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孟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选自《齐桓晋文之事》)

材料二:

齐宣王问曰:人皆谓我毁明堂,毁诸,已乎?

孟子对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

王曰:王政可得闻与?

对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

王曰:善哉言乎!

曰:王如之,则何为不行?

王曰:寡人有,寡人好货。

对曰:昔者公刘好货,《诗》云:‘乃积乃仓,乃裹馀粮,于橐于囊。思戢用光。弓矢斯张,干戈威扬,爰方启行。’故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囊也,然后可以爰方启行。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对曰:昔者太王好色,爱厥妃。《诗》云:‘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选自《人皆谓我毁明堂》)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此四者A天下之穷B民C而无D告者E文王发政F施仁G必先H斯四者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罔,同“网”,指陷害,与“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二章)的“罔”词义不同。
B.孝悌,善侍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现常用“友悌”形容“兄弟相友爱”。
C.善,与“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的“善”词义相同。
D.疾,与“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齐桓晋文之事》)的“疾”词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百姓如果没有恒心的话,就会不遵守礼义法度,无所不为;而“无恒心”的原因正是“无恒产”。
B.孟子不仅提出了养民,还提出了教民,在解决了生活问题之后,还要发展教育事业,让孝悌之理深入民心。
C.孟子以文王治岐为例,提到王政的具体内容,关乎耕者、仕者、商人、罪人等,并强调要关心鳏寡孤独者。
D.当齐宣王以自己“好货”“好色”推托时,孟子则用公刘、古公亶父之例说明关键要让百姓也“好货”“好色”。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2)人皆谓我毁明堂,毁诸,已乎?
5.依据材料一,概括使百姓拥有“恒产”的具体措施。
2024-05-13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问卷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选自《齐桓晋文之事》

材料二:

邹与鲁哄。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教。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较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注】哄:即哄斗,交战。莫之死:即莫死之,没有为他而死的。之,代长官。反之:报复在上位的人的机会。④无尤焉:不要怪罪百姓。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君之民A老弱B转乎沟壑C壮者D散E而之F四方者G几千人矣
2.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罔”,同“网”,张网捕捉,比喻陷害。如文中的“罔民而可为也”,“罔民”译为陷害百姓。
B.“岁”,在古代有木星的含义。古人因认识到木星约十二年运行一周天,故通过观测木星在哪个星次来纪年。“岁”可译为“年”,如本文的“乐岁终身饱”。
C.“疾”,本义为伤病、外伤,可引申译为“憎恨”,如文中的“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也可译为“损害”,如《齐桓晋文之事》的“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
D.“凶”,本义为凶险、灾难、不吉利。又可引申用于描述农作物收成不佳的情况,如本文的“凶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百姓不遵守礼义法度,无所不为,犯了罪就应该处罚他们,这是明君的做法。
B.孟子游说齐宣王所言反映人民要求摆脱贫困,向往安定生活的愿望,表现了孟子关心民众疾苦、为民请命的精神
C.让穆公感到不解的是,死了一批官员,但是没有一个百姓愿意为长官效死。孟子认为这是君与民、官与民的关系问题。
D.孟子引述曾子的话“出乎尔者,反乎尔者”,就是要让穆公知道,事出必有因,若真要追究的话,那么弃百姓于不顾的官员,才是造成恶果的主要原因。
4.将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
5.结合两则材料,请简要概括君王实现“保民而王”的具体措施。
2024-04-18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三锋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 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                                                                                       

(《孟子·告子下》)

君子之求利也略,其远害也早,其避辱也惧,其行道理也勇。                            

(《荀子·修身》)

1.两则材料都表现了          的义利观。
2.请谈谈你对“其行道理也勇”这句话的认识。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

(二)

女子必自择丝麻,良工必自择完材,贤君必自择左右。劳于取人,佚于治事,君子欲誉,则必谨其左右为上者,譬如缘木焉,务高而畏下兹甚。六马之乖离,必于四达之交衢;万民之叛道,必于君上之失政。爱之则存,恶之则亡,长民者必明此之要。故南面临官贵而不骄,富而能供,有本而能图末修事而能建业久居而不滞情近而畅乎远。察一物而贯乎多,治一物而万物不能乱者,以身本者也。

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而达诸民之情。君子莅民,不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若责民所不为,强民所不能,则民疾;疾则僻矣。水至清即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民有小过,必求其善,以赦其过;民有大罪,必原其故,以仁辅化。如有死罪,其使之生,则善也。

政不和,则民不从其教矣;不从教,则民不习;不习,则不可得而使也。君子欲言之见信也,莫善乎先虚其内;欲政之速行也,莫善乎以身先之;欲民之速服也,莫善乎以道御之。故自非忠信,则无可以取亲于百姓者矣;内外不相应,则无可以取信于庶民者矣。

(节选自《孔子家语•入官》)

(1)文本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有本A而能图B末C修事D而能建E业F久居而不滞G情H近而畅乎远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王,古代帝王,一般特指历史上尧、舜、禹、汤、文、武等几个有名的帝王。
B.贼,有“破坏”“伤害”之意,也指抢劫或偷窃财物的人。在文中的意思是“伤害”。
C.左右,左边和右边,意思是“身旁,代指在身边侍候的人,有时指近臣。
D.责,在文中理解为“要求”,与《促织》中“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的“责”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恻隐之心……非人也”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恻隐心、羞恶心、辞让心、是非心”是人应有的四种德行,读来气势酣畅。
B.“为上者,譬如缘木焉,务高而畏下兹甚”,地位越高就越担心有灾患,这就为后文不要失政的论述提供了依据。
C.“水至清即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在提醒君子为政的时候千万不要苛刻,而要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原则处理事务。
D.政令不和谐,民众就不服从教导,因而不习惯遵守法令法规,必于君上之失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
②为上者,譬如缘木焉,务高而畏下兹甚。
(5)结合文本二简要概括“行不忍人之政”的一些具体做法。
2024-04-0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六县九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13-14高三上·福建三明·阶段练习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
①(孟子曰:)“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滕文公下》)
②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孟子·尽心上》)
[注解] ①子莫:人名。
1.从语段①看,杨朱主张“        ”,墨翟主张“          ”。
2.结合语段②,分析孟子反对与提倡的观点。
2016-11-18更新 | 611次组卷 | 8卷引用:2015届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仿真考语文试卷
14-15高三下·浙江·期末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子》)
②有德者虽年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虽年高于我,我必远之。(《朱熹家训》)
1.孟子和朱熹都强调交友要重视一个字,那就是            
2.针对交友,我们从孟子和朱熹的话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016-11-18更新 | 116次组卷 | 4卷引用:2015届浙江省严州中学高三下学期仿真测试(二)语文试卷
7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论语·为政》)

孟子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

(《孟子·梁惠王下》)

1.这两则材料所说察人的角度有何不同?
2.结合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孟子察人观点的看法。
2019-10-24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三3月教学测试语文试题
15-16高三上·浙江嘉兴·期末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
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选自《孟子·告子下》)
[注释]①丹之治水:白圭,名丹,字圭,战国时水利专家,其治水主要在于筑堤塞穴。②壑:本义为沟壑,这里扩大指受水处。
1.白圭治水与大禹治水两者有何不同?
                                                                                           
2.简要分析材料中所体现出的孟子的有关思想。
                                                                                           
2016-11-18更新 | 145次组卷 | 5卷引用:2014-2015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1.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子路的特点是“_____”,大舜的特点是“_______”。(填成语)
2.上述文段告诉我们怎样的做人道理?用自己的话加以概述。
2016-11-1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浙江湖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