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用典又称用事,是古典诗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就是将古代人物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融会在文句或诗词中,来曲折委婉的表达思想感情。请梳理《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涉及与京口有关的典故,并说说作者借这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表达的思想情感,把它们填写在下列表格中
与京口有关的典故表达的思想情感
2022-09-26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国农业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
2 . 阅读《乡土中国》相关文字,完成小题。

不但对人,他们对物也是熟悉的。一个农民看见蚂蚁在搬家了,会忙着去田里开沟,他熟悉蚂蚁搬家的意义。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他的学生。最后甚至归结到心安两字。做子女的得在日常接触中去摸熟父母的性格,然后去承他们的欢,做到自己心安。这说明了乡土社会中人和人相处的基本办法。

(取材于《乡土中国·乡土本色》)


(1)费孝通先生认为“乡土社会的特性”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2)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理解。
2022-01-09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四十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
3 . 《短歌行》中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请找出其中的两种艺术手法,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
2021-12-08更新 | 174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四十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
4 . 阅读《沁园春·长沙》,赏析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021-11-0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京医学院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
5 . 元代诗人杨仲弘曾说“诗要炼字,字者眼也”。锤炼关键字,能使诗歌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请分析诗句中加点字的妙处。
长空,鱼浅底,万类霜天自由。
2021-11-07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京医学院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阅读《雷雨》选段,完成小题。

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是你?

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     你——侍萍?(不觉得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

鲁侍萍     朴园,你找侍萍吗?侍萍在这儿。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   怨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朴园     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鲁侍萍     哭?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不觉得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这句舞台说明,通过周朴园的细微动作表现出侍萍三十年相貌变化之大,连周朴园都认不出。
B.“朴园,你找侍萍吗?侍萍在这儿”写出侍萍担心周朴园认不出自己,直呼周朴园的名字,以昔日亲切地称呼引起其对往事的回忆。
C.舞台提示“忽然严厉地”表现出周朴园认出侍萍后内心的慌张,从“悲愤”到“愤怒”表现了侍萍对命运的屈服和对周朴园的痛恨。
D.“谁指使你来的”写出周朴园认为侍萍到这里来是有目的的,一定是受人指使,借往事来敲诈他,这表现了他的冷酷无情。
E.选段中周朴园和侍萍的对话补充交代了三十年前侍萍离开周家的原因,两处“你们”说明当时逼迫侍萍的还有周朴园的家人。
2021-05-01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古诗词学习笔记,请你帮他把表格的空白处填写完整。

诗句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意象

梧桐、细雨、黄昏

画面特征

凄清、冷寂

情感

抒发了作者对赤壁景色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

2021-01-27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小阅读-课内 | 较难(0.4) |
名校
8 . “画眼睛”是小说《祝福》在刻画人物方面的一个突出特点,作品多次写祥林嫂的眼睛,其作用是什么?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祥林嫂初到鲁镇做工时是“顺着眼”,侧重表现她安分耐劳的特点。
B.写祥林嫂再到鲁镇时虽然仍是“顺着眼”,但“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则是她人生路上遭受重大打击、内心痛苦而难以表达的外在表现。
C.写“我”在河边遇见祥林嫂时,只见她“只有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表明她在长期的迫害、打击下精神已经麻木。及至她向“我”发问时,“那没有神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这“发光”是她所产生的对灵魂的怀疑给她带来希望的结果。
D.关于眼睛的多次描写,详细地表现了人物的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有力地揭示了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2020-04-04更新 | 578次组卷 | 10卷引用:北京市四十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小阅读-课外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

我就像是一朵云,一朵

纯白的,纯白的云,一点不见分量,阳光抱着我

我就是光,轻灵的一球

往远处飞,往更远的飞

什么累赘,一切的烦愁

恩情,痛苦,怨,全都远了

——徐志摩


此诗和杜甫的诗歌都运用了“云”这一意象,请比较两首诗中的“云”在形象特征上的异同,并简析两位作者借助“云”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019-12-20更新 | 183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北京医学院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