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中)   高祖为亭长,素诸吏(看不起)
B.使中贵人从广习兵击匈奴(统率)   舜登用,行天子之政(代理)
C.不如决策东,争权天下(乡野)   因以文项羽(明告)
D.厚币委事楚(同“贽”)   丘未得其也(标识)
2021-03-23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全科竞赛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列文言句式与其它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何为其然也B.而今安在哉C.而又何羡乎D.其皆出于此乎
2021-03-2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全科竞赛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题目。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①此诗作于安史之乱叛军占领了长安时。此前叛军攻打长安,泥古不化的宰相房琯率领唐军与叛军作战,大败,死伤几万人。②“绿”:借指酒。③书空:空中划字。
1.请分析颔联在诗歌中的作用。
2.颈联用什么手法写出作者怎样的生活境况?试作简要分析。
3.“愁”是诗歌的感情主线,你认为诗人因何而愁?
2021-03-23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全科竞赛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祥和镇的怪事儿

贾淑玲

(1)祥和镇出了一件怪事儿,百余户人家的小镇上,每天都会有人发现自己家丢了一样东西,而同时也会发现多出一件东西,最先发现这怪事儿的人是镇东卖肉的王屠户。

(2)王屠户一天早晨起来,习惯地去案板上拿刀,发现刀不见了,在原来放刀的地方多了一个茶壶。他拿起茶壶仔细看,发现壶底有四个字:刘记茶馆。

(3)王屠户一拳砸在案板上,心想,好你个刘茶水啊,半夜来抢走我的刀,摆明了不让我做生意。留下一把破茶壶,明摆着向我示威嘛,我王屠户如果怕了你,我就不姓王。

(4)刘记茶馆的掌柜,小镇上的人都叫他刘茶水,之前是个摆茶水摊子的,后来才开了茶馆。他刚起来,就听到门口王屠户杀猪般的叫声:茶水刘,刘茶水,你给我滚出来,期负到老子头上了!

(5)刘茶水出门,看到王屠户一脸凶相,就问:你一大早闲得难受吧?

(6)王屠户没说话,上来就给了刘茶水一拳,刘茶水倒在地上,脸肿了起来。王屠户说:你再装,你自己干的好事,拿了我的刀,还留一个你店里的破茶壶,明摆着欺负我呢。你是嫌我在你茶馆旁边做生意了吧,今儿给你个教训,我王屠户不是好惹的。说完走了,留下捂着脸的刘茶水在那发愣。

(7)被打了的刘茶水回到茶馆里,心想,怎么会有我茶馆里的茶壶呢。他忍着脸上的疼,清点了一下他的茶壶,的确是少了一个,他又发现,集中放茶壶的地方多了一个大碗。拿起碗细看,觉得眼熟,猛地想起,这不是馄饨张家特制的大碗嘛。他咬着牙气愤地想,好啊你个馄饨张,你让我挨了打,我和你没完。

(8)刘茶水小跑着去了馄饨张的面馆,发现面馆里只有伙计在,一问,才知道,馄饨张去了李铁匠家。刘茶水刚来到李铁匠家门口不远处,就看到李铁匠和馄饨张抱在一起,在地上撕打得火热。他摸摸自己的脸,心里终于舒服了些,转身回茶馆去了。

(9)就这样,小小的祥和镇每天都有人丢东西,每天都有人打架,每天都有人受伤,这似乎已经成了习惯,在祥和镇人的眼里,习惯就是习惯,没有人去问原因。

(10)终于有一天,赵裁缝早上起来,发现家里多了一个水桶,找来找去,竟然什么东西也没丢。赵裁缝围着水桶转了两圈,这一转就让他想起了自己的爹。他打开一个柜子,拿出一双布鞋。在他小的时候,爹曾经和这布鞋的主人去外地,回来时,身上能用的东西都进了路边的当铺。在一个破房子里过夜,醒来时,鞋的主人不见了,就留下了这双布鞋。爹走回祥和镇时,脚是光着的,脚底磨破了,他也没动这双鞋。爹说,这是别人的东西,别人的东西咱再需要也不能动。后来一直没有打听到鞋主人的消息。爹上天享福的那天,把鞋传给了他。赵裁缝看着布鞋,长出了一口气。他拎起水桶放在自家大门外的街道上。

(11)这一反常的行为,改变了小镇已有的习惯。

(12)药铺的孙掌柜发现自己丢了水桶,多了一盏油灯,就去街上想找小偷算账。他走着走着,发现自家的水桶在街道上好好地放着呢。一高兴,拎回去了。回到药铺的孙掌柜看着那盏油灯发愣,他一拍脑袋,拎起油灯走到门外,左看右看,最后把油灯挂在街边树丫上。

(13)第二天,树丫上的油灯不见了。

(14)祥和镇又出了一件怪事儿。如果谁家发现丢了东西,不用着急,在小镇上转一圈,总能在谁家门口找到。自己多了的东西也被习惯性地放在自家门口,第二天放在门口的东西也就不见了。小镇上再也看不到有人打架了。

(15)离小镇不远的一个破庙里,有两个乞丐在喝酒。其中一个说:师兄,我没说错吧,祥和镇的人本性并不坏。

(16)另一个乞丐喝了口酒说:师弟,这次你赢了,我输得高兴。之前的祥和镇像撒了火药,沾火就着,如今的祥和镇真的祥和了。

(17)是啊,我们可以回去和师傅交差了,他老人家以后不用经常念叨他那双布鞋了吧……两人相视而笑。

(2011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上榜作品)

1.小说第10节写“一双布鞋”有何用意?
2.从小说看,祥和镇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分析。
3.分析小说使用的最突出的手法及其作用。
4.小说着力叙述了祥和镇的两件怪事儿,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
2021-03-2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全科竞赛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吾国吾民—关于诗歌

林语堂

①平心而论,诗歌对我们生活结构的渗透要比西方深得多,而不是像西方人似乎普遍认为的那样是既对这感兴趣却又无所谓的东西。所有的中国学者都是诗人,或者装出一副诗人的模样,而且一个学者的选集中有一半内容是诗歌。诗歌被视为最高的文学成就,被当作测试一个人文学技能的最为可信、最为便捷的方法。

②如果说宗教对人类心灵起着一种净化作用,使人对宇宙、对人生产生一种神秘感和美感,对自己的同类或其他生物表示体贴和怜悯,那么依著者之见,诗歌在中国已经代替了宗教的作用。宗教无非是一种灵感,一种活跃着的情绪。中国人在他们的宗教里没有发现这种灵感和活跃情绪,那此宗教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黑暗的生活之上点缀着的漂亮补丁,是与疾病和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但他们在诗歌中发现了这种灵感和活跃情绪。

③诗歌教会了中国人一种生活观念,通过诗卷深切地渗入社会,给予他们一种悲天悯人的意识,使他们对大自然寄予无限的深情,并用一种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人生。它时而诸浪漫主义,使人们超然于这个辛勤劳作和单调无聊的世界之上,获得一种感情的升华,时而又诉诸人们悲伤、屈从、克制等感情,通过悲愁的艺术反照来净化人们的心灵。它教会他们静听雨打芭蕉的声音,欣赏村舍炊烟缕缕升起并与依恋于山腰的晚霞融为一体的景色。它教人们对乡间小径上的朵朵雪白似的百合要亲切,要温柔,它使人们在杜鹃的啼唱中体会到思念游子之情。它教会人们用一种怜爱之心对待采茶女和采桑女,被幽禁被遗弃的恋人,那些儿子远在天涯海角服役的母亲,以及那些饱受战火创伤的黎民百姓,最重要的是,它教会了人们用泛神论的精神和自然融为一体,春则觉醒而欢悦,夏则在小憩中聆听蝉的欢鸣感受时光的有形流逝,秋则悲悼落叶,冬则为雪中寻诗。在这个意义上,应该把诗歌称作中国的宗教。我几乎认为,假如没有诗歌——生活习惯的诗和可见于文字的诗——中国人就无法幸存至今。

④不过,要是没有某些特定的原因,中国的诗歌也不会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获得这么重当的地位。首先,中国人的艺术与文学天才,使他们用充满激情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尤工于渲染气氛,非常适合于作诗。他们颇具特色的浓缩、暗示、联想、升华和专注的天才不适合于创作具有古典束缚的散文,反而可以轻而易举地创作诗歌,这种诗歌的意义在于诗人将自己的感情投射在自然景物之上,用诗人自己感情的力量,迫使自然与自己生死相依,共享人间的欢乐与悲伤。中国诗歌精巧,从不冗长,从来没有极大的伟力,但于创作完善的感伤的瑰宝,构勒神奇的情景却十分合适,它的节奏使它充满了活力,它的神韵使它通篇生辉。

⑤中国思想的大趋势,使诗歌创作成为文学艺术活动中最荣耀的事情。中国的教育着重培养通才,中国的学术研究也着重于各种知识的融会贯通。像考古学那样十分专门化的科学很少,而中国的考古学家也总是保持着人之常情,能够对家庭生活和院中梨树发生兴趣。诗歌恰恰是需要一般性的综合力才可造就的产品。

⑥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缘由。诗歌基本上是饰以情感的思想,而中国人又总是用感情来思维,很少用理性去分析。无怪乎中国人把腹部看作一切知识和学问的贮藏所。这一点可见于这样一些说法:一肚子文章”“满腹经纶”“搜索枯肠等等。中国人之所以能写优秀的诗歌,是因为他们用肚肠来思考的。

(有删改)

1.分析作者认为“应该把诗歌称作中国的宗教”的理由。(用自己的语言分条概括)
2.请简要概括文章的论证思路。
2021-03-2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全科竞赛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杏花书屋记

归有光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调沅、湘时,尝梦居一之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公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大叶、芳洲杜若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


注:①洞庭木叶: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②芳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官宪使   陟:提拔,升迁。
B.周环以花果竹木   艺:装饰
C.士登第时   方:将,将要
D.君子有谷,孙子   贻:给予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作者对玉岩公的景仰之情的一组是:(     
①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   ②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
③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④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
⑤大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⑥吾于周氏见之矣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杏花书屋是周孺允根据先父玉岩公的意愿而建造的读书室,作者推测玉岩公以此表达其对子孙考取功名、为国效力的期望。
B.周孺允建造杏花书屋是表达对父亲的思念、对父志的不忘;作者叙写杏花之宴,不仅照应了文题,还暗含了作者自己科举功名的向往。
C.作省用“洞庭木叶”“芳洲杜若”照应前文玉岩公谪居沅、湘时的人生往事,认为玉岩公的贬谪犹如屈原的流放。
D.文章先叙述杏花书屋的由来,再叙述其建造情况和周遭环境;然后以唐杏花之宴引起议论;最后表达对周氏子孙的美好祝愿。
4.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
(2)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
(3)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
2021-03-2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全科竞赛语文试题
2015高一上·江苏徐州·竞赛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7 . 下面有关各句的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A.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虽已与他(府吏)相约,也许以后永远没有机会见面了。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诚信而被怀疑,忠诚而被毁谤,能没有怨恨吗?
C.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赋,就是敷衍,(也就是)稍稍叙述事件,直接说出来(表述)。
D.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只要说是王右军的书,就可以卖得一百钱了。
2021-03-22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高级中学南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学科竞赛语文试题
2015高一上·江苏徐州·竞赛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8 . 下边四句诗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雨暗苍江晚未晴   ②月在浮云浅处明   ③井梧翻叶动秋声   ④楼头夜半风吹断
A.②①④③B.④②①③C.④①②③D.①③④②
2021-03-2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高级中学南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学科竞赛语文试题
2015高一上·江苏徐州·竞赛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9 . 下列诗文集按其命名方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A.《魏郑公文集》   《王子安集》          《昌黎先生集》       《樊川文集》
B.《嘉祐集》          《临川先生文集》   《欧阳文忠公集》   《震川文集》
C.《王右丞集》       《杜工部集》          《高常侍集》          《宋学士集》
D.《七录斋集》       《惜抱轩诗文集》   《白氏长庆集》       《柳河东集》
2021-03-2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高级中学南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学科竞赛语文试题
2015高一上·江苏徐州·竞赛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10 . 被下面这首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都提及的一组作家是(     
晚因子厚识渊明,早学苏州得右丞,忽梦少陵谈句法,劝参瘐信竭阴铿。
A.韩愈          柳宗元     岑参B.韦应物     王维       杜甫
C.陶渊明       阴铿        苏轼D.柳宗元     庾信       陆游
2021-03-22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高级中学南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学科竞赛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