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3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桂州腊夜

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除夕守岁,坐到三更已尽。一个“尽”字,一个“赊”字,对照写出了乡思的绵长,故乡的遥远。
B.五六句叙写时断时续的梦醒以后再不能入睡时的情形。此联通过一闻一见,把作者的乡思表现得含而不露。
C.最后一联中,写诗人追随骠骑将军宦游到桂州。此诗就是他到桂州第二年的岁暮写的。
D.这首诗写了除夕之夜由坐至睡、由睡至梦、由梦至醒的过程,直接点明乡愁之浓,思乡之切。
2.请结合全诗,简述诗人“辛苦”的原因。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老李开会

龙颖

下了几天的暴雨终于停了,太阳也已经出来了,但风一吹还是很冷。小镇上萧条一片,街道旁家家闭门封户,一场暴雨把这往日的人间烟火也冲刷走了。

今天早上镇上要开会,要求各村各寨的村主任都要参加。一大早,老李就起来了,没惊扰村里任何人,自己徒步走到了镇上。

前脚刚踏进镇政府的院子里,一眼瞧见了空中飘扬的红旗,老李后脚就软了。整个人就像突然被扎了一针的皮球,内里轻飘飘的,十分没底。当了一辈子农民的他从未见过如此庄严肃穆的情景,心里一下就打了退堂鼓。后脚怎么也抬不起来,怎么也跨不过镇政府这铁门槛。

门卫觉得奇怪,赶忙出来询问:“老乡,您是有什么事?”

“我……我……我是营头村的村主任。”老李一把按住发抖的大腿,把后脚抬了进来。

“哦,来开会的吧。快去吧,他们快开始了。”门卫转身就走,给老李提了个醒。

老李见门卫进了传达室,关上了门,嗓子眼上的一颗心才落下了。老李抬手抹了抹额头的虚汗,整理了一下黑色的中山装,战战兢兢地走进了铁门。各个办公室的门都是开着的,老李也不知该从哪一扇门进,走到一扇门就往里瞧上几眼。

老李犹豫着要不要上去再问一下门卫,一抬眼,就看见了玻璃窗后面门卫迷惑的眼神。慌忙间,老李立刻转开了头,却在下一秒又看见了大门前立着的“为人民服务”的牌子。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的,像一团灼灼燃烧的火焰,烤得老李大汗直冒。

背后传来了门卫的开门声,老李全身血液突涌至心脏,心脏“突突”地撞击着胸口。老李往后偷瞄了一眼,发现门卫已经在门前拿什么东西了,老李大脑里立刻闪现出电视上的那些警匪狭路相逢的情景,警察快速掏出枪,朝着匪徒,抬手就是一枪。

老李心里害怕极了,抬起双脚,绕过“为人民服务”,噔噔跑上了二楼,一不小心摔在了楼道上,连忙捂住嘴,紧张地环视了四周。见没人,赶忙深吸了几口大气。

待稍稍平静下来,老李慢慢地趴在窗户上,只露出脑袋望向院子里。

门卫不知何时抬出了一张软椅,正舒舒服服地躺着晒太阳。老李紧绷的心才放松下来,顺着墙,一屁股滑坐在了冰凉凉的楼道上。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一惊一乍,老李憨实实地挠了挠头,忍不住笑了出来。

楼道里静悄悄的,老李迷迷糊糊间听到有人在讲话,断断续续的,一个人讲完另一个人接着。老李激动得立刻爬起来,循着声源悄悄地走过去。越往前走,声音越大,听得越清楚。老李高兴透了,终于找到开会的地方了。

他立刻从中山装的口袋里拿出工作报告稿,粗糙的大手刚一触碰到门把手,反射性地缩了回来,心里又打起了退堂鼓。

这么大的场面,要是徐主任,肯定不怕。可是,我是李老头啊,我怕啊!

会议室里面突然重重拍了一下桌子,老李被吓得哆嗦起来,整个人向门倾去,无意间推开了会议室的大门。

会议室里安安静静的,坐着的人都低垂着头,只有干练的镇长站着,十分正气凛然地叉腰看着面前的众人。他瞧见了门口哆嗦的老李,缓了缓神色问:“你是做什么的?”

老李定了定神,立刻解释道:“哦哦哦,领导您好,我……我是来开会的。”

老李赶忙摊开手中的东西,小步跑到镇长身边,双手递给他过目。

“你是?”镇长收了东西,放到了自己面前的桌子上。他的印象里没有哪个村的主任是长这样的。

“我是营头村的徐主任。”老李明明十分紧张,却强迫自己挤出笑容来回答他的话。电视剧里面,下属对领导都是这样的,老李也这样演。

“把笑容收了!干部要有干部的样子,嘻嘻哈哈的干什么!”

老李被威慑住了,心里的紧张现在全部都表现出来了。整个人抖得跟筛筛子一样,紫色的双唇激烈地上下打着架,硬是讲不出一句话来。

“营头村的徐主任,不是在昨天走访贫困户的路上被大水冲走了吗?”一堆人中不知谁说了一句,大家的目光突然齐刷刷地投到了老李身上。

老李知道自己被揭穿了,一只手不停地抹着脸上的汗,一只手紧紧地按住直发抖的腿,一时没控制住,瘫坐在了地上,大哭起来,“徐主任是个好人,山洪来的时候,他把报告稿塞给我,把我推到了旁边的高地,自己……”老李哭着拿过报告稿,深深地埋在自己的胸前,“今天的会他准备了好久,我只是想帮他把会开完……”

众人皆默默地低下了头,镇长抹了抹眼泪,蹲下来把老李扶起来坐到自己的位置上。自己走到了旁边,对着下面的人说:

“下面,我们有请徐主任报告自己的工作……”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卫”这一人物出现多次,引发了老李的心理波动和举止变化,从而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B.在意识到自己一惊一乍之后,老李忍不住笑了出来,这既是忐忑之后放轻松的表现,也是为自己解嘲。
C.老李进入会场时,恰逢会议气氛紧张,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他忙把徐主任的报告稿交给镇长检查。
D.听到老李代替徐主任开会的缘由,众人感到羞愧和不自在,为之前轻视老李的错误行为而低下了头: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描写了镇政府院中的红旗、“为人民服务”的牌子等典型景物,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气氛,这种气氛加剧了老李的紧张,促成其一系列反应。
B.镇长既有干练、威严的一面,也有面对群众的和蔼平易,是一位工作认真严肃、把人民放在心上的基层干部,落泪的细节体现出他的刚中之柔。
C.小说两次写到黑色中山装,老李选择这种严肃正式的服装参加会议,主要是他不想引起其他开会人员的注意。
D.小说有两条线索,明线是老李开会的经过,暗线是徐主任为救群众而牺牲的故事,老李开会的原因最后才点出,小说善于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3.简要分析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4.这篇小说善于制造“反差”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分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古典文学是中华文化的上游,而古典文学的载体——文言文,是根底,是骨架。不读文言文,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包括文学,我们很难吸收,很难理解。先秦时代是中国文言文形成并逐渐成型的重要时期。那个时代的文言文虽然离所谓“今古文”还较有距离,但已经为后来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汉代华丽的赋体、魏晋风骨、唐诗宋词做了铺垫。应该说,从先秦开始,中华绚烂的文化便和文言文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所以说,不熟读古文,就不会见识到中文能美到什么程度,也不会领悟古人的造诣能抵达怎样的深度和高度。学习古文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人格修养。文以裁道,经典古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处世为人的哲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蕴含其中。背诵和学习这些经典古文,对我们的眼界、志气、品格修养的提高大有帮助。

有很多人对学习古诗文有误解,认为学了这些诗文不能吃,也不能喝,甚至想到是不是还要回到古代那样的生活。我必须告诉各位,其实这是一种功利思想在作怪。当然,读了古诗文,的确可能不能马上看到什么成效,获得什么收益。但是,学习古诗文一个最大的好处在于能涵养一个人的心性并为之奠定坚实的文化底蕴。而最重要的是,这样一种文化熏陶正是我们作为一个现代人与自己的先人进行对话的基本途径。现代著名文史学家顾随先生曾经说过:“学古诗文的目的是做一个现代人。”一个人学习了古诗文,能够爱生活、有情趣、平等待人、学会宽容,而且可以获得阅读体验和精神感悟,这无疑是最大的收获。一个现代中国人,没有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从严格意义上讲,尤其从文化意义上来说,不能算作一个真正的现代人。

(摘编自张胜强《古诗文学习的现代意义》有改动)

材料二:

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当人们吃饱穿暖时,自然就会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古典诗词以短小的形态、精准的表达、高度的思想性、动情的内涵回应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最近,抖音发布的《古诗词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古诗词短视频在抖音上累计播放量达178亿,同比增长168%。无独有偶,来自图书销售市场的数据显示,近几年古诗词图书销量猛增。这些充分说明,在精神文化产品极度丰富的今天,古诗词依旧热度不减。

古诗词中,唐诗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体裁之一。经过一千多年的流传,人们依然能在唐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喜怒哀乐,找到与古人强烈共鸣的情感瞬间。那些经过时间洗礼的经典诗句,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大家之所以喜欢唐诗,一方面是因为诗歌本身的节奏韵律,十分便于朗诵记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唐诗兴盛的时代极具魅力。历史上的唐朝,风气开放、兼收并蓄,出现了许多英雄和天才人物,涌现出大量诗人、艺术家。现存的5万多首唐诗,基本涵盖了一个中国人所能想象到的生活和情感的全部。再加上高超的艺术水准、高深的思想境界,因此唐诗成为中国古典诗歌领域最为璀璨的明珠,让后来历代人敬仰。也因此,有一种说法认为,“唐诗是中国人情感的最大公约数”。

今天我们如何阅读古诗词?以唐诗为例,许多经典篇目都是诗人在困境中的有感而发,今天我们回顾这些诗句时,不仅要读出诗人们曾经遭遇的困难和挫折,更要读出他们展现的乐观心态。比如《行路难》,李白在诗中感慨“将登太行雪满山,欲渡黄河冰塞川”,这显示出他对前途困难的清醒认识。面对艰难险阻,“诗仙”李白也会有迷茫,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种豪迈自信之力跃然纸上,令人动容。

我国古代很多的诗人没有回避人生面对的困难、遇到的阻力,但是最终释放出来的是希望、理想和前景。当然,这并不是说大家一读古诗词就能百病皆消。只是希望大家遇到困难时,能够学习诗人的自信、乐观;我遇到了困难,我承认这个困难,我也敢于面对这个困难,并最终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诗里有悲伤,有泪水,有痛苦,还有挫折和烦恼,但最终传递给人们的是希望,是未来,是阳光,这也是许多古诗词能够经久不衰的原因。

总之,人们对于古诗词的热爱,就在于它能够变成自己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当你读一首绝句或者律诗时,文字背后的诗意、韵律也被深深印入脑海,使我们看月不仅是月,还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之情;看水也不仅是水,还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情。时代在发展,但古诗词所蕴含的诗意与文化,仍与我们当下的生活息息相关,滋养着我们的精神。我想这正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摘编自康震《古诗词在今天为何热度依旧》有改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熟读古文不仅让我们发现中文之美,领悟到古人造诣的高深,还有助于我们理解几千年的中华文化。
B.作为现代人,学习古文可以提高人格修养,还可以为我们与自己的先人进行对话搭建桥梁。
C.有人认为“唐诗是中国人情感的最大公约数”,是因为唐代诗人作品中抒写的生活和情感以及高超艺术水准和高深思想境界。
D.古诗里有诗人遭遇的困难和挫折,但最终传递出的是他们展现的乐观心态。这也成为了许多诗词经久不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功利思想使一些人对学习古诗文有误解,但从文化意义上讲,作为一个真正的现代中国人,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B.古典诗词能够从形式和内容两个层面回应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能够引发人们情感共鸣,依旧热度不减。
C.材料二引用李白《行路难》的例子,意在论证李白面对重重困难也会迷茫,但仍会传递出自信豪迈的乐观心态的观点。
D.在精神文化产品极度丰富的今天,人们依然热爱古诗词,就在于其所蕴含的诗意和文化已融进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精神的力量。
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历史学家傅斯年说过,现代汉语写作仍是一项没有完成的试验,希望在明清白话、古文和现代翻译体的基础上,去探索新的汉语写作风格。
B.南怀瑾老先生认为,教孩子们先认识《千字文》,把繁体字、简体字都认得,写文章自然写得好。
C.梁启超谈读书时曾说过,中国书没有整理过,十分难读,这是公认的,但读中国书,给人不卑不亢的底气。
D.著名学者傅佩荣教授说:“30岁之前要读儒家,40岁之后读道家,50岁左右读《易经》……学会把握生命的全局,提升生命的境界。”
4.材料一与材料二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5.班级拟召开《蜀相》学习讨论会,请你根据材料二,列出发言要点。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我景观是一种非真实性的自我呈现,它依托于社交媒体,带有装饰和表演特色。换言之,自我景观其实就是主我与客我的结合体。个体对自我景观进行设置,并维持主我和客我之间的互动,使得自我在社会交往中得到认可,或者说实现马斯洛需求论中的“社交需求”。

合理的“自我景观”是一种必要的社会交往过程。米德认为,“主我”与“客我”通过信息,即“有意义的象征符”这个介质进行互动,是一个社会过程。那么自我景观也就等同于在新型社会交往中借助“有意义的象征符”所实现的主客我互动。如微信尤其是其朋友圈已经成为人们新型交往的网络社会。按照戈夫曼细分的三种关键角色,表演者即发朋友圈的人,接受表演者即浏览朋友圈、进行点赞、评论的人,局外人则是将朋友圈入口锁住的人。当我们作为表演者发朋友圈时,实际上是在塑造一定的角色,通过扮演并相信自己的角色,在社会交往中获得满足感。

合理的“自我景观”是一种塑造健康自我的过程。主我是人类本体的映射,客我则是在主体融入社会之后做出的改造,二者互动共同构成整体的自我。健康的自我是由积极的主我适度改造后形成的客我,互动是塑造自我的过程。如对于表演者,如果发的朋友圈从来就没有人点过赞、评论过,甚至被人拆台、反驳,这无疑会使表演者的积极性大打折扣,不利于其塑造健康自我。对于点赞与评论的观众,他们或是出于真心喜爱表演者的形象;或是处于亲情、爱情、友情等情感圈中,借此增加互动、增进情感;或是出于“剧班”成员之间的凝聚力。表演者为迎合观众心目中的理想形象,或展示自己内心向往的理想形象,会采取一定的美化方式。如在朋友圈发图片,人像要美颜,景色要构图,美食要暖光。又如在微信“看一看”中塑造人设,若是想展示勤奋好学的人设,则多对单词打卡、深度文章点击“在看”,若是想展示文艺青年的品位,则多分享影视评论、浪漫的艺术作品等。这些均是塑造健康自我的方式。

(摘编自张薇《景观社会与新型社会交往中的自我景观》)

材料二:

随着社交媒介的兴起与渗入,时空区隔不再成为阻碍人际交往的关键要素。然而,科技在拉近我们彼此距离的同时,亦使我们的心灵渐行渐远。“群体性孤独”悄然而生,我们彼此联系得更加紧密,但奇怪的是,也变得更加孤单。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技术是如何一步步地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异化”的?

世界就是一幅无所不在的“景观”,人本身也被“景观化”了,即人们依托于媒介技术,将自我、日常生活、人际关系、社会资本等元素生产为“景观”,并且在社交网络中交换“景观”。“景观”的生产与交换本应打破固有的时空界限,促进人际关系网络的建构。然而,“景观”背后的资本逻辑却逐渐使人与人的关系开始异化。

首先是人本身被“景观化”为一种商品,人与人的交往被异化为一种交易而为功利主义所裹挟。社交媒介虽然延伸了人际关系网络,但这种关系更多是一种“弱连接”的存在,个体仅仅被抽象化为列表中的数字而已,关系网络也被符号化为社会资本的象征。由此,以目标为导向的、物化的、冰冷的“工具性交往方式”成为一种理性选择。正是在这种功利性的交往环境中,人们逐渐养成一种“非有要事,不必联络”的社交观念,隐约间包含着自我封闭、互不打扰的意味。久而久之,合理的“自我景观”不复存在,个体之间开始疏离、冷漠,成为各自孤立的、僵硬的“原子化”个体。

其次是由于“景观”本身的表演性特征,“景观”自产生伊始就带有一定的修饰性与虚假性。媒介情境论认为,媒介是构成情境的关键因素,其所创造出的“信息场景”使原本各自独立的场景发生融合或区隔,形成一个新的传播场景,其中,“观众”构成、行为秩序、公私情境等发生合并,促使新社会角色与新行为的生成。也就是说,在媒介所构筑的虚拟情境中,人们更为严格地区分前台与后台,真实的自我被封藏于狭小的区域,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刻意加工或有意虚构的理想自我。可以说,基于媒介的交往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戴着面具”的交往,对塑造合理“自我景观”有一定的阻碍,也无法满足人们内在的情感需求。

由此,“景观”的生产与交换过程表面上看是人的一种交往行为,实际上这种交往是建立在目的性与修饰性基础上的,因而难以成为心灵与心灵间的对话,亦无法实现人与人之间真正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异化成一种“缺乏关系的关系”,这种交流是抽象的、空洞的甚至是无意义的,难以激起人们内心的共鸣。

(摘编自袁爱清、吴思嘉《技术与美好生活:数字化生存的困境及其超越》)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我景观在实现主我和客我的融合时,并不能呈现真实的自我,它带有装饰和表演特色。
B.发朋友圈的人希望借助微信这种形式来塑造某种自我角色,并获得社交活动中的满足感。
C.观众的点赞与评论会影响表演者的积极性,表演者可以呈现观众或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形象。
D.科技社会中人的关系远近不受时空距离的影响,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现“异化”倾向。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新型社会交往中,个体可以通过设置自我景观来实现主我和客我之间一定程度的互动。
B.表演者通过某种美化的手段展现其健康的一面,就是为了展示自己内心向往的理想形象。
C.世界和人本身都已经被“景观化”,人们依托于媒介技术将多种社会元素生产为“景观”。
D.虚拟情境难以满足人们内在的情感需求,真实的自我被封藏于狭小区域,难以完全展现。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被资本控制的大众媒体制造景观狂轰滥炸地袭向受众,受众只能被动接受信息。
B.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够很好地融合视频、图片、文字这些传统媒体的特性于一体。
C.人们利用自己精心制作的“表情包”和对方化解某些误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情。
D.在微博等社交媒体分享平台上,一些博主为了赢得流量粉丝数,进行过度表演。
4.如何合理地塑造“自我景观”?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加以简要分析。
5.请以材料二提到的“真实的自我”“理想自我”内涵为基础,简要分析这两者和材料一提到的“健康自我”之间的关系。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乡村文化的衰落可以追溯到近代。从1840年到1949年,在这100多年里,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文化掠夺从未间断,内忧外患、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使得乡村文化遭受了无数次的劫难,千百年来积聚起来的有形文化财富被抢、被偷、被烧、被毁,损失之惨重实属罕见。打倒“孔家店”,立“西学”之新、破“中学”之旧,引发了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厌倦乃至反对,也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乡村文化的严重贬值。20世纪30年代,晏阳初、梁漱溟、卢作孚等一批爱国知识分子也曾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提出并实验了“乡农学校”“博士下乡”“文艺教育治愚”等诸多方案,但终因没有一个人民真正当家做主的政府,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乡村文化的衰落史,是中华民族苦难史的生动写照。

而同样在这100年里,与中国农村文化衰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完成城市化进程,较早地开启了乡村文化的振兴之路。据统计,1848年时,中国、美国的城市化率分别为10.9%10.6%,而到1949年时,中国的城市化率仍然是10%左右,美国已接近70%。发达国家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改造、空间规划,特别是乡村文化得到城市文化的直接反哺和辐射。美国的乡村“巧发展”战略、日本的“一村一品”农村振兴运动,使得乡村经济和文化一起得以重构和振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为迅速积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资本,我国确立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以致城乡文化差距成为客观存在的事实并不断拉大。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走出了中国特色的乡村文化发展之路。当前,我国城市化率已近60%,乡村文化早已走出衰落的低谷,经历1949年到1978年的复苏期、1978年到2017年的建设期,具备了开启文化振兴的基本条件,历史证明,推动乡村文化由衰落走向振兴,是对近代以来仁人志士理想的再实践、再创造,是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重大历史责任,是中国人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

(摘编自王磊《乡村文化振兴的国学思考》)

材料二:

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亟须推行“乡村记忆工程”。各个地区可以在文物普查的基础上,选择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具备传统文化特征的古村古镇进行整体的保留、保护和维修利用,结合生产用具、生产生活遗物遗迹的展示,形成集乡土建筑和乡村民俗为一体的“乡村博物馆”,集中展示当地的村史、村情,增强当地村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古村落是农村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保护古村落,要处理好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尽可能地保留古村落的历史风貌和特色,传承好文化根脉。古村落、文化名镇的开发要杜绝“千篇一律”的开发模式,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彰显地方文化特色。要在以保护文化和生态的前提下,适度控制开发规模,实现可持续发展。特色小镇的建筑规划和城镇建设要注意有文化特色,要能体现出地方风情、风俗和当地的历史文化。同时,非遗保护要利用好数字化技术,分门别类,将列入国家、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资料逐一进行数字化采录、存储,以便长期保存。通过调查、采访,将各类非遗项目以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的形式记录下来。

(摘编自李长庚《加强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材料三:

乡贤是乡村社会教化的启蒙者,是乡村内外事务的沟通者,是造福桑梓的引领者。在传统社会,皇权止于县,乡贤则以其特有的社会文化权威主导和推动着乡村社会的治理和发展。在现代社会,新乡贤既包括传统村落精英、返乡创业者和退休还乡者等“本土化”社会群体,也涵盖非政府组织志愿者、专家学者、村干部等“非本土化”社会群体。“要破解传统村落保护最后一公里”的难题,须发挥好这些新乡贤的作用。

村落空间布局与形态是传统村落的“筋骨肉”。保护传统村落要对传统村落的空间布局与形态进行“修复”和“再造”。这一方面需要新乡贤利用新思想、新理念启蒙和引导民众,让他们拓宽视野、转变观念,对传统村落的自然资源、历史遗存、文化传统等进行普查、整理,认识到传统村落是迥异于城市聚落形态的,具有宝贵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人居形态,重新树立对传统村落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需要新乡贤指导村落民众修复传统村落中的山水、田园、道路、建筑等基本格局,保护村落中的文物古迹、历史遗存、特色民居等传统建筑,恢复传统村落的文化空间,修复传统村落的格局与形态,而非自鄙自毁,大拆乱建,盲目过度开发。

村落文化是传统村落的“精气神”,只有发挥新乡贤的“燎原”作用,示范和带动村落民众依托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改善和优化传统村落的文化生态,恢复传统村落的公共文化生活,复苏传统村落的节日习俗、民间信仰、手工技艺等历史传统和文化记忆,才能激发传统村落的生机和活力,彰显传统村落的特色和魅力。

村落共同体是基于“乡、土、人”三者关系而结成的利益共同体。重塑传统村落共同体,需要发挥新乡贤独特的“聚合”功能,推动村落民众把村落传统礼治秩序与现代村民自治有机结合,提升传统村落的治理能力与水平,让村落民众在村落发展和村落事务管理中掌握主动权、增强话语权、赢得发展权,在与国家政策、市场力量以及现代城市的“互动”中增强对传统村落的认同感和归宿感,从而“聚合”为新的村落共同体。

摘编自王院成《传统村落保护呼唤新乡贤》

1.下列对“我国乡村文化衰落”的原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代西方列强接连不断地对我国进行的经济和文化掠夺使我国千百年来积聚起来的有形文化财富损失惨重。
B.打倒“孔家店”等文化运动引发了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厌倦乃至反对,这也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乡村文化严重贬值。
C.解放初期,我国为了迅速积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资本,确立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战略,这导致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差距越来越大。
D.新时期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我国城市化率较新中国成立时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我国乡村文化日渐衰落。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乡村文化走向衰落是从1840年开始的,中国乡村文化的衰落史,是中华民族苦难史的生动写照。
B.推动乡村文化由衰落走向振兴,是中国人民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也是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
C.特色小镇的建设,要以保护文化和生态为前提,适度控制开发规模,既要体现地方风情、风俗和历史文化,又要融入现代文化气息。
D.非遗保护要利用好数字化技术,从而使特色小镇的建筑规划和建设更有文化特色,更体现出地方风情、风俗和历史文化。
3.下列材料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的观点的一项是(     
A.广东省汕头市积极开展传统村落保护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通过专项规划,保持传统村落的完整性、真实性、延续性,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环境宜居的古村落。
B.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村民们纷纷收集使用过的老物件,用集中陈列的方式展示其生产生活、民风民俗、乡村变迁等内容。
C.江苏省连云港市专门下发文件,深入开展新乡贤文化建设,为乡村治理、农村发展、文明乡风注入新活力。
D.山西省晋中市广泛发动群众发掘梳理本乡本土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老地方”“老物件老传统”“老故事”“好习惯”,形成完整准确的文字记录和清晰翔实的影像资料。
4.简要分析材料三的论证结构特点。
5.如何推动乡村文化由衰落走向振兴?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送张十一再游东吴

李白

张翰黄花句,风流五百年。

谁人今继作,夫子世称贤。

再动游吴棹,还浮入海船。

春光白门柳,霞色赤城天。

去国难为别,思归各未旋。

空馀贾生泪,相顾共凄然。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联借用友人的本家张翰的名句起笔,夸赞张翰的风流倜傥,亲切自然。
B.第二联“谁人”能继承张翰佳作的疑问,引出对张十一举世称贤的夸赞。
C.第五联“去国”点明与人分别,“思归”点明羁旅,表达难舍难分与思乡之情。
D.第六联用典,诗人壮志未酬的感慨,与朋友相顾,相怜凄然之情油然而生。
2.《红楼梦》中,黛玉教香菱学诗,道:“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请结合黛玉的观点,赏析“春光白门柳,霞色赤城天”两句。
2023-05-16更新 | 290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捞月亮的母亲

石兵

捞月亮的人,是一位母亲。

在那个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里,我遇到了她和她时年六岁的儿子。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信马由缰,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那座贫瘠的大山是我在天黑之后来到的地方。在一处平整的山坡,我支起随身携带的帐篷,准备在野外过上一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声音。

我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帐篷一角。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

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居然还有人来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让我不寒而栗。女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只是短短几分钟,便在我视野中只留下了模糊的背影。

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帐篷,小心翼翼地循着他们的背影走去。远远地,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

我已经确定,这只是一对普通的山村母子。于是,我大着胆子走上几步,终于听到了女人说出的话语。

“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山里女子所固有的泼辣。

“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着让人看不清楚了?”儿子稚嫩的声音充满了期待。

女人顿了一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

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幽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机。

母亲用力地从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踏上了归途。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停下的时候,她抚摸着小男孩的头,再看看天上与桶里的月亮,神情中竟有掩不住的忧伤。

我来到她们的面前。在寂静的午夜,这对母子竟对我这个不速之客没有丝毫的不安与恐惧。

我说:“大嫂,我来帮你提水吧。”

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你是刚才路边帐篷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凉,收了帐篷跟我们到家里休息吧。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

我顿时恍然,原来,她早就发现路边的帐篷和我了,也许只是早已司空见惯,所以没有刻意多看几眼罢了。

走近以后,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女人对我说:“狗儿眼上有病,长了白疮,你们城里人叫白内障,我正在攒钱给他治。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刚刚散了工,想起家里没水,才在这个时候上山。”

或许是看到了我眼中的疑问,女人接着说:“狗儿爹去了城里打工,那里挣钱多一些,家里就只有我和狗儿了。”

我没有再说话,默默地提起水桶,慢慢地跟着母子俩下了山。一路来到了女人位于半山腰处的家里。

这个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同样的贫穷让女人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可女人跟我说起这些时却一如既往地平静。她说,乡邻们已经帮了她很多,不能再麻烦人家了。在家里,女人熟练地烧水给我喝然后铺床,哄儿子睡觉。

我躺在外间屋原属于男人的床上,听到了母子俩在睡前的交谈。

儿子说:“娘,我想爹了,今天山上遇到的那个人好像爹啊,个子一样的高,手一样的有劲,可我就是看不清他的模样。”

母亲说:“狗儿,快睡吧,睡着了,就能见到你爹的样子了。再过上半年,咱们就去城里找他,治好你的眼睛。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把它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

或许是怕打扰,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已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

第二天一早,我匆匆结束了旅行,回到城市,用最快的时间联系好医院,然后找朋友开车来到大山接这母子俩去医治眼患。面对她们的道谢,我竟羞愧得无地自容。

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温暖与悲凉、伤痛与希望。

(选自2016年第10期《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我”遇到了一对母子,他们虽然贫穷,但具有的精神品质却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课”。
B.“我”听到远处窸窸窣窣的声音,看到是母子二人:在午夜,这样的母子让“我”“恐惧”;最后确认,他们只是普通的母子。
C.“我”联系了医院,让朋友开车接母子二人去治病,面对他们的道谢,“我”感到羞愧,原因就是我知道得太晚,没能及时给小男孩治疗眼睛。
D.文中人物虽然简单,但是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读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标题“捞月亮的母亲”,含意丰富。母亲捞月亮,既指给孩子希望,又指孩子母亲的做法把“我”的迷途之心捞起。
B.文章最后一段话含意深远,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任何的打击或失利,都不能成为我们放逐与放纵的借口,因为这个世界很美好,我们的人生会更精彩。
C.文章情节曲折,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D.作者在塑造文中的人物形象时,借助了很多手法,如描写小男孩时运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
3.文中说“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已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我泪流满面的原因。
4.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文中母亲的性格。
2023-04-30更新 | 107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海南中学白沙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数字技术可以使历史文化遗产以全新的方式永久保存,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记忆。作为新时代文化建设重大基础性工程,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已被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国化遗产标本库、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中华文化素材库等正在建设中。在这些文化数据库中,关于文化遗产将按照一定标准结构化存储于服务器中,实现专业资源分类和系统资源整合,并可以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实现与千家万户的连接。届时,无论是单纯地学习了解传统文化,还是发文创产品,抑或是进行学术研究,都可以通过终端方便地从上述文化数据库中查阅提取素材。

在对文化遗产元素的应用上,数字虚拟仿真等技术能够推动文化产业突破各种介质、载体及时空界限,实现文化创意跨载体呈现、跨时空交互,从而为文化产业创造出新业态和新场景,同时也会拓展传统文化传播的边界和想象力。

目前,已有不少机构借助 5G、ARVR、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出了大量数字文化精品。比如,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用激光与数字光影机械装置,为观众呈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让中国文化的内核得到完美表达。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端午奇妙游》《中秋奇妙游》系列节目,以““5G+AR”技术将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结合,将传统文化与前沿科技创新交融,让舞蹈国宝梦幻联动,提升了传统文化的穿透力。还有一些机构利用数字技术推出实景游戏体验、博物馆场景角色扮演等项目,给人们带来别样的文化体验。

数字技术的加速应用和迭代,深刻地影响着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表达方式的创新以及优质文化产品的供给力度,成为激发文化建设活力的关键所在。随着整个国家消费升级步伐的加快,人们不再执着于单纯的物质消费,而更加看重文化消费和精神体验,更在乎文化消费品是否具有超出想象的创意性和直抵人心的感染力。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能够为消费注入美学创意、设计创新,助力消费需求从“物质型”向“精神型”转变,而数字技术作为催化剂,能够将文化元素以多元方式导入消费领域,满足人们新的消费偏好、新的消费场景要求,进一步提升消费品质。

需要注意的是,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影响并不完全是正面的、积极的。例如,在大众流行文化的快速迭代中,数字经济的“快”与传统文化的“慢”之间形成较大反差,不是所有文化遗产都能幸运地搭上数字技术快车,那些登不上数字技术快车的文化遗产可能会面临更加严峻的生存危机。另外,在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中,文化始终是内核和灵魂,而数字技术只是工具和载体。可是,不少所谓的文化科技产品,虽然外表绚丽,也运用了不少新技术,但没有多少文化内容。文化遗产成为其引流和营销的噱头。

(摘编自黄隽《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带来了什么》)

材料二:

追根溯源,数字技术具有天然的优势,利用技术创新使得古籍的整理出版工作速度大大加快。古联公司集合古籍爱好者建设运营古籍整理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出古籍文字识别、自动标点、繁简转换等技术,不仅能够减轻古籍整理者字字校对的负担,更能将古籍文献的文本内容和图像迅速转换为数字数据,通过新媒体随时随地为读者提供简体古籍文献,大大缩短了古籍“重获断生”的整理时间。同时,利用数字技术能节约读者阅读繁体古籍文字的时间,拉近古籍与读者的距离。

更进一步而言,数字技术更断了古籍文献的呈现形式。现今,古籍文本的实物展示和整理出版日趋活跃,短视频解读古籍日益火热,古籍数字化教材编写逐步开展。古籍爱好者利用数字技术将古籍转化为数字数据,通过短视频、朗读、音乐、书法等多种吸引读者兴趣的形式动态星现,如此一来,读者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灵活了解古籍的深厚思想内容,推动优秀的典籍蕴含的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古籍“活”起来不能止步于此,如何更好利用数字技术让古籍“活”起来传下去呢?正如古联公司未来所要努力的,在现有古籍数字化的基础上,应当加强多民族古籍文献的数据库建设,更应当开展跨学科人才培养和古籍数字化教材编写等工作,建设起集古籍人才培养、资源整理出版、数字化创新于一体的平台,真正做到数字技术“籍合”优秀典籍;此外,还可以将古籍的图文信息通过数字技术制作成文创产品,通过多种样式提供消费者使用。

(摘编自王超《巧用数字技术,让古籍“活”起来传下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对文化遗产数字化十分重视,将其大数据体系建设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建立种文化数据库。
B.数字虚拟仿真等技术可推动文化产业突破各种介质、载体和时空界限,为文化产业创造出新业态和新场景。
C.数字技术的加速应用和迭代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表达方式的创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影响着整个国家消费升级的步伐。
D.人工智能对古籍文字识别、自动标点、繁简转换等提供了支持,使得人们整理古籍文献的速度大大加快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第三段运用例证法论证了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所产生的效果。
B.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数字技术与文化遗产的关系”,但二者的侧重点并不相同。
C.材料一指出了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影响的正反两面性,使论证更理性,有思辨色彩。
D.古联公司在多民族古籍文献数据库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做到了数字技术“籍合”优秀典籍。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利用数字技术让古籍‘活’起来传下去”观点的一项是(     
A.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建议,将古籍保护设立为一级学科有效整合现阶段相关学科资源。
B.南京图书馆通过复刻古籍袁枚的(随园食单》并拍成小视频,让古籍在网络上火了一把。
C.退休后的古籍修复师李英没有像其他退休的人那样去赏花踏青,而是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继续文献修复工作。
D.祁县图书馆从《昌黎先生集考异》一书中精选出十八枚印章作为棋子复活古代类游戏《十八子围老虎》。
4.为什么说“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影响并不完全是正面的、积极的”?请简要说明。
5.某地有一批古籍需要进行数字化保护,请根据以上材料提两点建议。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横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链,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曰,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苏武传》)

【注】①亦不剌:古部落名。②三关:泛指边关。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陵降,不敢                    求:访求
B.子为父死,无所                           恨:遗憾
C.汉使曰:“武等实在。”             谢:感谢
D.前以降及物故                                 物故:死亡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B.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C.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D.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3.下列句子全都表现苏武“忠贞爱国”的一项是(       
①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
②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镌,诚甘乐之。
③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⑤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⑥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A.①③⑤B.②⑤⑥C.②③④D.③④⑤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段段描写不但表现了苏武可贵的气节,也刻画了叛将李陵的复杂心态。
B.面对李陵的软硬兼施、威逼利诱,苏武全然不为所动,立场坚定、大义凛然。
C.李陵劝降最后反被苏武的正义所感,羞愧难当,更衬托了苏武高大的忠贞形象。
D.选文通过李陵与苏武的对比,及李陵劝降前后表现的对比,使人物形象鲜明丰满。
5.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2)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庄子与这个世界做了长久的厮守,故而有了最绵渺的缠绵。他对世界那种既恼又怜的丰富神情简直使人捉摸不透。他对世界,在极端的蔑视里有细腻的体察与回忆,在极端的怜惜里有失望与无奈。他仿佛当众把一切都掷在脚下,作践给我们看,并不住地冷笑;而当众人散去,他又收拾起这一切,把它们拥在胸前失声痛哭。

孔子似乎是一贯严正而间或幽默的;孟子是气势汹汹咄咄逼人的;韩非子是怀才不遇冷峻孤单的;但庄子呢?他的表情太丰富了,一会儿是尖锐无比的人生解剖师;一会儿又是沉湎往事的诗人。他对世界,一会儿是濮水上的泛舟者、闲钓者;一会儿又是土屋前闲坐无聊的穷汉。有时他去远游,有时他又安坐家中洋洋洒洒地记录着他的思想——我们确实无法界定他的形象,他太丰富,太浪漫,太抒情,太不拘一格,或者说,有时他太出格。

同时他又行踪不定。从江湖上传来的他的消息总是云遮雾障,且他是一个充满去意的人,谁知道他什么时候像老子一样一去渺然呢……

1.结合上面文字,请分别概括孔子、孟子、庄子、韩非子的性格特点。
2.结合教材(选择性必修上)所学,请分别总结孔子、孟子、庄子、韩非子分别代表哪家学派?其核心理论各是什么?
3.新课标要求整本书阅读,而先秦诸子文章又代表着传统文化的精华。请在以下四部著作中任选其一:《论语》、《庄子》、《孟子》、《道德经》,推荐给你的朋友,为此,请写一段介绍该书的话。(要求:①不少于100个字,否则扣分;②推荐内容具体而精彩;③称呼落款格式正确。)
2023-03-08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市海南鑫源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