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6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对《登高》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领起全篇。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视线由下而上又由上而下,动静结合中寓动于静。
B.颔联紧承首联。萧萧而下的木叶,滚滚而来的江水,蕴含着诗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C.颈联由写景转为抒怀。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想到自己重阳登高、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生出无限悲愁之绪。
D.全诗四联,起承转合,一气呵成。诗人由秋及人,有感而发。诗歌沉郁顿挫,明代胡应麟称赞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高》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B.《登高》颈尾两联表现情感。诗人从时空两方面着笔,由异乡漂泊写道多病残生。尾联又写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忧国伤时的情操跃然纸上。
C.《登岳阳楼》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却寄予着杜甫的诸多感慨。
D.《登岳阳楼》颈联叙述身世,凄凉落寞,意境由狭而广。尾联笔力一转,以“戎马关山北”的博大胸襟,与颔联恢弘伟丽的自然气象相得益彰。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自贺

陆游

胎发茸茸绿映巾,归耕犹是太平民。

流觞内史招同社,扛鼎将军与卜邻。

曾冠六鳌非俗吏,已开九秩是陈人。

一杯剩约梅花醉,又见开禧第二春。


【注】①绿:宋代六品、七品官员着绿色官服。②同社:志趣相同的人。③六鳌:神话中记载海上有五座仙山,因为六只大龟负载始峙而不动。④秩:十年。⑤开禧;南宋宁宗时的年号,当时韩侘胄渐掌大权,于开禧二年北伐,得到时年81岁的陆游的支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胎发茸茸”言年龄小,“绿映巾”写为官貌,上句写刚入仕的形象,下句写归耕的太平安逸。
B.颔联“流觞”为文人诗酒唱酬之雅事,“扛鼎”写安邦定国之重任,对仗工整,体现古体诗特色。
C.颈联用典,骄傲于自己当年担当重任,匡扶社稷,如今虽已新人变旧人,但好在高寿,年近九十。
D.尾联因心心念念的北伐收复失地之事终于见到曙光,而与梅花相约在收到胜利的消息后醉酒庆贺。
(2)诗歌标题为“自贺”,请结合文本分析诗人恭贺自己的原因。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午枕

宋·王安石

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向此留。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禽相乳亦相酬。

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斜见画楼。

欲把一杯无伴侣,眼看兴废使人愁。

午枕

宋·王安石

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红影上帘钩。

窥人鸟唤悠扬梦,隔水山供宛转愁。

[注释]①午枕,午睡。②吹箫,指《列仙传》中萧史偕弄玉吹箫跨凤飞升之事,这里泛指神仙道术。③簟,竹席;簟欲流暗含簟纹如水的比喻。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首《午枕》首联叙事点题,借梦境寄托了春梦去悠悠与无法挽留的惋惜之情。
B.第一首《午枕》的颔联,写出遵循新陈代谢规律的自然界欣欣向荣,诗人从中汲取力量,感到欣慰。
C.第二首《午枕》中“催”字传达了惊异之情,午睡香甜,以至感觉不到时间流逝如此之快。
D.两首诗中,诗人的美梦都被鸟鸣惊扰,鸟鸣之音既烘托了环境的清幽,又使诗人心生愁怨。
(2)“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斜见画楼”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3)这两首诗均以“愁”收束,请结合和诗句分析两首诗的愁情是否相同。
2024-04-04更新 | 313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一)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怀京师【注】

吕本中

北风作霜秋已寒,长江浪生船去难。

客愁不断若江水,朝思暮思在长安。

长安外城高十丈,此地岂容胡马傍?

亲见去年城破时,至今铁马黄河上。

小臣位下才则拙,有谋未献空惆怅。

汉家宗庙有神灵,但语胡儿莫狂荡。

【注】此诗作于靖康(北宋年号)二年,时诗人避难南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描写深秋北风肃杀、寒霜遍野的景象,营造凄凉阴郁的意境,为下文抒情议论做铺垫。
B.第三句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都以“江水”喻“愁”,化无形为具象。
C.诗歌的七、八两句述写经历:去年亲见金兵攻破京城,而到现在敌人的铁骑被阻挡在黄河两岸。
D.本诗运用了借代手法,诗歌中的“长安”指北宋京都汴京,诗题中的“京师”也应指北宋的京城。
2.通读全诗,简要分析本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 . 阅读古诗,完成下列题目。

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

黄庭坚

故人昔有凌云赋,何意陆沉黄绶间?

头白眼花行作吏,儿婚女嫁望还山。

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

寄语诸公肯湔祓,割鸡今得近乡关。


【注】①凌云:据《史记》记载,司马相如所作《大人赋》“飘飘有凌云之气”。②黄绶:黄色的印绶,低级官吏的标志。③湔祓:指荐拔。④割鸡:语出《论语·阳货》,用作治理一县的代称。孔子到了子由做县宰的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1.下列对诗歌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借司马相如的故事盛赞朋友才华横溢,并用借代手法表明其身居卑微的官位,前后对比,感情强烈。
B.颔联写友人本应安享晚年,却依旧为仕途奔走,只能等到“儿婚女嫁”之后,才可望挂冠归去,终老家山。
C.颈联以不合正常句式的节奏构成对偶,诗句读来拗崛顿挫,生动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牢骚不平之气。
D.诗人在结尾向执政诸公吁请,希望他们从中斡旋,推荐自己做个靠近家乡的地方官,语气委婉而谦卑。
2.诗人给执政诸公的“寄语”情感复杂,请你结合诗句加以具体分析。
2022-01-08更新 | 367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六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题岳阳楼

刘仙伦

八月书空雁字联,岳阳楼上俯晴川。

水声轩帝钧天乐,山色玉皇香案烟。

大舶驾风来岛外,孤云衔日落吟边

东南无此登临地,追我飘飘意欲仙。


注释:①本诗写于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秋,诗人从靖康元年春避难南奔,至此已经流浪近三年。②轩帝:华夏始祖黄帝轩辕氏,传说黄帝在洞庭湖演奏咸池之乐。③钧天乐:钧天广乐的简称,是神话中天神的音乐。④吟边:思绪所到之处,此处指天边。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以岳阳楼为立足点,从多角度描写了洞庭湖的景观,抒发了热爱自然、宠辱皆忘的愉悦心情。
B.首联既点出登楼的时间,也描写了高空雁行书字的景象,与下联湖面水势相互映村。
C.颔联调动视觉和听觉,描绘洞庭湖的涛声和连绵的群山比喻新奇生动,为最物笼罩上一层奇幻、神秘的色彩。
D.颈联景物描写由近及远,富有层次性,整个画面丰富多彩、刚柔相济,作者将自己丰富的情感寄寓在景物之中。
(2)诗歌的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2-05-05更新 | 3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一模(总复习质量调查一)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海州①道中二首

[宋]张耒

其一

孤舟夜行秋水广,秋风满帆不摇浆。荒田寂寂无人声,水边跳鱼翻水响。

河边守罾②茅作屋,罾头月明人夜宿。船中客觉天未明,谁家鞭牛登陇声。

其二

秋野苍苍秋日黄,黄蒿满田苍耳长。草虫咿咿鸣复咽,一秋雨多水满辙。

渡头鸣舂村径斜,悠悠小蝶飞豆花。逃屋③无人草满家,累累秋蔓悬寒瓜。


【注释】①海州:在今江苏北部近海一带,②罾:鱼网。③逃屋:指逃亡者原来住的房屋。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分别以“孤舟夜行”“秋野苍苍”领起全篇,分别从水上与原野两个视角展现了诗人秋夜舟行时的见闻与感受。
B.第一首诗写夜行,调动视听感官,既写守罾的茅屋与罾头明月,及写天未明而鞭牛声起,写出苏北农村夜晚之静谧。
C.第二首写秋野,视听结合,田荒,逐多草虫鸣叫,秋雨多,水满辙,又助长荒草滋生,一派萧条景象。
D.两首诗篇末两句带有较深刻的含义,使人感受到作者对一路景色和人民生活非常注意观察,感受深切。
(2)“荒田寂寂无人声,水边跳鱼翻水响”描绘了一幅怎样画面?
(3)这两首诗的写作内容有何相同点?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又有何不同?
2022-04-30更新 | 3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开。
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仍在休憩;人在远处,岸边的野鸭就受惊乱入河中;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
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
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风格“沉郁顿挫”。
2.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2-04-27更新 | 634次组卷 | 23卷引用:天津市四十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屦或幽寻。

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①此诗写于诗人推行新法失败,罢相后退居江宁时期。②床敷:安置坐具。③杖屦:扶杖漫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语奇妙,“取”“酬”二字赋予春风以生命,花虽凋谢,诗人却于清阴中倍感慰藉,透露出一种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
B.颔联紧承春风慷慨赐予的“清阴”,抒写小路的蜿蜒曲折,树木的葱茏茂密,屋宇的隐约可见,动静结合,更显生机与活力。
C.颈联截取两个生活片断,或居家凭几小憩,或寻幽拄杖独行,刻画出园中主人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恬淡安宁而又欣然自得的心境。
D.这首诗对仗工稳,通过描写半山园的晚春景象和诗人的日常活动,展现了王安石隐退生活的一个侧面,抒发了内心复杂的感情。
2.清代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评此诗:“寓感愤于冲夷(冲淡平夷)之中,令人不觉。”请结合这一评价赏析尾联用词的精妙。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有感三首(其一)

[宋]张耒

南风霏霏麦花落,豆田漠漠初垂角。

山边夜半一犁雨,田父高歌待收获。

雨多萧萧蚕簇寒,蚕妇低眉忧茧单。

人生多求复多怨,天公供尔良独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的叠词“霏霏”“漠漠”“萧萧”,既形象贴切,又富有音乐性。
B.用“犁”来修饰夜半所下之雨,贴合农家身份,可见雨势充沛,映衬田父的喜悦心情。
C.同一场雨中,田父在期待丰收的喜悦中高歌,蚕妇则因思亲而寂寞孤单,两种心态形成鲜明对比。
D.这首诗与杨万里的《插秧歌》都描写了农村生活景象,诗人把视角投向农民,体现了对农民的关心。
(2)请赏析首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3)宋诗重理趣,往往借诗来表现人生哲理和生活道理。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理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4-04-03更新 | 31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部分区高三质量调查(一)语文试卷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