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遗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一处处工业遗产见证了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同阶段,承载着一座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积淀。

在北京首钢园,炼铁原料区变身北京冬奥组委驻地,精煤车间化作国家冰雪运动队训练场地;冬奥会闭幕后,首钢园更是成为网红打卡地。在山西省平遥古城,废弃的柴油机厂转变为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平遥中国年等活动举办的文化场所;百年汉阳铁厂“长”出城市“文创客厅”……工业“老面孔”化身亮眼的城市“新地标”。

一些老厂房、旧设备“锈迹斑斑”,但仍具有生产能力:洛阳一拖、自贡盐井等工业遗产,经过修缮保护与改造利用,正从单一生产向集生产、休闲旅游、科普研学等于一体的综合业态转变。一些工业遗产已不具备生产功能,但通过引入商业办公、文化产业、科技研发等新功能,也可迎来新生:北京798园区变身艺术空间,上海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被改造为巨型室内展馆。一些工业遗产通过发掘精神内涵实现功能转变:宝鸡市依托红光沟航天六院旧址建设成的国家级航天精神文化区,已成为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乐山市通过对旧址进行修缮改造,还原“时代楷模”彭士禄事迹陈列馆;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研发实验基地正成为集教育、科普研学、文物保护和文创旅游于一身的科技文旅小镇。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的实质的知识,说明工业“老面孔”是如何化身亮眼的城市“新地标”的。
(3)请你就如何吸引游客触摸城市工业历史提两条建议。
2022-05-23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21年12月,中国西藏邱桑温泉古人类手脚印入选2021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手脚印岩面艺术是距今20万年的古人类有意识地将自己的双手和双脚用力压到软泥上,软泥硬化后形成富有美感的岩面“雕塑”。这一发现加深了我们对人类历史长河中“艺术”一词涵义的理解。这一成果表明(     
①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具有鲜明的社会历史性
②艺术源于社会生活并且始终忠实反映社会生活
③考古发现为古代艺术作品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④考古发现为研究人类文明演进提供了物质载体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织言绣语”为主题的2019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及辅料(春夏)博览会上惊艳亮相。此次展览精选出贵州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传承人和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类,运用新技术和新的设计理念,把传统非遗元素嫁接到新的民间工艺产品中,以体现中国纺织非遗文化的多样性与创新性。展区的设置也十分有特色,创新性地融合了水族、苗族、布依族等不同的少数民族的非遗特色,体现出民族的融合、非遗与日常生活的融合,这对推动“非遗活化”很有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不仅传承了知识和技艺,更传承了文化和精神,为各民族、各地区提供了文化认同、身份认同和情感持续。保护和传承这些遗产,既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历史与文化,更重要的是用新视角、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去改革创新,让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代表性工艺产品,让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保护和推广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正确的选择。
(2)结合材料,说明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推广是怎样体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
2020-08-08更新 | 217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两校2020届高三10月校级联考政治试题(赤峰二中、呼市二中)
4 . 纸笺加工技艺非遗传承人刘靖经过多年尝试,成功将制作“粉蜡笺”的传统工艺“复活”。在此基础上,他又相继恢复了泥金笺、朱砂笺等一系列传统纸笺加工技艺。目前,他的纸笺加工技艺传承基地即将投入使用,除了对非遗进行市场开发之外,技艺传习将成为基地的重要功能。刘靖传承非遗的举措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②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继承方式的变革
③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④保护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一个多世纪以来,国家图书馆在搜集和保存中国文献典籍和世界文化遗产,在传承文化、服务社会诸方面,承担了应有的历史重任,发挥了重要的社会职能。国家图书馆的发展(     
①有利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②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③发挥了保存文化遗产的经济职能
④承担保存历史、传承文明的重任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0-05-0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2020届高三一模政治试题
6 . 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的火灾,为文物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对此,国家文物局要求各地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加强文物消防安全工作,之所以重视文物保护,是因为文物
①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重要的文化财富
③对于展现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④承载着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全部记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10·内蒙古呼伦贝尔·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2009年6月26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召开的第3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山西五台山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被审议通过,至此,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地已达38处。回答16~17题。
有人说:文化遗产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记录着民族的文化基因。这主要表明文化遗产
A.是在历史、艺术或科学方面有着世界意义的纪念文物
B.可以充分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C.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D.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应给予保护
2019-01-30更新 | 503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模块考试
8 . 2017年7月,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青海省可可西里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福建省鼓浪屿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已拥有52处世界遗产。这说明
A.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更有利于对遗产的保护,说明文化对经济有促进作用
B.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C.可可西里和鼓浪屿这两处遗产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D.文化遗产对展现中华文化多样性和繁荣世界文化都有重要意义
2018-05-30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形成的特有时间知识体系。它所描述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一般过程,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从黄河流域逐步为全国各地采用,并流传到世界各地,它作为中国农业文明的积累和结晶,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的农事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其蕴含的尊重规律、顺应自然的思想,仍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重要理念,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也生动体现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说明“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的意义。
(2)运用规律相关知识,分析“二十四节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二十四节气”的成功申遗只是对其保护的阶段性成果,对它的保护、传承、利用与弘扬应是全体中国人长期、艰巨、共同的任务。请你为“二十四节气”的活态传承与可持续利用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2017-07-17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钢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二)文综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救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雨惊春清谷全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历代流传的《二十四节气歌》转眼成了热门歌谣。这说明文化遗产
①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②是民族生存的精神支柱
③是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
④具有优秀文化的丰富内涵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2017-05-21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17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