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6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唐]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②,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③西门伫献捷。

【注释】①岑参在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封常清出兵去征播仙,诗人写此诗为封送行。②走马川:又名左末河,今之车尔成河,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③车师:唐安西都护府所在地,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围“风”字落笔,走马川、雪海边,黄沙飞扬,遮天蔽日,不着“风”字,而风之猛烈,如在目前。
B.“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三句写夜间行军所见之景,化静为动,狂风咆哮,石大如斗,战士们在风中无畏前行。
C.“金山西见烟尘飞”句中,“烟尘飞”三字形容报警的烽烟同匈奴铁骑卷起的尘土一起飞扬,既表现了匈奴军旅的气势,也说明唐军早有戒备。
D.这首诗极力夸张,给人雄浑壮美之感,由于诗人有边疆生活的经验,故而此诗能“奇而实确”,真实动人。
(2)鉴赏“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3)结合诗句分析,此诗塑造了西征将士怎样的形象?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小松

杜荀鹤(唐)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南轩松

李白(唐)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杜诗借物写人,寓意深长,前两句侧重写小松,后两句侧重写世人对小松的态度。
B.“清风”两句写“风因松而见其盛,松因风而见其劲”,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C.两首诗中多次出现“凌云(霄)”字眼,诗人借此表达同样的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
D.李诗中“生”“染”“凌”“上”等一系列动词极有表现力,使诗歌语言极有气势。
(2)两首诗的松各有什么特点?
(3)“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按照要求作答。

野老       杜甫

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注:琴台:此处代指成都。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写草堂周围的野望之景,用“柴门”“澄潭”“贾客船”等意象,勾画出一幅素淡恬静的江村闲居图。
B.“长路”承接颔联“贾客船”而来,将思绪由眼前之景引向大江南北、漫漫长途。
C.“片云”用以自喻,写出了诗人在成都西郊生活的惬意闲适,借云抒情,深婉含蓄。
D.尾联中的城阙、秋色、画角声,都浸染了诗人的感情色彩,恰如王国维所说的“有我之境”。
(2)诗中的“野老”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
(3)请简析“城阙秋生画角哀”一句在诗中的作用及蕴含的情感。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题目。

采桑子

欧阳修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注:①金觥:大酒杯。②此词是作者受诬陷、弹劾后于宋神宗熙宁四年退居颍州后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白风清”四字色调明朗,给人的想象是美好广阔的。
B.“老去光阴速可惊”作上片结语,语言质朴无华,斩截有力。
C.上片末二句精力弥满、笔势劲挺,下片前两句凄然欲绝、情绪低沉。
D.结尾二句紧承前句,与首句互相呼应,使全词结构完整严谨。
2.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具体分析。
3.本首词的最大特点是以情语取胜,请分析下片抒发了作者那些情感。
2023-06-04更新 | 3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小题。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

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南乡子

黄庭坚

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注】①此词作于1095年,黄庭坚贬谪黔州期间。②鬼门关:即石门关,两山相夹如蜀门户。③华颠:白头。④戏马台:一名掠马台,项羽所筑。晋安帝时,刘裕北征,九月九日与僚属欢宴于此,谢瞻和谢灵运各赋诗一首为乐。⑤此词作于1104年,是词人的绝笔之作。

1.下列对两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定风波》上片首两句用“一漏天”“似乘船”的比喻,生动地表明秋雨不止叫人不堪其苦的状况。
B.“及至”“也”呼应,由抑转扬,久雨得晴,又适逢佳节,不期然而然、喜出望外之意跃然纸上。
C.《南乡子》开篇写诸将谈论立功封侯,意气风发;而词人却悄然独立,突出了其孤独无依的形象。
D.环境险峻,词人“催醉”;万事皆休,词人“催酒”。二词于细致入微的描绘中蕴含着复杂的情感。
2.文人墨客常借古事古迹抒发情怀,这两首词的创作时间相隔九年,作者均写到了“戏马台”,其中蕴含的情感却不同,请结合诗词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辛弃疾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著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注】①更筹:古时夜间计时工具,即更签。此指时间。②鲸饮未吞海:化用了杜甫《饮中八仙歌》中“饮如长鲸吸百川”的诗句。③中州:指当时沦陷的中原地区。④蕞尔:微小。⑤扶头:指饮酒。
(1)下列对本词的解说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题目中的“和”指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或体裁做诗词。
B.上阕中词人用“冰雪”“百川”比喻自己的胸怀,用“吞海”“剑气”寄语着壮志。
C.下阕中“浮”“迥”“幽”等词描绘了月光浮动、天空高远、景色清幽的画面。
D.这首词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行文波澜起伏,写景生动形象,细腻柔美,抒情真切动人。
(2)词中“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稼轩之词豪”。请结合本词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简要赏析辛弃疾的词风。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按要求作答。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

欧阳修

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

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

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吾已买田清颍上,更欲临流作钓矶。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回京,任翰林院修撰期间。②颍:指颍州。作者于皇祐元年由扬州移知颍州,第二年七月改知应天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开篇交代了春天农夫们的生活情状:忙于农耕者多,闲居者少。
B.春回大地,暖阳让肥沃的土壤复苏,春水流淌潋滟生辉,新阳、野水作为典型意象,突出春的季节特点。
C.诗中“知者谁”和“吾独知之”自问自答,而“胡不归”又巧妙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句子。
D.诗歌结尾写诗人远离官场,在颍州水畔种田垂钓,悠闲自在,而且照应了题目“归田”二字。
(2)有评论者认为“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四句写景精妙,请简要分析。
(3)这首诗表达作者哪些情感?
2022-06-02更新 | 45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永遇乐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①,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②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③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④。铺翠冠儿,捻金雪柳⑤,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①吹梅笛怨:笛子吹出《梅花落》曲幽怨的声音。②次第:接着,转眼。③中州:这里指北宋汴京。④三五:元宵节。⑤捻金雪柳:元宵节女子头上的装饰。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遇乐》这个词牌按长度属于词中的中调。李清照,字易安,与辛弃疾(字幼安)并称为“济南二安”。
B.作者李清照虽答应了朋友的邀请,但心中到底还是不能忘情,今宵独坐,不由忆起往日情形。
C.本词语言于朴素中见清新,平淡中见工致。不避方言俗语,如叙家常,平淡却入律,通俗而非庸陋。
D.李清照的这首词和她的《声声慢(寻寻觅觅)》都写于晚年流落江南之时,表现了愁苦、寂寞之情。
(2)结合“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分析本词表达的感情。
(3)赏析这首词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浣溪沙·和无咎韵

陆游

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

【注】①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闰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陆游与韩元吉在镇江相聚,那时,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韩元吉则是来镇江省亲暂住。两位朋友相聚两月,彼此唱和的诗词作品共有三十多首。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玉瓶”指酒瓶,首句是说因为将要与友人分别,词人就热情地邀约友人一起话别、喝酒。
B.“夕阳”是所见之景,“吹角”是所听之声,视听结合,定格离别的画面。
C.“吹角”点出了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正与金对峙。
D.尾句中的“客”指词人自己客居镇江,“无伴怕君行”点出诗歌写作主题。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3-07-31更新 | 339次组卷 | 56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本诗是诗人流寓夔州时所作。②信宿:再宿。③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元帝时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④刘向:西汉经学家,宣帝时曾因反对宦官而下狱。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1.下列对杜甫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触景生情,感发诗兴。诗人日日独坐江楼,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而这种宁静给诗人带来的却是烦扰不安。
B.颔联由眼前所见,进而铺叙。渔舟依旧泛泛,燕子故意飞飞,“泛泛”“飞飞”巧用叠词,透出诗人的闲适之情。
C.颈联借用典故,抒发苦闷。以匡衡上书进谏、刘向整理经典自比,借典抒情,表达诗人追慕前贤却不能如愿的苦闷。
D.全诗借秋而兴,意境深闳。本诗主要抒发诗人的悒郁不平,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整体基调悲壮苍凉。
2.杜诗和毛词都借“同学少年”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两者是否相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