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标点符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5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冬天一拉开帷幕,就是一出长达半年的大剧,我们偎在火炉旁吃东西听故事的时候,山林的狍子野兔正努力扒开厚厚的积雪,寻找干枯的浆果和蘑菇,留鸟在树缝中探寻僵死的虫子果腹。一场又一场壮丽的日落染红了西边天,一场又一场辉煌的日出,让我们懂得黑暗不是没有尽头的。人们进入腊月就忙年了,买春联年画蜡烛爆竹,买烟酒糖茶和罐头,买冻梨冻柿子,买花生瓜子,当然女孩子还要买漂亮的发夹和鲜亮的头绳,让彩蝶先于春天落到我们头上。大人们宰年猪,蒸年干粮,洗被扫尘。

熬过一冬,向阳山坡的积雪开始消融时,蓝紫色毛茸茸的耗子尾巴花就顶着冰凌开了。体恤我们的春天,想着这地方的人被寒风吹打了半年,怪不容易的,便把羽翼伸向这里了。它所到之处,冰雪作古,草木萌生,糊了一冬的窗纸和毛毡拆卸下来,屋子陡然明亮起来,鸡架被挪回园田,我们买来猪仔,了无生气的猪圈又有生气了。看门狗不必蜷缩在窝里,它们以主子的姿态,得意扬扬地站在院门口,审视过往行人。若是主人的亲戚和熟人,它们无需请示,摇着尾巴就迎进院子了;若是与我们没过往的,它们就汪汪叫,提醒着生人来了。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买春联年画蜡烛爆竹、烟酒糖茶和罐头、冻梨冻柿子、花生瓜子。”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画横线部分使用了分号,分析其中的分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2024-04-05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方的黄牛一般分为蒙古牛和华北牛。华北牛中要数秦川牛和南阳牛最好,个儿大,肩峰很高,劲儿足。华北牛和蒙古牛杂交的牛更漂亮,犄角向前弯去,顶架也厉害,而且皮实、好养。谁都知道要看体形、牙口和精神儿。光凭这些也许能挑到一头不坏的,可未必能挑到一头真正的好牛。关键是得看脾气,拿根鞭子,一甩,的一声,好牛就会瞪圆了眼睛,左蹦右跳。这样的牛干起活来下死劲,走得欢。疲牛呢?听见鞭子响准是把腰往下一塌,闭一下眼睛。忍了。这样的牛,别要。我插队的时候喂过两年牛,那是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村儿——清平湾。

我们那个地方虽然也还算是黄土高原,却只有黄土,见不到真正的平坦的塬地了。由于洪水年年吞噬,塬地总在塌方,顺着沟、渠、小河,流进了黄河。从洛川再往北,全是一座座黄的山峁或一道道黄的山梁,绵延不断。树很少,少到哪座山上有几棵什么树,老乡们都记得清清楚楚;只有打新窖或是做棺木的时候,才放倒一两棵。碗口粗的柏树就稀罕得不得了。要是谁能做上一口薄柏木板的棺材,大伙儿就都佩服,方圆几十里内都会传开。

1.下列选项中,破折号的用法与“那是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村儿——清平湾”中破折号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那时在湖南一所偏僻的山村农校——湘西雪峰山麓的安江农校任教的青年袁隆平便下定决心。
B.为了自己的“种子事业”,他的足迹延伸到了植物学家的“无人区”——西藏。
C.钟扬采集到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曲雪兔子。
D.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2.文段“‘嗖’的一声”一句中的“嗖”这一拟声词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说明。
3.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第70届法兰克福书展上组织了一场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出版业影响的在线讨论,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认为,全世界出版业都在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尽管出版业没有像其他一些行业经历需求崩溃,但疫情对该行业的影响是的。

疫情影响雪上加霜,再加上数字经济方兴未艾,社交媒体信息过载,三重冲击,对于传统书业的经营者来说,在制定经营战略时,他们不得不,因为一旦决策错误,情况则会更糟。尽管书业相对新闻报纸、广播电视、大众杂志等与读者近距离、即时性产生连接的热媒介而言,其以专业性、深度性和长时效的冷媒介特点,尚存优势。但无论是媒介还是媒介,在社交媒体迅速崛起的时代,读者纷纷离场转向屏读,却是不争的事实。

面对读者转场,传统的书业并没有做好准备和预案。当新东方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转型时,董宇辉的直播带货成为社会热点,特别是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化石成金的主播卖书案例,竟然生发了社会对于读书价值的讨论。人们普遍认为董宇辉出圈的根本原因是他读了太多的书,很快形成了你在读书上花的时间都会在未来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的共识。社会大众纷纷点赞,书业专业人士也对董宇辉,认为董宇辉的直播卖书,才是真正的读书人卖书。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下列语句中的引号与文中划波浪线“转场”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但不久,他们竟一同被捕,我的那一本书,又被没收,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了。
B.他的每一条皱纹里,似乎都流露出睿智与仁爱之光。他哪里有一丝一毫的“丑陋”?
C.他平日里喜欢占小便宜,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为好。
D.在那个艰苦的年代,红军战士们走过了“天下最难走的路”。
2024-04-0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天立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闲暇时翻阅相册里的老照片,意外地发现一张几年前拍摄的槐。不知当时是不是打开了滤镜,照片里一朵朵的花被映衬得特别惹眼。的花儿呈小米粒状,一侧的棱线上白中带浅黄;盛开的则花瓣微张,颜色洁白;一根根略微弯曲的花蕊傲立在花瓣里,蕊上的茸毛清晰可见。几串浅绿的椭圆嫩叶被枝条上错落的尖刺托起,更能衬托出槐花的白。仔细端详拍摄的槐花,室内似乎也有了槐花的甜香。于是,照片里的槐慢慢鲜活起来。

我对槐树,只要槐树在春天长出细嫩的新芽,我就开始期盼它快点花满枝头。那时的我每次走出家门,总要朝树上望一望,生怕因为一时疏忽而错过这些白精灵。花开时节的槐树就像一位的妙龄少女,带给人的是视觉上的淡雅素白,是嗅觉上的甜润幽香,是感官上的沉稳内敛。悠悠扬扬,缕缕暗香,待花香散尽,槐树又在路边为人遮阳,真可谓:你许它路边立足,它许你一路幽香;你许它一袭绿裙,它许你一季清凉!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标点符号的恰当运用,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波浪线部分中逗号的表达效果。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请结合语句分析通感这一修辞的特点。
2024-04-05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高考全真模拟卷(六)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记得有多久没有数过星星了,抬头望天俯身看地的感觉似乎已经离我好远好远了。站在阳台上,隔着那些被几何化的不锈钢防盗网,望着被分割成俄罗斯方块般的世界,看着闪烁的霓虹灯和过往匆匆的都市人,我总觉得有一个声音在召唤着我。

那是童年时的那只蟋蟀的声音。

儿时,在外婆家。“唧……唧……唧……”的虫鸣声似乎成了乡村每晚必定上演的歌剧,蟋蟀们如矜持羞涩的少女,又如__①__的绅士,不用伴舞,不用伴奏,只是清唱,顶多来个小组唱,就这么简简单单,却和着泥土的气息,唱出了自然与生命的真谛。外婆不知从哪里给我捉来了一只蟋蟀,我把它养在一个花盆里。一次,邻居小姐姐把她的蟋蟀放在我的蟋蟀身边,我们用枯树枝轻轻撩拨。忽然,两只蟋蟀大战了起来。几个回合之后,小姐姐的那只败下阵来,我的那只却是一副__②__的模样。我们为蟋蟀的精彩表演啧啧称赞。后来,我在作文中常常写到那只蟋蟀,老师说我的作文中充溢着一种乡情。

我的童年就这样在蟋蟀的吟唱声中度过。后来我还是被带进了城市,带进了贴着红白蓝瓷砖的高楼,带进了有空调有电脑有俄罗斯方块游戏,却没有泥土没有草丛没有蟋蟀的房间……在城市,我习惯了这种俄罗斯方块般的生活。早出晚归,步履匆匆。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段中有两处使用了省略号,请分别指出其作用并分析其表现力。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站在阳台上,我总觉得有一个声音在召唤着我”,并不影响语意表达,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了。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太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在中国, 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 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 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顺便说上一句:外国诗词中似乎少见。

1.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她一手提着竹篮, 内中一个破碗, 空的, 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B.因为要考虑和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C.看到有个告示禁止中学学生在晚上九点钟以后到街上去,他就觉着又清楚又明白:这种事是禁止的,好,这就行了。
D.上面我说了三方面的情形: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
3.根据下面内容概括要点,给“雨水”下一个定义,要求表达简明通顺,40字以内。
①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二个节气,每年公历2月18——20日交节。
②雨水的涵义是降雨开始、 雨量渐增。
③雨水时节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忽冷忽热,乍暖还寒。
2024-04-05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关于这街角,最早的记忆是布店。这布店卖的多是些普通布料,裁好的衣片、裤片、口袋布、鞋面布。看上去有些冷清,其实生意是足够做的。那时候,生活也比较消停,不像现在这样急和爆,什么都要做满。看看都是些小生意,还时有时无的,可也没看它说要倒闭。

说来也挺奇怪,其实,只要隔一条马路,就很喧闹了。店面集中,车辆也集中,而且,有一家大绸布店,那里可比这里的货色齐全,也时新。可是,那有那的生意,这有这的生意,相安无事。仔细想来呢?倒也是,各有各的客源。那边是供外边人专程来买的,这边呢,是住家,日常用度的零碎需要。那闹市里的喧嚷,并不曾漫过来,它的清寂呢,也不曾冲淡那边的热火劲。就这样,并存着。这就是城市的生态地理,各种声气,像河水在河床里,哪怕盘互交错,终还是各循各的脉理。

其实,弄内,深处,亦是嘈杂的。就像人的心,外表再平静,内心里终也有一点悸动,但因为涵养,包住了。那弄内的杂芜,也漫不到街沿上,在自己的河床里流淌。店员在店内活动着,外边的街景在季节中转换。冬季是空旷的,因为树上的枝叶萧条了。春季自然是要繁闹得多,甚至,也有些缤纷的色彩,店里进的布里,花色也多了。夏天,光与影是比较激烈了。再接着,秋天,又开阔了,倒不是树叶的问题,而是,空气,清澄与爽利,天便高远起来。虽然是混凝土的世界,却也触碰得着些自然。

1.下列句子中的“什么”与文中加点的“什么”,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河沿上走着的人闻到了一种什么花香,还夹着一种腥味儿。
B.无论做什么工作,只要对社会有贡献,就是有价值的。
C.她原是一个女短工,专给地主家拆洗衣服、侍候坐月子什么的。
D.军事史学家们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是什么击落了这架喷气式飞机。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街道的喧嚷与清寂互不打扰地并存着”,语意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中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2024-04-05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四五年来,除非有要紧的事,简直没有出过门。不是不爱旅行,是怕由旅行而来的那些别扭。我能走路,不怕吃苦,按说该常出去跑跑了,可是我害怕,于是“没有地方比家里好”就几乎成了格言。

跟许多人一块旅行,领教过了,不敢再往前巴结。十个人十个意见,游遍了全球,还是十个意见。甲要看山,乙主张先去买东西,而丙以为应先玩八圈小牌,途上不打死一个半个的就算幸事。意见既不一致,而且人人想占便宜,就是咱处处讲退让,也有受不了的时候。再说呢,人多胆大,凡是平常不敢做的都要做做。谁都了解农民的疾苦,平常也老喊着到乡间去;及至十来位文明人到了乡间,偷果子,踏青苗,什么不得人心的事都干得出。举此一例,已足使人望而却步;要旅行,我一个人走。可是一个人又寂寞。顶好找个地理熟、人性好、彼此说得来的,而且都不慌不忙地慢慢地走,细细地看。这个伴上哪里找呢?即使找到,他多半是没工夫;及至他有了空闲,我又不定怎样。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跟许多人一块旅行,领教过了,不敢再往前巴结。”中的“领教”和“巴结”极具表现力,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除非有要紧的事”中的“除非有”换成“如果没有”,意思相近。
B.将“就是咱处处讲退让”中的“处处”换成“时时”,情感表达更强烈。
C.将“谁都了解农民的疾苦”中的“了解”换成“晓得”,更符合上下语境。
D.可以将“已足使人望而却步”中的“望而却步”换为“望而生畏”。
3.恰当地使用标点符号会增强文字的表现力。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画横线部分都使用了问号,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4-04-0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高加林挽着一篮子蒸馍加入这个洪流的时候,他立刻后悔起来。他感到自己突然变成一个真正的乡巴佬了。他觉得公路上前前后后的人都朝他看,他,一个曾经是潇潇洒洒的教师,现在却像他的老父亲一样,上集卖蒸馍去了!他的心难受得像无数虫子在咬着。路上,他想起父亲临走时吩咐他,叫他卖馍时要吆喝,他的脸立刻感到火辣辣地发烧。

他满脸通红朝公路两头望了望,见没什么人。于是就像做一件见不得人的事一样,匆忙地折身走进了公路边的那条拐沟里。他在这荒沟里走了好一段路,直到看不见公路的时候才站住。他站住,张了一下口,但没勇气喊出声来,又张了一下口,还是不行。短短的时间里,汗水已经沁满了他的额头。四野里静悄悄的,几只雪白的蝴蝶在他面前一丛淡蓝色的野花里安详地飞着,两面山坡上茂密的苦艾发出一股新鲜刺鼻的味道。高加林感到整个大地都在敛声屏气地等待他那一声白蒸馍哎——!啊呀,这是那么的难人!他感到就像要在大庭广众面前学一声狗叫唤一样受辱。他用手背擦了一下额头的汗水,决心下一声非喊出来不可!他狠狠地咽了一口唾沫,把眼一闭,张开嘴怪叫一声:白蒸馍哎——他听见四山里都在回荡着他那一声演戏般的,悲哀的喊叫声。他牙咬住嘴唇,强忍着没让眼里的泪花溢出来。

他直愣愣地在这个荒沟野地里站了老半天,才难受地回到公路上,继续向县城走去。从他们村到县城只有十来里路,但他感到这段路是多么的漫长和艰难。他知道,更大的困难还在前头——在那万头攒动的集市上!

1.下列对原文的解说或者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潇潇洒洒”,运用叠音词,强化高加林当老师的潇洒。
B.“安详地飞着”,以动衬静,反衬了当时环境的安静。
C.“敛声屏气”,改为“平心静气”更能表现“静悄悄”。
D.“把眼一闭”,表现高加林狠下决心与处境的难堪。
2.请结合材料内容,分别指出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
(1)“白蒸馍哎——”
(2)他知道,更大的困难还在前头——在那万头攒动的集市上!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他站在那里张了两次口都没勇气喊出来。”语义基本相同,但是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地在水边玩耍了。

老船夫不论晴雨,必守在船头。有人过渡时,便略弯着腰,两手缘引了竹缆,把船横渡过小溪。有时疲倦了,躺在临溪大石上睡着了,人在隔岸招手喊过渡,①翠翠不让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捷地替祖父把路人渡过溪,一切皆溜刷在行,从不误事。

风日清和的天气,无人过渡,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门前大岩石上晒太阳。或把一段木头从高处向水中抛去,嗾使身边黄狗自岩石高处跃下,把木头衔回来。②或翠翠与黄狗皆张着耳朵,听祖父说些城中多年以前的战争故事。或祖父同翠翠两人,各把小竹做成的竖笛,逗在嘴边吹着迎亲送女的曲子。③过渡人来了,老船夫放下了竹管,独自跟到船边去,横溪渡人,在岩上的一个,见船开动时,于是锐声喊着:

爷爷,爷爷,你听我吹,你唱!

爷爷到溪中央便很快乐地唱起来,哑哑的声音同竹管声振荡在寂静空气里。④

1.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2.下列句子中的“如”与文中加点的“如”,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请你如实回答问题
C.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
D.唐代有许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3.“溪中仿佛也热闹了一些。”这句话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2024-04-0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高三下学期大数据语文调研联合测评(V)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