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04 道试题
19-20高一下·山东临沂·期末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老子》中贯串始终的是的思想。他要求人们用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首先是老子的辩证法。老子认为,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于守着雌柔的地位,这样就像甘愿做天下的溪涧一样,永恒的德性就能够得以延续保存,回复到婴儿般单纯的状态”“知道什么是荣耀,却能够安守卑贱的地位,(不强求以违反天性)这样就回到自然本初的素朴纯真状态。老子是不赞同急躁”“炫耀这些强求的行为的,认为它们违反天道。他说踮起脚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自逞己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同样地,他认为做事不可太圆满,就像月圆则亏、水满则溢、盛极则衰。老子认为不争不抢、韬光养晦不仅不会处于弱势,反而能立于不败之地。人应该不自夸、不自以为是,这样才能长久,才能明辨是非。老子提出收敛的思想,希望我们做事要把握一种尺度,凡事都有一个度,违反或者超过限度,就一定会受到的惩罚。

《老子》中另一个重要的修身思想是无欲无私。与我们平时所说的无欲无私不同的是,老子从顺应自然天道的角度提出了这一主张。顺应自然,没有过多的偏执和欲望才能过得快乐。老子在这方面的观点对于我们现在这个世界有着深刻的启示。他主张不可过分地沉浸于各种物质的声色的享乐之中,过多的欲望反而让人受害。人有时要懂得满足,懂得乐于现状,品味和珍视平凡生活中的乐趣。就像老子所说,知道什么时候该满足了的人,永远是满足的,这样就能拥抱在平凡的生活中所有的真正的快乐。现实中,人们往往追求难以得到的东西,甚至越得不到的就越觉得珍贵。但是这样往往忽视了我们一直拥有但实际弥足珍贵的东西。老子告诫我们,做一个无欲的人能够拥有更多的快乐。圣人不存占有之心,而是尽力照顾别人,给予别人,他自己反而更为充足,更为丰富。过分的欲望往往得不偿失。在儒家极力主张追求仕途经济、齐家治国的时候,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提出的这些观点无疑和他们作了调和。我们不能说哪个更积极哪个更消极,它们都有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不可太狂热偏执,也不可太消极处世。

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天地境界。而《老子》就以天道来指导人们遵循人道。《老子》中蕴含着丰富的修身智慧,即使在今天仍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在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学习老子,不是为了把书中的信条作为行事的准则,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感染古人些微智慧的光芒。重读《老子》,能让我们更好地反省自我,取得属于自己的收获。

(摘编自王培星《浅谈<老子>中的修身智慧》)

材料二 

对和谐状态的追求是中华文化的另一特色,这同样与西方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西方文化注重对立与斗争,而中华文化更注重协调与统一。中华传统文化对和谐的追求总的来说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既追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又追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前者主要体现在天人合一的命题之中,讲求天与人之间、天的运行规则与人的行为规范之间、主观精神世界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契合与沟通;而后者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则是在中庸理念的指导下,以为规范性要求,以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礼记·中庸》)的理想和谐境界为追求目标。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效法天地之德,提倡人们学习上天健动不已的精神,即便遭遇困苦挫折,也要不屈不挠;学习大地厚重广阔的胸怀,孜孜于修身立德,这样才能承载万物。正如《周易》中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理想人格塑造方面,中华传统文化既倡导自强不息,又注重厚德载物。明清之际的大学问家王夫之指出,不懈于动是社会的基本运行准则和个人的基本行动准则。颜元也说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卷下),明确指出刚健进取是成就个人、强大家国的重要方式,反对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惰怠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刚健进取并不是提倡盲动,也不是提倡行为上走极端,不偏不倚、中正之道仍然是刚健行为的基本原则。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君子以仁道精神在个人生命与社会有机体中的现实呈现为己任,持之以恒,终身以之。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人格的建构与完善,特别是儒家文化以崇德为精要。儒家对理想人格的所谓内圣设定,即以广义的仁爱精神为内容,具体的道德规范有很多,包括仁、义、礼、智、信、恭、宽、敏、惠、孝、悌等。这些道德规范成为为人处世的重要准则、人格评判的主要依据、政权兴衰的关键因素。中华传统文化虽然也有人性本恶或者人性不善不恶的论点,但对人性善的坚持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要求人们通过忠恕之道”“克己复礼等方式追求道德人格的完善。中国传统社会的价值观也主要体现在道德人本主义观念之中,这种思想认为,人的价值建立在道德境界的提升以及和谐的社会家庭关系之中。儒家认为社会家庭关系的基本方面可概括为五伦,指的是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兄弟关系、朋友关系、夫妻关系,《礼记·礼运》中说,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慈、孝、良、悌、义、仁、忠等构成五伦关系的道德准则,是做人的根本。

(摘编自高奇《中华传统文化的精气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认为做事不可太圆满,就像月圆则亏、水满则溢、盛极则衰。所以做事不能太用心,差不多就行了。
B.老子告诫我们一个“无欲”的人能够拥有更多的快乐。所以我们要学习圣人不存占有之心,放弃任何追求。
C.中华传统文化对和谐的追求总的来说包括“天人合一”思想和受“中庸”“礼”影响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D.中国传统社会的价值观主要体现在道德人本主义观念之中,对人性善的坚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不二之选。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主张追求仕途经济、齐家治国,道家提出的观点无疑和儒家作了调和,使它们有了一致性,都值得我们借鉴。
B.我们今天学习老子,感染古人些微智慧的光芒,能让我们更好地反省自己,取得属于自己的收获,指导我们的人生。
C.中华传统文化强调效法天地之德,既学习上天健动不已的精神,又学习大地厚重广阔的胸怀,修身立德,承载万物。
D.中华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人格的建构与完善,特别是儒家文化以崇德为精要,以广义的仁爱精神为理想人格的内容。
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三个分论点的一项是(  )
A.曾国藩主张“公尔忘私,国尔忘家”。
B.《贞观政要》中:“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C.魏征进《谏太宗十思疏》。
D.苏洵曰:“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老子》中贯串始终的“道”对我们的日常行为可以有哪些指导?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023-08-02更新 | 252次组卷 | 16卷引用:第八单元测试卷(基础过关+能力提升)——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单元测试定心卷(统编版必修下册)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端牢中国饭碗,在今年有着特殊意义。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对粮食生产、加工物流等造成一定影响,国际粮食市场变动等外部因素也引发对粮食安全的关注。经多方努力,夏粮迎来了十七连丰,给国家粮食安全、老百姓端牢饭碗增添了信心和底气。

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就要抓实眼前。要严格落实最低收购价政策,在符合条件的地区及时启动托市收购,同时大力抓好市场化收购,严查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防止农民卖粮难

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必须谋划长远。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加快推动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扎实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加快发展现代种植业,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

碗中装好粮,就要促绿色显特色,让绿色生金色。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使消费者得实惠。

碗里装好粮,就要充分发挥科技力量,推进农村科技创新。疫情之下的农业生产中,植保无人机、线上农技问诊和农资购销发展迅速。要以此为契机,让地理位置服务、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等给粮食生产插上翅膀,加强农科人才培养,切实强化粮食安全科技支撑。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端稳中国碗,盛满中国粮。

(摘编自新华社记者于文静《端牢中国饭碗保障粮食安全》,2020年7月13日)

材料二:

有些土地需要祛除病灶

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对耕地利用造成影响。近年来,华北地区通过节水、农业结构调整等措施压减地下水超采。

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境内滏阳河和支漳河的引水工程,可辐射灌溉面积5.1万亩。邯山区水利局工程科科长于志信说,原来地下水灌溉的农田,土地有板结,现在使用活水灌溉,微量元素多了,土壤结构改良了。

土壤污染也是耕地的一大病灶。针对农药包装废弃物对耕地的污染问题,近年来,黑龙江省启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试点。黑龙江省嫩江市伊拉哈镇的农民王全,闲暇之余就去田间捡农药瓶,然后送到固定回收点,每个农药瓶能换回0.1元。

一些地方还通过种植绿肥作物,让土壤更健康。洞庭湖之滨的湖南省华容县种植绿肥作物紫云英,专门用于还田,改善土壤状况。华容县农业农牧局高级农艺师吴建军介绍,华容县紫云英种植面积达20万亩,一亩紫云英可产鲜草2000公斤以上,含有机质10%以上,全县紫云英还田后,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摘编自新华社李凤双《我国加强耕地保护,推进藏粮于地》,2020年6月24日)

材料三:

盛夏,黑龙江省海伦市自新农机农氏专业合作社的大豆田已经封垄。合作社理事长付正武说,这大豆品种是东生17,正常年景亩产量可达400斤,蛋白含量在40%以上。东生系列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自主研发培育,具有高产、高油、高蛋白、抗倒伏等特点,已成为黑龙江省内许多地区的主打品种。

第三代杂交水稻2019年10月首次测产取得亩产1046.3公斤的成绩,耐盐碱水稻(海水稻)稻作改良试验面积增至万亩以上,2020年在全国推广超级杂交稻品种超优千号千万亩以上……在袁隆平等科研人员助推下,我国水稻良种培育不断创新,产量屡攀高峰。

在世界三大主粮中,杂交育种难度最大的小麦育种也在取得新突破。在山西,历经40年钻研,山西省运城市蓝红杂交小麦研究中心主任冯树英团队成功育成世界独特的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品种。专家组评价,该品种杂种优势十分明显,为我国大幅度提高小麦单产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目前,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已完成关键环节科研攻关。与此同时,团队又完成了第二代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创制工作。第二代产品杂种优势更强,结实率更高。冯树英说。

不仅有好种,还要教农民种好粮。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边昭镇的农田里,农民汤金鹤家玉米长势旺盛。老汤家的农田是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教授崔金虎帮种的。

去年,崔金虎选用国内优质品种在90亩农田里开展试验,并教会农民科学的密植播种技术、施肥灌溉技术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经专家组测产,试验田每亩比相邻最好的玉米田块增产80.9%,今年在崔金虎指导下,汤金鹤家采用新作业方式生产,高产增收在望。

一批批科研人员不懈奋力攀登,让中国粮用上中国,让中国农民种好中国粮,不断夯实粮食安全之基。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网韦嘉维《中国碗装更多中国粮》,2020年7月28日)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保障粮食安全,抓好长远工作任务”的一项是(     
A.努力消除新冠肺炎疫情对粮食生产、加工物流等造成的影响,关注国际粮食市场变动等外部因素,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
B.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加快推动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加快发展现代种植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C.扎实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充分发挥科技力量,推进农村科技创新。
D.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加强农科人才培养,切实强化粮食安全科技支撑。
2.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自主研发培育的“东生系列”大豆品种,具有高产、高油、高蛋白、抗倒伏等特点,已成为全国的主打品种。
B.我国水稻良种培育不断创新,第三代杂交水稻已取得亩产1046.3公斤的成绩,耐盐碱水稻(海水稻)稻作改良试验面积已增大。
C.山西冯树英团队已成功育成世界独特的“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品种,结实率高,推广后,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小麦单产。
D.2020年汤金鹤家的玉米采用新作业方式生产,实现了高产增收,试验田同样品种每亩比相邻最好的玉米田块增产80.9%。
3.结合材料二与材料三,谈谈疫情之下,面对风险挑战,怎样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
2023-08-0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韩城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诗歌多义性的深入研究,是20世纪以后随着语义学的建立而开展起来的。语义学是符号学的三个分支之一,主要研究语言符号和它所指的对象之间的关系。有人用符号学的理论来研究诗歌,把诗歌也看作是一种符号,叫复符号。这种复符号所投射出来的语意,只是它所包含的意义的一部分。这就涉及诗歌多义性的问题了。从语义学的角度研究诗歌艺术,无疑是一条途径。但是,决不能用语义分析代替对于诗歌艺术规律的探讨。英国的恩普逊在其《意义暧昧的七种类型》一书中,从语义学的角度研究诗歌里的暧昧语、含糊语,固然有其价值,但这并不等于诗歌艺术的研究。所谓多义并不是暧昧和含糊,而是丰富和含蓄。

诗歌的多义性与词汇学上所说的词的多义性有相通的地方,诗歌可以借助词的多义性以取得多义的效果,然而它们并不是一回事。

按照词汇学的解释,由于语言中词的数量有限,不可能一对一地表示复杂的客观事物和现象,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多义词。然而,不管一个词有多少种意义,这些意义都是确定的,而且这些意义都是为社会所公认的。诗歌的多义性与词汇学上所说的词的这种多义性不同。诗人不仅要运用词语本身的各种意义来抒情状物,还要艺术地驱使词语以构成意象和意境,在读者头脑中唤起种种想象和联想,激起种种感情的波澜。诗人写诗的时候往往运用艺术的手法,部分地强调着或改变着词语的意义,赋予它们诗的情趣,使一个本来具有公认的、确定的意义的词语,带上复杂的意味和诗人的主观色彩。而读者在读诗的时候,他们的想象、联想和情感,以及呈现在他们脑海里的形象,虽然离不开词义所规定的范围,却又因人因时而有所差异。生活经验、思想境界、心理气质和文艺修养互不相同的读者,对同一句诗或一句诗中同一词语的意义,可以有不同的体会。同一个读者在不同的时候读同一首诗,体会也不完全一样。可见,诗歌的多义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另外,词汇学里讲词的多义性,是把同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加以总结,指出它的本义和引申义。如果孤立地看,一个多义词固然有多种意义,但在具体运用的时候,一般说来,一次却只用其一种意义,歧义是一般情况下使用语言时需要特别避免的毛病。

但是在诗歌里,恰恰要避免词义的单一化,总是尽可能地使词语带上多种意义,以造成广泛的联想,取得多义的效果。中国古典诗歌耐人寻味的一面,就在于这种复合的作用,诗无达诂这句话,如果理解为诗是不能解释的,那么这句话固然是错误的,如果从诗歌的多义性上理解,这句话倒也不无道理。中国古典诗歌具有多义性,读诗的时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们有不同的体会和理解,这是很自然的。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与词汇学中用词时通常一次只用其一种意义不同,诗歌中的词要尽可能地有歧义,以造成广泛的联想,从而使诗歌耐人寻味。
B.恩普逊从语义学的角度研究诗歌里的暧昧语、含糊语,这不等于对诗歌艺术的研究,因此它不能作为研究诗歌艺术的一个角度。
C.“诗无达诂”这句话,如果理解为诗歌因其词语的多种意义,而在读者头脑中唤起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则是完全正确的。
D.李白《将进酒》“奔流到海不复回”中“不复回”除有“不再回流”之意,还会令读者有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联想,这就体现出诗歌的多义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恩普逊的书为例,一方面说明诗歌多义性研究与语义学之间的关联,另一方面也引出对下文的论述。
B.文章第三自然段,作者从诗人创作和读者阅读两个方面,分析了诗歌的多义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的原因。
C.文章最后两段运用对比的方法,说明词汇学中词的多义性与诗歌多义性的区别,并论及二者的高下和优劣。
D.本文论述了诗歌的多义性与词汇学上词的多义性的共通之处,以及二者的区别并以论述后一方面为主。
3.下列关于“诗歌的多义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人运用词语本身的各种意义抒情状物,并艺术地运用词语构成意象和意境,会使诗歌最终产生多义性的效果。
B.诗歌可以借助词的多义性取得多义的效果,变得丰富和含蓄,这说明诗歌的多义性与词汇学上词的多义性有相通之处。
C.人们读诗时会有自己不同的体会和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而使中国古典诗歌具有多义性的特征。
D.无论是诗人写诗时部分地强调或改变词义,还是读者读诗时因人因时体会不同,都会让诗歌中词语的意义带上一定程度的主观色彩。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脱贫攻坚电视文艺具有书写时代先进思想和伟大实践的政治站位、历史方位和主题定位,显示出同步记录时代史诗的宏大气派。这一宏大主题由许多微观叙事打开,在创作上积累了重要的创新经验。

理论宣传专题节目《这就是中国》《中国正在说》等,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为载体,生动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深入分析中国扶贫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体现了全球视野和历史纵深,纪录片《决战脱贫在今朝》《2020我们的脱贫故事》《遍地英雄下夕烟》《大搬迁》《最是一年春好处》《扶贫村里的年轻人》等,聚集一个村庄、一户人家、一位扶贫干部、一个脱贫故事,在徐徐打开的个体故事中,让观众感受到国家的气象、时代的发展。电视剧发扬艺术特长,讲述各地富有成效的扶贫实践,比如表现易地扶贫搬迁的《一个都不能少》,表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绿水青山带笑颜》《遍地书香》《我的金山银山》,表现驻村第一书记带领村民同心协力脱贫的《花繁叶茂》《最美的乡村》《枫叶红了》《石头开花》等,完成了一次次生动的微观叙事。

(摘编自《脱贫攻坚电视文艺——记录时代的足音》)

材料二:

近期播完的脱贫攻坚主题电视剧《山海情》不仅收获一片好评,而且得到年轻观众的高度认可,成为“爆款”,网友们在豆瓣上打出9.4的高分。

侯鸿亮说,剧组就像当初的移民一样,重建场景,在戈壁滩,在田野上,直面扶贫工作者面对的风沙高温、方言沟通障碍等,而这些最终都成为剧情,比如环境,沙尘暴说来就来,卷起石子砸向搭建的房屋,……剧中,黄轩饰演的村干部在大喇叭里说:“涌泉村离医院太远了,离学校太远了,”剧组去村子原址时,山路上开了四五个小时车,交通极度不便。这句台词,是从内心长出来的。

现实中,“种蘑菇”是脱贫的重要产业,为了还原,剧组真的种起了蘑菇,肥料由当地人事先配好,苫布一打开,那气味仿佛迎面被人打了一拳。粪肥在40℃的菌棚里发酵后,再撤菌种,保湿、保温、通风。蘑菇棚难闻到人进不去。工作人员还能戴口罩,演员必须忍。

种种拍摄经历,让剧组与那段历史、那些人物产生了化学反应。孔笙说:“我们用3个月时间体验了他们20多年的生活。”侯鸿亮说:“这些亲历者的群体记忆和个人经历太鲜活了,剧组的所有人不断受到心灵冲击,共情到了极致。”所有人都希望把自己亲身经历的、真实感动的种种化为创作,传递给观众。

共时性创作,让剧组与这片土地的人和故事同频共振,“心灵感应”,人物、剧情、台词,所有的判断、感觉、细节都对了。比起文艺评论事后对每个镜头、每个人物、每个情节的一一拆解,当时全体共情的投入状态,是真正不可复制的体验。

在电视剧《山海情》创作座谈会上,有人评价说,《山海情》真实的质感不像拍出来的,而像从那片土地上“长”出来的;蕴含的情感不是演出来的,而是像黄河水一样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的。

(摘编自《﹤山海情﹥背后,主旋律这样与观众共情》)

材料三:

文艺创作的目的是引导人们找到思想的源泉、力量的源泉、快乐的源泉。面对党和国家脱贫攻坚的重大部署和伟大实践,如何运用形式多样的文艺形式和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聚集扶贫脱贫主题,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鼓舞人们在挫折面前不气馁、在困难面前不低头,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用理性之光,正义之光、善良之光照亮生活,坚持用真善美战胜假恶丑,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仍是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不断思考和探讨的时代课题。

(摘编自《发挥文艺在脱贫攻坚战中的独特作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脱贫攻坚电视文艺同步记录时代发展,反映时代先进思想,体现出宏大的史诗气派,为该类文艺节目创作积累了创新经验。
B.相对来说,理论宣传专题节目更立足于宏观,体现全球视野;而纪录片只能立足微观,通过个体故事来反映国家的发展。
C.脱贫攻坚主题电视剧《山海情》因为明星黄轩扮演村干部角色而得到年轻观众的认可,成为豆瓣上的高分“爆款”作品。
D.《山海情》剧组只用3个月时间来体验当地人20多年的脱贫攻坚生活,体验的时间太短了,否则效果应该会更好。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种蘑菇”是真实的扶贫历史,在《山海情》剧中得到高度还原,剧组真实地去种植蘑菇,达到与这片土地的人和故事的同频共振。
B.脱贫攻坚电视文艺包括多种形式,其中电视剧有艺术上的优势。百姓喜闻乐见,所以相关作品的制作要多一些,其他方面可以减少。
C.有人评价:《山海情》真实的质感是“长”出来的,情感是“流淌”出来的。这是对这部主旋律电视剧创作下的高度肯定。
D.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坚持文艺创作的方向,思考文艺在我国脱贫攻坚战中的独特作用,从而给予人们以精神上的鼓舞和感召。
3.脱贫攻坚主题文艺作品对文艺创作者而言有哪些成功启示?请综合三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3-07-3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男女生理上的分化是为了生育,生育却又规定了男女的结合。这一种结合基于异,并非基于同。在相异的基础上去求充分了解,是困难的,是阻碍重重的,是需要不断的在创造中求统一,是A______式的企图。它是感情的象征,是把感情的激动,不断的变,作为生命的主脉。它的企图也是无穷止的,因为最后的统一是永远不会完成的,这不过是一个求同的过程。不但这样,男女的共同生活,愈向着深处发展,相异的程度也愈是深,求同的阻碍也愈是强大,用来克服着阻碍的创造力也更需强大,在它的立场说,生命力也因之愈强,生活的意义也因之愈深。

②把这种模式的两性恋爱看成是进入生育关系的手段是不对的。恋爱是一项探险,是对未知的摸索。这和友谊不同,友谊是可以停止在某种程度上的了解,恋爱却是不停止的,是追求。这种企图并不以实用为目的,是生活经验的创造,也可以说是生命意义的创造,但不是经济的生产,不是个事业。恋爱的持续倚于推陈出新,不断的克服阻碍,也是不断的发现阻碍,要得到的是这一个过程,而不是这过程的结果。从结果说可以是毫无成就的。非但毫无成就,而且使社会关系不能稳定,使依赖于社会关系的事业不能顺利经营。依现代文化来看,男女间感情激动的发达已使生育的事业摇摇欲坠。这事业除非另外设法,由社会来经营,这种模式的精神的确在破坏这社会上的基本事业。

③在乡土社会中这种精神是不容存在的。它不需要创造新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生下来就决定的,它更害怕社会关系的破坏,因为乡土社会所求的是稳定。它是B______的。男女间的关系必须有一种安排,使他们之间不发生激动性的感情。那就是男女有别的式原则。男女有别是认定男女间不必求同,在生活上加以隔离。这隔离非但有形的,所谓男女授受不亲,而且是在心理上的,男女只在行为上按着一定的规则经营分工合作的经济和生育的事业,他们不向对方希望心理上的契洽。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有删改)

(乙)

①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大多数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生育水平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一些国家的生育率在经历短期下降之后有所反弹,但仍有很多国家陷入了长期的低生育率陷阱而不能自拔。在这一背景下,由麦克唐纳提出并由后人不断发展完的性别公平理论近年来得到了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②麦克唐纳认为,性别公平在工作与家庭两个领域的发展状况是否协调一致是解释生育率变动的关键,虽然近年来女性在教育和职业等方面相对男性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家庭领域,性别公平的发展却依旧非常滞后,这导致很多国家的生育率持续降低。如果要逆转生育率不断走低的趋势,那么家庭领域的性别发展就必须与工作领域保持同步。

③近年来,我国老龄化和少子化接踵而至,出生率持续走低。我们的研究结合中国的大家庭传统,探讨性别公平理论在中国的表现形式及其适用范围。通过对2010—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中国夫妇在家务分工方面的性别不平等程度很高,但受扩大化家庭传统的影响,中国女性能从父辈那里得到较为充分的育儿支持,且这种育儿支持对女性的生育决策具有重要影响。相比之下,丈夫的家务贡献对妻子生育行为的影响很小,且仅在父辈无法提供充分育儿支持的情况下才会发挥作用。这项研究充分说明,家务分工对生育行为的影响取决于具体的社会情境。因此,将性别公平理论直接照搬到中国并不合适。我们认为,性别公平理论是在欧美国家的核心家庭传统之下提出来的。在核心家庭丈夫是唯一可以分担妻子家务劳动和育儿责任的人,因此丈夫的家务贡献会对妻子的生育行为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在中国的大家庭传统之下,父辈取代了丈夫的角色并深度参与到育儿实践之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丈夫的家务贡献对妻子生育行为的影响,导致性别公平理论在中国不成立。

④然而,尽管性别公平理论并不适用于中国,但该理论强调的女性的工作一家庭冲突对生育的影响却具有很大程度的普遍性。因此我们认为,我们应当在更加广义的层面上来理解性别公平理论,即我们不必过于纠缠丈夫的家务贡献是否有影响,而是聚焦于现代女性在生育之后可能遭受的工作一家庭冲突。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么所有有助于缓解女性工作一家庭冲突的因素都对生育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只不过在西方核心家庭的背景下,丈夫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在中国扩大化家庭的背景下,父辈的作用超过了丈夫。此外,还需强调的一点是,虽然我们发现在当代中国,父辈在育儿中扮演的角色比丈夫更加重要,但并不意味着这种情况在未来不会发生变化。特别是,我们发现在核心家庭丈夫的家务贡献对妻子的生育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中国家庭的核心化趋势日益明显,我们预计丈夫对妻子生育决策的影响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努力推动家庭领域的性别平等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节选自许琪《性别公平理论在中国成立吗?》有删改,《江苏社会科学》2021.4)

1.请在甲文的横线处填写两种文化模式:A________   B________
2.乙文第①段中加点词“低生育率陷阱”指____________
3.以下各项中不属于乙文第③段所说“性别公平理论在中国不成立”原因的一项(     
A.家务分工对生育行为的影响取决于具体社会情境。
B.中国夫妇在家务分工方面的性别不平等程度很高。
C.在我国,丈夫家务贡献对妻子生育行为影响很小。
D.父辈取代了丈夫角色并深度参与到育儿实践之中。
4.运用《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篇和“男女有别”篇的知识,分析中国与欧美家庭养育后代差异的原因。
2023-07-2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进才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6 .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召开的会议称为政治协商会议,是因为三年前国民党开过的政治协商会议以失败告终,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
B.《长征胜利万岁》中左权参谋长率领军委警卫连、工兵连拔掉了陕北最反动的地主豪绅安在千佛山的一根钉子,进一步消除了当地老百姓对红军的误解。
C.《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告诉我们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要重点学习弘扬焦裕禄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
D.《别了,不列颠尼亚》最大的特点是做到客观真实与香港回归的欣喜自豪之情的有机融合。如新颖的题目,一语双关;巧妙的场景编织;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的有机融合。
2023-07-21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原始时代,在自然界、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太多的无法认知的现象,太多的无法把握的因素,原始人只能通过“以己度物”的方式来解释对他们来说充满神秘的世界,相信环绕他们的世界是有神灵在起作用。三星堆文化虽然走出了原始时期,但也只是处在文明之初,仍然是一个巫术弥漫、政教合一的社会。神的观念在古蜀人的精神世界中仍然是占有绝对主宰地位的观念。他们仍然把一切无法认知的现象、一切无法把握的因素都归结为“神”,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事物都与神建立起了联系,或视之为神灵,或赋予其神性。

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在更深的层面上,古蜀人造器的目的还是为了他们自身。通过“民以物享”的各种方式敬神、娱神、贿神,以达到“祸灾不至,求用不匮”的目的。保佑的范围并不止于王权政治的长治久安,还延伸到部族全体的康乐吉祥。由此出发的艺术造型活动不仅是属“神”的,也是属“人”的。

古蜀人用于象征神的器物材料基本上是青铜、黄金、玉石,这是古蜀人有意识地选用的物质媒介。因为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器物可知,在三星堆文化中还有大量的陶器、石器,而且石质材料已被古蜀人运用于器物造型之中,遗址出土的两尊双手反缚、无首、跪坐的石雕像就是证明。这两尊石雕像经考证,其身份是奴隶。可见古蜀人对材料的性质有清楚的认识,对材料的使用有明确的分类。陶、石等材料基本只用于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的制造,即使用于器物造型也只限于表现地位低下的奴隶,而与巫术祭祀、宗教信仰有关的神灵、巫祝、法器则不用这类材料来制造。古蜀人用青铜、黄金、玉石来“传神”一是由于这些材料珍贵难得,既能在主观上反映制造者意图的虔诚,又能在客观上反映表现对象高贵庄严;二是这类材料坚硬耐磨,不易损坏,与神的永恒、无限的性质有暗合之处。

从三星堆文化器物造型的实际看,古蜀人进行艺术造型主要是遵循模仿的原则,他们通过想象来理解世界,所以他们模仿的神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是想象中认为应该如此的样子。这也是原始思维和观念的产物,原始思维是“象”的思维,“象”的思维要求准确全面、细致周详地表现“象”,而且原始的“象”的思维并不区别原型之“象”和造型之“象”。在原始思维中,艺术造型就是原型本身,那么艺术造型当然要逼真地表现原型。巫术或宗教思维是从原始思维衍生而来,也要求逼真地表现原型。

三星堆器物造型的目的是为了“以形传神”——化心中之神为手中之神,用形象来表现神灵、神力、神性,使之有形可感,成为崇拜的偶像,这是一种宗教活动,但当古蜀人用形象来“传神”时,这种宗教活动就与审美活动密不可分了。

(摘编自李社教《宗教“传神”与艺术“传神”——三星堆器物造型的文化美学透视》)

材料二:

青铜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曾经历过的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和世界其他古代文明相比较,中国青铜时代具有独特的气质与形态。具体而言,一是器物形态和功能,主要以青铜礼器为其大宗,其次为青铜兵器,而青铜农器较为罕见,体现出文献记载中国早期文明“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鲜明特点。二是青铜器包含的青铜资源、铸造工艺、使用与流动等要素,都体现着国家层面的财富集中和权力象征,这和西方世界仅以青铜器作为生产工具和兵器的功能性特征有着明显区别。在这两个方面,中国考古学百年来的成就已经为我们绘出了一幅中国青铜时代极为丰富的“知识图谱”。

三星堆青铜文化器物群中最令人感到神秘而震撼的部分,概括而言,可以分为两大系统:其一是由高大的青铜神像、造型奇异的青铜面具和各种头型、发式的青铜头像组成的“青铜神灵系统”,其二是以各种神灵动物和“神坛”“祭坛”组合而成的“祭祀礼仪背景”。两者之间形成的精巧结合,恰好是上古中国对上天、神灵、祖先顶礼膜拜的历史场景的缩影与再现。

如果说在旧的中国青铜时代知识图谱当中,殷商青铜器主要以用以祭祀的容器类青铜礼器反映着中国青铜时代的气质与形态,那么,三星堆的反映则更为古朴、更为原始,也更为直观。上述古史传承体系中记载的神山、神树、神鸟和其他神灵动物不仅都可以在三星堆出土器物中得以展现,最为难得的是,作为上古时期祭祀过程中的许多流程和细节,文献早已缺载,但三星堆先后发现的八个祭祀坑,却系统性地提供了大量可贵的历史线索。

(摘编自霍巍《三星堆考古重绘中国青铜时代“知识图谱”》)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始人和古蜀人都是通过“以己度物”的思维方式解释一切无法解释的问题,神的观念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占据主宰。
B.在古蜀人的观念里,青铜、黄金、玉石十分珍贵,不能用来制作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以及器物造型。
C.三星堆器物造型是为了“以形传神”,使心中之神具体可感,成为崇拜的偶像,这是一种宗教活动,具有审美意义。
D.中国青铜时代的器物形态以青铜礼器、青铜兵器为主,体现了早期文明“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鲜明特点。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自然界神灵神性的崇拜,是古蜀人制造象征神的器物的动机与目的。
B.三星堆器物造型是从“象”的原始思维衍生而来,要求逼真地表现原型。
C.中国青铜器物除具有功能性特征外,还彰显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政治权力。
D.“青铜神灵系统”与“祭祀礼仪背景”更为直观地反映着中国青铜时代的气质。
3.材料二提到“中国青铜时代具有独特的气质与形态”,下列四种青铜器不能作为典型代表的是(       
A.簋为盛食器和温食器,一般会和鼎配套使用,周天子祭祀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
B.钺形制与斧相似,又比斧大,主要材质为青铜。出现于早商,是许多贵族成年男子的陪葬品。
C.钟与鼎都是统治阶级王权的象征,是“钟鸣鼎食”的标志。在夏商周三代,有严格的礼乐制度规定。
D.江西新干县发掘了我国目前年代最早的青铜耒,其形制似棍状,底端烧成尖状,上端为曲柄,适于手握劳作。
4.两则材料均从器物谈及三星堆文化,但角度并不相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三星堆文化器物中有一件“青铜纵目像”面具,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像差别极大:大耳朵斜向伸展,双眼呈柱状外凸。请结合材料一分析这一面具蕴含的文化美学。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端牢中国饭碗,在今年有着特殊意义。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对粮食生产、加工物流等造成一定影响,国际粮食市场变动等外部因素也引发对粮食安全的关注。经多方努力,夏粮迎来了十七连丰,给国家粮食安全、老百姓端牢饭碗增添了信心和底气。

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就要抓实眼前。要严格落实最低收购价政策,在符合条件的地区及时启动托市收购,同时大力抓好市场化收购,严查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防止农民卖粮难7月中下旬是夏玉米苗期,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高度重视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防治,压实防汛责任,落实防御措施,工作再加紧、措施再加力。

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必须谋划长远。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加快推动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扎实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加快发展现代种业,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

碗中装好粮,就要促绿色显特色,让绿色生金色。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使消费者得实惠。

碗里装好粮,就要充分发挥科技力量,推进农村科技创新。疫情之下的农业生产中,植保无人机、线上农技问诊和农资购销发展迅速。要以此为契机,让地理位置服务、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等给粮食生产插上翅膀,加强农科人才培养,切实强化粮食安全科技支撑。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端稳中国碗,盛满中国粮。

(摘编自新华社记者于文静《端牢中国饭碗保障粮食安全》,2020713日)

材料二:

有些土地需要祛除病灶

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对耕地利用造成影响。近年来,华北地区通过节水、农业结构调整等措施压减地下水超采。

河北省曲周县地处华北平原,属于地下水超采区。曲周县第四疃镇王庄村种粮大户王拥军今年种了200亩小麦,其中100亩是抗旱节水小麦品种。100亩少浇了一遍水,就节水8000立方米,但产量却相当于普通高产小麦。王拥军说。

近年来,曲周县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全县10个乡镇设立11个节水小麦示范方,引进17个抗旱节水小麦品种。今年该县推广节水小麦9.2万亩,压减地下水开采400万立方米。

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境内滏阳河和支漳河的引水工程,可辐射灌溉面积5.1万亩。邯山区水利局工程科科长于志信说,原来地下水灌溉的农田,土地有板结,现在使用活水灌溉,微量元素多了,土壤结构改良了。

河北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地下水超采治理不断深入,河北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有所减缓。

土壤污染也是耕地的一大病灶。针对农药包装废弃物对耕地的污染问题,近年来,黑龙江省启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试点。黑龙江省嫩江市伊拉哈镇的农民王全,闲暇之余就去田间捡农药瓶,然后送到固定回收点,每个农药瓶能换回0.1元。

嫩江市设了190个固定回收点,遍布14个乡镇。2010年以来,嫩江市财政累计投入回收、无害化处理资金700多万元,回收农药瓶超过3000万个,有效减少了土壤污染。

一些地方还通过种植绿肥作物,让土壤更健康。洞庭湖之滨的湖南省华容县种植绿肥作物紫云英,专门用于还田,改善土壤状况。华容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吴建军介绍,华容县紫云英种植面积达20万亩,一亩紫云英可产鲜草2000公斤以上,含有机质10%以上,全县紫云英还田后,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摘编自新华社李凤双《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一我国加强耕地保护,推进藏粮于地》,2020624日)

材料三:

盛夏,黑龙江省海伦市自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豆田已经封垄。合作社理事长付正武说,“这大豆品种是东生17,正常年景亩产量可达400斤,蛋白含量在40%以上。”“东生系列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自主研发培育,具有高产、高油、高蛋白、抗倒伏等特点,已成为黑龙江省内许多地区的主打品种。

近年来,我国粮食作物育种技术不断突破创新,玉米、大豆、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产量持续提高。

第三代杂交水稻201910月首次测产取得亩产1046.3公斤的成绩,耐盐碱水稻(海水稻)稻作改良试验面积增至万亩以上,2020年在全国推广超级杂交稻品种超优千号千万亩以上……在袁隆平等科研人员助推下,我国水稻良种培育不断创新,产量屡攀高峰。

在世界三大主粮中,杂交育种难度最大的小麦育种也在取得新突破。在山西,历经40年钻研,山西省运城市蓝红杂交小麦研究中心主任冯树英团队成功育成世界独特的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品种。专家组评价,该品种杂种优势十分明显,为我国大幅度提高小麦单产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目前,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已完成关键环节科研攻关。与此同时,团队又完成了第二代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创制工作。第二代产品杂种优势更强,结实率更高。冯树英说。

不仅育好种,还要教农民种好粮。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边昭镇的农田里,农民汤金鹤家玉米长势旺盛。老汤家的农田是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教授崔金虎帮种的。

去年,崔金虎选用国内优质品种在90亩农田里开展试验,并教会农民科学的密植播种技术、施肥灌溉技术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经专家组测产,试验田每亩比相邻最好的玉米田块增产80.9%。今年在崔金虎指导下,汤金鹤家采用新作业方式生产,高产增收在望。

一批批科研人员不懈奋力攀登,让中国粮用上中国,让中国农民种好中国粮,不断夯实粮食安全之基。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网韦嘉维《中国碗装更多中国粮》,2020728日)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加快推动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加快发展现代种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B.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加强农科人才培养,切实强化粮食安全科技支撑。
C.扎实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充分发挥科技力量,推进农村科技创新。
D.努力消除新冠肺炎疫情对粮食生产、加工物流等造成的影响,关注国际粮食市场变动等外部因素,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
2.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自主研发培育的“东生系列”大豆品种,具有高产、高油、高蛋白、抗倒伏等特点,已成为全国的主打品种。
B.山西冯树英团队已成功育成世界独特的“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品种,结实率高,推广后,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小麦单产。
C.我国水稻良种培育不断创新,第三代杂交水稻已取得亩产1046.3公斤的成绩,耐盐碱水稻(海水稻)稻作改良试验面积已增大。
D.2020年汤金鹤家玉米采用新作业方式生产,实现了高产增收。试验田同样品种每亩比相邻最好的玉米田块增产80.9%。
3.结合材料二与材料三,谈谈怎样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
2023-07-09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9 . 美美与共

费孝通

前几年,我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这是我的心愿。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比如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这些国家的民众,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目前,这种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从另一方面说,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古脑儿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盲目崇拜闭关排外的现象。希望今天的中国学术界,能够彻底抛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者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

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我想我们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办法,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不是轻卒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要知道,不论哪种文明,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精华和糟粕,所以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我们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

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从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树立起一个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这是人们思想观念上的一场深刻大变革,它可能与当前世界上很多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相抵触。在这场变革中,一定会因为不被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抵制,特别是当触动到某些集团的利益的时候,可能还会受到猛烈的攻击。但是,当我们看到人类前进的步伐已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尽快解决全球化和人类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的紧要关头,这些抵制和攻击又算得了什么?

1.下列对“‘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在文中含意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需要彻底抛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和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
B.这是一种理智的、稳健的而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
C.这是一种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既“理解”又“选择”的心态。
D.这是与当前世界上很多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相抵触的思想观念。
2.下列解说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人类不同文明相得益彰、共同繁荣,“和而不同”,就能“天下大同”。
B.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的中华文明。
C.当今世界上发展中国家仇视西方的状况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
D.树立“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一定会受到某些人的非议、抵制或可能的猛烈的攻击。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某些发达国家拥有强势文明,却已经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
B.面对今天的“信息爆炸”、纷至沓来的“异文化”,我们不能全盘接受或盲目排斥。
C.异文化并非完美无缺,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去判断它的精华和糟粕。
D.人类已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必须力排对“美美与共”的抵触,才能达到“天下大同”的境界。
4.请结合鲁迅《拿来主义》中的观点,说说新时代的“拿来主义者”应当是怎样的?
2023-06-30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练习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0 . 学校公众号准备编辑一期以“诗意生活”为主题的推文,请你一起参与完成。

◎搜集资料

【材料一】

所谓诗意,当不仅在于使用优美的词汇,表达理想景观。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品品皆出诗意。王维的禅味是诗意,李白的幻想是诗意,杜甫对事物的准确描述是诗意,白居易的自相矛盾是诗意,李贺的生涩别扭也是诗意……总之,诗意是一种使我们超越事物一般状态的感觉;因为有了诗意,我们麻木、散漫、暗淡无光的生命获得再生之力。

诗歌的诗意来自我们对于世界、生活的看法,来自我们对于诗意的发现。诗人发现事物诗意的一刹那,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说人与世界相遇的一刹那,而在相遇的一刹那,心灵感应降临的一刹那,人和世界都会有所改变,生活因此变得迷人,有光彩,神秘,不可思议。陈子昂发现了赤丸杀公吏,白刃报私仇(《感遇·其三十四》)的诗意,阿波里奈尔发现了一个走在雾中的罗圈腿农夫的诗意(《秋天》)。许多人漠视生活中的诗意是因为他们没有勇气切入生活,触及事物。对他们来说,生活不是此时此刻的存在,而是远方、亿万年时光。他们以为只有物理时空能够给他们距离和词汇,实际上,他们完全不了解他们的心灵。他们应该对着镜子入神地自我观望三分钟,他们会发现镜子里的人他们从未见过。他们误解了诗歌写作,误解了马拉美所说的语言之花的意思。马拉美所说的语言之花是第二位的,一个诗人必须首先让他的诗歌语言触及那真实的花朵,然后再把它处理成语言之花。诗歌中的真实事物是第一位的。事实上,任何事物都充满了诗意,无论它们是美的还是丑的,善的还是恶的,明亮的还是昏暗的,只要你发现,只要你抓住,任何事物一经你说出,都会诗意盎然。

(摘编自西川《生活的诗意》)

【材料二】

我们中国文化史的核心就是诗意,或者说诗意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是为什么诗像梦一样一直缠绕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我们民族的每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能够读几首诗、背几首诗,因为诗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东西。

纵观我们民族的文学史,应该说它也是一部诗的历史。大家可能很熟悉胡适先生关于文学史的观点,那就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他认为中国文学是这样发展的。但你要知道,当时胡适提倡白话文,他的意思是说文学是发展的、是进化的,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完全是有理由的。为此,他需要寻找一个根据、一个史实,所以提出了关于文学史的这个观点。然而事实上,他的这个观点把中国文学史中诗的重要地位给抹杀了。诗在我们中国文学里,实际上从来都是主导文学的,唐诗不谈,宋也是以诗为主。称苏东坡为诗人他很开心,叫他词人就未必,因为词是诗之余。元明也是如此。到了清代,晚清出现了一批非常优秀的诗人,在文字狱的背景下,这批文人实际上保存了汉文化的经典,清诗用了很多的文学典故,他们把诗写得非常含蓄、非常精彩。即便是小说《红楼梦》,它之所以精彩,也是因为它的诗意。整部《红楼梦》,写了许许多多的诗,但曹雪芹是根据小说中每个人的身份在写诗,因此小说中的这些诗并不能代表曹雪芹本人的最高水准。曹雪芹真正以自己的身份写的诗,流传下来的只有两句:自傅诗灵应喜甚,定叫蛮素鬼排场。这两句诗很明显有诗鬼李贺的味道,这也说明曹雪芹本人其实是一个诗人,而且是个非常好的诗人。

(摘编自陈鹏举《用诗意理解世界,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

【材料三】

所谓诗意地栖居,是人的生活、生存的诗化。诗意的内涵是丰富的,而且是多指向的,但是,笔者以为,其本质是明确的,那就是自由与和谐。自由自在,其乐无穷,这是世上善良人们共有的体验;自然而然,生趣盎然,则往往又是人们生存中滋生诗情画意的根本元素。但人类的生存并不仅止于单向度地依附于自在的自然,或终日满足于欣赏自在的自然,为了生存和发展,人类还要进行能动的创造性实践,即所谓充满劳绩。所以,如何使得人类的实践行为(包括对自然的人化)成为充满诗意的创造,亦即如何在充满劳绩的同时,为人类的生存创造出更大的自由空间与和谐境界,这是问题的关键——人类生存实践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人类作为从自然环境中剥离而出的一个智能物种,本质上就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缘关系。在人类历史发展演进的过程中,这二者之间,有过对立,有过混乱,有过和谐,有过平衡。顺应自在的自然环境,以求生存,是人类的天性;改造自在的自然环境,以求更好地生存,是人类的特性。总而言之,生存与发展的需求,总是促使人类与自然环境保持一种根本性的关系。在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自然界从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对它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变成了对人类有益的、为人服务的对象。它或者作为人类的生活环境而出现,或者成为人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资料来源,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故而,人类在生存实践中必须与自然环境保持和谐,包括在人类发展中对于自在的自然世界的改造,也应当把握适度。

(选自宋生贵《人类生存的诗意之源》,有删改)

1.下列关于诗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意不仅在于使用优美的词汇,表达理想景观;更是一种使我们超越事物一般状态的感觉。
B.诗意使麻木、散漫、暗淡无光的生命获得再生之力,使生活变得迷人,有光彩,神秘,不可思议。
C.诗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诗意或可称为中国文化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是前人为我们留下大量诗歌的原因。
D.人类追求的诗意的生活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的,其理想境界是自由与和谐。
2.下列材料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三】的观点的一项是(     
A.山中一夜饱雨,次晨醒来,在旭日未升的原始幽静中,踏着满地的折枝和仍在流泻的细股雨水,步上山去。
B.修建青藏铁路时,修建了众多的野生动物通道,以保障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迁徙和繁殖。
C.我国发射了“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与极地轨道气象卫星相辅相成,构成我国气象卫星应用体系。
D.山脚下,小河旁,水田里,一头牛,一个人,似乎未动,其实在动。
3.为更好地理解【材料一】,小编找到了陈子昂《感遇(其三十四)》原诗,请你阅读全诗并完成小题。

《感遇(其三十四)》

陈子昂

朔风吹海树,萧条边已秋。

亭上谁家子,哀哀明月楼。

自言幽燕客,结发事远游。

赤丸杀公吏,白刃报私仇。

避仇至海上,被役此边州。

故乡三千里,辽水复悠悠。

每愤胡兵入,常为汉国羞。

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

【注】①此诗作于万岁通元年(697),作者从建安王武攸宜东征契丹。②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作战骁勇,带兵有方,但他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却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勾勒出边塞凋零、萧瑟之景,奠定了全诗苍凉雄浑的感情基调。
B.“亭上谁家子”运用设问,明月楼上的戍卒是谁家子?引发读者的遐思。
C.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豪侠之士,他自述胸怀大志,刚一成婚就离家远游。
D.本诗“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很得汉魏诗歌的特点。
(2)诗评家评论此诗“词旨幽邃”,请结合全诗赏析。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特点。
◎后台回复
回复:___________
5.后台收到了这样一条留言,请你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编辑一条信息,对他的困惑进行回复,不少于150字。
留言:我们也不是诗人,“诗意生活”离我们太遥远了,它有什么作用吗?
2023-06-2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新生分班检测语文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