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弃疾(1140-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辛弃疾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山,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濛濛?

【注释】①谢家子弟:谢家子弟讲究举止风度,其服饰端庄大方如芝兰玉树一般。②相如:此处指西汉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以风度才情出名。③太史公:指司马迁。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开篇由远及近.从灵山群峰写到飞瀑小桥,画面壮阔又秀丽。
B.词人用诙谐幽默的语气写出老天不放他悠闲,让他统率十万兵马。
C.词人结庐齐庵,每当皓月当空之时,可以看到状如龙蛇的松影。
D.该词最后,用典取事驱遣自然,语既超旷,意又平和,韵味无穷。
2.词人在写景时,往往会把主观情感投射在景物中,主观情感会影响词人对外界的感知,请谈谈词中所写之景体现了词人的哪些情感。

2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是对“提刑”的美称。(3)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D.“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2.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2023-06-17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注】①茂嘉:辛弃疾族弟,时因事贬官。此词大约作于词人闲居铅山期间。②马上琵琶:指王昭君出塞事。③“更长门”句:汉武帝的陈皇后失宠时辞别“汉阙”,幽闭长门宫。④燕燕:《诗经·邺风》有《燕燕》诗,相传为卫庄公之妻庄姜望着燕燕双飞,送别休弃去国的庄公之妾戴妫而作。⑤向河梁:指李陵送别苏武归汉。

1.下列关于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借三种悲鸣的鸟声起兴,形成强烈的悲戚气氛,并寄托了自己的悲痛心情。
B.“算未抵、人间离别”将人间离别和啼岛的悲鸣作一比较,引出下文转入送别正题。
C.“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写啼鸟也解人间恨事,衬托人的离别之恨。
D.“谁共我,醉明月”将上文中凌空驰聘的想象和描写迅速地归结到送别茂嘉的事。
2.辛词善于用典来抒发情感,请结合画线部分对此作简要分析。
2023-06-17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①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第二年,被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京口),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固山上。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词人登上北固楼远望,为其壮丽景象发出赞叹,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B.叠词“悠悠”意为连绵不尽的样子,词中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
C.“战未休”一词从侧面烘托出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的形象,引出下一问句。
D.本词围绕登北固亭这一内容,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大处落墨,视野开阔。
2.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下片都有一个问句,请分析其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之处。
2023-06-17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辛弃疾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注】①淳照八年(1181年),辛弃疾被劾去官后居于江西上饶带湖十年之久,本词作于此间。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作“效李易安体”,重在学易安“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也有稼轩语之雄浑粗犷。
B.“风景怎生图画”道出山中美景非画图能足,以虚写实,情景交融,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C.“青旗”三句既交代词人去处,又呼应下片“午醉醒时”,点出词人隐居生活的消夏状态。
D.全词借景抒情、情景相生,上片博山道中的风景清新秀美,下片酒家周围的环境清幽脱俗。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2023-06-1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怀仁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千年调

辛弃疾

开山径得石壁,因名曰苍壁。事出望外,意天之所赐邪,喜而赋。

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吾使丰隆前导,叫开阊阖。周游上下,径入寥天一。览玄圃,万斛泉,千丈石。

钧天广乐,燕我瑶之席。帝饮予觞甚乐,赐汝苍壁。嶙峋突兀,正在一丘壑。余马怀,仆夫悲,下恍惚。

【注】①本词约创作于庆元六年。其时辛弃疾因遭谏官攻击,被罢去职,隐居于江西铅山。②丰隆:古代神话中的雷神。③阊阖:西边的天门,化用屈原《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屈原在天门吃了闭门羹。④寥天一:天界。⑤玄圃:传说神仙居住的山。⑥燕:同“宴”,即宴饮。⑦苍壁:指至高无上的恩遇,只有将成霸业的秦穆公和将为正卿的赵简子才得到过苍壁。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序表明了写作的原因和心情。作者自以为得了天赐石壁,精神为之一振,作者在喜悦的心情下,写作本词。
B.屈原在主客观矛盾得不到解决时,常以幻想的方式求得精神寄托,本词也是如此,但同样是幻想到达天门,作者的经历与屈原却大相径庭。
C.下阕写受赐与怀乡。天帝设瑶池宴来款待我,“赐汝苍壁”意为“我要将苍壁赐予你”,是词人设想天帝对自己的勉励。
D.“一丘一壑”本指隐者的住处,词中“一丘壑”则指作者瓢泉宅第亭园的一部分,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明自己归隐的志向。
2.本词与《蜀道难》都使用了独特的艺术手法,呈现出浪漫主义的色彩,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辛弃疾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盘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注】①建康:今南京。②致道:史正志,字致道,时为建康府兼建康行官留守。③喷霜竹:指吹箫。④安石:即谢安,字安石,早寓居会稽,晋孝武帝时任宰相,“淝水之战”大败前秦苻坚,晚年位高遭忌被疏。⑤宝镜:《松窗杂录》载秦淮河有渔人网得宝镜,能照见五脏六腑,渔人大惊失手,宝镜落水,遂不能再得。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主题。词人登上高楼,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感慨。“闲愁千解”是形容愁苦极多,所谓“闲愁”是作者故作轻松,类似戏谑之笔。
B.上阕四、五两句,通过反问,把“吊古伤今”落到实处,感叹曾经的虎踞龙盘之地,而今却缺少如龙似虎的人才,只留下让人不禁悲凉的景象。
C.上阕“柳外”五句,写形写声,层次井然,以悲景衬悲情;下阕最后两句,都是虚笔,遥想明朝长江卷浪,会把岸上的房屋推翻,似在暗指南宋危机重重。
D.辛氏此词乃吊古伤今的典型之作。写景时,感情极其饱满浓郁:抒情时,笔调极为深沉悲凉、全诗设置了三个问句,强化了情感,也深化了主旨。
2.辛弃疾好用典故,此词可为明证,诗中典故有哪些?如何借此表现主旨?

8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辛弃疾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注】①此词写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辛弃疾53岁,闲居11年后被起用,又受到主和派诬陷而落职。②燃犀:点燃犀牛角。传说点燃犀牛角能照见水中鬼怪。③元龙:陈元龙,三国时人,为人忠亮高爽,有扶世济民大志。④冰壶凉簟:喝冷水,睡凉席,形容隐居自适的生活。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北浮云”既是如“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中真实的浮云,也指大宋沦陷的北国江山。
B.“斗牛光焰”与苏轼《前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中“斗牛”都指斗宿和牛宿。
C.“我觉山高,潭空水冷”与陆游《诉衷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中的“空”均是空荡的意思。
D.词最后三句与开篇战云密布的形象不同,夕阳中航船卸落白帆,在沙滩上抛锚,渲染一派和平景象。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有“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反问,这首《水龙吟》中,也有“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的慨叹。请从手法和情感两个角度比较异同。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 》去。

【注】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陷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该词写于词人闲居期间。①偃蹇:高耸、傲慢。

1.下列对于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山”入词,知情晓意,拟人生辉,效果类同辛弃疾《贺新郎》词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B.“岁晚太寒生”,着一“寒”字,一语双关,字面极言天气寒冷;深层而论,关涉政治严寒、人生坎坷。
C.下片着重写山中“明月”,既承接上片“劝我溪边住”,又另辟新的境界,展示“明月”与词人的情谊。
D.上片“青山招不来”,对我不理不睬,心生埋怨;下片“山头明月来”,对我相亲相近,深情款款。两相对比,爱憎分明。
2.词作结尾一句“夜夜入青溪,听读《 》去”中的空缺处应填入哪一部书名?有人填入《论语》,有人填入《庄子》,还有人填入《离骚》,你觉得应填入哪一种书名合适呢,请结合词作思想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023-06-04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

【宋】辛弃疾

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注】①别业:别墅,这里指辋川别墅。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但他大约四十岁后,就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②飞鞚:鞚是马勒,飞鞚即纵马疾驰。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诗首联交代了自己中年后信奉佛教,晚年隐居南山;颔联紧承此联,“独往”“自知”表现其隐居独游之乐。
B.王诗颈联从艺术上来看,“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从内容上看,于诗人半官半隐的人生困境中见其坚强、豁达。
C.辛词下阕的前两句用语极其简淡而又清新,把环境和人物描写得清雅秀洁,风韵悠然,营造出静谧美好的画面。
D.两首作品在结构上均是外以作者的行踪为次序,内以情感为核心,融情景中,寄意言外,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2.两首作品都描绘了出游时见到的景和人,但表达的情感各不相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23-06-01更新 | 24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检测(三)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