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体的营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1-12七年级下·福建泉州·期末
实验探究题 | 适中(0.65) |
1 .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123
馒头碎屑或块碎屑适量碎屑适量馒头块适量
唾液有无2ml唾液A2ml唾液
是否搅拌充分搅拌充分搅拌不搅拌
保温37℃水浴保温10分钟
加入碘液2滴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_____,与1号试管起对照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______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______
(4)有的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个试管外,还要设置第四个试管,放入馒头块与清水不搅拌,其他处理均相同”.你认为第四个试管的设置______(填“有”或“无”)必要.
(5)通过以上实验可知,淀粉在口腔被消化成______
2017-08-15更新 | 135次组卷 | 25卷引用: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8.2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步测试
2 . 某小组的同学想知道花生仁和核桃仁所含能量是否一样,他们设置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请根据实验回答:


(1)第一次取花生仁2克,燃烧前,烧杯中的水温为10℃,燃烧后,烧杯中的水温为70℃(数据为实验重复3次的平均值),则锥形瓶中的水共吸收了热能 _____焦。
(2)第二次取核桃仁2克,燃烧前,烧杯中的水温为10℃,燃烧后,烧杯中的水温为75℃(数据为实验重复3次的平均值),则锥形瓶中的水共吸收了热能 _____ 焦。
(3)如果两个操作过程科学规范,依据(1)和(2)得出的结论是 _____
(4)怎样才能做到尽量减少花生仁或核桃仁在燃烧过程中能量的丢失 __________
3 . 菠萝酸甜多汁,可口开胃,但一次食用过多容易造成口腔黏膜破损。这种破损真的是由菠萝汁引起的吗?某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与口腔黏膜相似的猪小肠黏膜开展了探究实验,设计方案如下:
①剖开新鲜洗净的猪小肠,露出内层黏膜并剪成长度相等的两段,分别放入甲、乙培养皿中
②向甲培养皿中的小肠黏膜滴加15mL生理盐水,向乙培养皿中的小肠黏膜滴加?(如图)

③把甲、乙培养皿放在37℃恒温条件下,10分钟后用放大镜观察黏膜的变化情况。
根据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实验方案步骤②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甲培养皿中黏膜完好,乙培养皿中黏膜出现破损,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若甲、乙培养皿中黏膜均完好,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该实验重复做了多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许多人吃新鲜菠萝前常用盐水浸泡,这与防止菠萝汁损伤口腔黏膜有关吗?就此,要再设计一个对照实验,你做出的实验假设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茶叶中富含一种叫茶多酚的物质。为了探究茶多酚对肥胖的抑制效果,研究人员以口服茶多酚配合有氧运动对肥胖青少年体重进行分析探讨。
实验步骤:
①全市中学生中筛选出100名体重相近的肥胖青少年,分为A、B两组。
②研究人员制定了相应的有氧运动方案,实验组在运动的同时,每天按时服用1粒茶多酚胶囊。在观察期间,两组青少年的正常饮食不受限制,不需要特殊的节食。
③12周后,研究者记录两组青少年学生的空腹净重平均值结果如下图:

请回答:
(1)人体运动系统由骨、 骨连结和______三部分组成。运动受___________的协调和控制,需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供应能量。
(2)进行分组时应注意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在执行运动方案时,两组青少年的运动方式和时间必须__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得出实验结论是茶多酚对肥胖具有抑制作用,那么,服用茶多酚胶囊的应该是____组青少年。
(4)人体吸收茶多酚后会促使体内多余脂肪得到分解,脂肪最终被分解成________
(5)根据实验结论,对青少年肥胖症患者提出的针对性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
5 . 小华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实验中,分别对三支试管进行了如下处理:
   
(1)第2号设计有错,将错误之处改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号改正设计后,本试验共有________组对照实验。
(3)第2号改正设计后,将三支试管都放入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并分别滴加2滴碘液,不会变蓝的是________号。
(4)1、3号对照,两组间的变量是________
(5)第2号改正设计后,1、2号对照,说明________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6)馒头进入小肠被消化后,经吸收汇集到肝脏,其中暂时不用的部分可以合成________储存起来,以备需要时利用。
2017-03-06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食物的消化同步测试卷
6 . 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米饭在口腔里越来越甜,这是由于口腔中的唾液使米饭中的淀粉开始分解为其他有甜味的糖类,下面是某小组进行的一个实验,请你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1:取适量的新鲜米饭,打碎,做成浆糊并振荡,分成2等份。
步骤2:将口漱净,取4毫升唾液放入小烧杯中。
步骤3:取2支洁净试管,分别编号为1,2。
步骤4:进行如下图系列操作:
   
(1)上述图示D的1,2号试管中,滴加碘液后,呈蓝色的是______,碘液的作用是用来检验是否存在______
(2)该实验的目的是观察______对淀粉的作用。
(3)该探究实验过程中,1号试管进行的实验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______
(4)如果将C过程烧杯中的水换为0℃,再重复D过程,这两个试管中浆糊的颜色都是蓝色,说明______能影响唾液中消化酶作用的发挥。
7 .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试管编号
1
2
3
馒头碎屑或块
碎屑适量
碎屑适量
馒头块适量
清水或唾液
2 mL唾液
A
2 mL唾液
振荡后保温
37 ℃水浴中保持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结果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 _____,作为1号试管的 _____实验。
(2)1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唾液中含有 _____酶。
(3)1号试管与3号试管的比较可以证明:口腔中 _____,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4)由此可见,口腔对淀粉既能进行 _____消化,又能进行 _____消化。
2016-11-18更新 | 285次组卷 | 17卷引用: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章第二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同步练习题
8 . 小辉同学长期以来的早餐搭配:一碗稀饭、一根油条和少量泡菜。回答下列问题:

(1)小辉的早餐食谱中缺乏人体需要的 _____和维生素等营养素,长期如此,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建议他增加进食_____和少量蔬菜、水果等。
(2)营养成分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_____
(3)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预防 _____。(填疾病的名称)
(4)小辉想探究番茄和柑橘中维生素C含量的高低,他查阅资料得知,维生素C溶液能使一定量的紫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并且维生素C溶液越浓,褪色程度越明显。
【提出问题】柑橘中维生素C含量比番茄中的高吗?
【作出假设】柑橘比番茄味道酸,柑橘中的维生素C含量比番茄中的高。
【实验步骤】 ①如图,向两支洁净试管中各加入2ml一定浓度的紫色高锰酸钾溶液,编号为甲、乙两组; ②再同时向甲、乙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柑橘榨汁、lml番茄榨汁,振荡摇匀;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两支试管现象.
【实验结果与结论】
如果甲试管中颜色褪色比乙试管中明显,说明假设 _____;如果乙试管中颜色褪色比甲试管中明显,或是两支试管中颜色褪色基本相近,说明假设 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实验分析与评价】
本实验中甲组与乙组形成 _____关系,为了使实验更严谨、更科学,可再加丙组实验:向丙组试管中加入2ml相同浓度的 _____和1ml蒸馏水,振荡摇匀。
9 . 小华在鉴定食物中含有的能量时,用易拉罐在锥形瓶外做了个罩,具体做法如图。请思考:

(1)小华在锥形瓶中装了50ml的水,在这粒花生燃烧后,锥形瓶中的水温会上升,原因是花生中的_____通过燃烧被释放了出来。
(2)在这个实验中,易拉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我们食用花生,将从中获得__________________
(4)想测一下一粒花生和一块核桃仁哪个能量多,用上述方法实验后,比较两次测得的水温,实验结果不准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山东泰安·中考模拟
10 . 小明做了观察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请你帮他回答问题:
试管
加入物质
控制条件
检验方法
1号
馒头碎屑+2 mL唾液
37 ℃水溶10分钟
加两滴碘液
2号
馒头碎屑+2 mL清水
37 ℃水溶10分钟
加两滴碘液

(1)该实验的对照实验试管是 _____ 号试管。
(2)1号、2号试管经过充分振荡后,出现的现象分别是1号管 _____ ;2号试管 _____ 。1号试管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_____
(3)本实验验证了 _____
2016-11-18更新 | 600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7-2018学年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九章 第二节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同步测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