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遗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在“永乐宫”,穿越700多年时空的永乐宫壁画,跃然眼前、可触可感;在“数字藏经洞”,感受穿越时空的敦煌文化;在“全景故宫”,“云游”紫禁城万千宫阙;在“文物多宝阁”,用指尖360度“触摸”文物……一个个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案例,为我们感受文物里的中国增添了更多打开方式。科技赋能(     
①让文化遗产历久弥新,提升保护利用水平             
②赋予文化遗产新的内涵,增强文化自信
③让文化遗产便捷共享,提升文物价值                    
④让文化遗产贴近大众,展现文物魅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2-03更新 | 257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4年新高考政治【衡水金卷·先享题·调研卷】模拟试题(甘肃专版)03
2 . 2022年6月15日,由敦煌研究院和腾讯联手打造的“文化遗产数字创意技术联合实验室”正式成立。敦煌研究院院长表示:敦煌研究院和腾讯携手依托“数字敦煌”的学术与资源优势和腾讯的技术与传播优势,将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做出积极贡献。这表明现代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       )
①扩大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改变人们文化交流的途径
②创新收集、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载体
③助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满足人民多样化文化需求
④从根本上重新定义旅游文化的内涵,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3-30更新 | 163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2023届高三一模文综政治试题
3 .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新发现的6座三星堆文化遗址“祭祀坑”,500余件重要文物惊艳出土。青铜尊、青铜罍以及玉璋、玉琮、玉璧、玉戈等文物与黄河流域一致;首次发现丝绸朽化后的残留物加深了对成都平原与中原、江汉平原的周边地区文化的历史关系认知;半张金面具及来自印度洋的5000多枚海贝见证了横跨欧亚大陆的文明交流。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       
①折射出数千年前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②表明在实践中产生的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
③是中华民族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④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史进程的重要实物例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9-18更新 | 1000次组卷 | 26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六中2020-2021学年高三五模政治试题
4 .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时间知识体系。纪录片《二十四节气》向观众展示了中国传统历法对自秦代以来的农耕生产、生活繁衍以及对数千年来国人的衣食住行、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由此可见,二十四节气(     
①对于研究世界农耕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②拓展了农业历史文化传播的途径,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
③既是人们农业生产实践的产物,又在生活中被人们享用
④是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依托,影响着人们的实践和认识活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0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了以考古为主题的专场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向世界讲清楚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高度重视考古工作有利于(     
①更好地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历史发展的脉络,增强历史信度和民族自豪感
②全面延展和丰富中华民族历史进程,重塑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③展示我国历史文化成就,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为改革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④活化历史场景,重构中国历史,寻根固本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全国·模拟预测
6 . 送王船是广泛流传于我国闽南地区和马来西亚马六甲沿海地区禳灾祈安的民俗活动,是闽南群众联系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重要文化纽带之一。2020年,中国、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申遗成功,以此为契机,两国全方位开展国际间非遗领域的合作,让文化遗产成为实现人类持久和平的对话资源。这反映出(     
①申报文化遗产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保护方式的创新是传承文化遗产的前提
③文化遗产在传承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④联合申遗的基础在于社会实践具有共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2020年12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文章强调,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党中央高度重视考古工作,旨在(     
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②挖据中华文化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③寻根固本,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④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促进考古专业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3-23更新 | 29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2021届第一次高考诊断文综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大同云冈石窟,实地了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情况。他强调,“云冈石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这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要坚持保护第一,在保护的基础上研究利用好。”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是每个国家独享的文化财富
③各国的文化遗产是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
④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近年来,某市在快速推进城市建设的同时,保护、修复大批文物古建筑,塑造"活着的城市记忆"。为了让民众享受文物保护成果,该市把历史古建筑打造成社区居民身边的博物馆和文化会客厅。该市采取上述做法是基于(       
①文化发展的目的是实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的对接
②文化遗产保护是民族文化富有凝聚力的保证
③保护文化遗产能彰显人们的文化自信
④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0 . 据古史传说,山西南部是尧活动的中心地区。考古人员在襄汾县陶寺村发现了公元前2300年左右的大型城址。专家在该城址中发现了比甲骨文早800年左右的文字以及世界上最古老的观象台遗迹等。下列对材料信息的判断合理的是(          
①该城址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是最古老的文明
②该城址的人们已经进入文明阶段
③该城址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科技运用是古代文明发展的基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07-1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靖远县2020届高三三模文综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