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2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江南和江南文化是中华民族生活世界中最奇妙的一个对象,说到江南或来到江南,每个人心中都会(     )一种奇妙的愉快感。但如果问你究竟体验到了什么,又真的没有几个人能说清楚。而这就是美学上讲的最典型的美感。

斯宾格勒有句名言:“世界历史,即是城市的历史。”也可以说“江南的文化,就是江南城市的文化。”还可以说“江南文化的美,也就是江南城市文化的美。”这是因为①各种零零碎碎②遍布江南大地的文化创造③最后都是由于汇集到了苏州④杭州⑤南京⑥扬州等大城市⑦才被发扬光大并传承下来。如人们经常想到的“江南忆,最忆是杭州”“三生花草梦苏州”“人生只合扬州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等清词丽句,不仅把江南城市的美和人文魅力(     )无遗,本身也是中华民族心目中最看重的审美意境和精神。(     ),江南城市文化的真正魅力,就在于它代表着一种真正的诗性文化和审美精神。

(摘编自刘士林《江南诗性文化》)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涌起   表露   一言以蔽之B.浮起   表露   不言而喻
C.涌起   表现   不言而喻D.浮起   表现     一言以蔽之
2.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
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我们学过他的《五石之瓠》,“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出自庄子写的《庖丁解牛》。
B.编年体是中国史书的一种编写体制,按时间顺序记述史实。《春秋》《左传》《史记》《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史书。
C.易卜生,英国戏剧家,欧洲近代戏剧的创始人。他的作品强调个人在生活中的快乐,无视传统社会的陈腐礼仪。最著名的有诗剧《彼尔·京特》(1867),社会悲剧《玩偶之家》。
D.墨子思想的核心是“兼爱”:爱人当不分亲疏贵贱,爱无等差,这样才能避免混乱,从而实现天下太平。在中国哲学史上,墨子被称为“平民哲学家”,其思想学说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平民的愿望,代表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利益和要求。
2024-01-1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环城四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联考试卷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三千年来,写泰山的诗里最好的,我以为是诗经的《鲁颂》:“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岩岩”究竟是一种什么感觉,很难捉摸,但是登上泰山,似乎可以体会到泰山是有那么一股劲儿。詹即瞻,说是在鲁国,不论在哪里,抬起头来就能看到泰山。这是写实,然而写出了一个大境界。汉武帝登泰山封禅,对泰山简直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好发出一连串的感叹:“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惑矣!”完全没说出个所以然。这倒也是一种办法。人到了超经验的景色之前,往往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就只好狗一样地乱叫。杜甫诗《望岳》,自是绝唱,“岱宗夫何如,齐鲁青未了”,一句话就把泰山概括了。杜甫真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者,这一句诗表现了他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的忠悯。相比之下,李白的“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就有点洒狗血。李白写了很多好诗,很有气势,但有时底气不足,便只好洒狗血,装疯。他写泰山的几首诗都让人有底气不足之感。杜甫的诗当然受了《鲁颂》的影响,“齐鲁青未了”,当自“鲁邦所詹”出。张岱说“泰山元气浑厚,绝不以玲珑小巧示人”,这话是对的。大概写泰山,只能从宏观处着笔。郦道元写三峡可以取法。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刻琢精深,以其法写泰山即不大造用。

1.文学作品中感叹号用法丰富,有时极具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中感叹号的用意。
2.“洒狗血”指演员在台上用过火的表演讨好观众,文中评价李白的诗“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是“洒狗血”,你如何理解?
3.你觉得姚鼐在《登泰山记》中对泰山的描写是否与本文段的观点相符?请陈述理由。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伸缩能力。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

在孩子成年了住在家里都得给父母膳宿费的西洋社会里, 大家承认团体的界限。 。资格取消了就得走出这个团体。在他们不是人情冷热的问题, 。在西洋社会里争的是权利, 而在我们却是攀关系、讲交情。

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

1.下列民俗俚语不能体现“差序格局”所具有的伸缩性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A.同道相合, 同行相顾。B.论旁人斤斤计较,说自己花好稻好。
C.在家靠父母, 出门靠朋友。D.姑舅亲, 是嫡亲,打断骨头连着筋。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画波浪线处句子的作用和效果。
3.请在文章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完整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4 . 进入高中以来,语文学习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某同学重读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科书,写了一则“学法反思”。请按照要求,完成题目。

①导致我们语文学习困难的原因,往往是不能自主、合作、探究造成的。②语文学习必须是自主的,发现身边的劳动者可以让我们走进霞蔚云蒸的真实生活,主动领会并践行劳动光荣的思想。③语文学习离不开合作,在诗意的探寻活动中,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师生对话,感悟江州司马的失意人生、词人秦观的爱情誓言。④语文学习需要探究,家乡文化生活调查引领我们亲近脚下的土地,让家乡成为刻骨铭心的存在。⑤学习语文,我们必须从听讲走向做事,让学习真正发生。

(1)“江州司马”是唐代诗人_______,其诗风大多浅近平易;秦观词清丽凄美,与苏、辛词风格不同,被认为是宋代_________词风的代表词人。
(2)“学法反思”中有一处病句,请指出并修改。
_____句(填序号),修改为:____________
(3)请用“霞蔚云蒸”“刻骨铭心”这两个成语造一个句子。
2024-01-17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他大概的确有些特别,据舆论说,用药就与众不同。我不知道药品,所觉得的,就是药引的难得,新方一换,就得忙一大场。生姜两片,竹叶十片去尖,他是不用的了。起码是芦根,到河边去掘;一到经霜三年的甘蔗,便至少也得搜寻两三天。可是说也奇怪,大约后来总没有购求不到的。

据舆论说,神妙就在这地方。先前有一个病人,百药无效;待到遇见了什么叶天士先生,只在旧方上加了一味药引:梧桐叶。只一服,便霍然而愈了。医者,意也。其时是秋天,而梧桐先知秋气。其先百药不投,今以秋气动之,以气感气,所以……我虽然并不了然,但也十分佩服。

父亲的水肿是逐日利害,将要不能起床;我对于经霜三年的甘蔗之流也逐渐失了信仰,采办药引似乎再没有先前一般踊跃了。正在这时候,他有一天来诊,问过病状,便极其诚恳地说:我所有的学问,都用尽了。这里还有一位陈莲河先生,本领比我高。我荐他来看一看,我可以写一封信。可是,病是不要紧的,不过经他的手,可以格外好得快……

1.文中第一段中加点的词语在突出“药引”难得上起到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2.文学作品中的省略号用法丰富,请分析文中两处画横线句子中省略号的用法和作用。
3.下面句子(1)和本文画波浪线的句子中都有“大概”一词,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1)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鲁迅《朝花夕拾·五猖会》
(2)他大概的确有些特别,据舆论说,用药就与众不同。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开展,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

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坐落在那儿了,而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而且是越搬离它越近了。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 ①     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 ②     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 ③     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 容易看见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哪些作用。
2024-01-12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拔尖强基联盟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就是以元春省亲、宝玉挨打、抄检大观园、黛死钗嫁等重大事件为分水岭,                                 。刘姥姥三进大观园,贾府里宝钗、凤姐、宝玉、贾母四个生日的安排,都起了重要作用,标志着爱情婚姻悲剧和家庭衰败的过程。甚至整个大观园的景色,也随着贾府的盛衰和宝黛爱情悲剧的发展而变化。

1.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①几乎没有任何一个线索可以从这幅天然的织锦中抽得出来
②条理清晰,首尾连贯
③各个事件互为因果,连环勾牵,毫不间断
④把大大小小的事件和人物组织起来
A.④③②①B.③①②④C.②①④③D.④②③①
2.立德中学话剧社准备在艺术节表演《红楼梦》,拟在《红楼梦》剧中编入能体现“差序格局”典型场景的几出戏。下列是负责编剧的同学打算选编的场景,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A.雨村判案B.元春省亲C.香菱学诗D.探春理家
3.近日“林黛玉发疯文学”走红,《红楼梦》里林黛玉的一些俏皮话和慰人的话被广大网友挑选出来进行模仿创作。以下是部分网友的仿林式创作:

①平日里我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了,怎么别人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

②你的关心,是独我一份的,还是他人都有的,若不是独我一份的,那这份关心不要也罢。

③迟到五分钟站在教室门口:“哟,已经上课了啊,是我来的不巧了。”

④早上公司遇到老板:“早知你今个儿要来,我便不来了。”


请选择以上仿作中的一句,简要说说该句是出自《红楼梦》中的哪个场景,并概括当时林黛玉的心理。
2024-01-08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继“社交恐惧症”“热度排斥症”之后,一种新型“病症”——“文字讨好症”冲上了热搜, ①     :有人认为“这是刚需”,有人认为“被戳中了”,还有人感觉“被冒犯到了”。

所谓“文字讨好症”,指的是人们在线上用文字聊天时,会习惯性地添加一些语气词或者特定符号对语言进行“软萌化”,以达到讨好的目的。比如“好的”会说成“好呦”“好哒”“好滴”等;“收到”说成“收到啦”“收到哈”“收到了哟”等。某网站曾以“语言通货膨胀”来形容这一现象,但该词并没有流行起来。

②     ?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迭代,网络成为了人们社交的主要阵地之一。网络虽然便利了人们的交往,却阻隔了情绪的传达。因此,为了弥补这一缺失,可爱的语气词和表情包成为了传达我们情感的工具。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③      ,而是为了避免歧义和误会。与其因词不达意引发矛盾,花更多时间解释,不如多打几个字或加上各种辅助修饰,好让对方明白自己的真实意思——这是许多“文字讨好症患者”的心理。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语言通货膨胀”和“文字讨好症”是针对同一现象的两种不同的命名,为什么后者成为了信息时代的网络“热词”?请简要分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对于青岛的樱花,我久已听人讲究过;既然今年有看着的机会,一定不去未免显着自己太别扭;虽然我经验过的对风景名胜和类似樱花这路玩艺的失望使我并不十分热心。太阳刚给嫩树叶油上一层绿银光,我就动身向公园走去,心里说:早点走,省得把看花的精神移到看人上去。这个主意果然不错,差不多除了几位清道夫,就只有我自己。我在那条樱花路上来回蹓跶,远观近玩的细细的看了一番樱花。

②樱花说不上有什么出奇的地方,它艳丽不如桃花,玲珑不如海棠,清素不如梨花,简直没有什么香味。它的好处在乎:每一丛有十多朵,每一枝有许多丛;再加上一株挨着一株,看过去是一团团的白雪,微染着朝阳在雪上映出的一点浅粉。来一阵微风,樱树没有海棠那样的轻动多姿,而是整团的雪全体摆动;隔着松墙看过去,不见树身,只见一片雪海轻移,倒还不错。设若有下判断的必要,我只能说樱花的好处是使人痛快,它多、它白、它亮,它使人觉得春忽然发了疯,若是以一朵或一株而论,我简直不能给它六十分以上。

③无论怎说吧,我算是看过了樱花。不算冤,可也不想再看,就带着这点心情我由花径中往回走,朝阳射着我的背。

1.与划线处冒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心里说:早点走,省得把看花的精神移到看人上去。
A.它的好处在乎“盛”:每一丛有十多朵,每一枝有许多丛;再加上一株挨着一株,看过去是一团团的白雪,微染着朝阳在雪上映出的一点浅粉。
B.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C.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D.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武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2.请用否定句概括出作者对青岛樱花“不十分热心”的原因。
3.请简要分析加点处“发了疯”一词的词意。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大家都知道敦煌的故事。在一百年前,敦煌的一位姓王的道士,无意中敲了敲背后的墙,发现声音异常,于是打开这面墙,一个宝库被发现了。敦煌藏经洞的文书是中国最值得骄傲的文物,几万卷千年以前的各种文书被发现,。可惜的是,差不多是两万卷最好的东西都被英国的斯坦因和法国的伯希和拿走了,分别藏在大英博物馆和巴黎图书馆。伯希和是敦煌文书劫夺者,不过,我们不要对他太过于有仇视之心,因为公正地说,他又确是20世纪最有水准的西方汉学家,他在1920年发表在河内出版的《通报》(T’oung Pao)上的《牟子考》中提出,在公元初,恐怕不只有一个西域的通道,云南与缅甸之通道、2世纪时交州南海的通道,大概也应当是佛教传来的途径,他怀疑地说,如果佛教都是从西面来,为什么最早一部中国人关于佛教的书,却产生于交州呢?

还有一个人是梁启超,他是清华大学1920年代研究院的教授,是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了不起的改革派思想家与学问家,对中国影响极大,在现代学术研究方面也是开创者。虽然他对每个问题的研究都欠深入,但几乎在每个领域都有天才的想法,他很会吸收各种信息,尤其是日本方面的成果,他在《佛教之初输入》附录二里便说道,“佛教之来,非由陆而由海,其最初之根据地,不在京洛而在江淮”。这可能是从日本学者那里学来的,也可能只是一种想象和猜测,不过他很聪明,也很敏锐。

第三个人是胡适。胡适大家都熟悉,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开创者,也是中国最能够开拓思路与研究领域的学者,他思维极敏锐,但在正式提出证据时又比较慎重。虽然在正式发表的文章里他没有谈到,但是早在1937年1月,他看汤用彤的《魏晋两汉南北朝佛教史》稿本时,就写了一封信给汤用彤,说佛教从海上来的说法,不可以完全否定。他举了几个例子,比如《太平经》一系的道教,多起自齐地,就是山东半岛,最早作《包元太平经》的甘忠是齐人,其信徒贺良、李寻是齐人,作《太平清领书》的于吉和他的信徒襄楷也是齐人,如果承认《太平经》和佛教有关,那么这些和《太平经》相关的都来自齐地,是否就有海路传来的可能呢?他又说,到了2世纪,笮融在江南的佛教传播,多达“五千余人户”,牟子在靠近南海的交州见过很多沙门,不也证明这一海路的可能吗?他还进一步提出了尚有蜀印一路,就是说佛教有从印度经过云南到四川的可能性。1952年2月7日,他还在写给后来当了哈佛大学教授的杨连陞的信里说:“我深信佛教入中国远在汉明帝之前,我也深信佛教之来,不止陆路一条路,更重要的是海道,交州在后汉晚年已是佛教区域,所以佛教大概先由海道来,由交广到长江流域及东海滨,先流行于南方。”

其实,就连汤用彤也没有完全否定佛教自其他通道传入中国的可能,在他的名著《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里,他只是说,北方佛教多来自中亚,而且他又说,从中亚传来的印度北方的佛教,可能和海路传来的印度南方的佛教不同,印度西北方向的佛教,多大乘佛教,所以般若、方等经典从这边传来;而从海路传来、在南方先登岸的佛教就不一样,他说,南朝时,佛教多由海路而来,但多来自印度南部,那里却是以小乘佛教为主的区域,所以像锡兰、缅甸、暹罗、马来半岛、南洋群岛等,都受这种佛教的影响,而中国接受的也应当是巴利文经典系统。

那么,这些天才学者的怀疑是否有道理呢?。虽然,但,近年有人再次提出了佛教传来的路线问题,这当然是要打破传统的一条道路的说法。

(节选自《中国古代文化讲义》葛兆光)

1.下到选项中填入文中横线①处。正确的选项是(     
A.和库兰在中东发现的1950年代死海文书意义是一样的
B.就像是库兰发现的1950年代中东死海文书的意义
C.和1950年代中东的库兰发现死海文书的意义是一样的
D.就像是1950年代中东的库兰发现死海的文书意义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部中国人关于佛教的论著指出,佛教是从两广、缅越之地传入内地。
B.梁启超对于现代学术有自己的想法和研究,但关于“佛教传入途径”的想法来源于日本。
C.胡适认为汤用彤关于“佛教由海路传入”的说法不可以完全否定。
D.关于佛教传入途径的探索,其实也是关于古代中国航道交通的探索。
3.请在文中横线②③④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它与上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每处字数不超过10字。
2023-12-3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新东方新高一语文期末考10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