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生物小组的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并开展实验,研究两种培养方法对草履虫数量增长的影响。请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观察到的单细胞生物中,草履虫是(       
A.B.C.D.
(2)下列关于草履虫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纤毛摆动运动B.能够自己制造有机物C.通过表膜进行呼吸D.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3)实验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两种培养方法应保持相同温度B.草履虫可以通过细胞分裂繁殖
C.密度过大会影响草履虫的生存D.一周时稻草培养液能获得更多草履虫
2023-01-04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 . 自然界中生物之间有着复杂而有趣的相互关系,它们进行信息交流的“语言”之一就是“化学信号”。研究人员通过野外观察和实验,揭示了国家二级濒危保护植物土沉香种子传播的途径和机制。
(1)土沉香果实成熟后,在高温、干燥的晴天,果皮纵向开裂,露出两粒种子及附属油脂体,继续悬挂在树冠上。研究人员发现,胡蜂能够帮助土沉香传播种子,过程如图1。

①土沉香种子由____________(填“胚珠”或“子房”)发育而来。种子暴露在高温、干燥的环境中,其含水量会迅速____________,导致种子活性降低。
②据图1可知,胡蜂可带走油脂体和种子,取食大部分油脂体后,将剩余部分和种子丢弃。可见,胡蜂作为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_,起到帮助植物传播种子的作用。观察发现,被丢弃在树荫下的种子萌发率远高于无树荫环境,说明适合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猜测土沉香开裂果实的某个部位释放了能够吸引胡蜂的气味,随后开展的实验及结果如图2。

①实验中A组和C组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②综合分析实验一和实验二可知,开裂果实中____________释放的气味能够吸引胡蜂,依据是____________
③为保证上述实验的可行性、科学性,实验前还应该测试____________(填字母)对胡蜂具有吸引作用。
a.土沉香开裂果实散发的气味             b.其它植物果实散发的气味             c.人工合成的气味
(3)研究发现,土沉香遭受黄野螟等害虫取食叶片后,叶片会释放一些挥发物质,作为快速吸引胡蜂等害虫天敌的“求救信号”。请结合上述信息,在下图空白处填写恰当内容,完善土沉香用“化学语言”帮助种子传播的机制模型。
3 . 自行车骑行是一种绿色出行方式,科学骑行有益身体健康。
(1)骑行过程由四个连续的动作组成,如图1所示。当往下蹬脚踏板时,图2中股四头肌肌群____________(填“收缩”或“舒张”)提供动力,牵引胫骨绕____________运动。此动作的完成,还需要____________系统的调节。

(2)科学骑行要注意控制速度。科研人员将90名普通骑行者随机平均分成3组,测试不同骑行速度对膝关节耐受性的影响。骑行后第2天,对测试者进行检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速度(km/h)
检测指标
A组B组C组
202530
关节软骨磨损005
股四头肌初带和髌韧带撕裂001
关节积液025
相应集群组织肿胀238
注:表格中数值越大,代表相关的结构损伤程度越大或相关物质的量越多。
①测试时,除骑行速度不同外,需保持基本相同的条件包括: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②研究结果表明,当骑行速度为____________km/h,对膝关节耐受性的影响相对较小。如果长时间骑行速度过快,图2中____________分泌的滑液量就会增多,异常积聚形成关节积液,会造成关节肿胀疼痛。
(3)骑行时合适的车座高度很重要。正确骑行姿势如图3所示,此时车座高度合适。

图4所示为两种错误的骑行姿势。请任选图4中的甲或乙,结合(1)(2)综合分析,该种骑行姿势存在的问题,若长期用该种姿势骑行可能会造成的运动损伤,并说明应该如何进行调整。____________
4 . 玉米是我国三大主粮之一,在种植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为寻求更好的灌溉方式,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

(1)选取相同面积的三块样地,播种相同品种、相同数量的玉米籽粒。样地的播种数量不宜过少,目的是______
(2)按照图1所示,分别对三块样地进行灌溉,玉米播种和生长过程中要保证各样地的______等条件相同且适宜。
(3)测定三块样地玉米生产的相关指标,结果如图2和下表所示。

灌溉方式

产量(kg/ha)

耗水量(m3

自然降雨

7473.6

214.70

膜下滴灌

10694

199.86

喷灌

9216.8

333.17

①据图2可知,膜下滴灌方式玉米的______最大,增加了进行光合作用的表面积,有利于______的积累,提高产量。
②据表1可知,膜下滴灌耗水量最少,推测原因是.覆膜可以______土壤表层水分散失,使土壤保持较高的含水量,从而促进玉米______(填器官名称)的生长和发育,利于植株获得水和无机盐。
③为验证②的推测,可进一步测定三种灌溉方式下______等指标,并进行比较。
(4)滴灌系统可将无机盐溶解在水中,实现水盐同步管理和合理利用。使用滴灌系统进行灌溉时,以下操作不合理的是______
a.输水压力越大越好,能够保证出水量;b.使用水溶性肥料,避免堵塞出水孔;c.根据植株不同生长时期,调控供水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为了评估运动时佩戴口罩对人体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选取一名健康的志愿者在不戴口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三种情况下,分别以不同速度各跑步5分钟,然后对志愿者的摄氧量进行测量。

(1)选取同一志愿者进行测试的目的是______。各组测试之间应______(填“连续”或“间断”)进行,理由是______
(2)据图可知,随着跑步速度增加,人体摄氧量逐步______。呼吸作用增强,为组织细胞提供更多的______
(3)在相同跑步速度下,与不戴口罩相比,戴口罩跑步会使人体摄氧量______,且戴______口罩时这种变化更明显。
(4)为保证本实验更加严谨,请提出一条合理的改进建议:______
(5)在日常生活如何正确佩戴口罩?请你提出一条想要探究的问题:______
2022-07-22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6 . 图甲为“馒头在口腔中变化”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图乙为“淀粉消化过程”示意图。请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甲分析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试管I加入2mL唾液B.试管Ⅱ模拟口腔消化过程
C.37℃模拟口腔内温度D.保温10分钟利于馒头消化
2.图甲中滴加碘液后,预期实验结果为()
A.试管I变蓝B.试管I、Ⅱ都变蓝
C.试管Ⅱ变蓝D.试管I、Ⅱ都不变蓝
3.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分析图乙解释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①只发生在口腔B.a是淀粉酶
C.过程②应发生在小肠D.b是葡萄糖
2022-07-20更新 | 230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7 . 同学们在自然水体中采集水样带回实验室开展了探究活动。
(1)分离草履虫,并进行纯培养。
采集到的水样含有草履虫和其它小型生物及杂质。查阅资料发现草履虫在微弱电流刺激下会由正极游向负极,于是设计了水槽电极法分离草履虫装置(如图1所示)。

①草履虫遇到电刺激作出反应,体现了其对环境的__________(填“适应”或“影响”)。
②取水样滴入图1装置的__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一侧。草履虫依靠图2中__________的摆动,几分钟后到达水箱另一侧。用吸管吸取无杂质的草履虫,注入培养液中培养备用。
(2)为了研究草履虫是否可以净化水质,同学们收集生活污水,摇匀后分别放入两个烧杯,处理步骤如下表所示。
       烧杯A烧杯B
Ⅰ加入生活污水300mL300mL
Ⅱ加入液体15mL草履虫纯培养液?
Ⅲ静置一段时间将两烧杯敞口放置在窗台同一位置
Ⅳ观察烧杯中悬浮物的变化明显减少无明显变化
注:悬浮物指悬浮在水中的固体物质,是监测水质的指标之一。
①该实验的研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烧杯B中应加入__________,起到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③步骤Ⅲ中“将烧杯放置在同一位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1-23更新 | 292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8 . 荷“出淤泥而不染”。水滴落在荷叶上总是聚集在中央凹陷处,顺着荷叶表面滚落时会带走表面的灰尘和杂质,这一现象称为荷叶“自洁效应”。同学们收集资料并开展实验,探究荷叶“自洁效应”的原因。
(1)查阅资料发现:荷叶表面有一层蜡质,不溶于水但能够溶于物质甲。
实验一:将一片荷叶分为A、B两个区域,处理方法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A区域B区域
处理方法物质甲浸泡,5分钟后取出并擦干。
分别滴加清水,观察水滴在叶面上的状态。
实验结果
水凝聚成半球状水滴

水凝聚成球状水滴

①实验一的研究目的是探究荷叶______对“自洁效应”的影响。
②B区域起对照作用,处理方法为:______
③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到实验结论:______
(2)进一步研究荷叶表皮结构与“自洁效应”的关系。
实验二:触摸荷叶表面,略感粗糙。进一步制作荷叶横切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荷叶上表皮凸起,其上还有更微小的凸起,这些结构可以支撑水滴。

请你参考实验一,设计实验证明荷叶表皮结构与“自洁效应”的关系,写出主要步骤:______(可以使用文字、表格或流程图表示,2分),预期实验结果:______
(3)基于仿生学,荷叶“自洁效应”在生产、生活多领域广泛应用。
①根据图,分析防油不粘锅是如何模拟荷叶“自洁效应”的:______

②除不粘锅外,举出荷叶“自洁效应”应用的一个生活实例:______
2022-01-23更新 | 167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9 . 西瓜果实生长膨大期需要消耗大量的水。科研人员为了研究西瓜植株水分的分配,利用茎流传感器测定了西瓜茎中液体流速。

(1)茎流传感器需要固定在西瓜茎和上,其设计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
a.不损伤西瓜或干扰其正常生长过程
b.具有超薄、可拉伸和质量轻的特点
c.通过远程控制,连续采集实时数据
(2)图1为茎流传感器在同一西瓜植株上的安装位置,图2为测定数据。
①从植物体结构层次角度看,西瓜果实属于______,其所需的水分通过______组织运输。
②图2中,传感器A、B在9~15时流速变化趋势均为先加快再减缓。分析其原因可能是:9~13时随着气温升高,植株______作用加强,导致水分大量散失;13~15时气温继续升高,激发防御机制,叶片上的______关闭,从而减少水分散失。
(3)根据上述实验数据,为满足西瓜果实膨大期对水的需求,同时考虑节约用水,请提出适合的灌溉时间段,并说明理由:______
2022-01-23更新 | 31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0 . 西瓜在自然条件下依靠昆虫传粉才能结果。为确定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哪一种更适合给温室大棚中的西瓜传粉,科研人员研究了它们的传粉行为。
(1)观察西瓜花结构及开花闭花时间,做了如下记录。
西瓜花结构及开花闭花时间
☆实物观察
花:花冠黄色,直径约2.5~3cm,有雄花和雌花之分,均有蜜腺。
开始开花时间:5:30~5:50;开始闭花时间:11:00~11:30;13:30后花全部闭合。
☆解剖西瓜花,绘制简图

根据观察记录分析:
西瓜花______能够吸引蜜蜂传粉。
②蜜蜂访问西瓜花时,与雄花的______摩擦沾上花粉,当它飞到雌花时将花粉粒带到______上,完成传粉。
③传粉后花粉管萌发,其中的精子和胚珠内的______结合,形成受精卵,完成受精。
(2)将两种蜜蜂的蜂箱摆放在西瓜大棚外,大棚两端完全敞开,蜜蜂可自由进出。大棚周围有零散开放的其他植物的花。当蜜蜂开始大量访花后,观察、记录、统计不同时间段携粉蜂比例和携带西瓜花粉比例,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

说明:Ⅰ携粉蜂比例=每个时间段回巢携带花粉的蜜蜂数量/总回巢的蜜蜂数量
Ⅱ在显微镜下观察蜜蜂采集的所有花粉,计算西瓜花粉所占的比例
在大棚外摆放蜂箱时,需要控制的因素有______
a.两种蜜蜂蜂箱的摆放数量相同
b.蜂箱中两种蜜蜂的发育状况不同
c.蜂箱的摆放位置与西瓜大棚距离一致
d.蜂箱的摆放距离不能太远,以减小蜜蜂飞行半径
②由图1可知,随着时间推移,两种蜜蜂携粉蜂比例逐渐______,他们采集花粉的时间均集中在______。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
③根据图2分析,初步判定______蜜蜂在西瓜传粉上更具优势,理由是______。将两种蜜蜂的蜂箱摆放在两端封闭的西瓜大棚内,用以排除______的干扰,若出现与图2相近的结果,则可以进一步验证该结论。
2022-01-23更新 | 36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