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遗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2023年11月4日,第十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安徽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江苏洪泽古灌区、山西霍泉灌溉工程、湖北崇阳县白霓古堰等4个工程成功入选。我国灌溉工程遗产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意义是(     
①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②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水利文化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
③彰显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增强中国国际影响力
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通过“云游长城”小程序,可在线沉浸式体验“爬长城”“修长城”;为敦煌每个洞窟、每幅壁画、每尊彩塑建立数字档案,助力历史文化遗产呈现出崭新的面貌,让更多人更便捷地领略莫高窟魅力……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赋能有利于(       
①展现中国历史文化全貌,增强人们文化自信       
②推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重焕生机与活力
③挖掘文化遗产时代价值,丰富人们文化体验       
④创新文化遗产呈现形式,丰富世界文化多样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3-28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星金考卷】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猜题卷政治试题(五)
3 . 村史馆是收藏保护和开发利用村落历史文化资源、宣传展示村情村貌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关乎几代人的成长记忆。近年来,四川省眉山市坚持“一村一馆一品”特色,着力打造了一批以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家风家训、历史典故、乡贤名人为主题的村史馆。推动村史馆建设有利于(     
①彰显地方特色,繁荣地方文化市场
②保存历史记忆,守护乡村文化根脉
③传承乡土文化,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④营造文明乡风,丰富村民精神世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3-28更新 | 67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星金考卷】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猜题卷政治试题(七)
4 . 近年来,安阳聚焦“汉文字”这个独一无二的文化优势,围绕打造殷墟甲骨文中华文化新地标、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标杆城市、国际旅游目的地等中心工作,聚焦殷商特色,大力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做好文物发掘保护、研究阐释、展示利用,全景式展现商代历史、殷墟文化,让更多人在行走中读懂中国。这说明(     
①汉字是促进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媒介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丰富
③文化遗产是涵养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④发展特色地域文化可以提升城市的影响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3-28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星金考卷】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猜题卷政治试题(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3年7月28日,成都大运会开幕。成都大运会奖牌的正面设计(如图)以成都大运会会徽和“太阳神鸟”为主,还镌刻有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鸟、商周青铜人形器、甲骨文等。奖牌绶带的设计采用了传承千年的蜀锦织造技艺。由此可见,成都大运会的奖牌设计(       

①展示了作为文化载体的文化遗产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标识
②彰显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能够使中华文化获得世界认同
③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有利于我们坚定文化自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3-2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星金考卷】2024年高考领航卷(三)
6 . 近年来,某市在快速推进城市建设的同时,保护、修复大批文物古建筑,塑造“活着的城市记忆”。为了让民众享受文物保护成果,该市把历史古建筑打造成社区居民身边的博物馆和文化会客厅。该市采取上述做法是基于(     
①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
②保护文化遗产能彰显人们的文化自信
③文化遗产保护是民族文化富有凝聚力的保证
④文化发展的目的是实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的对接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4-02-26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2届全国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试卷政治试题(十二)
7 . 2020年6月,中法合拍纪录片《北京人:人类最后的秘密》启动。由法国人担任导演和科学顾问的这部影片,运用中法两国最新科研成果和科技手段,重现亚洲直立人“北京人”的史前故事。该片将于“北京人”遗址发掘100周年在全球公映。由此可见,中法合拍这部纪录片(     
①体现尊重彼此文化、从优秀文化中汲取养料的态度
②有利于加强中法两国人民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③意在通过国际化的视角向全球观众讲述好中国故事
④说明进行商业开发是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的必要条件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2-26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2届全国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试卷政治试题(十五)
8 .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该工程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大约从距今约5800年开始,中华大地上各个区域相继出现较为明显的社会分化,进入了文明起源的加速阶段,可将从距今5800年至距今3800年划分为古国时代。开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旨在(     
①理清历史脉络,实证中华文明的连续性
②发掘文化载体,增强中华文化历史信度
③活化历史场景,彰显中华文明独树一帜
④探寻文化源头,促进世界文化融合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国史。”生生不息的运河文化孕育了沿途独特的商贸、建筑、文学、饮食、民俗风情,直到今天仍散发着无穷魅力,影响着运河沿岸的发展。千百年来,大运河已成为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重要文化载体。因此,保护大运河、弘扬大运河文化有利于(       
①促进不同文化融合,使文化差异性消失       ②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坚定文化自信
③展示中华文化,更好引领世界文化风尚       ④增强对中华文化凝聚力和连续性的认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传承文明:

2022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致贺信强调:“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农耕文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中国灌溉发展的历史与中华文明一样悠久。良渚遗址考古发现数万斤碳化稻,表明当时的水稻种植已发展到相当规模,这离不开灌溉的支撑。悠久的灌溉发展史,还衍生出丰富而独特的区域文化。一些灌溉工程遗产对灌区生态环境的维系功能同样不可或缺。在新疆,一条坎儿井就能在戈壁滩塑造一片绿洲,堪称生态命脉。灌溉工程遗产还是一种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灌溉工程遗产的保护利用,有着突出的现实意义。它们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而且至今仍有不可替代的综合效益。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保护我国灌溉工程遗产的价值。

展示智慧:

灌溉工程遗产能够延续运转千百年,至今发挥效用,在工程的规划、设计、管理等方面都有其科学性,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地理、气候环境差异很大,灌溉工程的型式和科技特征也呈现出显著的多样性。从工程类型而言,包括有坝引水、无坝引水、蓄水灌溉、拒咸蓄淡、井灌,圩田、梯田灌溉排水,以及不同形式的传统提水灌溉设施等,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理念。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我国灌溉工程的设计建造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3)某校高三(1)班拟举行以“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为主题的主题班会,请你就“保护农业文化遗产要加强国际合作”这一观点,撰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①观点明确,逻辑清晰;②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③字数在250字左右。
2023-12-12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高考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信息卷快递文科综合(五)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