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72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见贤思               明德
B.先其家                  之成而实五石
C.故兄而自利            或以,或不免于洴澼絖
D.见不贤而自省也     故窃异室以其室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列文学常识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实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做。
B.小说《包身工》作者夏衍,现代著名剧作家主要作品有《上海屋檐下》。
C.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生活在北宋末年,南宋初年那个动荡的年代,《声声慢》写于她南渡避乱之后,当时她形单影只,境遇悲惨。
D.《老人与海》作者海明威,美国现代作家。他的代表作有《太阳照样开起》《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的主人公是“背运老人”桑迪亚哥。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秦)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魏使通者死! ”宾客莫敢谏。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一旦秦人克大梁,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驾还魏。魏王持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信陵君使人求援诸侯。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信陵君追至函谷关,抑之而还。

安陵人缩高之子仕于秦,秦使之守管。信陵君攻之不下,使人谓安陵君曰:“君其遣缩高,吾将仕之五大夫,使为执节尉。”安陵君曰:“安陵,小国也,不能必使其民。使者自往请之。”使吏导使者至缩高之所。使者信陵君之命,缩高曰:“君之幸高也,将使高攻管也。夫父攻子守,人之笑也。见臣下,是倍主也。父教子倍,亦非君之所喜。敢再拜辞!”使者以报信陵君。信陵君大怒,遣使之安陵君所曰:“安陵之地,亦犹魏也。今吾攻管而不下,则秦兵及我,社稷必危矣。愿君生束缩高而致之!若君弗致,无忌将发十万之师以造安陵之城下。”安陵君曰:“吾先君成侯受诏襄王以守此城也,手授太府之宪。宪之上篇曰:‘臣弑君,子弑父,有常不赦。国虽大赦,降城亡子不得焉。’今缩高辞大位以全父子之义,而君曰‘必生致之’,是使我负襄王之诏而废太府之宪也。虽死,终不敢行!”缩高闻之曰:“信陵君为人,悍猛而自用,此辞必反为国祸。吾已全己,无违人臣之义矣,岂可使吾君有魏患乎!”乃之使者之舍,刎颈而死。信陵君闻之,缟素辟舍使使者谢安陵君曰无忌小人也困于思虑失言于君请再拜辞罪!”

王使人行万金于魏以间信陵君,求得晋鄙客,令说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复为将,诸侯皆,天下徒闻信陵君而不闻魏王矣。”王又数使人贺信陵君:“得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乃使人代信陵君将兵。信陵君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日夜以酒色自娱,凡四岁而卒。

(节选自 《资治通鉴》卷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王之宗庙                         夷:夷平
B.使者信陵君之命                  致:传达
C.降城亡子不得                  与:亲附
D.今复为将,诸侯皆               属:归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有敢魏使通者死!                       秦王赵王击缶
B.信陵君使人求援诸侯                  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C.吾将仕之五大夫                         焉用亡郑陪邻
D.见臣下,是倍主也                      吾尝跂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缩高仗义的一组是(     
①君之幸高也,将使高攻管也。
②父教子倍,亦非君之所喜。敢再拜辞!
③今吾攻管而不下,则秦兵及我,社稷必危矣。
④国虽大赦,降城亡子不得与焉。
⑤吾已全己,无违人臣之义矣,岂可使吾君有魏患乎!
⑥乃之使者之舍,刎颈而死。
A.①③④B.②⑤⑥C.②③④D.①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恰当一项是(     
A.魏国兵败,魏王派人请信陵君归国,信陵君害怕获罪,不肯救魏,但在毛公、薛公的劝说下,信陵君深明大义,毅然回国。
B.信陵君想让缩高攻管,得知缩高不同意以后就勃然大怒,让安陵君将缩高活捉捆送到他那里,结果安陵君用一番话推辞了。
C.缩高面对来自信陵君的压力,没有让自己的儿子背秦归魏,保全了儿子的名节,他最终为避免信陵君攻打安陵国而自杀。
D.信陵君帅五国联军大败秦军,功高盖主,自恃功高,日夜沉迷于酒色,终被魏王猜忌而遭废黜,几年之后去世。
5.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6断)。
缟素辟舍使使者谢安陵君曰无忌小人也困于思虑失言于君请再拜辞罪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2)若君弗致,无忌将发十万之师以造安陵之城下。
7.从文中哪些语句可见信陵君是“悍猛而自用”之人。
2020-11-25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六国论》

苏轼

春秋之末,至于战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自谋。其谋夫说客谈天雕龙坚白同异之流下至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靡衣玉食,以馆于上者,不可胜数。越王勾践有君子六千人,魏无忌、齐田文、赵胜、黄歇、吕不韦皆有客三千人,魏文侯、燕昭王、太子丹,皆致客无数,下至秦、汉之间,张耳、陈余号多士,宾客厮养皆天下俊杰,而田横亦有士五百人。其略见于传记者如此。度其余当倍官吏而半农夫也。此皆役人以自养者,民何以支而国何以堪乎?

苏子曰:此先王之所不能免也。国之有奸,犹鸟兽之有鸷猛,昆虫之有毒螫也。区处条别,使各安其处,则有之矣;锄而尽去之,则无是道也。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不察也。夫智、勇、辩、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类不能恶衣食以养人,皆役人以自养也。故先王分天下之富贵与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职,则民矣。四者虽异,先王俗设法,使出于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而不住人,谓民可以恃法而治,谓吏不必才,取能守吾法而已。故名城,杀豪杰,民之秀异者散而归田亩,向之食于四公子、吕不韦之徒者,皆安归哉?不知其槁项黄馘以老死于布褐乎?亦将辍耕太息以俟时也?秦之乱虽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使不失职,秦亡不至若是其速也。纵百万虎狼于山林而饥渴之,不知其将噬人。世以始皇为智,吾不信也。

楚汉之祸,生民尽矣,豪杰宜无几;而代相陈豨过赵从车千乘,萧、曹为政,莫之禁也。至文、景、武之世,法令至密,然吴濞、淮南、梁王、魏其、武安之流,皆争致宾客。岂秦之祸,以谓爵禄不能尽縻天下士,故少宽之,使得或出于此也邪?

若夫先王之政则不然,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呜呼,此秦汉之所及也哉?

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此四者不失职,则民       靖:安定
B.名城,杀豪杰       堕:坠落
C.亦将辍耕太息以时也       俟:等待
D.岂秦之祸,以谓禄不能尽縻天下士       惩:警戒
2.下列各项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王俗设法/宾客至相如门谢罪B.亦将辍耕太息俟时也/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C.使不失职,秦亡不至若是其速也/欲勿予,即患秦兵D.此秦汉之所及也哉/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3.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萧、曹为政,莫之禁也”相同的一项是(       
A.宾客厮养皆天下俊杰
B.民之秀异者散而归田亩
C.向之食于四公子、吕不韦之徒者,皆安归哉
D.故少宽之,使得或出于此也邪
4.下列对划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谋夫说客/谈天雕龙/坚白同异之流/下至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
B.其谋夫说/客谈天雕龙/坚白同异之流/下至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
C.其谋夫说客/谈天雕龙坚白/同异之流下至/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
D.其谋夫说/客谈天雕龙/坚白同异之流下/至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
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认为六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使百姓和国家无法承受,才是六国灭亡的原因。
B.苏轼的《六国论》针对六国久存而秦速亡的对比分析,突出强调了“士”的作用。
C.在论说结构和论证方法上,本文与苏洵的《六国论》基本相似,在开宗明义后,都主要借助了对比论证,层层深入阐明观点。
D.本文行文流畅,气脉贯通,语言整散结合,通过举例、比喻等多种方法论述了“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的观点。
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魏无忌、齐田文、赵胜、黄歇,分别被称为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信陵君。他们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四公子”,皆以招揽宾客著称。
B.九品中正,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乃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
C.“论”是一种文体。《昭明文选》所:“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本文即是苏轼所写的一篇史论,以借古讽今。
D.“一门父子三词客,干古文章八大家”这副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就是本文作者苏轼及其父苏洵、其弟苏辙。三人的字分别是子瞻、老泉、子由。他们都曾写下《六国论》问题文章,但观点各不相同。
7.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
(2)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2019-10-02更新 | 176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5 . 有学者认为,“君子”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因为君子有利人利天下、成人之美、周而不比、有礼知耻等内涵。下列各项中的“君子”没有这种内涵的一项是(       
A.君子于役,不知其期。品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
B.(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C.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D.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2020-01-16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中,合同一般被称为契约。传统契约中展现的契约观念,至今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对合同的看法。

史料表明,我国传统契约实践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形成了深厚的制度沉淀。目前能够解读出来的最早传世契约资料铭刻于青铜礼器上,记录了西周贵族之间就土地、奴隶等财产进行交换的行为。《周礼》还记录了先秦时期使用竹术制作傅傅别、书契和质剂三种契约券书的方法,这些古老的契约应用于当时买卖、借货等交易行为。汉晋时期,人们依然以竹木制作交易券书,内容简单直接。东晋以后,纸张开始应用于契约书写。吐鲁番出土和敦煌发现的纸质契约跨越了我国北朝、唐和五代时期,记录了近600年间买卖、借货、租佃等丰富的契约行为。历史还记载,北宋时为了减少契约纠纷,曾经出现过由官方审定并印制的榜样契约。从徽州等地发现的数以万计的传统契约来看,南宋以来契约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尽管我国传统社会中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合同法,但契约制度并不缺乏。仅从文献记载看,传统契约制度体现在国家法律和社会习惯两个方面。法律方面,唐代及其后各代法典对不同类别契约所需要满足的交易条件都有明确规定。社会习惯方面,历代官葳、乡规民约以及家法族规对传统契约制度也有不同程度的记载。

此外,传统契约制度还直接体现在流传下来的丰富多样的契约文本中,这些文本是我们今天了解我国传统契约制度的活化石。由于传统契约有一套格式和内容要求,契约往往由职业或半职业的代书人书写。代书人为了方便,会根据当时的制度规定,结合缔约习惯制定各种契约契式,并装订成册。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明清时的士人开始收集整理契式文本,雕印成书并广为传播,如《尺牍双鱼》《五车万宝全书》等。

丰富的契约实践与深厚的书写传统塑造了中国人的契约观念。一是推崇信守契约的精神。“署名为信”“恐人无信,故立此契”的诚实守信精神贯穿于传统社会契约的订立过程。“一诺千金”“言必信”是传统社会崇尚的道德品质。二是注重书面形式契约。为了使契约能够被信守,传统社会中人们对“白纸黑字”“立字为据”十分倚重。三是注重通过调解手段解决契约争议。我国传统契约涉及的对象一般为“户婚田土”,官府视之为民间细故。如果发生争议,由于诉讼成本高以及传统社会“息讼”意识深厚,当事人多选择由乡邻或家族进行调解处理。传统社会的乡规民约中也积累了大量对契约争议进行调解的习惯。

(摘编自王旭《从传统契约中读出智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契约相当于今天的合同,其中展现的契约观念,仍影响着现代人对合同的看法。
B.传统契约历史悠久,其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记录了贵族之间的某些财产交换行。
C.传统契约制度存在于我国传统社会中,在国家法律和社会习惯两方面都有所体现。
D.传统契约多由代书人书写,为方便使用,代书人制定了各种契约契式并装订成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体从传统契约实践的历史、契约制度、契约观念三个方面展开论证。
B.文章以古代典籍或其他史料的记载、出土或发现的契约文献为据进行论证。
C.文章引用《尺牍双鱼》《五车万宝全书》以说明契约精神在明清的显著提升。
D.除第一段之外,以下四段均采用总分式结构,使得文章论证思路清晰条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由青铜礼器铭刻到竹木制作,再到纸质书写和印制,可以看出我国传统契约的历史发展轨迹。
B.两宋时期契约已广泛使用,由官方审定并印制的榜样契约的出现,有效杜绝了契约纠纷的发生。
C.如果没有“白纸黑字”“立字为据”的契约形式,就不可能催生社会“一诺千金”的道德品质。
D.当事人多选择通过调解来处理契约争议,从而导致中国传统社会的“息讼”意识深厚。
7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各题。

送李录事兄归襄邓

刘长卿

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

行人杳杳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第一句叙述了十年间自己的境遇与朋友李录事相同,均是人生艰难,从而将深沉的感慨寓于其中,令人伤感。
B.首联第二句中,诗人借景抒情,用遇风飞转的蓬草形象写出自己飘泊无定的生活,隐含着羁旅中飘泊不定的苦味。
C.尾联写两人分别后相距千万里,所以离别的时候有无尽的伤感,照应了题中的“送”,惜别之意尽显。
D.本诗是送别诗,题目点出了主要事件,语句平易晓畅,但情感真切自然,读后让人有种惆怅的心绪。
2.诗的颔联语言浅近但情感深沉,请结合全诗分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8 .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代表作,小说带有一点自传性质,以大卫的成长史为主线,融入了作者的人生经历。
B.批判现实主义特指19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代表作家有海明威、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
C.《老人与海》这篇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主人公圣地亚哥集中体现了海明威心中的硬汉形象,成为海明威作品中众多硬汉形象最突出而独特的代表。
D.《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制”。
2020-11-17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瀛海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科幻的热潮下,关于科幻本质上属于小众还是大众的论争又起。在笔者看来,阅读科幻文学是一种小众喜好,而观赏科幻电影则属于大众消费。

先来看科幻文学。中国本土科幻经过百余年的艰辛努力,在杂志、图书等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可谓“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但无奈的是,受众始终有限。在杂志领域,即便是科幻热潮下的 2014年,坚持了二十年的《新科幻》(原名《科幻大王》)宣告停刊,只剩下《科幻世界》茕茕独立。在图书领域,《三体》虽然获得极高评价,以瑰丽多姿的想象让世人折服,却只有 50 余万册的销量。对比武侠、言情、青春等类型小说动辄百万册的发行量,科幻文学只能算作小众喜好。反观科幻电影,国外科幻影视、动漫、游戏的引介,特别是美国好莱坞的科幻电影的流行,满足了大众对科幻的消费需求,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科幻电影市场。迄今为止,在中国位列电影票房榜前茅的多为科幻影片,例如《变形金刚 4》《复仇者联盟 2》《阿凡达》等。尽管专业影评人对此类影片的思想性和艺术水平颇有微词,但大众的观影热情却持久而“任性”,乐此不疲地追赶着一场又一场的视觉盛宴。

(吕超《科幻文艺思潮下的冷思考》)

材料二:

2018 年科幻产业总产值情况

材料三:

作为一种能够以宇宙为空间尺度、以万物起源与终结为时间尺度的小说类型,科幻小说天然地具备史诗气质。“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这句出自田中芳树《银河英雄传说》中的名言,简洁形象地概括出了科幻小说拥有的广阔时空维度。它使科幻小说得以跨越个人、家庭乃至民族、国家的边界,想象整个人类种族的兴亡全景。

相比现实主义小说,科幻小说凭借现代科技的力量,获得了重述过去与铺演未来的可能,这使科幻小说在描绘历史画卷时,气势更为恢宏。科幻小说一方面将目光投向宇宙或世界的永恒,另一方面也始终牢牢把握着时代的精神。正是这种被达科·苏恩称为“现代科幻小说特有的史诗性”,使宏大叙事在长篇科幻小说中屡见不鲜,如艾萨克·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三部曲》、弗诺·文奇的《深渊上的火》、丹·西蒙斯的《海伯利安四部曲》等。当代中国的科幻小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一种为现实服务的创作。从 20世纪50年代初期直至 80年代,我国科幻小说的题材内容多局囿于生活生产中的问题解决,想象一些可预见的应用性小发明。即使一些将眼光投向太空的幻想,也是出于科学知识普及的目的。进入新时期后,尽管在一些作家的努力下,科幻小说创作与当时文学思潮接轨,文学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科幻小说仍未有效地建立起自身的文学特性,这使得一些小说虽将时空延展至千年之后、宇宙之间,却仍然因为缺少对历史本质的深入观照而缺乏宏大感。

除却广阔的时空维度,科幻小说独具的科学精神与科学美学,也让这一文学类型本身具有宏大的特质。王晋康说过,宏大、深邃的科学体系本身就是科幻的美学因素。但文理分科导致的学科壁垒,使科学之美很难在文学中被表达出来,这就需要小说家兼具文学与科学两种素养。英国的阿瑟·克拉克就是这样的代表。他的《2001太空漫游》《与拉玛相会》等作品,用流畅、极具画面感的文字为读者描绘出外太空极致的理性之美。刘慈欣也在这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他的《地球大炮》里穿越地心向太空发射的地球大炮,《流浪地球》里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的地球发动机,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科技铸就的机器美学。 同样是充满力量感和惊奇感,但与自然山川河泽的雄浑壮美完全不同,这种美融合理性美、秩序美和逻辑美,冰冷、肃穆而崇高。

(节选自詹玲《当代中国科幻小说的宏大叙事》

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科幻文学的“小众”,既是与武侠等其他类型的小说比较而言,也是和科幻电影比较而言。
B.科幻文学在图书领域发展状况不甚理想,杂志停刊、小说销量低可以有力地证明这一点。
C.在 2018 年科幻产业结构中,科幻影视产值超过了200亿元,占比约45%,占有重要地位。
D.能够满足大众对科幻的消费需求,是科幻电影一直占据中国电影票房榜前茅的重要原因。
2.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对中国科幻小说发展状况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科幻小说曾长期囿于为现实服务的误区,多关注生产问题的解决和科学知识的普及。
B.中国科幻小说在新时期曾与文学思潮接轨,取得一定进步,但仍未有效建立自身文学特性。
C.中国科幻小说虽有广阔的时空视野,但仍因为缺少对历史本质的深入观照而缺乏宏大感。
D.中国科幻小说拥有优秀作家作品,但从发行量、产值等数据看,仍然属于比较小众的喜 好。
3.下列关于科幻小说《三体》的叙述,不符合材料三所谓“宏大叙事”概念的一项是(       
A.主人公程心先后冬眠264年,后来跌入低光速黑域,转眼外面的宇宙已度过一千八百万年。
B.三体世界距离地球约四光年。三体人向地球发起进攻,舰队需行驶四百多年才能到达地球。
C.从第一部《三体》到《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小说共计约九十万字,堪称鸿篇巨制。
D.最终,地球和太阳系因一块来自更高级文明的“二向箔”而变成一片无厚度的二维平面。
2020-11-06更新 | 149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野风岚气醉花香

查干

花香会醉人,也会醉野风岚气。何谓野风岚气?大山大野之生命象征也。没有了野风岚气,大山大野就不精神,犹如丢了魂的躯壳。没有野风岚气的山野,花自然不会开,更何谈花香?

野风岚气与花香的存在,是大地和天空的福分,也是人与万千生灵的福分。它说明,大自然母亲还很健朗,仍可以养育她咿呀待哺的万千儿女。

花,当然也是大自然之子,但确切地说,唯山野里生长的花,才算做真正的花。因为它们生得逍遥,活得自然,没有回眸顾盼的娇嗔,也没有被迫招蜂惹蝶的困惑,更用不着去看园丁的脸色行事。想开就开,想谢就谢。即使则天皇帝在世,也奈何不了她们。也用不着去取悦王公贵族、才子佳人的高傲一瞥。她们倒是喜欢,以自身纯粹的花香,去熏染满山遍野的野风和岚气,因为都是芳邻。

山野里的千草百花,都姓——野。她们打小就不懂得什么叫做矫揉造作和扭捏作态。扭捏作态,那是人强加于她们的伪饰和假媚,不是她们的本性。无论洛阳牡丹,抑或荷兰郁金香,大概都患有思乡症。她们在人为环境中的盛开,不是情愿的,并非源自内心的激情。对于宁静无邪的山之野、水之滨,她们的思念是漫长的,刻骨铭心的。因为,那里才是她们的母土与摇篮。

基于此,对于盆栽之花,愚历来抱有怜悯之心。在我家,是不养盆栽之花的。就是对曾经红极一时,价格不菲的东北君子兰,也没有动过心,转手便送了人。抬高虚拟的身价,追求浮于青云的虚荣,绝非花们的本意,那是人强加于她们的虚伪光环。

尤其对盆栽兰花,我更是心怀痛惜。她们在人的摆弄下,野性全无,变得羸弱,经不起风风雨雨。只是勉强开一些小小花朵,以示自己的存在。然在漫长寂寞的岁月里,野风岚气一定是她们的梦乡所在,绵长而无望的梦乡所在。

记得童年时,我家有半野性的菜园子一处,在房舍周围。母亲年年种植很多花卉,譬如:向日葵、东北步步高、矢车菊、三色堇、雪绒花,以及波斯菊、四季海棠之类。园子周围,是红柳编制的栅栏,而非土墙。所以,山风野气便自由出入。如斯,花们是自在的、幸福的。因为,没被与大自然硬性隔绝的缘故。

记得有一年,年幼的姐姐,将一株三色堇花挖将出来,栽在土盆里,放在她身边的窗台上,觉得很美。不料,母亲为之震怒,训斥姐姐缺少同情心,使那枝三色堇变得孤苦,无精打采,何忍如斯?姐姐赶忙把花栽回原处,并浇了水,培了一些新土。好在三色堇生命力顽强,没几天功夫,重又精神起来,芬芳如初。于是,姐姐大大出了一口气,脸上也有了笑容。

现在想来,母亲那颗水晶般的慈爱之心,给予我们的启迪和指引是无意的,但是永远的。从此,在我们幼小的心中,花们变得神圣而又可亲起来。后来,连我们家那条大黄狗尼斯嘎,也学得见野花便跳跃过去,不去踩踏,也是花痴一个。母亲亲昵地摸着它的头说,真是好孩子,还懂得爱护花草,像我们家人(不说我们家狗)。

在花们盛开的时节,时有野花偷偷溜进园子里来,将步步高和四季海棠们缠之绕之,亲亲又密密,像一群好姐妹。母亲曾对我们说,无论家花或野花,都是有情有义的孩子(她爱用孩子这一称谓),都有一副温馨的心肠,只是说不出而已。

有时,野花籽随风飘落园子里,混杂开在菜畦里边。母亲不忍铲除它们,而小心翼翼地连土带根挖出来,栽于栅栏边的花丛之中。那种疼爱之情,让我们发笑,也让我们动容。

母亲不是植物学家,也不懂生命科学。但她坚信,花草树木都有生命,也富有情感。而令我惊奇的是,近年来植物学家们果真发现,一切植物,确乎都有生命,并懂得感情。母亲的心灵感应,是灵敏的准确的,这让我不得其解。

假如说,野风岚气像是护花之神,那么,我们的母亲,何尝不是呢?这证明,野风岚气不仅存在于大野长天,也存在于人们柔软的心中。也证明,凡爱花护花之人,都有野风岚气的天然秉性。细察,的确有些与众不同。譬如: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七言绝句《乌衣巷》里,开句就是“朱雀桥边野草花”,而后才是夕阳、堂前燕和百姓家。可见他对野花的钟爱之心,何等厚重?又譬如:南宋大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里,把个西湖荷花描摹得出神入化,有声有色:“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西湖为之,名声大振。

西湖,处于杭城腹地。但它,决然没有失掉它的野性之美和天然本性。你看,“接天莲叶无穷碧”句,就说明它的浩荡磅礴之气和迷人的原始绿意。而映日荷花,又红得如斯动人心魄,造一番诗情画意,留于天地间。

何况,在辽阔的湖空上,又不鲜见,野风和岚气、水鸟与蝶群,追逐嬉戏的优雅倩影。这是上天的无意勾勒,却美妙无比。台湾诗魔洛夫在他的《西湖二堤》中赞美说“……且把鸟语/长长短短/挂满了四季的柳枝/啁啾了千多年才把我/从梦中吵醒……”。是啊,西湖之美,美在它的野性,美在它的自然,也美在它的野风岚气、美在它的醉人花香。

假若细察就会发现,无论汉唐抑或宋明,在我们古代诗家浩繁的诗词格律中,对于大山大水、野风流岚以及杂木花草的赞美之情,处处有得闪亮。他们不仅懂得,大自然与一切生灵的血肉关系,更明晰生命需求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原始性。

他们向往大山大野,甚或隐身于大山大野。意,不为风雅,只为清新;不为逃离,只为自在。不像我们现代人,走一些明山秀水,只为炫耀,而非真正意义上与之融为一体。这是我们的迷失与缺憾,也是我们在人文追求层面上的肤浅和断码。

假如我们的同胞,放弃一些过度娱乐和喧嚣的现代生活习惯,像唐代大诗人岑参那样,去亲近去消闲“绝顶小兰若,四时岚气凝”的那一种幽然疏朗的宁静时光,或许更有意外的收益吧?

(选自《中国艺术报》2013年12月9日)

1.概括山野里生长的花具有的特点。作者主要用什么修辞手法来写这些特点的?
2.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现在想来,母亲那颗水晶般的慈爱之心,给予我们的启迪和指引是无意的,但是永远的。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标题赋予“野风岚气”和“花”以生命,营造了一种颇具诗意的氛围。
B.文中作者对童年往事的叙写,既表现了一家人对花的喜爱,也表现了他对母亲和姐姐的赞美。
C.文中作者对盆栽之花的怜悯和痛惜,暗含了他对钟爱养盆栽之花的人的不满。
D.文本引用的诗文,和作者优美华丽的语言、朴实深挚的情感相得益彰,增添了文学色彩和艺术感染力。
E.全文既蕴含着作者的自然感兴,也渗透了作者对现实的人文关怀。
2021-02-24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