简介

博尼克是一家轮船公司老板,年轻的时候为了财富和贝蒂结婚,抛弃了自己热恋过的楼纳,与贝蒂订婚期间,博尼克竟与旅行剧团的女演员通奸,“光棍”约翰代他承担罪责后远走美国。15年后,约翰回来,博尼克害怕丑闻曝光,更担心这件事影响他的建设铁路的“大计划”,设计陷害约翰,后来在楼纳的劝告下以“模范人物”“社会支柱”的身份公布自己过去与现在的罪过,请求群众谅解。

博尼克   你今天对我怎么看法?

      跟昨天一样——你反正还是撒谎。

博尼克   这件事我一定要对你说清楚。约翰上哪儿去了?

      他一会儿就来,他在外头跟人说话呢。

博尼克   你听了昨天的话,你可以明白,要是事实宣布出来,我这一辈子就完蛋了。

      我明白。

博尼克   当然我用不着告诉你,外头传说的那件坏事不是我干的。

      当然。可是偷钱的究竟是谁?

博尼克   没人偷钱。根本就没丢钱——一个钱都没丢。

      什么?

博尼克   我告诉你,一个钱都没丢。

      那么谣言从哪里来的?怎么有些不要脸的人说约翰——

博尼克   楼纳,我觉得只有在你面前我可以说实话。让我把实话告诉你。散布谣言我也有份儿。

      你!你用这种下流手段对付一个从前为你——

博尼克   你埋怨我可别忘了当时的情形。昨天我告诉过你,我回国的时候发现母亲搞了些赔钱买卖,正在走投无路。各种倒霉事儿接二连三地落到了我们头上,公司眼看要垮台。楼纳,那时候我一半是鲁莽急躁,一半是无路可走。主要为的是想消除自己的烦恼,我就安排了那么个圈套,逼得约翰在本国站不住脚。

      嗯——

博尼克   你可以想得到,你们一走,各种谣言都起来了。有人说,这不是他所干的第一件坏事。有人说,他给了铎尔夫一大笔钱堵住他的嘴。又有人说,钱是给他老婆的。同时,外头也有谣言,说我们公司没钱还账。你想,根据当时的情形,造谣的人把两个谣言扯到一块儿,这不是很自然的事情吗?后来,铎尔夫老婆日子过得非常苦,人家就又说,约翰把钱拐到美国去了,钱的数目越说越大了。

      卡斯腾,你——?

博尼克   我拼命想抓住这谣言,就像掉在水里的人想拼命抓住一根草一样。

      你也帮着大家散布谣言?

博尼克   我没反驳这谣言。那时候债主都逼着我要钱——我不能不想法子敷衍他们,不让他们疑心公司内部很不稳。我想尽方法让他们相信我们公司只是暂时款子周转不过来,只要债主逼得不太紧,把期限放宽点儿,他们的钱一个都短不了。

      后来是不是全部还清了?

博尼克   都还清了,楼纳。那个谣言救了我们公司,还成全了我今天的地位。

      这就是说,一篇谎话成全了你今天的地位。

博尼克   你说谁吃了谣言的亏?约翰自己愿意一去不回来。

      你问我谁吃了谣言的亏?你问问自己的良心是不是吃了亏?

博尼克   谁的良心上都有见不得人的黑斑点。

      你们这种人还自命为社会支柱?

博尼克   社会上找不出比我们更好的人。

      那么,这种社会垮台不垮台有什么关系?现在社会上最流行的是什么?无非是撒谎、欺骗。就拿你来说吧,你是本地第一号人物,有钱有势,人人敬重你,可是你会把犯罪的恶名声安在一个好人的头上。

博尼克   难道你以为我做了对不起他的事心里不难受吗?难道你以为我不想赔偿他的损失吗?

      怎么赔偿?是不是打算把实话说出来?

博尼克   你要我说实话?

      除了说实话,你有什么法子赔偿他的损失?

博尼克   楼纳,我手里有的是钱,约翰要多少我可以给多少。

      好,你给他钱,看他怎么答复你。

博尼克   你知道不知道他打算怎么办?

      不知道。从昨天起他没跟我说过话。好像经过这件事之后,他从小孩子一下子变成了大人。

博尼克   我一定要跟他谈谈。

      他来了。

……

博尼克   (低声)楼纳,谢谢你,你保全了我的良心——并且还救了我。

      你以为我原先有别的打算吗?

博尼克   是啊,你原先有什么打算?我猜不透。

      嗯——

博尼克   这么说,你不是恨我?也不是要报仇?你究竟回来干什么?

      撇不下从前的旧交情。

博尼克   楼纳!

      约翰把十五年前的谎话在我面前揭穿的时候我就发狠对自己说:“我一定要让我年轻时候的意中人做个自由诚实的人。”

博尼克   喔,像我这没出息的人不配你这么抬举!

……

      什么?今天晚上船开不出去。

博尼克   明天也不开。我给你的期限太短了。那条船必须彻底大修理。

      对,应该大修理——还得装新机器!

博尼克   就这么办——记着,要老老实实、彻底修理。咱们这儿有好些事都应该老老实实、彻底修理。你去吧,渥尼,明天见!

      明天见,博尼克先生。谢谢您。(从右边出去)

博尼克太太   现在他们都走了。

博尼克   只剩下咱们几个自己人了。我的名字不在灯光里照耀了。窗户外头的灯都灭了。

      你要那些灯再点起来吗?

博尼克   再也不要了。这些年我过的日子是什么滋味?你知道了会吓一大跳。我现在好像中了毒的人刚醒过来。可是我觉得——我觉得我还可以做个年轻有力的人。喔,你们凑紧点儿——过来挨着我。贝蒂,过来!渥拉夫,过来!马塞,你也过来,这些年我好像没看见你似的。

      恐怕是。你的社会在本质上是光身汉的社会,你眼睛里看不见女人。

博尼克   你说得一点儿都不错。正因为如此,楼纳,你别离开贝蒂和我。咱们就这么约定了,好不好?

博尼克太太   对,楼纳,你千万别走!

      好,我不走。你们一对年轻人刚起头过日子,我怎么舍得把你们扔下。难道我不是你们的干妈妈吗?马塞,咱们是两个老姑姑——喂,你在瞧什么?

      你看,天晴了,海面上多光明。“棕树号”运气真好。

      幸福就在那船上。

博尼克   咱们——咱们面前还摆着一大串正经事,我的事比别人格外多。可是我不怕!只要你们这几个忠实可靠的女人紧紧挨着我。这几天我学会了一条道理:你们女人是社会的支柱。

      妹夫,你学会的道理靠不住。(把手使劲按在他肩膀上)你说错了。真理的精神和自由的精神才是社会的支柱。

(有删改)

1.《社会支柱》是易卜生初次尝试描写这种“有病的”人类的作品,博尼克即这一类不健康灵魂的典型,选文是如何表现他的“不健康灵魂”的?
2.根据此文及《玩偶之家》,谈谈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创作特点。
2020-12-08更新 | 348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北京师大静海附属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冬日絮语

冯骥才

每每到了冬日,才能实实在在触摸到了岁月。年是冬日中间的分界。有了这分界,便在年前感到岁月一天天变短,直到残剩无多!过了年忽然又有大把的日子,成了时光的富翁,一下子真的大有可为了。

岁月是用时光来计算的。那么时光又在哪里?在钟表上,日历上,还是行走在窗前的阳光里?

窗子是房屋最迷人的镜框。节候变换着镜框里的风景。冬意最浓的那些天,屋里的热气和窗外的阳光一起努力,将冻结玻璃上的冰雪融化;它总是先从中间化开,向四边蔓延。透过这美妙的冰洞,我发现原来严冬的世界才是最明亮的。那一如人的青春的盛夏,总有荫影遮翳,葱茏却幽暗。小树林又何曾有这般光明?我忽然对老人这个概念生了敬意。只有阅尽人生,脱净了生命年华的叶子,才会有眼前这小树林一般明彻。只有这彻底的通达,才能有此无边的安宁。安宁不是安寐,而是一种博大而丰实的自享。世中惟有创造者所拥有的自享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

朋友送来一盆“香棒”,放在我的窗台上说:“看吧,多漂亮的大叶子!”

这叶子像一只只绿色光亮的大手,伸出来,叫人欣赏。逆光中,它的叶筋舒展着舒畅又潇洒的线条。一种奇特的感觉出现了!严寒占据窗外,丰腴的春天却在我的房中怡然自得。

自从有了这盆“香棒”,我才发现我的书房竟有如此灿烂的阳光。它照进并充满每一片叶子和每一根叶梗,把它们变得像碧玉一样纯净、通亮、圣洁。我还看见绿色的汁液在通明的叶子里流动。这汁液就是血液。人的血液是鲜红的,植物的血液是碧绿的,心灵的血液是透明的,因为世界的纯洁来自心灵的透明。但是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说自己纯洁,而整个世界却仍旧一片混沌呢?

我还发现,这光亮的叶子并不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存在,而是为了证实阳光的明媚、阳光的魅力、阳光的神奇。任何事物都同时证实着另一个事物的存在。伟大的出现说明庸人的无所不在;分离愈远的情人,愈显示了他们的心丝毫没有分离;小人的恶言恶语不恰好表达你的高不可攀和无法企及吗?而骗子无法从你身上骗走的,正是你那无比珍贵的单纯。老人的生命愈来愈短,还是他生命的道路愈来愈长?生命的计量,在于它的长度,还是宽度与深度?

冬日里,太阳环绕地球的轨道变得又斜又低。夏天里,阳光的双足最多只是站在我的窗台上,现在却长驱直入,直射在我北面的墙壁上。一尊唐代的木佛一直伫立在阴影里沉思,此刻迎着一束光芒无声地微笑了。

阳光还要充满我的世界,它化为闪闪烁烁的光雾,朝着四周的阴暗的地方浸染。阴影又执著又调皮,阳光照到哪里,它就立刻躲到光的背后。而愈是幽暗的地方,愈能看见被阳光照得晶晶发光的游动的尘埃。这令我十分迷惑:黑暗与光明的界限究竟在哪里?黑夜与晨曦的界限呢?来自早醒的鸟第一声的啼叫吗?……这叫声由于被晨露滋润而异样地清亮。

但是,有一种光可以透入幽闭的暗处,那便是从音箱里散发出来的闪光的琴音。鲁宾斯坦的手不是在弹琴,而是在摸索你的心灵;他还用手思索,用手感应,用手触动色彩,用手试探生命世界最敏感的悟性……琴音是不同的亮色,它们像明明灭灭、强强弱弱的光束,散布在空间!那些旋律片段好似一些金色的鸟,扇着翅膀,飞进布满阴影的地方。有时,它会在一阵轰响里,关闭了整个地球上的灯或者创造出一个辉煌夺目的太阳。我便在一张寄给远方的失意朋友的新年贺卡上,写了一句话:你想得到的一切安慰都在音乐里。冬日里最令人莫解的还是天空。

盛夏里,有时乌云四合,那即将被峥嵘的云吞没的最后一块蓝天,好似天空的一个洞,无穷地深远。而现在整个天空全成了这样,在你头顶上无边无际地展开!空阔、高远、清澈、庄严!除去少有的飘雪的日子,大多数时间连一点点云丝也没有,鸟儿也不敢飞上去,这不仅由于它冷冽寥廓,而是因为它大得……大得叫你一仰起头就感到自己的渺小。只有在夜间,寒空中才有星星闪烁。这星星是宇宙间点灯的驿站。万古以来,是谁不停歇地从一个驿站奔向下一个驿站?为谁送信?为了宇宙间那一桩永恒的爱吗?

我从大地注视着这冬天的脚步,看看它究竟怎样一步步、沿着哪个方向一直走到春天!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作者认为真正的安宁只要在阅尽人生之后就能够拥有,那是一种博大而丰实的自享,是真正的幸福。
B.本文题目为《冬日絮语》,其中写出了作者在冬天的所见所感、所思所想,用透过阳光的香棒叶子烘托生命的纯净圣洁,用叶子的勃勃生机衬托阳光的明媚和神奇,引出对人生的感悟和智慧。
C.透过玻璃上的冰洞,作者发现了明亮的严冬世界,对比起葱茏的幽暗的夏天,他觉得这才是春天的感觉。
D.“冬日里最令人莫解的还是天空”一句,写出了冬日天空的高远、清澈、庄严,它深藏着奥秘,吸引着人们不断思索。
E.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冬天会沿着阳光和温暖的方向,穿越黑暗和阴影,走出严寒,走向春天。
2.归纳概括2~11段的行文思路,每空不超过6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每每到了冬天,才能实实在在触摸到了岁月"?
4.赏析第10段画线句“琴音是不同的亮色,它们像明明灭灭、强强弱弱的光束,散布在空间!那些旋律片段好似一些金色的鸟,扇着翅膀,飞进布满阴影的地方。”
5.有人评价冯骥才散文时写到“平凡的表象传达出深刻的哲思”,请结合文本,谈谈文章传达了哪些人生感悟。
2020-01-20更新 | 30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