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明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9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雨中的猫

(美)海明威

旅店里只歇着一对美国夫妇。他们的房间在二楼,面对着海。海水在雨中涌起一道长线,退回到海滩,冲回来又在雨中涌起一道长线。美国太太立在窗前往外观望。外面,就在他们的窗下,有只猫蹲伏在一张滴水的绿色桌子下头。猫紧紧缩成一团,好不让雨水滴湿。

我下去把那只猫咪带上来。美国太太说。

我去吧。她丈夫在床上表示。

不,还是我去。可怜的猫咪想在外头一张桌子下头躲雨。

别淋湿了。他说。

妻子来到楼下,她经过柜台时旅店老板起身向她鞠了一躬。他的办公桌在柜台间的最里厢。他是个老者,身材很高。

下雨啦。美国太太说。她喜欢这个旅店老板。

是呵,夫人,天气真够坏的。

他站在昏暗的柜台间最里厢的桌子后面。这美国太太很喜欢他。她喜欢他接受抱怨时那副不苟言笑的认真态度,她喜欢他那份尊严,她喜欢他愿意为她服务的那番心意。她开门往外看去,那只猫该就在右边什么所在吧,或许她可以沿着屋檐下走过去。她站在店门口时,有只雨伞在她身后撑了开来。是清理她房间的那名女侍。

你可不要淋湿了呵。她微笑着说。

当然,准是旅店老板叫她送伞来的。女侍为她撑着伞,她沿着碎石路走到他们房间窗户的下头。桌子还在,被雨水冲洗得绿得发亮,但是猫已不知去向。她突然感到非常失望。

女侍抬头望着她。丢了什么东西吗,夫人?

刚才有只猫的。美国女郎说。

猫?

是啊,一只猫咪。

一只猫?女侍笑出声来。

雨里有猫?

是的,她说,曾在桌子下头。之后她又说,呵,我好想要呵,我要一只猫咪。

走吧,夫人,她说,我们得进去了,你会被淋湿的。

我看也是,美国女郎说。

她们沿着碎石路折回,进入旅店内。美国女郎走过柜台间时,老板自他桌后向她欠了欠身。老板令她感到很显要。她有一股无比尊耀的短暂感觉。她走上了楼梯,她打开房门。乔治在床上,看书。

猫弄来了吗?他问,把书放了下来。

不见了。

想想它能跑到哪里去?他边休息一下眼睛边说道。

她在床边坐了下来。

我好想要呵,她说,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么想要。我要那只可怜的猫咪。可怜的猫咪在雨地里多不好玩。

乔治又拿起了书本。

她走过去坐在梳妆台的镜子前头,举起手用镜子照看自己。她端详她的侧脸,一侧看罢又看另一侧。之后端详后脑勺与脖颈。

你看我把头发留长起来,好不好?她问,又照看自己的侧脸。乔治抬起眼来看到她的颈部,发尾剪得像个男孩子。

我喜欢你现在这个样子。

我可烦了,她说,我讨厌死像个男孩子了。

你看起来好帅呵。他说。

她将镜子放在梳妆台上,走到窗前往外看。天要黑了。

我要把头发往后梳,扎得紧紧光滑的,在脑后打个大结,我可以抚摸。她说,我要只猫咪抱在膝上,我摸它,它会咕噜噜地叫。

喔?乔治在床上说。

我还想用自己的银器用餐,而且要有蜡烛。我还想一年四季如春,我可以在镜子前梳我的头发,猫和新衣服我也想要。

哦,别说了,还是去读点什么吧。乔治说着,又继续读他的书。

女士在向窗外看去。天色已黑,仍在下雨。

不管怎样,我想要只猫,她说道,我想要只猫,我现在就想要只猫。如果我不能留起长发或者有其他的快乐,我总可以有只猫吧。

乔治没有注意听,他在读自己的书。

有人敲门。

请进。乔治说着,从书中抬起头来。

门口处站着女侍,她抱着一只龟壳花纹的大猫,那猫紧紧地缩在她的怀里,尾巴还在摇摆。打扰一下,她说,店主叫我把这个带给太太。

(有删改)

【注】这篇小说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在传统的美国家庭中,男性地位高于女性,丈夫决定着妻子的一切。

1.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一段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和人物,其中下雨的环境描写为猫的活动提供了特殊场景,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小说没有性格多变的人物,不追求情节的完整,也不展示具有因果关系的情节链条,情节安排比较自由。
C.丈夫乔治在床上看书、休息眼睛、“别淋湿了”、“猫弄来了吗”等动作和言语描写都表现出对妻子的冷漠与不关心。
D.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女主人公不甘寂寞、追求幸福生活的诉求,写出了女主人公生活的不如意,暗含了她在家庭中的不平等地位。
2.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有多处人物对话,贴合人物性格和情感,用语简洁明了,极富口语特点,体现了海明威小说“电报式”的语言特色与风格。
B.小说的结尾写侍女送了只猫给太太后,只说了一句话,小说就结束了。对之后的事,作者什么也没说,情感含而不露,思想隐而不晦,很吊读者胃口。
C.“雨中的猫”这一题目高度体现了海明威创作“冰山原则”的特点,浓缩了作品的中心思想,映射了女主人公的不幸境遇,并留有余地,言简意赅。
D.小说借女主人公对猫的情感态度的叙写,写出了当时渴望改变处境并且得到了极大满足的新女性的喜悦心情。
3.请在理解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根据第一段中“紧紧”一词,分析“雨中的猫”的象征意义。
4.海明威关于写作的“冰山”理论认为,文学作品应该含蓄而不能太直露,要像冰山一样只将它的八分之一露出水面,这篇小说正是这种理论的很好体现。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2023-12-27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雨中的猫

海明威

这旅馆里的二楼住着一对美国夫妇,他们来来往往进出房间,碰到了不少人,但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的房间面对着海,也面对着公园和战争纪念碑。公园里有棕榈树和绿长凳。天气晴朗时,总有个艺术家带着画架来这画画。艺术家们喜欢棕榈树的长势和面向公园与海的旅馆的明快色彩。而意大利人不辞辛苦地从远方跑来瞻仰这战争纪念碑。碑是用钢做的,在雨中闪烁着光。天正下着雨。雨水从棕榈树上滴下来。砾石路上积水成池。海水在雨中突然变成一条长线,从沙滩下去,又涌上来,在雨中再化成一条长线。汽车从战争纪念碑边上的广场开过去,广场对面的咖啡店门口站着一个侍者,他若有所思地望着广场发呆。

那位美国太太正站在窗边往外看,就在他们的窗子底下,一只小灰猫蜷缩在一张滴水的绿色桌子下面。那只猫缩紧了身子,不让雨水滴到身上。

我要下去把那只猫捉来。美国太太说。

我去。她丈夫在床上说。

不,我去。外面那只可怜的小灰猫想在桌子下面躲雨呢。

丈夫听了,重新躺下看起书来,但说了句:别淋湿了。

太太下楼去了。当绕过柜台时,旅馆的老板站起来向她点头致敬。他的办公桌在远离柜台的一侧,他是个老头,个子挺高。

下雨了!那位美国太太说。她对这个旅馆的老板挺有好感。

是的,是的,太太。天气太坏了,太坏了。旅馆老板说。

他站在那阴暗的房间里远远的办公桌后面。①美国太太喜欢他,喜欢他那种任劳任怨的认真态度,喜欢他的举止端庄,喜欢他点头哈腰、毕恭毕敬的样子,喜欢他那当老板自以为是的神态,喜欢他那很沧桑的脸孔和那双大手。

她怀着对他的喜爱,打开门向外张望。雨下得更大了。一个穿着橡胶披风的男人正穿过空荡荡的广场到咖啡店去。她绕到右边。她想她是否可以沿着屋檐下面走过去。这时,有人从后面给她打开了一把伞。这是照料他们房间的女侍者。

太太,要注意,不要让雨淋着。她微笑着,讲的是意大利语。不用说,是老板派她来的。

她在女侍者的陪同下,走到他们窗子下面。桌子在那里给雨水冲洗得绿闪闪的,可是猫不见了。她突然很失望。女侍者望着她。

您在寻找什么?

刚才那只猫。美国太太说。

猫?

是的,可它现在却不在了。

猫?女侍者笑了,雨中的猫?

对,她说,在桌子底下。又说,啊,我太想要它了。想要只小猫。

她说英语时,女侍者绷着脸。

回吧,太太,她说,我们该进去了,否则您会淋湿的。

那好吧。美国女郎说。

她们顺着砾石路往回走,进了门,女侍者在门外合了伞。

当绕过柜台时,旅店老板又一次表示了自己的恭敬,老板自他桌后向她欠了欠身。美国女郎内心感到这是小事,也是麻烦事。老板使她觉得这事虽小,却实在是挺重要的。她一时感到这简直太重要了。她走上楼梯,开了房门。乔治还在床上看书。

那只猫呢?他放下书问道。

跑了。

跑了?往哪儿跑了?他目光暂时从书本上移开。

她坐在床上。

我十分想拥有这只猫,她说,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想要它。我要那只可怜的小猫。让一只可怜的小猫在雨中淋着我可受不了。

乔治继续看书。

她起身,坐在梳妆台的镜子面前,用手镜照着自己,端详着侧面,先看一边,再看一边,然后细看头部和脖子后面。

我把头发留起来,你说好不好?她问他,又看看侧面。

乔治抬起头来,看见她脖子后面剪得短短的像个男孩。

现在这个样子挺不错的,我很喜欢。

这个样,我可烦死了。她说,像个男孩,我可烦死了。

乔治换了个姿势。

你看上去十分美丽。他说。

她把镜子放在梳妆台上,走到窗口往外看。天渐渐黑了。

我要把头发往后梳,又紧又滑,在后面打个大结子,我能感觉到。她说,我要只猫坐在我怀里,我摸摸它,它就喵喵地叫。

是吗?乔治在床上说。

我吃饭时要用自己的银器,我要蜡烛,我要把它点燃,我要在镜子前面捋头发,我要一只小猫。另外,我要为自己添置几件新外套。

好了,不要说下去了,还是看看书吧!乔治说。他又去看书了。

美国太太又望向窗外。天很黑了,雨水仍不停地打在棕榈树上。

无论如何我要一只猫。她说,我要一只猫,我现在就要一只猫。如果我不能有长头发或什么好玩的,我总能有只猫吧。

乔治没听到,他正在专心看他的书。广场上的灯开始亮起来。

有人敲门。

进来。乔治说。他放下书本,抬起头来。

门口站着女侍者。她贴身紧抱着一只龟纹大花猫。那猫顺着她的身子纵身一跃而下。

打扰你们了,她说,老板叫我把这只猫给太太送过来。


【注】这篇小说写于20世纪20年代初,当时的美国女性正重新定位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她们要求和男性平起平坐,不再扮演受男性庇护并服从于男性的角色。小说反映了海明威当时对这一问题的深刻思考。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对雨景的描写,营造了孤寂的氛围,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反映了女主人公空虚失落的内心世界,也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
B.文中画线句子②是女主人公不甘寂寞、追求幸福生活的诉求,写出了女主人公生活的不如意,暗含了她在家庭中的不平等地位。
C.小说借女主人公对猫的情感态度的叙写,写出了当时渴望改变处境并且得到了极大满足的新女性的喜悦心情。
D.与《老人与海》中在困境中对生活充满热情的“硬汉”相比,男主人公则显得冷漠疏离;文中的女主人公是家庭关系中觉醒的女性代表。
2.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标题“雨中的猫”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即雨中,猫是贯穿整个故事的重要线索,有着多重意蕴。
B.小说没有性格多变的人物,不追求情节的完整,也不展示具有因果关系的情节链条,情节安排比较自由。
C.小说中有多处人物对话,贴合人物性格和情感,用语简洁明了,极富口语特点,体现了海明威小说“电报式”的语言风格。
D.文中画线句子①连用6个“喜欢”,增强了女主人公得到旅馆老板善待的喜悦感,也塑造了旅馆老板待人诚恳热情又不失尊严的形象,与待她冷如冰霜的丈夫形成鲜明对比。
3.小说中女主人公的心理随着猫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零度写作”是指作者不掺杂任何个人的情感,以“零度”的感情投入到写作行为中去,完全客观地陈述的写作状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本文在叙述上是如何体现“零度写作”的。
2024-01-16更新 | 2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校丹河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躺下

海明威

那天夜间,我们躺在房中的地板上,我听着蚕在吃桑叶。蚕吃着一层层搁板上的桑叶,整夜你都听得见它们在吃,还有蚕粪掉在桑叶间的声音。我本人并不想入睡,因为长期来我一直怀着这个想法:如果我在黑暗中闭上眼,忘乎所以,我的灵魂就会出窍。自从夜间挨了炸以来,我这样已经有好久了。

我躺着睡不着的时候自有种种消遣的方法。我会想到小时候一直去钓鳟鱼的一条小溪,会在心里仔仔细细地想象沿河一路钓鱼的情景:凡是那些原木的下面,凡是河畔的每个转弯处、深潭和清澈的浅滩,我都一一钓个明白,有时钓到鳟鱼,有时钓不到。有时我在沼泽草地里、草丛间、羊齿植物下找到些虫子,就用来当鱼饵。有时小溪流经一片开阔的草地,我在干燥的草丛里逮蚱蜢来当鱼饵。有时逮到了蚱蜢,把它们扔进水里,看它们随波逐流, 一会儿在水里游,一会儿在水面上打转,待到一条鳟鱼跃起才不见影踪。

不过有几天夜间我没法钓鱼,在那几天夜间我完全清醒,便反反复复地祈祷,竭力为我所有认识的人祈祷。如果你为他们每个人祈祷,就得花上好长时间,因为,如果你尽量回想你所有认识的人,会一直回溯到你记忆中最早的往事——对我来说,那是在我生活的那幢住房。

关于那住房,我记得母亲如何经常搞大扫除,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有一回父亲出门去打猎了,她把地下室来个彻底的大扫除,把凡是不该留在那里的东西统统烧掉。等父亲回到家,我出去迎接他,他把猎枪递给我,瞧着火堆。“这是怎么回事? ”他问。

“亲爱的,我在地下室里大扫除呢。”母亲在门廊上说,对他笑脸相迎。“ 把枪和袋子拿到屋里去,尼克,给我拿张纸来。”他说。这时母亲早已进了屋。我拿了猎枪,枪太沉,在我腿上碰碰撞撞,还拿起那两个狩猎袋,就朝屋里走。“一回拿一件, ”父亲说,“别想一口气就拿得那么多。”我放下狩猎袋,把猎枪拿进屋,从父亲诊所里那堆报纸上拿了一份。想起这件事,只想起这两个人,所以我要为他们俩祈祷。

有几天夜间我就尽量回想世上所有走兽的名称,然后回想飞禽的名称,然后是鱼类,然后是国家和城市,然后是各种各样食品以及我所记得的芝加哥的街……而在这一夜,我听着蚕在吃桑叶。在夜间,蚕吃桑叶你能听得一清二楚,我就睁着眼睛躺着,听蚕吃桑叶。屋里另外还有一个人,他也醒着。

“你睡不着吗,中尉先生?”他问。

“是啊。”

“我也睡不着。”

“怎么回事啊?”

“我不知道。我睡不着。”

“你身体舒服吗?”

“当然。我感觉蛮好。就是睡不着。”

“想要聊一会儿吗?”我问。

“好哇。

“跟我谈谈芝加哥的事吧。

”我说。

“啊呀,”他说,“我都跟你谈过一回了。”

“跟我谈谈你结婚的经过吧。”

“这事我跟你谈过了。”

“星期一你收到的信是——是你妻子的吗?”

“当然。她一直给我写信。她那地方可赚大钱呢。”

“那你回去倒有个好去处了。

“当然。她经营得不错。她在赚大钱呢。我说,中尉先生,真有什么心事让你睡不着吗?我从没见你睡着过。自从我跟了你以来,你夜里就没睡过。”

“我不知道,约翰,”我说,“今年开春以来,我健康状况就一直不妙,一到夜里就让我心烦。

“就跟我一样,”他说,“我本来就不该卷入这场战争。我神经太紧张了。”

“也许会好转的。

“等仗打完了,我们回到美国,你打算干什么?”

“我要在报馆里找份工作。”

“在芝加哥?”

“没准。你的孩子怎么样?”

“孩子们都很好。有个女孩儿现在念四年级了。不瞒你说,中尉先生,要是我没孩子现在也不会当你的勤务兵了。他们就会把我一直留在前线了。”

“很高兴你有孩子。”

“你应当结婚,中尉先生。结了婚就不会犯愁了。”

“我不知道。”

“你应当结婚。干吗不挑个有很多钱的意大利好姑娘呢?”

“我会考虑的。”

“不要考虑了,中尉先生。”

“行啊。”

“男人应当结婚。你决不会后悔的。人人都应当结婚。”

“行啊,”我说,“我们想办法睡一会儿吧。”

“行啊,中尉先生。可你别忘了我说的话。”

“我不会忘记的,”我说,“现在我们睡一会儿吧,约翰。”

“行啊,”他说,“希望你也睡一会,中尉先生。”

我听见他在稻草垫上的毯子上翻身,后来就声息全无了,我倾听他均匀地呼吸着。我有一件新鲜事好想了,就躺在黑暗中睁大了眼睛,回想我平生认识的所有姑娘,她们会做什么类型的妻子。然而到头来我还是回到钓鳟鱼的事上,因为我发现我能记住所有的溪流,可是姑娘呢,想了她们两三回以后就印象模糊了,脑子里记不起来了,终于都变得模糊,都变成差不多一个样了,我索性几乎统统不去想她们了。接着他打起呼噜来了。我听他打了好一阵子呼噜才不再听下去,便一心听蚕吃桑叶了。它们不停地吃着,蚕粪掉在桑叶间

(有删减)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战争间歇的夜晚,约翰和“我”一样不能入睡,可见他对战争也充满焦虑。
B.文中“我”儿时寻找鱼饵和钓鳟鱼的相关内容,与现实惨烈的战争形成对比,曲折地表现了“我”对战争的厌恶。
C.“我”竭力为“我”认识的所有人祈祷,以及“我”对约翰的安慰,都体现出“我”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
D.约翰一再劝说“我”挑个好姑娘结婚,“我”也“回想我平生认识的所有姑娘”,可以看出两人对婚姻的态度是一致的。
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中的“我”是个中尉,他既是小说的叙述者也是整个事件的亲历者,第一人称的叙述给故事增加了真实感。
B.故事围绕着“我”的心理活动和“我”与约翰的对话展开,情节看似简单,却意味深长, 正面表现了战争给人带来的痛苦。
C.这篇小说使用了大量的对话,展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也拉进了读者与小说人物的距离。
D.文章中关于“我”的辗转难眠、浮想联翩的心理描写,充分体现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3.文章中多次出现的有关“蚕在吃桑叶”的描写,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4.战争,是海明威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在这篇小说中,我们看不到枪林弹雨、血流成河的宏大战争场面,但是却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凝重的战争气息,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桥边的老人

海明威

一个戴着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

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着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着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在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76岁了。我已经走了12公里,再也走不动了。’’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的岔路上有卡车。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

巴塞罗那。我告诉他。

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

你这样想吗?

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鸽笼没锁上吧?我问道。

没有。

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

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

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选自人教版《小说阅读》)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以战争为题材,展现了宏大的战争场面,情节跌宕起伏,语言质朴清新,反对战争的深刻主题得以体现。
B.小说以“我”为全知视角,讲述了一个“现在进行时”的故事,“我”的出现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感,亲切感。
C.老人多次说猫会照顾自己,经两次劝告始终没有挪动离开,意在表现他老迈唠叨、对外界反应麻木的精神状态。
D.小说通过我与老人的对话表现人物心理,虽然没有一句情绪化的语言,但老人的内心之痛却细致入微的体现出来。
2.海明威提出“冰山”创作原则:“冰山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八分之一’是读者所看到的,‘八分之七’虽然没有写出,却能为读者感受到。”探究小说从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创作原则。
2022-06-15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建筑科技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没有被斗败的人(节选)

海明威

公牛追着帆布,刚冲了一半,就停了下来。它又采取守势。曼纽尔拿着剑和红巾,朝它走去。曼纽尔在它面前挥动红巾。公牛就是不冲。

曼纽尔侧身朝着公牛,顺着下垂的剑锋瞄准地方。公牛一动不动。仿佛站在那儿死掉了,再也不能向前冲似的。

曼纽尔踮起脚尖,顺着钢剑瞄准,猛扎下去。

又是一下冲撞,他只觉得自己给猛的一下顶了回来,重重地摔倒在沙地上。牛在他上面。曼纽尔躺在那儿,像死了似的,头伏在胳臂上,牛在抵他。抵他的背,抵他那埋在沙土里的脸。牛角抵穿他的一个袖子,牛把袖子扯了下来。曼纽尔把袖子给挑了起来甩掉了,牛便去追披风。

曼纽尔爬起身,找到剑和红巾,用拇指试了试剑头,跑到围栏那儿去换一把剑。牛站在那儿,在一场搏斗以后,又变得迟钝和发呆了。

曼纽尔拿着红巾朝它走去,挥动红巾。牛没有反应。他在牛嘴跟前把红巾从右到左,从左到右地摆动。牛用眼睛盯着红巾,身子跟着红巾转动,可是它不冲。

曼纽尔着急了。除了走过去,没别的办法。又快又准。他侧着身子挨近公牛,把红巾横在身前猛地一扑。他把剑扎下去的时候,身子往左一闪避开牛角。公牛打他身边冲过去,剑飞到了空中,在弧光灯下闪闪发光,带着红把儿掉在了沙地上。

曼纽尔跑过去,捡起剑。剑折弯了,他把它放在膝头上扳扳直。

他朝牛奔过去。他从手里拿着披风站在那儿的埃尔南德斯面前经过。

“它全身都是骨头。”那小伙子说。

曼纽尔点点头,一边擦擦脸。他把血污的手帕放进口袋。

公牛就在那儿。它现在离围栏很近。该死的牛。也许它真的全身都是骨头。也许没什么地方可以让剑扎进去。没地方?他偏要扎进去让他们瞧瞧。

他挥动着红巾试了试,公牛不动。曼纽尔像剁肉似的把红巾在公牛面前一前一后地挥动着。还是一动不动。

他收起红巾,拔出剑,侧身往牛身上扎下去。他感到他把剑插进去的时候,剑弯了,他用全身力量压在上面,剑飞到了空中,翻了个身掉进观众当中。剑弹出去的时候,曼纽尔身子一闪,躲开了牛角。

黑地里扔来的第一批坐垫没打中他。接着,有一个打中他的脸,他那血污的脸朝观众看看。坐垫纷纷扔下来,散落在沙地上。有人从附近扔来一个空的香槟酒瓶。它打在曼纽尔的脚上。他站在那儿望着扔东西来的暗处。接着从空中呼的一声飞来一样东西,擦过他身边,曼纽尔俯身把它捡起来。那是他的剑。他把剑放在膝头上扳扳直,然后拿着它向观众挥了挥。

“谢谢你们,”他说,“谢谢你们。”

呸,这些讨厌的杂种!讨厌的杂种!他跑的时候,脚底下给一个坐垫绊了一下。公牛就在那儿。跟以前一样。好吧,你这讨厌的、可恶的杂种!

曼纽尔把红巾在公牛的黑嘴跟前挥动着。

牛一动不动。

你不动!好!他跨前一步把杆子的尖头塞进公牛的潮湿的嘴。

他往回跳的时候,公牛扑到他身上,他在一个坐垫上绊了一下,就在这时候,他感到牛角抵进了他的身子,抵进了他的腰部。他双手抓住牛角,像骑马似的往后退,紧紧抓住那个地方。牛把他甩开,他脱身了。他就一动不动地躺着。这没关系。牛走开了。

他站起身来,咳嗽着,感到好像粉身碎骨,死掉了似的。这些讨厌的杂种!

“把剑给我,”他大声叫道,“把那东西给我。”

埃尔南德斯拿着红巾和剑过来。

他用胳臂搂着他。

“上医务所去吧,老兄,”他说,“别做傻瓜了。”

“走开,”曼纽尔说,“该死的,给我走开。”

他挣脱了身子。埃尔南德斯耸耸肩膀。曼纽尔朝公牛奔去。

公牛站在那儿,庞大而且站得很稳。

好吧,你这杂种!曼纽尔把剑从红巾中抽出来,用同样的动作瞄准,扑到牛身上去。他觉得剑一路扎下去。一直扎到其护圈。四个手指和他的拇指都伸进了牛的身子,鲜血热乎乎地涌到他的指关节上。

牛踉踉跄跄似乎要倒下,接着他站到了地上。他望着,公牛先是慢慢地向一边倒翻在地;接着突然就四脚朝天了。

然后他向观众挥手,他的手刚给牛血暖得热乎乎的。

好吧,你们这些杂种!他要说些什么,可是他咳嗽起来。又热又闷。他低头望望红巾。他得过去向主席行礼。该死的主席!他坐了下来,望着什么。那是公牛。它四脚朝天,粗大的舌头伸了出来。他挣扎着站起来,又开始咳嗽了。有人过来,扶他站直。

他们抬着他,穿过场子到医务所去。医生和两个穿白衣服的人正等着他。他们把他放在手术台上,给他剪开衬衣。曼纽尔觉得很疲乏。他整个胸腔感到发烧。他咳嗽起来,他们把一样东西放在他嘴跟前。人人都十分忙碌。

一道电灯光照着他的眼睛。他把眼睛闭上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线索清晰、情节集中,以曼纽尔多次对牛的进攻为线索,集中选取典型的决斗情节,在多次失败与最后成功的情节中凸显出了曼纽尔对斗牛活动的热爱。
B.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手法侧面烘托,通过埃尔南德斯的言行正面塑造曼纽尔的形象。
C.小说善于制造反差,从曼纽尔一次次的失败到最后的成功,从观众起初的怒不可遏到最后的鼓励欢呼,小说在巨大的落差中突显了勇者的力量和人性的张力。
D.小说使用多种叙述人称,第三人称与第二人称交替,将写作者的客观叙述与主人公的主观情感相融合,既客观冷静地再现了故事,又拉近读者与文本的距离。
2.“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这就是著名的“冰山理论”。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3.本文和《老人与海》均塑造了硬汉形象,请结合文本分析这两个硬汉形象的异同。
2023-03-27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高二上】【期中考】【杭四吴山】【高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海明威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中贯穿着一种不屈不挠、绝不服输的硬汉子精神。然而,他笔下的硬汉子的个性通常伴随着孤独,高傲的下面隐埋着寂寞,勇敢的行为中折射着悲怆凄凉的情调,淡淡的乐观中掩盖着深深的悲哀。

悲剧是海明威一生中一再出现的主题,他几乎所有的作品中都弥漫着一股浓厚的悲剧氛围。其中,《老人与海》这部作品是海明威的悲剧意识和抗争精神的最强有力的反映。圣地亚哥是海明威笔下硬汉子形象的集合。他经过八十多天在海上的辛劳,他却没有表现出沮丧,而是从容待之。这种对待失败和厄运的举动显现出来的正是人类内在的力量与意志。老人敢于挑战厄运,在大海上与之展开博弈。老人双手伤痕累累,血肉模糊,在感觉快要垮下去的时候,他忍住一切疼痛,抖擞当年威风,拼尽全力,与鲨鱼苦战五大回合,他的渔叉丢了,就用刀子;刀子断了,就用短棍;短棍被打掉就拽下舵柄去打、去砍、去劈;舵柄打断了又用断裂的手柄去刺……他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会战斗到底。圣地亚哥这种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直面厄运的勇气可以说完美地演绎了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硬汉子的悲剧精神。

文本二:

等了一整天

海明威

我们还睡在床上的时候,他走进屋来关上窗户,我就看出他像是病了。他浑身哆嗦,脸色煞白,走起路来慢吞吞,似乎动一动都痛。

怎么啦,沙茨?

我头痛。

你最好回到床上去。

不,没事儿。

你回床上去。等我穿好衣服就来看你。

可是等我下楼来,他已经穿好衣服,坐在火炉边,一看就是个病得不轻,可怜巴巴的九岁男孩。我把手搁在他脑门上,就知道他在发烧。

你上楼去睡觉吧,我说,你病了。

我没事儿。他说。

医生来了,他给孩子量了量体温。

几度?我问他。

一百零二度。

在楼下,医生留下三种药,是三种不同颜色的药丸,还吩咐了服用方法。一种是退热的,另一种是泻药,第三种是控制酸的。他解释说,流感的病菌只能存在于酸性状态中。他似乎对流感无所不知,还说只要体温不高过一百零四度就不用担心。这是轻度流感,假如不并发肺炎就没有危险。

回屋后我把孩子的体温记下来,还记下吃各种药丸的时间。

你要我念书给你听吗?

好吧,你要念就念吧。孩子说。他脸色煞白,眼睛下面有黑圈。他躺在床上一动也不动,似乎超然物外。

我大声念着霍华德·派尔的《海盗集》;但我看得出他不在听我念书。

你感觉怎么样,沙茨?我问他。

到目前为止,还是老样子。他说。

我坐在他床脚边看书,等着到时候给他吃另一种药。本来他睡觉是轻而易举的,但我抬眼一看,只见他正望着床脚,神情十分古怪。

你干吗不想法睡一会儿?要吃药我会叫醒你的。

我情愿醒着。

过了一会儿,他对我说:要是你心烦就不用在这儿陪我,爸爸。

我没心烦。

不,我是说,如果这事会给您带来烦恼的话,您就不用待在这里了。

我以为他也许有点头晕,到了十一点我给他吃了医生开的药丸后就到外面去了一会儿。

那天天气晴朗寒冷,地面上盖着一层雨夹雪都结成冰了,因此看上去所有光秃秃的树木,灌木,修剪过的灌木,全部草地和空地上面都涂上层冰。我带了一条爱尔兰长毛小猎狗顺着那条路,沿着一条结冰的小溪散散步,但在光滑的路面上站也好,走也好,都不容易,那条红毛狗跳一下滑倒了,我也重重摔了两跤,有一次我的枪都掉下来,在冰上滑掉了。

一群鹌鹑躲在悬垂着灌木的高高土堤下,被我们惊起了,它们从土堤顶上飞开时我打死了两只。有些鹌鹑栖息在树上,但大多数都分散在一丛丛灌木林间,必须在长着灌木丛那结冰的土墩上蹦几下,它们才会惊起呢。你还在覆盖着冰的、富有弹性的灌木丛中东倒西歪,想保持身体重心时,它们就飞出来了,这时要打可真不容易,我打中了两只,五只没打中,动身回来时,发现靠近屋子的地方也有一群鹌鹑,心里很高兴,开心的是第二天还可以找到好多呢。

到家后,家里人说孩子不让任何人上他屋里去。

你们不能进来,他说,千万不要被我传染。我上楼去看他,发现他还是我离开他时那个姿势,脸色煞白,不过由于发烧脸蛋绯红,像先前那样怔怔望着床脚。

我给他量体温。

几度?

好像是一百度。我说。其实是一百零二度四分。

是一百零二度。他说。

谁说的?

医生说的。

你的体温还好,我说,没什么好担心的。

我不担心,他说,不过我没法不想。

别想了,我说,别急。

我不急,他说着一直朝前看。显然他心里藏着什么事情。

把这药和水一起吞下去。

你看吃了有什么用吗?

当然有啦。我坐下,打开那本《海盗集》,开始念了,但我看得出他没在听,所以我就不念了。

你看我几时会死?他问。

什么?

我还能活多久才死?

你不会死的。你怎么啦?

哦,是的,我要死了。我听见他说一百零二度的。

发烧到一百零二度可死不了。你这么说可真傻。

我知道会死的。在法国学校时同学告诉过我,到了四十四度你就活不成了。可我已经一百零二度了。原来从早上九点钟起,他就一直在等死,都等了一整天了。

可怜的沙茨,我说,可怜的沙茨宝贝儿,这好比英里和公里。你不会死的。那是两种体温表啊。那种表上三十七度算正常。这种表要九十八度才算正常。

这话当真?

绝对错不了,我说,好比英里和公里。你知道我们开车时车速七十英里合多少公里吗?”“哦!他说。

可他紧盯着床脚的目光渐渐轻松了一些,一直绷着的那股劲儿也终于缓了下来。第二天,他轻松极了,为了一点儿无关紧要的小事儿就大哭大叫起来。

注:①霍华德·派尔(1853-1911):美国作家、画家、插图家,为杂志工作多年,作品大多取材美国殖民地时期及内战时期史实及传说,除撰文外,并亲自作画。

文本三:

冰山原则,是海明威于1932年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首次提出的一种文学创作原则。他把文学创作比作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川,认为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如果一位散文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很有数,那么他可能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家写得真实,就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写出来了似的。显而易见,他在这里强调的是省略,主张水下面的八分之七应该留给读者去感受,根据海明威的解释,所谓冰山原则,即在文学创作中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把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地隐藏在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地结合起来,让读者通过感受鲜明的形象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这一原则既是海明威对自己多年创作经验的形象总结,也是他处理艺术和生活关系所遵循的基本准则。

1.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根据文本一的内容可知,小沙茨身上符合海明威价值观的“硬汉形象”,“不用在这儿陪我”等语言表现了他等待死亡时的勇敢、坚强、镇定与孤独,小沙茨身上寄托了作者对人类命运的忧虑。
B.小说结尾小沙茨“为了一点儿无关紧要的小事儿就大哭大叫起来”表明他经此打击已变得敏感而脆弱。
C.该小说故事情节简洁明快,看似平淡无奇,实则颇费作者匠心,如在楼下医生的解释就很好地为下文父子误解做好了铺垫。
D.小说中沙茨脸色煞白,不愿睡去,不愿提起死亡,总怔怔望着床脚等细节刻画了他等待死亡时的紧张与恐惧,对死亡的隐忍与抗争。
2.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和手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的对话,中间省去了过渡词,使得对话非常流畅,一气呵成,也更加真实,贴近现实生活。
B.这篇小说内容简洁明快,内蕴丰富,符合文本三提到的“冰山原则”,思想深沉,隐而不晦,表达了深刻的主题。
C.“不,我是说,如果这事会给您带来烦恼的话,您就不用待在这里了”句中“这事”沙茨的意思是“面对死亡”,这句表明沙茨已经意识到父亲误解了自己的意思,心中焦虑而孤独。
D.海明威选择第一人称角度,以孩子父亲“我”的身份来叙述,让读者感到自然逼真,故事中“我”一直以一种成人的心态平静地对待孩子的病情。
3.本文以对话为主,用语极简,体现了海明威“电报式”语言的特点。请分析对话描写的效果。
4.结合文本三海明威的冰山原则,海明威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他小说的深邃思想往往寄寓在简明的形象文字当中,请结合文本说说本小说主题是怎样的?
2023-03-14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文博中学2022-2023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永别了,武器(节选)

[美]海明威

军队这么庞大,路又这么少,撤退必然混乱。根本没人下令指挥。

博内罗呢?我问。

皮安尼望着我。他走了,中尉。他说,他情愿当俘虏去。我一声不响。

他怕我们都会被打死。我一句话也不说。

你看,我们对这场战争根本就没有信心,中尉。

他上哪儿去了?”“我不知道,中尉。他溜走了。

我们绕着城的北面走过乌迪内,过了一会儿便走进大撤退的基本行列,整夜往塔利亚门托河赶去。我真想不到撤退的规模这么宏大。不但是军队,整个国家都在撤退。我们整夜赶着路,走得比车辆还要快。博内罗情愿去当俘虏,真傻了。其实一点危险都没有。

路上车辆和军队很拥挤,我们在路的旁边走着。

我走得发腻了。”“嗯,我们现在只要走就行了。用不着再操心。

博内罗是个傻瓜。”“他真是傻瓜。

他的事你怎么处理呢,中尉?”“我还不知道。

你看,要是战争继续下去,上面会给他家属找大麻烦的。

战争不会继续下去的。一个士兵说。

我们正在回家。战争结束了。

要是战争真结束了,那就没有关系了,皮安尼说,但是我不相信战争已经结束。真这样就太好啦。

我们不久就会知道的。我说。

我不相信战争结束。他们都这样想,我可不相信。

天亮前,我们赶到了塔利亚门托河的河岸边,便沿着涨满水的河走,走近一条所有的人马要过的桥。我们沿着河岸走,然后挤进了过桥的人群。我紧紧地夹在人群中慢慢地过桥,上面是雨,下边隔着几尺便是河水,我从桥边探头望望河水。

没人说话。大家只希望快点过桥,心里就是这么个念头。我们快过去了。木桥的那一头,两边站有一些军官和宪兵,打着手电筒。我们走近他们时,我看见有个军官用手指指队伍中的一个人。一名宪兵走进行列,抓住那人的胳膊,拖了出去。宪兵强迫他离开大路。他们正仔细察看着行列中的每一个人。我们刚要走到正对面时,他们又抓去了一个人。我看见那人是个中校。他头发灰白,长得又矮又胖。宪兵把他拖到那一排检查行人的军官后面。当我走到那一排军官跟前时,我看到有一两个军官正盯着我。其中有一位指指我,对宪兵说了一声。我看见那宪兵跑过来,挤过队伍的边沿来找我,接着我感到被他抓住了衣领。

怎么啦?我说。我伸手到背后去解手枪。

另一个从我身后抓住我,把我的手臂朝上扭,扭得几乎脱了臼。我跟他一起转过身,第一个宪兵狠狠掐住了我的脖子。

他再抵抗就开枪。我听见有人在说。

这是什么意思?我想大声嚷,但是我的声音并不响亮。他们现在已把我拖到路边来了。

他再抵抗就开枪,一个军官说,押他到后边去。

你们是什么人?

战场宪兵另外一位军官说。

押他到后面那些人那儿去。第一个军官说。

他们押着我绕到这排军官的后边,走往公路下边临河的田野,那儿有一堆人。有一小组人由宪兵看守着。审问者的旁边站着四名宪兵,人人挂着卡宾枪。我看看那个正在受审问的人。他就是方才从撤退行列中给拖出来的那个灰头发的中校,胖胖的小个子。

你属于哪一旅的?他告诉了他们。

哪一团?他又说了。

为什么不跟你那一团人在一起?他把原因说了出来。

就是你们这种人,放野蛮人进来糟蹋祖国神圣的国土。

对不起,我不懂你的话。中校说。

就是因为有像你这样的叛逆行为,我们才丧失了胜利的果实。

你们经历过撤退没有?中校问。

意大利永远不撤退。

我们站在雨中,听着这番话。

要枪毙我的话,中校说,就请便吧,不必多问。这种问法是愚蠢的。

那些军官会商了一下。其中一个在一本纸簿上写了些什么。

擅离部队,明令枪决。他宣读。

两个宪兵押着中校到河岸边去。我没看他们枪毙他,但是我听见了枪声。

我们站在雨中,一次提一人出去受审并枪决。到这时,凡是他们问过话的都被枪决了。

我身子往下一蹲,同时劈开左右两人,低着头往河边直跑。我在河沿上绊了一跤,哗的一声掉进河里。河水很冷,我竭力躲在水下不上来,自以为再也不会上来了。我一冒出水面,便吸一口气,连忙又躲下去。我第二次冒出水面时,看见前头有一根木头,就游过去,一手抓住它。再把头缩在木头后边,连看都不敢往上边看。我快冒出水面时就听见枪声。那根木头顺着水流转,我搂住它。河水很冷。我随波逐流,双手抱住那根木头,由它把我顺流漂去。现在已看不见河岸了。

【注】①小说描写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男孩亨利参加意大利军队抗击德国,经历了战争后,最终脱离战争的故事。②战场宪兵:主要负责维持军队纪律,保障军队命令的执行。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描写了大撤退的场面,官兵们惊恐不已,狼狈逃命,连战场宪兵也阻止不了他们。
B.宪兵们粗鲁蛮横,不讲道理,专门搜索从前线撤回的英勇官兵,并将其残忍杀害。
C.“我”机警灵活,看到被问话的都被枪决后,不甘心束手就擒,于是找机会侥幸逃离。
D.撤退的官兵们都在盼望着战争的结束,但又不相信真的会结束,内心纠结、绝望。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语言精练,句子较为短小而且结构简单,很少使用修饰语,表现力强,突出体现了海明威“电报体”小说的语言风格。
B.小说详细写了胖胖的中校被审问、枪毙的过程,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并且以点带面,表现了战争的残酷无情,甚至荒谬。
C.“我”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串联起众多情节;是故事的隐蔽叙述者,在叙述中从不流露主观感受,显得冷静而客观。
D.小说结尾写“我”跳河逃生的过程,用了大量的动词,准确地描写人物的一连串动作,将紧张的气氛渲染得扣人心弦。
3.小说节选部分开头写“我”和皮安尼反复说博内罗“太傻了”“是个傻瓜”,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有人说,海明威的小说是“零度写作”。所谓零度写作是作者客观、冷静、从容地陈述,请简要分析本小说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及使用这种写作方法的好处。
2023-02-11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实验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印第安人营地(节选)     [美]海明威

尼克和他的父亲跨进了船艄,尼克依偎在父亲的怀里,乔治大叔坐在营船的尾部。两条船在黑暗中划出去。划到海湾的对岸,他们从沙滩走上去,穿过一片露水浸湿的草坪,又绕过了一道弯来到印第安人住的棚屋前。

屋里,木板床上躺着一个年轻的印第安妇女。她正在生孩子,已经两天了,孩子还生不下来。营里的老年妇女都来帮助她、照应她。男人们跑到了路上,直跑到再听不见她叫喊的地方,在黑暗中坐下来抽烟。尼克,还有两个印第安人,跟着他爸爸和乔治大叔走进棚屋时,她正好又尖声直叫起来。她躺在双层床的下铺,盖着被子,肚子鼓得高高的。她的头侧向一边。上铺躺着她的丈夫。三天以前,他把自己的腿给砍伤了,是斧头砍的,伤势很不轻。他正在抽板烟,屋子里一股烟味。

尼克的父亲叫人放些水在炉子上烧,在烧水时,他就跟尼克说话。

正在这时候,产妇又叫了起来。

噢,爸爸,你不能给她吃点什么,好让她不这么直叫吗?尼克问道。

不行,我没有带麻药,他的父亲说道,不过让她去叫吧,没关系。我听不见,反正她叫不叫没关系。那做丈夫的在上铺翻了个身面向着墙壁。

厨房间里那个妇女向大夫做了个手势,表示水热了。尼克的父亲走进厨房,把大壶里的水倒了一半光景在盆里。然后他解开手帕,拿出一点药来放在壶里剩下的水里。

这半壶水要烧开。他说着,就用营里带来的肥皂在一盆热水里把手洗擦了一番。尼克望着父亲的满是肥皂的双手互相擦了又擦。

过了一会儿,他要动手术了。乔治大叔和三个印第安男人按住了产妇,不让她动。她咬了乔治大叔的手臂,乔治大叔说:该死的臭婆娘!那个给乔治大叔划船的年轻的印第安人听了就笑他。尼克给他父亲端着盆,手术做了好长一段时间。

瞧,是个男孩,尼克,他说道,做个实习大夫,你觉得怎么样?

尼克说:还行。他把头转过去,不敢看他父亲在干什么。

好吧,这就可以啦。他父亲说着,把什么东西放进了盆里。

尼克看也不去看一下。

现在,他父亲说,要缝上几针,看不看随便你,尼克。我要把切开的口子缝起来。尼克没有看。他的好奇心早就没有了。

他父亲做完手术,站起身来。乔治大叔和那三个印第安男人也站立起来。尼克把盆端到厨房去。乔治大叔看看自己的手臂。那个年轻的印第安人想起什么,笑了起来。

我要在你那伤口上放些过氧化物,乔治。大夫说。

他弯下腰去看看印第安产妇,这会儿她安静下来了,她眼睛紧闭,脸色灰白。孩子怎么样,她不知道,她什么都不知道。一清早我就回去。大夫站起身来说。

这个手术真可以上医药杂志了,乔治,他说,用一把大折刀做剖腹产手术,再用九英尺长的细肠线缝起来。

乔治大叔靠墙站着,看着自己的手臂。

噢,你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没错的。他说道。

该去看看那个洋洋得意的爸爸了。在这些小事情上做爸爸的往往最痛苦。大夫说,我得说,他倒是真能沉得住气。

他把蒙着那个印第安人的头的毯子揭开来。他这么往上一揭,手湿漉漉的。他踏着下铺的床边,一只手提着灯,往上铺一看,只见那印第安人脸朝墙躺着。他的脖子贴两个耳根割开了一道大口子。鲜血直冒,使躺在床铺上的尸体全汪在血泊里。他的头枕在左臂上。一把剃刀打开着,锋口朝上,掉在毯子上。

快把尼克带出棚屋去,乔治。大夫说。

其实用不到多此一举了。尼克正好在厨房门口,把上铺看得清清楚楚,那时他父亲正一手提着灯,一手把那个印第安人的脑袋轻轻推过去。

父子两个沿着伐木道走回湖边的时候,天刚刚有点亮。

这次我真不该带你来,尼克。父亲说,他做了手术后的那种得意的劲儿全没了。

女人生孩子都得受这么大罪吗?尼克问道。

不,这是很少、很少见的例外。

他干吗要自杀呀,爸爸?

我说不出,尼克。他这人受不了一点什么的,我猜想。

死,难不难?爸爸?

不,我想死是很容易的吧。尼克。要看情况。

他们上了船,坐了下来,尼克在船艄,他父亲划桨。太阳正从山那边升起来。一条鲈鱼跳出水面,在水面上弄出一个水圈。尼克把手伸进水里,让手跟船一起在水里滑过去。

清早,在湖面上,尼克坐在船艄,他父亲划着船,他满有把握地相信他永远不会死。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船在黑暗中划出去”,结尾写“太阳正从山那边升起来”,全文按时间顺序布局,首尾呼应,结构紧凑。
B.小说先后几次描写了产妇形象,突出她的痛苦、凄惨,但都没有正面描写,只是通过侧面衬托,简要叙述来完成的。
C.“他满有把握地相信他永远不会死”中,“永远不会死”表现了尼克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一晚,对生命意义有了新认识。
D.小说的高潮是印第安男子(产妇丈夫)的自杀,而压抑的夜色、产妇的尖叫、无麻醉的手术,都是为此而作的铺垫。
2.尼克父亲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文本从作为医生和作为父亲两个身份简要概括。
3.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2021-07-12更新 | 332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桥边的老人

海明威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扳着轮辐在帮着推车。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他看上去既不象牧羊的,也不象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

“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抛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抛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我想我现在再也走不动了。”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的岔路上有卡车。”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

“巴塞罗那,”我告诉他。

“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

“你这样想吗?”

“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鸽笼没锁上吧?”我问。

“没有。”

“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

“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

“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

“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注】①小说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共和政府军和法西斯佛朗哥的叛军展开激战。海明威不但与许多美国知名作家和学者一起捐款支援西班牙人民正义的捍卫民主、反法西斯斗争,而且作为战地记者三次深入前线。②埃布罗河:西班牙境内最长的一条河。③托尔托萨:西班牙塔拉戈纳省城市。④巴塞罗那:西班牙最大的港市。
1.老人多次提到他饲养的动物,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老人与那几只小动物相依为命,可见其晚年生活凄凉、孤独。
B.老人关心动物,并几次停下不走,是为了要重返家园。
C.小动物是老人的精神寄托,体现他博大的爱心与朴素的人性。
D.人和动物都朝不保夕,控诉战争的残酷。
2.分析小说采取第一人称“我”来讲述故事的作用。
3.分析小说中三次关于卡车的描写的作用。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在异乡①

(美)海明威

秋天,战争不断进行着,但我们再也不去打仗了。米兰②的深秋冷飕飕的,天黑得很早。转眼间华灯初上,这时沿街看看橱窗很惬意。商店门外挂着许多野味:雪花洒在狐狸的卷毛上,寒风吹起它们蓬松的尾巴;掏空内脏的僵硬的鹿沉甸甸地吊着;一串串小鸟在风中飘摇,羽毛翻飞着。这是一个很冷的秋天,风从山冈上吹来。

每天下午,我们都上医院去。葬礼的仪式时常在院子里举行。我的膝关节有病,从膝盖到踝节之间的小腿僵直,没有腿肚子似的。医生说:“一切都会顺利的。小伙子,你是个幸运儿。你会重新踢足球的,像个锦标赛选手。”

旁边的手术椅中坐着一位少校。他的一只手小得像个娃娃的手。上下翻动的牵引带夹着那只小手,拍打着僵硬的手指。轮到他检查时,少校对我眨眨眼,一面问医生:“我也能重新踢足球吗,主任大夫?”他的剑术非常高超,战前是意大利最优秀的剑术家。

每天,还有三个同我年龄相仿的小伙子到医院来。我们都佩着同样的勋章,除了脸上包着黑丝绢的小伙子——他在前线待的时间不长,所以没有得到勋章。

起初,因为我佩着勋章,那些伙伴对我颇有礼貌,问我是怎样获得勋章的。我便拿出奖状给他们看,上面尽是些冠冕堂皇的词语,诸如“RATELLANZA”“ABNEGAZIONE”③,等等。但是,透过这些辞令,可以看出真正的含义:我受奖仅仅由于我是个美国人。打那以后,伙伴们对我的态度有点变了。

至于那位少校,杰出的剑术家,他可不相信人是勇敢的。每当我们坐在手术椅中,他总要不厌其烦地纠正我的意大利语法。不过,他却夸奖我口语流畅。我们轻松自如地用意大利语闲聊。有一天,我对他说,“意大利语一学就通,说起来挺容易,我不太有兴趣了”。“嗯,不错,”少校说,“那你为什么不研究一下语法呢?”于是他就教我语法。不久,我感到意大利语完全变了样,以致当我脑子里语法概念模糊时,都不敢同他交谈了。

我可以肯定,少校不相信机械治疗,可他总是按时上医院,从不错过一天。当我学不好意大利语法时,他骂我是个丢人的大笨蛋,并且说,他自己也是个傻瓜,煞费心思来教我。少校长得矮小,却笔挺地坐在手术椅中,将右手伸入机器,让牵引带夹着手指翻动,眼睛直盯着墙壁。

“要是战争结束了,要是真有那么一天的话,你打算干些什么?”少校问我,“注意,语法要正确!”

“回美国。”

“结婚了吗?”

“没有,但很想。”

“你太蠢了,”他看上去很恼火,“一个男人决不能结婚。”

“为什么,少校先生?”

“别叫我少校先生。”

“为什么男人不应该结婚?”

“不该,就是不该,”他怒气冲冲地说,“即便一个人注定要失去一切,至少不该使自己落到要失掉那一切的地步。他不该使自己陷入那种境地。他应当去找不会丧失的东西。”

他说着,眼睛直瞪着前面,显得非常恼怒、痛苦。

“可为什么一定会失掉呢?”

“肯定会失掉,”他望着墙壁说,然后,低下头看着整形器,吱吱咯咯地把小手从牵引带里抽出来,在大腿上狠狠拍几下。“肯定会失掉,”他几乎大吼了,“别跟我争辩!”接着他对看管机器的护理员叫道:“来,把这该死的东西关掉!”

他回到另一间诊室去接受光疗和按摩了。一会儿,我听见他向医生请求借用电话,后来,门关上了。他重新回到这间房间时,我正坐在另一把手术椅中。他披着斗篷,戴着帽子,径直朝我坐的地方走来,把一条胳膊搁在我的肩上。

“真对不起,”他说,一面用那只好手拍拍我的肩膀,“刚才我太失礼了。我妻子刚去世,请原谅。”

“噢……”我惋惜地说,“非常遗憾。”

他站在那儿,咬着下嘴唇。“忘掉痛苦,”他说,“难哪!”

他的目光越过我,望着窗外。接着他哭了。“我简直忘不掉悲痛。”他边说边哽咽着。然后他失声痛哭,又抬起头,茫然呆视着,咬紧嘴唇,泪流满面,接着,挺起腰,带着军人的姿态,迈过一排排手术椅,昂然而去。

医生告诉我,少校的妻子很年轻,死于肺炎;少校直到残废不能再打仗后,才同她结婚。她只病了几天。谁也没料到她会死。在少校坐的手术椅的对面墙上,挂着三张照片,都是类似他的病例,但已整形,完全是正常的手了。我不知道医生打哪儿弄来这些照片的。我一向以为,我们这些人是第一批来试验医疗器的。不过,少校对那些照片却很淡漠,他只是向着窗外,凝望着。

(选自《海明威短篇小说选》,有删改)


【注】①本文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②米兰:意大利西北部城市。③“RATELLANZA”“ABNEGAZIONE”:意大利语,意为“友爱”“克己”。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将“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展现在读者面前,使故事真实可信,同时拉近了故事人物与读者的距离。
B.小说首段便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是“秋天”,天气是“下雪”,还有“冷风”。这些都为我们展现出一幅灰蒙蒙、凄冷的画面。
C.当“我”追问为什么不能结婚时,少校怒气冲冲地告诫“我”,表情可怕,表现出少校暴躁的脾气和待人的冷漠。
D.作者用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洗练传神的语言、简单白描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反战思想和对和平的向往。
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在异乡》为题,揭示了战争的创伤导致那些九死一生的军人疏离社会,与正常的生活“隔绝”,孤寂地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的主题。
B.小说没有直接描写战场的血腥与暴力,但我们可以通过探寻伤残军人的内心世界体会到战争的残酷。
C.文章第一段作者精心对死狐、死鹿和一串串的死鸟进行逼真描绘,意在与四肢残疾的伤病形象形成对照,具有生动的象征意义。
D.小说结尾写少校对墙上的那些照片很淡漠,他只是向着窗外,凝望着,这一细节表现了他虽知自己的手无法康复但依然对未来充满憧憬。
3.小说开头所描写的环境具有什么特点?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4.小说的标题“在异乡”含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2022-11-20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三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