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遗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在“永乐宫”,穿越700多年时空的永乐宫壁画,跃然眼前、可触可感;在“数字藏经洞”,感受穿越时空的敦煌文化;在“全景故宫”,“云游”紫禁城万千宫阙;在“文物多宝阁”,用指尖360度“触摸”文物……一个个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案例,为我们感受文物里的中国增添了更多打开方式。科技赋能(     
①让文化遗产历久弥新,提升保护利用水平             
②赋予文化遗产新的内涵,增强文化自信
③让文化遗产便捷共享,提升文物价值                    
④让文化遗产贴近大众,展现文物魅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2-03更新 | 257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三)文科综合政治试题【河南卷】
2 . 4月5日,四川省都江堰市举行以“上善若水·天府粮仓”为主题的清明放水节庆典仪式。都江堰放水节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逢清明,当地民间都要举行盛大的放水庆典仪式。之所以如此重视放水庆典仪式,是因为(     
①人们能够从民俗节庆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
②民俗节庆活动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源泉
③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
④民俗节庆活动能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2022年11月21日,上海市文物局会同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用世界首创打捞技术将百年沉船长江口二号“打包”出水。长江口二号古船是我国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的木质沉船,填补了我国清代晚期大型木帆船研究空白,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将百年沉船“打包”出水(       )
①充分体现了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
②旨在拓展文物市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③为探索水下考古整体打捞模式开辟新思路
④实现了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2023年2月14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运城稷山东渠遗址考古成果,以高领花边双鋬鬲为代表一类遗存,显示出夏时期晋南地区复杂多样的文化面貌,对展现夏朝历史、研究夏时期晋南地区的文化格局具有重大学术价值。这一考古成果有利于(     
①见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②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展现其历史文化价值
③集中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和表达民族情感          
④创造丰富多样、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4-18更新 | 21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等2地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2年11月10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专题通报河南安阳殷墟考古与甲骨文研究重要成果及新进展。据介绍,近期的考古工作系统揭示了洹北铸铜、制骨、制陶手工业生产方式和“居葬合一”的族邑布局模式。重视考古研究是基于(     )
①保护珍贵文化遗产,更好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
②集中表达民族情感,丰富深化国人的历史认知
③彰显中华文化底蕴,增强中华文明历史可信度
④如实再现历史场景,展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2021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共同支持地方开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目前,已建设非遗工坊2500余家,其中l400余家位于脱贫地区,带动了当地群众就近就业、增收致富。材料表明(     
①非遗的传承以其经济价值实现为前提
②经济决定文化,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③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经济的重要资源
④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先进文化促进经济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4-18更新 | 7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名校大联考2023届高三下学期阶段性测试(六)文综政治试题
7 . 2022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指出,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①彰显了中华文化深厚底蕴,增强了中华文明的历史信度
②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创造力和优越性
③丰富了历史文化滋养,激发我们强烈的民族自信心
④延长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丰富了历史内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4-10更新 | 11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年高考密破考情卷文综政治试题(一)
8 .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于2021年7月16日至31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我国申报的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顺利通过大会评审,成为我国第56处世界遗产。据统计,我国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数量均居世界第一。这说明(       
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最为丰富多彩
②我们推进中华文化自信自强有着丰富厚实的底蕴
③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中华民族文化不逊于甚至优越于其他民族的文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始建于元末明初的S村,曾因雕版印刷业而盛极一时。从空中俯瞰,一栋栋老屋相连,犹如一柄打开的巨型折扇。近年来,该村深入挖掘历史,再现雕版印刷过程,呈现当年生产生活状况,每逢旅游旺季都有展示古时生活场景的活动,成为不少人旅游观光的目的地。

当地某土木工程师用10年时间,寻访有故事的老屋,并对其进行修缮保护。一批喜爱优秀传统文化的人不断聚拢而来,由此发展起文旅民宿、文化沙龙等产业。2022年9月,当地公开招募古建筑认领保护人,进一步促进古建筑向展览陈列、艺术文创、特色民宿等方面转型。如今这些老屋经过专业修缮,融入文化元素,呈现多彩人文风情,焕发新光彩新生机。从整修老屋到修缮古村,从当地群众住得更舒适到现在共同参与旅游发展中增加收入,人们充分认识到,保护老屋既要尽可能保留原址原貌以留住“筋骨肉”,又要挖掘好历史文化价值以传承“精气神”。


(1)老屋“活”起来,激活了文化遗产的综合价值。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说明S村的做法对乡村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启示。
(3)某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大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宣传力度,请你为其提供两条宣传标语,要求言简意赅,每条标语限20字以内。
10 . 敦煌画院30年来首次出书《敦煌如是绘——接续1600年美的历程》,将精心打磨多年的泥本摹绘壁画一次性展示给读者,“真实”还原壁画的本色。敦煌如是绘,即敦煌是此般绘成的。该书的出版有助于(     
①带领人们触摸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②彰显文化自信的“敦煌力量”
③为敦煌文化艺术注入时代内涵
④海内外读者对敦煌文化的认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