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较易(0.8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年轻人喜爱经典老剧,痴迷于回头看,构成了一道颇具意味的文化景观。从心理层面解读,这是因为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较快,不少人意欲摆脱压力、逃离现实,产生了浓郁的怀旧情结,对观众而言,经典老剧除了带来故事和文学上的双重享受,对提升审美有着一定帮助,还能勾起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引起大众的文化共鸣。在观看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生活在别处”的新鲜感、满足感。弹幕中经常出现的“童年记忆”之类的评论,便或多或少体现了这种心态。

除了怀旧,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受众对优秀文艺作品的认可与执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被视为中国电视剧发展的黄金时代。彼时,作品数量相对有限,剧本底子往往较好,拍摄过程中通常全神贯注、不计成本,在讲究思想性、艺术性的同时,也在观赏性上做出了诸多努力。这在一定意义上,成为第一版“四大名著”影视剧的品质保障。这些作品,故事情节经得起推敲,能够体现幽微人性和生活温度,即便经过时间冲刷,也仍值得一品再品。这反映出经典老剧历久弥新的价值、强而有劲的穿透力。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影视文化消费逐渐从最初的稀缺匮乏走向富余过剩。影视作品的“流水线”“快餐化”生产随之而来,这种方式追逐的是快产快销,而难以有当年敢打敢拼、精益求精的精神。创作心态、社会文化土壤等因素,都对作品质量有着一定影响。一些作品为迎合点击率、播放量,创造更多利润,往往过度重视表面化的东西,不惜人为拉长集数、改变叙事节奏,而牺牲内在的思想性、逻辑性。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的作品,自然难以传之后世、藏之名山,甚至可能成为糟粕,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在这种浮躁的氛围中,剧集质量整体下降,并因此被观众诟病。

而经典老剧之所以好看、耐看,具备成为流芳之作的可能性,恰恰在于慢工出细活。除此,还与影视文本的开放性有关。一部剧被再度阐释的可能性越大,成为经典的概率往往也就越大。不同年代的人们虽然共享了同一个版本,但进入方式、思考角度有所区别。年轻人热衷于通过弹幕的形式,对经典老剧进行重新解读,为作品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并即时在线交流,形成智慧碰撞。

法国思想家罗兰•巴特认为,作者在完成作品的一瞬与作品的关系便宣告结束,解读权回归读者手中。这个“作者之死”的观点,明确了文本在传播过程中的意义再生产机制。互联网文化为这种机制提供了新的土壤。依托互联网而形成的多元诠释,具备跨越代际、年龄、文化背景的能力,让经典影视作品得以跨越时光之海,形成“老树开新花”的景观,从而赋予经典影视作品新主旨、新意义。而从接受角度来看,当经典老剧有了新的流行化解读,受众心理也会经历“被重新调试”的过程,从而产生一种与重温经典不同的新鲜感。

(孔德淇《时代在变迁,经典老剧魅力犹存》)

1.下列对经典老剧被喜爱原因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经典老剧能彻底提升审美能力,能勾起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引起大众的文化共鸣。
B.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较快,不少人想摆脱压力、逃离现实,产生了浓郁的怀旧情结。
C.大众对优秀文艺作品认可与执着,经典老剧具有历久弥新的价值、强而有劲的穿透力。
D.观看经典老剧过程中,人们一定会产生“生活在别处”的新鲜感与满足感的体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批判当代影视作品制作质量下降之后,进一步指出经典老剧耐看的原因。
B.文章关于弹幕和“四大名著”影视剧的举例阐释,有力佐证了作者的相关分析。
C.文章对慢工制作、文本开放性、互联网诠释的论述,与上文论述构成鲜明对比。
D.文章引用罗兰•巴特的观点,为下文分析互联网对经典老剧解读的作用作铺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互联网快速发展时代,影视文化作品因急功近利、粗制滥造而被观众诟病。
B.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被认为中国电视剧发展黄金期,原因之一是制作不计成本。
C.互联网为意义再生产机制提供新的土壤,赋予经典影视作品新主旨与新意义。
D.年轻人通过弹幕形式对经典老剧进行重新解读,为作品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村主任

陈国炯

富村的村主任抢着当,穷村的村主任没有人当。乡里来了干部要招待,村里穷,又偏僻,连饭店也找不到一个,因此,只好到村主任家里吃。炒几个鸡蛋杀一只鸡,搞几个小菜买瓶酒,这钱就得村主任自己掏,当上村主任没钱花不说,还要赔钱,这种村主任谁愿意当。

老村主任(年纪只有三十多岁)进城打工去了,打工虽辛苦,但不像在村里辛苦了一年还见不着钱。老村主任特意带回二条香烟,几斤小糖,据说烟是每条一百五十元左右的一枝笔,糖是大白兔奶糖,老村主任陪着笑脸给一村老少发烟分糖,条件是要村民千万别选他当村主任。

一村老少抽着老村主任的烟,嚼着老村主任的糖,就要买老村主任的情。因此,脑子里飞快地转起来,想,那选谁呢。不知是哪个蹦出一句:要不我们就选铁墩。一句戏言拨亮了一村老少的眼睛。

选举村主任时,铁墩票数高居榜首,一村人心里美,也把个铁墩惊呆得额头冒汗,更叫从乡里来主持选举的干部左右为难。乡干部问铁墩,你能不能当?铁墩结结巴巴连话都说不清了。铁墩的老婆知道这是村民对铁墩的戏弄,而乡干部的问题恰恰是对铁墩的轻视,于是铁墩的老婆没好气地说:群众这么信任我家铁墩,铁墩能不当吗?

乡里的干部是希望铁墩说,不当或当不来的,但想不到半途杀出个程咬金。乡里的干部没辙了,就这样铁墩成了村主任。

当了村主任后,铁墩真来了劲,一连几天像皇帝巡视疆域般把村里的每一寸土地踏了个遍,还一次次地蹲在光秃秃的小山岗上抽着劣质烟,又像狗一样在几个小山岗上窜来窜去,好像地质队在探测宝矿。

村里人见了都笑了,说铁墩当上村主任还真像个村主任了,双手背在屁股上,走路都迈八字步了,铁墩听了嘿嘿地憨厚地笑笑,不做任何申辩。

那天吃过早饭,铁墩说要进城去找找木头,木头是这个小村除老村主任外的唯一在城里打工的人。铁墩的老婆问铁墩,你能找得到吗?铁墩说,上次木头说他在一家花圃工作,这么小个城,就这么几个花圃,怎会找不到呢。铁墩老婆把家里所有的积蓄210元钱都拿出来了,塞进铁墩的口袋里,说,就这么多了,只能是碰碰运气了。然后为铁墩抻抻衣角,拍打去衣服上的尘土,投给铁墩两束无奈而含有鼓励的目光,铁墩似出征的将军,毅然进城去了。

铁墩没费多大劲,就找到了木头,木头在花圃里锄草施肥,工资虽不高,但拿的是花花绿绿的现钱。

铁墩与木头站着说话,木头双手拄着锄头柄,抽着铁墩递给他的劣质烟。

听完铁墩的话,木头的脸色并不好看,显露着为难的表情。铁墩也显得无奈,但铁墩还是把木头当救星了,目光中满是祈求。两个人僵持了好一阵,铁墩硬硬地蹦出一句话:你就说我这个村主任与他谈生意,否则约不到他的。

木头毫无把握地说,那我去试试看。

铁墩又递给木头一支烟,自己也点了一支烟,然后说,在哪里请客你帮我安排一下,我进城少,找不到合适的。木头听了说,其实我也不懂,但我听他们讲石牛大酒店不错。

铁墩问要多少钱。

木头说大概要一千多元吧。铁墩一听就呆了,他伸手捏捏老婆给他的钱,像被蛇咬了般难受。

木头看出铁墩的表情,问你带了多少钱。铁墩说210元钱。铁墩反问木头,你有多少钱,先借我用一下。

木头期期艾艾有点不舍,铁墩见状又说,算是借给我个人的,一定还你。

木头见铁墩说到这个份上了,不借也说不过去了,就说,我也只有400多元。

铁墩一算计,不到七百元。

木头说不喝酒差不多。铁墩说请老板怎么能不喝酒呢。两人没有说话了,只有浓浓的烟雾从两人的嘴里吐出来,铁墩把吸了半截的烟重重扔在地上,用脚狠狠地捻了几下,叹了口气对木头说,你等我,我去想办法。

一切顺利,花圃老板听说是与他谈生意,很高兴,就准时赴约。

铁墩话没多说,就先给花圃老板敬酒,喝的是白酒,闷声不响地连干了三杯。花圃老板感到奇怪,摸不准今天这个看上去有点傻乎乎的,又穿戴得土里土气的对手是到底打的是什么算盘。铁墩站起来要干第四杯时,突然昏厥过去了,人就软软地倒了下去,把桌上的杯盘打落了几个。

花圃老板吓得不轻,急忙把铁墩送到医院,用疑惑的眼神盯着木头。

木头知道老板在询问他,就把铁墩的想法告诉了老板。

铁墩想把村里的几百亩荒山野岗种上板栗,铁墩说种上板栗的话,他们村不出几年就会脱贫致富了,但他们现在拿不出买树种的钱,铁墩想请花圃老板用树苗参股。

铁墩听说过谈这种生意要先请客的说法,铁墩准备宴请花圃老板,可铁墩与木头两个人的钱加在一起还是不够。最后铁墩就去卖血,因为血抽得多了点,加上请老板喝酒时喝得太猛,就昏倒了。

老板听了,很感动,双眼有些潮湿了。

老板还说,凭着村主任的这种精神,我不参股也要支持你们村的发展。

铁墩出院后,村里的几座山岗就开始翻土。

种上板栗后,铁墩就在几座山上穿梭,像狗一样忠心地守护着一棵棵板栗苗。身后总是跟着一大帮人,主任主任地叫。

村里人都说铁墩真像个村主任。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一段中“村里穷,又偏僻”,既是人们不想当村主任的原因,同时也为铁墩努力改变山村的贫穷面貌埋下伏笔。
B.铁墩高票当选村主任,说明村民对他充分了解,充分信任;而乡里来的干部却看不起铁墩,希望他不要当村主任。
C.铁墩听说请一次客要花一千多元,先是呆了,后来又觉得难受,这一表情变化形象地写出了他内心的震惊与羞愧。
D.村民们说“铁墩真像个村主任”,类似的话小说中前后出现两次,但村民们这两次说话的语气和感情却大不相同。
2.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铁墩的形象特点。
3.从曲折性的角度看,本篇小说的故事情节与《边城》(节选)有何不同?
2021-02-04更新 | 24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乙】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周匝对曰:“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仇德源之力也。愿乞二州以报此两人。”庄宗皆许以为刺史。郭崇韬谏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其命。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二人。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

(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君臣之首                 函:木匣子
B.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者
C.又别为优名以自目          自目:自称
D.因其命                       格:搁置,阻止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B.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C.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D.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将庄宗兴衰境况对比后,得出“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
B.乙文中,庄宗不能理解和接受郭崇韬等人的进谏是其灭亡的重要原因。
C.甲乙两段文字的立足点是一致的,揭示了庄宗失败的原因在于人事。
D.甲文的语言议论性强,逻辑严密;而乙文则史学味浓,故事性强。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2)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
2021-02-03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砸壶

周天红

山茶湾一个村子突然就炸开了锅。九爷要砸茶壶。那把茶壶可不是一般的茶壶,那可是九爷的命根子。一把茶壶,进山的老板最高开了三万元的价钱,九爷都没舍得卖,这下居然要砸了?

山茶湾满山遍野是茶树,家家户户都有,少说也有一两亩地。开春时节,一挑一背地往观音桥那场镇上送,比年关赶过年场的人气还旺。山茶湾最出名的不是茶树也不是茶叶,而是茶壶。山茶湾制壶的手艺,那可是老传统。村子口门前一条小河顺湾顺水流过,那满滩满沟的泥巴,真是制壶的好料。山茶湾后沟那几个老窑,可不是一般的窑,是官窑。官窑能烧制不出好货色吗?

九爷祖上三四代人都有操作烧窑制壶的手艺。那手艺,也是炉火纯青了。就说九爷吧,经他的手制作出来的壶,泡上了茶,汤色和香味都是一绝。

九爷手里真有宝贝。那宝贝就是一把茶壶。茶壶不大,精致得很,手柄上雕有龙纹,左右两侧还有两株兰草花饰。一把茶壶冲一回茶,能够两人对聊一杆叶子烟的功夫。那壶泡出的茶,汤色可是最正宗了。冲上水,一股子浓郁的茶香味扑鼻而来,不爱吃茶的人都要来上一杯或品上一壶。那壶,就是不泡茶,一把空壶拿起来闻闻,那茶香余味儿,都能沁人心脾。九爷干了大半辈子的手艺,最满意的活儿就是那把壶了。

进山来的老板要找他把壶拿出来看一看。亲戚来了要他把壶拿出来瞧一瞧。有朋友几十里外一二十年没见面了,翻山越岭地从观音桥走进山茶湾,口里冒着粗气呢,进门就喊九爷拿出来壶聊一聊。

九爷会聊呀,从自己祖上是怎样制壶的聊到自己是怎样学制壶的,在学制壶那些年又是怎么吃苦用功的,屁股和手板儿又是怎么被楠竹片打得啪啪直响的,现在这山茶湾前山后坡哪些地方的泥巴又是最适合制壶的,都聊开了,都聊透了。听得每一回来的人都是意犹未尽,品一口茶,看一眼壶,早就忘了归途。九爷的家里,天天都是人来人往,热闹着呢!

九爷烦聊呀,来一回人要聊一回,心里能不烦吗?九爷终于决定要把那茶壶砸了。九爷说,就是这把壶,烦死人了。知道这把壶是怎么制出来的吗?自己在家里耗了小半年时间,全靠心静呀。现在还能心静吗?自从九爷得了这把壶之后,再没能制出一把好壶了。制一把好壶!还有时间空得下来吗?九爷真把那壶给砸了,砸个稀烂,就在你坐的这砣大石头上,当着满村人的面,一把甩下去,全是碎片子。

九爷砸壶的故事早已过去了好些年。最近这些日子,山茶湾一整个村子,就数李大才是个话题的焦点了。李大才在村子里也算是个人物,卖过茶叶,倒腾过茶壶,他是村子里最早一个把生意从山茶湾做到观音桥又一直做到城里去的。生意红火的时候,不要说山茶湾了,就是在县城都有着响当当的名气。

李大才倒霉了,一心想吃成个大胖子,没想到满满的两车货翻下公路倒进了大河里,货没了,车没了,钱,全都赔进去了。他回到山茶湾,成天眯着头瞌睡,昏天黑暗的,把人都睡软了,全身都象瘫了一样。才大下午呢,李大才瘫坐在村子口前的大石头上,两只眼睛睁不开,半软着身子,就想睡觉。钱没了,老婆把娃也带跑了,大半辈子了,还是一个人的日子,心里苦呀,就只有瞌睡的念头。

老爹指了指,说,大才呀,当年,九爷砸那把壶,就是在你现在坐着的这砣大石头上砸的。你知道九爷为什么要砸那把壶吗?老爹问了句。李大才摇了摇头。老爹说,砸壶,砸掉过去的,一切就都好了。李大才一惊,被老爹的话震住了。老爹说话从来都是大着声的,在山茶湾谁不知道。老爹说,九爷那壶多值钱呀,他都舍得砸了,就是想制一把更好的壶呢。你能把过去的事儿砸了,还怕以后没有好日子过吗?李大才又是一惊,被老爹说激动了,随口说道,砸,一定砸,还要从心底里砸!说着说着,李大才突然从大石头上站起来,瞌睡全没了。

西边的山上,已是夕阳染红了半边天空。这些,老爹看见了,李大才看见了,也许,一个村子里的人都看见了。

(节选自《短篇小说》2017年31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壶”不仅是一种茶具,更代表着对传统手艺的传承,而“砸壶”则体现了对传统手艺的突破与创新。
B.小说开篇一“惊”一“砸”,在情节上陡起波澜,既照应了标题,又设置了悬念,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小说通过对茶壶特征和进山老板、亲戚、朋友等人对茶壶喜爱程度的描写,从侧面
突出了九爷制壶手艺的高超。
D.小说结尾黄昏时的景物描写,衬托出了李大才被老爹点醒之后的豁然开朗的心境,

也暗示了故事的美好结局。
2.九爷为什么能制出好茶壶?请结合小说分析原因。
3.小说后半部分写有关李大才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典诗歌的“情理交通”

这里所说的“情”,既包括情感,也包括诗歌的美感; “理”则不只是一般的“理趣”,更侧重指一种人生体悟。诗歌是抒情的艺术,但我以为没有纯粹的“情”或纯粹的“理”。在优秀的诗歌作品中,“情”和“理”总是共生交织的,也就是说,情感和体悟总是同时出现的。凡体悟都带有一定的情感,而从情感中也总能得到一些体悟。这些情感和体悟是超越了技术层面的东西,只有投入一己的人生体验,拿它去和古人碰撞,你才能读懂古人,和他们息息相通,深入到他们的心灵中去,真正地理解他们的人生,进而思索探求自己的人生。这样,读诗就不再是文学鉴赏或研究层面的一种行为,而是上升为一种生命方式,一种活法。这才是高境界,也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

读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那么豪隽,那么豁达,那么纯净,那么不经意,他把自己的人生浓缩在一场雨中,我们的人生也随之绽出洗礼过的清新和芬芳。再读黄仲则的《癸巳除夕偶成》:“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那种孤寂,那种落寞,那种忧患,那种清醒,我们在人生低谷当中不都曾有过这样的情形吗?可谁能像黄仲则说得这样透彻?

名篇之所以为名篇,名句之所以为名句,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可以挑动别人的生命之弦,形成长时间的共振和回响。我在读古诗词时经常有一些篇句萦回脑际。仅以近古的创作而言,比如黄庭坚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比如吴文英的“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比如袁凯的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比如张文光的“偶得故人天上句,如怀明月夜中行”,他们会让我感到爱情的馨香,友情的温暖,乡愁的沉重,韶华的流逝。这些诗句像烙铁一样,会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清晰的印记。

在为一家期刊作龚自珍诗选时,我在很有限的篇幅中略去了不少名篇,而选入了一首一般选家都不会注意的《己亥杂诗》第八十首:“夜思师友泪滂沱,光影犹存急网罗。言行较详官阀略,报恩如此疚心多。”为何如此?龚定庵写出了我的心声!在讲解部分我写道:“诗有多种读法,其中一种与年龄和阅历有关。如上这一首不太引人注意的诗,以前我读不懂,大概也是不会选的。但近日先师严迪昌先生遽归道山,在写完一篇纪念他的文章之后读到这篇作品,则如中雷击,轰然而有共鸣,刹那间体会到了定庵写下此二十八字时内心的沉痛和悲凉。”

读诗,说到底是读人,读人生,能读到这个境界是一种幸福。

1.下列关于“情理交通”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情”,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感;所谓“理”,则更倾向于指人生体悟。
B.在优秀诗歌中,没有纯粹的“情”和“理”,两者常常共生交织,同时出现。
C.我们只有做到和古人“情理交通”,才能真正读得懂诗歌,而技术层面的东西是没有用的。
D.“情理交通”不仅指诗歌中的“情”“理”共生交织,更指读者要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去和古人“交通”。
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黄仲则的《癸巳除夕偶成》,深透地道出了对孤寂与落寞的感悟,读过这首诗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触。
B.名句之为名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道出了人们普遍存有的情感、体悟,从而引发读者强烈的共鸣。
C.“爱情的馨香、友情的温暖、乡愁的沉重、韶华的流逝”和上文黄庭坚、吴文英、袁凯、张文光的诗句内涵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D.由于作者悲痛的心情和《己亥杂诗》第八十首“思师友”的情境十分契合,所以读后作者“如中雷击”,于是他读懂了诗歌的“沉痛和悲凉”。
3.对全文意思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读者能不能读懂诗歌,不仅和他的艺术修养有关,更和他的人生体悟相关。
B.常人的境界不高,因为他们没有把读诗上升到一种生命方式。
C.能“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清晰的印记”的,应该就是能和自己建立起“情理交通”关系的诗句。
D.我们的人生体悟能帮助我们理解诗歌,诗歌反过来也能给我们的人生以启示。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6 . 下列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B.共其乏困
C.今老矣,无能为也已D.失其所与,不知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7 .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缒而出
B.汜南
C.封郑
D.济而夕设版焉
2018-10-3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力拉崩倒之声        方位词,中间B.又何       参与
C.令吴广之次所旁       暗中D.立有          一会儿
2018-09-1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江敩,字叔文,济阳考城人也。敩母,文帝女淮阳公主。幼以戚属召见,孝武谓谢庄曰:“此小儿方当为名器。”少有美誉。桂阳王休范临州,辟迎主簿,不就。尚孝武女临汝公主,拜驸马都尉。除著作郎太子舍人丹阳丞时袁粲为尹见敩叹曰风流不坠政在江郎数与宴赏留连日夜迁安成王抚军记室、秘书丞、中书郎。敩庶祖母王氏老疾,敩视膳尝药,七十余日不解衣。及累居内官,每以侍养陈请,朝廷优其朝直。寻转安成王骠骑从事中郎。顺帝立,随府转司空长史,领临淮太守,将军如故。转太尉从事中郎。齐台建,为吏部郎。太祖即位,敩以祖母久疾连年,台阁之职,永废温清,启乞自解。

永明初,仍为豫章王太尉谘议,领录事,迁南郡王友,竟陵王司徒司马。敩好文辞,围棋第五品,为朝贵中最。迁侍中,领本州中正。司徒左长史,中正如故。五年,迁五兵尚书。明年,出为辅国将军、东海太守,加秩中二千石,行南徐州事。七年,徙为侍中,寻转都官尚书,领骁骑将军。王晏启世祖曰:“江敩令重登礼阁,兼掌六军,慈渥所覃,实有优忝。但语其事任,殆同闲辈。天旨既欲升其名位,愚谓以侍中领骁骑,望实清显,有殊纳言。”上曰:“敩常启吾,为其鼻中恶。今既以何胤、王莹还门下,故有此回换耳。”

郁林即位,迁掌吏部。隆昌元年,为侍中,领国子祭酒。郁林废,朝臣皆被召入宫,敩至云龙门,托药醉吐车中而去。明帝即位,改领秘书监,又改领晋安王师。

建武二年,卒,年四十四。遗令俭约葬,不受赙赠。诏赙钱三万,布百匹。子蒨启遵敩令,让不受。诏曰:“敩贻厥之训,送终以俭,立言归善,益有嘉伤,可从所请。”赠散骑常侍、太常,谥曰敬子。

(节选自《南齐书·列传第四十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除著作郎/太子舍人/丹阳丞/时袁粲为尹/见敩叹曰风流/不坠政/在江郎数/与宴赏/留连日夜/
B.除著作郎/太子舍人/丹阳丞/时袁粲为尹/见敩叹曰/风流不坠政/在江郎/数与宴赏/留连日夜/
C.除著作郎/太子舍人/丹阳丞/时袁粲为尹/见敩叹曰/风流不坠/政在江郎数/与宴赏/留连日夜/
D.除著作郎/太子舍人/丹阳丞/时袁粲为尹/见敩叹曰/风流不坠/政在江郎/数与宴赏/留连日夜/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簿”,古代官名,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前主簿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
B.“庶祖母”,旧时称祖父的妾,“庶”即宗法制度下家庭的旁支,与“嫡”相对。
C.“豫章”,古代区划名称,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所写的“豫章故郡”即沿袭此名。
D.“六军”,晋世以来,谓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此日六军同驻马”中的“六军”一词与此同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敩出身贵族,自幼受人赏识。他的母亲是公主,在小时候被皇帝召见,皇帝对他非常赏识,因此留下了美名。
B.江敩忠孝两全,侍亲行为至诚。他被皇帝任命为东海太守、吏部主官等职,为侍奉庶祖母和祖母,辞官而归尽心照顾。
C.江敩精通文艺,担任军中要职。他喜好文学辞采,精通对弈之术,先后任五兵尚书、领骁骑将军,还掌管过六军。
D.江敩仕途颇顺,死后仍被赏赐。他除了在安成王、竟陵王等处做官,还在朝廷任职,死后被皇帝赐予钱财和谥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幼以戚属召见,孝武谓谢庄曰:“此小儿方当为名器。”
(2)敩贻厥之训,送终以俭,立言归善,益有嘉伤,可从所请。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孝,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加沮。

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B.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C.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D.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第一”即状元。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称进士,意味可以进授爵位之人。且分为三甲:一甲一人称为状元,二甲称为榜眼,三甲称为探花。
B.“檄”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下行文种名称之一。原是文书载体名称,指比较长的竹木简,用于书写比较重要的文书。以后用檄书写的文书也称为檄。
C.“刑部”是三省六部中的一部,主管全国刑罚、法令及审核刑名。“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即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刑部和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D.“乞骸骨”是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即回老家安度晚年;与致仕有区别,“致仕”是指官员因为年龄原因而退休,把官职交给皇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守仁正直耿介,他反对刘瑾滥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人,向皇帝上奏章请求营救,触怒刘瑾,结果被廷杖四十,贬为贵州龙场驿丞。
B.王守仁善于用兵,足智多谋。在宁王军队偷袭攻下九江、南康,迫近安庆时,他不去救援安庆而去攻打南昌,三十五天就平定宁王叛乱。这一战术与围魏救赵相似。
C.王守仁性格温厚,待人友善。张忠、许泰两人故意放纵京兵冒犯他,他待京兵更加友善宽厚。他虽是个文士,被迫射箭,三次射中靶心,让张忠、许泰对他心生敬佩。
D.王守仁聪敏好学,苦思潜修。他领悟到要推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应当求助于自己的内心,创立“阳明学”,弟子遍布天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2)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