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论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子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①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②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选自《论语》)

【注】①周任:上古时期的史官。②兕(sì):独角厚。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子:季康子。春秋时,对长者,老师以及贵族卿大夫等都可以尊称为夫子。
B.有事:这里指军事行动。古代把祭祀和战争称为国家大事。
C.国:卿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家:诸侯统治的政治区域。
D.兼墙:国君宫门内迎门的小墙,又叫做屏。因古时臣子朝见国君,走到此必肃然起敬,故称“萧墙”,萧:古同“肃”。这里借指宫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围绕“季氏将伐颛臾是错误的”这一观点展开反驳,通过孔子与他的学生冉有、季路之间的对话,批驳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阐明了“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B.第1段孔子对弟子的批驳,语势跌宕起伏,说理层层深入,表达非常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C.第3段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形式整齐,音调和谐,气势贯通,层次性极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D.本文通过对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使人物的形貌和个性心理如在眼前。例如,孔子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当仁不让,直面邪恶,充分地显示了出来。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孔子批评冉有,说了哪几点内容,请做简要回答。
2023-03-27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五中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臣也。何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不持,颠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矣。虎兕出于,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注释:①季氏,季康子,名肥,春秋鲁国大夫,把持朝政。②颛臾(zhuānyú),小国,是鲁国的属国。③冉有和季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家臣。④指周之先王。⑤主管祭祀蒙山的人。东蒙,山名,即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南。⑥这里指季康子。春秋时,对长者,老师以及贵族卿大夫等都可以尊称为夫子。⑦上古时期的史官。⑧古读bì,季氏的私邑,及今山东费县。

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虎兕出于                                        柙:关猛兽的笼子
B.且尔言                                        过:错误
C.君子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疾:通“嫉”,嫉妒
D.夫子                                             相:辅佐
2.下列选项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伐为                                     申之孝悌之义
B.是社稷臣也                              齐桓晋文
C.危不持,颠不扶                  蟹六跪二螯
D.今不取,后世必子孙忧            且君尝晋君赐矣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B.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C.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虽然仅三百多字,却是波澜起伏,摇曳多姿。孔子针对冉有之言,从不同的角度作答,且都抓住要害,鞭辟入里,要言不烦,以理服人。
B.选文包含了孔子对季氏的谴责和对学生的教育两方面的内容,在与冉求、子路的谈话中宣传了行仁政、施教化的政治主张,表现了对自己的政治理想执著的追求。
C.选文具有非常浓厚的论辩色彩,孔子以充足的理由谴责季氏攻打颛臾的战争决策,多方面论证季康子的错误,在其中运用了驳论、比喻论证、归纳推理等多种逻辑方法。
D.选文中的比喻句形象的表达了孔子的观点,如“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用盲人搀扶者的失职来比喻冉有、季路作为季氏家臣而没有尽到责任。
2023-03-25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新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下列有关《论语》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也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
B.《论语》的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C.《论语》由孔子编写,全书共20篇;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D.“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023-03-1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神木市神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②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③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⑦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第六十四章)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于事而慎于言(敏捷)                                致知在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B.君子于义(知晓,明白)                         人皆有不人之心(忍受)
C.文胜质则(虚饰,浮夸)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哀痛,怜悯)
D.今人见孺子将入于井(突然、忽然)   斯语矣(听从)
2.下列选项中,不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B.知者不惑                                   若火之始然
C.曰余食赘行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D.其脆易泮                                        客得之,以说吴王
3.下列选项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不仁,如礼何                    后能安
B.质胜文                         岳阳楼之大观也
C.见贤思齐                         积土成山,风雨兴
D.欲治国者                           君不能者
4.下列选项中,句式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A.辞让之心,礼之端也B.治之于未乱
C.仁以为己任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B.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者也
C.大学之道D.小人喻于利
6.下列对文段⑦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同情心。古代圣贤之君正因为具有同情心,所以才会行仁政。而一旦施行仁政,天下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治理好。
B.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推导仁政。由于这种恻隐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这就是孟子的思路。
C.这一章是孟子“性善论”的精髓。孟子认为,人不会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叫声而把他推下井去,由此可见人都具有恻隐之心,人性本是善良的。
D.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包含四个方面,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简称为“四心”。而这“四心”是“仁义礼智”这四种道德范畴的发端。
7.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和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开创了儒家学派,被尊称为“圣人”,其后继者孟子被尊称为“亚圣”。《论语》共二十篇,是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其编辑者是孔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
B.南宋理学家朱熹从《礼记》中摘出《中庸》《大学》两篇分章断句,加以注释,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四书”不仅保存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也体现出早期儒学形成的轨迹,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成为儒学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经典著作。
C.老庄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和表达常有突破俗见之处。比如老子看到“有”依赖于“无”起作用,庄子看到“无用”与“有用”之间的转化,都体现出朴素的辩证哲学思想。
D.儒教,跟佛教、道教并称为“三教”。以“儒家思想”为最高信仰,为儒客推崇,历代儒客尊孔子为“先师”。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②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③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9.材料⑦孟子在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后是如何展开分析论证的?
2023-03-14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三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与?夫颛臾,昔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将焉用彼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高中生物,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夫如是,故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既来,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无乃尔是与                          过:过错
B.君子疾夫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舍:舍弃,回避
C.则将焉用彼                              相:辅助
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             倾:倾诉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昔先王以为东蒙主/不能
B.且在邦域中矣/既来,则安之
C.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将焉用彼相矣/故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
D.不患寡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不在颛臾,在萧墙之内也
3.以下五句话中,全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原则的一组是(     
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②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③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④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⑤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驳,围绕“季氏将伐颛臾是错误的”这一观点展开反驳,通过孔子与他的冉有、季路之间的对话,批驳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阐明了“治国以理”“为政以德”的主张。
B.第1段孔子对弟子的批驳,语势跌宕起伏,说理层层深入,表达非常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C.第3段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形式整齐,音调和谐,气势贯通,层次性极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D.本文通过对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使人物的形貌和个性如在眼前。例如,孔子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当仁不让,直面邪恶,充分地显示了出来。
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2023-03-09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五中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论语﹒雍也》)

②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1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2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论语﹒子路》)

③子曰:“为命3,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4。”

(《论语﹒宪问》)


注释:【1】说:通“悦”。【2】器:使用。【3】命:指外交辞令。【4】裨谌、世叔、子羽均为郑国大夫。行人,官名,古代外交官。子产,郑国的卿。
(1)解释第①则中画横线的句子。
(2)上述材料反映了孔子在使用人才方面有着怎样的见解?请任选两则简要说明。
7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1)请将下列英译《论语》相应的原文内容准确翻译默写出来。
Confucius said:“If I have coarse grain to eat,cold water to drink,and my bended arm for a pillow,there is joy to be found in these things。Riches and honors acquired by unrighteous means are like floating clouds to me。”(The Analects)
(2)《论语》对中国文化的某些特质比如“乐生”的生命精神、“乐群”的生存智慧、“乐观”的生活态度、“乐感”的人性追寻(即追求人性的和谐完满)等,具有源头性的影响。请从下列《论语》中任选一则,结合其具体内容谈一谈上述相关的文化特质在其中的体现。

①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

②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③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④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⑤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⑥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2023-01-06更新 | 26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清华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斯语矣。”(《颜渊》)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颜渊》)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里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B.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C.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D.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问其                            目:条目,细则。
B.雍虽不敏,请斯语矣       事:从事,实行。
C.尧舜其犹                    病:弊病。
D.不仁者,不可以久处       约:贫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孔子与樊迟的对话可知,樊迟向孔子问“知”,孔子回答的“知人”指的是知人善任。
B.孔子认为只有做到“克己”,让自己的德行完全合乎“礼”,并且能够“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才可以被称作“仁人”。
C.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意味着对每一个人来说,可怕的不是他不具备仁德,而是他丧失了追求仁德的愿望。
D.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可以长处乐”,因为这些人如果长期处在安乐中,会忘乎所以,流于淫滥。古今中外那些“富贵而淫”的人物往往就是如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5.关于什么是“仁”,孔子回答颜渊、樊迟分别是“克己复礼”“爱人”,回答仲弓、子贡分别是什么?然后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孔子所说的“仁”的理解与认识。
2023-01-04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新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综合检测语文试题
9 . 下列对这则《论语》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A.“而好犯上者”的“而”表转折,可翻译为“却”。
B.“孝弟”的“弟”是通假字,通“悌”,意思是“敬爱兄长”。
C.“其为仁之本与”的“其”是语气词,表反问,可译为“难道”。
D.有子认为“仁”的根本是“孝弟”。
2022-12-1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五十七中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昔者越王勾践用范蠡、计然。计然曰:“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区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修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饮,遂报强吴,观兵中国。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支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

子贡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原宪糟糠,匿于穷巷。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与之分庭抗礼。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乎?

白圭,周人也。当魏文侯时,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能薄饮食,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盖天下言治生白圭。

(《史记·货殖列传》,有删改)

材料二

(1)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孔子家语》)

(2)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踰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踰焉。”(《论语·子张》)


【注】①废著:犹“废举”“废居”,买贱卖贵。②原宪,字子思,孔门七十二贤之一。③货殖:指商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
B.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
C.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
D.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币,古人用作馈赠或祭祀的丝织品,引申为财物、货币,文中指货币。
B.厌糟糠的“厌”指“满足”,与《短歌行》“山不厌高”的“厌”义同。
C.分庭抗礼,以平等的礼节相见。古代宾主相见,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
D.祖,形声字,文中指效法、宗仰,与“唐宗宋祖”中“祖”字意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货殖生利,要洞悉“时”“用”。计然认为,应该了解货物何时为人需求购用,货物贵到极点时,要及时卖出。
B.勾践能够灭吴并称霸中原的主要原因有:按计然的策略治国十年,使国家富强;重赏士兵,使士兵勇于作战。
C.谋财兴家,应择地、择时。范蠡功成身退后择陶邑隐居,借陶邑的位置优势与时逐利,富有后,还行仁德之事。
D.白圭经商如治国施政、统兵作战,他认为经商需要的不是智、勇、仁、强,而是权变、决断、取予、有所持守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
(2)能薄饮食,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
5.材料一中说“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请结合材料一、二,概括子贡对孔子名声、思想的传播起了哪些作用。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