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2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大家用完饭一般会说“吃完了”,而陕西话与河南话则可能会说“吃毕了”或“吃毕咧”。普通话里大多将“完”“毕”连用,或单取“完”字,很少搭配使用“毕”字,但。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这里“毕”表示“完成”,“寿毕”即“祝酒完成”。 而杜牧挥洒自如写下的《阿房宫赋》里,亦有“六王毕,四海一”之句为证。 由此可见,陕西、河南的朋友真是开口就有“古人之风”。

古语是别于今语的存在,方言对标的则是普通话。,证明其具备的强大生命力。只要我们留心一瞥,就会发现今天口耳之间的古语确实很多。

古语的方言不仅有趣,还很美,甚至能够打破各地方言的刻板印象。“沾衣欲湿杏花雨”的江南烟雨之感,在活泼可爱的四川朋友口里,。如此诗意的叫法,实则来自《诗经·采薇》所说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飞飞”即“霏霏”,就是描述毛毛雨之细小的情状。 此外,还有类似“纸飞飞儿”的说法,指碎纸或小纸片。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吃毕咧”的“咧”与《荷花淀》中“小华哩”的“哩”都是地方方言,但意思不同。
B.“寿毕”中“毕”字在古语中“完成”的意思一直沿用至今,如:礼毕、锋芒毕露。
C.“挥洒自如”应改为“洋洋洒洒”,两者虽意思相近,但是“挥洒自如”不能作状语。
D.“口耳之间”的“间”读jiān,和《祝福》中“眼珠间或一轮”中“间”的读音不同。
3.《红楼梦》中的方言词语表现力极强,有雅俗共赏之效。请简要分析加点词语的含义及妙趣。(任选一例)
(1)凤姐笑道:“好兄弟,你是个尊贵人,女孩儿一样的人品,别学他们在马上。下来,咱们姐儿两个坐车,岂不好?”宝玉听说,忙下了马,爬入凤姐车上,二人说笑前来。
(2)贾母啐道:“下流东西,灌了黄汤,不说安分守己的挺尸去,倒打起老婆来了!凤丫头成日家说嘴,霸王似的一个人,昨儿唬得可怜。要不是我,你要伤了他的命,这会子怎么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多年前的一个傍晚,一个叫亨利的青年移民,神色暗然地站在河边发愣。今天是他的三十岁生日,可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有活下去的勇气。

因为亨利从小在福利院长大,身材矮小,长相也不漂亮,讲话又带着浓重的乡土口音,所以一直看不起自己,连最普通的工作都不敢去应聘,既没有工作,也没有家,有时他甚至想过一死了之。

就在亨利徘徊于生死之间的时候,他的好友约翰兴冲冲地跑过来对他说:“亨利,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刚从收音机里听到一则消息——拿破仑曾经丢失了一个孙子。播音员描述的相貌特征,与你毫发不爽!”

“真的吗?我竟然是拿破仑的孙子!”亨利一下子精神大震,兴奋不已。联想到爷爷曾经以矮小的身材指挥着千军万马,用带着泥土芳香的法语发出威严的命令,他顿感自己矮小的身材也同样充满力量,讲话时的法国口音也带着几分高贵和威严。第二天一大早,亨利便信心满满地来到一家大公司应聘。他的气场一下子赢得了主考大人的亲睐。

就这样,凭着他是拿破仑的孙子这一“美丽的谎言”,30年后,他竟然成了这家大公司的总裁。后来,他请人查证了自己并非拿破仑的孙子,但这早已不重要了。

1.文中共有三处差错,请参照示例找出另外两处差错。
暗然——黯然       (      )——(      )       (      )——(      )
2.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     
A.自信是一种力量,它能改变人的情绪,更能改变人的命运。
B.每个人在职业道路上实际都有着有待激发的巨大潜能。
C.朋友的鼓励是一个人成长的源泉,哪怕是“美丽的谎言”。
D.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诱导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
2024-03-1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清市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在说的名字,只是古代的,现行社会已不大流行了。自古以来,中国人很讲究命名,而命名的出发点与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孔子的儿子出生时,鲁昭公赠送一条鲤鱼, 字伯鱼。春秋战国后,人们喜欢在姓和名之间加一毫无意义的助词,如烛之武、介之推等。汉代国力强盛,人们祈求长生不老,取名也多用安国”“延年”“延寿”“千秋”“去病等。西汉末直到东汉三国,单名盛行。到魏晋南北朝,士大夫受清高风气影响,人们取名喜欢用字,如祖冲之、王羲之、裴松之等;其时又因佛教盛行,使命名又多取佛语,如王僧智、崔僧佑等

字由名演化而来,所以统称为名字。古人注重礼仪,称名称字大有讲究。在人际交往中, 或上对下、长对少,而字则用于下对上、少对长或对他人尊称。多数情况下,直呼其名是很不礼貌的。从历代取字情况看, ,可以说是因名取字,古人称为名之与字,义相比附,这义相比附正是取字的一条原则。名与字的关系种类也多样。如屈原,本名平,原是字,平与原同义。如岳飞字鹏举,飞与鹏相关。如晏殊字同叔,殊与同义相反。名与字的意义还可取自五行相生,如楚公子壬夫,字子辛,壬为水,辛为金,取水生于金之意。至于班固字孟坚,欧阳修字永叔,则是以伯、仲、叔、季排行为字。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
3.古人在姓名中冠以伯仲叔季表示排行,除了材料中提到的班固字孟坚,欧阳修字永叔之外,结合所学的课本知识中再找两例,并作简析。
2024-03-11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阮籍《咏怀诗》多用比兴。比兴的价值,在于其能增进诗文的明白晓畅。屈赋深而不婉,发愤淋漓,在于比兴的妙用。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其志皎皎如此;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情切而意显。屈原的遭遇如司马迁所言可谓穷矣,然其上下求索,穷且愈奋,从郢都华堂到汨罗江畔,其疾愤惨怛的呼号,忿怼不容的刚烈,力酣气盛,不曾有丝毫隐曲。

屈赋抒写了战国时期昂扬的士人风貌。那是群雄并争、干戈纷扰的乱世,然而策士纵横,指点江山,如锥处囊中,时时脱颖而出,又是士气高涨、精神自由的大时代。屈原与楚王名为君臣,但在人格精神上,屈原自视为帝王的老师,而怀王初始也待他如师如友。所以屈赋斥乘舆,申己志,鸣不平,用江离辟芷”“蕙苣菉葹作比,用善鸟香草”“飘风云霓起兴。比兴,不唯使他言而无隐,更帮助他抒怀言志,皎而愈明。

司马迁说屈原穷矣,阮籍也得一个字,并且因为穷途之哭更广为人知。然而屈原在朝秦暮楚、楚材晋用的时代,天地四方,可任其游戏,未必真。屈原自沉,是他伏清白以死直,与也没有多大关系。

与屈原相比,阮籍却是真!《晋书·阮籍传》记载:(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晋书》倒还给阮籍安排了一条返路。实际上,阮籍哪里有返路。他能像后代的陶潜,归去来么?古今论者,只有李商隐不须并碍东西路,哭杀厨头阮步兵,最为知音。

司马氏砍伐七贤逍遥的竹林,制成弥天盖宇的权杖。魏晋名士隐身失所,遁地无门。上党李熹,在魏末屡拒辟招,司马师当政后,征其为从事中郎,朝夕便至。司马师怪而问他,李熹说: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晋书·李熹传》)司马昭继之,士人的气骨遭到进一步打压。退路是没有了,逼仄的门后,倒是留了一条进路,弯身匍匐,便可过去。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岩岩若孤松之独立,怎么也弯不下身。阮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但与嵇康的孤松之独立相比,还是少了些勇猛血性。他被迫弯下身。司马氏联姻示好,他无力明拒,只好日日大醉,一连六十余日,躲了过去;《广陵散》弦绝的次年,司马昭加九锡,公卿劝其登基,派阮籍写表文。阮籍拒无可拒,一篇写完,积郁成疾,两个月后溘然长逝。

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妻儿家室,是诗人最软的肋,阮籍怎能不低头?他成功地在司马昭那里留下谨小慎微的印象,避开权杖森冷的锋芒。然而,阮籍终究是建安风骨的传人,苦痛、抑郁、愤懑、悲哀、恐惧、迷惘……生命有多少道褶皱,《咏怀诗》就有多少种滋味。

那是不能散发、也无从散发的滋味,阮籍用杳冥惝恍的比兴,将它们层层包裹起来,独自咀嚼。一方面,这百味杂糅,哪里能说得明白;另一方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又怎可说得明白。比兴,原为助明诗旨、畅晓诗意,而在阮籍这里,其用恰恰相反。《咏怀诗》的比兴,是严酷环境中的软猬甲和烟幕弹。诗人既要表达自己,又要保护家小,既在挣扎反抗,又在徘徊犹疑……那不是文学修辞,那是阮籍在阴霾中拨开的丝微缝隙,借一缕天光,吐几口浊气。

(摘编自李翰《比兴的显与晦》)

材料二:

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就有一种具象类比的思维传统。《诗经》《楚辞》的创作与批判所遵循的比兴之义,便是这种思维方式在文学领域的一种具体实践。随着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的水准不断提升,比兴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也不断扩展,乃至与传统文化多个支系融成一体,致使比兴成为学界难以攻破的堡垒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在文学理论上也有长足的发展。刘勰和钟嵘在对比兴内涵的认识上突破了旧说,总结了新经验。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篇中说: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起情,故兴体以立;附理,故比例以生。并提出了拟容取心原则。所谓拟容,即描绘景物形象,略近乎取境;所谓取心,即在物象中蕴含作者的感情。这便是后来意境说的萌芽。钟嵘在《诗品序》中也说: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这些解释都说明他们更多地认识到了比兴方法所构成的中国古代诗歌含蓄蕴藉的艺术特征。

(摘编自刘继才《古典诗词比兴研究漫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屈赋借助于比兴,呈现出“深而不婉”“发愤淋漓”的艺术效果,如以加高头冠、加长佩带来表明自己皎洁的志向。
B.群雄并争、干戈纷扰,屈原所处的战国时代并不见得比三国归晋、天下一统的魏晋时代好过,所以屈原只能借自沉明志。
C.阮籍的“穷途之哭”是因为没有退路,后代的陶渊明却能够自由选择归去,李商隐称陶渊明来去无碍,可谓其知音。
D.比兴的内涵和外延均有变化,从最初具象类比的传统思维,改变为比兴方法所构成的传统诗歌含蓄蕴藉的艺术特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有感于屈原的遭遇,说他困窘,其实他上下求索,穷且愈奋,其疾愤惨怛的呼号,未必真“穷”。
B.楚怀王与屈原的关系,从初始的亦师亦友,转变为君臣异道,含有屈原自身人格独立、不平而鸣的因素。
C.李熹在弥天盖宇的权杖打压之下,不得不从隐居之所匍匐而至,这是洁身自处的士人们唯一可选的进路。
D.有着勇猛血性的嵇康不愿屈从于司马政权,以孤松独立的姿态,从容赴死,其名曲《广陵散》从此弦绝。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诗文中运用比兴手法的一项是(     
A.“采采芣苢,薄言采之。”(《芣苢》)
B.“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短歌行》)
C.“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虞美人》)
D.“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凭箜篌引》)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比兴”下一个简要定义。
5.屈原和阮籍在运用比兴上有何区别?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差异?
2024-03-10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鲁迅说:“‘魏晋风度’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到东晋,风气变了,社会思想平静得多,各处都夹入了佛教的思想。再至晋末,乱也看惯了,篡也看惯了,文章便更平和。。他的态度是随便饮酒,乞食,高兴的时候就谈论和做文章,无尤无怨。他的态度是不容易学的,他虽然很穷,。家常无米,就去向人家门口求乞。他穷到有客来见,连鞋也没有,那客人给他从家丁取鞋给他,他便伸了足穿上。虽然如此,他却毫不为意。这样的自然状态,实在不易模仿。现在有钱人住在租界,雇花匠种十盆菊花,自以为合于渊明高致,我觉得不大像。

陶潜之在晋末,是将近易代的时候。但他没有什么慷慨激昂的表示,于是便博得‘田园诗人’的名称。但《陶集》里有《述酒》一篇,是说当时政治的。这样看来,,不过他的态度比嵇康阮籍自然得多,不至于招人注意罢了。据我的意思,即使是从前的人,那诗文完全超于政治的所谓‘田园诗人’‘山林诗人’,是没有的。诗文也是人事,既有诗,就可以知道于世事未能忘情。”

1.辩证分析是高中生的必备思维。辩证法的观点认为事物是一分为二的。鲁迅先生是如何辩证看待陶渊明是“田园诗人”的,请谈谈你的理解。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024-03-09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正像每次一样,匆匆的来又匆匆的去。几天中我领略了两个字,一个是绿, 只凭这一点,已使我流连忘返。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在冷泉亭上小坐,直觉得遍体生凉, 心旷神怡。亭旁溪水琮净,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1.下列句子中的“像”和文中的“像”,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是(     
A.他也像工地上千百个孩子一样,在工地上生,在工地上长。
B.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
C.我们班上很多同学靠努力取得好成绩,像黄亚玲、雷军。
D.每当我看见孩子们,我好像又进入了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语言句式上很有特点, 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3.文学作品中,标点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请分析画波浪线句子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2024-03-07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作为和作用之间,你选择了作法。”“在关系和体系之间,我选择了佛系。种种话语反复被提及、传播的背后,是当代年轻人化解不了的焦虑与无助。

这段时间以来,寺庙游屡上热搜,多个旅游平台都爆料寺庙相关景区预订量数倍增长,而其中“90“00游客占比近半。若认真思考寺庙游的持续出圈,必会感叹:我佛若要起来,真正是以一当百

一方面,寺庙除了一花一世界的大好美景,亦有诸多活泼生动的形式去连结现实、弘扬传统文化中佛教的当代价值。例如顶流江苏南京鸡鸣寺便开设了国学班、法律咨询室及心理咨询室,年轻人在祈福之余,更可就生活中的困惑与烦恼,获得心灵的引导、情绪的抚慰,此刻的求佛也就比遥听钟声更具现实意义。

另一方面,寺庙文创横空出世,款款暗藏禅机、招招点中当代年轻人的穴道。浙江杭州法喜寺的帆布袋,印有我佛尽该喜欢”“工资奖金木牢牢等佛系文案,江浙沪一带的青年似乎该人手一只。同在杭州的永福寺推出了慈杯咖啡,其中一款名为随缘,更是将佛系诠释到了极致。远在北京的潭柘寺(晋代初建时名为嘉福寺)也推出了加福咖啡,寺庙咖啡一举成为年轻人的心头好。

1.下列选项中,与文中画线句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包身工》)
B.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中国建筑的特征》)
C.《书》曰:“满招损,谦受益。”(《五代史伶官传序》)
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拿来主义》)
2.下列句子中的“你”与文中加点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我与地坛》)
B.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窦娥冤》)
C.院中的两棵爬山虎互不相让,你争我抢已爬上墙头。
D.“医生,我恳求你,请你把他治好,俺全县人离不开他呀!”(《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3.赏析文中“慈杯”“咖福”咖啡名称的妙处,并分析寺庙咖啡成为年轻人心头好的原因。
2024-03-06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现代的保甲制度是团体格局性的,但是这和传统的结构却。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画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材,是生活上的互助机构。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这和我们的亲属圈子是一般的。像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烟,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得下。可是势力一变,树倒猢狲散,缩成一小团。到极端时,可以像苏秦,“妻不以为夫,嫂不以为叔。”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中国人也特别对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

(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有删改)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2.结合《乡土中国·差序格局》全篇的阅读体验,你认为下列句子中不能体现乡土中国差序格局的一项是(       
A.井水河水两相分,凡事讲理不讲亲。B.一表三千里,一堂五百年,再远还是亲。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D.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2024-03-0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高州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表格及其文字内容,说说相较而言,后面列所对应的是哪种语体风格?请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
当下新词表达(口头语言)
时间是把杀猪刀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说得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颜值爆表众里嫣然通一顾,人间颜色如尘土
有钱,任性家有千金,行止由心
宝宝心里累,但宝宝不说孺子含辛,隐忍不嗔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天高地阔,欲往观之
2024-03-0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雾在树林间游行着。乳白的,蠕动的,雾是庞大的神物,是神物的嘘气,替满谷拉起幔子,又游行着,沿着巉岩向上升

上面地名朝天嘴,六月间旅行人走了一段长途后,坐在这嘴上一棵亭亭如车盖的黄桷树下,一边饮着木桶里的施茶,解衣当风,一边望下山谷,满谷的杉树正直,漂亮如年青男子,使他赞美叹息。

现在它们正在雾里被锯伐着。山林的主人以两年或三年的期限卖它们给木商,较大的成材的陆续锯伐去,幼弱的照例留下来,十年后又是一片茂林。

树在锯子下响着快乐的语言,木屑散落在地上的白霜上,相间杂。锯工们起来,用绳子系在树身上,然后奔到远处去力曳。树倒下了,发出一声快乐的叫喊,一种牺牲自己的快乐,如梦想的孩子离开家,奔向不可知的运命时嘴里所喊出的。去做谁家的柱头吗,还是去做谁家的地板,不可知。

此处彼处都是锯声,树折声,工人们以辛苦的工作为晨间的祷歌,随雾充满山谷,向上升。

(节选自何其芳《画梦录·伐木》,有删改)

1.文中首尾段均出现“向上升”的表述,相较于首段,尾段的“向上升”在表情达意上有何深意?
2.请赏析第一段划线句。
3.仿照画波浪线的例句,另选择文段中的人物主体,使下面的评论段落表意流畅连贯,衔接紧密,有逻辑。每句不超过25个字。

何其芳有“画梦”情结,《伐木》一文体现了何其芳超越功利的人生态度,带有浪漫和唯美的倾向。如①__________山林主人售树卖钱,也保护树林生生不息;②_________ ;这些都暗含作者田园牧歌般的审美理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