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遗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长达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不仅汇聚着故宫、天安门等建筑,也代表着北京老城的民俗文化。在北京中轴线申遗期间,北京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会同北京河图联合发布了“万象中轴”数字文化体验项目,通过AR技术带来的虚实融合与沉浸式的互动体验,让中轴线历史文化加速“活”起来。让中轴线历史文化加速“活”起来(     
①彰显了中华民族守正创新,与时俱进的文脉传承
②有利于促进古都文化焕发生机,引领时代潮流
③要全面开发文化遗产,发挥其最大的经济功能
④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进文旅的深度融合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29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十一)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2 . 北京天坛(下图),位于北京市南部,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的重要场所。天坛象征着传统观念“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也是“王权天赐”的象征。它是中国古代建筑和艺术的代表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由此可见(     

①天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②天坛作为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③天坛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征             
④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5-1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安康市高新中学,安中分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2月3日,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受权发布,提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强化农业文化遗产、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灌溉工程遗产是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我国是世界上灌溉类型最丰富、工程分布最广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我国已有三十多项工程成功获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不少水利工程至今仍在护佑安澜,泽被一方。从3600多年前的商代都城灌溉渠系,到2200多年前的淮阳井灌模型,再到“秦代三大水利工程”,灌溉工程的发展见证着古代先贤独树一帜的治水智慧。四川都江堰的鱼嘴分流、弯道排沙,设计精妙;浙江诸暨桔槔井灌工程,巧妙利用地下水循环,科学高效,其中蕴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材料二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这需重点把握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突出阶段性,对尚处于“脏乱差”阶段的乡村,改善人居环境是当务之急,当美丽乡村基本建成时,应适时启动村庄经营,践行“两山”理念,并注重长期治理,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二是要完善制度保障,尤其是在推动村庄经营的过程中,需要着重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唤醒乡村“沉睡”的资源。三是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不同市场主体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努力做大乡村“蛋糕”,同时要加强政府调控,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分好“蛋糕”,实现村、村民和市场主体三方共赢。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保护与发展灌溉工程遗产的重要价值。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知识,分析如何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某村正实施“千万工程”,为动员村民积极参与“千万工程”建设,请你设计两条宣传标语。要求:突出主题,文字优美,具有宣传和鼓动性,每条不超过20个字。
2024-05-04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2月19日,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强调,要按照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理念,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保护与发展、保护与开发等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的重大关系,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要着力构建保护体系,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构建大保护格局。着力健全保护机构,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体制改革,形成工作合力。着力完善保护机制,保留历史原貌,加强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等的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着力推动文明互鉴,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加强文化遗产领域国际交流合作。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传承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联系多样性的知识,说明我国该如何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3)某学校拟举办以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请你为该活动写出两条宣传标语。
要求:切合主题、言简意赅、朗朗上口、每条不超过20个字。
2024-04-09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联考(一)文科综合试卷-高中政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第25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加强对文物古迹、传统村落、传统技艺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发掘其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因为它们(     
①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具有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③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④承载中华文化基因,彰显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98年,浙江宁波余姚开始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的探索实践。2003年,司法部、民政部总结推广宁波等地法治建设的做法,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意见》。2006年,在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的提议下,省委作出建设法治浙江的决定,描绘基层法治建设“富春山居图”。之后,在浙江大地上涌现了22个国家级、306个省级、964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在全国首创“村民说事”“小微权力清单”“阳光村务八步法”等法治经验。在此基础上,浙江出台了《法治浙江建设规划(2021-2025年)》,期待这幅“富春山居图”越绘越美。

材料二   吉安有众多红色革命遗址和红色文化资源,被称为“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湘赣边三年游击战革命遗址位于武功山南麓,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在“守护红色军事文化史迹”公益诉讼专项监督行动中,吉安检察机关联合杭州军事检察院对该遗址进行全面寻访调查,共寻访革命遗迹和红色文化遗存60余处。这一经验做法也被地方立法所采纳。新出台的《吉安市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对红色文化遗存从调查认定、保护管理、传承利用和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范,为保护红色文化遗存提供了保证。


(1)结合材料,分析浙江法治乡村建设的过程是如何体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用法的形式保护红色文化遗存的意义。
2024-01-17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7 . 2023年10月,在唐山鸿宴饭庄南湖美食广场冀菜研发基地店,路北区扶轮小学100多名师生,聆听饭庄86年奋进历程讲解,观摩制作美食的神奇技艺,品味中华老字号独特风味,弘扬中华传统非遗饮食文化的种子已悄然播撒在师生们的心里,将慢慢生根发芽。举办这一活动有利于(       
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推动中华文化自信自强
③展现中华文化的开放性                    
④彰显中华文明的统一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等为主要工具材料,通过汉字书写,在实现信息交流实用功能的同时,以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的一种艺术实践。中国书法伴随着汉字的产生与演变而发展,历经3000多年。这表明(     
①中国书法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是民族文化成就的标志
②人们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创造艺术并享受艺术
③中国书法可以展现出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与性情志趣
④中国书法能表达书写者的生活感悟,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开始种茶、采茶、制茶和饮茶,成熟发达的传统制茶技艺及其广泛深入的社会实践,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传达着茶和天下、包容并蓄的理念。2022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     
①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说明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说明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彰显我们对茶文化自身价值的充分肯定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023-05-16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革命文物见证光荣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取得突破。目前,全国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多处,国有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超过100万件/套。革命文物体现着一代代革命者为国为民的情怀、爱党爱国的豪情壮志、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这就需要革命旧址、纪念馆抓住文物的突出特征,找到陈列实物和观众情感的连接点,增强观众的代入感、沉浸感;针对不同人群推出“菜单化服务”,采用更贴近群众、更有亲和力、更符合观众信息获取习惯的展示传播方式,提升传播效果;通过网上博物馆、多媒体情景展示等数字文物传播方式,观众可以多方位、多角度观看文物。

革命文物作为重要红色资源,要在保护与利用中充分发挥作用,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力量。一方面,要根据不同文物的不同特点、现状,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对破损文物尽快进行修缮,建立数字化文物资源,让革命文物代代传承下去;另一方面,要善于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注重将革命文物与文化建设、旅游发展统筹起来,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经济价值,让群众能够从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中获得实实在的收益,增强参与保护的积极性与热情。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文物部门是如何传承红色基因,增强革命文化吸引力的。
(2)结合材料并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保护和利用革命文物的原因。
(3)利用革命文物传承红色基因是各地传承革命文化的普遍做法。请你就“讲好文物故事,发挥革命文物的社会教育功能"给当地博物馆写一封信。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200字左右。
2023-04-07更新 | 24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2023届高三二模考试文综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