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陶虎臣

汪曾祺

每到天气晴朗,上午十来点钟,在这条街上,就听到从阴城方向传来爆裂的巨响:“砰一一磅!”大家就知道,这是陶虎臣在试炮仗了。

阴城是一片古战场,相传韩信在这里打过仗,现在还能挖到一种有耳的尖底的瓶,当地人说这种陶瓶冬天插了梅花,能结出梅子来。现在这里是乱葬冈,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叫做“阴城”。到处是坟头、野树、荒草、芦荻。草里有蛤蟆、野兔子。早晨和黄昏,有许多白颈老鸦。人走过,就哑哑地叫着飞起来。

这里只有一个破财神庙,里面住着一个侉子。

陶虎臣家的货色齐全。除了鞭炮,还出一种别家不做的鞭,叫做“遍地桃花”,不但外皮,连里面的筒子都一色是梅红纸卷的。放了之后,地下一片红,真像是一地的桃花瓣子。如果是过年,下过雪,花瓣落在雪地上,红是红,白是白,好看极了。

他还有一项绝技,是做焰火。做焰火,除了配料,关键是串捻子。串得不对,会轰隆一声,烧成一团火。弄不好,还会出事。陶虎臣的一只左眼坏了,就是因为有一次放焰火,出了故障,一个火星迸进了瞳孔。陶虎臣坏了一只眼睛,还看不出太大的破相。他依然随时是和颜悦色的,带着宽厚而慈祥的笑容。这种笑容,只有与世无争,生活上容易满足的人才会有。

但是,鞭炮生意,是随着年成走的。什么时候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什么时候炮仗店就生意兴隆。这样的年头,能够老是有么?

这一年,伏汛安然度过,保住了无数人畜。秋收在望,市面繁荣,城乡一片喜气。有好事者倡议:今年放放焰火!东两南北四城,都放!一台七套,四七二十八套,陶家独家承做了十四套。东城定在八月十六放。地点:阴城。

这天万里无云,一轮皓月。阴城的正中,立起一个四丈多高的架子。有人早早吃了晚饭,就扛了板凳来等着了。人们寻亲访友,说短道长,来来往往,亲亲热热。阴城的草都被踏倒了。人们的鞋底也叫秋草的浓汁磨得滑溜溜的。

忽然,上万双眼睛一齐朝着一个方向看。人们的眼睛一会儿睁大,一会儿眯细;人们的嘴一会儿张开,一会儿又合上;一阵阵叫喊,一阵阵欢笑;一阵阵掌声——陶虎城点着焰火了!

最热闹的是“炮打泗州城”。起先是梅、兰、竹、菊四种花,接着是万花齐放。然后,一声炮响,照眼的灯球之中有一座四方的城,眼睛好的还能看见城门上“泗州”两个字。城外向里打炮,城里向外打,灯球飞舞,砰磅有声。最有趣的是“芦蜂边瘌子”,一阵火花之后,出现一个泥头的纸人,手里拿着一把破芭蕉扇。霎时飞来许多马蜂——火花,纷纷扑向他,他四面躲闪,扇不停地挥舞。看到这里,满场大笑。这些辛苦得近于麻木的人,是难得这样开怀一笑的呀。最后一套火花之后,吊下四个大字:“天下太平”。

年头还是不好。头一年,四乡闹土匪,县政府出了布告:“冬防期间,严禁燃放鞭炮。”明年,蒋介石搞“新生活”,取缔了鞭炮。陶虎臣别无产业,只好做一点“黄烟子”和蚊烟混日子。第三年,陶家炮仗店的铺门上了锁,再也打不开了。陶家的锅,也揭不开了。

岁暮天寒,彤云酿雪,陶虎臣无路可走,他到阴城去上吊。刚把腰带拴在一棵树上,把头伸进去,一个人拦腰把他抱住。这人是住在财神庙的那个侉子。

(选自《汪曾祺文集》,有删改)

1.简要分析小说第二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赏析画线的文字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
3.作者为何花较多笔墨写八月十六“放焰火”的情景?
4.请结合陶虎臣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点,探究小说的主旨。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学批评在当下确实面临着尴尬的生存处境,一方面文学批评失去了学界的认同,另一方面文学批评也面临作家和读者的质疑,就是文学批评家本身也对文学批评的社会功能和价值产生了怀疑。究竟我们该如何应对现实的问题,该如何走出文学批评的尴尬处境,我们呼唤着文学批评的实与真。

导致文学批评如此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我们批评家自身的问题,如批评家缺乏对作品的真正的感悟能力,无法对作品进行审美阐释和精细解读;批评家缺乏责任感和艺术良知,自愿堕落为商业写作和消费主义写作的吹鼓手;批评家缺乏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学术修养,无法准确估价和判断文学创作的各种现象;还有的批评家甚至缺乏跟踪与熟悉文学创作现象的热情,不了解文学的基本态势。一句话,文学批评当下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批评家作风浮躁,缺乏求真务实的精神。

批评家坚持批评要落实到文学性的思考的层面,在批评中坚守文学的精神是一个关键,只有落实到了文学性的思考的层面,批评家才能与作家进行平等对话,批评家才能和作家一道展开与人类生存有关的通向真理与道德的对话,文学批评才能引导文学创作对崇高精神价值的追求。

批评家要开阔视野,丰富理论资源,建构全新的批评话语空间。有些批评家不但没有真正领会和吸收中国文论的精髓,而且对西方的文论还抱有成见甚至充满敌意。对西方思潮在吸收其合理成分的同时保持一定的警惕和怀疑是必要的,批评家也应该有这种文化的自觉和自律,但我们应该避免在倒掉洗澡水的时候连婴儿都抛掉了,应该尽量使西方学术资源本土化,新的批评话语空间不能建构,文学批评也就无法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摘编自谭旭东《文学批评的实与真》)

材料二:

如何重建文学批评与读者的联系,使其获得一般读者的认可,从而实现文学批评引领审美潮流的使命,这就要使文学批评克服各种寄生的缺陷,重塑文学批评的公信力,同时要从尚未消化的艰涩理论中摆脱出来,消除理论依赖症,把读者看得懂、信得过作为文学批评的基本准则,通过鲜活、生动的语言把深刻的道理讲清楚,让读者从中引发一种情感共鸣,从而在不自觉中接受其中的道理

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说:我忍不住梦想一种批评,这种批评不会努力去评判,而是给一部作品、一本书、一个句子、一种思想带来生命;它把火点燃,观察青草的生长,聆听风的声音,在微风中接住海面的泡沫,而把它揉碎,把它从沉睡中唤醒,有时候也把它创造。下判决的那种批评令我昏昏欲睡,我喜欢批评能迸发出想象的火花。可以说,他梦想中的文学批评,就包含着批评的素养、观念与语言,这就说明,对令人感动的文学批评的追求具有共通性,无论中西。

文学批评应该着力于人心、人情、人性的深切体察,着力于文学人文魅力的感性体认,用通俗、清新又灵动的语言,传递阅读感受,以真诚的态度、对话的方式,建立批评家与作家、读者、作品、世界之间的联系,用贴近生活的文艺观念和逻辑方法进行阐释,推动作家去探索和追求,同时给读者以阅读享受和审美启迪,感受到鲜活的社会气息和人文情怀。

(摘编自明飞龙《从人的文学人的文学批评》)

材料三:

思想是文学批评的盐,是灵魂,是普罗米修斯盗来的火,也是文学批评赖以存续下去并诱使一代又一代杰出头脑投身其中的理由。

那么,思想又是什么呢?思想是对文学作为一门艺术的不断重新定义与发现。身为一个文学批评家,他必须时刻警觉:同时代文学在技艺上有哪些精进,又有哪些新的开创,这一风格与传统有怎样的关系,对未来写作又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文学批评家所必备的意识,也是他必须要在文章和谈话中反复回答的问题。思想还包括认识生活的能力,辨别现实生活与文学世界的关联与差别的能力以及将知识、情感与智慧结合在一起的能力。由是,文学批评摆脱对他人文本的依附地位,获得了与他所评论的对象携手前行的资格,共同在这广阔的人世间探险,共同探究人类生活新的可能。

接下来需要追问的是,思想从何而来?思想需要广博的知识,需要披荆斩棘认识生活的勇气和能力,也需要理解言词的智慧,特别是,它需要理论视野。艰涩理论一度让文学批评的读者望而生畏,于是,一些批评家将理论视为批评的敌人,认为庞杂的中外文艺理论与当代中国文学水土不服,滥用理论使得中国文学成为理论家跑马圈地的训练营。滥用固然是错误的,但如果完全放弃理论训练、丢掉理论透镜,文学批评可能沦为仅仅抒发个人情感的读后感。

因此,有必要重新定义:批评应该作为写作而存在。理想中的文学批评家,应该对阅读怀着常人难以企及的热忱。各种各样的书包围着他,他不知疲倦、专心致志地阅读,并不断为这个世界引入新的意义。

(摘编自岳雯《文学批评一样需要思想创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批评失去了学界的认同,使得文学批评家自身也怀疑文学批评的社会功能和价值,文学批评处境尴尬。
B.材料一指出批评家在商业写作和消费主义写作面前自愿堕落,可视之为材料二中指出的文学批评的“寄生”缺陷。
C.批评家缺乏求真务实的精神,突出表现其无法对作品进行审美阐释和精细解读,丧失了对作品的感悟能力。
D.材料三认为批评家不应该完全放弃理论训练,所以批评家对中外文艺理论要全部吸收,开拓新的理论视野。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把读者“看得懂、信得过”作为文学批评的基本准则,是文学批评重建与作家、读者之间良性关系的重要途径。
B.能迸发出想象火花的文学批评应该包含着批评的素养、观念与语言,这也是中西方世界在文学批评上的共同追求。
C.有思想的文学批评可以摆脱对他人文本的依附地位,这也意味着文学批评必须超越其批评对象,去探究人类新生活。
D.批评应该作为写作而存在,理想中的文学批评家既要对阅读怀着极大的热忱,又要不断地为这个世界引入新的意义。
3.下列文学批评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评杜甫诗的语言特点:与盛唐诗“音律宏畅,辞采高华,不涉事理,不关典要,清空罔象”的基本特点大不相同。
B.评《雷雨》的创作手法:受到了古希腊“命运悲剧”、莎士比亚“性格悲剧”、易卜生“社会悲剧”等西方戏剧观和创作方法的影响。
C.评《红楼梦》的主旨思想:宗旨为悲金悼玉,悲,痛恨意;金,指金人;玉,指明朝,《红楼梦》是隐悲金悼明的史实。
D.评南宋诗人的忧国情怀:对祖国的忆念是留在情感和灵魂里的,好比在树上刻的字,那棵树愈长愈大,它身上的字迹也就愈长愈牢。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2021-03-2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汾湖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假期自主学习竞赛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非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3 . 应用填空。
(1)“四书”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五经”指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通称为 ____________。分为_____________ 三部分。
(4)四史指二十四史的前四史,即 _______________的总称。
2021-03-2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知识竞赛初赛语文试题(课内名句默写)
19-20高二·江西南昌·期中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引

洪适

子月水寒风又烈。巨鱼漏网成虚设。圉圉从它归丙穴。谋自拙。空归不管旁人说。

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妻子一船衣百结。长欢悦。不知人世多离别。


(注)①子月:农历十一月。②圉圉:困而未舒的样子。③丙穴:地名,在今陕西略阳县东南,这里借指巨鱼所生活的深渊。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片“子月”一句为环境描写,既点明了渔人捕鱼的节令气候,也为下文诸多内容作了张本。
B.下片“昨夜”二句不仅勾勒了优美的意境,也通过时间和场景的迅速变换,表现了渔人生活的旷放无拘。
C.“不知”一句,藏辞锋于婉转之中,由对渔人一家生活的描写,转向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示,名为渔人的“不知”,实为作者的“深知”。
D.“妻子”一句写渔夫妻子衣衫褴褛,将渔人一家艰苦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让读者深味其中的种种辛酸。
2.渔夫(渔父或渔翁)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个意象。试将本词中的渔夫与柳宗元《江雪》中“独钓寒江雪"的渔翁作个比较,说说二者的不同之处。
2020-12-10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汾湖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假期自主学习竞赛语文试题
2015高一上·江苏徐州·竞赛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5 . 下边四句诗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雨暗苍江晚未晴   ②月在浮云浅处明   ③井梧翻叶动秋声   ④楼头夜半风吹断
A.②①④③B.④②①③C.④①②③D.①③④②
2021-03-2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高级中学南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学科竞赛语文试题
2015高二下·江苏南通·竞赛
名校
6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李清照南渡以前作品,上阕“佳节又重阳”,是以清秋游乐的佳节反衬出她那倍觉神伤的孤独感的。
B.《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下阕连用三个典故,不学张翰秋风思归,鄙弃许汜求田问舍,反衬作者复国壮志:“可惜流年”笔锋陡转,年华虚度,壮志难酬,行文由壮而悲。
C.《扬州慢》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作者想到“扬州芍药甲天下”,将来与芍药盛开时节,有谁来欣赏呢?表达作者因花无人欣赏的惋情之情。
D.《满江红·写怀》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描绘出了一位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
2021-03-2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全科竞赛语文试题
2015高二下·江苏南通·竞赛
文言小题-非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7 . 解释加点的文言实词
(1)而后乃今(         )(《逍遥游》)
(2)而彼且奚(         )(《逍遥游》)
(3)固知死生为虚诞(         )(《兰亭集序》)
(4)若仆不相师(         )(《报任安书》)
(5)其他成败兴坏之理(         )(《报任安书》)
(6)观者见其然,从而(         )(《张中丞传后序》)
(7)抑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伶官传序》)
(8)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
2021-03-2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全科竞赛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祥和镇的怪事儿

贾淑玲

(1)祥和镇出了一件怪事儿,百余户人家的小镇上,每天都会有人发现自己家丢了一样东西,而同时也会发现多出一件东西,最先发现这怪事儿的人是镇东卖肉的王屠户。

(2)王屠户一天早晨起来,习惯地去案板上拿刀,发现刀不见了,在原来放刀的地方多了一个茶壶。他拿起茶壶仔细看,发现壶底有四个字:刘记茶馆。

(3)王屠户一拳砸在案板上,心想,好你个刘茶水啊,半夜来抢走我的刀,摆明了不让我做生意。留下一把破茶壶,明摆着向我示威嘛,我王屠户如果怕了你,我就不姓王。

(4)刘记茶馆的掌柜,小镇上的人都叫他刘茶水,之前是个摆茶水摊子的,后来才开了茶馆。他刚起来,就听到门口王屠户杀猪般的叫声:茶水刘,刘茶水,你给我滚出来,期负到老子头上了!

(5)刘茶水出门,看到王屠户一脸凶相,就问:你一大早闲得难受吧?

(6)王屠户没说话,上来就给了刘茶水一拳,刘茶水倒在地上,脸肿了起来。王屠户说:你再装,你自己干的好事,拿了我的刀,还留一个你店里的破茶壶,明摆着欺负我呢。你是嫌我在你茶馆旁边做生意了吧,今儿给你个教训,我王屠户不是好惹的。说完走了,留下捂着脸的刘茶水在那发愣。

(7)被打了的刘茶水回到茶馆里,心想,怎么会有我茶馆里的茶壶呢。他忍着脸上的疼,清点了一下他的茶壶,的确是少了一个,他又发现,集中放茶壶的地方多了一个大碗。拿起碗细看,觉得眼熟,猛地想起,这不是馄饨张家特制的大碗嘛。他咬着牙气愤地想,好啊你个馄饨张,你让我挨了打,我和你没完。

(8)刘茶水小跑着去了馄饨张的面馆,发现面馆里只有伙计在,一问,才知道,馄饨张去了李铁匠家。刘茶水刚来到李铁匠家门口不远处,就看到李铁匠和馄饨张抱在一起,在地上撕打得火热。他摸摸自己的脸,心里终于舒服了些,转身回茶馆去了。

(9)就这样,小小的祥和镇每天都有人丢东西,每天都有人打架,每天都有人受伤,这似乎已经成了习惯,在祥和镇人的眼里,习惯就是习惯,没有人去问原因。

(10)终于有一天,赵裁缝早上起来,发现家里多了一个水桶,找来找去,竟然什么东西也没丢。赵裁缝围着水桶转了两圈,这一转就让他想起了自己的爹。他打开一个柜子,拿出一双布鞋。在他小的时候,爹曾经和这布鞋的主人去外地,回来时,身上能用的东西都进了路边的当铺。在一个破房子里过夜,醒来时,鞋的主人不见了,就留下了这双布鞋。爹走回祥和镇时,脚是光着的,脚底磨破了,他也没动这双鞋。爹说,这是别人的东西,别人的东西咱再需要也不能动。后来一直没有打听到鞋主人的消息。爹上天享福的那天,把鞋传给了他。赵裁缝看着布鞋,长出了一口气。他拎起水桶放在自家大门外的街道上。

(11)这一反常的行为,改变了小镇已有的习惯。

(12)药铺的孙掌柜发现自己丢了水桶,多了一盏油灯,就去街上想找小偷算账。他走着走着,发现自家的水桶在街道上好好地放着呢。一高兴,拎回去了。回到药铺的孙掌柜看着那盏油灯发愣,他一拍脑袋,拎起油灯走到门外,左看右看,最后把油灯挂在街边树丫上。

(13)第二天,树丫上的油灯不见了。

(14)祥和镇又出了一件怪事儿。如果谁家发现丢了东西,不用着急,在小镇上转一圈,总能在谁家门口找到。自己多了的东西也被习惯性地放在自家门口,第二天放在门口的东西也就不见了。小镇上再也看不到有人打架了。

(15)离小镇不远的一个破庙里,有两个乞丐在喝酒。其中一个说:师兄,我没说错吧,祥和镇的人本性并不坏。

(16)另一个乞丐喝了口酒说:师弟,这次你赢了,我输得高兴。之前的祥和镇像撒了火药,沾火就着,如今的祥和镇真的祥和了。

(17)是啊,我们可以回去和师傅交差了,他老人家以后不用经常念叨他那双布鞋了吧……两人相视而笑。

(2011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上榜作品)

1.小说第10节写“一双布鞋”有何用意?
2.从小说看,祥和镇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分析。
3.分析小说使用的最突出的手法及其作用。
4.小说着力叙述了祥和镇的两件怪事儿,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
2021-03-2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全科竞赛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非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9 . 填空。
(1)初唐四杰:__________的合称。
(2)唐宋时期的文学革新运动,其内容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
(3)苏门四学士:__________________
(4)编年体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
2021-03-2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知识竞赛初赛语文试题(课内名句默写)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10 . 依据诗意,作者感到被“啮咬”、“绞伤”的原因,最可能的一项(       

花是无声的音乐/果实是最动人的书籍/当它们在春天演奏,秋天出版/我的日子被时计的齿轮/给无情地啮咬,绞伤/庭中便飞散着我的心的碎片/阶下就响起我的一片叹息

A.岁月一何易,寒暑忽已革
B.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C.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D.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2018-12-14更新 | 90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高级中学南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学科竞赛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