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题王晋卿画后

【宋】苏轼

丑石半蹲山下虎,长松倒卧水中龙。

试君眼力看多少,数到云峰第几重?

题宗室大年画(其一)

【宋】黄庭坚

水色烟光上下寒,忘机鸥鸟恣飞还。

年来频作江湖梦,对此身疑在故山。

【注释】赵令穰,字大年,画家。大宋开国太祖赵匡胤的五世孙。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文人与山水渊源深厚,常以诗寄情,以画寓意。苏黄二人所观之画,一为山中景,一为水中景。
B.王晋卿的画中有石、虎、松、龙、山,远近结合,层次丰富。赵令穰的画中有水、烟、江、鸟,动静结合,淡雅写意。
C.两首诗均先描画景,再写观画人的表现,都遵循了古典诗歌“起、承、转、合”的结构章法,起自画作又合于画作,首尾呼应。
D.苏轼独好陶渊明之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黄庭坚主张诗歌“平淡而山高水深”。两首诗的风格都体现了各自的喜好。
(2)自选角度赏析“丑石半蹲山下虎,长松倒卧水中龙”一联。
(3)题画诗充分体现了诗情画意的中国式审美。这两首诗借助于画意分别表达了怎样的诗情?
2023-04-28更新 | 40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 . 阅读陆游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注】①该诗为宋光宗淳熙十三年春于会稽石帆别业所作,当时诗人62岁。②淳熙十三年春,诗人被起用为严州知府,奉诏自家乡山阴赴临安,此诗是在寓所等候皇帝召见时所作。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书愤》前两联回顾过去,首联以比喻突出早年立志收复故土的豪情,领联两句概括了作者身临抗金前线的往事。
B.《书愤》颈联用檀道济的典故明志,尾联则盛赞诸葛亮的功绩,表达了想要效仿两位英雄,立志为国家鞠躬尽瘁。
C.《临安春雨初霁》颔联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颈联则刻画闲适恬淡的场景,实则暗示诗人的郁闷与惆怅。
D.两首诗情感深沉,风格各异。《书愤》意境开阔,感情沉郁,气韵浑厚。《临安春雨初霁》则恬淡清新,含蓄深婉
2.两诗写于同一年,显现出诗人思想情感在短时期内的反复,请分析两首诗的尾联所表达情感的差异。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故将军庄   

李端

曾将数骑过桑干,遥对单于饬马鞍。塞北征儿谙用剑,关西宿将许登坛。

田因芜没归耕晚,弓箭开离出猎难。唯有老身如刻画,犹期圣主解衣看。

【注】刻画:三国吴将周泰为救孙权,身受十二创,肤如刻画。孙权亲为解衣探视,委以重任。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将军年少时率领数骑迎战敌人、直面单于而镇定自若的情景,突出其英勇豪气。
B.颔联叙将军毕生征战经历,他本是边塞征儿,武艺高强,虽然年老但也期望能受命出征。
C.颈联写将军年迈体疲、无力开弓、出征困难的窘境,表达他对晚年归隐田园终老的渴望。
D.本诗紧扣“故”字展开抒写,对仗工整,音律响亮,于沧桑情调中蕴含几分顿挫之意。
2.尾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019-01-30更新 | 1985次组卷 | 26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八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上片侧重描绘洞庭湖月下的优美景色,下片着重抒写自己内心的情感,将情与景完美地融为一体。
B.“近中秋”看似平淡,却有多重作用:交代节令时间,为后文写月做铺垫;此时月明,又呼应下阕 “孤光自照”之意。
C.这首词与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描绘了洞庭湖的景色,但是两位作者的观察角度有所不同:杜甫是登楼俯瞰,张孝祥是荡舟平视。
D.“不知今夕何为”与《赤壁赋》里的“不知东方之既白”都写了诗人饮醉后宠辱皆忘之状,皆有曲终奏雅之效。
2.“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念奴娇·过洞庭》与杜甫的《登岳阳楼》,各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阮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21-22高一下·全国·课时练习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南吕】四块玉·闲适(其三)

关汉卿

意马收,心猿锁。跳出红尘恶风波,槐阴午梦谁惊破。离了利名场,钻入安乐窝,闲快活。

【南吕】四块玉·闲适(其四)

关汉卿

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

1.下列对这两首曲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开头“意马收,心猿锁”使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格,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作者看破红尘的思想。
B.第一首“槐阴午梦谁惊破”用“南柯一梦”的典故,在作者看来,这“梦里功名,幻中富贵”,不过是名缰利锁,并非安乐去处。
C.第二首开头“南亩耕,东山卧”用陶渊明、谢灵运的典故,流露出作者不关怀世事、归隐山林的思想。
D.第二首末尾“愚”字是自谦之辞,反映作者掩饰锋芒、全身远祸的思想。
2.同为“闲适”,这两首元曲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李氏小园(其二)

清·郑燮

晨起缝破衣,针线不成行。母年七十四,眼昏手又僵。

装绵苦欲厚,用线苦欲长。线长衣缝紧,绵厚耐雪霜。

装成令儿暖,母衣单薄凉。不衣逆母怀,衣之情内伤。

初望淮山

黄庭坚

风裘雪帽别家林,紫燕黄鹂已夏深。

三釜古人干禄意,一年慈母望归心。

劳生逆旅何休息,病眼看山力不禁。

想见夕阳三径里,乱蝉嘶罢柳阴阴。


注:三釜:微薄的俸禄。
(1)下列对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氏小园》用大量细节勾画了母亲晨起为儿缝衣的人物形象。
B.“逆旅”意为客舍,在《初望淮山》中体现的是无家可归的苦楚。
C.《初望淮山》结尾以景结情,含蓄蕴藉,余韵悠长。
D.两首诗的语言风格各不相同,但是情感都真切诚挚。
(2)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请选其中一首加以赏析。
(3)两首诗表达的主题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
2022-04-18更新 | 3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天津市宁河区芦台一中高三线上模拟检测(二)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送北征

裴让之

沙漠胡尘起,关山烽燧惊。

皇威奋武略,上将总神兵。

高台朔风驶,绝野寒云生。

匈奴定远近,壮士欲横行。

出塞

王昌龄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注]①裴让之:北齐河东闻喜人。东魏时曾任屯田主客郎中,又任高澄大将军主簿兼中书舍人等职。
②烽燧:烽火,白天放烟报警叫“烽”,夜间举火叫“燧”。
③骝马:长有黑鬣的红马,指骏马。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送北征》是一首早期的边塞诗,写外敌入侵,送友人北征杀敌卫国,全诗洋溢着立功疆场的豪情。
B.《送北征》由眼前事想象壮士驰骋疆场,空间上远近交错,时空跳跃,充满“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
C.《出塞》中勇武不凡的骑士,就是诗人心目中唐军将官的形象,也是诗人矢志抗敌、无时无刻不意欲拼搏战场的心灵写照。
D.《送北征》送壮士出征,预想战争结果,表现壮士慷慨赴敌的豪情;《出塞》回顾刚刚结束的战斗,塑造英姿飒爽、勇猛善战的将军形象。
2.鉴赏“沙漠胡尘起,关山烽燧惊”中“惊”的用字之妙。
3.《出塞》 是如何塑造英雄形象的?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柳宗元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注】①楚客:屈原。屈原爱橘,曾作《橘颂》。皇树:橘树。②木奴:柑橘的果实。《水经注》 载,三国荆州人李衡为吴丹阳太守,曾遣人在武陵种柑千株,把柑树看作奴仆,以之谋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都以种树为题材,本诗和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的写作背景和主旨却不同。
B.首联出句强调“手种”和株数,对句中“新”与“遍”则表现春天柑叶的茂盛。
C.颔联作者将复杂感情倾注于两个典故,形式对称,内容婉转,能引发读者联想。
D.尾联“坐待”即“慢慢等待”,诗人直抒胸臆,用直白、质朴的语言抒发感慨。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苏东坡评价柳宗元的诗“寄至味于淡泊”,结合这首诗的颈联,说说你对此评价的理解。
2024-04-05更新 | 334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