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遗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绍兴仓桥直街通过小规模、渐进式微改造,最大限度保留了江南水乡“台门、古树、小桥、院墙、驳岸”街巷肌理。老街老屋内,则既有古色古香的装饰,又有空调、抽水马桶等现代设施,真正体现了“留人留形留乡愁,见人见物见生活”。这表明(     
①历史文化的传承必须与现代生活相互交融
②一定的文化总是产生和发展于一定的社会实践之中
③保护文化遗产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首要前提
④文化遗产保护必须统筹考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工业遗产是指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留存的工业文化遗迹、遗物和相关的历史记录,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妥善保护国家工业遗产,合理利用老工业厂房等打造公共文创空间,能够向公众展现工业遗产的壮美,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科普、特色旅游的良好载体和契机。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更好地鼓励、规范和引导国家工业遗产合理利用,2023年工信部印发《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

始建于1954年的“国营751厂”,是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曾多年从事传统动力生产,遗存下许多珍贵的工业设施。厂区在该办法的指引下,深入挖掘自身历史价值,严格遵循科学认定的标准和流程,有效保护了工业遗产。厂区内的老旧厂房、机器设备被精心修复和保护,转化为了工业博物馆、文化研学基地等,不仅再现了当年的工业生产场景,还为人们提供了实地学习和感受工业文化的机会。通过引入文化创意产业,“国营751厂”被打造为751D·PARK(即751北京时尚设计广场),建成了以时尚产品展示、交易为核心,集产业配套、生活服务功能等于一体的时尚互动体验区,成功地将历史与现代融合,实现了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这里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不仅是老北京的公共记忆,更是现代公共艺术品,为城市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结合材料和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时代价值。
(2)结合材料,分析国营751厂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是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3)为推动工业遗产的高质量保护与高水平利用,某地拟召开以“国家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为主题的研讨会,请你为会场拟两条宣传标语。(要求:朗朗上口,每条20字以内。)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乌镇位于浙江嘉兴桐乡市,依托全域旅游带动共富增收,是“千万工程”的经典案例。

2005年8月3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乌镇调研古镇发展之路。这个时候,乌镇“历史街区保护和利用并举”的开发方式一波三折,不少人抵制。有的人觉得所谓历史遗产是落后的东西,保护没意义。有的人认为在保护中开发旅游,把原先平整的水泥路重新变成了石板路,平桥变成了拱桥,影响出行起居。在这次调研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鼓励大家坚持“以保护历史遗产来开发旅游”的发展理念不动摇,使这条路越走越宽广。

桐乡市以乌镇全域旅游为依托,发挥核心景点的带动效应,西栅培育高端业态,与东栅中端业态错位发展,并将互联网、红色、戏剧等新元素融入旅游,实行旅游资源整体产权开发;将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有机融合,实施“镇区景区化、景区全域化、全域智慧化”,累计投入各类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约80亿元,水乡风情和城镇功能实现完美融合;以品质度假经济吸纳就业创业,住宿、餐饮等富民行业快速发展,并带动周边河鲜、果蔬等农业生产销售,培育形成了董家茭白等7大农业产业;辐射带动周边南浔、吴江等地乡村游,有效拓宽农户致富渠道。

目前,乌镇年接待游客超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20亿元,带动就业超过5万人,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向全国推广“乌镇模式”。

(1)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说明为什么要坚持“以保护历史遗产来开发旅游”的发展理念不动摇?
(2)请结合材料,运用系统优化的知识分析“乌镇模式”的推广价值。
(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请结合你家乡的文旅资源特色,为家乡的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提两条可行性建议。
4 . 2023年11月4日,第十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安徽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江苏洪泽古灌区、山西霍泉灌溉工程、湖北崇阳县白霓古堰等4个工程成功入选。我国灌溉工程遗产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意义是(     
①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②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水利文化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
③彰显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增强中国国际影响力
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考古、文化遗产等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超过170次,亲自调研了100多处文化遗产、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文化遗产的重要论述,成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文化遗产是先民生活经验和生存智慧的反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延续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文化遗产保护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有效路径。

某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围绕地域历史文化优势,充分挖掘特色地域文化遗产,打造如“集千古智——方以智主题文物展”“璀璨星光——凌家滩文化展”等展现地域文化的精品展览,同时坚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馆藏文物资源,深度挖掘价值潜力。推行“博物馆+”战略;推动博物馆资源进校园、进课堂;推出“民族脊梁”“历史教材里的文明史”等品牌社教活动;将“三星堆·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等展览送进城市中心商业空间,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同时与英国、新加坡等文化机构共同搭建文化遗产合作交流平台,为“丝路精品”工程打下重要文化交流基础……多措并举奋力谱写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新篇章,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文化遗产保护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并运用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分析说明该省的举措对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启示。
(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请你为保护文化遗产写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20字以内。
2024-04-21更新 | 230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政治试卷
6 . 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指出: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特色的重要标志。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这说明(     
①城市发展应传承“文脉基因”,才能留住城市历史文脉
②文化遗存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③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遗存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④文化遗存具有相对稳定性,其文化价值不受社会变迁的影响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宁德下党乡党委带领乡亲们积极想办法,战胜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蹚出一条振兴路。有学者指出,在继续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路上,没有照搬的模板,摸清当地实情很关键,既需要一股攻坚克难的“闯劲”,也需要实干的“巧劲”。

材料二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春节项目保护单位文化和旅游部评估合格。春节历史悠久,不仅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并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春节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在此期间,全国各地均会举行带有浓郁地域特色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热闹喜乐的民俗文化活动彰显着东方的审美品格,也凝结着中国人矢志不渝的生活理想,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对春节的重视与传承,不仅因为其中蕴含着“家”的价值,还有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与期盼丰收和平的重要理念。读懂了春节,也就读懂了中国人候鸟归乡般的团圆情结与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家国情怀。

春节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随着中国文化影响的扩大,春节已然成为世界性的节日符号、跨越地理和文化边界的全球性庆典。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

(1)结合材料一,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角度,综合所学,谈谈你对该学者观点的理解。
(2)结合材料二,谈谈保护传承春节文化的文化价值。
(3)春节期间各地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请你按照下列要求写出两项活动。
(要求:简要写出活动内容和意义。示例:写春联贴春联,表达了人们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2024-04-04更新 | 25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政治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文明作为农耕文明,经历数千年的农耕活动,逐渐形成了“顺天时,量地利、植五谷、养六畜,农桑并举,耕织结合”的农耕体系,具体表征为精耕细作和生态循环。

在挖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让农业文化遗产活起来,并加以合理利用,让其焕发出时代光芒,发挥其应有价值,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西部的T县,稻谷成熟前半个多月,赶鸭下田、查看水稻、试捕田鱼……这是与中国其他一些省份稻谷丰收的场面不同而呈现的另外一番景象。“稻鱼鸭同收”在该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中国先民“饭稻羹鱼”的传统,随后经过民族交往、文化融合逐渐发展成稻鱼鸭复合系统,是中华民族长期在自然环境中不断探索的一种协同发展的农业系统。依托稻鱼鸭复合系统的当地人能更高效地利用山间有限的田地资源,既能“一水两用、一地多收”,缓解人多地少的发展矛盾,又能促进稻、鱼、鸭互利共生。鱼的排泄物为稻谷成长提供无机氮、磷养分,而散落稻田里的稻花或谷粒则成为鱼生长的天然饵料,田间的鸭子,既能吃掉害虫,客观上还能翻动田泥。近年来,该地依托稻鱼鸭复合系统推广种植的优质稻示范点,平均亩产达651.58公斤,相较传统水稻,增产31.7%。当地还积极推进“设施辅助稻鱼综合养殖”“‘边沟式’稻鱼综合养殖”等新模式,增加了每亩田的鲤鱼饲养量,预计“稻花鱼”整体产量也比传统农田高不少。该县传承、发展古老农耕文明的这一丰收场景正是中国守护农耕文化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缩影。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T县守护中国农耕文明是如何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
(2)复合农耕系统是中华民族长期在自然环境中不断探索的一种协同发展的农业系统,彰显着中国先民的农耕智慧。结合材料,运用联系观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高三某班拟举办“挖掘农耕文化智慧,助力现代农业发展”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为此拟两条活动提纲。
9 . 四川熊猫和青神竹编组“CP”亮相卡塔尔世界杯,向全球观众展示中国的青神竹编文化,让竹艺之花灿漫在世界各处。青神竹编是流传在四川眉山青神县的一种古老民间工艺,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称为“竹编史上的奇迹,艺术中的艺术”。材料表明(     
①文化传播离不开厚重的历史积淀                  
②艺术创作应该坚持国际化的导向
③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差异而丰富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同时又是世界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2022年10月6日,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四川省通济堰成功入选。通济堰,是岷江流域古代少有的有坝引水工程,其拦河坝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运用时间最长的活动坝,是一座灌排兼容的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通济堰申遗成功(     
①有助于传承中华文化,展现独特魅力             
②再现了中华古代科学技术曾经的辉煌
③展示文化成就,有助于坚定文化自信             
④说明中华文化精髓得到世界普遍认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5-06更新 | 172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冲刺4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