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 .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2023年,科研人员借助最新的X-rayCT成像技术研究了三星堆遗址出土的12件青铜器制作工艺,发现三星堆与中原青铜器的铸造技术有突出的共性,这为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相互影响、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提供了有力的考古实证。这表明(     
①认识工具的进步促进认识的深化
②认识的真理性依赖于实践的检验
③实践中的发现是事物之间共性的来源
④科学研究推动了古蜀文明的不断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谎言重复够多次,就成了真理。”无论一件事情是真是伪,不断重复都会令其变得更加真实可信。心理学家们则通常将类似的事情称作“真相错觉”效应。如果没有验证事情的真伪就不断将其进行重复,你就是在帮忙制造一个真相和谎言更容易混淆的世界。对此下列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①真相和谎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转化   ②真理有客观性,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③重复和识别谎言是发现真理的必经之路   ④要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识破谎言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 . 下图漫画《举得起放得下,叫举重;举得起放不下,叫负重》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不一样的
D.人们对同一对象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4 . 近年来,用竹子代替塑料的理念受到广泛认可竹子具有生长快、强度高、可塑性佳、可迅速无害化降解等特点;我国竹子种类丰富,种植业发达。“以竹代塑”理念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     )
A.属于感性认识,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
B.基于竹子自身优良属性,符合我国的客观实际
C.具有客观物质性,有利于推动我国竹产业发展
D.立足已有经验,有利于推动“减塑”实践发展
5 . “双向奔赴”本意是指相关方朝着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相互靠近,多用于人与人之间,表达了人们相互爱慕、相互亲近的美好愿望。2023年11月,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期间,习主席在演讲中说:“正是人民的双向奔赴,让中美关系一次次从低谷重回正道。”“双向奔赴”从用于个人到用于国家,使用范围得到了延伸扩展,价值内涵得到了丰富升华。由此可以得出(     
A.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内涵会完全相反
B.认识是变化发展的,词语的使用范围可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延伸
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词语的使用范围会因人而异
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日常生活中的频繁使用带来了词语价值内涵的升华
6 . 小小邮票,方寸之间,见证历史峥嵘,呈现时代万千。《中国梦》系列邮票生动呈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精准扶贫》纪念邮票充分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全国上下同心、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光辉历程……邮票文化,“以邮为媒”,传承历史文脉,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①邮票文化真实再现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客观符合主观
②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文化载体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③邮票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内容和客观形式的统一
④邮票文化源于社会生活,是对中国社会发展历程的能动反映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1-02更新 | 531次组卷 | 46卷引用: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测试
7 . 2022年和2023年,我国科考队连续两年实施珠峰科考,实现了从“登山科考”到“科考登山”的战略转变。在珠峰科考的基础上,2023年10月1日,科考队成功登顶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再次实施极高海拔多学科交叉综合科考活动,这标志着我国“科考登山”进入常态化模式。由此看出,我国的登山科学考察(       
①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不断拓展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②表明人类在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客观世界
③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
④从最一般的抽象规定开始,通过各个环节最终完成了思维具体的结果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印度,这个拥有古老文明和复杂社会的国家,一直以来都在寻求自己的身份和认同。近日,莫迪政府提出一项把印度(India)国名更改为“巴拉特”(Bharat)的决议。这一决定,引发了全球的关注和热议。支持者认为此举旨在推动反殖民进程,反对者则质疑执政党借此进行政治操作。由此可见(       
①世界观是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指导
②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思考活动
③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④价值判断与人认识事物的角度有关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在农村,麻雀、老鼠、蚊子和苍蝇曾被列为“四大害虫”。在缺衣少食的年代,人们主张将麻雀赶尽杀绝。一些地方的麻雀大量减少,昆虫缺少了天敌,从而大量繁殖,造成了严重的病虫害,粮食也因此大面积减产。现在,人们对麻雀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将麻雀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以求保持生态平衡。这一事例表明(       
①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②真理和谬误能够相互转化
③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与研究
④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10 . 同是长江,几度遭贬的苏轼铁板铜琶高歌“大江东去”,而李煜则多愁怨叹“一江春水向东流”;同是明月,张九龄吟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触发了思亲的无限情愫,而张若虚发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引出的是深邃的哲理思考。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看,材料表明(       
①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
②认识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③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④认识根源于主体独特的内心感受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