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遗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2023年9月,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项目在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审议,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生动展现了中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杰出成就,彰显了中国在世界茶叶起源、种植、贸易和茶文化传播领域的重要地位。“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       
①有利于保护和传承古茶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②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涵养共同的价值观
③旨在肯定中国茶文化对促进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
④得益于古茶林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成体系汉字是约公元前14世纪至前11世纪的殷墟甲骨文,先秦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古文字”时期。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的政策,这一措施为汉代所继承。统一的文字推进了社会与思想的整合,成为国家权威的象征。

秦汉以后,汉字系统不断调整规范,形体风格进一步蜕去古文字遗迹。从西汉中期到魏晋,新隶体、行书等新兴字体逐渐成熟并成为书写主流。魏晋到隋唐,楷书定形,汉字形体进入稳定状态,没有再发生重大的变化。(下图:汉字字体)


汉字的稳定保证了文化的有序传承。作为世界上至今唯一使用的古老表意文字体系,历经几千年风雨涤荡,汉字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2010年联合国将农历二十四节气的谷雨确立为中文日,纪念传说中仓颉造字的贡献。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今天为什么仍需要发扬光大?
2023-06-04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江苏省徐州市高三考前模拟政治试题

3 . 我国具有悠久灿烂的农耕文化历史,广大劳动人民基于不同地区自然与人文的巨大差异,创造了种类繁多、特色明显、经济与生态价值高度统一的农业生产系统,留下了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如今,中国农业文明的经验正在世界范围内润泽更多民众,稻田养鱼技术在尼日利亚、塞拉利昂等多国推广,江苏兴化的垛田系统与墨西哥传统架田农作系统结成对了……下列为我国三种典型的农业文化遗产:

名称简介图示
江苏兴化
垛田传统
农业系统
1000多年前,兴化先民为满足生产、生存的需要,因地而宜、因水而宜,选择稍高的地段,挖土增高,形成垛土,创造性地将沼泽地改造成岛状耕地,形成形状大小不一的垛田。“垛上种蔬菜、水沟界鱼虾”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是我国湖荡沼泽地带独有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与农业景观。
内蒙古阿
鲁科尔沁
草原游牧
系统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提供了牧草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全球典范,也是全球可持续游牧业的典型模试。牧民通过不断转场放牧,植被受到保护,水资源得以合理利用,畜牧产品稳定供应和多样化的食物来源得到保障,调和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
浙江湖州
桑基鱼搪
系统
湖州先民们在生产中形成了“塘基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的桑基鱼塘生态模式,造就了种桑和养鱼相辅相成、桑地和池塘相连相倚的江南水乡典型的桑基鱼塘生态农业景观,并形成丰富多彩的蚕桑文化。
(1)结合材料,说明上述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中蕴含的辩证法智慧。
(2)从文化角度,阐述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
4 . 2022年3月2日,我国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船载文物数量巨大的古代木质沉船——“长江口二号”古船,在上海正式开始打捞。“长江口二号”古船是一艘清同治年间的贸易商船,其中载有景德镇窑瓷器等精美文物。中国发展水下考古学旨在(       )
①厚植爱国情怀,培育民族精神
②传承中华文明,挖掘文化价值
③保护文化遗产,研究文明演进
④固守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6-06更新 | 12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2届高三考前调研政治试卷A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今的北京,正在着力打造“博物馆之城”,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已达近百家;中轴线申遗实现新突破,进入了冲刺阶段;三千多条背街小巷旧貌换新颜,着力补齐公共服务短板;老舍笔下的“龙须沟”现在成了美丽的三里河公园,假如以此写一篇报道,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标题是(     
A.留存城市记忆,涵养精神家园
B.推进城市更新,赓续红色血脉
C.丰富产业业态,激活振兴源泉
D.创新传播方式,回答时代问题
2022-05-27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2届高三考前练习政治试题
6 .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做好古籍工作,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对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强古籍抢救保护、整理研究和出版利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做好古籍工作是基于(     
①意识具有能动性,能把握规律,认识过去,指导未来
②古籍工作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标准规范体系基本健全
③做好古籍工作有利于展现文化多样性,推动文化创新
④古籍保护传承、开发利用成效显著,人才队伍发展壮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5-20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届高考考前模拟考试政治试题(二)
7 . 关于中华文明起源,一些考古学家坚持二里头遗址代表的夏王朝是中华文明的开端;一些学者认为,距今4000年前的龙山时代是中国迈进文明时代的门槛;而越来越多的人则把中华文明的起源上推到了以良诸为代表的距今5000年左右。某种程度上,上述差异源于对“文明”等概念的理解不同。由此可见(     
①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见证和标志
②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绵延不断
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④人类文明的起源具有不确定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5-18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22届高三三模考试政治试题
8 . 3200公里蜿蜒流淌,2500年历史横贯古今。中国大运河流经8个省市,是南北走向与众多自然河道交叉汇通的水道,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河北省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条例》规定,应当坚持保护优先、科学规划、活态传承、合理利用、分级管理原则,维护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延续性。该规定有利于(     
①为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提供法治保障
②延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提升文化优越性
③将大运河文化遗产盘活起来,以发展促保护
④丰富大运河的文化价值,推动区域文化融合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2021年11月,丝绸之路中国段世界文化遗产数字展示与交流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该平台将多年以来沉淀的丰富文物数字化资源进行集中展示,帮助用户从地域分布、文物属性、时间轴等方面多维度了解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地历史沿革,以及背后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上述做法(     
①是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
②说明文化传播手段的创新是保护文化遗产的前提
③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表明科学技术的发展能不断丰富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4-27更新 | 20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2届高考考前押题密卷政治试题(一)
10 . 一幅幅色彩鲜艳、制作精美的唐卡,带动超万人从事周边产业,西藏自治区唐卡年产值突破2亿元;一曲曲气冲霄汉、催人奋进的黄河号子,让观众惊叹“这就是黄河的力量”;一个个“非遗+文创”“非遗+文旅”创新项目,让传统文化火起来,各地丰富多彩的实践表明,非遗不是躺在橱窗里的展品,也并非束之高阁的技艺绝活,而是促进增收致富的“金钥匙”,涵养文明乡风的文化资源。上述材料启示我们,对待非遗应当(     
①坚持开发优先的原则,大胆创新非遗价值的实现方式
②在文化传承中有效保护,在有效保护前提下合理利用
③将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其文化价值
④使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4-08更新 | 698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2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第三辑(江苏卷)卷2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