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遗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近年来,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及考古界专家学者的参与下,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类电视节目与观众见面。《非遗里的中国》等一系列活化文化遗产的精品节目让文物、遗产活了起来、火了起来。这些节目中的文化遗产(     
①是重要财富,成为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赓续中华文脉,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精神             ④是传承文明的种子,能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2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政治试卷
2 . 代表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掌握着相关遗产的重要知识和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关键。为鼓励和支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发挥示范作用,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贵州实际,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对《贵州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进行了修订。此举有利于(     
①坚持古为今用,在全面继承基础上发展传统文化
②立足省情实际,赋予贵州地方文化新形式新内涵
③完善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展示民族历史文化成就
④坚定文化自信,夯实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在“永乐宫”,穿越700多年时空的永乐宫壁画,跃然眼前、可触可感;在“数字藏经洞”,感受穿越时空的敦煌文化;在“全景故宫”,“云游”紫禁城万千宫阙;在“文物多宝阁”,用指尖360度“触摸”文物……一个个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案例,为我们感受文物里的中国增添了更多打开方式。科技赋能(     
①让文化遗产历久弥新,提升保护利用水平             
②赋予文化遗产新的内涵,增强文化自信
③让文化遗产便捷共享,提升文物价值                    
④让文化遗产贴近大众,展现文物魅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2-03更新 | 257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4年新高考政治【衡水金卷·先享题·调研卷】模拟试题(湖北专版)03
2023高二·全国·专题练习
4 .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长江承载的是民族发展大计。2023年8月3日至 5日,由长江文化促进会主办的“新时代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实践探索与展望”研讨会在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坝区举办,会议就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难点问题、挖掘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建立健全跨区域跨部门协作联动机制等形成共识。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要(     
①立足长江文化的物质载体,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
②加强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重点挖掘经济价值
③挖掘和弘扬长江文化内涵,提高长江文化“走出去”水平
④全面推进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发挥文化引领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工业遗存与“冰雪之约”激情碰撞,借助北京冬奥会筹办和举办的契机,首钢实现了再一次的蜕变升级,镌刻着厚重时代记忆的老厂房或变身专业赛事场馆。首钢滑雪大跳台是单板大跳台运动(BigAir)在全球的第一座永久跳台,也是冬奥历史上第一座与工业遗产再利用直接结合的竞赛场馆,完成了从“火”到“冰”的重生。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丝带在空中飞舞的形态与大跳台赛道曲线十分契合。在跳台整体颜色选择上,设计团队最终选用了以冬奥会徽色彩为基调的渐变方式将“飞天”飘带概念体现得淋漓尽致。冬奥会赛后,滑雪大跳台可以实现迅速“变身”,不仅可以滑雪,未来还可以根据需求改造成滑水、滑草等更多项目,并面向公众开放用于大众休闲健身活动。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首钢滑雪大跳台实现从“火”到“冰”的重生的文化价值。
2022-05-22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高中2022 届高三5月模拟联考政治试题(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近年来,文物修复逐渐被公众熟悉和关注。有人认为,修复的不仅是器物,更是对民族历史遗产的呵护,应该让文物完美呈现;也有人认为文物不需要修复,应当保留“残缺的美”,让大众品味岁月的沧桑,这是向历史的致敬。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修复有助于再现当时的社会文明
②文物是文化载体,修复更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③适当保留“残缺的美”,可以让大众获得不一样的人生启迪
④作为不可再生资源,“残缺的美”能使文物增加市场价值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福州三坊七巷起于晋,完善于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保留完整,被誉为“里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馆”。这里曾经走出了林则徐、严复、林觉民等一百多位对中国近代史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有着“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的美誉。保护传统建筑是因为(     
①承袭传统建筑有利于推进建筑文化的创新
②保留城市历史风貌,能增强城市文化底蕴
③传统建筑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增强文化自信
④文化要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在继承的过程中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5-1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湖北省新高考政治信息卷
8 . 在文物保护与管理领域,大遗址专指我国文化遗产中规模大、占地广、文化价值突出的大型文化遗址。目前,我国初步形成了以“六片、四线、一圈”为中心、以150处大遗址为支撑的大遗址保护格局,“大遗址”概念得到普遍认可。大遗址保护格局的建设旨在(     )
①维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拓展文化遗产空间
②增强对历史记忆的社会认同,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③在保护过程中提升遗址的经济价值,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④把资源禀赋转化为多样化的文化供给,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二十四节气在中国已有数千年历史,是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所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和实践指南。“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二十四节气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积极态度,广泛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

2016年11月,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员会评审。

2018年,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将每年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盛典让人们再次领略了二十四节气的魅力。专家认为,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农业生产还是要以利用自然为前提,二十四节气对当前生产生活还在发挥基础指导作用。


结合材料,谈谈保护传承二十四节气的文化价值。
10 . 东垣古城遗址位于石家庄市东、西古城村,属于战国至汉代遗址,2013年被国家文物局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前,石家庄市把该遗址规划为古城遗址公园,并将其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打造高质量城市文化绿心、群众休闲好去处,让品味石家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精彩之地尽早呈现。建设古城遗址公园有利于(     
①挖掘历史文化根脉,增强文化自信
②融通古今文化资源,集中表达民族情感
③增添城市人文底蕴,提升城市形象品质
④发展文化产业,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