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遗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湖北省赤壁市的毕家畈塔,是一座清代修建的通高十八米的五层石塔,2014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6月4日,赤壁市人民检察院经现场调查发现,整座塔身存在严重破损及安全隐患。检察机关认为赤壁市文化和旅游局(以下简称“赤壁市文旅局”)存在怠于履行文物保护监管职责的情形,致使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于是向该局提出检察建议,建议加强对毕家畈塔的监管和修复工作,保护文物安全。同年10月,检察机关跟进检察建议落实情况时,发现该塔修缮工程既未开工,也未进行日常保养维护,损毁风险持续加剧,为此,赤壁市人民检察院以赤壁市文旅局为被告,于2022年2月21日向赤壁市人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请求判令被告继续履行文物保护监督管理职责,人民法院支持了赤壁市人民检察院的全部诉求。

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本案的典型意义。
7日内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卷政治(五)(重庆专版)
2 . 在“永乐宫”,穿越700多年时空的永乐宫壁画,跃然眼前、可触可感;在“数字藏经洞”,感受穿越时空的敦煌文化;在“全景故宫”,“云游”紫禁城万千宫阙;在“文物多宝阁”,用指尖360度“触摸”文物……一个个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案例,为我们感受文物里的中国增添了更多打开方式。科技赋能(     
①让文化遗产历久弥新,提升保护利用水平             
②赋予文化遗产新的内涵,增强文化自信
③让文化遗产便捷共享,提升文物价值                    
④让文化遗产贴近大众,展现文物魅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2-03更新 | 257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4年新高考政治【衡水金卷·先享题·调研卷】模拟试题(重庆专版)03
3 . 莆田木雕是中国四大木雕流派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莆田木雕代表性传承人,林建军挖掘并恢复了莆田精微透雕技法,用自己的坚持和作品发声,让莆田精微透雕站上世界文化舞台,赢得了世界的喝彩。这表明(     
A.弘扬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发展B.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C.文化的价值唯传承而得以体现D.文化创新让文化充满生机活力
2022-06-03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考试政治试题
4 . 100年来,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为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发展现代考古学旨在(     
①固守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②传承中华文明,挖掘文化价值
③厚植爱国情怀,培育民族精神
④保护文化遗产,研究文明演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该作品采用以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为主的画法,以长卷形式,画面细致入微,通过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等静景穿插捕鱼、驶船、游玩、赶集等动景,动静结合恰到好处。该作品(     
①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②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③画法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审美品格具有深刻影响
④为历史研究提供宝贵史料,是古人经济文化生活的见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2021年12月,中国西藏邱桑温泉古人类手脚印入选2021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手脚印岩面艺术是距今20万年的古人类有意识地将自己的双手和双脚用力压到软泥上,软泥硬化后形成富有美感的岩面“雕塑”。这一发现加深了我们对人类历史长河中“艺术”一词涵义的理解。这一成果表明(     
①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具有鲜明的社会历史性
②艺术源于社会生活并且始终忠实反映社会生活
③考古发现为古代艺术作品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④考古发现为研究人类文明演进提供了物质载体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 . 2021年7月24日,天龙山石窟佛首回归仪式在山西太原举行,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终归故土。这件佛首佛面含笑,震撼人心,是第一件从日本回归的天龙山石窟珍贵流失文物,是由被授予太原市“荣誉市民”的张荣捐赠的。佛首“含笑”归来(     
①昭示中华民族复兴道路,制定文物追索中国主张
②彰显中华儿女团结力量,助力文物保护利用征程
③有利于感受山西厚重的历史,享受文物保护成果
④展现太原改革开放成果,推动东西文明交流交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2020年12月I7日,“送王船”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送王船”是流传于我国闽南地区和马来西亚马六甲沿海地区的禳灾祈安民俗活动,它传递着人们对先辈走向海洋的历史记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承载了观察气象、潮汐洋流等海洋知识和航海技术,是人们海上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送王船”申遗成功(       
①展现了文化自信和中华文化独特的文化基因
②表明了中华文化得到世界各国的赞许和认同
③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④有利于促进全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繁荣与发展
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
9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荣昌陶曾畅销海内外,却因未能跟上市场需求变化而滞销。如今,陶艺师们在传承传统技法的同时,融合现代设计,并通过直播的方式带火了这一“千年窑火”,使得荣昌陶重新成为当地的支柱性产业之一。荣昌陶再次走红得益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继承传统的同时满足现代观众审美需求
③传统陶艺与新兴科技相融合扩大其影响力
④其作为非遗,是我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1-05-31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八中2021届f高三5月模拟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星堆遗址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2021年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通报了三星堆遗址新发现,再次惊艳世界。此次考古发掘和保护研究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考古发掘、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全过程紧密结合:考古发掘现场建造恒温恒湿的“考古舱”,为出土文物提供了最佳保护环境。一件青铜尊被3D打印制成的硅胶保护套严密包裹后成功起吊,送入应急文物保护实验室进行清理和修复处理。央视新闻推出《三星堆新发现》系列特别节目,采用遥控摄像机、智能手臂机器人摄像机等多种特种设备并机直播云考古,全景呈现出土文物之美、中国考古之新气象。某第三方支付平台启动三星堆文物守护公益计划,用户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体验文物修复的全过程,未来将结合区块链技术、数字化复原等相关技术能力,吸引更多人参与云上守护文物。科技助力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是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的科学探索与成功实践。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科技创新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重要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相关知识,分析科技与考古发掘如何实现良性互动。
2021-05-28更新 | 24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中学2021届高三5月考前模拟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